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读后天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3 10:33:56 字数作文
读后天有感字数作文

篇一:五天读后有感

读 后 感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

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邢艳

篇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有感

2013年新乡市中学(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小论文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单位:获嘉县徐营镇初级中学

学生姓名:浮啸邦

辅导教师:徐艳萍

“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要想期待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活得与众不同,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深深地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所感动。 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人值得关注,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世人对海伦凯勒的尊敬已经超出了她所做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世人对海伦凯勒的敬仰,敢拿出来和拿破仑相提并论。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海伦凯勒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身残志不残,又聋又哑照样可以上哈弗的道理。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不幸的,突如其来的灾祸让海伦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年幼的海伦凯勒的童年生活和常人一样的快乐,幸福。每天都能够无忧无虑的听着虫鸟叫,闻着花果香,看着落叶黄,好不惬意。谁也不曾料想到就在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几乎要了海伦凯勒的命,原本明亮的世界现在成了一片漆黑,无声的黑暗就这样到来了。海伦凯勒完全丧失了听觉和视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海伦凯勒只能借助手语来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当她极力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仅凭手势是远远不够的。就在海伦悲观绝望的同时,海伦的母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能让女儿的一生就在黑暗中度过。当海伦的母亲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以后,她立即联系上了贝尔博士,在贝尔博士的帮助下,海伦明白了一个真理:知识就是爱,就是光明,就是梦想。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海伦的生活,她教会了海伦写字,教会了海伦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教会了海伦凯勒如何派遣忧伤郁闷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海伦凯勒如何勇敢、快乐的面对生活。当莎莉文第一次通过让流水划过海伦手心的触动感教会海伦“水“字的时候,海伦极度的兴奋,并由此产生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此时,她迫不及待的,疯狂的想要识字,想要阅读,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那一段时间,她用正常人无法比拟的毅力如饥似渴的学会了德语、拉丁文、法语等多国语言,并阅读了多部文学巨著和哲学名著,汲取着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当做了登山峰,跌到了可以再爬起来。海伦凯勒对知识的渴望到了极点,是知识的装扮,让海伦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就在自己身残志坚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哈弗大学的学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成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和教育家。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心中既喜又忧。喜的是有了海伦凯勒这样的楷模,在自己又聋又哑的状况下,并没有沉浸在悲观失望里不能自拔,而是借助莎莉文老师这个外力,让自己长成了参天大树。是知识的力量成就了一个栋梁,是知识的力量让世界上少了一个累赘,而多了一份可以为社会乃至为世界解决诸多问题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慈善家。从海伦凯勒身上,我悟出了一个真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不可怕。只要找准目标,敢于攀登,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对于失明的海伦凯勒,她没有埋怨老天的不公,而是用惊人的毅力接受了生命的挑战。而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有着健全的体格,有着明亮的双眼,有着聪慧的头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向海伦凯勒那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呢?作为一名马上就要冲锋陷阵的九年级学生来说,现在应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向前冲的时候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因为一次月考成绩的失败就悬崖勒马,萎靡不振了呢?是因为奋斗的目标不够明确,还是自己想偷懒呢?此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海伦凯勒呢?一个身残

志坚的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常人就做不到呢?是不是等我们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呢?有些人总喜欢在自己退步的时候埋怨老天的不公平,埋怨老天没有给自己一个聪慧的脑子,比一比海伦凯勒,你应该比她幸运很多。我曾试着闭上眼睛走两步,还可以,可是当我闭上眼睛走一段路程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怕跌倒,怕碰上什么东西,会伤害到我。这还是好的,至少我还有听力,但海伦凯勒,是既看不见,又听不见,她就是在这样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实现了他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黑暗人生活出了光明,活出了幸福。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既然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生活在幸福的春光里,我们就不要抱怨,就应该向海伦凯勒那样阳光的面对生活,直面挫折,把挫折当做是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当我们努力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踢开它。

