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诗歌春天的踪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5:19 字数作文
诗歌春天的踪迹字数作文

篇一:春天的足迹(诗歌)

春天的足迹 冬天,

悄悄地走了; 春天,

悄悄地来了。

在这阳春三月的日子里, 老师,

让我们在校园中, 寻找春天的足迹。

小草,

从地里探出头来; 花儿,

争着露出美丽的笑容; 树木,

也吐出了许多小小的嫩枝; 快看!

那些可爱的小鸟们, 正在枝头歌颂春天呢!

这就是春天的足迹, 其实,

只要你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 在春天里,

春的足迹无处不在。

赠汪伦(新编)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喊救命. 扑通一声跳下水, 捞起一看是汪伦 .

篇二:寻觅春天的足迹

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 技能与情感目标

1、引导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方法过程

从朱自清的《春》为情感触动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

三、 活动重、难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在认识自然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五、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及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创造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成果呈现方式

1、 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己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己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 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 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3)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学生提

供有关网站。

六、课内活动

(一)导入 (歌曲加配图)

同学们,你看到桃花绽放的笑靥了吗?你听到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了吗?你感受到微风轻柔的抚摸了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朱自清先生的春景图。 是否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也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 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在寻找春天的足迹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编辑“自然日志”,请把你给“自然日志”取的名称说出来。(不超过4个字) ①我爱自然;②走进自然;③拥抱自然。

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①比较准确全面介绍目前自然环境面临的困惑;②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和原因;③呼唤人类清醒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④呼吁人类一定要自然和谐共处,创造美好的家园;⑤“自然日志”设计体现个性特征。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 展示——春天的赞歌

1、 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为了让“唱出春天的赞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合作小组准备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手抄报开辟三个栏目,把栏目的名称写下来。(每个

栏目名称不超过5个字)

答:①共享春天;②春景春情;③五彩之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学生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给你所推荐的“诗配画”和“画配诗”写一个推荐词。(70字以内)

⑵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简笔画画一幅校园春景一角,并配上一句话。 答:画面有人有景有文字即可。

(三)活动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及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综合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主动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能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所以本次活动注重开掘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际观察、记录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了在活动过程 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活动过程 设计细致而有层次性,活动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活动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篇三:寻找春天的足迹

《寻觅春天的踪迹》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同学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同学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活动重点】

自然日志的编辑:

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

【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同学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课时布置】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外活动〗

一、选题

教师向同学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任务和预计实现的目标,提供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建议。 教师根据教材所布置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发明性改编。要求同学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必选内容3,任选内容1或内容2。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学校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同学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内容3:在发明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1、以出墙报或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春的踪迹。

2、可根据与春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创作绘春之歌;如《春天的故事》的表达方式,创作“赞春之歌”。

3、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示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和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二、分组

小组人数:4~6人

小组成员的构成:

由师生一起参与决定。原则上每个小组应容纳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同学。因为在同学能力差异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同学深入和多样化的考虑,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在空间位置上应以相互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沟通交流。

任务分配:

让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身明确的任务,通过承当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

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三、效果出现方式

1、编辑“自然日志”。

2、出墙报或办手抄报,展示觅到的春的踪迹(可以是在艺术中寻到的春的踪迹的摘抄;可以是自我创作“我心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等作品)

3、唱出自身改编的“春天之歌”。

4、介绍自身的“画配诗”“诗配画”等作品。

四、教师指导

1、为同学提供参考资料:

⑴ 二十四节气歌。

⑵ 对与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⑶ 《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歌曲的词、曲或录音带或VCD带。

2、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⑴ 提供一些有诗的古画,指导同学欣赏。

⑵ 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与诗相配的故事。

⑶ 网络上“诗配画”、“画配诗”的作品很多,教师可为同学提供有关网站。 〖课内活动〗

一、教师导入

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活动开展

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

1、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效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邀请生物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各组的观察、记录进行指导,对编辑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学对观察、记录的情况介绍进行点评)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活动二:展示──春天的赞歌:

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同学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效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4、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同学(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诗歌春天的踪迹)创作的歌曲进行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春天的赞歌’”。

活动三 发明──诗情画意的春天:

1、展示同学利用网络查找的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等资料,供同学鉴赏。 2、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3、由同学评委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发明性和想象力”等角度进行评价。

4、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课外、课内活动,并对同学创作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给予

点评。

5、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三、活动小结

同学自由发言:(3~5人)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遗憾和以后打算。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同学的参与度、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效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是中肯的,并能较好的起到激励同学的作用。 说明:整个活动中教师可参与其间,且教师可以参与到“绘春”“创春”的活动中,以教师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教师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教师的感受,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点评】

本教学设计是根据时令而设计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纵观全教学设计,板块清晰,活动流程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致力于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活动过程设计细致,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选题1、2项内容可任选,第3项必做,突出了在实际体验、艺术欣赏中的发明性发挥。效果的出现方式注重多元化;课内活动将记录──展示──发明与活动选题的三项内容有机结合,使同学在实际观察体验和总结交流中,从感性到理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同学的探究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实际观察、记录的体验中激发同学的兴趣,注意了在活动过程中让同学充沛享受胜利的喜悦。活动过程设计细致而有层次性,活动内容可根据同学实际进行选择,活动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一篇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规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篇四:寻觅春天的踪迹

