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青春期少年身上的味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9:30 体裁作文
青春期少年身上的味道体裁作文

篇一: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

——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指导

中学阶段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发展得黄金期,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得关键时期,而且还是个体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得身体和心理得变化,并要给予及时、全面、人性化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期”。

第一讲:青春期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从年龄特征上来说,中学生处在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变化急剧。有人曾把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归纳为“三大巨变”,即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

1、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以身高体重为例,中学生的身高每年少则增长6-8厘米,多则增长10-11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中学生外形剧变的又一表现。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特征。如男孩子开始出现上唇生须、喉结增大、声音变粗或嘶哑、腋毛、第一次遗精等,女孩子出现乳头突起,声调变高、第一次月经出现。

2、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中学生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迅速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例,在青春发育前期,大脑重量和体积的增加较前减少,但内部结构复杂起来,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已经完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到青春发育后期,第二信号系统不仅已据优势地位,而且在概括和调节功能上也有显著发展。青春发育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

熟为中学生心理的渐趋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但中学生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脑和神经系统尚有待进一步锻炼。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在中学生中,女性从十一、二岁左右生殖器官开始发育,至十三、四岁出现月经初潮,这标志着女性发育的即将成熟;男性生殖器官的成熟比女性要晚,到十五岁时,男性睾丸的重量才接近成人,十六岁左右出现首次遗精,首次遗精意味着男性性机能的成熟。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了中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中学生带来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第二讲: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人生当中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机能发育成熟导致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发展。

1、认知的发展

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

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在言语方面,中学生不仅广泛掌握了各种日常概念和生活用语,而且还掌握了很多科学概念和学术用语,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族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优美,口头言语和书写言语都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平。当然,有些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还存在着词不达意、堆砌词藻、不合规范等缺点,需要进一步锻炼和纠正。随着外

语学习的普遍展开和不断深入,中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日益深化,不少中学生通过对本族语和外国语的异同比较,进一步增加了对语言的认识。

2、情感的发展

从中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学生的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同中学生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三是情感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愈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可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形为,对些应引起高度重视。

3、意志的发展

中学阶段学习活动的范围和难度的增加,以及青春发展期生理上的剧变和情感的波动,要求中学生大力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这种客观需要推动了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使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学生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外界或成人指令的依赖性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根据目的任务自觉作出意志决定的水平则随年级升高而递增;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其他意志品质,如果断性和自制力,在良好教育的培养下也有很大发展,不过在初中阶段,轻率、冲动的现象还经常可以看到,这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特别需要把意志的培养和情感的调控结合起来,以情炼意,以意制情,在控制情感的过程中锻炼优良的意志品质。

4、个性的发展

就中学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来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渐接近成熟,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等愈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过在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沿着方向日渐明确,个人兴趣不断扩展和分化、男生一般偏“理”,女生大多重“文”的趋势向前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学生兴趣发展的指导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中学生的理想在其形式上,是按照形象、综合形象和概括性理想的水平向前发展的,中学生理想的发展还具有现实性随年级增高越来越强,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越来越大的特点;中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随年级增高而水平上升,但总的来说,中学生的世界观可塑性很大,尚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磨炼和发展。

就中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来看,集中反映在良好性格特征的锤炼和性格品质的发展上。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意志特征之间的密切程度,随年级增高而加深;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初中阶段可塑性较大,到高中一、二年级时便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在学生性格的发展上越来越得到明显的反映。因此,抓紧中学生性格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工作,是促进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之,中学生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幼稚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有时由于体形身高的变化被看成是大人,有时又由于不懂人情世故,缺乏生活常识而被当作孩子对待。在挫折面前,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是处在既不是大人又不是孩子的时期,是哪边也靠不上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极不稳定的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结果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出现了三大心理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篇二: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变化

篇三:七年级政治下册《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学案

七年级下册《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学案

1

2

3

4

篇四:幻嗅案例:我身上有异味

我身上有异味

迟 雅

(注:本文发表在2014年9月25日《丹东日报》迟雅心理热线栏目)

W是高中二年级文科女生。吉林省人,无家族遗传心理疾病史。2014年8月11日,来向迟雅进行心理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自述:从2014年5月开始,总觉得自己身上有难闻的气味,身边人能闻到,会做出一些异常反应,自己有时也能闻到。

父母介绍:孩子在重点高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可是,最近经常为身上有异味儿而苦恼。这种感觉在家里没有反应,一到学校就反应强烈。为此,我们同关系特别好的同学交流过,他们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怪味,但是,无论怎么开导,都无法打消她的念头。因此,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不爱学习,经常看手机,上网,情绪也变得不好,经常跟家长发脾气。

问起症状第一次出现时的情境,求助者说:我们班搬进了新教学楼的教室,后面有个女生说:怎么新楼也有怪味!当时我就认为她是在说我,而且可能以前一直以来就认为我身上有怪味,否则不会这样说——“也有怪味”。从此以后,我就认为我的身上有怪味。这种想法越来越严重。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患嗅,敏感,强迫性怀疑。

