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广州荔枝湾公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5:19 字数作文
广州荔枝湾公园字数作文

篇一:广州荔枝湾简介

荔枝湾路将复涌重现美景

荔湾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而“荔枝湾”在何处?老广州都知道,十几年前,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荔枝湾涌被盖上了水泥板变成了荔枝湾路,十几年过去了,西关人心里总惦记着什么。今天,这个遗憾可以弥补了。记者昨日获悉,为擦亮荔湾的文化金字招牌迎亚运,荔湾区将全力推进“四区一街”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实施“金钥匙工程”,打造广州文化新地标,其中就包括在亚运会前将荔枝湾路回复当年荔枝湾涌的美景,同时,将荔湾湖公园的围墙打开,成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公园,还湖于民。

“荔湾区是吃文化饭的,要以文化来引领经济的发展。”昨日,荔湾区区长周亚伟透露,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荔湾区当前提出将文化工作与经济、城建工作同步发展,形成三足鼎立。

据介绍,所谓“四区一街”,分别指荔枝湾文化休闲区、陈家祠广场文化区、沙面欧陆风情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以及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关于“四区一街”,荔湾区委书记刘悦伦有更形象的说法,从地图上看,这几个地方就像一把钥匙,因此该项目又称“金钥匙工程”。

荔枝湾涌 泛舟入湖

荔枝湾路将回复荔枝湾涌。“这一直都是西关人心里感到遗憾的事情,荔湾的名字来自于描述荔枝湾的‘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诗句,而诗中的美景实则反映的就是荔枝湾河涌景象,但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荔枝湾河涌被城市包围,之后又变成臭水涌,再后来干脆将其覆盖变成马路。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回过头来寻找荔枝湾时,才发现这是当初缺乏远见的一种做法。”荔湾区文化部门有关人士如是说。经过改造整治,从荔枝湾河涌泛舟入湖出珠江的美景将重现。

拆除周边建筑 文塔显露真容

老西关都知道,在荔湾湖边上有一座文塔,位置就在龙津西路104号,据考究,文塔所在地曾是南汉刘王花坞故地,附近曾发现刻有“古之花坞”的石匾一块,还有半副刻有“祀崇花坞乐平康”的石联,而在古时,兴建文塔必须得到皇帝的御批,表彰当地出过有名的文人。从荔湾区有文塔的存在,足以说明千年来荔枝湾确实不断诞生文人雅士。但可惜的是,这座文塔一直以来隐藏在石屎森林中。在方案中,文塔周边建筑将全部拆除,建文塔小广场。

记者昨日来到文塔,塔前的建筑已被工棚包裹起来,工人正在里面拆房。荔湾区文管负责人称,只需大半个月,塔前的这栋楼就可以拆掉,广场建成后,文塔必将成为附近又一个显著的人文景观。

华苑”,每当荔熟之时,皇帝与妃子及臣子在那里赏荔游乐,称“红方宴”。明代

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虽然她后来由于人为与自然的种种因素,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荔枝湾在历史的风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却依然存在,在荔湾湖公园内保留着一段长约400米的故道。两岸古树嵯峨,浓荫掩映,一派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弥足珍贵。

荔枝湾的衰败: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荔枝湾的消亡:1958年。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

新生: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 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洲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 龙津桥

荔枝湾涌上的车行桥为龙津桥。荔枝湾涌 共有5座桥: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中间过水,两边行人,长57米。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符合中国传统习惯,为荔枝湾重要景观。

西关大屋

龙津桥桥头有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西关大屋,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房屋主人是新加坡大华银行现任董事长。

篇二:广州西关景点一日游——荔枝湾

广州西关景点一日游——荔枝湾

荔枝湾,荔枝涌,全名荔枝湾涌,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一处著名景区。荔枝湾有新旧之分。旧者位于荔湾路驷马涌彩虹桥附近,为荔枝湾故址。新荔枝湾指位于龙津路到多宝路一带,即泮塘周围的(上、下)西关涌,从清末起被称为新荔枝湾。如今的“荔枝湾”,多指后者。

历史上的荔枝湾,在驷马涌南之周门村,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一带)相通,西至西场后注入珠江,“广袤三十余里”。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今周门仍有荔溪(30年代称荔湾)东、西、南三约这三处地名,包绕成湾状,与《岭海名胜记》“城西七里"的记载相符。洗马涌这段荔枝涌故道,实有长久历史,荔湾区、荔湾路因之得名。

景点攻略

“荔枝湾”大石

广场的大石上有当代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题写的“荔枝湾”墨宝真迹,是荔枝湾地标。

