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学文学理的选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0:10 高中作文
学文学理的选择高中作文

篇一:学文学理

学文,还是学理?我谈谈这个问题

面临文理分科,有不少家长咨询。我转帖赵智峰老师博文《向左走,向右走——谈谈学文学理》给大家读,并结合赵老师的观点来谈一谈我自己的想法。以下文章蓝色的楷体字是我的观点,其余是赵老师的

文章。所有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选文理应避免的误区

1.感情用事

(1)情感取向型。认为某某教师有魅力,某某同学和自己关系特别好,随之选择。

没有人会永远陪伴你,和你一生在一起的只有你自己,更何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班级依恋症。认为目前班级好、和谐,感情深,对陌生的环境恐惧。

只会是一次新的开始,只会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

(25班存在这两种情况,不仅学生,还有家长。诚然,25是个好集体,但“舍不得”不能成为你选择留下的理由。25班还会是一个理科实验班,如果没有意外,我还会做班主任。但对于适合学文的同学来讲,这里已然不是最适合你的地方。自信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吧,莫愁前路无知己。适合不适合,勉强不得。

不要等到脚上磨出了水灵灵的小泡泡还硬说自己的脚不好。)

(3)和父母赌气,家长想让我学理,我偏学文;和自己赌气,我学不好理?我不服,我就要学!

智慧、还是智慧,冷静下来它就来了!

(在25班,也许存在这种情况,但和父母赌气的肯定不如完全听父母的多。对于父母来讲,需要提供的也许只能是参考因素,最后的的决策一定要重点参考孩子的意愿。对于孩子来讲,要知道父母老师也须不如自己更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别人不可能有体会。请把所有的因素作参考。所以,智慧、还是

智慧,冷静下来它就来了!)

2.“墙头草”现象

(1)班里或者学校里,哪科报的多,我就报哪科。

这样的话永远都没有“我”。

(2)年长的确实有经验,可现在的情况相比以前会有很大变化,而且你的情况和他当年时也不一样。

我想你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孩子选择文理归根到底是自己的事情,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适合就选,不适合就放弃。选择文理

的人数不具有科学的参考性。)

二.选文理应参考的几个方面(排名分先后)

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选文、选理,兴趣是第一前提。我们可以发现,古今中外,那些卓越的成功者,几乎都是强烈的兴趣使之然。因此若你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对某方面有着教强烈的兴趣,很关注某科及相关知识或者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总

之,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没错,因为这最有可能促使你走向成功。

07的省高考文科前十的董辰和赵安,高一时在学校的理科排名都很靠前,尤其是董辰,几次都是年级

第一,但还是因为兴趣选择了文科,也获得了很好的高考成绩。

(董晨最后获得石家庄市文科状元,赵安也名列河北前十,两人都被北大录取,稍稍不同的是,董晨是开始所在的是重点班,连续几次考试名列全校第一。赵安所在是我所教的省理20班,高一上学期的成绩并不理想,以高一上学期期末为例,班里37名,因为两个省理科班单独命题,他在两个班中排79名。后来,他觉得我的20班的授课特点不适合自己,而主动申请调到了重点班,在重点班进步到班级前三名,后上文........

科班稳居全校前三,他的例子更能说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需要说明的,现在的孩子不是董晨,也不是赵

学文学理的选择

安,考虑的应该还是孩子的现实。附赵安高一上学期期末成绩)

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呢?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学科花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或者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这些都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

特长发展,你就应该考虑选择哪一科。

(遇到的孩子多了,你不得不惊叹“天赋”的力量,有的人似乎天生适合学竞赛,有的人看似大大咧咧,但在最需要缜密的理科上却极富秉性。而有的人能把别人觉得枯燥的文科知识学得津津有味。天赋这个东西不讲道理。只是在普遍的重理轻文的背景下,很多孩子在社会意识的支配下强迫着放弃了自己的天性,先入为主地轻视甚至无视文科,殊不知,有些人在轻视与无视中放弃的恰恰是自己的所长,错失的恰恰是自己的机会。有多少人在选择文理的时候依然是首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挣钱的需要,而

不是考虑最该重视的孩子性格的需要呢?

