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31:07 体裁作文
篇一: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原文&翻译
山东省沂水县马站镇初级中学 蒋清杰
【原文】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译文】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一片红红的橘子林, 虽然经历严冬却依然翠绿。 岂是因为它那里地气暖和, 只因为自己有耐寒的心性。 可以把它推荐给尊贵客人, 无奈何关山层叠通道受阻! 命运的好坏只为遭遇不同; 如同规律般实在难以捉摸。 不要只是口说要种植桃李, 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
备注:自己编译的,不是很准确,也不是按韵脚来注释的,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人。
篇二: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讲座之一
考点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试要求:
快速读懂诗歌:诗歌基本常识
快速回答诗题:诗歌做题步骤
示例1、2005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23-24题。(7分,共2题)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楚江:此处指湘江。 ②马戴,中晚唐诗人,因直言进谏,由太原慕府掌书记而贬为龙阳尉。
③木兰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④云中君:云神,语出屈原《九歌》。 ③④①②
(1)“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的角度鉴赏诗句。(3分)
(2)诗人面对楚江为什么会产生“悲”的情怀?请联系全诗作简析。(4分)
上一部分 诗歌鉴赏知识必备
一、诗歌题材分类
1、报国征战诗:(建功立业、追求和平、战争危害、思念亲人、关心民生等)(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僵卧孤村不自哀)
例: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2、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借古喻今、以史自况、赞颂英雄)(折戟沉沙铁未销/越王勾践破吴归)
例: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派去做镇江知府时所作。镇江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辛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生情,深感朝廷怯弱,不禁感慨万千。 兜鍪:头盔,借指战士。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曾与孙权对垒,见吴军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3、送别思乡诗:(朋友、亲人、爱人等等)(渭城朝雨浥轻尘/雨霖玲)
例: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例: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此诗使作者遭谗贬谪后所作。
4、即景抒怀诗((触景生情,喜悦、忧愁等等,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昔闻洞庭水/朝辞白帝城)
例: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5、借物说理诗:(人生哲理、事物道理)(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春日》)
例: 城 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6、写人记事诗:(反映现实、描写生活)(卖炭翁)
例: 于鹄《江南曲 》: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注】赛江神:民间迎神赛会。掷金钱:以钱币占卜。
7、逍遥隐逸诗(厌弃官场、超脱现实、豁达乐观、归隐山林)
例: 郑燮《无题》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二、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篇章结构特点)
(一)表达方式
1、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虚实结合、绘声绘色、细节描写、描形摹态、想象、联想等)
2、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感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议论(直接议论、形象议论、借古讽今)
(比喻、夸张、借代、比拟、衬托、烘托、对比、渲染、排比、设问、反问、用典、语序倒置、对偶、象征、起兴、抑扬、类比、叠字、活用等)
(三)语言风格:平淡自然、细腻详尽、通俗易懂、含蓄委婉、深沉蕴藉、苍劲悲凉、豪放雄健等等。
(四)篇章结构
层层递进(深入)、首尾呼应、总分、详略、承上启下、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起承转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角度变化(远近高低)、角色换位、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强化突出、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增强抒情性、增强形象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有身临其境之感等。
三、诗中情感概括常用词:沉重、抑郁、哀怨、遗憾、无奈、苦涩、激愤、憎恶、忧愁、悲伤、惆怅、失望、感慨、欣喜、喜悦、欢快、喜爱、向往、留恋、眷恋、依依不舍、徘徊、悠闲、坦然、超然、舒适、豁达、乐观、自信、豪迈、雄壮、坚强、大度、嘲讽、讥刺、孤独寂寞、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凄凉、凄美、悲
幽暗、朦胧、迷蒙、灰暗、明快、明净、明媚、明亮、欢快、开阔、典雅、愉快等环境特点。
此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一些意象的特定意义。(意象是融注诗人情感的客观对象,如花鸟虫鱼,日月星辰,山水树木,声色味香等等)
比如梅洁竹直菊傲酒愁雁思杜鹃悲啼鹧鸪寂寥等等。
下一部分 考点分类训练示例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点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古代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
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营造什么样的氛围
1、2008年(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全国卷(2010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3、2011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心情、感情、含义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10全国卷( II 卷 )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1全国二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派去做镇江知府时所作。镇江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辛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生情,深感朝廷怯弱,不禁感慨万千。
兜鍪:头盔,借指战士。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曾与孙权对垒,见吴军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⑴上阕“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句序有何特点?表达什么感情?(4分)
⑵词的下阕,盛赞孙权年少有为,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方,与曹操刘备抗衡,不断征战,不断壮大。末句便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典故作结,请说出它的弦外之音。(3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诗人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王濬曾受命于晋武帝讨伐东吴。金陵,今之南京。
(1)“人世几回伤往事”中感伤的往事是什么?“山形依旧”含有怎样的感慨?
