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木兰诗作文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4:38 高中作文
改写木兰诗作文教案高中作文

篇一:七年级语文六单元写作训练教案木兰诗改写

七年级(上)语文六单元写作训练教案:《木兰诗》改写

【题目要求】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提示】根据题目的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原作的内容,把握原诗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主要情节。在行文上,要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故事,紧紧围绕木兰的形象特点逐层展开。在情节安排上,要做到详略得当。木兰代父出征、旅途思亲、获胜辞赏、归家团聚要详写,出征前的准备、十年征战可略写,以免冲淡原作的主题。这样处理详略,不仅是为了求得行文蔬密有致的变化,更是为了刻画人物的需要。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要在原作提供的基础上,在刻画人物上多下些工夫。原作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可在原作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充实内容,让所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由于改写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所以允许增加若干细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木兰还乡的生活场景,可依据原作大胆发挥想象,也可参考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写得更详细具体些。这些细节没有脱离原作,却是对原作的必要补充,这样,木兰的形象就会更丰满,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境界也会更加鲜明。一篇拘谨的改写固然不失为一篇好文章,而增加细节闪出光华的文章当然更是一篇好文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改写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文直译,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习作】

木兰从军记

冬日的阳光在它退去最后一抹余晖的时候,整个村庄便渐渐笼罩在沉沉暮色里。不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过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一户人家,屋里还亮着灯,有个十七岁的女孩正对着门织布,这个女孩名叫花木兰。突然,唧唧的织布声戛然而止,木兰无心织布,连声叹息。【“灯下织布”表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普通姑娘,写木兰的“叹息”,为下文木兰代父从军作铺垫。】

原来因为天子突然征兵,因打仗负伤一只腿至今还行动不便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家中又无长男,几天来木兰一直忧心忡忡。第二天一大早,父母正在为今生将无缘再见而愁眉不展时,忽然开门声

响起,一位身穿战袍的英姿少年走进老人的视线。在老人还未及嗔怪女儿时,木兰已开了口:“我要替爹充军去打仗!”【当战争来临之际,木兰勇敢地担当起代父从军的重任,表现了木兰又是一位不平凡的巾帼英雄。】

于是木兰就匆忙地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第二天木兰就辞别父母踏上征途。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用抒情的笔调抒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现了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

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越向北走,水越难弄到,时常连脸都洗不上,灰尘满面令人难以忍受,不过,就让灰尘掩盖女性柔嫩的皮肤倒是件好事。战斗打响了,对木兰来说,犹如做了场恶梦。到处是血腥味,交战的白刃铿锵作响,厮杀声、马蹄声、风声交织在一起。【借助想象,合理发挥,补充木兰军旅生活的细节,充实了文章内容。】

在战斗中,木兰奋勇拼杀,多次立功。凯旋归来,天子在厅堂上接见了木兰。因为战功赫赫,天子要重赏木兰,可是,木兰既不要做官,也不要巨额赏赐。最后她只借了一匹千里马,义无返顾地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故乡。【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木兰的形象显得更加可敬、可爱。】

木兰衣锦还乡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木兰妹妹,真是又惊又喜。小弟弟为了给姐姐洗尘庆功,正在忙猪杀猪宰羊。木兰激动地打开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还保持着原来的摆设,角落里那台熟悉的织布机仿佛在述说着往日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妆扮起来。梳妆完毕,木兰娇羞地走到堂前。大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与他们朝夕相处十余年的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细心妆扮,一副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呼之欲出。】

【简评】这篇改写非常成功,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故事和人物形象在基本符合原作的原则下,又有所创新。比如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木兰的军旅生活,木兰还乡的喜庆气氛等,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进行合理补充,充实了文章内容。二、多处生活场景和木兰的儿女情态,在原作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细节,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特别是木兰还乡中“女儿妆”一节,木兰的女儿情态简直呼之欲出。三、语言明快、生动,文彩飞扬。(余俊)

木家风波(续写)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

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大臣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举棋不定。

