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漫步黄昏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2:36:39 作文素材
漫步黄昏阅读答案作文素材

篇一:草原 阅读题答案

草原

黄昏时分,我独自漫步在草原上,肌肤触摸着空气的温润和花草的清香,身体被视线牵动着转了一圈儿,然后便静静地立在了那里。

此刻,周围没有一个人。任何肉眼可以捕捉到的活物都没有。目光漫向天际。天边,最后一抹玫瑰色云霞正在一点一点地淡下去,最后完全消失了。夜,抖开黑色的大幕,开始收拢天地,月亮迫不及待地从草天连接处探出头来,像个童贞的小姑娘,越过地平线,渐渐地往上爬着,不一会儿,便明丽大方起来。一个满月,圆润,恬静。随后只见她轻轻地甩了一下衣袖,那月光便一泻千里,为草原铺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

溶溶月色,从发梢到脚趾,柔和而均匀地抚摸着我身上的各个部位,同时也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带给我一种崇高而宁静的感觉。我兴奋得简直不知所措。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在草原上赏月,沉浸在无边的月色里,好像是吃了一个水蜜桃,甜蜜中透着一种舒坦和惬意。 草原上的月光,是由纯洁、希望和喜悦组成的,释放着一种特别的光明。

看不到一棵树。只有洁白的蒙古包,像一朵朵白莲花似的散落在将要入睡的草原上。脚下,毛茸茸的草地,一直绵延到天际。月光无遮无拦,直射到地上,体贴而大方。不象城市。在那里,她不像路灯那么让人看重,只能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忽隐忽现,一波三折,让人觉得恍惚。

像是被包裹在润泽里的一只茧,我在明亮中享受着温暖;又像是置身在一个偌大的密封着的光圈中,只见光明,听不到一点声音。驻守在耳边的,只是自己轻微的呼吸和坦荡的心音。心田异常平静,一如晶莹的月光一样。

眼前亮亮的。俯下身去摸一摸那些草尖。草们齐刷刷地昂着头,挺起身子,透着一脸的光彩和兴奋,比白天里还要精神。它们簇拥在一起,成就了一块天然的大草甸子,温暖,厚实,像一张睡床。倘若有哪个疲倦的路人躺下来歇息一会儿,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它引入梦乡的。

风,一改野惯了的性子,努力地克制着,缩头藏脚地躲在一边,温顺得简直像一只猫,连经过身边的美味都不去撩一下眼皮,大概就为了这皎皎月色不被暗淡和戳伤。星星好像在围着月亮打盹儿,其实,它们根本不犯困,而是在陶醉,此刻,它们正在接受月光的洗礼。要不,哪会是这么一副娇柔体贴的样子!

草丛中,立着一株芍药,沐浴着月光,心情极好地坦露着笑脸。鹅黄色的花瓣上,像是涂了一层牛乳,抑或是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视线即刻被抢了过去。一股香味儿扑鼻而来,鼻翼迅即被掀得大大的,贪婪地嗅着,嗅着,一边嗅,一边张大眼睛寻找着。哦,是几棵沙葱,淡紫色的花儿,在月光下摇曳着,鼻尖挨上去,浓烈的花香即刻便舒舒地浸入了肺腑。沙葱周围,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各色各样的花儿,都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芬芳。草原被放进了香笼里。

真想借着月光,采一些花儿,制作一个香袋,把群花的芬芳和馨香永远珍藏在心底,还有这皎洁的月光与这诗意般的宁静。可是几次张开的手又轻轻地缩了回去。在美好的面前,贪婪总是表现得特别小心。

忽然,草丛中响起“叽”的一声,但是很快地就又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大概是一只熟睡的百灵蘸着月光在做梦吧?稍后,一只硕大的山叫驴子突然从旁边窜了过来,大摇大摆地向前走去。噢,原来是它呀!我差点叫出声来。这高傲的家伙,它怎么也跑到这儿凑热闹来了?莫非它也让月光给陶醉了?

