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再见了亲人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26:05 体裁作文
再见了亲人ppt体裁作文

篇一: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

一、说教材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以情为线索,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记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针对本课特点结合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同归于尽”、“唯一”等词语及重点句含义。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及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真情,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感悟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因为课文涉及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小学生对抗美援朝故事存在着较大的认知障碍。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难点:通过朗读和想象,再现典型场面、典型人物,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根据本课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人物之间的联系后,通过抓重点词句,创境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文章中心,感悟语言传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心灵不断得到净化,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效果。具体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自身规律。中朝两国人民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不是用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境,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2、情境教学法:文章不是无情物,为了达到“披文以入情”的教学目的。我借助录相、图片再现当时场面。通过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表达的更加强烈。

三、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通过读物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说过程

从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为了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完成本课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设计了四个教学过程:

1、启情导入,了解背景

语文《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解题导入后,出示三张照片,简单的与学生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初读激情,感知全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带着“书中的亲人指谁?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适时引出板书,然后指名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3、以情悟文,情感升华

著名学者燕国材认为: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生不忘。当学生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时,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课文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他们虽不是亲人,却胜似情人?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 “炭”分别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送来的仅仅只是打糕吗?进而利用导语启发学生情感,加以朗读。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联想和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书中的图片、文字想象,再现典型场面:如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雪中送打糕”、

“智救侦察员”、“上山挖野菜”付出巨大牺牲的动人情景,扣动学生心弦,接着“移情入文”,进行感情朗读:教师范读激情、导语启情接读、图片创境朗读、配乐诵读等读悟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板书)引起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知”与“情”,“理解”与“情感”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引起情感上的和谐共振,水到渠成地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动、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通过师生合作教学其中一段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自然段,体现了“导、扶、放”的教学原则。

4、积累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观看中朝两国人民互助图片,交流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受到情感熏陶。

五、说板书

板书是整节课的眼睛,将课堂中重点知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我的板书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进行板书,形象直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篇二:窦桂梅-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窦桂梅

《再见了亲人》 课堂实录 窦桂梅

师:大清早的,我们向台上台下的教师问声好,好吗?

生:老师好!

师:向我问声好,行吗?

生:老师好!

师:这次声音大多了。有些同学的脸笑了起来。那样的灿烂,嘿,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心头,顿时我有这样的感觉——神清气爽。用个形容词或者近义词再形容形容。我发现你们,我神清气爽,你们也是……

生1:我们也是很高兴。

师:你呢?

生2:精神百倍。

师:哎哟,精神百倍。(环视学生)我看谁精神百倍?

生马上坐得精神百倍

师:还可以用个近义词?

生:兴奋

生:精神抖擞

师:我看看谁……抬头挺胸,微笑着以身体向前倾的姿势看着前方。好!咱们刚见面,我呀,还想送个见面礼给大家。三句话送给你自己,把手放在肩膀上,放松!送给自己:我很棒!

生:我很棒!

师:心没听见。我很棒!、

生:(满怀激情)我很棒!

师:我真的很棒!

生:我真的很棒!

师:我真的真的很棒!

生:我真的真的很棒!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来把这三句话送给你的同学。把手搭在同学的肩膀上,说……在这里要把我变成……

生:你。

(学生互相说对方棒)

你们同学都很棒。起立。看台下的老师,你们和他们多有缘份,今天两节课要和台下的老师一起经历着生命的体验。微笑地看着台下的老师,看台下的老师哪位向你笑得最甜,你的目光就对着他送给他三句话。我们的老师每天鼓励我们,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刚才送给一个同学,现在台下这么多老师,就应该在你的后面加上一个……们。轻松,把手拿出来,做各种动作。

生: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掌声响起来,(生鼓掌)你们的心就明白!明白什么了?

生:老师今天很开心。

生:老师真的很棒!

师:看来你们明白了老师……

生:真的很棒!

师:你们……

生:真的真的很棒!

师:一句话,我们大家都很棒!……(生坐下)这回找到感觉没有?精神……(生:抖擞)神清……(生:气爽)斗志……(生:昂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走进课堂。 师:课前,我们先来写个字,你们可以一起来写写,嘴里说说。

(师板书:亲 生书空,并说笔划名称)

师:谁来读读?