海伦凯勒用她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的意义,作为青春年少的我们,只有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付诸实际行动,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上,让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教师简评:这篇小论文借助小作者的手,告诉了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聋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世界里濒临绝望的时候,遇到了莎莉文老师,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敢于面对痛苦,面对挫折,从容接受生命的挑战,最终实现了自我生命的价值取向。成为万人敬仰的慈善家和教育家。

小作者平时就喜欢读名著,而且是一个在写作上特别有造诣的人,她平时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圈圈点点,更喜欢摘抄优美词句,也习惯于在旁边作批注。在培养学生名著阅读上,我经常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掌握阅读的技巧。

读后天有感

在本文中小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并告诉读者:

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不可怕。只要找准目标,敢于攀登,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二、当我们是一个正常人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抱怨,就应该向海伦凯勒那样阳光的面对生活,直面挫折,把挫折当做是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当我们努力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踢开它。

三、作为青春年少的我们,只有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付诸实际行动,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上,让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篇三:《第七天》读后感

《第七天》读后感

网上的版本:

余华新书的名字叫《第七天》,看完整本书后,才发现这个名字企图在吻合中国传统的“头七”,虽然书的前面写着了《旧约 创世纪》的句子。书的内容看似很荒诞:写的是一个死去的灵魂在七天里的见闻和回忆。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说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殡仪馆里,沙发坐的贵宾区穿的都是工艺极致的蚕丝寿衣,每个都在两万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叶紫檀,每个都在六万元以上,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区,却会有人因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寿衣比别人贵了50块而唉声叹气。

当然,还有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净身没有化妆的人??

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个人补充:

我觉得网上的版本讲的挺好的,所以关于内涵我就不做过多补充了。这本书实际上是通过一个死人道出了活人世界的丑恶。

第一天,

杨飞去火化,见到了一场车祸。在殡仪馆,发现人世的高低贵贱带来的差别待遇在死后仍然存在。各色人等谈论死亡,炫耀死后的待遇级别。然后杨飞开始回忆自己的死,他死之前发生的事、见到的人,同时为下文做铺垫。他去给人做家教,结果因为强拆,那家人死在楼里,只留下可怜的女儿在人世,揭露政府强拆的种种不人道的行为和

残酷手段。自己到谭家菜馆吃饭,发生爆炸未能逃生而死。同时引出工商部门白吃白喝打白条的行为。需要有墓地才能火化,杨飞只能离开。

第二天,

他见到了同样死去的妻子。并借此回忆了他们之间的故事。他们本是一个公司的同事,妻子美丽异常,常去交际。但本人并不因此而堕落。妻子是因他可靠本分与他走到一起。但在偶遇一个富豪海归之后,找到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移情别恋,与他离婚投向他人怀抱,并与先生共同开创事业。但妻子并不幸福,公司面临危机,富豪独自脱身,她无力解决,自杀身亡。而杨飞正是因关注前妻自杀的消息未躲过爆炸而身亡。两人共同回忆往昔,短暂相聚又分离。

第三天,

杨飞回忆自己的身世,养父在铁轨上捡到他,并为了他舍弃一段爱情。最后终生未婚,与他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亲生父母来寻亲,但认亲后并不快乐,家庭纠纷使杨飞重回养父身边。因为养父患绝症,杨飞花光了钱,生活艰难。养父突然失踪,不知去向。养父好友之妻即杨飞养母,不幸车祸死亡。其曾揭露死婴被医院当作医疗垃圾处理的事件。并由此揭露官场的遮掩粉饰等各种丑陋面目。

第四天,

来到死无葬身之地,遇到鼠妹刘梅。讲述刘梅与其男友之间艰难悲伤的故事。他们是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人的代表。生活不易,游走

在道德的边缘,最初是洗头工,后来换了许多工作,越活越艰难,搬到地下室成为鼠族。曾为是否要做小姐赚钱争执,彼此相爱。鼠妹最后因伍超——她男朋友,给她买了山寨的iphone手机,感到被欺骗,有联系不上伍超,伤心自杀,其实最后是意外坠楼。同时还讲了警官和李姓卖淫男子之间的恩怨纠葛,再现官场黑暗。但二人死后却成为好友。

