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龟山汉墓的景物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5:46 字数作文
龟山汉墓的景物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圣陶4-10 《记龟山汉墓》

附录:

《庐山》答案:

1、 另有一种风格,文中指庐山的云雾景观与众不同。 比喻很近的距离,文中指游人之间的距离很近。

2、 探望 眺望 俯视 仰望 环顾 浏览 注视 窥视 3、 雾越来越大,像一张巨大的纱帐把天地笼罩住了。 雾越来越大,一张巨大的纱帐笼罩住了大地。 4、 宋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不合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庐山的云雾,所以《庐山的云雾》这个题目比《庐山》更合适。 6、 提示:结合云雾的神秘、变化来谈 7、 略

8、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龟山汉墓的景物作文)

《记龟山汉墓》答案:

1.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的肚子里。 2.第一绝:两条墓道不但很直,而且几乎完全平行。 第二绝:墓室的齐全和歌舞厅造型的奇特。 第三绝:墓内排水系统的科学实用。

3.甬道 墓室 马厩 兵器库 厨房 歌舞厅 会客厅 石槽 甬道 歌舞厅 石槽 4. 这三个句子,在文中起到承上起下的过渡作用,使全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颐和园》答案;

1.句一:(1)突出了景物的静与绿。(2)表达了作者对昆明湖的赞美之情。

句二:(1)桥栏上石柱多,柱子上狮子多,并且姿态不一。(2)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2.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3.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走到长廊一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眺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4.长廊:列数字、比喻 佛香阁:列数字 昆明湖:比喻 [材料补充]

龟山汉墓

小龟山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

市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墓,汉墓分为南北两个甬道,长度分别为56米。二甬道仅为11.90厘米,二甬道之间的距离19米,共有15个墓道和墓室总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

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米,精度达1/10000。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1/16000,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会相交。通

不知道的清楚甬道1/16000。差仅有5毫为道地平面

苏徐州128年合

长度差室,墓

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甬道为其夫人墓,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 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开凿。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该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发掘清理。一九八五年,在文物普作中征集了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银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之谜。一九九二年七月筹建,龟山汉墓第一期保护工程已于九三年六月竣工。

颐和园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

和花同年先后查工身份一九

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篇二: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 各位来宾,欢迎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级旅游景区,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龟山汉墓参观。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的夫妻合葬墓,墓葬依山为陵,凿山为墓,由十五间大小各异的墓室组成。在徐州发掘清理的300多座墓葬中,龟山汉墓以其规模的巨大,建筑的精美,神秘的色彩而独占鳌头。被称为“千古奇观、中华一绝”。

三、景区详细介绍

【展厅入口】

古城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大汉王朝也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刘邦在统一中国后,对于东方重镇,且为桑梓故里的徐州作出了精心的安排,

分封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徐州的第一代同姓楚王,都城名为彭城,管

辖(薛郡、东海、彭城)3个郡和36个县。而且当时的楚国有着特殊的政治

地位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得以代代相传。根据汉代的制度,所有的诸侯

王死后都要归葬于封国。龟山汉墓这座地下宫殿,便是西汉中期的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及夫人的安葬之地。

【展厅二层】

作为九里山余脉的这座龟山,因山形而得名。海拔高度只有73.5米,因山势起伏有形、气象非凡,是块难得的风水

宝地。这组照片为我们展示的便是当年挖掘现场时的场景。这些巨大的条石每

块都重达六吨以上、所在的位置也都有着特殊的编号,主要是作为防盗之用。

先秦时期,通过列鼎、礼乐器或青铜器知道墓主身份。而汉代则是以玉衣及玉

器组合,作为墓葬主人身份的一种象征。因为汉人认为玉有灵性,能够保护身

体,所以生前以玉器来进行装饰,死后则以玉器来进行陪葬。这些玉器,几乎

都是丧玉和礼玉,是皇室和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这件文物是龟山汉墓所出土的文物代表作品---鎏金铜熏,也是存世的西汉同类熏炉中罕见的珍品。熏炉图案装饰异常精美,仅盖上就透雕着三龙三虎。真品腔内表面留有黑色烟熏痕迹,表明为死者生前所用之物,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展出于南京博物院。 刘注作为西汉楚国的一位诸侯王,在位的时间大概是十三年,而这座墓葬,也应该是他在位十三年当中所建造出来的。整座墓葬为座东朝西,东西全长为83米,南北最宽处也达到了33米,一共有15间墓室,总面积就达700多平方米,可以说几乎是掏空了这座山体。墓的雄伟宏大气势及细巧精湛的形制,也让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出来的,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迷。 西汉时期,封在徐州的刘姓诸侯王就有13个,现在已经发现墓穴8处。其共同的