男生读、女生读

师:请同学看(CAI:一棵树旁边写着一个繁写的见)。我们的祖先看见枝叶茂盛的大树。左边这个见是繁体字。枝叶长得那么茂盛,就联想到是下面的树根给予的营养于是

就创造了这个字“親”,最后简化成“亲”。来说明那些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亲人。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长这么大,就是在我们父母这样的亲人的怀抱里成长着。他们爱我们,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比如:〈游子吟〉可以用歌曲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用电影和音像来表达。更多的是我们在文字当中也读到这样亲人的爱。这样,我们回到自己身上来,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在亲人这样营造的爱的小屋里体会它的时候,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你对你的亲人怎么理解?

生:他们是无微不至的。

师:祝贺你,对你爱在细节。你用的成语无微不至来形容爱。眼神里已经透露这个爱了。(生上台写下词语)

生:他们十分关心我。

生:我的亲人对我非常非常的好。

生:他们都是我的恩人。我们要感恩。

生:我的家人把我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爱得很深。

生:他们的爱是伟大的。

(生上台将他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正如你们所讲的,我知道你们的眼睛里有和他们一样的感受,也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感受。不过,你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体会他们对你们的爱是……(无微不至)是……(关心)是……(井井有条)是那么的……(好)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你们的……(恩人)他们的爱是……(伟大)。所以,树木高高立,枝状叶儿绿。父母和儿女就像根连叶,所以我们会这样说,我们是父母的延续,我们就是他们的阳光。不过,也有一种人甚至一群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被称为亲人。比如:98年抗洪时,我们那时把解放军叫做……(亲人)。去年,SAS病毒危及我们,我们把……

生:白衣天使称作我们的亲人。

师:再比如,前两天,电视里演的是2003年感动中国的十位人物,有没有人知道?

生:成龙,还有一个日本人,帮我们打官司……

师:向你祝贺。你善于读生活中的书,这也是一种学习。没有人知道了?我来和你们聊聊。比如,新疆的一位村长……因而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有节目中用了一个发烫的词,是……

生:亲人。

生回答出亲人时,语调并有达到老师需要的程度,老师用了一些煽情的语句来调动。

师:我们来看两位。这位叫做钟南山。请同学读下面的颁奖词。男生读。你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出什么。

男生读。

师:你们理解?

生:是一个英雄。

生:很了不起。

师:了不起在哪?

生:他以一个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

生:他是救世主。

师:何以用这个词?

生:他以无畏来感动中国。

生:他是不顾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别人。

生:他不怕危险。因为非典病毒是非常可怕的,他却不怕。

CAI:成龙 女生读

师:你怎么理解?

生:他以关爱感动中国。他挺身而出。

生:他很勇敢。

生:他是中国最可爱的明星。、、

生:他是一座爱心桥,传递温情。

生:对香港来说,他是雪中送炭。

师:我们刚才感受的这群人,他们能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怕危险、勇敢、无所畏惧、不顾安危、雪中送炭)我们才感觉到他们是……(英雄、了不起)。所以,你们发现了没有,毕竟是同一个祖先,毕竟是同一个祖国,毕竟是同一个华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我们在同一个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来说,有了这样的一些人,即便我们有了这样的危险,那样的困难我们真的也能感受到……

生:都能够克服。

师:所以,我们才从心中由衷地也称他们是……

生:亲人。

师:不过,当我们倾听窗外的声音,跨越我们的国度,放眼世界的时候,我们再看看我们能获得怎样的感受。(CAI:伊拉克小男孩)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AI:军事照片)再看看,有话要说吗?

生:我看到了他的眼泪,有可能他失去了他的亲人。

生:我从中感受到了我们现在是多么地幸福。

生:这些小孩都很可怜,需要我们的帮助。

生:他们好像无家可归。

师:他们背井离乡。

生:我看到了和平的可贵。

生:他们需要我们像亲人那样去帮助。

师:正如你们所说,他们需要亲人啊。需要自己的亲人,需要自己同胞的亲人,甚至需要我们这样不是同一个民族的人去帮助。是呀,看到当今的这样一幅照片,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五十多年前在朝鲜的那一场战争。朝鲜人民尽管经历了那一场战争,但他们很幸福。因为有谁在帮助他们啦?