可汗和大臣们的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木兰的耳中,传到了木兰的乡亲们的耳中。木兰得知此事后,却神态自若,没有一丝害怕。乡亲们得知后都来到木兰家。乡亲们对木兰说:“木兰,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支持你,如果可汗要杀你,他就是个昏君!”木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谢谢你们!可我毕竟还是触犯了军法,王法无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处死我,也是为了维护王法,我死得其所。”这时,木兰的家人早已泪流满面。

在皇宫里,大臣们还在讨论中,这时一个军士进去报告:说有许多老百姓跪在城门口,求可汗饶木兰不死。可汗和大臣们都来到城墙上,只见城下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这儿了。见可汗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木兰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宁,一个人在外十几年征战,如今如果杀了她,真是没天理啊!”这时,百姓们都这样大声喊着。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样说:“木兰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们不能杀了她!”甚至连一个三岁的小孩也开了口:“木兰姐姐是我们的英雄,谁杀了她就是坏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们会意地笑了。可汗对城下的百姓说:“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枉杀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顺从民意的。”接着,可汗还当场封花木兰为“女中豪杰”。可汗还说:“木兰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上战场的女英雄,我将撤销不准女儿上战场的军令,以后凡是武艺高强的女子都可上战场。”这时,城下的百姓都欢呼起来。百姓们夸可汗决策英明。

这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花木兰的爱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

点评:本文小作者在学习了《木兰诗》后,对木兰从军归家后的情势发展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戏剧性地展现了一场由木兰女子从军触犯军法而引发的风波。文章构思又带有孩童心理,具有独特的写作个性。故事结局又恰到好处,顺理成章,使文章主题得经鲜明的显现。

巾帼英雄花木兰(改写)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成人,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皇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皇上,然后骑上马走了。

“嗒———嗒———嗒”,花木兰快马加鞭往家中赶,身边的泥土都扬了起来。此时,归心似箭的木兰心里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花木兰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紧接着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

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兰推开东阁门,坐在西阁床上,脱下战袍,穿上了旧时的衣裙,看着房间的旧物,她感到亲切而温馨。坐下来,她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了花黄,梳理着两鬓那乌黑的头发。 “吱—”门推开了,花木兰笑吟吟地走出来:“让大家久等了。”边说边坐了下来。 “啊?”战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十几年的战场生活,却不知你原是女儿身!”“哈哈哈??”从花木兰家中传来了一阵阵笑声??(摘自《湖南日报》)

评语:本文对《木兰诗》进行改编,加进了自己的一些想象,突出了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稍感不足的是,文章太拘泥于原文了。

代父从军,女中豪杰(改写)

夏夜,一片漆黑。在这寂静的夜里,忽听有人在微微叹息。是谁在叹息呢?过了一会儿,叹息声又响起,掺夹着浓浓的惆怅。仔细瞧,原来是木兰姑娘正对着门织布。怪!怎么听不见织布声,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呢?猜想木兰一定是有心事。问一声闺女你在想些什么?思念些什么?来,告诉为娘的。木兰静静地说:“娘,儿既不是在想些什么,也没有思念些什么。昨天夜里在城门看到军队所张贴的文告,说是皇上要征兵,攻打匈奴。征兵名单上有很多卷,木兰我仔细看了看,几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哎......我爹他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长兄,爹爹毕竟年岁已高,不宜再出征了.儿愿为此买鞍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抬起头,久久地望着木兰,沉重地说:\\\'木兰啊!你代父从军,处处要小心啊!\\\'......

第二天,刚刚拂晓,木兰就辞别爹娘出发了。木兰东奔西走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唯一不舍的,还是爹娘啊!“爹,娘!多保重啊!儿未能在身边照顾二老,是儿的不孝啊!”木兰面对着滚滚黄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声呐喊。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边疆严酷的气候,使木兰那嫩白细致的肌肤变得沧桑。生活中诸多的不便与困难,并没有让木兰倒下。她记得父亲的嘱咐:“儿啊!要好好地报效祖国啊!全国的父老乡亲们都盼着你与战士们胜利归来啊!” “为了年迈的双亲,为了父老乡亲们,为了国家,我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一阵阵凶杀,一场场战役,木兰运用智慧和勇气过关斩将。十年的战役,虽艰辛,但也值得-----木兰与将士们胜利归来了!!!