(2)既然是“今逢四海为家日”的升平时代,却又续了一句残破荒凉之景,是何用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此诗使作者遭谗贬谪后所作。
(1)仔细体会,请指出诗中“丹橘”“桃李”各象征什么。
答:
(2)结合后六句诗,分析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饮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11、(2010年北京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做了长洲知县,抱负难展。词写于此时。
(1)这首词上片是如何描写江南景色的?请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词,体会“谁会凭栏意”中的“意”指什么。
形象特点
篇三:感遇-张九龄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四:2015十三校高三语文期中联考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定南中学
命题人: 曾腾15970799169 李财胜15350275886
审题人: 王丽华1376638618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说法不准确,原文第二段“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可知俗诗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
2.D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错误,第三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而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3.D (《诗经》中的内容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彰:明显)
5.A
6.C (“欣然”改“不得以”)
7.(1)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饲马数千匹”定语后置、无乃、阙各1分,句意2分)
(2)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 “严于御下”状语后置、治、仗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长史莫孝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策马射中了他,并趁机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17岁,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竟然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营垒,招引叛逃者,多次做入侵掠夺的事。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兵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掳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兵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处营垒,俘获一千多周军回师。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放兵众散归家乡。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大功,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立即便散归,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旨,军卒仍然前进。朝廷迟迟不发使,军队回京将到紫陌(还没等到宣抚使),斛律光只好扎营等待。皇帝听说斛律光军营已逼近都城,心里很憎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使兵散归乡里。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作清河郡公。
斛律光入朝,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道,骑马从他面前经过。斛律光大怒,对人说:“这人竟然敢这样!”后来祖珽在内省言语自高傲慢,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祖珽知斛律光忿恨,贿赂斛律光的随从奴仆且问他说:“相王很恼怒我吧?”答:“自
从您掌权后,相王每夜抱膝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神武帝以来一直种庄稼,饲养了几千匹马,来打算防备敌人入侵,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些事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二人结了怨仇。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妒斛律光的英武勇敢,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其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北周武帝听闻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地来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橘柚闻听君子喜爱自己的甘甜,就独自雕饰自己(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橘柚见知于世的急切心情。(2分)
9、①孤独寂寞。虽然品格高洁,但生长在寂寞的深山之中。
②理想不能实现。虽然委身玉盘,但最终没被食用。
③心态委曲求全。希望君子能够举荐自己而委身玉盘之中。(每点2分)
【诗歌鉴赏】
开头它就写道:“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橘柚挂满了美好的果实,但却生长在深山旁.前着一“垂”字,见出佳果累累,后以一“乃”字转折,见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看来此橘并不“壹志”于“不迁”,而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美质,就要见食、见用。“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这里用第一人称了:听说您喜好我的甘美,我就暗暗自个修饰起来。“君”,指某位享用者。这表现了橘为人知时的欣喜、投其所好的心计。一旦听说就如此这般,也见出它的急不可待。由不为人知到为人知,这是橘的命运的一大转折。“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果然得以进献于某公了,托身于珍美光洁的玉盘中,更觉得殊荣莫比,这句顺承前句,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快意。下句略作顿挫,说经历年月期待主人品尝,这既见它心情的迫切、专注,又微露主人的倦怠、冷淡,似有不祥的预兆。“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到底愿望还是落空了,主人不赏识它的美质。“芳菲”,是香气,“青黄”,是美色,也就是《橘颂》所云“纷媪宜修”、“青黄杂糅”。一个“忽”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似为人知、终究还不见用,这又是一大转折,也是它命运挣扎中的失败。“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这两句说,人们倘若要了解我,还得凭借您作介绍啊。这是在“青黄忽改色”时还希望主人见食,主人见食它才能广为人知,若否,那就没有指望了.这是它忍着满腔的痛愤向主人恳求,见出心中的委屈、痛苦。此时它还没有完全绝望,用语也显得较委婉,可谓哀切。