生:中国的志愿军。

师:那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我们一起回忆发生在五十多年前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可歌可泣的一幕一幕感人镜头当中的一个画面。

Cai:〈英雄儿女〉电影片断歌曲

字幕: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毛岸英……

师:同学们,有14万的英骨永远留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知道那么多的名字,正如你们所说……他们就这样浴血奋战,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了八年,你们和同学老师共同生活学习几年就有那么深的感情,你说和朝鲜人民共同生活了八年他们的感情怎么样?

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深情厚谊(板书)

师:所以,战争最后终于胜利,正义和良知赢得了胜利。在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了。他们了就站在站台上握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手拉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登上了火车,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火车已经开走了,他们仍然呼喊着说……(众生:再见了,亲人)他们也把自己称为亲人。是呀,称他们为亲人,这得让同学们好好地讲亲人。你怎么理解这个讲?

生:说说和亲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师:是平淡地说还是有理有据地说,还是

生:那是怀着浓厚思念地感情说出来。

师:握握手,带着感情讲。

生:不是在嘴上讲讲,而是在心里想着,念着,哪种才算是亲人。

师:那就是用事实来证明。

生:以回忆的方法来讲亲人。

师:可以。那就听你的,以回忆的方式。打开书,我们就来看看书。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们来看年这篇文章讲了几个人?

众生: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你想讲谁,你就讲谁。正如你们刚才所说,带着感情讲,带着回忆的深情讲,不是用嘴来讲,用你的心来讲,你讲的要能打动别人,感动别人。那怎么办,你自己通过你自学,这个事情当中用上哪些事例,用上了哪些词句,哪些词语,哪些句式。你在讲的时候又怎样把你的理解变成你的悟,把他讲出来。这是你的语文能力,你的语文水平。我相信呆会在讲的时候你们一定能够慷慨呈辞、侃侃而谈、落地有声,获得大家的掌声。能做到吗?我亲爱的同学们。我相信你们,我已经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因为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生自学。师巡视。

生:我研究的是大嫂。大嫂走了几十里路,……为我们挖野菜……我还找一个句式,我把它变成了陈述句。

师:我先品一品,一会同学样再互相品(这里,老师已经在暗示品句子的方法了)刚才她讲的时候我听出了两个关键词:崎岖、前沿阵地。这里意思是想说大嫂……(生:勇敢)她抓住了两个关键词,但有个地方我想和你商榷一下,你把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你还想用反问句讲,你才讲得有说服力。

生:我同意你的说法。高:说明代价付出得大。难道更加说明代价付出的大。

师:你这是在给我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你在讲大嫂,可以把你换成大嫂,再讲讲。

生:大嫂……

这里老师是要将学生带到文中去,以切身的体会来学习课文。

师:祝贺你,……(面向全体学生)大嫂就是我们的……(生:亲人)就像她这样讲,抓重点句子……你看呢,这样语言就有色彩了,说服力就够大了。你想再讲?

生: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小金花她妈妈死去的时候不哭,为什么志愿军离去的时候他要哭?

师:那你现场采访。

生1:她的妈妈死去了,但她还有亲人,我们中国的志愿军就像她的亲人一样。

生2:她把眼泪化作为了仇恨,化作了力量报仇。

生3:她是伤心的,只是她没有表现在外面,只表现在心里。

生:我已经满意了。

师:那还有没有讲小金花的?

生:这里讲小金花是用的一件事情。小金花的母亲是为了送老王死去的,小金花没哭,同志们都痛哭起来了。这里是用的对比。这是说小金花非常坚强。可是小金花今天却哭了,我们可以知道她和志愿军同志的情是多么深!

师:成语是:

生:情深似海。

师:小金花爱自己的妈妈,也爱志愿军战士。讲小金花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听到妈妈牺牲了,把脚一跺,(生:觉得很勇敢)然后呢,嘴角还……(生:抽动着)不光这样,还恶狠狠地……(生: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你要是小金花你就这么说话吗?恶狠狠地……(生: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如果你要在讲的时候抓住这样的细节,眼神啊、动作啊、表情啊、声音啊。这个小金花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一看这个小金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说小金花的妈妈就是我们的……(生:亲人)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讲得特别精彩,你相信吗?下次我等着你,期待着你。

生:我说大娘。我在这一段中发现了亲人,它和题目中的亲人比,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在文章当中的,“你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里的亲人就是刚才所说的树根与树叶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题目当中的却是说他们有深厚的友谊。因此,我想到了一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什么也别说了,真会讲啊。抓住文中的亲人与课题的亲人一对比,什么都出来了。正如你所说:不及……(生:汪伦送我情)

生:不及志愿军送我情。

师:我听见他用了一个关键的词:唯一。你为什么用唯一?