木兰胜利而归,使皇上开心不已,使全国百姓兴奋不已----祖国终于可以恢复和平了!皇上当即策封木兰为尚书郎。木兰笑而不接。皇上笑问木兰想要些什么奖励。木兰说:“论行赏,论官职,都不及臣一颗思乡心。愿皇上恩准,送臣还故乡,与家人团聚!” “钦此!”

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屋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

篇二: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改写《木兰诗》

1

2

3

4

5

篇三:第六单元__改写木兰诗课件作文讲评

第六单元 改写〈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改写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学生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后,(1)指导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作为情节改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①同学们能背诵《木兰诗》吗?请两位同学背诵《木兰诗》

②播放花木兰的有关故事。包括戏曲、故事片、动画片等。

③你喜欢花木兰吗?请问花木兰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

导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木兰诗》中写得不够具体,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花木兰的故事更加传奇,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2、改写指导

(1)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改写是在不改变原作意图,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想象和扩展。扩写那一节,一切由你定!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想象和扩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可补充的情节:

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勤劳的情节。

②木兰见到军贴后的忧虑和如何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体现女儿的孝顺和爱国的情节。 ③木兰为出征作准备的情节。

④出征时行军神速,思念父母的情节。

⑤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情节。

⑥胜利后,天子召见木兰的情节。

⑦木兰的家人得知木兰要回家高兴的情景。

⑧木兰回到家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⑨木兰以女儿身份和战友相见的情景。

(3)对这些情节应该怎么去改写呢?

讨论交流后明确方法:

A、把握人物形象;

B、选取切入点;

C、展开想象。

3、写作实践

可以想象和扩展的地方的确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对你喜欢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然后把你独特的想象告诉大家:

形式:先独立思考,把改写情节相同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肯定学生的发言,指出学生发言中的不足,注意语言要求生动、明快。

附:部分学生改写示例:

①木兰替父从军

木兰的房间里传来了织布的声音,木兰皱着眉头、叹息着。父亲走过来,问:“木兰啊、怎么啦?”木兰低声回答说:“征战的书上卷卷有爹的名字,您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哥哥,爹,让女儿替您出战吧?”爹爹安慰的说:“唉,木兰呀,爹爹功夫深,一定能战胜的。”当夜,木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木兰起床,扎起头发,穿上了当年爹爹出征的衣服,她给爹爹留了封信,便走到马棚骑上马冒着轰隆雷雨,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到了战场,她躺在帐棚里睡不着,听着乌鸦回巢的声音和流水哗哗响,她不禁留下了眼泪,她想念爹娘。

②木兰出征和赶路

木兰看到征兵的文书,心里就如万条丝缕,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爹爹年老体弱,弟弟年纪尚幼,木兰最后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第二天,木兰做好一切准备后,骑着快马,告别了爹娘,泪水不禁涌出,落在风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黑夜,木兰在黄河边休息,虽疲倦的她但还是难以入睡,耳边只有滔滔的流水声,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孤独。她想念爹娘,想念弟弟,一宿都没合眼,第二天,天刚亮,木兰就骑着马走了??

③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情景

A、在一次战场上,敌军30万,我军仅有13万,正在这敌强我弱的时候,木兰向李将军说:“我有一个计策,不知能否摆脱困境,我们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木兰向将军讲了自己的计策,并表示愿立下军令状。”将军想了一夜,最后答应了木兰的作战计划,这次战役胜利了。此后,将军每次作战前都要询问木兰的意见,所以每次战役都能取胜。有一次,李将军在战争中英勇战死,没有人来领导这支军队,如何行军作战?于是士兵们推选木兰为将军,在万分紧急的状况下,木兰领导这支军队与敌人奋力拼搏,总算平息了战乱,皇上知道全部过程后,立即招木兰进宫论赏。

