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感化人的语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2:24:55 字数作文
感化人的语言字数作文

篇一:用语言艺术感化学生

用语言艺术感化学生

语言是人们互相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外在风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现,是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众所周知,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声音。作为一名班主任,该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呢?

一、赞赏之言能激励学生上进

赞赏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料。班主任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赞赏,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点滴进步要给予发自内心的肯定,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又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一位在浙大读书的学生在给她初中班主任的信中写道:“老师,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坐在教室后面那个不起眼的女生。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在班上默默无闻,成绩平平,相貌平平。我每天浑浑噩噩地躲在自己的角落里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反正这样的成绩是考不上高中的。可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的那句‘从你机灵的眼神中,我相信凭你的实力,一定能展翅高飞!’的话语,既改变了我的‘平平’,也赢得了我对您的信任。老师,谢谢您!正是因为有了你这句话,让我从此信心满怀……”班主任本想让她能振作精神,好好对待学习,没想到那句赞赏的话却打动了孩子好学的心,让她有了展翅高飞的动力与信心,这是意外的惊喜。

“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教师一句句真诚赞赏学生的话语,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激励着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充满赞赏的语言,是学生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

二、机智之言能引起学生共鸣

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教育机智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为此,班主任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理思维视角,多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体会他们的聪明调皮。班主任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语言功底,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教育感化学生,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思维。

班级中的小邵一直是个好动贪玩的男生,一到课间他总是东游西逛,前打后闹。有了他,班里总是安静不下来。这天中午,班主任刚走上四楼就听见教室里

传来吵闹声,其间声音最洪亮的当然是小邵。班主任怒上心头,走进教室大声呵责:“邵,又是你,怎么老是你?你怎么没有安分的时候?依我看明天得让你父母带你去医院看看,是否有多动症。”话一说出口,班主任觉得相当后悔,心想:怎么不作调查就乱发脾气呢?于是灵机一动,把一脸愤恨不甘的小邵牵到了门外,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地说:“小邵,你是一个多么聪明的男孩,老师是把你当作自己的弟弟看,才会如此急切地斥责你,老师何尝不想看到你安安静静努力学习的样子啊,你不会怪老师吧?!”一番话下来,小邵平静了下来,而且还诚恳地表示“下次一定改正!”

可见,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照顾到学生的感受,要多运用委婉亲切、机智的语言去感化学生。机智之言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时改正错误,还能让我们的校园氛围融洽和谐,学生身处其中如沐春风,其乐融融。

三、幽默之言能激活学生情感

海特认为,“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功用就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现在的初中学生比较欣赏风趣、幽默的老师,也很喜欢与这样的老师进行交谈。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幽默能给学生带来欢笑、带来理解、带来信心。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习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促使他们快速领悟,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仅如此,幽默还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数学老师一直是班上同学的最爱,其原因就在于他的幽默风趣。他的课堂时时充满着欢声笑语,学生们在会心一笑之余也总会收获很多。王好同学有一天患感冒,上课回答问题时鼻音特别重。于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本正经地说:“你是冻出来了吧!老师现在命令你穿上外套,注意保暖,尽快把它懂(冻)进去!”全班有刹那间的安静,继而就都会意地笑了。是啊,一句句朴实幽默的话语,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洋溢欢声笑语的同时也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爱。

因此,幽默显示的是教师的智慧,传递的是教师的关爱,承载的是生动的启示,激活的是愉悦的情感。幽默之言耐人寻味,幽默之言增添学习乐趣。

四、温情之言能感化学生心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动是最好的教育。用语言去感动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班主任要以满面春风的语态,饱含真情的语气,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晓妍在一次英语检测中得了班级最低分,很多同学都讥笑她。班主任知道事

情的原委后,马上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晓妍同学的英语没考好,你们急,老师也急,相信晓妍更急,但这能光怪晓妍吗?和同学们比起来,她成绩是低了点,才考了78分。可是,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上次英语听写中晓妍才得了45分,从45分到78分,她已经进了一大步!你们中的任何一个,有谁在这回检测中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而她的进步,是自己默默努力获得的,你们有谁又曾经帮助过她呢?”看到同学们都低下了头,班主任趁热打铁:“同学们,一个好的班集体不光要学习好,还应该是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讥笑一个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这难道是我们该做的吗?同学们都很热爱班级,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一起加油。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办呢?”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十个同学举手发言。他们想了很多很好的办法:要组织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帮晓妍同学把成绩赶上去……

“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教师温情之言犹如阳光播撒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和自己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要和蔼可亲,细致耐心,有时即使有充分的理由去责怪学生,也要轻声细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温情的语言去感化他们。