石大,字也大。石上字体笔力千钧,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钟王墨法;直笔劲书,汪洋恣肆,随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倾之势,动感强烈,颇有毛主席书法之气势。所以,有艺术修养和品味的游客来到新荔枝湾,都要争相与大石合影留念。

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翻新维护后的梁家祠,横梁和柱子被分别涂上朱红色和金色油漆,金碧辉煌。已用作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

广州文津古玩城

广州荔枝湾公园

广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古玩及工艺品商铺。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是国家特级酒家,它坐落于广州市西郊荔湾湖畔,与北园、南园被合称为广州三大园林酒家。酒家由中国著名园林建筑师莫伯治设计。

它荟萃了岭南庭园特色及其装饰艺术的

精华:外围粉墙黛瓦、绿榕掩映;内部迂回曲折、层次丰富。整个酒家由假山鱼池、曲廊、湖心半岛餐厅、海鲜舫等组成,其布局错落有致,加上荔湾湖景色衬托,更显得四处景色如画。

泮溪酒家曾拥有一支以全国最佳点心师罗坤、优秀点心师刘惠端,特级厨师范汉鸿、杨海,青年厨师冯秋,林壤明,宴会设计师伍带金等为代表的技术队伍。1960年代,以罗坤为主的师傅运用食品拼盘的方法,给点心伴以象形的图案和花边,使点心突破了一贯只作为茶点的传统而登上筵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点心筵席”。

篇三:老广州荔枝湾的研究报告

荔枝湾的研究报告

2010年12月27日,去广州荔枝湾公园参观各种景色.

主要参加人员:集体全班同学与老师.

主要目的:欣赏荔枝湾的文化.

主要摘要:

荔枝湾的特色

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

“十里红云,八桥画舫”——文献中关于历史上荔枝湾风光就有如此迷人的描述。据荔湾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恢复荔枝湾昔日的美景盛况,唤起人们对千年历史的回忆,在荔枝湾涌的整治建设中尽量复现旧日的文化景观元素,除了岸上的历史建筑,较引人瞩目的便是新建的几座古式景观桥梁。

据悉,在涌面上共规划设计了五座桥梁,全都是仿古风格,并参照了包括海山仙馆旧图片等历史资料进行设计,具体样式各不相同。通过向社会征集到的五个桥名,除了龙津与至善两桥名外,其他三桥桥名均来自原“西关八桥”。五条桥的起名和顺序也非常讲究。从文塔数起,龙津、德兴、大观、永宁,再加上“至善”,正好形成一个序列:龙津是起首,以龙喻津,是对整条涌道的概括;德兴蕴含了道德兴盛的意义;道德兴盛然后蔚为大观;然后举世皆善,为“至善”;最后是永远的安泰宁和——“永宁”。

我们的走访,除永宁桥将在二期修建外,目前已建成的四座桥梁横卧荔枝湾涌的南北两岸,一侧是水畔长廊的湖光树影,一侧是历史建筑的古朴祥和,桥侧或渡口码头或亲水栈岸,将构成荔枝湾的著名景观“碧溪五渡”。

泛舟河上,水质清幽,平均1.5米深的涌底清晰可见。两岸亭台楼阁廊榭错落有致,四座石桥各具风情,不同河段两岸栏杆造型各异,小桥、流水、西关风情建筑一起构成一幅精致典雅的园林图画,可谓“桥桥皆景致,步步见风光”。据设计师介绍,在短短约800米的荔枝湾涌两岸,栏杆造型多达13种,古典的、现代的,北方风格的、岭南特色的,东方神韵的、西方情调的,各显其趣,注重与周边建筑风格和谐搭配。张广宁在视察时对这种设计理念也表示肯定:“荔枝湾涌要成为一个浓缩西关文化的载体,下一步,要结合旅游开发,深入挖掘西关文化,为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

未来

打造岭南地标性文化休闲区

荔枝湾涌的复活,除串联起实体的文化遗迹外,也让延续了几百年的民俗活动——泮塘龙舟得以原地重现。就在荔枝湾涌通水复涌后第二日,一条长达37.3米的西郊村老龙舟,从珠江口进入泮塘水闸,然后驶入荔枝湾涌,对这条年岁近百的老龙舟而言,上一次畅游在荔枝湾涌上已是18年前。龙舟手奋力挥桨,齐声呼喝,一路上好不热闹。68岁的泮塘附近居民权叔激动地说,18年前荔枝湾涌还可以扒龙舟,后来加盖变成马路后,泮塘的龙舟不得不因此而改道,如今荔枝湾涌揭盖复涌成功,扒龙舟风俗得以传承,实在是一大幸事。