有月光的宠爱,附近的水泡子如同一块硕大的金子,闪闪发亮,草原好像装上了一面镜子,又像是生出一只硕大的眼睛。月亮在水中端详自己,就知道了自己的美丽。而那泓水,也获得了一份特殊的景致;水色,月光,相互之间不知是谁映衬着谁,也不知道谁更美丽些。 不久,喧腾了一天的草原睡着了。当它进入梦境后,那些牛、马、羊呢?还有百灵鸟、昆虫们呢?它们上哪儿去了?给牧人圈起了吗?被草棵绊住了吗?遥望天宇,月亮用清澈的笑靥守望着夜幕下的草原。哦,它们也都睡去了,甚至连忠实的牧羊犬,此刻也紧紧地贴在牛羊们的身旁,眯起了警惕的眼睛,只把宁静、温馨、和谐留给了草原。

不知什么时候,附近多了一对年轻的恋人,依偎在密匝匝的草丛中,卿卿我我,细语呢喃。美好的月色笼罩着他们,花香弥漫开来,在她们的周围幸福地流泻着。月下老人张开明亮的眼睛,亲历着又一枚罗曼蒂克式的人生甜果,无意中,又证实了一次伟大的人间爱情。 记忆开始活动。浮泛在它上面的许多事物,都和月光不无关系。儿时,在葡萄藤架下,听姥姥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月光在头顶织成一个水帘;夏夜,隔着窗户与小伙伴儿们嬉戏,窄小的窗台上,有月光陪伴着;曾几何时,月光把故乡门前潺潺的流水送向远方,也送走了我;饥馑之年,借着月光,我从收获过的麦田里捡回了温饱;心花烂漫的岁月,在隆隆的机声中,看麦粒在月光里飞溅?? 如今,岁月的长河逐渐流向远方,可如水的月光依然执着地驻守在心头,怎么也理不断。

“草原夜色美??”耳边响起了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歌声。她在唱这支歌的时候,心头一定荡漾着草原上的月光,要不,她的音域不会那么浑厚,宽广,歌喉也不会那么绵长,高亢。

月光下的草原就这般光明,这般磊落。在这里,看不到阴郁,看不到晦暗,也没有浑浊;只有透彻的干净、清澈的爽朗以及旷壮的澄明。世俗的烦恼,生活的冗杂,还有虚伪、奸诈和丑恶等等,这些人世间的卑劣,都让这光明给一点不剩地融化了。

此时此刻,真想化做一棵草,一朵芍药花,一只百灵,给草原增添一抹光彩;或者化作一滴水,一缕风,一片云,与草原紧紧地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有高远的追求,如果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我们有远大的理想,那就让光明——流泻在草原上的光明——去作我们生命的底色吧!

14.作者笔下黄昏时分的草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6分)

答:

15.在文章第2段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草原的月色?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7分)

答:

16.作者对童年时月光下生活场景的回忆和对草原月色的抒写,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7.有人认为,第9段关于“硕大的山叫驴子突然从旁边窜过来”的描写,与整个草原宁谧的环境不协调,建议删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4.(1)空气温润、清香(2)视野开阔、旷远(3)四野宁静、安谧

15.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月色。把迫不及待地从草天连接处探出头来的月亮比喻成充满童真的小姑娘,表现了初升月亮的动感和月光的淳朴;用“明丽大方”“轻轻地甩了一下衣袖”等词语赋予了月亮以人性,表现了月光的明丽,生动而形象。

16.(1)对童年时月光下生活场景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月光下美好、欢乐、天真的童年生活的向往。(2)对草原月色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月色笼罩之下的草原的热爱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像草原月色一样坚守自己生命底色的操守的赞美。

17.示例:不同意删去。因为描写“硕大的山叫驴子突然从旁边窜过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从而衬托出草原的宁静。因而,与草原宁谧的氛围是吻合的。(此题为开放题,若答“同意删去”,言之成理也可)

篇二:《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原文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原文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 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 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2分)