属于精神类症状,或者精神分裂的前驱症状,但是目前还够不上精神分裂。

三、心理调适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种“心理连偶”现象。这是求助者内心当时很敏感,人家说到怪味,她就对号入座。从此以后,只要谁说到“怪味”“臭味”“味道”“味”,或者谁捂嘴、扇风、抽鼻子等,她都会联想到自己身上有怪味。本质上是一种强迫关注。

她认为自己没有心理疾病,而身上有怪味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因为她有时候自己能够闻到。如果是这样,很可能她有幻嗅,或者被强烈自我暗示后出现的催眠性幻嗅。求助者的另一个判断依据是,每当她走到哪里,那里的同学都会做出捂嘴、扇扇子之类的动作。

对于求助者的这个判断,我们有必要核实具体情况,看看到底是同学的真实反映,还是她对同学的正常举动过敏。如果是过敏,说明她属于神经质,敏感多疑,强迫怀疑。

为了核实情况并引导她自我觉察,给求助者留了一个作业:12日上午,同父母一道去逛商场,看电影,看看在乘电梯、购物、看电影时,周边人有无异常反应。答案是没有关于她身上有异味之类的异常反应。因此,我给她的诊断是敏感多疑,强迫怀疑。

鉴于W身上出现怪味的情况,咨询师分析:求助者第一次出现“怪味”现象,属于“心理连偶”现象。这种现象,在家里不出现;在亲属家处于放松状态下,也不出现;只有在学校才出现,一走进学校走廊就立即出

青春期少年身上的味道

现。从生物学角度讲,人这种动物不可能在紧张的时候像

昆虫一样分泌出怪味来,因此,她的这种反应完全是一种心理现象。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青春期的孩子常有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尤其是自己心理能量不足的时候,变得敏感多疑的时候,更会表现得突出。因为太在意自己在周围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特别在意自己外在形象。这个时候,容易变得敏感多疑,容易将自己当成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仿佛自己现在就站在舞台上演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外观形象,着装打扮,乃至身上的气味,都会被别人高度重视,这种意识叫作“舞台意识”。不论周围人说什么,都会认为与自己有关。因此,人家说有怪味,她就想到是在说自己身上有怪味;人家小声谈话,她也会怀疑是在议论自己;人家发出笑声,她也会认为是在笑话自己。然后,又不断自我暗示,感觉周围的各种反应都似乎可以印证她的推断,再严重时会因为自我暗示形成自我催眠效果,产生催眠性幻觉——自己也能闻到自己身上有怪味。

咨询师首先对其实施身心同调,补充心理能量,使其不再那么敏感多疑。其次运用认知疗法和认知领悟疗法,从认知角度使其认识到,自己原来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是任意推断,是个人化倾向,是选择性消极关注,从而消除自我暗示。当再次出现“异味”现象时,暗示自己说:这些与自己无关,从容应对。第三是进行催眠疗法,使其精神高度放松,使其病理性的兴奋灶得到抑制。

经过13天的心理调适,求助者感觉自己的状态完全正常了,不再去关注异味问题了,情绪欢快起来,对学习充满渴望与信心。父母也感觉自己从前的那个“乖孩子”又回来了。咨询师又对其进行了“未

来催眠”,为其抛下了心锚。

2014年8月23日下午,求助者痊愈,返回家乡,回到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后记: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求助者没有出现反弹。

篇五:青春期的性问题与我国的性教育

青春期的性问题与我国的性教育

作者:曾燕波 | 最后更新:

2009-5-17

【摘要】在我国,青春期性教育滞后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在探讨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的情况后,针对现实提出促进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深化性角色教育、突出教育的阶段性特征等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青春期;性教育;青少年;健康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性就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一面是充满说教味道的封建伦理纲常,一面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富的“性文化”遗产。青春期是儿童过渡到性成熟期的一个中间期,是人生理成熟及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女性的青春期是从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一般为12~18岁。男性青春期比女性晚1~2年。在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有些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骤雨时期”。如果不加以教育及防范,在本能的驱动下,青少年容易出现卫生保健、早恋、早孕以及性犯罪等问题。

一、青少年需面对的两个矛盾

1.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

从人类生理成长的规律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类性成熟的年龄一再提前,几乎每10年就提前4个月。这种世界范围内青春期发育提前的趋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普遍早熟。我国男性

首次遗精的年龄为14.4岁,女性首次月经来潮的年龄为13.8岁[1]。据上海对407名六年级儿童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状况调查,这个年龄段有9.38%的男生有遗精经历,24.21%的女生已经月经来潮。与3年前的同样调查相比,两个数字分别提高了3.58和4.54个百分点。在家长、教师还把他们当作孩子看待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已经在向成年过渡了。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缺少必要的性知识传授。我国目前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普遍时间较晚,很多学校安排在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这就造成青春期教育落后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的现状,所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基本上属于补漏式教育,缺少超前意识。

2.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矛盾

性是生理的也是社会的,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人们在性观念上的开放不可避免,性禁区被打破了。大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畅谈关于性的话题,接触更多的性知识,更主动、更自然地追求性。改革开放30年来,与性有关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媒介对性的观念也愈来愈开放。各种传播媒体涉及性的内容非常多,一些色情影视中的性镜头会给青少年似是而非的暗示,青少年从中获得大量的性知识和性观念,但这种接受是没有过滤的,有些观念与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是矛盾的,使得青少年产生困惑和疑问。

