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读《北大国学课》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5:54 字数作文
读《北大国学课》有感字数作文

篇一:北大国学课读后感

北大国学课读后感

北大国学课读后感

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复杂而又多样,它不仅包括了在古代中国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的学说派系。不能否认,在现今的教育体系里,对国学的普及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如何普及国学,向来是引人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主张少儿读经,不少大师力挺国学融入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终究可控,但如何在学校以外,提高社会人群的国学素养,毕竟仍是一个难题。作为文化普及的一种重要手段,新世界出版社顺应国学热,别出心裁推出了《北大国学课》一书,这是一本介绍讲解国学的入门书、基础书,以“普及国学文化,传播国学智慧”为主题,对初学者特别有用,因为所讲的都是最基本最精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从中汲取和领悟修身做人之道。

《北大国学课》搜集、整理了历代大师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剖析、解读国粹。全书划分成10个章节,分别是“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希望通过上述十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对于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以下本人就“儒”、“食”、“医”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读后感:

儒:儒家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儒家学说的三大主张是礼治、德治与人治。礼治,核心思想是建立森严的社会等级关系,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德治,就是要建立起严格的道德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撰文指出,儒家的“德治”学说以“感化”为手段,使人知荣辱、明是非、懂善恶、存感激,是一种深化到个人心灵的社会改造。人治,这一学说建立在“德治”的基础上,其核心思想是注重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权力,甚至居于统治地位,进而促使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以达到天下大治的局面。

儒门弟子修身养性的至上法则是“中庸之道”,“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就哲学层面而言,讲的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中庸之道”也被孔子称为“君子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的意义也是随处可见。比如,一个人如果欲壑难填,那么他一定会被烦恼和忧愁所困扰;如果一个人无所事事,毫无追求,他的生活又完全会被百无聊赖所包围。这就要求人们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松驰有度、适可而止,并学会在得意的时候克制,在失意的时候自励,也就是能够洞悉“中庸之道”。

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从人的生理周期出发,把一生的修身养性分为三个阶段:人在少年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几乎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戒色”就是要避免世间万事万物的诱惑。人到了壮年的时候,不仅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由于思维定型,通常会比较执拗固执,所以,身处壮年时期的人要戒掉“遇事先做,

做了再想”的习惯。人到了老年的时候,都会比较患得患失――既怕得到,更怕失去,人老时最大的忌讳就是贪婪,而贪婪只会带来失控和歇斯底里,也就意味着失败,老年人应该“戒得”,也就是放下和顺应自然。

食:东方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当西方社会将吃饭仅仅看作生存手段的时候,炎黄子孙就已经开始思考着如何将饮食变成美妙的享受了。东方的茶文化、酒文化,甚至是由佳人相伴衍生出来的“秀色可餐”,都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可以说,饮食文化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人将饮食分为八个境界,这八个境界分别为: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馋、觅食、猎艳,我国菜系按照地域的不同,分为八大菜系,分别为: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这八大菜系基本囊括了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精要,可以充分代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我国的传统礼法中,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茶叶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绿茶、青茶、白茶、黑茶、红茶、黄茶和花茶。世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树的出现在我国已有数万年历史,茶叶被我国先民用作饮品也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关于茶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西汉,专家推断,饮茶文化的形成应早于这个时期。汉末的名医华佗对茶也有论述,他在《食经》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也就是说,饮茶有助于大脑思考。到魏晋南北朝时,茶文化已经融入饮食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将饮茶作为一种日常活动。道教和佛教对茶文化的认可,也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家认为饮茶可以帮助身体修炼,佛教认为饮茶可以帮助参禅时尽快入定。公元780年,唐人陆羽著成《茶经》一书,《茶经》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涵盖儒、释、道三家对饮茶文化的见解,集中探讨了饮茶艺术,并首次提出了中国茶道精神,使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茶道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中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唐代的陆羽到明代的屠隆,都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品一旦上升到与人品节操相对应的高度,也就与茶之清淡宁静品格的欣赏,十分和谐地统一起来了。茶成了沟通自然与心灵的契机,这正是儒学一贯追求的最高境界。

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正如习近平主席2010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的讲话所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佛家文化的智慧。

中医与西方医学理念相比,中医更追求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病理问题。作为传统国粹,古往今来的专家、学者都对中医有着深入的研究。当然,由于传统中医理论中植入了类似于“阴阳五行”、“经络穴道”,甚至是“气功”这样相对抽象、奇幻的元素,所以人们在审视中医理论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怀疑。但是历朝历代的医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这些看上去相对玄虚的理论,实际上是符合生命真谛的。

阴阳五行学说对我国古代医学理论的建立有着重大意义,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核

心组成和概括总结。我国古代医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五种自然元素构成的,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自然元素并非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恰恰相反,它们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而促使它们不断转化的原因,就是阴阳变动。比如光明、温暖、充足易于生发,称为阳;阴暗、寒冷、贫瘠不易于生发,称为阴。为了身心的健康成长,要多多吸收正能量,摒弃负能量。

