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写书法艺术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4:31 作文素材
写书法艺术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写书法的魅力的作文1300字

写书法的魅力的作文1300字

写书法的魅力的作文1300字

因为有了你

闲暇之际,铺一张纸,磨一盒墨,拿一支笔,酝一下神,挥一句词,读一篇文字。昨日散发醉人香,今日依旧香如故。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宣纸上留下的唯美文字,让我永久动了心。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信念。

听文字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听文字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听文字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还听听文字唱“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执著。就是这样,唯美中透着的信念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愁容。

摸一摸文字编的愁丝,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看一看文字绘的夕阳,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断肠;折一折文字叠的舴艋舟,是“载不动许多愁”的孤舟;听一听文字敲的水声,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水波;还去看看在“佳节又重阳”之际,“半夜凉初透”之时,比那“黄花瘦”的女子在月下吟诗。就是这样,唯美中的愁容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春秋。

走进文字里染色的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你带路;走进文字里清凉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待你采摘;走进文字里的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献给你丰收的录象;再和文字里的冬亲近亲近,你会发现那一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是那么的亲切。就是这样,唯美中画出的春秋景象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意蕴。

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多么悠远;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色多么壮美;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乐趣多么高雅。又一次,唯美中演绎的意蕴让我心动。

依旧是一张纸,一碟墨,一支笔,一句词,只是读的人变得儒雅,博大,睿智,诗意??

因为你——唯美的文字,我的青春更加多彩!点评:

书法的艺术魅力给自己的独特感受,书法不仅具有形式美,也传达具有深远意义的

内容。让作者体验双重的文化艺术熏陶。

《写书法的魅力的作文1300字》

篇二:单元作文:我学会了写书法

单元作文:我学会了写书法

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去观看书法家写书法,每次看到书法家们写的字龙飞凤舞、翰墨飘香,我就特别羡慕,特别佩服,也想长大能成为鼎鼎有名的书法家。这个愿望要怎么实现呢?我灵机一动,爷爷是国家一级书法家,不正是现成的名师吗?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我拜您为师!”爷爷一口答应。 一开始,我连毛笔都不会拿,爷爷就教我:先用中指和大拇指捏紧笔杆,食指从上面靠过来,无名指和小指从下面靠近笔。我很快就学会握笔了。爷爷先教我笔划,从点、横、竖、撇、捺,到提、折、钩,一共学了38个笔划。练习了一个多月,爷爷让我写偏旁部首。我虽然会写,但几个笔划组合在一起却非常难看。练了好多次,还是老样子。我扔下笔,恼怒地说:“不学了!”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本领就要能吃苦、懂坚持,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在爷爷的鼓励下,我捡回自己的笔,按照爷爷的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继续练??

半年过去了,我不仅学会了用毛笔写笔划、部首,还学会写完整的字。我信心十足地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爷爷,爷爷开心得哈哈大笑。

我终于学会了写毛笔书法,但爷爷说:“想要功夫深,还得继续不断地努力。”我决心再也不放弃,练就过硬的本领。

(张婵英老师评语:小作者把“不会”—“会”写毛笔书法的过程做了细致的描写。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使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三年级:赵元亨

篇三:书法艺术的生命

书法艺术的生命

书法是书家心灵的迹化,是一种用汉字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通过书家的情感、智慧和灵感,使汉字的字形、线条变得生动活泼,传递书家的心灵信息。这种信息实际就是艺术生命的气息。笔者试图对书法艺术蕴含的生命气息作一初浅的解读。

