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教育絮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1:55 体裁作文
教育絮语体裁作文

篇一:教育絮语

教育絮语

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让点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无法摆脱的困境,那种无助的感觉,就像黑暗中孤独的旅人,需要有人在黑暗中为孩子点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一个男孩子数学考试从没超过8分,换了不知多少个班,所有老师都讨厌他,怪他拖班级后腿。每次考数学他就紧张得发抖。后来,又换了一个班级。一次数学测验,班主任看着被考试吓得发抖的孩子,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就走到孩子身边。孩子一看老师过来了,吓坏了!哪知道老师轻轻地摸了他的头,小声说:“孩子,我们都姓刘”。

孩子的眼泪顿时流出来了。之后他慢慢从数学上找到感觉。大学毕业第一件事是请刘老师吃饭,他说:“老师,我一辈子也没想到,你摸了我的头说一句我们都姓刘,我就感到自己有希望了!”

为孩子黑暗中点一盏灯的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

孩子的心灵脆弱,他们多么渴望得到赏识,让我们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处点亮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篇二:家庭教育絮语

家庭教育絮语

1、一个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爱孩子的妈妈。

2、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又取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4、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5、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世界如高山,父母在山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但穷富、成败没有世袭,我奋斗我成功才是真理。起点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经验和运气才是人生事业的重要推手。人生之战,人人有求胜意志,只有做好谁备的人才会赢!

5、亲子关系13戒:一戒过度保护;二戒过分宠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过分专制;五戒脸孔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挑剔;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不要不当回事哦!

6、父母教孩子: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7、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是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父亲: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父亲: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父亲: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很简单的道理,学会放手才会轻松。

8、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周国平

9、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他告诉父亲:我己经拼全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求我的帮助!——你全力以赴了吗?回头看看身

边的资源是否真的全部为你所用!

10、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11、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12、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13、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14、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15、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6、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7、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8、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教育絮语

19、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20、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21、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22、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23、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4、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2、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篇三:教育絮语

教育絮语

何永恒

如果学生确实无心学习或学习能力很差,就不必争取了,鼓励其在社会上锻炼;如果学生想学或学习能力强而家里人不让上学,我会争取的。当然,老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不想学习的学生就会少一些。

如果学生因为和老师发生了摩擦而放弃学习,我会晓之以理,对老师有意见,但不能对老师所教学科有意见,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老师只是人生道路上某一个时段的陪伴者,而知识是永远的朋友。可以学着和老师交流,交流能力是人生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老师不能成为应试的奴隶,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自由快乐地教书。 自然和书籍是孩子的两位好老师,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读自然这本大书,带来子走进书籍吧,读书本这本小书。

假设学生头脑有点贵恙,老师就太吃苦了。怕有问题,可是对方就是不断制造问题。这对老师是个考验。

学习有三个境界,乐学之,苦学之,厌学之。乐学者最易有成就,即使没有成就也不后悔,因为得到了乐,苦学者可能会有成就,其以苦换甜,此种人成功的几率减小不少,厌学者怕是难以取得成就。

篇四:《教育絮语》读书心得

《教育絮语》读书心得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读了郑金州先生的《教育絮语》后感慨颇多。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而且更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树立自身形象,让学生敬重你

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做学生的模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二、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佩服你

语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学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好每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语音示范、优美的语调,丰富的词汇,熟练的口语不仅可以使学生读音规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提高教师的形象和威信。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你

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曾经看过一本教育杂志上的调查报告: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结果都说喜欢年轻漂亮,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老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毕竟不是人人都能作到的。但后者我们能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更是一种美,这才是最永恒的美。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美。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畏难、害怕的情绪时,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足以激励学生勇敢地去完成任务。当学生有了优点或成绩时,教师的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首肯的微笑,一个高兴地鼓掌,一个高高翘起的大拇指更能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每次考完试,我总是先找成绩好的一面,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大家感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成果。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五:杨林柯:栅栏后的教育絮语

杨林柯:栅栏后的教育絮语

作者 runzecangsheng 于2014/03/09 在师生启智 浏览:72 次 | 还没有评论,快来评论吧 杨林柯:栅栏后的教育絮语

一、教师对学生的最大影响是人生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最大影响是人生态度,是心灵关怀,是着眼未来的气度,而不是教学技术,不是作业批改或考试成绩的提升。如果课堂教学技术成为评价核心,教学就是一种表演,教育就是造假;如果成绩成为教育宗教,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就成为多余,管理就成为赤裸裸的压迫,真教育就流失了,因为教师的良心法则在与现实法则的对冲与纠缠中让步了,而没有良心的教育必然没有道德可言。