■众说这湾清水

“这条涌的整治不仅是资金的问题,揭盖复涌的设想一开始也遭遇了来自周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与阻力。说实话,我们的压力不小,最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得以付诸实施。没有超常规的治理手段,没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所有治水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这项工程难以取得今天的成果。群众能从中受惠、能为此高兴,是我最大的高兴。”——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我亲眼目睹了荔枝湾涌从头到尾的变化——从原来的臭涌到把涌盖上,再到揭盖复涌,直到现在出落得跟画儿一样,和以前完全是天壤之别,简直是神奇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伟大的工程、益民惠民的工程。今后肯定是荔湾区乃至广州市的名胜景点。感觉太好了。”——老西关陈伯

“20年前,住涌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涌水的恶臭让人吃不下饭,现在揭盖后涌水变清了,估计房子都会升值。”——住在荔枝湾涌边的广医三院一退休医生

“我就住在逢源路,之前每天晚上都会来这里看看工程进度,现在效果这么好很高兴很自豪。”——曾经的工程反对者、古玩街老板潘姨

■细品景点

此次荔枝湾涌“揭盖复涌”后,除了重现“一湾溪水绿”的景象外,原本河涌周边被一些破旧楼房遮掩的文物景点都一一得以展现并连通。

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梁家祠为三进深的大祠堂,规整、对称,天阶宽广,气派不凡,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现在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图文展示荔枝湾的2000多年的历史变化及荔枝湾涌的整治建设情况。 荔湾博物馆

荔湾博物馆(陈廉仲公馆),于1996年12月建馆,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馆址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庭园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内有有仿罗马、希腊的柱式及拱门,又有由峰峦、岩洞、亭台等组成的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的“风云际会”石山及“石上飞榕”奇景。

小画舫斋

小画舫斋,由新加坡华侨富商黄氏家族(黄景棠)所建,建成于1902年,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环形园林式的西关大屋,四周都是精致幽雅的楼房,中间是一片露天的花园。因园内有画舫建筑,建有船厅,

故名小画舫斋。小画舫斋对面是荔湾湖公园南门,叠石层层而起错落有致,几十颗参天大榕树郁郁葱葱,吸引各种鸟纷纷飞来,不愧为名符其实的“小鸟天堂”。

总结:欣赏了老广州文化的荔枝湾,独特的建筑,西关大屋,竹筒楼…大大的增加了我的眼界.荔枝湾的文化让我领受到了先人的艺术氛围..

篇四:广州荔枝湾区美食

坐地铁一号线到公园前站换二号线到长寿路站D出口出,出站就是宝华路,往右手边走。在宝华路上接连有三家老店:宝华面店、顺记冰室、陈添记鱼皮。都在巷口,还都有着很大的招牌。

? 新联肠粉店:多宝路88号,牛肉肠、鸳鸯肠、上杂粥、牛肉粥、鱼片粥 ? 顺记冰室:宝华路85号,芒果/椰子雪糕

? 宝华面店:宝华路第十五甫,鲜虾云吞面、金牌猪手面、牛三星面 ? 陈添记鱼皮:宝华路十五甫三巷2号之三,凉拌鱼皮、艇仔粥、猪肠粉 ? 猪脚姜醋蛋士多店:第十甫路吉鸿居1-1号

? 南信牛奶甜品店:第十甫路47号,双皮奶、姜撞奶、红豆双皮奶、牛三星 ? 陶陶居:第十甫路20号,凤爪、虾饺、奶黄包、牛羊杂汤等。

? 广州酒家:文昌南路2号:文昌鸡、虾饺、榴莲酥等

? 林林牛杂:第十甫路188号十甫假日酒店1楼,萝卜牛杂

? 牛魔王:第十甫路188号十甫假日酒店,林林旁。

? 顺德李禧记:第十甫路,广州酒家对面,牛耳朵、笑口枣、崩砂

?银记肠粉:上九路79号,牛肉肠、艇仔粥、鲜虾肠

西关人家:荔湾区德星路9号荔湾广场南塔4楼(近下九路),拉肠、萝卜糕、虾饺、裹蒸粽、猪脚姜、各色生滚粥、蒸点、雪影豆沙、流沙包、

篇五:荔枝湾的历史

荔枝湾 【文塔】

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虽然她后来由于人为与自然的种种因素,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荔枝湾在历史的风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却依然存在,在荔湾湖公园内保留着一段长约400米的故道。两岸古树嵯峨,浓荫掩映,一派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弥足珍贵。

荔枝湾的衰败: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

荔枝湾 夜景

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荔枝湾的消亡:1958年。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

新生: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