一、空灵之气。这是书法最高境界,也称之为灵魂境界,是书家灵魂生命的物化,是艺术圣洁的升华。美学家宗白华曰:“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可见“灵气”往来与“灵魂生命”是空灵境界的本质。也即庄子所描述的那种“无极之境”。空灵当属“形约意深”、“迹简境幽”、“事外有远致”的那类艺术范畴。王维的诗,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画,王羲之的书法,弘一法师的诗书画印,林散之的书法都是空灵的典范与至极。他们的作品格调高雅,清新脱俗,平和简静,恬淡清纯,空灵飘逸。犹如野鹤仙游,遨游于大自然之中,自由自在。笔墨不激不历而风规自然,褪尽铅华见醇真,什么俗甜之气、浮躁之气、霸悍之气、工匠之气与其远离而去,于虚境中蕴含化神之功力。留下的是人的精气神和艺术的真善美。空灵境界是书家一生神往的理想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可谓“凤毛麟角”。只有把人品修炼成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高境界,才可以做到。在读这类作品时,笔者注意到这些大师们都是书禅同修的高手,作品无不渗透着禅意。这也许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是普通书家所不能及的。

二、稚拙之气。也称“天然稚拙之境”。何谓“稚”?何为“拙”?《新华字典》是这样解释的:“稚”,“幼子”;“拙”,“笨”。可见“稚拙”从字面上讲,可理解为“小孩的笨手笨脚”,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下的纯洁,成人是很难学到的。稚拙是《老子》中的理想境界,曾曰:“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实在是一种难以追求的境界。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是一种看似失掉常规但又不失常理的率真之美;是一种看似漫不经意的自然之美;是一种无拘无束

写书法艺术的作文

、天真烂漫的纯情之美;是一种不计外形而求韵的大朴之美。总之是一种只可会意而难以言状,只可赏会而难以模仿的天然稚拙之境。也即常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难得糊涂”,“抱朴含真”的智慧境界。这种美,是与朴素、自然、含蓄、聪慧联系在一起。属于潜在性的内在美,不以华丽的外表为尚。所以,欣赏这类书法作品,好似读一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小孩写的字,不刻意追求字的结体及其笔法,天趣横生,童趣盈然,率真可爱,憨态可亲。也有的书家作品,形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古朴浑厚,朴实无华,渗透着一种大朴美,品位颇佳。这方面的大家自古有之,望读者欣赏一下五代杨凝式的“风子书”,清代金农的“漆书”,当代谢无量、徐生翁的“孩儿体”,赵冷月的“残破体”,谢云、张道兴的“自由体”,以及作家贾平凹的“片片字”,就可以领会其一二。古人云“养成大拙方成巧,学到如愚才是仙”,看似简单,功夫在内涵也。

三、苍茫之气。也称天地之气。这是书家心灵与大自然相对应,师法大自然,从天地江河、世间万物中寻求艺术的支撑力量,逐渐形成的雄浑阔大,幽邃神秘,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抒发作者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大胸怀,大视野,大气象。欣赏

这类书法作品,有的如高山峻岭,挺拔耸立;有的如大海蛟龙,蜿蜒屈曲;有的如江河奔流,势如破竹;有的如千军进发,万马奔腾。传递一种动态美、气势美、力量美和速度美。如大家熟悉的岳飞书法《后出师表》,笔墨酣畅淋漓,峻嵋挺拔,大气磅礴,民族之气、义愤之情溢于毫端。又如毛泽东主席诗词书法,诗书雄豪,两相辉映,不仅是第一等的词,也是第一等书法。展现出一种正大气象,气度弘达,豪放刚健,神往神驰,自然成趣,满纸飞动,笔走龙蛇,豪气奔放,潇洒倜傥,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力盖古今之姿,“纳民族之豪气,扬天地之雄风”,有着极强的感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如此“大手笔”,非大智慧、大胸怀者莫能为。