二、学习是为了生命的幸福

孩子首先属于他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属于家庭、学校、社会??是大生命的链中一环。要让孩子明白,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得独自面对生与死,因此,没有人会代替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尽责,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能够仅靠自己活下来,每个人都由无数个“他者”构成,因此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道德。

一个不能对自己负责的个体指望他对家庭、社会负责任岂不荒唐?同样,学习首先是为了自己,其次才为了家庭、社会、国家,因为宇宙法则是自旋的,人性首先是自利的,为自己学习,为自我生命的发展和智慧幸福的获得而学习才更有动力。如果把外在的目的(诸如家庭、集体、国家或政治集团)放在前边,学习必然失去启动的热情。

三、励志教育和成功教育是需要警惕的。

教育不是打仗,是生命成长。一个人的情志本身就内在于人,与生命合一,如果外在的刺激没有转化成自我的觉悟,是没有意义的,热闹过去之后,依然是空虚和荒废。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独特秉赋,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人,认识生命,进而认识社会,直面现实。思考自己的来源与方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就这样建立起来。而用别人的成功激励孩子并不一定起到多大作用,反而可能对孩子是一种误导,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不讲理的干呼口号就更不靠谱了,它就像一道无理证明题,永远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因为成功都是个性化的、独特的,具有不可复制性,一个人的成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坟墓。高考成功并不代表人生成功,如果把考上大学看做一个结果,一个终极目标,恰恰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成功只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是个动词,不是个名词。“成功”的本义应该是“完成功业”,是指向整个人生的,具有盖棺定论的终极意义。用阶段目标代替人生目标只能暴露出教育的短视。而且成功不仅指向社会事功,更指向个体生命,伟大的事功与荒唐的生命一定难以兼容。励志刺激下的教育如食用激素类食品,对生命是有害的。

衡水模式的复制是中国教育的闹剧。

看看一个老师的留言:寒假一考到天津财大的学生说她班有一衡水的,为庆祝大解放玩了一学期电游,各科均大红灯笼高高挂,闹到学校警告劝退的地步,我想衡水生产线不会接受退货的吧。

现在还有那么多学校学习衡水模式,不是很搞笑吗?难道学生升入高校就不需要学习了吗?大学只是一个平台,并不是终点。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人的高级本能。只有人才会说:“我要学习!”就是对马戏团的动物逼迫它学习动作控制它的自由时间也有可能遭到反击与报应。

四、要谨防感恩教育变种为“忠”“孝”教育

要谨防感恩教育变种为“忠”“孝”教育,因为它们是单向收费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格与尊严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不管”忠“还是”孝“都是长者本位而不是幼者本位的等级文化,也都是伺候主子的文化。当然,中国文化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子女对自己的父母亲孝顺也可以成为家庭和谐幸福的保证。子女代行家庭责任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比如让父母的晚年生活有保障,关爱老人健康等等,这是天道,和政府其实无关,你政府不能一边通过学校给孩子们灌输孝道,却一边逃避自己对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这对于一个常态国家是讲不通的。其实,老师对学生也谈不上什么”恩“,教师干的就是化育人心的工作,和其它社会工作也一样,也拿工资,学生也是交了学费的,没必要感谢学校。我倒觉得学校和教师倒常常要感谢学生,没有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又哪里需要学校?教师教育学生进步,学生又何尝没有促进教师成长呢?更重要的是,学生年轻的生命释放的能量会润泽教师,让教师青春常驻。我们看到许多教师都很年轻,这就是学生生命润泽的结果。再说,家长也不要有求回报的心态,那不是爱,是自私。养育孩子是不易,但也很快乐。既然养育了孩子,就要尽社会责任。科学发现,新生的孩子离开母体是会留下一种基因,呵护母体的健康。许多生养过孩子的女人比没生养过孩子的女人长寿,这是否当为孩子对母亲的一种报答呢?由成人世界加之于孩子世界的感恩教育只能彰显成人世界的自私狭隘,好像孩子一生下来就欠谁的。

五、用革命思维和战斗逻辑激发学习热情其实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学习不是打仗,考场也不是战场,如果把革命意志和恶性竞争引入教育,那么教育一定会在反教育的背景下走向野蛮和荒废。教育讲爱,而恶性竞争、战斗意志带来的却是恨,以强者为敌,也以自己为敌,吃苦只为高考,忽悠学生“超越自我”,其实是为战胜别人。

试问:一个对自己的生命都不热爱,一心只想着战胜别人的人,一但进入体制,成为“人上人”,会热爱他人的生命吗?这些人一但掌权,成为“接班人”,比贪官污吏都要可怕,只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

听过几位学生戏言--

问:“如何才能进入年级前100名?”