愉悦 → (1) → 感动 → (2)

2.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一线雪”和“动人心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咀嚼黄昏”怎么理解?)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对于“时光”“生命”这样永恒的话题,作者没有从宏观世界去寻找大素材,而是从微观世界中捕捉小细节来加以表现。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4分)

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阅读答案:

1.(2分,每空1分)(1)伤感(难过、忧愁、悲伤) (2)平和(平静、宁静、释然)

2.(4分,每小题2分)

(1)“一线雪”和“动人心魄”生动地写出了那根白发白得很耀眼、很刺目(1分),表达了“我”发现白发时吃惊难过的心情(1分)。(意思符合即可——)

(2)“咀嚼黄昏”指老人们在领略、享用迷人的夕阳美景(1分),又指老人们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1分)。(意思符合即可)

3.(4分)示例一:“我”14岁发现第一根白头发时毫不在意,9年后发现第二根白发时却是相当吃惊,文章以此细节来表现青春的流逝及其带给自己的伤感。 示例二:通过写老人的白发表现他们的历经沧桑;通过写老人表情、姿态的祥和来表现经历沧桑后的宁静与平和。 示例三:通过写夕阳爆发着如火的金光衬托老

人饱经风霜后生命仍然灿烂美丽,让“我”感悟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4.(4分)A.青春年少的“我”的一根白发和老人们的满头斑白相比,不算什么。

B.“我”虽青春年少,却为一根白发而忧愁伤感。饱经沧桑的老人们让“我”有所感悟,也让“我” 的心境渐渐平和,觉得那根小小的白发根本不算什么,不值得伤感,因而感觉淡了很多。 C.夕阳中的老人们历经风霜却仍然安详从容,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时光,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貌等外在的东西,而在于精神等内在的东西。因此那根白发不再白得刺目,“我”的心也释然了。

(按层级给分,只答到A层意思得1分,答到B层意思得3分,答到C层意思得4分)

篇三:《镜泊湖的黄昏》阅读题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

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 2007年10月30日)

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2.文章第4~6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3分)

( ) ( ) ( )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点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点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4.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5.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共16分)

1.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煌。(3分)。也可以用名词性词语回答,如夕阳、波浪、禅机、光粒。答到其中任意3个词语即可得满分)

2.(形成原因)→(名称沿革)→(河道特点)(3分)

3.(1)散发光晕的夕阳(或“夕阳散发的光晕”)。能给镜泊湖提供生命的能量。能启迪作者思考生命的价值。(2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

(2)强调镜泊湖半弯的夕阳的活力和辉煌,镜泊湖水的清澈和明亮。(2分)

4.B(2分)

5.无标准答案。可参考下面的要点联系实际来分析:(1)要及时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2)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3)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4分)

另外题:【知识回归】

1. 文末作者说“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联系柳永《雨霖铃》下片内容进行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分析】

2. 结合作者对禅机的认识谈谈弥勒佛为什么冲作者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层解读】

3. 文章以“黄昏”为载体,写出了作者游湖之感,试从多角度分析文章提到的对黄昏的认识,并选取一种谈谈你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开头“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引出下文对月亮照出世人的人生百态的描写,引发读者的思索;结尾“你真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明镜”,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世界对自己的思考。两句首尾呼应。

2. (1) 烟火灰尘不能污染,夜愈黑愈亮。(2) 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月亮全能照出来。(3) 启示人们,万事万物都像月亮一样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

3. 参考思路:本题为开放性答题,能从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即可。内容应当涉及以下两类:(1) 传统的月蕴涵的心理,比如月亮寄托了人们的思念之情,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亮寄托了人们孤寂的心情,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 本文紧扣月亮圆和亮的特征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流露出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4. 本题要求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作者看见了人生的短暂;看见了人生百态;看见了万事万物周而复始地归复于新圆;看见了自己的活着的快乐,要尽责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读者显然有各方面的理解和感受,只要能结合文章谈出自己现实的体会和感受即可。