生:课文当中是“一老一小”,小是大娘的孙子,用唯一更好说明只有他一个。

师:课文用的不是我们常见的“唯”,而是“惟”也是说明……

生:只有这么一个,

师:除此之外再也

生:没了,

师:就是强调就是这么一个唯一唯一的,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的孙子也

生:死了

师:我理解了,所以说是我们的(生:亲人)我采访一下,你是奶奶唯一的孙子吗?

生:不是!但我是奶奶唯一疼爱的。我这们说是有根有据的。我有一个哥哥,他到国外去了。我是家里最小的,奶奶用现在的话说是比较唠叨的。我一去奶奶家,奶奶就问长问短的,什么吃了吗?虽然我比较烦,但我明白奶奶是爱我的。用一首歌来说,就是《爱就一个字》

师:你虽然不是奶奶唯一的孙子,但奶奶爱你就一个字。大娘就一个孙子,可是……

生:她照顾伤员……可见中朝的友谊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板书)

生:我发现这两个词很精典:三天三夜、全村。三天三夜是……全村是……课文中还有一个“冒着”,他们是冒着炮火给战士送打糕……

师:如果你能像他那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如果是你三天三夜不睡……

师:把这一段读一下。

生读:我们在……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师:这又用到这个成语。刚才我们在讲自己亲人的时候用到了,这里又用到了,可见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其实,要讲啊是讲不完的,我很佩服你们,你们抓住了成语……来讲。还要考考你们,刚才是具体地讲,现在请你们概括地讲,可以选择,可以一段下来,谁能概括地讲。

CAI:为了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生:为了志愿军,大娘不顾生命危险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生:为了志愿军,大嫂失去了……

生:为了志愿军,小金花失去了她的妈妈。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篇文章写了三个人,全是女同志,老、中、小。男的干什么了?

生:打仗。

师:那就是全朝鲜人民都去打仗了。那再填个空,提高你们的要求。

CAI: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师:刚才你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呐。这一别,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列车就要开动了,千言万语只好化作“诵别”的深情(出示课件:诵亲人)。你怎么理解这个“诵”?

生1:我觉得诵是赞扬的意思。

生2:我觉得是用心灵赞颂。

师:那就把刚才你们讲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用你们的心去歌颂他们(播放课件:大娘的照片)。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生:(深情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生“请求”大娘停步,读得很动情。)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生“恳求”大娘,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很有味道。)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

(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时语气很坚定。)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啊。谁再来试试?

(生读出的感情很复杂。台下响起了掌声。)

师: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

(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诵别,有的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师: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谁说他们不是亲人?他们不但是亲人,而且胜过亲人!所以,分别的时候,他们才这样难舍难分地倾诉(教师用眼神提示画面中的“再见了,亲人”)。

生:(感情热烈)再见了,亲人!

师:登上了火车,他们仍然恋恋不舍地送别——

生:(感情难舍)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远去了,那声音仍在天空回荡——

生(齐):(感情深厚,声音由近及远)再——见——了,亲——人——

师:(出示课件“别亲人”)再见了,亲人——他们就这样依依分别(教师语气很慢,很动情,完全进入情境)。列车就要离开了,志愿军们只好发出了最后的呼喊——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篇三:再见了亲人

特级教师窦桂梅《再见了,亲人》教例及评析

2012-02-26 09:37:58| 分类: 教学仓库(原创与|字号 订阅

------(课前谈话,教师鼓励性的言语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我很棒,我真的很棒”的学习自信心。)

