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曹刿论战作文6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2:48 体裁作文
曹刿论战作文600体裁作文

篇一:曹刿论战写作特色

1、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鲁----- 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曹----- 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3、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写作特色

1、详略安排得当: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3段论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他糊里糊涂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主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 (4)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

4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练习2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

是 。 3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

4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

明: ;

篇二:改写《曹刿论战》1000字作文

改写《曹刿论战》1000字作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君王齐桓公为建立威信,以我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进攻我国。国王鲁庄公被迫出兵抵御。曹刿是个有爱国之心的农民,听到这一消息后,便请求见鲁庄公。曹刿的同乡对他说:“国家大事就让那些吃肉的有权位的大官们去谋划,我们平民老百姓,只要耕好地,守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曹刿却不听劝,说道:“那些大官们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思虑眼前利益,宫廷虽意见纷纷,良策千条,却都不能深谋远虑,这样仗就一定会打输。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前,我们身为鲁国人名又怎能不管呢?”于是,曹刿经历许多艰苦,终于见到了鲁庄公。

见到鲁庄公后,曹刿问:“敢问大王,您凭靠什么条件作战呢?”鲁庄公思虑了一下,说道:“吃的穿的等这些养生的东西,我都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一定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皱了皱眉头,不太满意地说:“这些只是小恩惠,您分给了大臣们,而天下千千万万的人民们却没有得到,就不可能与民同乐,人民也不可能在打仗时配合您,听从您的。”鲁庄公肯定地点了点头,又说:“在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这三牲,还有玉器和绸帛,我都不敢随便地改变旧制,不敢虚报数目,祭神时用的祭品数也一定如实地上报给神明”曹刿又摇摇头,说:“对神明不说谎话,这种有限的诚意,小小的信用一定不能受到神明们充分的信任,他们也不可能会保佑您打胜仗的。”鲁庄公开始有点急了,说道:“大大小小的要打官司的案件,即使我无法将每一个案件都明断清楚,可是,我都一定是本着忠诚负责的态度按照实情来处理的,这回总行了吧!”曹刿微笑着点点头:“恩!段案时明察秋毫,这倒是属于忠于职守一类的事!您能这样有诚意,就一定可以获得民心,得民心,战争就基本上有了胜利的可能。恩!如果您做到这样的话,倒可以凭借这个与齐国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那时,恳请大王能够让我陪您一同前去!”

终于到了作战的时候,曹刿果然与鲁庄公一同上了战场,并同坐着一辆战车。曹刿很自信这次能够战胜齐国,因为在战争前的时间里,庄公一直都是察狱以情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的战场是在长勺。庄公拿起鼓槌准备击鼓宣命进军时,曹刿阻止道:“大王,现在还不可急邃进军。”鲁庄公十分疑惑,但还是听了曹刿的话,因为他相信曹刿是个治国能士。等到齐国军队三次击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了,大王!”最后,齐军大败,齐国的败军们个个丢盔弃甲,狼狈地逃走。庄公高兴极了,兴奋地准备赶车追逐,曹刿又阻止了,说:“大王,危险,您还不能这么做!”说罢,他便走下战车,先俯下身子观察了敌军的车辙轮迹,然后又从容地登上了车坐前的扶手向远处望什么。这举动使鲁庄公更加疑惑了,疑惑之余,鲁庄公又听到曹刿说可以追赶。于是,鲁国军队驰前驱逐消灭了齐国的军队。