(二) 1. 答案解析:柳永《雨霖铃》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从这个最主要的特点出发,我们得到启示,《镜泊湖的黄昏》的作者显然是不可能真正照出弥勒佛的微笑,这里也是虚写。用课文中的例子来说明应该注意两方面:一是分别指出文章和诗歌为什么是虚;一是虚写的好处。(开拓意境,丰富想象等)

2. 参考答案:文章两次提到 “禅机”,实际是指镜泊湖的黄昏对作者的启示,无论是河道还是镜泊湖都一样欢畅一样逍遥;无论是失意还是得意,它们都是生命之内的东西。是生命的历程,只要抱一积极心态就能享受生活的任一历程。正因为作者领悟了这一禅机,才看到弥勒佛赞许的微笑。

3. 参考思路:文章对黄昏的认识至少应该有三种,且为递进的关系。第一层次“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排斥, 第二层次“只是近黄昏”,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第三层次,没有黄昏

也无清晨,它们都只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不同的只是完成历程的心态。有积极的心态黄昏一样可以灿烂。感想:应当把对黄昏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论述。

篇四:漫步于黄昏下

漫步于黄昏下

---------写于2010年 黄昏下,我喜欢独自徘徊校园的林荫道上。夕阳斜照在我身上,映得我脸颊红红的,突然很喜欢这种感觉。那树木被斜阳拉长的倩影,也显得十分迷人。晚风轻轻地吹拂着树叶,叶子顿时飘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黄飞蝶。风儿不时顽皮地吹起我的长发,似乎在向我问候:我顿时弯下腰,随手拣起一片叶,放在手心,轻轻抚摸着。似乎有种伤感,也许我也不用为此而这样吧?落叶最终要归根吧!正如诗人龚自珍所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吧!

踏着落叶铺垫的石路,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走到了音乐楼前面。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声,令我此时的心如湖水般的荡漾,久久不能平静。楼前的花丛中,偶尔散发着迷人的香味,迷漫着校园。突然很想伸手去摘几朵花,但我怕破坏这般美景。心里一阵寒意突来,有点郁闷!手中拿着的叶子,无情地飘落下来,难道连它也为我而悲?曾经认为“夕阳无限好;,但此时的我并没这种感觉。也许明天的夕阳会变得很美吧,可能是我不懂欣赏吧!也许是想起了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岁月的流逝而使他们变得面容苍老而感慨时间的无情吧!我不再想沉浸于此,不想让它勾起我对往事的太多回忆,只好转身离开……

又是一个黄昏,我在校旁的池塘边漫步。天气稍微转冷了些,风儿在耳旁呼呼地刮着,像魔鬼般地嚎叫。吹在脸上,让我觉得凉飕飕的,不禁让全身颤抖一下。连脖子也冷缩了一下,突然才察觉没有围

巾的包裹,原来凉意竟然可从脖子流入心里面。似乎浑身的血液都凝结成暗红色的血块了。

“冬风无情送寒意,思家含情生暖流。”顿时,在冬风的吹拂下,感觉自己像漂泊在外的游子,坐在竹排上,随波逐流,永远也靠不了岸。心里才会不由地有一种想家的念头突发。唯有在家里,那扇开着窗儿,亮着灯光的屋子是多么温暖!曾记得每次入梦前,都伴随着家人一声声亲切温暖的叮咛,一阵阵欢声音笑语的回想。冬天里,有不了他们嘘寒问暖相随,内心是无比温暖甜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这是在外求学之人的心声吧!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当你感到寒意穿心时想想家的温暖,心里会涌出一股暖流。家是最终的归宿,当你在外漂泊累了,虽然随处可找个落脚处但那不属于你永远停歇之处。唯有家,才随时为你而敞开着大门,迎接你的归来。抛掉先前的思绪,我在池塘边的石凳上坐下来,闭目养神一会。稍后,起身用已冻僵的手擦拭一下有点疲倦而模糊的眼,睁开望向眼前的塘水里。水中映衬着自己模糊的影子,一荡一漾。哦,那是我吗?此时往后退了几步,不! 那不可能是我!那只不过是一个影子,一个在水中的倒影!心中产生了迷惑,难道我也会分身术?不!那是幻觉吗?也许,是因为孤寂而导致的吧。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悠闲自在地游玩。互相吹着水泡,睁开眼望向岸边的人儿~一个孤独的女孩。它们仿佛在相互倾诉心声,也仿照佛向我问候:天冷啦!要注意保暖哦!难道鱼儿也能读懂我的心?树上的鸟儿,不再欢蹦乱跳地歌唱,而是站在枝头把头伸缩到羽毛里。偶尔