第五天

杨飞遇到了熟悉的店主一家,原来他们也死了。还遇到养母李月珍和那群死去的婴儿。两人共同分享了所知的信息,回忆了死前死后的事,政府的虚假面目,假骨灰一事。杨飞得知父亲就是殡仪馆的服务者。他在死无葬身之地见到家教的雇主夫妇,告知他们女儿的事。

还有许多人,都讲述了自己在现世遇到的不公事件。

第六天,

伍超的朋友肖庆因车祸而死,来到死无葬身之地告知大家鼠妹死后,伍超的事。伍超伤心欲绝,为了给鼠妹买墓地去卖肾,同时揭露卖肾的黑幕。最后买了墓地,但自己也岌岌可危。死去的人们都很感动,他们一起为鼠妹净身。仪式十分圣洁,死去的人们亲自送她去殡仪馆火化。同时杨飞在殡仪馆见到了父亲,并得知父亲离家后的遭遇。父子互吐真情。

第七天,

等待鼠妹火化之时,再次描绘殡仪馆的现象,并由老者解释,富人们费尽心思建的墓地风水并不好,来世只会不幸,与他们今世的跋扈恰成反讽。就在鼠妹火化之后,伍超来到殡仪馆,杨飞告诉他鼠妹很高兴,虽然未遇见,但来生会幸福。最后他和伍超来到美丽安宁的死无葬身之地。

小结与感受:

这本书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没有余华的其他书那样触动人心。好吧,触动我的心。他的体裁和我以前读过的一本书相似,因此虽然奇特,但却让我反感。不过还是揭示了人世的种种黑暗面,但可能也正是因为短小的篇幅加了太多复杂的内容,所以倒并不显得精彩。而且都是大家人所共知的一些社会问题,挖得不深反而流于俗套。好吧,我讲了太多缺点,只是个人吐槽,反正这本书不想活着会让我哭半天。整体还行吧。室友比较有感觉,很喜欢鼠妹和伍超爱情的那段。认为很感人。

篇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有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在五年级课文中曾经提到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海伦变成了聋哑人之后的艰辛生活。后半部分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书中,海伦也介绍了成名之后的慈善事业等等。

像海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张海迪就是一个例子。

张海迪五岁的时候高位截瘫,在胸部以下的部位全部失去了知觉,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但她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他还翻译、创作了许多感人的作呢!

在书中,海伦说,她学习说话时,每个词句都会读上好几遍,以加强记忆。比上她,我可真的是自愧不如啊!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信息科宋老师见我信息学得不错,便推荐我去报名少年宫的编程课。我觉得编程一定很简单,所以就让妈妈帮我报了名。

编程牵扯到一些新概念英语上的单词和数学的奥数。那时候,这两项我,一点儿也没碰到过,所以,每一次上课我都听地似懂非懂的,就连老师认为最基础的“常识”到我这儿就会变成“难题”。可对跟我一起来上课的两个同学,就是小case。编程让我学的越来越吃力。最后,在我的恳求下,妈妈才没有让我继续去上课。

