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观铁血三江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3:15 作文素材
观铁血三江有感作文素材

篇一:铁血三江观后感

铁血三江观后感

铁血三江>观后感(一)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我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据介绍,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共分为六集,分别是《义勇军魂》《抗日火种》《中流砥柱》《共赴国难》《艰难岁月》《抗日英烈》(暂定名),通过六段独立的影片,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三江地区的抗战历史,预计年底将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深入宣传佳木斯在抗日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除了一座展馆、一'片'纪实等'十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弘扬抗联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三大系列14个项目的主题活动,活动准备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起推动佳木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铁血三江观后感(二)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组织拍摄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9月1日上午在市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演播厅举行首播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君,东北小延安研究会会长富宏博,《铁血三江》总导演朱春龙和特邀嘉宾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子女彭越关、彭幼平,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娅出席了首播仪式。

据介绍,拍摄《铁血三江》的10个月以来,主创人员研究史料近千万字,调阅影像资料近百部、老照片近五千张,拍摄视频近百小时,先后奔赴北京、长春、哈尔滨以及周边16个市县和农场进行采访,夜以继日行程近万里,采访抗联老战士、军史专家、学者、抗联后代和历史见证者30多人,最终使得这段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战的历史得以全景式呈现。

'为了按时完成拍摄任务,保证片子的质量,我们《铁血三江》主创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通力协助,更得到了北京抗日联谊会的大力支持。'在首播仪式上,总撰稿、总导演朱春龙激动地说,'有了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再辛苦我们也要把这部文献片拍好,让我市市民和全国人民都能从影片中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能够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贾君在讲话中指出,纪录片《铁血三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三江地区曾经发生

观铁血三江有感

过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抗联>故事,进一步扩大东北抗联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佳木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希望将这部文献片作为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部影片,增强外界对佳木斯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首映式后,还播放了纪录片的第一集《义勇军魂》,现场近500名观众共同感受了

在抗日战争初期,三江地区的义勇军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场景,影片播放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纪录片《铁血三江》共分6集,将于3日晚20:22分在佳木斯台与观众见面,接下来还将在省台和中央台陆续播放。

篇二: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

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

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一)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我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据介绍,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共分为六集,分别是《义勇军魂》《抗日火种》《中流砥柱》《共赴国难》《艰难岁月》《抗日英烈》(暂定名),通过六段独立的影片,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三江地区的抗战历史,预计年底将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深入宣传佳木斯在抗日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除了一座展馆、一'片'纪实等'十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弘扬抗联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三大系列14个项目的主题活动,活动准备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起推动佳木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二)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组织拍摄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9月1日上午在市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演播厅举行首播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君,东北小延安研究会会长富宏博,《铁血三江》总导演朱春龙和特邀嘉宾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子女彭越关、彭幼平,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娅出席了首播仪式。

据介绍,拍摄《铁血三江》的10个月以来,主创人员研究史料近千万字,调阅影像资料近百部、老照片近五千张,拍摄视频近百小时,先后奔赴北京、长春、哈尔滨以及周边16个市县和农场进行采访,夜以继日行程近万里,采访抗联老战士、军史专家、学者、抗联后代和历史见证者30多人,最终使得这段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战的历史得以全景式呈现。

'为了按时完成拍摄任务,保证片子的质量,我们《铁血三江》主创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通力协助,更得到了北京抗日联谊会的大力支持。'在首播仪式上,总撰稿、总导演朱春龙激动地说,'有了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再辛苦我们也要把这部文献片拍好,让我市市民和全国人民都能从影片中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能够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贾君在讲话中指出,纪录片《铁血三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三江地区曾经发生过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抗联>故事,进一步扩大东北抗联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佳木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希望将这部文献片作为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部影片,增强外界对佳木斯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首映式后,还播放了纪录片的第一集《义勇军魂》,现场近500名观众共同感受了

在抗日战争初期,三江地区的义勇军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场景,影片播放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纪录片《铁血三江》共分6集,将于3日晚20:22分在佳木斯台与观众见面,接下来还将在省台和中央台陆续播放。

篇三:铁血三江

《铁血三江》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铁血三江》的影视资料,让我深刻的了解到抗战时期三江平原人民所受的苦楚,以及人民浴血奋战的精神,让我感触颇深。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我记得片中的日本将士说了一句话:“打败一个阵地并不难,但要打垮人民爱国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难!”当中华人民开始反抗时,日本帝国傻了。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华人民为了国家赴汤蹈火,出生入死,能为国捐躯。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

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 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三江》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篇四:观《亮剑》有感

豪气万丈,荡气回肠,抒中华儿女亮剑精神!