特点是建在山体内,凿山为墓,工程浩大。其原因:一个是汉代的葬制,一方面象征基业永固、死后也要威风,另一方面还可起到防水淹没、防盗的一个作用。 这枚龟纽银印为楚王随身佩戴之物,材质为白银,上面的龟纽象征着长寿,下面刻以阴文隶书刘注二字。这枚印章的出现,不仅一锤定音地昭示了墓葬主人的身份,同时也为我国的汉代墓葬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由于龟山汉墓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汉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龟山汉墓参观记》在2005年被入选了国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这不仅提高了龟山汉墓的知名度,并且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广大的小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自豪感,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同时对古代文化产生兴趣,调动其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俑作为一种陪葬品,表达的是墓主人对死后生活的一种意念。这些汉代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又加以了创新,由写实转变成了写意。它不太注重线条比例是否准确,而着重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其时这也正体现了汉俑写意、简朴成熟的风格,虽然体形很小,但是比例却都十分的准确。

【南墓道】

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因此它拥有南北两条墓道,而墓道又分为内墓道与外墓

道两段,其特点是内墓道窄短,呈喇叭口状,而外墓道近似于长方形又比较宽

大。在墓道的两侧还可以看到筑起的夯土墙,其主要是用于封闭裸露在外的墓

道,同时还起到保护墓葬的这样一个作用。根据考古专家清理发现,龟山汉墓

的墓道有别于徐州其他大型汉代墓葬,其墓道平整,宽阔,夯土墙也建造的十

分精细,因此众多专家根据推断认为龟山汉墓是徐州地区汉代墓葬发展的高峰点。 由于历史原因,龟山汉墓的墓道在1981年墓葬发掘时并没有被全部挖掘出来。直至2005年对龟山汉墓进行了保护与展示规划的工程,这样今天两条墓道才得以完整的展现。南墓道全长为22米,是当年运输楚王襄王刘注的棺椁进入墓穴的唯一通道。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在墓道修复工程中,用玻璃搭建栈桥,就是想通过古代与现代这两种建筑设计手法,向人们展示两千年前的历史文明。墓道两侧的两个方形土堆是夯土墙,也被称为封土。这段夯土墙的特点是:下厚上薄,顺着山势东高西低,墙体较为坚硬,做工也十分精巧,总共分为十三层,每层都用碎石把它隔开,界限也十分的明显。