我们以后要像海伦·凯勒学习,学习她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五:《明天》读后感

文学与传媒系学生作业纸

读《明天》有感 《明天》写的是一个孩子死去、母亲失去希望的故事。故事的时间简单而集中:三个晚上两个白天。第一个晚上写守寡的单四嫂子守护生病的儿子宝儿,期盼天明宝儿的病会好一些;第二天单四嫂子带宝儿去看病,结果下半天宝儿便病死了,到晚上单四嫂子守着宝儿的尸首痛哭直到天明;第三天下午宝儿出葬,到晚上单四嫂子一个人在“太静”“太大”“太空”的屋子里思念自己的宝儿,想做一个见到儿子的梦??但即使做了这样的梦,又怎样呢?宝儿已死,守寡的单四嫂子,在一般人看来,甚至在她自己看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故事集中在宝儿死亡前后两三天,因此,“死亡”俨然成了小说的中心事件,死亡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小说,使这篇无人问津的小说唤起了人们对死亡的思考,从而,超越了《呐喊》中一贯的现实批判的层面。面对病入膏肓的儿子,单四嫂子无能为力,只能日夜守着,只能抱着自欺欺人的希望:“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回退,气喘也会平的——这是病人常有的事。”最后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到何小仙那里,准备奋力一搏。但终究挽救不了孩子的命运,只能在眼睁睁的看着宝儿死去,留给这个粗笨女人的,只有儿子最后的一声“妈”,我们知道面对死亡,任何方式的挽回都只能是徒劳,死是自然生命的规律,作为自然的一员,必然得尊崇自然的秩序,或早或晚,必然会消亡。无数人曾试图做出肉体上的抗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时,单四嫂子的心境和做法,似乎能唤起很多人的共鸣,无法超越死亡,面对无法解决的悲剧,绝境中的人们,往往会以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或是,徒劳的挽救必死的生命。丈夫死的时候,她还能将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听着宝儿要像他父亲一样,卖馄饨,挣钱,孝顺自己。仿佛她纺出的每寸棉纱都有意思,都活着。而此时,生活的唯一寄托——宝儿也去了,作者提到一句话“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于是,选择逃避,期望着在梦里能会到宝儿,逃避死亡给他的难以承受的苦痛,逃避孩子的死留给他的孤独与空洞。

在封建社会,寡妇的生活是十分可悲的,不管她们怎样挣扎,都逃离不了社会加予她们的枷锁。单四嫂子的悲剧令人窒息,悲剧原因是:第一,神经的麻木。几千年的封建礼教麻木了她的神经。她唯一明白的,就是把宝儿抚养大,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以防老送终。可是在生活贫苦的情况下,一个刚刚三岁的小生命是何等的脆弱。然而当宝儿死了之后,她什么也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太大的房子四面包围着她,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她,叫她喘气不得。”第二,世人的冷漠。“还有些古风”的鲁镇,人们之间没有关爱,愚昧、麻木、无知、冷漠、损人利已成为社会的通病。当单四嫂子因孩子陷入凄苦时,她没有得到任何同情和帮助,而是风刀霜剑紧相逼迫,迷信、庸医欺骗了她纺纱的可怜积蓄,害了她儿子。“动过手开过口的人”吃了她的丧家饭,使她既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又耗尽了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可怜的钱物,她在精神和物质上都陷入绝境。这令人心寒。

对单四嫂子这个人物,作者倾注了爱与恨的情感因素,作品中关注了作为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境况。单四嫂子一方面具备了温柔善良、勤劳朴实、有忍耐精神的品格,但是成长在旧中国传统封建农村社会,她同时又受到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自觉而又盲目的跟从,就这样一步一步她逐渐促使其成为封建思想异化下的一个受害者。对于单四嫂子性格的善良勤奋地刻画是作者站在“爱”的 立场之上的,即对个体生命的价值的关注,同时又是作者本人对她深深的敬佩之意。但是对她本人的无意识的接受封建思想,在这一点上作者是充满憎恨的。单四嫂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就与鲁迅个人经历中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寡母托孤”的传统,鲁迅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因此鲁迅本人深深地受到他母亲的教导和影响,虽然外出求学让鲁迅在理智上承认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是从心理上却不能够摆脱传统文化对他本人的影响。作者本人在情感心理之间的矛盾就对他创作《明天》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集中表现在对单四嫂子的感情基调上,如她对宝儿的伟大的母爱就是鲁迅在母亲那里得到的关爱在某种程度上的反映,在她的身上,展现了鲁迅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思想价值观念。

《明天》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五四运动之后的封建文化被冲击之后的旧中国农村社会的全貌,而且通过作者对鲁镇社会生活和环境的详细刻画,充分表现了作为先觉者的鲁迅独特的创作思想文化观念,反映了鲁镇人的国民劣根性。寡妇是不幸的,鲁迅同情怜悯她们,在鲁迅的一生中,他始终为她们在黑暗的铁屋子中呐喊,控诉封建思想的罪恶,默默地祝福寡妇们的明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