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理想的风筝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8 14:19:17 初中作文
理想的风筝课件初中作文

篇一: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执教:铁炉小学 冯传红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编入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表达的都是对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之情。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细腻的描写,传神的笔触,表现了刘老师在放风筝中寄托了美好的理想,赞扬了刘老师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三个典型的事例(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抓住刘老师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刘老师这个乐观,自信,幽默,坚强的鲜活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我五年级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我班学生活泼大方,敢说愿想。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将学生分成A、

B、C、D四个学习小组,教学中如遇到难点,我引导先自己深入思考,在分组讨论,再各组指派代表汇报,组间展开竞赛。因此班级气氛很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较高。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部分同学的阅读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六年级学生即将跨出小学校门的特殊群体,难免对影响过自己的老师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因此,本文的教学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探索之中。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披文入情,用心品味本文语言文字,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

上的人生态度,感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典型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抒发自己对恩师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理想的风筝课件)

或身边其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是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课文通过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

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课文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为题,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1、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学生字,自己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结合工具书)

3、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4、有条件的同学搜集苏叔阳的资料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思考如下问题:①课文写了几件典型事例,你能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吗?

②课文通过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③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着找几处读一读,写下你的感受。

教师准备:①深入研读文本,精心制作课件并设计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 ②搜集苏叔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读顺课文,理清思路;第二课时:潜心研读,体味感情;学习写法,抒发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轻声词“风筝”与多音词“连花”。

3、 理解拟人手法描写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的关系,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4、 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春景导入,引发阅读

1.指名背诵《村居》。

2.春天可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你喜欢放风筝吗?在你眼里,风筝能带给你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思念呢(板书:思念)。课文预习了,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谁呀?(板书:刘老师)。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在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强调风筝中“筝”的读音,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时是一声,再读课题。)

二、出示提纲,检查预习。。

1.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生字,词语。(出示)

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试一试?(圆口韵:蜈蚣;多音字:翘)

2、指名逐段读文,读出你的感受。师生相机正音。

三、分组交流,理清思路

1.生字解决了,那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在作者的思念里,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小组讨论并交流,每组统一看法)

2、分组汇报,正确引导。

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飞风筝

3.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一下课文内容吗?

指导总结方法:将各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再将他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赏读春景,了解写法。

1、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

2、文中描写春天的方法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活”了?

3、指名读,积累古诗。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4、再读第二小节,感受春的活力。

5、每逢这个时候,每当看到天上的风筝,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知道这叫什么写法吗?(板书:见物思人)。

6、学生配乐齐读第1——3自然段。

四、小结写法(睹物思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表达的效果,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3、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4、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和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配音朗读,走进文本

1、 春天又到了,每当风筝漫舞的季节里,苏叔阳就陷入在对刘老师不尽的思念之中,配乐朗读1—3段。

2、 作者通过回忆哪几件往事来表现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的?

二、揣摩语言,感悟深情

【过渡】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该怎样写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感受那字里行间流露的缕缕思念之情吧。

(一) 笑谈腿疾

1、 首先让我们走近他的课堂,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走进文中第一给故事。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描写刘老师,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做批注。

2、师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从语言描写当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3、感情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酸涩)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能不能找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悲痛,伤心)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幽默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请同学们留意这个“泛”字,在《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中,有个词是“微波泛起”,“泛”字一般是形容浪花漂浮起来的情景。此时,同学们心中泛起的是——(如浪花般慢慢漂浮起来的感情),那一股酸涩的感情想浪花漂浮般地慢慢的从心里产生出来。

▲所以,我们笑过之后,在心里为坚强乐观的刘老师默默流泪呀。来,让我们把这种心酸、难受感情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吧。

(齐读句子。评价:我听出了一种淡淡的悲伤。)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

过渡语:身患残疾,却能乐观面对,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心态,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的课堂,目睹他的别样风采,请自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又是抓住什么描写来表现刘老师的?最触动你的心灵的是哪个字?

(二)旋转板书

1、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板书:身残志坚)

2、读一读,读出老师艰难的动作。

⑴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写好板书,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怎不让人担心?谁再来读? ⑵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教好学生,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真让人感动!还有谁读?