通篇将橘人格化,除头两句外,都用第一人称,让橘自我表白,它的希冀,它的用心,它的颀喜,它的怨望,表现得很是真切。《橘颂》的橘还是居于客体位置,此处已为主体,就便于曲曲传出它的内心了。此诗仅十句,组织得法,两个波折,显示了命运的挣扎情状,也易动人观感。这诗当是出身寒微的士人所作:他好不容易结识了一位显贵,委身于这位显贵的门下,期待引荐,但久不见动静,因而不免焦灼、怨望,作此诗投献,以期动其恻隐之心,这种志趣与屈原相较,自有高尚鄙俗之分,却也是那个时代士人的常情常态。吏治的腐败,察举的荒谬,士人为求进身,只得投靠当权者。攀附请托,因人成事,是汉末吏治一大特征,所以有这种诗的出现,有“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呼喊。
此诗在后代的诗坛上有一定的影响。鲍照《绍古辞七首》其一即模拟此诗,江淹《杂体诗·刘文学感遇》大半是化用此诗的语意,至唐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七的“江南有丹橘”,也分明是这首古诗的遗响。这也见得此诗所揭橥的主题是带有较大的普遍性,易于感发人意从而为人所仿效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AC(选A项给3分,选C项给2分,选E项给1分;选B、D不给分)
解析:B项不正确,“猎狗本身弱小”“猎狗有所发觉”“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都是臆测,分析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猎人没有杀死猎狗纯属意外,猎狗为了逃命才蹿出深坑跑回村里,这给小说的情节发展增添了神奇的色彩。D项说法错误,小说采用的是叙述性的语言,文章“朴实”而不是“欢快活波、华丽”。E项主旨表述不全面,小说中写到猎人已经知错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与题目“最后的篝火”相照应,表明知错能改的篝火燃起的火光还会发出光亮。
(2)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气环境;②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饥寒交迫,濒临绝境做铺垫。③渲染一种冷峻的气氛,反衬猎狗的有情,烘托猎人的无情。(表达合理可酌情给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3)小说写“猎狗”,其作用主要有:①为表达主旨服务。猎狗在小说中其实代表着所有有生命的动物,它们通人性,希望人类对它们加以保护。②推动情节发展。故事围绕猎人与猎狗展开,因猎狗带伤回村报信,猎人才得以获救。③与猎人形成对比。写猎狗对猎人十分忠心,而猎人却在走投无路时要残忍地杀害它。④营造环境氛围。猎狗是山村猎人的必备动物,小说把它作为山村环境的特定事物来进行描写,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打猎的图画。(每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
(4)标题“最后的篝火”表面看上去是指猎人在深坑里点燃的最后一堆取暖用的篝火,结合小说其实它有着深刻的寓意:①它指猎人终于觉醒,从此不再进山打猎杀生,不再去点燃篝火;②它是指猎人在与动物交往的过程中,悟出人与动物息息相通的道理,它点燃了山村村民保护动物的热情;③它激发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表面寓意2分,意蕴探究6分。表达合理可酌情给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题]A项,“全面地展现了南先生一生的事迹”说法欠妥,文章只摘取了南怀瑾一生中的几个事例;C项,表述不准确,“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体生命科学内涵”不是“直接关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的体现; E项,“成名之作”于文无据,在此书印行之前南怀瑾就已成名。
(2)示例:①幼年时接受了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博览群书,研习诸学,为终身学业打开基础。②复杂的人生经历促使他精研国学,造诣深厚。③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已任,并且有着身体力行、专心治学的执着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此类筛选对类试题时,要打开思路,从对全文的理解入手去思考分析。全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南怀瑾在国学方面的成就,那么就要关注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南怀瑾在学习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二是南怀瑾的品格。
(3)示例: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南怀瑾孜孜不倦、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形象,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②有利于表现作者对南怀瑾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更好地体现了文章主旨;③丰富材料内容,增强传记真实性与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中对南怀瑾经历的叙述,属于正面描写;别人对他的叙述和评价,属于侧面描写。这样多种写法交叉使用,旨在突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和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从选材的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条归纳,不可遗漏。
(4)示例:高尚品质:①刻苦勤奋,专心致志。②身体力行,注重实践。③爱国奉献,勇担责任。④淡泊名利,执着育人。(每点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启示:①珍惜青年时光,刻苦学习,广泛涉猎,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②树立报国济民的远大理想,增强责任意识,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③反对空谈,注重实干,以切实行动实现理想。④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答案应包括两部分:高尚品质和启示。考生在作答第一问时要着重梳理文本,从南怀瑾的经历中总结其精神品质。回答第二问则可在第一问的答案的基础上阐述,可针对某一品质谈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 语言文字及运用( 共2 0分)
13.B(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是有可取之处,不可过分指责。A项,文恬武嬉: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不合语境。C项,“矢志不渝”指立下志愿决不改变,此处使用不当。D项,讳莫如深:紧紧隐瞒,此处使用不当。)
14.C(A搭配不当,“人口”可以说“增加”或“减少”,但不能与“改善”搭配;B语序不当,“产品”应放在“只有”之前;D“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15.A
16.①这些事至于让人那么着迷么? 或:这种节目就成了热门?
