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烂漫的点地梅课后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8:19 字数作文
烂漫的点地梅课后题字数作文

篇一:《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9.烂漫的点地梅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 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 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 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 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 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③ 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④ 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 “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 “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

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③ 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

四、作业布置

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③“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 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

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可亲可敬)

二、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

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

烂漫的点地梅课后题

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

四、作业:

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课后反思 :

篇二:9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南召县太山庙乡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1

2

南召县太山庙乡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3

4

南召县太山庙乡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5

篇三:《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9、浪漫的点地梅

教学目标分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笔下的点地梅生长在雪域高原贫瘠的土地上,很美丽,生命力很顽强。它很平凡,也很伟大。同样,高原筑路兵也是平凡而伟大的。作者正是抓住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内在品质的相同之处,借点地梅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艰苦奋战、乐于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这节课中,相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老师的启发引导,会使学生再次深刻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词句。

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

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媒体展示点地梅的画面,让学生用1-2句话来赞美它,激发学生的情感。

2.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点地梅。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和东南部,生长在海拔3000-4500米的河滩谷底或高原草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这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板书标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提问读、齐读】

3.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提问1--2位学生回答。甲:课文先写了雪域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接着写作者在野外发现一种很奇怪的植物,就挖了一丛回来,后来在和牧羊女的交谈中作者知道了这是一种叫点地梅的花,

接下来又写了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师:很好,你真会读文章,请坐下。听了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呀?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

1.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会提出诸如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却要写高原筑路兵等等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用幻灯出示相关内容。

2. 同学们,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探讨价值,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先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吧!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 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1)提问甲:我体会到点地梅很顽强。因为课文中写到: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这句话中的动词扎、贴、拥抱让我感受到这种高原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提问乙: 课文中写到:“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从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中我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师:真好!你还能读出读者的心情。

(3)提问丙:老师,联系课文第一段的描写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第二段中写到已是盛夏6月但唐古拉山脚却处处是残冰积雪,我知道点地梅生长的自然环境很恶劣,它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存活,足以说明它的生命力很顽强。师:很好,你能够联系上文来思考问题。

篇四: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上)第9课《烂漫的点地梅》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导学案(编号6Y-010)

导学目标

1、会写“域、盎”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卜”,理解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导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一)西藏高原的“垫状点地梅”

报春花科点地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轮廓为直径3—5cm的半圆球形。花葶(tíng)自植丛中伸出,有数朵花;花冠紫红色,喉部黄色。一株典型的垫状点地梅,像是一把撑开的雨伞,非常奇特。花期6-7月份。喜凉爽,喜光,耐瘠薄。中国特有植物。产西藏东部和东南部,多生于3000-4500m的河谷滩或高山草地,四川西部也产。

(二)青藏铁路建设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从开始施工到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试用,历时5年之久。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伟大工程,是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十多万建设者面对艰苦的施工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高昂的斗志迎战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是:高原冻土带路基的稳定;脆弱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高寒缺氧环境下筑路工人的生命安全。在大部分路段属于“生命禁区”的条件下,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了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展示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在世界屋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课文两遍,读第一遍要边读边拼生字,难读的词和句子要多读几遍,读第二遍要尽量读正确读通顺。

2、给课后方格生字加上拼音并在生字下面组词,拼记数遍直到会认会写为止。 3、勾出文中的重点词,同时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加上问号。 二、自主学习

1

1、通过预习,本课生字中,我认为最容易读错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准确地将它们多读几遍。多音字“卜”的读音是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组词为_______和_______。最容易写错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将它们多写几遍。

2、快速浏览全文,我认为文中不好理解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还有不明白的词语,请和组员共同探讨,探讨不明白的词语做上记号,师生交流时提出来。

3、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按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补充段意。

一( 1 -- )自然段,介绍了唐古拉山的地理位置和___________________。 二( -- )自然段,写点地梅的美丽与顽强,平凡与伟大。

三( -- 17)自然段,描写了和点地梅一样,身处恶劣环境仍心系祖国和人民,忘我工作的________________。

三、组内问题交流(组长组织秩序,组员要认真听) 四、师生互动交流

1、交流自主学习1、2、3、4、题。(展示同学要大方、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思考,做好评价、纠错、补充的准备)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纠正和补充。 3、课堂小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yù àng k?u shān shān

区( ) ( )然 ( )开 ( )( )来迟

Miǎn gāo shá chì bo bǔ

分( ) 羊( ) 为( ) ( )热 萝( ) 生死未( )

五、小结

今日表现:☆ ☆ ☆ ☆ ☆ 组长评价:☆ ☆ ☆ ☆ ☆ 教师寄语:家长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边听边思考,做好评价、纠错、补充的准备)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纠正和补充。 3、课堂小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做在书上课后练习第2题空白处) (1)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2)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四、拓展延伸

在青藏高原已经通车的今天,你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

今日表现:☆ ☆ ☆ ☆ ☆ 组长评价:☆ ☆ ☆ ☆ ☆

教师寄语:

家长留言:

4

篇五: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

烂漫的点地梅

知识与技能:

1、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

之处。

2、 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3、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过程与方法:

1、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中感悟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2、 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献身祖国的热情。

重、难点与关键:

1、 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

2、 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扬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点地梅和青藏铁路建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红梅赞》歌曲

师:这是老师非常喜欢的一首歌。知道这首歌赞美什么吗?梅花有怎样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芬芳;无私奉献;凌寒独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梅——点地梅。(板书:点地梅)(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两遍。

同学们预习并自学了生字词,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点地梅和筑路兵)

二、 初读课文,以疑导学

1.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

2.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 “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3、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1)、课文怎样表现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2)、课文写了高原筑路兵的哪些事?

(3)、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品读课文,解疑合探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3~13段,说说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用笔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交流点地梅的顽强、美丽。

1、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引导学生抓动词——扎、贴、拥抱来体会顽强

“扎”是什么意思?既然是钻进去,为什么作者不用“钻”而用“扎”呢?把“扎”换成“钻”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②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

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学习第一段)

③出示雪域高原图片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师:你觉得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句?试着读一读。 请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表现出来!

④指导朗读: 这是多么顽强的点地梅呀!请用铿锵的语调读出来。

(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想象一下,当他见到这草袋下的幼苗,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2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那么,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 请同学们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点地梅的美丽。(颜色美,姿态美,味道美。)

② 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象一下蓝天白云下那烂漫的点地梅。

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老师读,生闭上眼睛想画面。多种方式品读感悟。

④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来齐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教师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师小结:点地梅是那么顽强,那么美丽,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点地梅是多么喜爱和赞美。

(二)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总结学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学习了点地

梅的顽强和美丽这一部分?

板书:(读——想——议——读)

同学们,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5自然段听要求: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第15段,然后同桌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几件事?哪件事最让你们感动?为什么?

过渡: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

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 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

补充资料: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

(2)生齐读。

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

交流、评价: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

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理解“心急如焚”。

(3)这位战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4)此时此刻,“心急如焚”的他又在做些什么呢?.

(5)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6)谁来读一读这种心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

(7)引读“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8)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

(9)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

师: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他的这种舍

己为公的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感动?

小结:是呀,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播放筑路兵和青藏铁路图片)

4、师讲述:(课堂链接):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是铁路修筑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建成的。

5、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请拿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的第三题的下边。

(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过渡: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指导深情朗读,带着赞美之情读。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正是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在写作上叫什么?

生:借物喻人。

师:对,课文就是在借点地梅来赞美高原筑路兵。大家想想,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植物或动物的特点能表现人的品质?

生:竹子;菊花;兰花??

指名交流,评价,总结。

教师总结

作者正是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