————观《亮剑》有感

第一次看《亮剑》是在高三的时候。

那时,每日中午回到家里,家中早已备好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大多重复的电视节目。后来,一部叫做《亮剑》的电视剧吸引了母亲的目光。母亲每日中午一定守着中央一套看《亮剑》。如果哪日中午没有播,还会好生失落。

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在高三各种考试、各种压力的缝隙之中,每天中午都会和家人一起看《亮剑》。本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但是只看了两三集,就被跌宕的剧情和剧中人物豪迈的气概深深地折服了,那种油然而生的爱国豪情和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丑恶侵略的谴责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笑过哭过,仿佛也回到了那战争年代,为八路军们打仗咬牙紧张过,为他们的胜仗喝彩过,为那死去的同志心痛过。一句话,《亮剑》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现在,通过在课堂上老师对于抗日战争进一步慷慨激昂的介绍,我对昔日看过的《亮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将沾满鲜血的魔爪伸向了华夏大地,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片文明而古老的大地上蔓延。电视剧《亮剑》以29师386旅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李幼斌 饰)为主要人物,通过讲述了其在抗日背景下的一个个故事,为我们勾勒出属于那个时代独特的图景和面貌。

李云龙是个敢想敢干,不按规矩办事的愣头青,他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独立团也呈现出敢于拼杀的不要命劲头。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连队、山崎大队、山本部队接连败下阵来,李云龙名声大噪,却也因屡次犯规而遭贬斥。

永远忘不了剧中的那一幕:天空,很晴,晴得一望无际。亮得刺眼的阳光艰难地撑开天际一两片略带血色的云彩,淡化了晚秋的寂静与清冷。巍峨的山脉绵延不绝,在九州大地上延伸开去;一块匀称的平原被巧妙地置放在它们中间,广阔而平坦。密密的枫树林里静静地躺着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全体将士的尸体――凌乱而悲壮。

这是一个在战争中都会存在的场景,但却因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显得越发悲壮!当外国的侵略者踏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当敌人无耻的暴行充斥于华夏儿女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之中之时,当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占领中国,灭亡中国!难以想象,有多少义愤填膺的中国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这支英勇的骑兵虽然仅是庞大的抗日队伍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是一个铁的印证,印证了中华民族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的坚强不屈,印证了中华儿女勇于为民族利益牺牲一切的大义凛然,更印证了华夏子孙是决不会向罪恶的入侵者屈服!《亮剑》中,骑兵连为了掩护百姓与部队的顺利转移,即使在装备、人数等都与敌军相差甚巨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这条壮烈成仁的道路。他们那哪怕只剩一名战士也要战斗到底,他们那誓死扞卫国家尊严,他们那死也要死在英勇杀敌战场上.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体现了他们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赤胆忠心;体现了他们永远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自己的事业的崇高灵魂!

比起时下很多抗日题材电视剧及影片片面强调渲染爱情故事,”阳刚之气”不足,且缺乏对抗日战争中人物的生动刻画,《亮剑》的好看,一方面是节奏紧凑的剧本和生动形象的主角形象,另一方面在于这是一部很男人的电视剧。在表现军事的影视剧中鲜有这样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也鲜有这样传奇色彩的故事脚本。只是故事仅仅讲述到1955年将军授衔,在这之后的故事就戛然而止了。但是从后面的一些情节里我们不难看到人物命运的发展。在李云龙和赵刚二人最后的见面中,赵刚这个革命理想主义者不由得表达了对于解放后党内风气

的不满,而冯楠和田雨的对话更预示了赵刚的耿直性格使其面临的危机。

在网上搜索《亮剑》的小说原著才发现小说中是有交代个人的命运,不出所料,除了孔捷,几乎都不得善终。而电视剧为了合法的播出身份和“和谐”的需要,不得不将这悲凉的结尾腰斩。

《亮剑》中我最喜欢的,毫无疑问就是李云龙了。喜欢他并不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而是我真正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具有亮剑精神的铁血军人。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的主角,也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真实的中国军人形象的再现。

战场上,他是个果断凶猛的战士;战场下,他又是个“油腔滑调”,带着匪气的幽默的领导。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军队军人的作风行为,可他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这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产生的一个军人的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高大、完美”的眼光来审视电视剧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电视剧也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发展人性的张扬。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最让我感动的,是李云龙特别重情重义,有仇必报。他带的独立团都有个规矩——绝不落下一个兄弟!赵刚受伤,他背着赵撤离;杨秀芹被山崎抓走,他不顾个人生死去救她;和尚被土匪害死,他抄起家伙,就进攻匪窝,砍死了二当家的头(放了无辜的人)。全剧他哭了两次,第一次为秀芹,第二次为和尚。他对赵刚说:“你住院一趟,我李云龙丢了三样东西。老婆老婆被鬼子杀了,生生死死的兄弟被土匪多了脑袋,再加上,你这个昏迷了二十三天的政委,就算是块石头,

