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忘年交指什么样的朋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8:03 体裁作文
忘年交指什么样的朋友体裁作文

篇一:父子应是忘年交 有答案哦

父子应是忘年交

1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

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2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

3“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

4“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

5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

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6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

生的。

7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

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8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9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

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10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

11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

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12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

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13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

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14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15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

16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

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17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

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18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

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19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

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25.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

26.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

A.○6—11 B.○7—○11 ○

C.○7—12 D.○6—○12 ○

27.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

28.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

什么?对什么“糊涂”?)(2分)

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

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

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分)

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

光的事物”?)(2分)

发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②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③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④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⑤自己缴学费。

篇二:父子应是忘年交

父子应是忘年交

作者:冯骥才

①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的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②我问他: “你哪来的钱?”

③ “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时的压岁钱,攒的。”

④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呢?”我依然不解。

⑤ 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 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地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地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地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容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⑥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里,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⑦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 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⑧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而起,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地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⑨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⑩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11).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了他。

( 12).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13)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做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起,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眼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连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14)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

头来。

(15)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6)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 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17)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做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地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这样为我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的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

忘年交指什么样的朋友

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

(18) 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又名《莱希回家了》)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19)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大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完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阅读训练

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2.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6—11 B.7—11

C.7—12 D.6—12

3.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4.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2分)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分)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2分)

5.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参考答案

1.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2分)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 B (2分)

3.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4.(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2)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2分,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爱”,只能得1分)

(3)发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②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③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④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⑤自己缴学费。(2分,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5.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3分)

答题要点:①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③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不粗暴;④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

【任意答出其中之二(或与要点意思接近)即可得满分——要点2分,语句通顺1分】

篇三:父子应是忘年交 阅读答案

父子应是忘年交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的学费。”

我和妻子都吃一惊。我问儿子:“你哪来的钱?”“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时的压岁钱,攒的。”“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呢?”我犹然不解。

儿子后来对他妈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儿子一

下子长大了。

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地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地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地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里,儿子永远是夹生的。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地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

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到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地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最近的站到了最远,交流出现阻隔。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做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

的抽屉,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眼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串连在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做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他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

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如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地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这样为我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的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大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完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25.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6.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6—11 B.7—11

C.7—12 D.6—12

27.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8.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2分)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分)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2分)

(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2)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2分,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爱”,只能得1分)

(3)发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②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③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④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⑤自己缴学费。(2分,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29.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3分)

答题要点:①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③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不粗暴;④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

【任意答出其中之二(或与要点意思接近)即可得满分——要点2分,语句通顺1分】

篇四:父子应是忘年交ps阅读答案

父子应是忘年交 25.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6.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6—11 B.7—11

C.7—12 D.6—12

27.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①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②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③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④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8.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2分)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分)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2分)

(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2)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2分,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爱”,只能得1分)

(3)发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②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③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④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⑤自己缴学费。(2分,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29.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3分)

答题要点:①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③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不粗暴;④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

【任意答出其中之二(或与要点意思接近)即可得满分——要点2分,语句通顺1分】

篇五:你有几个忘年交?

你有几个忘年交?

作者:那毅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4年第04期

何谓“忘年交”?一般是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人们喜欢谈论“代沟”,却很少有人谈论“忘年交”。其实,年龄差距并不一定都会形成沟壑,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也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

古今中外,不乏“忘年交”的佳话。李白被朝廷逐出长安后,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仰慕李白的诗才,踏着诗人的游踪,足足追了三千里才在广陵见到李白,两人结成一对忘年交。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李白说:“相逢乐无限!”李白不仅托魏万照顾他的儿子明月奴,还把自己的全部诗稿交给魏万,让他编成集子。国外也有类似的故事。罗曼·罗兰未成名时,十分崇拜托尔斯泰,贸然给托尔斯泰写了封信,请求指点迷津。几个星期后,他收到一件寄自俄国的邮包,打开一看竟是托尔斯泰的亲笔回信,长达38页。60岁的托尔斯泰对22岁的罗曼·罗兰说:“我亲爱的兄弟,当我接到你给我写的信,心里不禁十分感触,我含着眼泪读完了它。”在这封长信里,托尔斯泰谈了一个人选择人生道路的原则,罗曼·罗兰读后感到是“一种生活的启示,一扇开向无穷宇宙的门”。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不同辈分的人由于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两代人的价值观、思想认识、心理状态、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也会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容易引起分歧和冲突。这一概念后来被许多学者赋予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意义。尽管学者们的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对“代沟”的理解却基本相同,一般都把它理解为在两代人之间所出现的矛盾状态。

老年人与年轻人交流,从谈论的话题到双方的身份,肯定不同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

首先,要换位思考。当两代人之间发生观念冲突时,老年人要将自己的角色暂时定位在年轻人身上,这样,相互之间就会多一分理解,才可以尽量做到感同身受。

其次,老年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虚心向年轻人学习,不要以权威、经验多自居。传统观念里,老年人被视为“智叟”,拥有大量的社会经验和技术知识,所谓尊敬长者就是强调老年人的权威。这个优良传统本身无可非议,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年轻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速度可能已远远超过老年人,这就需要老年人放下架子,与时代共成长。

年轻人学到了经验,老年人接触了新知识,这可能就是忘年交的最大价值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