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航天史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2:06 体裁作文
中国航天史简介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二:中国航天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仿制进程导弹到应用完成的地地、地空、海防导弹武器系统,从研制探空火箭到具备研制发射各种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能力,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贡献。绕月探测工程若能成功实施,将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就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深深地意识到,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武器。“两弹一星”工程为中国奠定了尖端科技基础,使中国真正获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第二个里程碑: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两年后,实现了一到多的变化,从一人到两人,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到轨道舱…… 第三个里程碑:绕月工程

目前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已通过了出厂评审;经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绕月探测工程若能成功实施,将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启示: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承载了多少人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长足进步。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科技工业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科学技术始终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疆域的扩展,都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航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突破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了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1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航天技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信息、教育、交通、环境、资源等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航天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航天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有关行业和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自己的火箭、卫星和导弹,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航天事业,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以来,中国已经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包括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四号、长征四号乙等10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风暴一号运载火箭。目前,长征火箭能够将不同质量、各种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近地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为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最大运载能力达5000千克。截止1998年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57次发射,成功率为89.5%,接近世界名牌火箭同期的先进水平。

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以来的29年间,中国自行研制并发射成功了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等在内的40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信卫星的使用使中国的邮电通信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利用通信卫星和地面系统,开辟教育电视节目,使许多边远地区的教师得到了培训;气象卫星的应用使中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从此没有漏报过一次在中国登陆的台风;返回式卫星提供的遥感照片,不仅用于资源勘探,而且还为城市规划、铁路选线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利用航天技术进行空间育种、卫星减灾和改造国民经济传统产业的航天效益工程,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重视扩大航天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这项工程也已经开始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在发展航天事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许多航天国家和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逐步成熟,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投放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截止目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先后成功地为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射了20多颗卫星,赢得了较好的国际声誉,为和平利用航天技术、造福人类作出了贡献。

二、中国航天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航天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虽然同世界航天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技术基础都相当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航天这样的高技术领域有所作为,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1.坚持自力更生,独立研制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始终坚持了这一方针。50年代,中国航天创建初期,虽然也曾得到了前苏联的一部分援助,但是,中国航天人始终是把它当作自力更生的辅助手段。因此,到60年代,苏联专家撤走以后,中国并没有措手不及,相反促使了中国尽快从仿制走向独立研制,并迅速取得了成功。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指责中国通过商业发射服务获取了别国的所谓“敏感技术”,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其实,早在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时,中国就已经具备了发射高、低、中三种轨道各类卫星的能力,并成功地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回收技术、静止轨道卫星定点、发射和测控技术等先进技术。在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后的这十几年间,中国严格遵守国际惯例和有关协议,从未也无意通过商业发射服务获取他国的所谓先进技术。一些人制造这种损害中国航天的谣言,纯粹是别有用心。

2.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航天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航天工程属于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发展航天需要国家有很强的经济技术基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航天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在中国航天事业创业初期,由于技术薄弱,主要是以仿制为主,通过仿制带动研制基础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自行研制的目的。在仿制成功以后,60年代中期,又制定了以“先解决有无”与“从近到远发展,形成系列”的发展战略。在中国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70年代中期,中国航天又制定了“三抓”(即洲际运载火箭、潜地运载火箭和试验通信卫星)任务为重点的发展目标,通过这个目标的实现,使中国航天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80年代以后,利用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通过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带动了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

3.开展全国大协作

航天工程是复杂的大系统工程,需要有关行业的配合和协同。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全国大协作,在局部形成相对的优势,进行重点突破,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迅速的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是中国航天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航天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中国政府各部门、全国有关行业、高等院校、有关省、市和地区以及军队的协作,先后形成了科研协作网、生产协作网、物资器材协作网等。这是中国航天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4.坚持低投入,高产出

中国航天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由于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国家不可能在航天上有更大的投入。与世界其他航天国家相比,中国在航天上的投入是相当少的。但是中国航天人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缺少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研制出了先进的航天产品。在研制人造卫星的初期,就是在没有良好空调和防尘的总装车间,装配调试出一个正样卫星的。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主要的一个就是坚持了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了发射成功率,减少了发射次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坚持试验和应用相结合,缩短了试验到应用的距离,减少了试车和发射的次数,用尽量少的试验和发射次数,取得了尽可能多的社会经济

效益。

三、中国航天发展未来的展望

在冷战时期,航天技术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是超级大国显示政治、军事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以后,和平利用航天技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成为时代的主流。21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支柱的经济,作为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航天技术必将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建成了设备先进的发射和测控网络,造就了一支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都很高的科研生产队伍,在成功研制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战略战术导弹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航天技术的许多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21世纪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航天技术的若干领域中重点发展,力争有所突破,巩固和发展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地位,逐步缩小与航天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应该也能够在面向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环境、资源等问题,推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对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迎接新世纪的来临,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面向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发展包括通信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减灾卫星在内的卫星及其应用技术,建立以应用卫星为主要平台的天地一体化的天基信息系统,重点解决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电视教育、环境污染、交通导航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一步提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适应性,逐步实现运载火箭的分系统、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不断提高火箭质量和发射的成功率,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发射服务;努力提高导弹武器的研制水平,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武器装备;扩大航天技术的应用范围,利用航天技术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当今世界的大问题,为实现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跟踪世界航天高技术发展前沿,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研究,力争在下世纪初突破载人航天技术。