所以,有时候分清楚了自己的特点,这就不是选择题了。如果性格里就是学文的性格,那就不用犹豫,

对于适合学理的孩子,同理。)

3.潜力。潜力的外在表现是学习成绩,成绩是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非常有必要去询问一下高一各科的授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并且查阅一下高一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以及文综、理综成绩的排名,再作具体分析比较,看自己哪科更有潜力,将来更具

竞争力。而且还要特别看准三科“拉分科”,了解此三科在文理科选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数据说话。

(这是我非常非常看重的一点。不仅是自己比比文和理我更喜欢哪一个,还要看我目前的成绩在文和

理中分别有什么样的竞争力。为保险起见,选择更有竞争力的科目也许更容易敲开好大学的门。 需要说明的是,最近的几次考试,只是在期中考试时史地政考的是规范卷,月考时,史地政的试卷不是常规试卷,每科只有50分,且难度和区分度都不大,参照成绩也要参照学习各科的感觉,最好与老师有

直接的交流。)

4.高考和就业前景

(1)河北省2008年文史类的本一录取率为2.55%,而理工类为7.31%,本二以上文史类的录取率为

8.22%,而理工类为17.9%。到2009年,文史类的本一录取率为2.75%,而理工类为8.41%,本二以上

文史类的录取率为9.25%,而理工类为19.97%。

10年理工类的录取率也在文史类的二倍以上。

不要以为学文就可以逃避难度。

(看待这些数据的时候一定要辩证全面,切莫简单地做数据的比较。

有时候数据是会骗人的。

首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重理轻文的背景和种种对文科的错误认识下,导致文科生的整体综合实力要低于理科生。因此,对于一些成绩中等或中等往上的学生,在文科生中的竞争难度小于理科生中的竞争难度。以本一录取率为例,很显然,在文科中挤进2.55%的难度,和在理科生中挤进前7.31%的难度,真的并不如数字显示的那么大。目前25班的几个有选文倾向的孩子,更要辩证地看待这些数字。可以像想如果

赵安在理科班拼下去,也可以走个不错的学校,但是上北大,几乎没有可能。

当然,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手最次最次也有着和自己相当的实力,难度是有的,想考一流的好大学,都不容易,都需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这一次选择只是这条天取经之路的开始。谁知道哪一条路

上妖魔鬼怪多呢?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全力以赴。)

(2)文科就业率低于理科。

(谈到就业,那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研究生,这都十年了,谁能告诉我十年之后的中国什么专业就一定是最好的?再说,现在就业时工作与专业特别对口的能有多少?十年之后又会有多少?我不是太看重此条,因为这建立在考上什么样等级的大学之上。整体上比较的文理就业率基本不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好的文科专业和次等的理科专业哪个更好呢?眼光过于长远往往就会忽视眼前

最重要的。在我看,只要能学会,能学好,有能力,工作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3)现在了解的最热门的专业,文科专业比例很高,而新兴学科中多数是理科的。

文科最牛的十大专业为:

法律英语 经济学 工商管理 中文 金融 广告学 人力资源 社会 国际政治

理科最牛的十大专业为:

电子信息科学 计算机 工商管理 经济学生物 医学 金融 物理 法律 环境学

(4)如果准备出国深造,一般会选择学理

(5)艺术类的学生,选文选理都可以,但是选文的较多。

篇二:学文学理大不同

学文学理大不同 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大概主要过着以下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类人是学文科的,花三个月的时间写简历、投简历,结果回复寥寥无几。没有工作,到点了也不想吃饭,每天过得很抑郁,只有父母打越洋电话过来时,才表现得比较欢乐。曾经在seminar课上的侃侃而谈,社交场合的衣香鬓影似乎已经远离很久了,找工作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一类是学理工科的,通宵达旦地工作,在电脑屏幕前忘记时间,跟同事每天见面却说不到十句话,某一瞬间,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出国,因为旁边充满着中文聊天。然而再累,感觉总还算幸运,至少有了一份工作,薪酬稳定,能在美国安营扎寨下来, 日子踏实,也有点无聊。