⑶一个左腿残疾的老师为了教育事业,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实在令人敬佩!这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他只靠着??再转向讲台)

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

4、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担心、敬佩、感动。)

5、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放飞风筝

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苏叔阳,同时也震撼着我们!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1.小结方法:自学“放飞风筝”

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

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

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撑、离、转、再转),也体会了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激动的心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

2.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6—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要求)这里的词语、句子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可以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3.学生先自学,组内交流。

4.读后汇报交流。

◆“亲手制作” 引读一下各式各样。【心灵手巧】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①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

引读: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②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你仿佛听到刘老师在心里说些什么呢?此时,刘老师又在想些什么?

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追求理想、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③让我们面带笑容,快乐着刘老师的快乐,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有一次,他故意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预设:

⊙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

⊙故意洒脱手——挑战

⊙语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女生读、男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

5.从刘老师亲手做风筝到放风筝到追风筝,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三、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师配乐范读第10、11自然段。

30年,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一直都在思念着乐观顽强的刘老师,思念是长长的风筝线,一头攥在老师的手里,一头系在学生的心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地呼喊,引读:刘老师啊,??思念您。

2、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不,还有他的理想,那么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

(1)作者苏叔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文革前他是一个大学生,文革来了,他沦为伞厂工人;后来,就在他创作上不断丰收的时候,他的身体却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为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又切除了脾脏,他同癌症抗争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时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2)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篇二: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设计课件

附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开头写景,结尾抒情,中间通过三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夹叙夹议。文章很长,可抓的点很多。为了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情感上得到熏陶, 我采用了“长文短教,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理解两个层次,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抓主线 ,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刘老师的精神品质;2.品细节 ,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抓关键词语进行体会 ,如抓住残谈腿中的“笑”,放风筝中的“乐”,感受人物形象。3.注重朗读指导,透过文字领悟情感。4. 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我真心地希望自己也能像刘老师一样,放飞孩子们理想的风筝??

篇三: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赞美与钦佩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重点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评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后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 学法:以自读自悟,语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索。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三只讲台 三寸舌 三寸笔 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

过渡:同学们,那苏叔阳心中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22《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通过这三件事来描写刘老师的。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笑说丢腿,一“笑”见神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说丢腿的这件事在第几段,刘老师从外貌上看,与众不同在哪里?

谁来说?

指名学生读。

师:如果能将句子读流利那更好,谁再来读,这句话应这样读“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你再读

再次让这位学生读一读。

师:那这条腿怎么没的,为什么没的,我们不知道,那刘老师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谁来说?

指名读

师:好的,刘老师用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他丢腿的事情,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眼里却不那么伤感的故事,谁愿意?我来请一个男生读一读。

指一名男生读读。

师:刘老师说了丟腿的过程,那你快看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时是怎样讲的?找到那个字

学生迅速找到笑字

师:他是笑着对我们说的,你从这个笑字,读懂了什么?你接着讲 生: 腿没了是个伤感的事,但他不愿把这伤感带给学生们,而以讲故事形式告诉学生,说明他对生活的乐观。

师:真会想,我们鼓励一下他,再指名学生说。

生:本来丢了一条腿是不幸的,可他却能“笑”着说出来,可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想说?

生:他的腿丢了,深怕学生伤心,他用传说形式说出来,说明他的坚

强,开朗,真的是笑对人生。

师:真不错,你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生活。板书:乐观生活 师:刘老师说完这个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样感受呢?

指名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重。

师:谁可以比他读的更好

师配乐读:当刘老师讲完女娲造人这个故事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能不能从相关字,词中谈一谈。

生:“腾”起了笑声,说明刘老师刚才的话太有趣了,大家都被逗乐了,更看得出来他很乐观。

师:教室里“腾” 起了笑声,那“腾”字是怎样的呢?

生:“腾”字写出了笑声来得突然,道出了场面的热闹,

师:其他同学呢?

生:“酸涩”是学生对刘老师很同情,理解

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看到了吗?同学们是“泛起”酸涩情感的,那你知道“泛起”是怎样的呢它与“冒出”“涌出”有何区别。

^学生无法解决,

师:不知道没关系,我们小组在一起研究一下(给学生充足时间解决)

我边巡视边引导他们可以利用工具书,还有联系上下文的形式。

生各小组代表汇报,感受出“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过渡:师:同学们,这是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啊!这就是细节描写,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你心中酸涩的情感了,还有谁想读?