B、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木兰等人在将军的带领下,去偷袭敌人的军营,可是走到半路,突然火光冲天,原来他们被敌人包围了,敌方将领对他们说:“快投降吧,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众人急忙商议对策,一个人趁他们不注意,快步跑到敌人阵营中,原来,他们的队伍中出现了叛徒。木兰对将军说:“现在敌强我弱,我们最好假装投降,然后趁机突围。”于是将军对敌人喊:“我们投降。”木兰他们向敌军走去,在离敌方将领近在咫尺时,木兰跃上马背,将他擒住,木兰对敌方说:“快撤开,否则我就杀了他。”木兰他们成功地突围,就在这时,敌方的军营中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响声。大部队开始进攻了,木兰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偷袭敌方军营,而是引诱敌方部队,最终他们打败了敌军。

④回来见天子的情景

木兰打了胜仗,率领军队回来后,见到了皇上,皇上见他带兵回来,十分高兴,便走上几步,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辛苦你了,这么多年来,你带领军队英勇奋战,保住了我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真太感谢你了。”木兰却说:“保卫祖国的江山是我应有的责任。”皇上又问:“你既然立下了屡屡战功,想要什么,我都答应你。”木兰说:“谢谢皇上对我的恩赐,我心领了,但我什么也不想要,这么多年在外面,只想回家见我的亲人,和我的亲人在一起。”皇上说:“是啊,这么多年远离自己的亲人,面对着生死的择决,也应该回去看看了,但你真的一点也不要恩赐,不想做大官吗?”木兰说:“是的,请皇上恩准。”皇上说:“好吧,你既然不想做官,也就不勉强你了,我赐你一匹千里马,黄金五百两,你回去吧!”木兰回答说:“谢皇上,木兰感激不尽。”

⑤木兰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A、大家听说木兰打仗回来,都准备了许多东西,来出城迎接木兰。木兰到家后,穿上原来的女装和大家一起吃饭,她的战友见她,才知道她是女儿身,她的姐姐和弟弟都向木兰询问打仗的情形。木兰道:“唉,一言难尽,想我那打仗的环境,多么恶劣呀,吃草根,挖野菜,真是苦不堪言啊!但我还是没有向艰险、饥饿低头,英勇的杀敌立功。”战友们偷偷的笑着。木兰接着说:“北方的寒气中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在我的铁衣上,让我想起了家里、想起了家里的温暖。”木兰的父母听着,流出了心疼的

泪水,“可惜我们的将军已经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木兰说完站起来把酒洒地以祭将军。

B、木兰又快马加鞭回到家里,看见父亲母亲正站在门口迎她,木兰和父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哭,这时,她的姐姐正在梳装,弟弟正要杀猪给她庆祝,姐妹俩见了又大哭一场。

C、木兰因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特许,让她回家看望自己的亲人,于是,木兰立刻骑着自己的战马飞奔到了她怀念已久的家乡,当木兰站在门前的时候,父亲正坐在门口,头靠着墙,用含泪的眼睛朝战场的方向望去,木兰见此情景,飞奔到父亲的怀里,亲切地叫了一声“爹,我回来了,女儿不孝,让您担心了。”随后,两父女便抱头大哭起来,母亲听了,跑出来惊讶地说:“女儿,回来了,娘想你都快想疯了,快,快进屋来,妈准备好了一桌饭”一家子人又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了,他们有说有笑。

木兰又换回了女儿装,又在织布,又在铜镜前梳装打扮。

E、在木兰爹娘的房中,她爹和她娘坐在房中无语,一切寂静,“爹,娘,信??信??信”她弟弟手里拿着一封信,气喘喘的跑进他爹娘的房间,打破了这无声的寂静。

“信,什么信,谁的信?”他爹惊奇的问。

“当然是木兰姐姐的信,她说她马上就要回来了。”

“木兰,回来”她娘听了以后,眼泪流了出来“木兰,我儿终于将回来了。”

于是,她娘走进屋通知大家,挂灯笼。花家一片喜庆的气氛。

又过了一天,花木兰已到了城门外了,他们一家早已在城门口,等着着花木兰的回来。

板书设计:

改写《木兰诗》

1、把握人物形象

2、选取切入点

3、展开想象

教学探讨

在符合原意、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在《木兰诗》中选取多个切入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改写,以便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设计亮点

本教学设计的导课用木兰的故事导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角度切入,辅之以方法,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学习中体会改写的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四、专家点评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在指导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过程中,导课播放花木兰故事,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的指导给了学生一方拐杖;引导学生探究和归纳可补充、完善的情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上和同学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初一课文改写作文:改写《木兰诗》(6篇)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1.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2.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具体一些。

3.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 阅读地图

花木兰,一名女扮男装的古代巾帼英雄,随着动画片《花木兰》风靡全世界。而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就是这位传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赞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既机智勇敢又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让我们再次走进花木兰,聆听她的心声:“我生活里的一切都很理想,我心底里的世界却不一样,我也有彷徨,也会失去方向,我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主题文章

1木家风波(续写)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大臣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举棋不定。

可汗和大臣们的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木兰的耳中,传到了木兰的乡亲们的耳中。木兰得知此事后,却神态自若,没有一丝害怕。乡亲们得知后都来到木兰家。乡亲们对木兰说:“木兰,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支持你,如果可汗要杀你,他就是个昏君!”木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谢谢你们!可我毕竟还是触犯了军法,王法无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处死我,也是为了维护王法,我死得其所。”这时,木兰的家人早已泪流满面。

在皇宫里,大臣们还在讨论中,这时一个军士进去报告:说有许多老百姓跪在城门口,求可汗饶木兰不死。可汗和大臣们都来到城墙上,只见城下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这儿了。见可

汗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木兰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宁,一个人在外十几年征战,如今如果杀了她,真是没天理啊!”这时,百姓们都这样大声喊着。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样说:“木兰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们不能杀了她!”甚至连一个三岁的小孩也开了口:“木兰姐姐是我们的英雄,谁杀了她就是坏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们会意地笑了。可汗对城下的百姓说:“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枉杀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顺从民意的。”接着,可汗还当场封花木兰为“女中豪杰”。可汗还说:“木兰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上战场的女英雄,我将撤销不准女儿上战场的军令,以后凡是武艺高强的女子都可上战场。”这时,城下的百姓都欢呼起来。百姓们夸可汗决策英明。

这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花木兰的爱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

点评:本文小作者在学习了《木兰诗》后,对木兰从军归家后的情势发展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戏剧性地展现了一场由木兰女子从军触犯军法而引发的风波。文章构思又带有孩童心理,具有独特的写作个性。故事结局又恰到好处,顺理成章,使文章主题得经鲜明的显现。

2巾帼英雄花木兰(改写)

●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初41班 肖文清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成人,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篇四:写作改写木兰诗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力争学生能当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 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学生分析:

本文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几乎家喻户晓,语言具有民歌情味,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指导朗读促进鉴赏 三、体会本文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教学理念: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质朴生动语言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既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体味语言,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及分析人物时体会情感。

1、 重视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熟悉课文,了解大意,休味语言的民歌特点。

2、 在教学过程中,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引导他们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像文中的略写之处。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扩展作文练习。

教学思路:

本课可按以下几种思路设计教学方案:

1、 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形式,以诵读课文为主要任务。此思路如有安排预习,可以一课时完成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快速背诵的方法。

2、 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全文共七自然段,各段的内容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采用逐段分析的方法,逐层深入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本文在语言、修辞、详略等方面颇有特色,可以围绕这几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赏析,最后落实于写作的实践运用。

4、 综合以上三种思路,这样教学容量更大,教学内容更丰富,对师生的要求也更高。若按“诵读课文----分析鉴赏”这一思路,则比较容易操作,也便于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过程。本课件正是以这一思路来设计的。

辅助手段:

本文可采用的辅助手段较多,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思路选择。如:

播放常香玉的豫剧《花木兰》(MP3或电影片段),或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导入。

采用中国邮政2000年发行的《木兰从军》邮票(图案为剪纸)为投影素材,实现教学目标。

剪辑播放香港电视剧《花木兰》片段等,进行想象扩展作文练习对照。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链接相关素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直接导入:

1、放映演示课件第1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课《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这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的情感丰富的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几乎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一起到《木兰诗》这个流传千古的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放映演示课件第2页(主页)

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搜集有关花木兰的信息,为了能证明“木兰”深受人们喜爱,有许多同学已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接下来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些什么。

2、点击“资料”,链接展示32—39页的内容。 主要有木兰像 木兰祠 豫剧 京剧 连环画 电视剧 动画片 书法作品 木兰扇(拳)等。

中间随时欢迎学生补充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简介内容如下:

32页:自汉代起,民间开始修建木兰祠,每年四月初八木兰生日致祭,谓木兰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祠祀木兰像的庙宇遍布神州,较为远古而著名的有河南虞城木兰祠、安徽亳州木兰祠、河北完县木兰祠、湖北黄陂木兰祠、陕西延安万花山木兰祠等。

河南虞城木兰祠还存有唐朝大诗人杜牧的诗碑:“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现在河南商丘地区还形成了“木兰文化节”。

33—34页 播放豫剧常香玉《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现代木兰戏中,豫剧大师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奇境迭现、妙趣横生,非常精彩地设计了木兰的12年征战。戏中最有名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乐观生动、平白如话地讲了个“大道理”——“谁说女子不如男”,被这出戏影响的人何止千万?

35页: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花木兰》,突出了爱国主义的思想,艺术成就极高。 本页图片为火花和邮票构成。.

36 页:连环画及民间连环画

37—39页: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花木兰的事物或艺术作品?学生自由回答后,出示电视剧 、动画片、书法作品、木兰扇(拳)等等。

40 页:中国邮政2000年发行的《木兰从军》邮票,可能是你没想到的吧? 返回课件第2页(主页)

3、小结:

这众多的木兰形象,被建筑(木兰祠)、雕塑(木兰塑像)、电影、戏剧(京剧、话剧、豫剧《花木兰》)、(美国)动画片、(香港)电视连续剧、拳术及剑术、连环画、年画,甚至还有中国邮政2000年发行的《木兰从军》邮票等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所表现,他们对木兰之美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的解读。

注意这一点:老师为什么搜集这么多的物品?是因为以上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源泉正是源自于我们正在学习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也就是说《木兰诗》是他们的“鼻祖”),众多的创作者通过反复阅读《木兰诗》获得灵感。可以这么说:由《木兰诗》开始,到形成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像一颗最有活力的种子长成了大树。(木兰事迹在史志、碑刻、野史、杂记中多次出现;考据学家、文学史家、文学理论家对她的研究渐次深入。自杜甫、白居易起到民间歌曲、小调对《木

兰诗》的手法、技法争相效仿。)

今天我们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一不小心我们班里或许也能产生一两位哈姆雷特呢!

二、 诵读

㈠学生诵读

好诗文总是适于朗读,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朗读一次,注意情感要到位,语速、语调、节奏等要符合原文的情感或意义的表达。

1、 学生朗读 放映中点击“课文”,链接演示课件第3—9页

2、 学生朗读后检查预习

① 正音 点击“读写”,链接演示课件第44—61页(为方便使用链接较多) ② 根据需要给加点字注音或解释下列词语(以多媒体展示)

军帖 机杼 辔头 戎机 鞍鞯 金柝

策勋 可汗 扶将 著裳 扑逆迷离 帖花黄

3、 请学生推荐班里读书最好的一位同学个人朗读

要求:同学认真听读,注意该生或快或慢处、或高或低处及断句节奏的处理,品味其优缺点。(可请全体同学点评优点)

4、 全体同学自由默

改写木兰诗作文教案

读全文,请认真准备,因为老师将发出“挑战书”:默读之后,我们再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诵读全文。老师将挑战这位同学,看谁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当评委,好不好?