长勺之站胜利以后,鲁庄公为解开疑惑便问曹刿之所以“两可,两不可”的道理。曹刿说道:“在战场上,双方对敌,就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战争决策者来说,或攻或守,需要掌握适宜的时机。而作战一事,主要靠的是士兵们奋勇杀敌的勇气。所以我军先退让一步,避开对方的锐气,然后争取有利的时机,由被动地位转化为完全主动的地位。因此在齐军们第一次击鼓时,他们士气振奋,满腔热血。而再次击鼓时,军心疲塌,士气衰减。等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已经军心怠惰,士气尽竭。而我军才第一次击鼓,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涨,对方刚好士气衰竭,敌疲我打,因此我军方得以一鼓作气攻克阵地。敌方是一个大国,虽然被我国打败了,但也要设想到最不利的可能,不能够轻率行动,避免遭受埋伏的袭击,但也不能消极等待而错失良机。因此我观察了敌方战车的车辙,见车辙纷乱,而远望到他们的奎旗东倒西歪。所以,我当即便判定了他们不是诈败,因为如果是诈败的话,车辙就会比较有章法,不会如此纷乱,奎旗也不会那么东倒西歪,所以我决定驱

车追赶他们。”鲁庄公听后连连称好,对曹刿赞赏有嘉,后封曹刿为鲁将。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长勺之战”。

篇三:26、曹刿论战

第六单元练习题

26、曹刿论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fa2)虽不能察(shui1)肉食者谋(mou2) B、小信未孚(fu2)遂逐齐师(sui4)小惠未徧(bian4) C.公与之乘(chen2)登轼而望(shi4)小大之狱(yu1) D.又何间焉(jian4)忠之属也(su2)牺牲玉帛(bo1) 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曹刿请见( ) A、拜见 B、看见C.引见D.见到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A、相信B、信服C.确实D.信用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 A、充满B.有余C.旺盛D.节约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A、因为B.按照C.用D.把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____时期,____根据鲁国史料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8题。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战则请从。

8.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

①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

②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 __”。 9.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二)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年。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左传》)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子必为政( )②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12.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 (三)诫太子勇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合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13、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承宗庙之重。B、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志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D.属予作文以记之

14.“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我心”指什么?

15、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

三、写作

16.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巳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

27、上枢密韩太尉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嵩山( )②四夷( )③恣观( )④赐归( )⑤苑囿( )⑥太尉( ) ......2.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词的意思。

①太尉[执事]( )

②[称]其气之大小( )

③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 )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 3.翻译句子。

①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②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4、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据此回答孟子和司马迁文章之所以写得好的原因。 5、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_,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同是北宋人,他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选自_____ 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21题。

(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令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民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车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6.“过秦、汉之故都,忽观终南、嵩、华之高”,一句中加点词各指什么地方?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②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8.文中所说“太史公”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9.这段文字要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还可通用吗?为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100字)

10.你认为本阅读段内容可取之处与不可取之处各是什么?(不超过100字)

2

(二)黄州快哉亭记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刚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11.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①澜( )②啸( )③倏忽( ) ④墟( )⑤脾睨( )⑥骋骛( ) 12.区别下边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东西一舍( ) ①举目而足( ) ..②渔夫樵夫之舍( ) ②举国欢庆(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涛澜汹涌,风云开合。

②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l4、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5.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原由。

(三)水喻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天没者岂苟(g6ll)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刚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雨考。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南方多没人 译句: ②生不识水 译句:

17、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写本文意图的一句话,并翻译。 ①原句: ②译文: 18、细读全文,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短语。

本文说明理论必须____ ___,脱离实践的理论,只是空洞的__ _____;也说明要想__ _____,就必须__ ____。 三、写作

19、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

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目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阅读”可以理解为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时的感受、体验等;可以从“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作。例如:“阅读自然”可写“登山之乐”“观海之情”“赏花之趣”等等。

28、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 )②硕师( )③媵人( ) ...

④容臭( )⑤廪稍( )⑥负箧( ) ...2.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 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④[流辈]甚称其贤( ) 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①___ ____②_ ______③___ ___ _④_ ______

4.翻译并写出其含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按原文填空。

其业有不精,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3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8.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9.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10.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二)蜀鸡与乌鸦

豚泽之人养蜀鸡,有文而赤翁,有群余鸟周周鸣。忽晨风过其上,鸡遽翼诸余鸟,晨.风不得捕,去。已而有鸟来,与余鸟同啄。鸡视之兄弟也,与之上下,甚训。乌息衔其余鸟飞去。鸡仰视帐然,似悔为其所卖也。 11.试比较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①文 ②翁

今义( ) 今义( ) 古义( ) 古义( ) ③去 ④翼

今义( ) 今义( )

古义( ) 古义( )

12.找出并翻译文中蜀鸡对待“晨风”和“乌鸦”不同态度的句子。

13.读了本则寓言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三)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4、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 ...