揣在我李云龙的胸口,也该捂热了不是?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

李云龙办事果断,说话也直爽,快言快语,妙语连珠,攻打平安县那一仗,他就直说这次我李云龙就是为救老婆,而不是什么高尚的理由。追求田雨,包括后来解决三角关系也是,十分坦率,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值得学习。

同时,全剧也着重描写了李云龙善于统筹,善于沟通交流的领导人风范。剧中他的士兵说,每次大战前,团长都要亲自视察前线,让大家觉得团长就在身边。他的话很有气势,很有号召力,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狂妄,因为他李云龙有这个本事,有这个自信!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比如骑兵连连长孙得胜,在被日军包围得只剩自己一人了,依然朝敌人喊着:“骑兵连,进攻!”连那日本军官都禁不住赞叹,下令厚葬这些骑兵战士。这是让我记忆十分深刻的一幕,面对悬殊的实力对比,面对必死的生死时刻,中国人依旧没有折腰半分!而是毫不犹豫的呐喊着向着敌人,向着自己国家的侵略者进攻!!这一幕让我感动,让我深深地敬佩!

这是《亮剑》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壮烈,在于军人的胆识和骨气,在于充盈其中的英雄气,也就是剧中所说的“亮剑”精神。《亮剑》的热播的确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不用论人物的真实性,可能是一个人的身影,也可能是多个素材合成的人物,不必深究。无论怎样毕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的硬汉形象,为这个人感动,为这个集体感动。《亮剑》这部片子所塑造的李云龙有血有肉,棱角分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作品。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有着无比的忠诚。

个人感觉,这才更像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相反,如果一味要

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

在抗战时期,战场上敌我双方战况瞬息万变,对于在那个血雨腥风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军人们来说,没有强大的精神来支撑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精神一方面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另一方面,就是全剧着重描写的亮剑精神。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李云龙在片尾道出的这句话将亮剑精神和剧中抗日军人们的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

“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这就是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这不是一个新时代的赞歌,这不过是陈旧的历史里的尘埃而已,它带着血,带着不能看透世间的疑惑,带着遗憾,带着愤怒,带着我们难以理解的深刻。但是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仅仅是一群军人为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而一无所惧。这不是历史的描摹,更不是真相的艺术化,这整个电视剧不过是抹去了悲哀和愤怒的奴隶的欢歌。有多少经历了峥嵘岁月的革命者在新中国的暴力专政下被伤害、被谋杀。他们离开我们不过几十年,但却如此遥远。不,不是遥远,而是渐渐被今天的人们遗忘。新时代的孩子们不再知道大跃进,文革,一切如此和谐。

篇五:五(1) 作文《观铁血》有感--王维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孟山中心小学---五(1)班 朱芳林

星期日的晚上,王老师组织我们五(1)班的同学观看了一部爱国

影片——《铁血》。我看完影片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虽已时隔几周,但影片里的场景还时刻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让我辗转反侧回味无限。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39年冬,侵华日军派出

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第五师团,在华南北部湾沿钦州一带突袭登陆,攻占南宁,妄图切断当时中国大后方唯一畅通的国际交通线。这时,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与日军王牌机械化部队激战近一个月,终于夺回地处西南国际交通线咽喉地带的昆仑关。

《铁血》这部片子里正包含着伟大的爱国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五连长接到命令后,向杜司令保证说:“如果我不把这颗该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头!”他一面命令战士们往前冲,一面做着最坏的打算,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日军的碉堡炸掉,打通我军的南北交通线。他指挥部队拼命地往前冲,有的战士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上面捆着五颗手榴弹,有的抱着炸药包,有的做掩护,向敌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当冲到近处,就快成功时,又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一个个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五连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看到平时的战友一个个倒在日军的抢下,他心如刀绞背起炸药包一把夺过战友手中的一挺机枪,对着日军的一阵猛射,并大声地吼道:“为了中华民族,冲啊!”五连长说着就冲了上去。当快接近碉堡时,他身中数弹,最后他艰难地把炸药包抛向日军的碉堡,最后与日军

同归于尽了。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这些革命烈士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壮举时刻在激励着我们。因为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不断熔铸中华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愿“我以我血荐轩辕”。

指导老师:王维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