5、 ㈡教师诵读

教师范读前,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肯定,然后声明:老师只是加上了对文章的理解,请注意老师与刚才那同学读得不同的地方。

下面是教师朗读中需注意的要点提示:

① 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 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 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 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 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 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甚至如“快板”,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 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甚至可以结合动作(脚扑朔、傍地走)表情(眼迷离);结合“安能辨我是…”句朗读,教师可以用双手自抚面颊,一字一顿以反问的语气念出“雄”、“雌”,使有余韵,效果更好!

点击“课文”,链接演示课件第3—9页(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定能博得学生满堂喝采)

㈢学生品评:

请学生评价教师刚才范读课文的优缺点,多肯定学生的见解(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范读中大多数的优点都能被学生点评出来)。如有较大的出入的,可提出全班探讨,为什么要这样读?最后明确较好的读法(当然也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更要欢迎学生指出朗读中的不足)。

运行中点击POWERPOINT右下角的黑屏,以免影响学生读书及品评 ㈣全体齐读,赏析品味

三、概括要点

1、 复述

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已较熟悉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复述诗文的故事大意,可适当发挥补充。

2、 概括要点

(在复述的基础上)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每节诗的内容,要求能用来回答“木兰怎么样?”如果觉得独立概括有困难,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商讨。 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概括发言,形成板书。

放映中点击“情节”,链接演示课件第20页

停机叹息

决定从军

木兰 征途思亲

征战沙场

辞官还乡

设喻作答

3、 小结:了解情节,有助于我们下堂课进一步分析课文……

四、背诵课文

参看板书(课件第20页),了解全文大意,试着当堂背诵课文。

五、课外作业 放映中点击“作业”,链接演示课件第19页,第一课时完成1-2题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作业本》课堂巩固题5~9

第二课时

放映演示课件第2页(主页)

放映中点击“课文”,链接演示课件第3—9页

(课前准备时,布置学生齐读或试读全文)

一、 导入:

昨天我们已“认识”了花木兰,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木兰诗》。

二、 详略分析,挖掘主题

以下问题的设计,纯属抛砖引玉,上课时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1、我们上节课(昨天)已熟悉了课文的情节,(以多媒体出示上堂课学生概括的每自然段意) 放映中点击“情节”,链接演示课件第20页 (课件出现以下板书内容)

停机叹息

决定从军

木兰 征途思亲

征战沙场

辞官还乡

设喻作答

鼓励学生讨论。

2、200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木兰从军》邮票上就印有全文,(多媒体出示《木兰从军》邮票的四张图案)放映演示课件第11页 观察这四枚邮票,上面的文字大体上是按照什么来安排的,你看出来了吗?

邮票上也分出了段落,甚至可看出详略分布来。瞧瞧,与我们所确定是否一致? 放映演示课件第11页第二项

明确:图一:木兰纺织 (略) 图二:木兰从军 (详)

图三:木兰征战 (略)

图四:木兰还乡 (详)

这四枚邮票是按课文的情节并以时间为序安排。

4、 为塑造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诗歌是如何安排记叙的详略的?略写是不是表示不重要或无关紧要呢?

提问后放映演示课件第12页并点击鼠标,出现问题:

略写的第一段“停机叹息”向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点击邮票或右箭头,链接到26页答案。

第四段“征战沙场”,只有三十个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点击邮票或右箭头,链接到27页答案。

第四自然段略写的这几句诗文,只有三十个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讨论明确: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英雄之勇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功勋之巨 还为下文的侧面描写诗句“策勋十二转”“不用尚书郎”埋下伏笔遥相呼应。表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及赫赫之功。

评:这是全诗中语言最为凝练的部分。(板书)这正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看看这一段与上下是怎样衔接的?读---------悟(前过渡后顶真)

5、详略与中心究竟有什么关系?你认为本文的中心应该是什么?

放映演示课件第14页,点击“详略与中心”,链接到25页答案。

作者在文章中处理详略是为文章的主旨(中心)服务的,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原则”: 突出中心----详写

有关中心----略写

无关中心----不写

另外还可以利用邮票图案(这图案来自于对课文文本的充分挖掘与深刻理解),明确这几幅图案主要交代了什么?(文字与形象的交流!)