答:“把前三个考场炸掉。”

不知道你听说过去年一个13岁的女孩子杀死了自己的同班同学这件事没有。杀人理由就是:谁让她长得比我漂亮!

一个成绩火拼的教育环境里只能强化互相防范和相互为敌的意识,一个人的自信心也难以培养出来。教育不是赛跑,它面对的是人,所以,培育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比什么都重要。

衡水模式的全面开花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病态到何种程度,因为这种教育模式把“人上人”的腐朽思想和“成王败寇”的流氓价值观发挥到极致,对学生的时间控制到分钟,其实这已经谈不上什么爱了,而是学校行为的自私,利用人性弱点,打着为学生、为家长的招牌在戕害生命,把学校变成了内斗的集中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谈不上生命的质量,只是为他人活着,与活在监狱差不多,如果学生喜欢这种方式,说明学生已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六、学习不是为了当奴隶

中国人向来被群体塑造,在诱惑中学习,在恐惧中成长。读书和功名利禄被人家捆绑在一起销售,没有什么选择自由,思想和言论都受到限制。学习内容都是人家安排好的,所读的书也是被人家阉割过的,按人家设计的方式学习,管你喜欢不喜欢,死记硬背,最后成功了,苦尽甘来,结果发现,你成了人家的奴隶。

七、被工具理性绑架的校园

现在的校园,其核心价值并不是他们吹嘘的动听言辞,而是工具理性。教师以学生为工具,希望实现功利;学生以教师为工具,希望提升成绩;家长以学校为工具,希望孩子升学;学校以教师为工具,希望提高影响力,进而实现利益。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外在的效率,高考完就在打听各个”名校“考入的北清(悲情)的人数,好像这才是”效率“,才是政绩,而完全漠视或有意歪曲教育的内在本质,忘记了”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教导,虽说嘴上也喊”以人为本“的空口号,但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以哪个人为本,在一个价值固化的权本位社会,大家都清楚。不断强化的知识教育只是发展人的某一部分能力,而忘了人的整体,忽视了精神价值,人性价值;分数崇拜更是为非人化的恶性竞争推波助澜。所以,家长如果自己不努力,不学习,只指望学校搞教育,那是误判。

八、教育当从根救起

有人说,中国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人说,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让我等教育人说:中国教育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教育是文化和文明的薪火相传,人格是文化与文明的产物。文化最终降解为人格,文化的高度最终要通过它的人格体现出来。

救中国应从根救起,那就是救孩子、救人。重建每个人的主体性,重塑人格。因为国人从来没有过什么主体性,似乎一生下来就是当奴隶的命,而中国教育培养塑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非人化”的过程,它的伟大在于,经过十几年的塑造驯化,人被成功地改造成工具,成为螺丝钉,当然也产生了另外一种人,那就是拧螺丝的人。

九、这世界,没人顾得上听你的

昨天接到一个同学电话,说他读过我的教育类文章,说我最近在微信上发的“教育感言”他也都读了。聊到最后,不知是感叹还是嘲笑,他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想得很好,但这世界没人听你的。”我只好苦笑着坦承,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其实,这情况我不是不知道,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停不下忙碌的脚步,也都要活下去,还有更实际的事情要做,谁会在乎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能有几个人读到已经不错了,至于到底能够起多大作用,我还真没多想,因为一个卑微的个体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世界是你的影子,改变自己其实就是改变世界。记得易卜生说过:“有时候感觉整个世界就像大海上翻了船,重要的是救出自己。”大家都在挣扎,只不过挣扎的方式不同罢了。一个人能够自救已经不易,如果顺便还能拉出一两个人上岸,岂不是更好!

放下电话,又陪一师长坐在家里喝茶神聊。他悄悄告诉我,某某老师办班了,学费很高,都是自己的学生。对此,我一点都不觉奇怪。教师行为只是学校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复制,当学校行为和社会行为充斥无道和误导的时候,指望教师们都能独善其身是否有点强人所难?