(板书课题,先出示“闪”字的字理课件,让学生从汉字的构形上理解“亲”的字义,并用顺口溜识记为“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儿女,就像根连枝”。然后引导同学们联系家中的亲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我的父亲母亲》的电影等体会“亲人”的含义,最后又回到“亲”字的形义上,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扩展到抗洪找抢险的战士、“SARS”肆虐期间的白衣天使等广义的“亲人”;由华夏民族的亲人又扩展到不同国度中相互关爱援助的更广义的“亲人”,随后播放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一些画面和将有关战事的资料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题目的关键词是“亲人”,“亲人”的关键语素是“亲”字,教者依据现代简化字“亲”的构形,引导同学们用顺口溜进行灵活的识记,“木”“立”于地,枝叶相连,这样的汉字形义析解可谓生动形象,且紧扣文意。在汉字形义析解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由血缘关系的“亲人”扩展到非血缘关系的、非同一国度的“亲人”的理解,为下面的学文、知理、悟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师: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这其中就有大家所知道的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等以及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8年,他们的感情怎么样啊?(生:结下了深情厚谊。)战争最后以正义和良知羸得了胜利,一九五八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了。此时,他们就在站台上,相互握着手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上了火车了,他们在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还在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已经走远了,他们仍然呼喊着——

生:再见了,亲人!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同学们步移景换,深情告别,通过声声的呼唤,对文题的意蕴有了初步的理解。】

师:为什么志愿军战士称他们为亲人呢?下面就由同学们来好好地讲讲“亲人”,体会“亲人”。

(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讲”的方法: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有关词句,并把这些词句变成自己的活,然后用具体事实深情地“讲”。)

师:对以上的要求能做到吗?我亲爱的同学们?(生齐:能!)

从你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信,因为你们很棒,真的很棒!

【“我亲爱的同学们”是窦桂梅老师使用频率最多的复称代词。“你们很棒,真的很棒”亦是出现最多的评价语。教师的语言具有如此的亲和力和激励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自然就十分高涨了。】

(学生阅读,然后自由发言。以下发言的具体内容均有所省略。)

生1:我讲的是大嫂。大嫂失去了双腿,可是她还背上自己的孩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送了我们几十里路。在战争期间,她……(略)

生2:我讲的是小金花。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时候,没有哭,而当志愿军要离开时,她却伤心地哭起来了,说明她对志愿军的感情有多深啊!

生:我讲的是大娘。大娘在危急时刻,为了救志愿军,丢下自己的小孙子不顾……可以看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友谊真的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都有引导同学们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讲述,还不时地抓住“雪中送炭”“情深似海”等词语进行品味识记,对主要的句段进行感情朗读。每位同学讲完后均进行民主性评价,一些同学讲到期动情处,听课的老师不时报以掌声。)

【阅读教学最忌的就是都教师对课文内容繁琐多余的分析串讲,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讲”,在“讲”中品词、品句、品读,切实地经历了自主理解和感悟的说读过程。现代白话文如何“讲”,诚如窦老师所为,应该引导学生“讲”,教师真正地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试想,如果仍像过去那样由教师用大白话串讲白话文,那该是多么乏味啊!】

师:刚才你们是具体地讲,现在,请你们概括地讲。

生1:为了志愿军,大娘不顾生命危险,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

生2: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可是……

生3:大嫂为了志愿军……

【由具体的讲到概括地讲,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变换训练方式。】

(同学们简略地概述了三个故事后,老师又引导大家体会这些故事与志愿军战士的联系。)

生1:为了支持志愿军,朝鲜人民贡献了一切。

师:朝鲜人民为什么会对志愿军这样呢?用自己的话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说说。

生2: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无所畏惧;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不顾自己的利益。

生3: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不怕危险。

【引导学生进行主体变换的说话训练,既加深了对题旨的理解,又为下面中朝军民互道再见的情景创设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说得好。通过具体地讲和概括地讲,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因此,分手之际,我们的战士才会一遍又一遍地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战士,在这分别的时刻,你想和谁告别就对谁说,想说的话可长可短,看看谁能把自己心中的深情表达出来。

生1:我想和亲爱的土地和朝鲜亲人告别——(深情地)“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生2:我想与大娘话别——(劝慰地)“大娘,虽然你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但我们所有的华夏子民都是您的亲人。您老人家往后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再见了亲人ppt)

生3:我想与小金花告别——(鼓励、劝说地)“小金花,你勇敢、坚强,是一位了不起的孩子。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生4:我是侦察员老王,我也和小金花告别——那一回,我到敌占区去侦察……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生5:我与大嫂告别——“大嫂,你真了不起……大嫂,你快回去吧。” ……

【紧紧地抓住“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进行情境的创设,由向群

体的告别又转向面对个体的告别。面对个体告别时所说的话必须是个性化的,也就是必须再现课文的具体内容,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对课文内容的时一步理解与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打开视频,屏幕上出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话别的画面,画面里叠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的这段文字。)

师:我们来看看,这就是当年大娘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张喜丰挥泪告别的情景。

火车就要开了,谁想再深情地表达对朝鲜亲人的爱?