航天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

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 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

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篇三:中国航天发展史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东方红一号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目录

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

中国航天基本资料

中国航天

航天员的简介

青铜时代

白银时代

黄金时代

探月时代

中国航天大事纪

20世纪中国航天

中国的火箭是怎么炼成的

航天事业发展之初

中国进入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时代

航天事业起步

神舟五号划开中国崭新的航天时代

航天事业的发展

嫦娥工程

神舟六号火箭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大事记

概述

20世纪探月工程---初步实施

嫦娥一号制定方案

嫦娥一号试验

嫦娥一号发射实施

嫦娥二号发射

研制过程

相关数据

十大使命

“奔月”时刻表

“零窗口”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的总体规划

嫦娥三号有望文昌发射

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

中国航天基本资料

中国航天

航天员的简介

青铜时代

黄金时代

探月时代

中国航天大事纪

20世纪中国航天

中国的火箭是怎么炼成的

航天事业发展之初

中国进入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时代

航天事业起步

神舟五号划开中国崭新的航天时代

航天事业的发展

嫦娥工程

神舟六号火箭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大事记

概述

20世纪探月工程---初步实施

嫦娥一号制定方案

嫦娥一号试验

嫦娥一号发射实施

嫦娥二号发射

研制过程

相关数据

十大使命

“奔月”时刻表

“零窗口”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的总体规划

嫦娥三号有望文昌发射

展开

编辑本段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

中国航天发展有三大里程碑[1]:

(1) 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2)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 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9 年3 月1 日,随着嫦娥一号成功撞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中国航天基本资料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航天信息中心

编 辑:《中国航天》编辑部

中国刊号:CN11-3630/V

航天员的简介

航天员——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为航天员,也叫宇航员。航天员有职业和非职业两类,一般分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或指令长、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飞行工程师。最近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航天员。航天员是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作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青铜时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白银时代

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黄金时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探月时代

★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

★里程碑之五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二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编辑本段中国航天大事纪

20世纪中国航天

1956年2月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

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

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15日

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1958年1月

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

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5年

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

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

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

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

“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

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

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1971年9月10日

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

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1981年9月20日

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中国航天史简介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

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火箭是怎么炼成的

〖关键词〗人造卫星、返回式技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篇四:中国航天史

中国的宇宙航天历史

神舟一号飞船: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

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

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神舟八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独立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届时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航天员:刘洋(女)、刘旺、景海鹏。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嫦娥奔月”:1、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2、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探测器已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1]嫦娥三号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篇五: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史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1里程碑编辑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1] :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升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青铜时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白银时代

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黄金时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探月时代

★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

★里程碑之五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载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浅<崾档幕 ?/p>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 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航天发展之初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中国航天

卫星 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

星 实践系列 实践一号卫星 ? 实践二号卫星 ? 实践四号卫星 ? 实践五号卫星 双星计划 ? 探测一号卫星 ? 探测二号卫星 空间探测

返回式卫返回式卫星FSW-0 ? 返回式卫星FSW-1 ?

星 返回式卫星FSW-2 ? 返回式卫星FSW-3

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运载火箭

空间探测

器 资源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 “资源”地球资源卫星 星系列 海洋卫星 海洋一号 ? 海洋二号 对地观测卫环境卫星 星 环境一号 遥感卫星一号 ? 遥感卫星二号 ? 遥感卫遥感卫星三号 ? 遥感卫星四号 ? 遥感卫星五号 星 ? 遥感卫星六号 ? 遥感卫星七号 ? 遥感卫星八号 ? 遥感卫星九号 ? 遥感卫星十号 ? 遥感卫星十一号 东方东方红一号卫星 ? 东方红二号卫星 ? 东方红 红三号卫星 ? 东方红四号卫星 通信广播卫鑫诺 鑫诺一号 ? 鑫诺二号 ? 鑫诺三号 ? 鑫诺四号 ? 鑫诺五号 ? 鑫诺六号 星 中星 中星5A ? 中星6B ? 中星8号 ? 中星9号 ? 中星10号 ? 中星11号 亚太 亚太2R ? 亚太五号卫星 ? 亚太六号卫星 ? 亚太七号卫星 中继卫星 天链一号01星 定位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北斗一号 ? 北斗二号 现役 长征一号 ? 长征二号 ? 长征三号 ? 长征四号 研制中 长征五号 ? 长征六号 ? 长征七号 月球探嫦娥工程 ? 嫦娥一号卫星 ? 嫦娥二号卫星 ? 嫦娥三号测 卫星 ? 嫦娥四号卫星 火星探

测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 萤火一号

? 神舟一号

载人航天 现役 ? 神舟七号

? 神舟二号 ? 神舟八号飞船 ? 神舟三号 ? 神舟九号 ? 神舟四号 ? 神舟十号 ? 神舟五号 ? 神舟六号

空间站 现役 天宫一号 研制

中 天宫二号 ? 天宫三号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