不同的文理专业选择带来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虽然无法涵盖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姜同学就是那个显得有些幸运的第二类。他本科毕业于中国国内顶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之后选择去美国继续攻读相关专业。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他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几乎是一路顺风顺水,大多数发出简历的公司都邀请他进入了第一轮面试,此后他成功地拿到全球数一数二技术公司的offer。而拿着艺术史文学学士的马同学的求职道路就没那么一帆风顺了,她的生活状态更像第一类描述的那样,不停地海投简历,找校友关系,即便毕业于常春藤名校,仍旧斩获了了。不过就在她决定回国之前,好运突然来了,一家美国顶尖的艺术品经纪公司决定雇佣她,

虽然只是一份一年为限的合同工,但工作中能跟来自全世界艺术品交易的客户打交道,她欣然接受。

许多在美国攻读文科专业的学生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随着美国金融、市场营销、传媒等产业的不断收紧,就业市场从金融危机以来就一直萎靡不振,对国际学生更是雪上加霜。 相比较而言,美国科技企业这几年来的壮大,对高新技术类人才是求贤若渴。美国本土精英们还是更青睐于医生、律师、金融等传统强势行业,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上,几乎三分之二的都是黄皮肤,还有三分之一的是印度学生。因此中国来的技术人才成为这些科技公司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调查数据表明,在硅谷的科技公司中有20%的雇员都来自中国或是美国华裔,而这些公司所开出的报酬平均都在10万美金左右,还不包括期权和奖金。

要想成为深海“海龟(归)”,似乎得先从数理化学起。改革开放后,中国来到美国早期的自费留学生过日子基本都是“白天实验室,晚上洗盘子”,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完成学业后还是选择留在他乡成家立业,从事生物制药、软件硬件和网络开发等技术背景强的工作。1987年来到美国攻读电子工程硕士的祝先生在硅谷附近住了快30年,只在雅虎和谷歌换过工作,儿女在附近的公立高中上学,他的社交圈也几乎都是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的中国同事。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仍将理工科类专业作为自己的首选,而毕业之后的丰厚报酬和稳定工作是他们在一开始挑专业的首要考虑。

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都不遗余力地将子女送到美国读高中到硕士的深造。这些中国留学生的选择则没有局限在理工科专业,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化,金融会计等商科类都广受青睐,一些人还选择了听上去更文艺小清新的心理学,英美文学,艺术管理,电影新闻等专业。这部分人大都家境殷实,在美国的生存压力并非很大,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并不仅仅是薪酬,还代表着经验的累积和能力的认可。但美国的移民政策明显地偏向理工科类毕业生,使得公司在招人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有所倾斜。

今年的4月1日美国移民局收到17万多份的H1B工作签证的申请,但是最后只能发放6.5万个签证名额。整个抽签结果全凭运气,跟从事的工作属性、经历都毫无关系,唯一有区别的就是,文科(包括历史、文学等Liberal Arts和社会科学类专业Social Science)只有一次抽签机会,而理工科类(统称为STEM, 包括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和mathematics)却有两到三次的抽签机会,因为给STEM类学生发放的OPT(持有F-1学生签证在相关领域内进行的短期实习)可以延期到29个月,而文科类只允许12个月的期限。

签证的难以取得使得很多文科学生有选择回国实习试水的,却发现常年的美国式思维与中国国内工作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已经不太熟悉国内特有的语境,为人处事也带着美国式的“直接”,少了中国式的圆融。在很多工作领域,美国人很强调关系,特别在金融行业和一些500强企业中,也有着和中国差不多的关系文化,你认识