④恬若不见( )⑤曷不听其所为( )③依僧寺以居( ) ...

15.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8.在“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冲,哪一词语表明了罗敷农家女子最本质的特点? 9.作者在叙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描写?目的是什么?

10.阅读选文后,请简要地概述罗敷这一人物形象。

A、(王昆)窃入学舍,听诸生诵读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17.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9、陌上桑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峭.头( )②踟蹰.( )③骊.驹( )④上襦.(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罗敷善.蚕桑( )②但坐.

观罗敷( ) ③脱帽著.峭头( )④皆言夫婿殊.( )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

②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 4.按原文默写填空。 罗敷前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乐府本是_______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_______。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_______,后人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8图。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6.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出东南隅.( )②照我.秦氏楼( ) ③秦氏有好.女( )④但.

坐观罗敷( ) 7.诗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

4

(二)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朝.露待日晞( )②百川.到东海( ) ③焜黄华.叶衰( )④老大徒.

伤悲( ) 12.“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说明了什么?比喻什么?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是什么?

14.读了此诗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三)陶侃惜分阴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选,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故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远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 )②吾方.致力中原( ) ③恐不堪.事( )④是.自弃也( ) 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放自劳耳。 ②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17、故事中,陶侃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8.从陶侃所做的事,陶侃所说的话中,我们领悟的一个道理是

30《诗经》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好逑( )( )②荇菜( ) ...

③窈窕( )( )④未晞( ) ...2.解释加点的词。 ①苟无饥渴( )②曷至哉( ) ..

③羊牛下括( )④兼葭苍苍( ) ...

3.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下列有关《诗经》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又称《诗三百》,在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B、《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D、《诗经》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 二、阅读

阅设下面的诗句,完成5~15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_______优哉游哉,___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出并加以解释。

6.把诗中空缺的诗句填全。

7.本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8.给本诗划分层次,并指明层意。

9.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二)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10.上面的诗句可分几层意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

11.文中“君子”指什么说的?

1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作者勾画这幅农村晚景图在诗意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三)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同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分析下列诗句的句式(划分节奏)。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这首诗的诗眼是___ ____。

15.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正确理解是______ _。 三、写作

16.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努力学习是在追求、积极工作是在追求、帮助他人是在追求、争取人团是在追求??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高尚的品格,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绎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感人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篇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目拟题目,600字左右。

·第六单元 单元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焉( )2.称其气之小大( )3.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4.右备容臭( )5.脱帽帩头( )6.君子好逑(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请

曹刿请见( )

俯身倾耳以请( ) 战则请从( ) 2.患

无冻馁之患(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3.和

言和而色夷( )

久而乃和( ) 4.称

篇四: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读音

刿(guì)孚(fú)辙(zhé) 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 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五、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2、师:①遂逐齐师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 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

六、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七、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

八、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

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十、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

篇五:读曹刿论战有感

读《曹刿论战》有感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另一个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人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才能得以实施吗?今日我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仰慕万分: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平民曹刿得以参加论战;二赞他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刺耳言辞仍能唯才是用;三赞他不高高在上,甘当配角,能让人“凿旗”;四赞他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五赞他善于总结经验。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愿今朝众多的“曹刿”能呼吁更多的“鲁庄公”,让更多的千里马能驰骋于祖国广袤大地。

感悟一:曹刿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但当国家有难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俾下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是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枕。这种“位俾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教育、一种激励,我们应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曹刿论战作文600

感悟二:缺点再多的人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