发出几下叫声,似乎在告诉我:天冷了,我们要沉睡! 虽然,很想朝池塘大喊一声,但很怕打扰这般寂静。不忍心惊走鱼儿,也不忍心惊醒沉睡的鸟儿。也许,我是属于冬天里的一个喜欢寻找寂静的女孩;我想,也许是因为自己是在冬天里降临到世界的缘故吧。 独处,并非孤独,虽然有些落寞,但却很美好。独处,并不代表我冷漠而不近人情;独处,也不能说明我性格孤僻。这也是一种寂寞的美吧!可以抛开一切的烦杂,找一个安静没人打扰之处,静下心来欣赏美景以调节一下情绪吧! 愿广大朋友在独处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一份寄托!愿快乐常伴随在你我身边!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这是献给你们最好的祝福!但可别忘了,要打个电话向我们的家人问候一下哦!!!

篇五: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不含附加题)

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 去年11月份以来,沪、深股市大盘一直处于调整阶段,中间出现的几次大

幅 ,使广大股民心惊肉跳,犹豫不定。

(2) 儿童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

一个 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3) 《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森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

钟。她说,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一生都不会被 。

(4) 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

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显得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 的审美感受。

A.振荡 循序渐进 摧残 耳目一新 B.震荡 潜移默化 摧毁 耳目一新

C.震荡 循序渐进 摧毁 焕然一新 D.振荡 潜移默化 摧残 焕然一新

2. 中国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下列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3分)

a1.晁补之 b1.尤袤 c1.朱熹 d1.张九龄

a2.元晦 b2.子寿 c2.延之 d2.无咎

A.a1/d2 b1/ c2 c1/ a2 d1/b2 B. a1/a2 b1/c2 c1/b2 d1/d2

C.a1/c2 b1/ d2 c1/b2 d1/a2 D. a1/a2 b1/d2 c1/c2 d1/b2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世界上的书籍浩如大海, 。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

①喜欢读什么书②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③再热中的书迷也是不可能穷尽的④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⑤读书时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⑥我们只能尝其一瓢,品其一粟

A.⑥⑤①④②③ B.③⑥⑤①④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⑤①④②③⑥

4. 阅读下图中的信息,根据连贯得体的要求补全图下的话语。(不超过40个字)(3分) 有研究者对某省2014年高考作文进行了抽样分析,对考生作文失分情况作了如下统计:

考生高考作文失分的几种因素

5.下面这段文字揭示了哪一条文学创作规律?(3分)

我写的人物大都有原型,……为了表达我的一点什么“意思”,会有所夸大,有所削减,有所改变,会加入我的假设,我的想象,这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主体意识。但我的主体意识总还是和某一活人的影子相粘附的。完全从理念出发,虚构一个或几个人物来,我还没有这样干过。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论佛骨表

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

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

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

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

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舁入大内 舁:抬 B. 徇人之心 徇:顺从 ..

C. 焚顶烧指 顶:头顶 D. 弃其业次 次:等第 ..

7.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御楼以观 B.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 ..