图案:交代身份(人物)、点明变化(女变男)、事件、英雄气概、儿女情怀(性格)

《教参》91页 6 中四种主题均可出示,让学生讨论认可,说说理由,不求标准答案。 课件中的“中心”是教师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那么木兰诗作者略写木兰征战,详写了应征、荣归、团聚等几个场面,也就是说详写是未曾开战前后时的内容,从这可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突出)怎样的主题(中心)?探讨一下:

篇五:雏鹰写作:张恩博:改写木兰诗Word 文档

改写木兰诗

作者:张恩搏 指导老师:孙老师

黑夜静的像一潭水,似乎所有的生灵都已经睡了,一切显得都那么安谧。突然一阵阵叹息声打破了这种宁静.这是谁的叹息声呢?

随着声音找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织布机旁,她不在织布,她眉头紧锁,仿佛在犹豫什么,这个人就是木兰。她生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中。可昨日皇上下的十二道征兵文书打破了这种宁静,因为这十二道征兵文书上都有木兰年迈父亲的名字,这让孝顺的木兰心烦意乱,她不想让父亲上战场,可是皇上的圣旨不敢违抗,不去不行,这该怎么办呢?最后木兰决定,代父从征。

第二天清晨,木兰去各个市场购买战服马匹。回家告诉了父母她的想法,可是父母却一万个不愿意,他们不想让年幼的女儿去战场冒险,因为去了,战场的结果是九死一生。可木兰去意已决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向父母拜了一拜便上路了,离家的时候她不敢回头,她怕见到父母留恋的眼神,更怕一回头不想离开。她闭上眼睛,加快了速度,离家而去。

木兰跨过一道道关卡,翻过一道道大山,奔赴战场。夜晚住在黄河边上,她只能听见黄河的流水音,却听不见远方父母对她的呼唤。 而战场比花木兰想象的还要残酷,前一秒你还是胜利者,后一秒你也许就会成为失败者倒在血泊中。可木兰不怕,一个信念支撑着她,杀退敌人,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正是这个信念让她在生死的边缘活了下来.在战场上她猛打猛冲,毫不畏敌。

一天木兰的军队在黑山头被困住,只听一声声的胡马的叫声传了过来,站在帐篷前的木兰又一次想起了父母,想起了姐姐,想起了那个顽皮的弟弟。想着家中的一切,想着想着,木兰的眼泪流了下来,然而她握剑的手更加坚定。在以后的一次次战斗中,木兰英勇无畏.奋勇杀敌,最终成为了将军,带领军队杀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这时得木兰以离家十年了。

一天,木兰带领军队凯旋归来,皇上为她接风洗尘,在宴会上,皇上想给木兰许多赏赐,可都被木兰拒绝了。木兰说:“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我不用赏赐,我只求皇上给我一匹千里马,让我与家人团聚。”木兰对家乡的思念感动了皇上,皇上亲自选出一匹千里马,给了木兰,让木兰回家。

木兰拜谢过皇上,便急不可耐的向家乡奔去。一路上,他只想着快点到家,终于他的眼前浮现了一座城门,这正是她的家乡。而她的父母也早已在城门外等候了。木兰见道父母,心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翻身下马,来到父母面前,跪下说:“孩儿不孝,让父母担心十年!”木兰的父母见到木兰很高兴,自己心爱的女儿终于回来了,赶快扶起孩子,心中的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回来就好!”

此时,木兰的家中也早已热闹非凡,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赶紧梳妆理发,而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磨刀霍霍,杀猪宰羊,为姐姐准备一顿团圆饭。回到家里的木兰,推开了东阁的门,坐在了西阁的床上,感受十年前的温暖。换下战袍,木兰穿上了旧时的衣裳,出门去看望随她一起回来的战友。对战友说:“大家久等了。”这让战友

们目瞪口呆,她们对木兰说:“没想到,与你同行十二年,不知你是女儿身。”木兰笑了笑说:“雌兔眼常眯着,雄兔脚常乱蹬,可把两只兔子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谁雌谁雄呢?”

哈哈哈······木兰家门外传来阵阵笑声。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