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年俗腊八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0:02 体裁作文
年俗腊八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年俗小故事

年俗小故事

腊八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

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 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春节,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就算开始了。固有“送信的腊八粥”民谚流传。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

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佛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他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 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的,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关于这简单的物件儿的由来,据说也是有点儿说头儿的。进入腊月,年关将至。做生意的也都要清算一下收支,算算账,准备过年。这个时候不管是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的,也都该了解一下了。但是快要过年了,总也不能杀将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债还钱”。中国人总讲个面子和彩头。于是收债的就会泡上一些腊八蒜送人。欠债的收到了自然心照不宣:年关了,一年的债务该清算清算了。“蒜”,“算”同音吗。北京有句老话说:“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用腊八蒜当作催债提示,倒也算是难得的苦心。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

“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篇二:年俗征文

常州的市井风俗

六5 刘雪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年俗腊八的作文)

常州的市井风俗,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了人们生活中的情趣、理想、追求和信仰,这些旧时的风俗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岁月中,风俗就是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风俗,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伴随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婚丧喜庆,生老病死,这些民俗民风,曾经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们的生活,蔚籍我们的心灵,安顿着我们的家园,如果一个城市, 一个民族没有民俗将是难以想象的,就会失去信仰。

大年夜:

农历十二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是农历最后一天,称除夕,指的就是除旧布新之意。常州人称“大年三十夜”。尤其是在外的亲人,这天即使在天南海北也务必赶回家,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过年。除夕前一夜称为“小年夜”,一般家人都要赶回家团聚。除夕这一天三大功能:一是团圆,二是祭祖,三是守岁……除夕下午每户人家在门前空场上,用石灰画米囤,瓶,瓶上画鱼,瓶旁画戟,以取白米满囤,称心如意,富足有鱼(余)瓶(平)安吉庆等吉兆,画弓箭,囤瓶不但可以安吉还可以驱邪。大年夜,必须吃丰盛的年夜饭,喝团圆酒,守岁酒。年夜饭中必须有百叶,红烧鱼,肉圆,豆芽菜……表示团团圆圆,称心如意……

年夜饭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因为不但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还可以收到压岁钱。今年也是如此。在大年夜,首先上场的便是刘大厨(我的爸爸),只见他往油锅里撒上一些葱花,然后放入食材,炒起来顿时厨房里烟雾弥漫,还传来噼里啪啦的炒菜声。看着一盘盘美味的佳肴端上桌来,不禁垂涎三尺,我为它们取了名字:百花争艳,莲子鸡汤,水果沙拉……我家请姑姑一家来。这是门铃响了姑姑一家来了我向他们问好。看着表妹我就想起去年表妹去年吃饺子吃坏肚子的事,我就忍不住想笑。

这时表妹问我为什么要吃年夜饭,我对她说:“从前,高阳氏有三个儿子,死后变成疫鬼,两个住在江边,一个住在人房屋内,专门在除夕出来吓唬小孩…….火可以驱邪人们在除夕夜生火炉,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闲话家常,人多疫鬼便不敢出来吓唬小孩了……..”姑姑这时过来我对姑姑说:“新年快乐”。姑姑给我一个卡通压岁包里面有一张购书卡这对书呆子的我太有用了。这时妈妈叫我来吃饭,我们在饭桌上举杯祝福大人们:“事业顺利,天天开心。”家长们祝福我们学业有成,开开心心…….这时爸爸端着炒鱿鱼出来。我们正要吃时,表妹突然说:“不能吃会被炒鱿鱼的。”她的这句话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有其深远的意义。它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是应酬交际的黄金时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愿今后“年”能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开心。

节日习俗

六5 饶薇娜

节日习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颇能反映地方文化特色。人们不但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认识到时令节气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将它们与社会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的四时俗尚,促进了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每个市俗各有特色。特别像春节、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都是风俗的重要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元宵节吃元宵是顾名思意,元月为一年中第一次月圆良辰吉日,所以,城乡都要以庆贺月圆、人团圆的美景盛况。中午饭备得丰盛无比,不差于年夜饭。因为许多人家吃完团圆饭后,就要各奔东西了,要到来年过年再团圆,所以十分珍惜正月半的这顿团圆饭。晚上一般家家户户都吃米粉汤团,当然还有团子馒头各式糕点,早早吃完团圆饭,大人小佬就要上街娱乐和晚上观灯了。

元宵节的夜晚,是灯会最热闹的辰光,城内城外、南北四城门、八水关、四邻八乡满城放灯,一片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和各种腔调的观灯人,真是显现了“邀月客邀邀月客,看灯人看看灯人”。沿街望去,灯火尤如白昼,孩子们手提各种花灯,如兔子灯、西瓜灯、荷花灯、蛤蟆灯等等,在街上玩乐。

所有乡镇的元宵灯会,要数奔牛的尤为兴旺。这里,正月初五就开始出灯,到正月半的所有灯出齐,要持续到二月初二止。奔牛的灯会品种花式也最全,方圆数十里的男妇老幼都云集奔牛镇上,沿线有好几里路,华灯初上,锣鼓喧天,百灯争艳,流光溢彩

在元宵节,猜灯谜是重头戏,在各村镇、各店家、各场合猜灯谜是有趣的民间游艺活动。各种各样的灯谜,让大家不但津津乐道,还普及了文化知识,产生了许多乐趣。

这一天,我们一家过的其乐融融,使我现在还仿佛还沉浸在那天的欢乐之中。那天晚上,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任交给我,我十分小心翼翼,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颗颗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洁白的大珍珠,看的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又香又糯。一把他们端到桌子上,就被一抢而空了。这时,奶奶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娜娜,你包的汤圆真好吃,看来你可以做一个小厨师了,你真棒!”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十分高兴。

元宵节作为中国节日中的重要节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全家团圆的向往,以及反映出中国的文化特色,希望下一个元宵节能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开开心心,团团圆圆!

指导老师:曹荷霞

篇三:难忘家乡的腊八粥

难忘家乡的腊八粥

老家的大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结束,前前后后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艰苦岁月里醇香甜美的腊八粥了。每每想起,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的红酒,醉了我的童心,也醉了悠悠乡梦,暖暖乡思。

腊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腊八节,这一天要煮腊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红豆、绿豆、花生、高粱、小麦等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再加上红枣一起熬煮的八宝饭,有时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点儿红薯进去,吃起来又香又甜。

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常会听到老辈们说起腊八节的来历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也为了记住挨饿的滋味,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就煮八宝粥吃,渐渐地沿袭至今,形成了乡间年俗里的一个开场节日——腊八节。

长大后又听说关于腊八粥的另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的这一天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传说中的故事在幼小的记忆里总是难以忘怀,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别人煮的八宝饭我吃过,但感觉总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碗里的八宝粥,各种胀鼓鼓的豆粒儿珠圆玉润,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袅袅升腾散开的热气里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或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家乡的八宝饭,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甜腻腻的,总吃不出家乡八宝粥的醇香酣甜的味道来。

母亲常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

篇四: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春节

八(3)班 刘佩霖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 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篇五:民谚里的年俗

民谚里的年俗

1、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尘——陈,辞旧迎新、破旧立新,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2、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吃豆腐渣的习惯,是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3、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4、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市。

杀家禽,买年货。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纸钱、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头花饰物等。

5、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马。

6、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7、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初一在丈夫家过年,初二去岳母家过年,初三初四是亲戚朋友间相互走动拜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