四、书卷之气。也称“儒雅之气”,传递的是一种文人情怀。文人过去称之为“文人雅客”,现在称为“知识分子”。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对文人定义是:一、以创作和传播文化为职业;二、关心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三、有批评精神;四、有独立的人格。古人亦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都指的是文人。汉字从书写的实用性升华到书法的艺术性,在这过程中,文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从文人留下的大批文稿、信札中,无不渗透着一种文思美、人文美、情感美。在书法队伍中,文人的思想最活跃,感情最丰富,对大千世界、人间万象的反映最敏锐,喜怒哀乐尽在笔墨之中。其作品有的笔简墨精,含蓄不露;有的笔墨流畅,节奏明快;有的格调悠扬,浪漫风趣;有的笔墨涩疑,郁而不悦;有的笔法清秀,平淡清逸;有的字势奇突,孤傲自持;有的用笔恣肆,激情奔放??笔为心声,任性挥洒,笔墨在感情的纵容下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尽显文人的才思、才华、才情。坦诚地讲:文人不一定都是书法家,但是书法家中的文人多是学富五车、世事洞明的饱学之士。宋代苏东坡,元代倪瓒、吴植、王蒙,明代董其昌,清代郑板桥,无不是才华横溢的书法大家。特别是苏东坡是个典型的才子型书家,他的作品不少是信手拈来,不计工拙,纵横开阔,起伏跌宕,反映出其豁达的胸怀。现代如郭沫若、鲁迅、周而复、茅盾启功等,不仅是大学问家,也是书法大家。

五、馆阁之气。也叫“台阁之气”。馆阁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并受古代刀笔吏手的影响,明清两代更为盛行,把汉字的书写推向精致化、法度化,促使妍美风大倡,使书风导致衰靡,乌黑、光洁、方正、大小一样的馆阁体,千人一面,如自一人之手。其代表人物有沈粲、沈度及姜立纲等。只求匀整,规正如算子。此风兴起,对书界影响较大,偏重使用,忽略创新,束缚了一批有才华有潜力的书家的成长,不少人的书法可谓工致,而不免累俗,使过去遒劲、雍雅的风格蜕变为方整僵硬,其行书也因为圆熟而趋于俗媚。由于馆阁体的束缚,不少文人从小就辛辛苦苦地练馆阁体,这好比妇女缠小脚,缠过之后再放松,仍留下深刻的创痕。如清代姜宸英、张照、梁同书、刘墉等,无不是科举出身,受过馆阁体的洗礼,后来虽然是力追大雅,但“小脚”的创伤难以补救。总而言之,馆阁体遵法不遵道,求形不求神,是一种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偏不正,看似“中庸”但却是一种不死不活,呆板无神,无鉴赏可谈的书体,它束缚了书家的创造力。不客气的讲,这种馆阁体的教育方式、习书的方法仍在当今书界流行。在临传统经典时,下的功夫

不少,用的时间不少,写出来的字足能以假乱真,但就是不能从中解脱出来,在一个形式的硬壳里安逸地重复着一些技法,始终破不了壳,打进去出不来,成了“书奴”。

六、乡土之气。也称“泥土气息”,是民间书法的一部分。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在世俗民风中流传着一种“民俗”书法。其特点是:民间性、实用性、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我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俗节日诸多,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为烘托节日气氛,书法也可以派上用场,如春联、灯谜、走马灯,连月饼上都印有漂亮的汉字。另外,民间婚丧嫁娶、庆寿祝福,婚姻生育,也要祝贺送礼,如《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百龙图》,还有寿联,婚联,挽联在民间很普及,这其中有不少作品很一般,甚至是粗制滥造,但也不乏有好的书法作品。再就是散落在民间的大量碑文、牌匾、石刻、砖刻、陶刻、器皿以及民居上的书法,这其中也有部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在世俗生活中流传下来的书法,也有不少出自文人墨客之手,但多数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所为。在民间缺纸少笔情况下,一些爱好者以大地为纸,以水为