生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你的心思大娘家理解,可是大娘还是不愿回去呀,我们就这么忍心让大娘站在这里吗?不,于是,我们只好请求她,谁来请求大娘?

生2:“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尽管我们这样恳求大娘,大娘还是不走呀,我们只好哀求她。

生4:“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是呀,我们就这样请求她,恳求她,哀求她,可大娘她就是不走,万般无耐,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大娘回去了。

生5:(声音有力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不,永远不会。” 师:命令中也有亲情,命令中也有不忍啊!所以,这位战士也许这样说(恳切地):“大娘……”,另一位战士也许会那样说(低婉地):“大娘……”,还有的战士也可能这样说(急促、命令式地):“大娘呀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想想,如果是你,会怎样和大娘告别?

(学生用各自不同的语调自由“劝说”。)

师:是呀,我们可能会这样说“不,——永远不会。”也可能会那样说“不!——永远不会!”我们也可能还会这样说“不,我们永远——不会!”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是不言而喻的了,如何多读呢?如果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反复读会有“放羊”之嫌,如果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老师读又有违“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在这里,教者创设了“请求”“恳求”“哀求”“命令”的情境,让学生依据词义和特定的情境读出不同的语气误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教师的“无为而治”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阅读必须多读,多读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有法。窦老师上述片段的朗读指导就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朗读指导方法。】

师:是啊,我们的战士对朝鲜亲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正因为这样,战士们才会紧紧地握着朝鲜亲人的手说——

生:(齐)再见了,亲人!

师:正因为这样,他们登上火车了,还会反复地说——

生齐:再见了,亲人!

师:正因为这样,火车开远了,他们还在呼喊着说——

生齐:再见了,亲人!

【再次复现“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加深对题旨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

(播放当年志愿军离朝的录像片段。)

师:和单独的人话别是来不及了,于是他们面对着全体朝鲜人民话别。来,我们一起读。(读屏幕的文字片段)

生:(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师:这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说的。朝鲜人民也会对我们的战士说—— 生:(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志愿军战士!

师:对了,身份变了,语词也变了。来,下面由“朝鲜人民”向“志愿军战士”告别——

生:(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志愿军战士!

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的中国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教师提示,话别是相互的,于是让一、二组充任)“朝鲜人民”,三、四组扮演“志愿军战士”,轮番着互相对话告别。)

志愿军战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朝鲜人民: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志愿军战士: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篇四:14 再见了亲人

14 再见了亲人

一、课文解读

1.课文简说。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

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④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呼唤“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⑥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这段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⑦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课文虽没有直接去写列车已经开动,但透过字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此时此刻列车正载着志愿军战士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的朝鲜人民。“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2)对词语的理解。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斗。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

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

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读准生字新词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篮子、同归于尽、崎岖、血泊、深情厚谊、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4、汇报交流

四、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五、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

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设计意图:课前不但要给孩子充分的自学、查阅时间,教给孩子正确的查阅方法,在课堂上还要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六、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导读)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夜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

当我们想到小金花为了我们失去了妈妈,我们亲切地对小金花说:

当我们想到大嫂为了我们失去了双腿,我们深情地对大嫂说: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洒下的鲜血当然还长眠着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自由联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段。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朝鲜人民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代价,这足以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种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

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这里还长眠着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设计意图: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得到升华。】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http: / / www.ebnet.com.cn / kmyc / kmyc.Htm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那样:“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五:再见了亲人

品读感人事 体会惜别情 领悟表达法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团风县团风小学 邵汉军

一、教材分析

1、单元地位与选编意图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主题组合课文的。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因此我把本次的说课主题确定为:品读感人事,体会惜别情,领悟表达法。