【南甬道】 甬道为运送棺椁的通道。它南北平行,经过专家们测量两条甬道的最大偏差仅

5毫米,精度为1∕10000,这种精确度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可

它却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用铁錾子凿出来的。每条甬道内有二十六块塞石封堵,

每块重达6、7吨,皆六面磨光,当塞石塞入甬道后,塞石与甬道壁紧紧相贴,

就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入。 在进入甬道后,可以用手触摸一下四壁,就会发

现十分光滑平整。这全部是当时的古人打磨抛光过的,而上面的夹角也呈直角。

【马厩】

十五间墓室中的第一间是马厩。这间墓室的面积不大,中间的水池为饮马的水

槽,石头是栓马桩。出土有两件文物:一件是陶盆用于喂马的槽,另一件是陶

俑为马夫。不过这间墓室最大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墓室顶部。类似于草原上的蒙

古包,为四角攒尖顶,乍一看看上去像是用四块石板拼砌而成的,其实它是一

个整体。在还未发明炸药的汉代,全部依靠工匠的手工雕凿。从而也体现了古

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楚王车马室】

这里面的一间是楚王的车马室,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车库。这间墓室使用了五坡

顶。由于面积较大,为了防止塌方,工匠在掏空四周时,在中间留下一根石柱,

用来支撑墓室,被称为擎天柱。象这种中心柱结构,虽然与敦煌石室的中心柱

结构有所不同,但就西汉建筑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小车马室】

小车马室面积仅为5.91平方,顶部为四角攒尖顶。出土御手俑三件,陶马四件,另外还有一些铁质车马器。

【礼乐器具室】

此为一间礼乐器具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好歌乐舞,在汉朝更为盛行,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史书记载,赵飞燕“丰若有余,柔弱无骨”、“纤便轻细,举止翩然”能作“掌上舞”,而被汉成帝封为皇后。汉朝的君主、王侯们十分懂得享受,希望自己在听到天籁之音的同时又能品瑶池美酒。所以在歌舞厅的一边特意设计了一间厨房。

【庖丁室】

在这间厨房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谷物,和炭化过的粮食,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骼和陶制的坛罐。

【水井】

这口水井因为是象征意义的,所以只有20厘米深,但里面的水却常年不干。水主要是来自山上的石裂隙,如果有一天里面的水满了,那么它就会通过旁边的排水槽排出墓外,经墙角的渗水井到达地下石裂隙。为了便于排水,每间墓室都凿有排水槽,槽深10厘米左右。整个排水系统由高到低,由东至西,经过专家测量知道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比甬道口高出527毫米,整个地势呈10/1000的自然坡度倾斜,这样就有利于水的排出。专家们根据井里出土的水果核(枣、桃、梅、杏、李)推算出了刘注死亡的大概月份。

【武器库】

武器库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是至关紧要的地方,楚王刘注也认识到这一点。门前的两块大塞石,就是堵塞武库所用的,类似于现在的防盗门。

【厕所】 汉代封建贵族对厕所的构造相当重视,建有坐便器、扶手与靠背。如厕时,蹲位有靠背可依,起立时,可借扶手。旁边有两个陶盆用以洗手,是当时的高级厕所。

篇三:龟山汉墓导游词

龟山汉墓

欢迎大家来到龟山汉墓!龟山汉墓是1981年2月由当地农民开山取石时无意中发现的,同年11月由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博物馆共同发掘整理。在85年的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枚龟钮银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知道它是汉代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及其夫人的合葬墓。该墓葬由2条墓道,2条甬道和15间墓室构成,中间以夔门为界,夔门以南的10间是刘注的墓室,北面的5间是刘注夫人的墓室。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封同姓王,他把自己的弟弟刘交封到徐州,封为楚王。这是一张楚王世系表,墓主人刘注就是刘交的重孙,第六代楚襄王,在位时间13年,时值汉武帝统治的鼎盛时期。古代的皇帝死后,会有一个谥号,但在这张世系表上,我们会发现第四代楚王却没有谥号。这是因为他参加过当时的“七国之乱”,属于“乱臣贼子”,于是这一栏便空了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图片是山体没有被挖掘之前的原貌,这座山远看犹如一只乌龟,头朝北,尾朝南,故得名为龟山。龟山汉墓就挖掘于山腹之中。由于当时的黄河流经此处,所以这座墓葬是由半山腰开始开凿的。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南甬道在发现时里面共有26块塞墓石,分为上下两层,每层13块。这些塞墓石每块重达6-7吨,接缝严密,连一枚小小的硬币都无法塞入。据专家鉴定这些都不是本山的石头,而是从遥远的西南方运来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人究竟利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石头运过来,塞入甬道的,至今难以想象,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而这些上面打着牛鼻环的塞石就是当时被盗墓者拖出来的,西汉时期只能用牛马拉出来。我们在清理北甬道时专门请了工程指挥兵学院的官兵动用了大型的现代化工具还花费了100多天才把下面一层塞石清理出来。可见那时候盗墓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所以专家认为只有可能是官盗,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这样大规模的盗墓工程。

在这组陈列柜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鼎。说到鼎,最初只是作为炊具,后来才改作祭祀所用,成为身份的象征。帝王用九鼎,士大夫用七鼎,诸侯王用五鼎,于是有“一言九鼎”的说法。刘注是楚王,所以这里摆放了五只鼎。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玉,这是在墓葬中发现的。为什么盗墓者没有把这些玉也带