什么人,比你是谁更重要。不过这并非占据压倒性地位。美国人所称的network比较容易搭线,但这所谓的关系不需要太多的自身家庭背景,而更多的建立在个人的能力、社交圈以及所从事的工作方面。在这方面,文科生似乎能更快地在美国当地建立起人脉和社交网络,课堂中的训练使得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也对美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而同学主要来自美国本土,更容易建立并依靠强大的校友网络去推销自己的工作能力。对文科生而言,找第一份工作可能显得“命运多舛”,但往往上手很快,之后很容易跟同事还有当地美国朋友打成一片。

当然了,这都要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走运,却也没那么绝望。而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往往一整个实验室几乎都是同胞们,工作之后的社交圈也几乎都是华人群体,如何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如鱼得水成为他们找到工作后另一个新的挑战。

篇三:上了高中你得明白你是学文学理

上了高中你得明白你是学文学理,不要说随便,这直接关系到你的高考,决定了文理,你在高一就得有明确的分科倾向。不要相信老师说的各科都是重点,在高一将文理科的底子打好对你高二有好处。 我是学理的就说理科了。 语文英语这类是要大量积累的,英语我比较赞同李阳的疯狂背诵法,至于语文完全是自己的文学素养问题,学不好也没法。 数学:数学的大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理科数学,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各个章节的例题一定要自己做,千万不要抄作业,抄出来的和自己写的完

全不同。到了高三,就要做高考习题。数学试卷比较模式化, 比如我们四川。17题三角函数,18题概率,19题几何。。。。。。 先多做几套知道它出题模式,再找自己做不来的补救 选择填空一定要稳,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的答案是对的就OK了 答题做不来的一定不要空,能写多少是多少,老师改卷很快,即使你是错的也很可能会给你1 ,2 分。这在高考场上是绝大的优势。 物理:物理的重点是电场,磁场,力学。由于物理是板块式学科,所以总的来说并不算很难,高一高二打好基础,高三

扎实复习就是了。高考中物理的难点是电学实验,呵呵,注意听讲哦。 化学:化学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它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所以如果决定学理的话从高一起就要努力了。高考场上的题型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比较简单,是有规律可循的,无机化学要看题目所给的材料了,实验也是个模式化的题目,无非就是让你写方程式,计算。 生物: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点也很分散,要想学好只有多看书多做题。在高考中主要遇到的是光合作用,实验,遗传 光合作用比较简

单,学扎实了就会。实验要看它出题难易了。遗传比较困难,要在高二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理科就是这么个学法,要想考个好大学理综200分以上是必须的。 至于文综,我还真觉得没什么挑战性,我拿我妹妹的文综卷子做了一遍选择题,结果比她得分还高,非要说的话,其实文综大部分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都有。 总而言之,不管你学文学理,你要知道你是为了高考而学。这很现实

一、认清学习能力状态

1 、心理素质。由于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

篇四:学文学理,宝贝,你说了算

学文学理,宝贝,你说了算

上个周末,女儿大休。刚到家,放下书包,从包内掏出一张纸,郑重其事地说:“妈妈,给你说个事情,老师让填学理还是学文,你看我学什么好呢?”我一听,挺意外,高一没上完,就要分什么文倾、理倾了,不是说不分文理了吗?

“你想学什么?”我没直接回答,反问女儿。

“我想问你嘛,你怎么让我说呢?”女儿撒娇道。

“文科学什么,理科学什么 ,你说说看。”

“文科不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科不学地理、历史、政治。”女儿一本正经。

“宝贝,你觉得你是愿意学习物理、化学、生物,还是更愿意学习地理、历史、政治呢。”我慢慢地说。

“妈妈,说实话,我很纠结。我的这几门课差不多,也不知道学什么好。”女儿叹了口气。 看到女儿无奈的表情,我笑了笑。

“宝贝,学文科或者理科,妈妈可以给你一点建议,但最后拿主意的是你自己。” “一、明确选科是自己的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最了解自己的人,应该是自己。记住,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让任何人给你做选择。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来替你做主。所以,学文还是学理,你应该自己做主。但是,你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定自己的选择,要勇敢地走下去。千万不要左顾右盼,改来改去。