半部《论语》得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孙子的不战而胜,将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奠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国学经典传播者,还是接受者,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走近她,接触她,了解她,都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衷心希望国学经典能给大众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成长。

篇二:北大国学课读书笔记

《北大国学课》 读书笔记 中国可以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

是-个文化大国。 ————季羡林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文化更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壮大的根基。 而

国学又是什么?准确来说国学对于我们对于这个国家甚至于世界都有着怎么样

的影响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学是文化的精髓,它包括我国几乎人尽

皆知的儒家学说,同时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学说,可以说是在相辅相成的。也

就是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很多的方面都这些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构造。该书分为10章,分别是“史”、“儒”、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读《北大国学课》有感)

“禅”、“道”、“法”、“兵”、“医”、“易”、“礼”、“食”,通过对国学精华部分学

习,深感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三皇五帝”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史学界似乎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实际上,三皇五帝的观念来源于我国先

祖对于宇宙系统的看法。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静止的天、地、人和动态的金、木、

水、火。土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就是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

从书中我也了解到,事实上,三皇五帝代表了我国远古社会的两个时代。

三皇时期代表着从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的时代,伏羲和神农是父系氏族的代

表,神农氏族后来又分化为黄帝、炎帝两个部落,再后来又融合为炎黄部落。五

帝代表的时代是三皇之后、夏朝之前的时期。舜帝是公认的五帝之一,夏朝始祖

大禹就是从舜帝那儿获得部落首领地位的。从夏朝开始,统治者从人民的服务者

变为人民的压榨者,帝位的继承由禅让制度变为世龚制,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

新阶段。

这一章从三皇五帝开始,介绍了非常多历史的知识。像是将皇帝成为万岁是

什么时候? 还有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啊,还有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为

什么呢?等等??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说道儒,最先想到的就是儒家学说的三种主张——礼治、德治与人治。儒

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样的关系?“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又有哪

些解读;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为统治工具的?你知道“孔门四科”还有

“孔门十哲”“孔门六艺”吗?历史著名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历

代君王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等等

第二张从儒学的角度出发 体现出了儒家学说对于我国的影响。

接下来开始就慢慢的开始接近我们的生活了

第三章 禅——佛法要义、释义人生的佛学思想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要义

第五章 法——以法为教的法家思想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这几章可以说就是其他几门学说的补充,也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是在这些学说的相辅相成下前行的,再来是礼,这一章也是我推荐的一章,礼仪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深入进去会发现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从自古的那些可以说不人道制度再到现在简化后的基本礼仪,这一路可以说是崎岖坎坷。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

这一章最开始说的是古代官场中的“夺情”和“丁忧”制度 ,虽然名字有些奇怪,但是这也确实是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之为“丁忧”。服满再行补职。

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夺情也就是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也就像字面一样 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场上,原谈不到“丁忧”,古人称之“墨绖从戎”,又称“金革之事不避”。

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意思是必须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重返官场。但是为了因应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唐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夺情起复制度,但在唐玄宗后夺情已较少见。 然后又有谈及“礼”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齐家治国的根本吗?为什么说“孝”是传统文化之根本吗?“三纲五常”对我国古代专制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三从四德”是对妇女的压制?古人讲的五礼是什么?

所谓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

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

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这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本以为会是从头开始的五种礼仪。 像这样容易曲解意思的还有一个 那就是“长跪”

《战国策》里出现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这里的“长跪”并不是长时间跪着的意思而是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这一章中还有讲到古代的一些谦称,避讳等等。还有端午节中元节等一些有趣的故事。

最后一章自然而然当然要数食物,我国地大物博,美食更是让全世界绝口称赞,谈论国学又怎能少的了食!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兼而有之;地形多样,江河湖海,山川平原,无一不备,这样就为中国的饮食与烹调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鱼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丰富的动植物原料、调料。

数千年来,中餐积累了精湛的烹调技艺,仅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烩、熘、炖、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等近百种,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千差万别、风味各异的菜系和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各式菜肴一万多种。著名的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全席”,仅此一桌的冷热大菜就有120余种。以这种大菜为代表的中国食文化,显示出华丽、气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特点。

中餐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著称于世。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盘最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景色和图案。那山川树木、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尽收盘中。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以享受。而且中餐每套都以双数为单位,四、六、八、十??等成为一般的规则,俗话说:“两个盘子待客,三个盘子待鳖”,追求双数恰恰表现出中国文化注重“十全十美”,讲求偶数为利的心理习惯。

餐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如游龙戏珠、阳春白雪、银珠牡丹、金玉围翠、玉手摘桃、宫门献鱼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有时就是一种立体的诗配画。

我国的食可不光是这些,茶!也是让人自豪的一方面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录

俗话说 多读书,读好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

通过这本书 让我穿越古今 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再次请让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深深的谢意。

篇三:读《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有感

读《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有感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邓永强

“国学”一词,经常耳闻,但“国学”具体是什么?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我,对此懵懵懂懂。

季羡林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之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先生研究之深,学识之博,使我辈高山昂止,先生之作品几乎未成拜读。