走呢?古人讲究玉是身份的象征,如果盗墓者把这些玉带出去,不正是向别人表明:我是盗墓者么?于是,这些玉幸存了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龟山汉墓的出土文物中的精品--鎏金铜炉。所谓鎏金,就是指在饰品的表明镀一层金,起到防腐的作用。这件鎏金铜炉的制作十分的精美,它的上盖可以打开,里面盛放点燃的熏香。我们看到的是一件复制品,它的原件收藏于南京博物馆。

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下徐州地区的墓葬分布图。说到汉朝,封在徐州的楚王就有13个。依据汉代葬制,地方诸侯死后应埋在其封国内,徐州地区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均是凿山为墓,现在已经发现了8处。其它汉墓主人的身份有待进一步考证,唯一确定身份的是龟山汉墓。确定身份是依据什么呢?就是这枚龟钮银印。这是在85年文物普查时征集到的,它的质地为白银,上方是一只可爱的小龟。下方用小篆刻了:“刘注”二字,从而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龟山汉墓工程量浩大,气势雄伟,被誉为“中华一绝”,“千古奇观”。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参观一下两千多年前的鬼斧神工。

摆在甬道口的这块塞石,叫做“第百上石”。“百”在这里是“一”的意思,那么这块塞石,就是南甬道26块塞墓石中最外面的上面的一块。它的上面刻着48个篆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刘注身为一代楚王敢对天发誓,我的墓室中只有我的棺木和尸体,没有华贵的服饰,也没有值钱的金宝玉器。后世的贤大夫有幸看到这块塞石就应该同期我,为我感到悲伤,所以我的墓室你们就不要动了。外面知道龟山汉墓原有的陪葬品数量应该是非常丰富的,那么塞石上的话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墓道口的这两座夯土墙,是用一层砂土一层土夯实而成的,十分坚固,可以防止墓道被裸露在外,同时也防止了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侵蚀。

您现在所处的是南甬道,南甬道高1.78米,宽1.06米,全长56米,沿中心线开凿的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万分之一。大家可以摸一下墙壁,非常的光滑,都是经过人工细心打磨的。这是我国发现的西汉的墓葬中最为精致的一间。我们可以从这条红色的激光射线看出,甬道壁与激光射线是绝对平行的。甬道壁的上夹角都是90度的直角,与之相对应的下方是两条宽、深各为10公分的排水槽,贯通15间墓室。请大家小心脚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凹槽,而其是上下对称的。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打凿时固定一些装置撑起墓道,防止塌方。

也可能是用来固定塞墓石的。

现在我们来到第一间墓室,这是一间马厩,即栓马养马的地方,面积是22.2平方米。中间的水池是饮马池,旁边的石头是栓马用的桩。当时在这里出土了两件文物:一间就是陶盆,另一间是陶俑象征着马夫。这间墓室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顶部结构。类似于草原上的蒙古包,为四角攒尖顶。大家可能认为它是由四块石头拼凑而成,其实它是一个整体。在西汉时期炸药还没有发明,完全是用手工雕凿的。第一间墓室作为马厩,可以看出刘注对养马业的重视。

有了马当然少不了车了,下面我们就去参观一下刘注的车马室。当时在这里有一辆木制的马车,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腐蚀掉了,只剩下一组陶马现收藏于徐州博物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套复制品。汉代的陆路交通以车马为主,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制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王可以乘坐6匹马车,刘注身为一代楚王只能乘坐4匹马拉的车。这间墓室我们发现比刚才看到的马厩大了许多,为了防止塌方,古人特意掏空四周,在中间留下一根石柱,以起到支撑墓室的作用,我们称它为擎天柱。

一间车马室在我们看来也就足够了,可刘注却别有特色,他还有一间小的车马室,就在对面,我们去参观一下。这间车马室比我们刚刚看见的要下许多,只有5.91平方米。它的顶部结构也是四角攒尖顶。这里出土了三件御手俑和四匹陶马。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这间墓室的位置,它处于主墓葬的正南方,甬道一侧,作用类似于今天厂矿企业的传达室和值班室。