②就如同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 或:就会感到亲切自然。
③关键在于“与平凡接轨”。 或:更要突破平凡。
(评分标准:答对一空,2分;答对两空,4分;答对三空,5分)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藐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句子样式:诗句+诗人+精神(或力量、气质、风度)(每句3分,共6分)
六 作文(60分)
立意参考:
1.人生,无须安分守己.
2.过就过丰富百味的人生.
3,跟自己过不去(学会折腾自己)
4.不走寻常路
5有用还是无用?
(评分标准:参照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要求)
篇五: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检测(附答案)]
语文语文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检测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戎马 戍守 戊戌 清规戒律 ....
B.坼裂 申诉 分析 风驰电掣 ....
C.眼眸 牟取 谋生 未雨绸缪 ....
D.祠堂 伺候 伺机 有恃无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荡浆 惆怅 芒砀 明眸皓齿
B.微茫 晦暝 畋渔 出师未捷
C.萧条 徘徊 棹歌 催眉折腰
D.天涯 塞垣 怆然 既景抒情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幽美。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朽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C.七言古诗是长短随意、声律比较自由的诗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是用这种诗体写成的杰作。
D.贾岛的诗,以清奇凄苦著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作诗刻苦求工,诗风清淡朴素。与孟郊齐名,有“郊瘦岛寒”之称。著有《长江集》。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臵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5.(2013·课标全国Ⅰ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竞相选取的一种意象,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
①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
③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
④月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
⑤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
⑥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④①⑥②⑤
C.③①④②⑥⑤ D.⑥⑤①②③④
二、阅读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11分)
①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②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③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④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①沙丘:在山东汶水流域。②高卧:这里指闲居。③日夕:朝暮,从早到晚。④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7.“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的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5分)
8.“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6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9~10题。(11分)
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
9.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
10.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2题。(11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1.请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5分)
12.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14题。(11分)
雨 晴
[宋]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来表现雨晴的?试赏析。(5分)
14.“卧看星河尽意明”是从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卧看牵牛织女星”化用而来,但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赏析。(6分)
三、综合拓展(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8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竹,多少管弦,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诗人并不想隐居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江南,安慰着诗人。
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16.文中第⑨段两个“收容”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17.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加以探究。(8分)
四、语言表达(13分)
19.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有的指代不明,有的赘余,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①
波澜。”前面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他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在
② ③ 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精力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
④ ⑤ ⑥ 纯真的热情,快活的激愤,凝重的格调。
⑦
2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
白居易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
诗人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其爱情之忠诚。
(1)以《长恨歌》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白居易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加点字读音为rónɡ/shù/wù/jiè;B项,加点字读音为chè/sù/xī/chè;C项均读móu;D项,加点字读音为cí/cì/sì/shì。
2答案:B 解析:A项,浆—桨;C项,催—摧;D项,既—即。
3答案:D 解析:D项,“郊瘦岛寒”应为 “郊寒岛瘦”。
4答案:D 解析:A项,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下里巴人”对举)。B项,通常:副词,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事情有规律地发生。C项,迥异:形容词,相差很远;迥别。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D项,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
5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调控”与“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搭配不当,可将“调控”改为“制止”。C项,结构混乱,前后主语不一致,“作者观察细致”的主语是“作者”,“都能激发他的灵感”的主语是“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的主语是“作者”。D项,成分残缺,一是“文学作品”后缺“教学”,二是“思想大于形象”缺“的现象”。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③句“它”代指“月亮”,紧承首句,①句是③句观点的例证,②句是④句观点的例证,⑥⑤两句紧密相连,共同表达一个意思。
7解析:只要抓住“古树”“日夕”“秋声”“汶水”这几个意象,结合景色的特点分析,就能感受到诗人哀婉凄凉的心情。
参考答案:“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之处。
8解析:此题主要是鉴赏诗歌内容。在萧瑟的秋风里,凄寂的气氛中,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9解析:结合诗后注释及诗歌内容分析作答。李白诗中描写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仿佛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群山有意,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杜甫诗中“无一字”“老病”“孤舟”“涕泗流”等句可以看出杜甫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
参考答案:李诗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诗人所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感情。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既“老”且“病”,心中无限辛酸,眼望万里关山,天下动荡不安,诗人不禁声泪俱下,悲愤满腔。
10解析:“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杜诗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通过今昔对比,抒写感慨。可以任选其一作答。
参考答案: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
11解析:结合“岁寒心”及“经冬犹绿林”加以理解。
参考答案: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诗人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2解析:此诗托物言志。五、六两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两句叹惜丹橘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冷遇打抱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