在网络上的非教育信息有70%涉及性和暴力,而上网人群有一半为青少年。不良传媒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青少年一直是时尚的追逐者和弄潮儿,在性观念上同样如此。性冲动本来就是使青少年感到困惑的问题,再加上社会控制力度的减弱,使处于生长期、思想还不成熟、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

二、青春期关于性的两个问题

1.性行为认同度不断增长

谈性色变在我国曾经长期存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再加上中西方文化的交错,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在社会文化中不能改变位置的“恋爱、结婚、性行为”,现在已经发生错位,致使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同居等现象猛增。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全国9个省市城市青年的发展状况调查显示,青少年对性的开放程度、宽容度极大增强,有12.6%的青年认为“只要以后双方结婚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32.2%的人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就可以发生性行为”,20.2%的人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2003年在济南市的调查中,当问到青年对周围朋友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时,持反对意见的仅为28.6%,这一结果比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的调查降低了6.5%,比1992年的全国调查降低了27.7%[2]。200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对全国28个高校56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同率比较高,4.6%的人认为“读书期间谈恋爱就是为了找一个性伙伴”,7.2%认为“只要以后结婚就可以”,24.2%认为“只要真心相爱就可以”,36.6%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20.1%说不清,11.8%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当问及对“一夜情”的看法时,认为“如果有机会也想试试”的占10.1%,认为“自己不会但能理解,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的占31.7%,认为“这是对感情不够负责任”的占21.7%,认为“这是填补情感空虚的行为”的占12.7%,认为“这是一种道德堕落行为”的占14.1%,说不清楚的占9.5%。

2.早恋、性行为、少女怀孕、性病等大量出现

随着性生理成熟的提前,青少年性心理也较快地发展,与其它国家的青少年一样,我国青少年也面临着初次性行为低龄化、早孕、性乱、性传播疾病的

挑战。近几年来,无痛人流、治性病的广告频频在报纸杂志上出现,在公共汽车、地铁和繁华市区的灯箱上无痛人流的广告更是屡见不鲜,与这一现象相伴的是近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近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这个数字仅是在官方医疗机构统计的,至于那些在黑诊所做的,还没统计在内。而且,更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是,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集中在青少年人群。青少年占流产人数的50%,每分钟有10名少女进行不安全流产。有的青少年不选择去堕胎,而是做出极不负责的举动——弃婴或溺婴,这已经构成违法犯罪。还有的青少年不得已把孩子生下来,收养起来,从此由无忧无虑的青少年变成了负担沉重的“少女妈妈”和“少男爸爸”。少管所里的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女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上当受骗并遭到性伤害的人数逐年递增。据对上海市少教、妇教、工读学校558名18岁以下青少年调查,有近一半的犯罪类型属于性罪错。李银河2005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一场性学报告会上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她曾在北京做过调查,发现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仅占15.5%,前两年上海计生委公布在婚检中得到的数据,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已经占到69%,“一年以前我在网上看到广州女性的这个数字更高,有86%,单从数字上已直追西方性解放水平。”[3]

三、当前我国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性教育开展得太晚,一般是初中开始,相对现在孩子的早熟来说明显滞后

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

2.性教育开展得不够“透”,有些知识遮遮掩掩

在我国城市的许多学校,偶尔搞一些生理健康讲座,也如蜻蜓点水一般,

对于青少年各种性压抑、性变态以及各种越轨行为,教师往往不敢正视,要么批评、要么处分,甚至是推向社会听之任之,忽视青少年发育成长的规律。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教育,性知识贫乏,缺乏性教育的正确方法。一些家长日常用得最多的“专门谈性语言”可能就是“性玩笑”或“荤段子”,青少年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性知识很少。2000年在5070例大学生中进行的“新世纪大学生性文明调查”显示:到2000年为止,我国小学阶段的性健康教育基本空白,中学阶段的青春期教育不够深透,流于形式,大学的性教育又似有似无。据调查统计,仅6.6%的大学生接受过科学全面的性知识,仅一成强的大学生观看过性教育图片。

3.教育内容不完善

性教育始终是将重点放在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上,性道德和性法制内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性生理知识固然重要,但其它相关知识也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性知识教育可以指导青少年保持性生理健康,而性道德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在顺利完成青春期转折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所以,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必须同步进行。

4.在教育方法上,老师主要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

从古代到现代,我国的性教育一般都是采用说教和读书的方式,缺乏正确引导和科学教育方法,普遍将之演变成单纯的性知识灌输教育。

四、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的对策

青春期性教育的目标是青春期个体的性健康。性健康指的是应达到的性生理发展的健康、性心理发展的健康、性道?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⒄沟慕】岛托员;し⒄沟慕】怠P越】的勘昙词巧怼⑿睦怼⒙桌淼刃缘闹罘矫娣⒄菇】档募伞U飧鼋逃勘暌笪颐堑慕逃荒芙鐾A粼谛灾兜拇ド希挂莞返男?/p>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