好,我们继续向前。这座墓葬东西全长86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专家推测,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修建这样的墓葬需要300多名能工巧匠日夜不停的动工,十年才可以完成。而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甬道并排只能走2个人,所以并不可能300名工人同时开工。刘注的在位时间只有13年,可想而知他要花费多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打凿这座地下宫殿。所以,龟山汉墓不仅是当时封建贵族奢华生活的见证,也凝聚了汉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穿过幽长的甬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刘注的礼乐器具室,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歌舞厅。大家留意一下这间墓室的顶部结构,是人字形尖顶。看来,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这样的建筑结构。在汉代,上至皇帝贵族,下到官吏百姓都好歌舞。当时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歌舞俑,

皆为女性。她们右手上举,左手下垂,双袖随舞姿摆动,翩翩起舞,十分优美。在汉代,贵族在欣赏歌舞的同时,好边吃边欣赏。所以在礼乐器具室的旁边特意安排了一间庖厨室,也就是厨房,我们去参观一下。

中国人相信灵魂不灭,人死了只不过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所以他们在这间厨房里放上了整套的炊具和餐具还有食物等希望到了阴间可以继续享用。专家还从这里清理出大量的谷物和动物骨骼。有了厨房当然少不了水咯,在厨房的外面有一口精致的水井,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这口水井只有象征意义,没有实用价值,水深只有20公分,里面的水是长年不干的,都是山上石头裂缝里慢慢渗下来的。您不用担心水满了会溢出来。刚刚在甬道里提到的排水槽贯穿15间墓室,在水井的旁边也有排水槽,整个排水系统由东到西,由高到低。经专家测量,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比甬道口高出527毫米,有利于水的排出。当时在水井里还清理出大量的果品核,有枣、桃、杏、李、梅,大都是夏秋两季成熟的,因此专家推断刘注的下葬时间是在8-9月。

这一间是刘注的兵器库。发现这里时兵器架上并没有发现很多兵器,主要是因为当时兵器都是铁制品,年代久远都锈蚀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兵器库对于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刘注也意识到这一点,当年就对兵器库加了两块塞石堵塞,作用就相当于今天的防盗门。但是这样并没有阻挡住盗墓者的脚步,我们发现龟山汉墓时塞石已经被拖出来像现在这样摆放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15间墓室中最小的一间,这间墓室只有4平方米,用途,一目了然,是刘注的厕所。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厕所是相当的讲究:下有蹲坑,后有靠背,右有扶手,旁边还有两个陶盆供洗手之用。厕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西汉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过这仅限于贵族,不能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参观完15间墓室中最小的一间,下面就去参观15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这里是刘注的前殿,面积为68.91平方米,主要作用是宴饮宾客,十分重要。这间墓室最大的特色就是这根擎天柱,它高4米,宽1米。为什么说它是这间墓室的特色呢?我们来看一下墓室顶部中间

的这道直线,据专家测定它是南北甬道的中轴线,而这根擎天柱就位于这根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在2000多年前没有照明设备、测量定位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怎样测量定位的?不经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在一座墓葬中,最重要的就是棺室了,下面我们就去参观一下刘注的棺室。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间棺室是15间墓室中打凿最为精细的一间。当时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刘注的尸体和棺木,只是清理出大量封棺用的铁钉。在85年征集到龟钮银印,古人讲究印不离身,所以专家就认定这里就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墓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棺木是仿造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棺木复制的。这间墓室有个奇特的地方,在西北角有一个阴影,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古人拿着书面东而立。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夏季渗水严重,冬季严寒干燥引起的。可是,在我们发现龟山汉墓时并没有出现这个阴影,而是在93年开馆后才逐渐显现的。所以,kuim我们叫它“楚王迎宾图“。而为什么只有这个角出现阴影呢?无从知晓,这就又给龟山汉墓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中国自古以东为首,按理说刘注的墓室应该在东面那一间,是什么原因将刘注的墓室转移到了西边呢?我们现在就去东面的原棺室探究一下原因。这里就是刘注的原棺室,我们可以看见顶部出现一条巨大的山体裂缝,旁边有人工打凿的痕迹,而裂缝是天然的。当时人们认为山体裂缝会造成塌方,看起来不美观,雨季时也会出现严重的渗水现象,不利于尸体和棺木的保存,所以才会移到西边。后来把这间墓室作为了贮藏室。当初选择这间墓室做棺室,不仅因为它位于东首,处于两条甬道的中轴线上,而且它的顶部也刚好对着龟山海拔的最高点。当时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又给我们留下一个迷。