这个社会,大家都在忙,但忙碌的意义各不相同。作为教师,是否应该想想自己忙碌的意义,不能简单顺从社会逻辑和学校逻辑。静下来,活得从容一些,不要盲目地为应试绞肉机增加能量。

有时候觉得,作恶而不自知才是教育者的真正悲哀!

需要提醒的是,在一个病态体制中,愈是抓得紧、管得狠,愈是把自己的功利建立在对学生生命的逼仄上,有可能愈是造孽严重。当教育者把人制服了,管乖了,自己的名利多了,学生却丧失了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只是一味顺从外界,这不仅不值得骄傲,反而应该受到谴责,因为这不仅是对生命的犯罪,更是对历史的犯罪。记得吴非老师说过一句振聋发聩却很容易被误解的话:一所学校的不幸,在于一群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而一个教师的不幸在于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愚蠢,把谋私与作恶当作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却不反思,自己无形中充当了帮凶。

十、用成绩勒逼教师、压榨学生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

常见一些学校,一考完试就用成绩排队,不仅给学生排名次,而且用成绩给教师排名次,更有一些混账逻辑:你教师搞不好成绩就没资格说话。试问:成绩和说话资格有半毛钱关系?说话是天赋人权,思想本来就是人特有的,也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全部尊严,就是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也不能剥夺我说话的权利。

成绩只显示对别人贩卖的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不代表购买力,和生命内在的需求相关,根本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尊严。把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尊严划上等号无异于让教师把学生问题、家长问题、社会问题等相关教育问题全部背负起来,并把知识学习等同于学习的全部内容,如此判断,不是弱智就是别有用心。即就是把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尊严全部等同也是不能原谅的,因为尊严是人格的整体外化,而成绩相对于整个生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的也不见得就是学生愿意学的,出自别人选择的学习内容强制推销给学生,还美其名曰“塑造”,其实只是把学生当作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而没有当成一个独立生命。

让学生恐怖的还有每次考完试后的成绩榜、光荣榜,我觉得叫“成绩绑”“光荣绑”才比较合适,因为它是一种绑架,不是自由选择。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我要学习”不能“要我学习”,因为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如果外界强制你学习,那么一定不是出于学生自愿,而是有人要拿学生的学习分红,已经变成了“要你学习是假,谋取私利是真”了,打着“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招牌实则“为了学校的可持续收费服务”,为了某些人的面子服务。

就说“为了学生的成功着想”这个美好的幌子,学生成功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因为生命首先属于他自己,和你学校有什么关系?生命如草木,有开花的自由,也有不开花的自由。人生本就有无数种,无法重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成功人生只是一种人生,不能用一种人生代替其它人生。人生无法标准化,人与人也是没法比的,你身上连两根相同的汗毛都拔不出,怎么能强求所有的生命一样成功呢?再说,成功本身也是个缓慢的觉醒过程,是不能急的。你看长得快的树,木质都松脆,这是生命规律,被雷电摧折的树也多是脆弱的树木。

我记得工作之初,就有相邻一个班级,家长会前张榜公布成绩,导致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撕毁黄榜之后离家出走,害得几个家庭到全国各处寻找。家长担惊受怕,花费巨大。

20多年过去了,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观,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糊涂学校甚至用成绩给教师排名次,一考完就成绩分析,其实哪里是分析,不过当众羞辱教师罢了,借此控制教师,逼迫教师“抓紧”学生,搞出成绩,其实这只能表现出权力的傲慢与自负,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逼出教师的坏脾气,破坏学生的学习自平衡,最后只能培养出霸道凶悍、蛮不讲理的教师和战战兢兢、不会思考、丧失批判能力的学生,因为学生有个时间成本问题,同样的时间给数学,就不能给物理,各个教师都给学生压担子布置作业,学生选择哪门课?最后可能就会选择那个脾气最大最会整治学生的老师,因为人有顺从坏脾气的弱点,何况对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来说,更不敢随便造次。学校如此抓教育教学就取消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取消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鼓励各个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相互封闭,最后的不幸全部转嫁给可怜的学生。放眼全国,每年不知有多少学生就是因为这样的“教育”给害死的,只不过许多自杀事件是被有意“和谐”的,大家不得而知罢了。

十一、金钱撑不起酒囊饭袋的尊严--读《从朱令到黄洋:教育与人心之毒》有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