墨,以树枝为笔,因地制宜练书法,比如“沙盘字”,“地书”也很流行,造就了一批人才。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不甚符合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但凭着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富有创造性,散发出一种醇厚的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情感,是一种质朴美、原创美、内在美,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七、市井之气。也叫市侩之气,有的谓之“流行风”,是市场化的产物,一种小市民的心理。一昧跟着市场走,在“铜臭味”熏陶下,使书法制作化、商品化、世俗化。流水线式操作,不图质量,更难说艺术质量,只图赚钱,把书写者当成了“机器人”,丧失了艺术的创作原动力。还有一些书家,有一定书法基础,也有一定发展潜力,但不在创新上下功夫,而是盗用名家名人名义,谁的市场好就临摹谁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求艺术本真、只求经济利益。由于跟着市场走,一些书家沾染了铜臭味后,使高雅的书法艺术变了味儿。世俗气多了,高雅气少了,制作成分多了,艺术创作成分少了。笔墨堕落为滑、俗、浅的流行风,市俗情调。不客气的讲,这类长期生活在书画商品圈内的“书家”,越写越俗、格调越来越低、个性越来越少。在低层次的循环往复中、逐渐会失去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这里顺便提一下“山寨书法”。“山寨”本来是网络时代工业产品的产物,主要是指仿制和克隆等。有一定民间性、群体性、挑战性。近几年来,“山寨”之风已影响到书法界,并谓之“山寨书法”。其实,书法提倡临摹经典作品。一些著名书法家,甚至是书法大师,无不是从临摹经典入手的,后来由于他们的天分和悟性,超越了经典,成为大手笔。临摹不是坏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所需要的文化是精品而非垃圾。决不能恶搞、盗名、篡改,不能侵犯名誉权和知识产权。

八、江湖之气。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书家用心血精心创作出来的,不是靠杂耍玩出来的。但是社会上有少数人不理解何为书法的真正内涵,不愿在传统艺术的道路上磨练自己,急功近利,使书

法娱乐化、表演化、游戏化。各种五花八门的“杂耍书法”粉墨登场:有用脚丫夹着笔写字的;有用舌头蘸满墨汁当场表演的;有用左手写反字的;有在人体上写经书的;有的鼻孔内插入笔写“鼻书”;更有甚者,一手拿笔、一手握酒瓶,边写边唱、手舞足蹈、大喊大叫,谓之“醉书”??。吸引好奇围观者,并谓之“书法创新”、“现代书法”等。平心而论,有的残疾人用肢体其他部位书写书法,是源自对书法的热爱,是一种身残志坚的表现,是值得赞扬学习的。但那些杂耍派们身体既不残,也没有废,只为迎合少数人的猎奇心理,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把艺术当成“儿戏”FF0C这简直是在糟蹋书法艺术。还有一些人,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不认真临摹书法经典,以“丑、怪、奇、诞”的书法为时尚,远远偏离了书法艺术的轨道。这里还要郑重的说一句,出现这种现象,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讲社会责任,有的甚至不懂何为书法艺术,一昧的追求市俗的猎奇心理,误导了一部分书法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我们要大吼一声“杂耍必须远离书法”!保持书法的纯洁度,让更多的人真正的了解书法、认识书法,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有真正的传承价值。

好的书法作品,清气满纸,爽心怡神;差的书法作品,俗气一团,令人作呕。这一雅一俗,一文一野,一好一差,反映着书写者的功力、学识、素养和情怀。

篇四:关于学习艺术的作文:我学书法的苦与乐

关于学习艺术的作文:我学书法的苦与乐

我学书法的苦与乐

记得我6岁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书画学校报名。老师让我试着写一下,我像拿腊笔似的抓起了毛笔,还弄得满手都是墨。

那时的我很调皮,用妈妈的话说“没有一秒钟能坐得住的”,才写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搞小动作了。但看见大家都在埋头练习,我不好意思地又拿起笔来。又过了不得五分钟,我又探头去看看邻桌的小朋友;一会儿又故意用毛笔在自己的衣裤、桌椅上乱画;一会儿又把盛墨的碟子打翻了??

一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班,可是我依然很粗心很调皮,虽然悟性高,进步快,可是每次写完书法回家总是脏兮兮的。

在学校书法班,我很快过了“正”字和“永”字关。妈妈告诉我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化精髓,能修心养性,对我的将来很有帮助,于是我在黄老师家继续学书法。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不但没有耽误功课(利用周六周日和晚上做),书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当我完成了两幅作品后,开始觉得练书法有些乏味,提不起兴趣,练习时总走神。幸亏老师及时发现,给我换了一种新字体——张迁碑。我突然觉得很有新鲜感,又很有挑战性,而且这种字体也适合我,笔画粗厚大气。我越写越投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获得了“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二等奖。 这就是我学书法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