C. 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 D. 谨奉表以闻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4分)

(2)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4分)

9.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反对皇上迎佛骨的理由。(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①

白居易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得乐天书②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①白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时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尚在翰林院任职的白居易连续上书施救未果后而作。②元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那年三月元稹被贬谪到通州(今四川达县),而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斥江州(今江西九江)。

(1)白诗后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2)元诗围绕“得乐天书”描绘了哪几个场景?(3分)

(3)请分别赏析“欲封重读意迟迟”和“远信入门先有泪”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3)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黄昏

【英】萨奇

(1)诺曼·戈兹比坐在海德公园一张椅子上,附近就是热闹喧嚣的游乐场。三月初的傍晚,大约六点半钟。暮色苍茫,昏暗中还混杂着一抹微弱的月光和一排排朦胧的灯光。马路空旷,但许多来回走动的或坐在椅子上的人影仍依稀可辨。

(2)这种景色很合戈兹比的心境,在他看来,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因为在这时,他们那褴褛的衣衫,佝偻的身躯和那沮丧的表情才不引人注目。

(3)他旁边坐的是一位傲气十足的老先生,这种傲气,或许是一个无能为力再傲视任何人或任何物的人的自尊心的最后一点标志吧。当老人起身要走时,戈兹比设想他是要走回某个简陋的公寓,甚至连每周的房租都付不出。

(4)空位差不多立刻就被一个衣着考究的年轻人占据了,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倒很讲究,他的面部表情已表明他时运不佳。他猛地坐下来,同时悒悒不乐地唉叹了一声。

(5)“您的心情不大好吧。”

(6)年轻人转过头来,一副坦率的表情,戈兹比觉得自己该格外当心才是。

(7)“你要是遇到了我这样的困难,心情也不会好的。”他说,“我干了一件最愚蠢的事。”

①(8) “是吗?”戈兹比若无其事地说。

(9)“我是下午到达这里的,原打算住在巴塔哥尼亚旅馆,”年轻人接着说下去,“我到了那里才发现旅馆已于几星期前拆毁了,原地盖起了一家新的电影院。出租汽车司机说不远处还有一家旅馆,我就住进去了。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了我的住址,然后我上街去买香皂——我用不惯旅馆的香皂。后来我闲溜了一会儿,喝了点酒,还逛了几家商店。想回旅馆时,才发现自己把旅馆的名字给忘了,连在哪条街上都不知道了。这对于一个在伦敦

没亲没故的人,岂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我家里最快也得明天才能收到我的信;现在还不能向

【注】家里问地址。我身上又没带那么多钱,由旅馆出来时我只拿了一先令,买了一块香皂,

喝了一顿酒,现在兜里只剩下两便士了,还不知道今晚在哪里过夜呢。”

(10)他讲完了自己的事,停了一会儿又说:“难以置信吧?”年轻人声调里带着几分愠③怒。“我相信。”戈兹比说,“有一次我们在国外也遇到这样的事,后来就慢慢回忆,顺藤摸瓜回到了旅馆。”

(11)年轻人的心情似乎有所好转。“要是在国外,我就不会这样焦急了。”他说,“你总可以找本国的领事,得到必要的帮助。但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事情就因难多了。除非我能遇到一个好心肠的人,相信我的话,借给我点钱,否则,恐怕我就得在河边过夜了。不管怎么说,你信了我的话,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②(12)“相信是肯定的了,”戈兹比慢条斯理地说,“你的故事的漏洞在于你没能够把香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漫步黄昏阅读答案)

皂拿出来让我看看。”

(13)年轻人急忙地挺直腰板,匆匆将大衣所有的兜都摸了一遍,然后一跃而起。

④ (14)“我准是把香皂给弄丢了!”地嘟囔道。

(15)“一个下午丢了旅馆又丢了香皂,可真够粗心的了。”可是年轻人几乎没把他的话听完就昂首阔步地走了。

(16)“遗憾,”戈兹比心想,“他说出去买香皂为的是让我相信他的故事,可又偏偏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葬送了整个故事,要是他能事先带一块香皂,就是个聪明人了。”