汉朝葬制讲究夫妻同墓不同穴,遵循的是灵魂的合葬。也就是说夫妻二人生前各自打凿自己的墓葬,只有到夫妻二人都下葬以后,才能把中间的过道打通,这道门叫夔门。我们在发掘清理时根据夫妻二人墓穴中清理的钱币考证,刘注比其夫人早下葬3年,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这条过道是刘注下葬3年后由夫人墓向这边打通的,这在当时叫做“开门寻夫“。

穿过夔门,我们去看一看刘注夫人的5间墓室。我们现在开到的是刘注夫人的礼乐器具室。大家会发现它的顶部结构和刚刚刘注的有所不同,刘注的是人字形尖顶,而这间是拱形的,上面还有一些拱形的小石包。大家不妨猜猜,这些小石包是起什么作用的?也许大家很

篇四:第四单元习作,学写游记

第四单元习作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例文,知道写参观记或游记一要按照顺序,二要抓住重点写出特色,三要写出自己的感想。 2, 学习例文的写法,自定题目,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可能有些同学拿到今天的学习指引正在唉声叹气,“为什么又要写作文?”“太头疼了!”“不知道

怎么写!”“不知道写到什么!”请把你们的唉叹收起来,老师告诉你们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写作:因为时

间会偷偷溜走,可是文字却可以将那些美好的记忆保存写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当过几年后你再翻看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老师保证那感觉肯定都是美好的。

写作不仅是一件快乐美好的事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就是可以了!下面我们会学习一些小小的写作技巧,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能运用的话肯定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写游记,下面跟着指引来学习,一点也不要分心哦! 学习步骤:

一、游记的定义:是对旅游中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

二、例文分析,学习写作技巧

1, 通读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

2, 学写作文提纲

例文作者是围绕“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的肚子里。”这句话来写的,选材都突出“绝”这个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你记录你参观过的某景点时可以选取最能突出景点特点的景物来写,然而这是比较难的一种方法,因为你首先要了解景点的特点,其次选取的景物完全要表现这个特点;

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介绍给初学写游记的同学,开头第一段可介绍参观时间,人物,地点,景点给你的总体感觉或者第一感觉是什么(选取几点即可,不用面面俱到),中间几段只需介绍你特别感兴趣的景物即可,为什么这些地方特别引起了你的注意把它的特别之处介绍清楚即可(描写一处景物用一个自然段,注意写作顺序,可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注意要有详有略,文章才能显得详略得当)结尾写写你此次参观的感受。

现在你想想哪一次的旅游或参观让你记忆最深刻,学习例文先写一个作文提纲,写好这个提纲,你的作文差不多就完成了一大半了。(此处若有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助)

……. 3, 段与段要过渡自然

“步入南面的甬道,只见…….” “穿过甬道,我们来到墓室。” “走进北甬道…….” 例文就走到哪里,写到哪里,这种方法叫做“移步换景”,当然要挑突出中心或印象深刻的景物来写,不是记流水账,可以用游览路线过渡,这是写游记段与段之间过渡的一种简单的方法;

还可以用关联词过渡,比如说《秦兵马俑》中的那个过渡句;还有其他的方法同学们如果熟读课文都可以发现的。 你的游记段与段之间怎么连接?你想好了吗?

4, 发挥想象,运用修辞,增加美感。

“最有趣的是刘注夫人墓室内的歌舞厅。一根粗大的擎天柱矗立在大厅的中央,拱形的屋顶上有许多凸起的小石包,就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根据你观察的景物特点发挥想象,写作中发挥想象时可以用到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将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更能体会到景物的美。

三、牛刀小试

以上步骤你都做完了,你的作文应该已经水到渠成了。请根据你的作文提纲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游记,注意写作顺序,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在结尾时写下你的感受。(希望你在30分钟内完成)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