二、看看自己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可以决定你的学习态度。只要喜欢学,愿意学,上课能够投入全部精神学习,那你就可以选择学习那科。

三、看看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能够指引你在茫茫的大海中正确地航行。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船一样,没有目标,只能随波逐流。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既然你已经树立了理想,那就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看看那科跟你的理想更接近,你选择那科。

四、看看自己的成绩。

成绩是此次选择的最重要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的各科成绩至关重要。看看自己哪些科目更具有竞争力,哪些科目略微差点,哪些科目自己更具有信心,更有发展潜力,就可以选择那科。

至于将来的就业,我觉得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十年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喜欢什么,愿意为什么而付出,学什么你更开心,更快乐,就够了。”

女儿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说:“妈妈,其实,我更喜欢学习史地生。至于物化生嘛,化学和生物,没问题,可我不喜欢学物理。每到考试,考物理时,我就紧张,往往会做的题也做错,分数也不理想。但史地生就不同,我挺喜欢学的。我觉得学习文科,我更有信心考我喜欢的大学。”

“既然这样,你的选择已经做出了,还用妈妈替你选吗?”我微微一笑。

“妈妈,你不反对我学习文科吗?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学理科。”女儿很惊奇。 “我为什么要反对?选择你喜欢的科目学习,感兴趣的科目来学,妈妈支持。”

看到女儿心满意足的样子,我默默地说:“孩子,只要你能够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妈妈怎么能不支持你呢?妈妈只希望你开心快乐。”

篇五:留美:学文学理大不同

【潮流客】

留美:学文学理大不同

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大概主要过着以下两种不同的生活。一类人是学文科的,常常为就业而发愁,一类是学理科的,通宵达旦工作。

<名校文科生就业难>

在常春藤毕业的留学生花3个月的时间写简历、投简历,结果回复寥寥无几。没有工作,到点也不想吃饭,每天过得很抑郁,只有父母打越洋电话过来时,才表现得比较欢乐。

理科生则通宵达旦地工作,在电脑屏幕前忘记时间,跟同事每天见面却说不到十句话,某一瞬间,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出国,因为旁边充满着中文聊天。然而再累,感觉总还算幸运,至少有了一份工作,薪酬稳定,能在美国安营扎寨下来,日子踏实,也有点无聊。 <科技企业华人扎堆>

随着美国金融、传媒等产业的不断收紧,就业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对攻读文科专业的国际学生更是雪上加霜。相较而言,美国科技企业近年壮大,对技术人才求贤若渴。美国本土精英更青睐医生、律师等传统行业,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课上,2/3是黄皮肤,1/3是印度学生。

调查数据表明,在硅谷的科技公司中有20%的雇员都来自中国或是美国华裔,而这些公司所开出的报酬平均都在10万美金左右,还不包括期权和奖金。

<签证政策带倾向性>

近年,中国富裕阶层不遗余力地将儿女送到美国深造。这些中国留学生的选择则没有局限在理工科专业,而是更多元化,金融等商科类都广受青睐。这部分人家境殷实,在美国的生存压力并非很大,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并不仅仅是薪酬,还代表着经验的累积和能力的认可。

不过,美国的移民政策明显照顾理科生。今年4月,美国移民局收到17万份工作签证申请,最后发放6.5万个签证名额。文科生只有一次抽签机会,而理科生却有2-3次抽签机会。

<融入社会成为难题>

签证的难以取得使得很多文科学生回国实习试水,却发现常年的美国式思维与中国国内工作环境格格不入。在很多工作领域,美国人也很强调关系,你认识什么人,比你是谁更重要。不过,美国人所谓的关系不需要太多家庭背景,而更多建立在个人社交圈方面。对文科生而言,找第一份工作可能显得“命运多舛”,但之后很容易跟同事还有当地美国朋友打成一片。

对于理科同学来说,工作之后的社交圈也几乎都是华人群体,如何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如鱼得水成为他们找到工作后另一个新的挑战。(凤凰网时尚)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