综合性训练:寻觅春天的踪迹

活动目标:

1、调动学生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捕捉春天,感受春天。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筛选能力以及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文学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

1、自然日志的编写:通过直接观察一种动植物,感受春天的踪迹,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归纳。

2、搜集有关春天的农谚、诗歌、民谣,了解不同人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活动难点:

通过文学、艺术等创作手段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两周,课内活动两课时。

活动过程

课外准备:

(课外活动说明:第一周为资料搜集时间,第二周为资料整编和策划活动时间。)

1、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任务。

2、把全班学生按个人兴趣分组,选出组长一名组织活动。(组长须是责任心强且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担当。)

a.文学兴趣组: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现代诗歌或抒情散文,找好配乐,准备举行“颂春”朗诵比赛;为优秀绘画、摄影作品配诗;用散文、诗歌、童话、杂感等形式记录下对春天的感悟。

b.生物兴趣组:搜集有关春天六个节气的农谚及物候变化、农事活动的资料,作好归纳整理,并结合生物课的知识开展一次“春天知多少”的知识竞赛;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跟踪观察,作好记录,然后整编成一辑自然日志。

c.音乐兴趣组:搜集有关春天的中国民歌、民谣、小曲,通过独唱、小组唱等形式(可适当伴舞),策划一场“歌唱春天”的小型音乐会。

d.绘画兴趣组:替文学兴趣组搜集的名诗作画,并到大自然中采风,开展“绘春”画展。

e.摄影兴趣组:到大自然中采集春天,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3、各兴趣组学生(2—4人)自由组合,编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进行评比。

4、教师指导工作

a.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二十四节气歌及释义,提供“诗配画”“画配诗”的相关网站;对学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可适当放宽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b.请生物、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参与指导、评价活动。

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1、导入: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同学们,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2、活动开展

活动一记录——春天的足迹

a.生物兴趣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简要介绍搜集的农谚和农事、物候知识,对其中一些作出适当的解释说明,派另一名代表介绍本组观察记录某种动植物的情况,展示编辑的自然日志,组长对本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和自我评价,最后组长在全班中开展“春天知多少”的知识抢答竞赛。

b.活动评价:邀请生物老师参与该组课内外活动,并对其成果展示点评打分;语文科代表和语文老师对该组的策划主持,口语表达进行打分。

活动二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a.文学组、绘画组、摄影组分别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诗配画”、“画配诗”,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b.活动评价:美术、语文老师从“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为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请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喜欢的“诗配画”“画配诗”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寻找到春天的足迹,并用艺术、文学的形式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春天,今天,我们还要用歌舞、朗诵等形式为春天唱一首赞歌。 活动三 展示——春天的赞歌

a.文学兴趣组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向全班展示搜集或创作的“颂春”诗歌、散文、童话;音乐兴趣组以独唱伴舞、二重唱、小组唱等形式为春天唱一组赞歌;绘画、摄影兴趣组展示本组优秀作品;自由组合的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b.活动评价:邀请音乐、美术老师对演唱及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打分;语文老师、科代表和其余组各一名代表为朗诵评分;请全班投票选出“我最欣赏的手抄报”。

3、活动小结:

学生发言:谈谈此次活动的感想(可从集体的合作,个人的创意或整个活动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谈起)

教师小结:可从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情况,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进行中肯评价,以激励学生下次活动的能动性。 活动建议:

1、把学生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和记录的信息分门别类整编成册,成为一本小资源库。

2、把活动中的优秀文章推荐到校刊校报,甚至校外的刊物杂志,肯定学生的成绩。

篇五:寻觅春天的足迹2

【时间安排】 课外时间:两周 课内时间:2课时

【课堂展示】

教师寄语: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学习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活动重点】

一、手抄报的编辑: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行创作生成。 二、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寻觅范围:在春天里,在自然中,在校园里,在社区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等等。 三、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1、围绕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的踪迹。

2、寻找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从中寻觅春的踪迹。选择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或照片,从中寻觅春的踪迹。等等 四、在创作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可模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或者选一首写春的诗及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使诗情更形象直观。

记录——春天的足迹

1、 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编辑的成果和介绍本组编辑“自然日志”的过程。 2、各小组选派1—2名同学介绍各自观察、记录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情况,且用3句话概括其所编辑“自然日志”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 3、 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自然日志’”。 展示——春天的赞歌

1、展示并介绍各小组围绕各自活动内容所制作的手抄报或墙报。

2、各小组派出1—2名同学上台朗诵其以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创作的“春天的赞歌”,或上台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编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乐朗诵、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学生和教师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参与式评价。 创造——诗情画意的春天

1、 各组同学展示并解说其课外制作的“诗配画”或“画配诗”作品。 2、 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诗配画’和‘画配诗’作品。 【活动小结】

【知识链接】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 复习:《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 《细解巧练》 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0、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 唐 李白《古风》

2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