(17)戈兹比起身想走,突然惊叫了一声——一块香皂!一定是年轻人猛地坐下来时掉落的,他立刻沿着昏暗的小道跑着追赶那个身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当他就要放弃时,猛然间看见那个年轻人正迟迟疑疑地站在路旁。听见戈兹比的喊声,年轻人不高兴地转过头来,满脸怒气。

( 18)“可以证明你说了真话的重要东西找到了,”戈兹比伸出握着香皂的手接着说,“请原谅我没能相信你的话,我可以借给你一镑钱……”

(19)“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住址,什么时候还都可以。另外,香皂拿去吧,它可是你的好朋友啊。”

(20)“还算走运,又找到了,”年轻人说完道了声谢,便朝骑士桥那面直奔而去。

(21)“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再不能自作聪明从表面现象来判断是非了。”戈兹比自言自语道。

(22)戈兹比往回走经过那张椅子时,一位老先生正在椅子下面和四周寻找东西。戈兹比认出来他就是曾和自己一块坐过的那位老人。

(23)“先生,您丢什么东西了吗?”他问道。

(24) “是的,先生,我丢了一块香皂。”

(选自《生活的旅馆——外国微型小说故事》,有删改)

【注】先令,英国货币单位,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12.小说对戈兹比和年轻人的神态描写十分精彩,请分别写出下面的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人物何种心理?(4分)

戈兹比:①若无其事 ②慢条斯理 年轻人:③愠怒 ④气哼哼

13.第十二段中戈兹比对年轻人说:“你的故事的漏洞在于你没能够把香皂拿出来让我看看。”其实,年轻人之前的言行中还有许多“漏洞”,请再找出四处。(4分)

14.本文塑造了性格复杂的戈兹比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15.小说以“黄昏”为题,请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梦

吴旭 一个国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梦想。

像“美国梦”一样,“中国梦”也需要有自己的人类情怀和世界担当。

一方面,它应该为未来的“中国”和“中国人”,作出一个深思熟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定位和承诺。

埋头忙于追赶和自身改革的中国,在为了如何让13亿人活得更舒适、物质上更富足的现实问题上,可谓上下一心,殚精竭虑而乐此不疲;而对于“为什么活着”,“中国为什么?”“什么是中国人的梦想”这些超物质、深层面的远景问题,却基本上是无暇他顾,处于集体失语或被动引用西方模式和界定的尴尬状态。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匮乏,综合国力的上升与个人信仰的迷失,在当今的中国,似乎都同时达到了某种极限。像是一个刚刚步入青春期的躁动少年,中国各大城市炫耀式地大兴土木,希图靠硬件的堆积来征服外来者,让西方折服。但是,这种过分功利和短视的心态,恰恰暴露了我们潜意识中的不自信和自我定位的迷失。到头来,猛然发现,我们追逐的其实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梦想;而在这不顾一切的追索中,我们似乎把那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也走丢了。

另一方面,“中国梦”由中国人提出和构建,但它也可以、而且也必应属于整个世界。 当整个世界在21世纪初走到一个关键的历史拐点时,当全球化的浪潮将气候变暖、恐怖主义、经济金融安全、瘟疫病毒等也迅速全球化以后,以“美国梦”为代表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走进了一个难以自纠的怪圈。“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为了追时髦,而是为了贡献中华文明的智慧,为世界未来的发展走向提供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答案。

“中国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不仅我们自己需要这个答案,世界也在等待中国提供这个答案。

从国家的层面讲,“中国梦”的远景目标,是要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最大限度的机会和条件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为每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证。

对于每个具体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梦”的内涵和核心不妨用下面三个短语来概括:实现自我(自强不息,以德载物);回馈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拥抱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中国的梦想,当然无法脱离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而存在;同样,中国的梦想,也不可能回避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所面对的世界性问题。这里面,两大哲理思想库,即传统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体系,和集世界思想大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源泉和梦想参照系。

总体来说,“中国梦”与西方推崇的个人至上,个人利益超越整体利益、个人享受超越外部环境存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迥然不同的。

16.“中国梦”提出的背景有哪些?(6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文中“中国梦”的内涵有哪些?(6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