再找一位学生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二)旋转板书,一“转”扣心弦

过渡:孩子们,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你们可想而知,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课时,该多么的艰难啊!用我们刚才在说丢腿这件事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五段,教师巡视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2、学生说说各自的读后感受

生:“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为我们讲课。”从“一站就站上好几个小时”虽然老师右腿没有了,但是他还坚持板书,说明老师很辛苦,更看出老师的坚强。

师:你多会读书啊。

生:我从“年过半百”

师:“年过半百”是多大年龄(学生说至少五十多岁)你接着说 生:可以看出刘老师特别的爱学生,对工作的认真

篇四:《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赞美与钦佩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重点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评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后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 学法:以自读自悟,语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索。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三只讲台 三寸舌 三寸笔 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

过渡:同学们,那苏叔阳心中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22《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通过这三件事来描写刘老师的。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笑说丢腿,一“笑”见神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说丢腿的这件事在第几段,刘老师从外貌上看,与众不同在哪里?

谁来说?

指名学生读。

师:如果能将句子读流利那更好,谁再来读,这句话应这样读“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你再读

再次让这位学生读一读。

师:那这条腿怎么没的,为什么没的,我们不知道,那刘老师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谁来说?

指名读

师:好的,刘老师用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他丢腿的事情,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眼里却不那么伤感的故事,谁愿意?我来请一个男生读一读。

指一名男生读读。

师:刘老师说了丟腿的过程,那你快看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时是怎样讲的?找到那个字

学生迅速找到笑字

师:他是笑着对我们说的,你从这个笑字,读懂了什么?你接着讲 生: 腿没了是个伤感的事,但他不愿把这伤感带给学生们,而以讲故事形式告诉学生,说明他对生活的乐观。

师:真会想,我们鼓励一下他,再指名学生说。

生:本来丢了一条腿是不幸的,可他却能“笑”着说出来,可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想说?

生:他的腿丢了,深怕学生伤心,他用传说形式说出来,说明他的坚

强,开朗,真的是笑对人生。

师:真不错,你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生活。板书:乐观生活 师:刘老师说完这个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样感受呢?

指名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重。

师:谁可以比他读的更好

师配乐读:当刘老师讲完女娲造人这个故事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能不能从相关字,词中谈一谈。

生:“腾”起了笑声,说明刘老师刚才的话太有趣了,大家都被逗乐了,更看得出来他很乐观。

师:教室里“腾” 起了笑声,那“腾”字是怎样的呢?

生:“腾”字写出了笑声来得突然,道出了场面的热闹,

师:其他同学呢?

生:“酸涩”是学生对刘老师很同情,理解

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看到了吗?同学们是“泛起”酸涩情感的,那你知道“泛起”是怎样的呢它与“冒出”“涌出”有何区别。

^学生无法解决,

师:不知道没关系,我们小组在一起研究一下(给学生充足时间解决)

我边巡视边引导他们可以利用工具书,还有联系上下文的形式。

生各小组代表汇报,感受出“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过渡:师:同学们,这是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啊!这就是细节描写,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你心中酸涩的情感了,还有谁想读?

再找一位学生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二)旋转板书,一“转”扣心弦

过渡:孩子们,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你们可想而知,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课时,该多么的艰难啊!用我们刚才在说丢腿这件事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五段,教师巡视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2、学生说说各自的读后感受

生:“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为我们讲课。”从“一站就站上好几个小时”虽然老师右腿没有了,但是他还坚持板书,说明老师很辛苦,更看出老师的坚强。

师:你多会读书啊。

生:我从“年过半百”

师:“年过半百”是多大年龄(学生说至少五十多岁)你接着说 生:可以看出刘老师特别的爱学生,对工作的认真

篇五: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2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说课稿)

谢达琴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反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从而理解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以满足

2、总结:笑谈腿疾 上课板书 放飞风筝

<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1、笑谈腿残

(1) 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

(2) 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乐观幽默)

(3)问:那么同学们听后,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说同学们的感情变化。

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A、“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找出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伤心)

B、一个没有左腿,身体残缺的人,多么叫人心痛啊。那么又是什么让同学们尊敬呢?(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

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请同学们带着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上课板书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2)、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放飞风筝

(1)、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那课后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至9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哪两个情景?(放风筝、追风筝)

(2)、 品悟句子,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

A、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B、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3)、小结: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时的快乐,又享受战胜困难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的朗读第8、9自然段。

(5)从刘老师放风筝的表现中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是那样的强烈。相对于刘老师,作为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4、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 理解:“理想的风筝”指的什么?

刘老师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希 望刘老师的风筝也能播散在同学们的心间。

<三>、提升感悟

1、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2、在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四>、作业小练笔

如果让你在刘老师的风筝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上课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刘老师的三件事情我主线,详细学习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则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学,去领悟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刻的体会刘老师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