2、教材内容与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密不可分的亲情。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别致精巧。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品味关键词句,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3、情感态度: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人物形象鲜明,学生很容易被打动,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加了难度。教学过程中,我想以学生的理解为切入点,让学生读后谈谈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品味,使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从而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出这种感情来,。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课文的难点。教学过程中,我想引导学生

融入课文,教给学习方法,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交流发现,并学习表达,模拟仿写,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和学法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采用创设情境、启发点拨、以读代讲、揣摩品味、巧设训练点、教结构用结构等教法,引导学生适时运用自主研读、品词析句、想象体验、合作交流、课外搜集资料等学法,深入文本,做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实践新课程理念,我紧扣文章文章的题眼“亲人”统摄全篇教学。通过层层剥笋的方式,一步一步突破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研词析句、想象体验和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情感;通过“教结构用结构”的教学方法进行合作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如下:

环节一、创设情境,说亲人

环节二、整体感知,讲亲人

环节三、精读品味,诵亲人

环节四、学习表达,别亲人

下面我依次对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做一下具体的说明:

环节一、创设情境,说亲人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难以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因此,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一段抗美援朝画面,并激情解说。】

1、创设情境,介绍背景,导入课题。(课件出示画面和音乐)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1950年10月的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漫长的八年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朝两国人民生死与共,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的距离,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2.质疑解题: “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胜似亲人呢?他们是如何成为亲人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开始这一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易产生学习兴趣,有学习主动性。】

环节二、整体感知,讲亲人

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于是,当学生的阅读激情调动起来后,我马上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并出示读书提示,引导思考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交流时,老师相机指导、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会概括。即以下三个事例:

(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为救老王,她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又教给其阅读技巧,掌握了准确简洁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环节三、精读品味,诵亲人

【设计意图:本课中通过回忆三个事例,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是重难点。而三个事例结构相似,表达方式相同,我想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很适合学生自主研读。我打算采用叶澜教授研究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教结构——用结构”的方法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因此,这一环节,我将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精读细品,反复体会。】

步骤一:重点指导一个事例,教给学法。

如:重点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一读,思考:你从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抓住重点词语反复体会体会。

再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抓住以下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想象:

(1)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并指导朗读;

(2)结合“雪中送炭”“唯一”这个词,体会大娘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的感人事例;

(3)透过“慈母”一词,想象一下,大娘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想象画面入情朗读。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总结激情,升华朗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

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照顾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发自内心地喊出:“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设计意图: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只抵达感知、了解的层面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感知又复归于词句,有效地将词句内涵的揣摩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进行切实的观察、联想、才能让情感变得细腻丰满,学生的表达也会充满个性化,学生的朗读才会入情入境。】 步骤二:迁移学法,自主研读后两个事例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本课后面两个事例很适合学生自主研读。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小结学法,即:读中悟(感受最深的词句)——品中现(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悟中读(升华情感)。

2、仿照以上学法,自主研读二、三自然段。

3、反馈交流,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由扶到放,教给方法,引导学生揣摩词句,精读品味,不仅读懂了三个事例,而且挖掘出了语言文字背后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用“教结构,用结构”的核心理念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环节四、学习表达,别亲人

【设计意图: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其实“怎么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只有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你才能更深切地感悟到遣词造句之真义,谋篇布局之技巧,表情达意之魅力。叶圣陶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例子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规律,意味着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本文写法独特,很适合模写,因此,在结尾处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1、讨论探究: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是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2、拓展资料,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老师再适当拓展补充:(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

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或大嫂三者之一为角色,以她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读写交流中,学生不再单纯地重复课文语言,而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及想法的“二次创作。既是语言表述,又是情感表达;既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境界。】

3、模似“再见”,想象画面,体会惜别情。

为了让这种情这种景深入人心,我及时创设情境,配乐配图,激情解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咏三叹,反复吟咏课题:

师: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他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启动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声呼唤:生:——(读课题)

师: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声音牵动着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从心底发出呼喊。生:——(再读课题)

师: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他们多想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生:——(再次深情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此时,一声声再见,已如一阵风不知不觉吹开了学生的心门,使“再见了亲人”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行字,而将文字变成了丰富、难忘的一个画面。正如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浓缩的微型教案。此板书脉络清晰,简明直观,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深化,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见了,亲人

大 娘

小金花 志愿军

大 嫂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七、效果预测,促进提升

崔峦先生说:语文课,只有立足语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实实在在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