今有幸读到《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这本书,使我对国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先生曾说,所谓“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主要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总之,国学就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先生书中讲到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已经渗透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骨髓,爱国主义造就了我国历朝历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甚至牺牲生命。吾辈正值我国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我们更应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高举爱国

主义旗帜,努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生在书中提到“天人合一”观点,即要先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天人合一”所反映的“和为贵”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所面临的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愈加枯竭、战乱不断等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近代西方文明创造了空前的辉煌文化,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空洞等,这些问题解决就需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来解决,实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孝道”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中华民族讲”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尤为突出。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小的时候父母抚养子女,等父母老了,子女就有义务来赡养。孝道是维系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孝道文化,才能促进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先生此书娓娓道来,文字浅显易懂,充分展现一代国学大师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真思考与深刻洞察,探讨国人应该了解熟知的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引领、教导意义。但道理之深还有待吾辈认真领会。匆忙之中,走马观花般拜读了下先生此书,初步写下读先生此书感受,以此鼓励。

篇四:听国学课有感

听国学课有感

——明光华

上星期,我小学部全体师生有幸参加了一堂国学鉴赏课,老师和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参与积极,可谓收获颇多。

年轻有为的李老师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小时候学习的故事。传承中国文化,学习经典,有利于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动力。

整堂课,李老师都围绕安仁古街上一处“愿学堂”三个字展开,从甲骨文剖析字义拓展到老师的教学方法,孝道,学生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等儒家经典名言;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是自己愿意学的,学习是发自内心,是心灵本能的需求。 学习国学经典,培养老师和孩子们的习性,志存高远,海纳百川。现代社会在西式教育充斥下,如何复兴民族文化,互联网与国学结合,经典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听了这节课我的收获有两点:

一、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首先,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其次,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二、 在对学生教学方法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我们经常讲“孩子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我也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同是一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个体还是不同的,男女的差异性就更大了,所以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做不同的调整来满足个人的需求,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孩子学有所长,树立学习兴趣。

篇五:翟鸿燊北大国学讲座观后感

翟鸿燊北大国学讲座观后感

讲座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

1,修养篇:道不远人;

2,心态篇:喜悦心;

3,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4,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

字字珠玑, 句句经典, 尤其适合领导者学习. 翟鸿燊其人, 被传媒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长期以来, 他一直怀着强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研究, 在融汇国 际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哲学主流, 营销理论后,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针对管理科学, 决策科学, 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企业团队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独到的解决方案,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翟教授所研发的"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课程,已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等知名院校的 MBA,EMBA,DBA,卓越领导力项目等 研修班中倍受欢迎.近几年,他应邀在各级政府,知名院校做过数千场各种形式的教育训练 与演讲,使近百万人在震撼和觉悟中获得心智上的成长与突破.古代智慧现代化,西方智慧 中国化,中西智慧全球化.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地争相修建孔子学院,西方人士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 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 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 而这套讲座实录就是授人"智慧"的良方. "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这是教授在心态篇里的两句话,对领导者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不少人干事业都有这样的疑惑,身为追随者的时候,千辛万苦求进步却步步荆棘,处处坎坷;成为领导者之后,觉得手下的人办这个不合意办那个不得力,于是下属又重复自己当年的老路.很重要 的原因,就在于团队中的领导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职责所在,魅力所在.领导者工作繁复,需要关注的很多,需要决策的很多,需要承担的也很多,往往耽于事轻于人,在 追究事情的成败中忽略了对人的培养.教授的话提醒我们,在事业中必须具备领导的智慧, 将追随者都当成未来的领导者来培养,敢用人,爱用人,善用人,如此则事业无往不利.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每一个下属都具备成为某一方面的领导的潜质.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 .在谈及《道德经》时,翟教授阐述了"道"是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的观点,他认为思考力是万力之源.三力的辩证关系在他的 TAT 学说体系中有非常详细的阐释,概括来说有三层意思:一,行动力是万力之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还有什么是比行动更重要 的事情?什么都需要行动,不学,不干,不去实践,一切都是空谈;二,表达力是万力之魂. "说"是有效果的能力,也是最昂贵的能力. "懂沟通,会说服"是很重要的本事,一句兴邦,也可以一句亡国;三,思考力是万力之源.最笨的人就是用聪明才智努力犯错误的人, 就是出色地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做的事的人. 我们思考的格局, 境界和层次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表达,所以正面思维,正确思维,三玄思维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思考力错了行动力就完了. 《大智慧》中翟鸿燊对领导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只有通过修身,培育人文情怀,提高管理和领导才干, 体会博大精深的伟人智慧, 修炼广阔的胸襟, 方可成就伟业. 他在授课中, 站在"天人合一"的绝高境地,旁征博引,纵横古今,融合了中西智慧的精华,系统讲解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使听者能在在妙趣横生之中感悟天道,地道, 人道,商道和王道.听这个讲座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精通,精通是为了应用,知识不是 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我

将这套光碟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进步,一起锤炼 领导者的个人价值,凝塑自我魅力,提升管理实践,一起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境 界,一起领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实感受. 。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