五、宽容之言能维护学生自尊

“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的!”“只要你肯努力,老师相信你会与优秀靠得更近!”这些宽容、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锤炼自己。所以,班主任能用宽容之言教育学生,不仅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体现出教师宽阔的胸怀和巨大智慧,而且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校园更和谐,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

陈龙同学一直是班上的英语高手,教师对他的作业始终是放心百倍的。但上周五放学时,教师无意中却发现陈龙同学正在抄英语作业,怎么办?在全班同学面前揭他的短,肯定是不行的,但任其发展更不行。于是,老师把他叫到了操场上,询问了他的学习状况,并暗示他:“阿龙,你的英语成绩让大家赞不绝口,大家都以你为榜样。你觉得作为榜样该怎么做呢?”陈龙同学是个聪明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言外之意。他红着脸难为情地说:“老师,我错了,谢谢您没有当众揭穿我,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果然,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学习更加自觉,成绩越来越好。

可见,宽容是教师用自己博大的爱,为保护学生的自尊而撑起的一把爱的伞,宽容所创造出来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让学生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并及时地加以改正。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当老师“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就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而一句句幽默的话语,一句句动情的嘱咐,一句句真心的赞赏,都能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它能催开心灵的花朵,焕发生命的活力。请用语言艺术教育、感化学生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优美的语言之中。

篇二: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湖南省衡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肖慧

教学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语文S版第八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一位可怜的失明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让老人的心情由悲伤到高兴。故事告诉我们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能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好奇心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本设计试图在这些方面作尝试,希望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知识和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段,体会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

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相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让.彼浩勒添加的“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打动人心的魅力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认为有魅力的事物,收集打动人心的语言。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教法:

点拨探究法 通过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朗读法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悟情。

创设情境法 教学情为先。情境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教学中通过从欢快的音乐中展示春天的美好景物切换到哀婉的音乐中的黑屏,借助视觉与听觉的反差效果,让学生产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所产生的作用,明白语言是有魅力的。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进行有效探究。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知“魅力”

1.出示“魅”字,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

2.用“魅”字组词,让学生说说课前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到的自己认为有魅力的事物。

3.小结: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欣喜地发现,你们能从生活中寻找“魅力”,能从标语、警示语、文章中发现“魅力”,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板书全课题:语言的魅力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体验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注释,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魅力的事物。学生既对“魅力”有了初步感知,同时也明白了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读写生字词,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三组生字词,开展比赛读。

A、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 双目失明

B、无动于衷 淡淡一笑 姗姗而去

C、绿树红花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1)分组读词语。

(2)理解“衣衫褴褛”、“无动于衷”、“ 姗姗而去”,并弄清课文中谁“衣衫褴褛”,谁“无动于衷”,谁“姗姗而去”。

(3)再读这三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感化人的语言

,并选用以上的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实现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的有机融合。】

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到文中没有魅力的语言和有魅力的语言,并在文中标记出来。

(投影出示:“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2.全班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句话。

3.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生回答后投影出示:为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没有魅力的语言? 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有魅力的语言呢?)

(二)小组研讨

1.引导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没有魅力的语言?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有魅力的语言呢?

(2)自学课文第1~5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用不同符号画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探究。

3.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感悟。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能力。】

四、抓住“变化”,体会情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

1.抓住失明老人语言、神态的变化,感知人物心情的变化

篇三: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湖南省衡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肖慧

教学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语文S版第八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一位可怜的失明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让老人的心情由悲伤到高兴。故事告诉我们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能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好奇心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本设计试图在这些方面作尝试,希望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知识和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段,体会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自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

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相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让.彼浩勒添加的“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打动人心的魅力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认为有魅力的事物,收集打动人心的语言。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教法:

点拨探究法 通过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朗读法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悟情。

创设情境法 教学情为先。情境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教学中通过从欢快的音乐中展示春天的美好景物切换到哀婉的音乐中的黑屏,借助视觉与听觉的反差效果,让学生产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所产生的作用,明白语言是有魅力的。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进行有效探究。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知“魅力”

1.出示“魅”字,让学生交流怎样识记。

2.用“魅”字组词,让学生说说课前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到的自己认为有魅力的事物。

3.小结: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欣喜地发现,你们能从生活中寻找“魅力”,能从标语、警示语、文章中发现“魅力”,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板书全课题:语言的魅力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体验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注释,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魅力的事物。学生既对“魅力”有了初步感知,同时也明白了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读写生字词,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三组生字词,开展比赛读。

A、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 双目失明

B、无动于衷 淡淡一笑 姗姗而去

C、绿树红花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1)分组读词语。

(2)理解“衣衫褴褛”、“无动于衷”、“ 姗姗而去”,并弄清课文中谁“衣衫褴褛”,谁“无动于衷”,谁“姗姗而去”。

(3)再读这三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并选用以上的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实现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的有机融合。】

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找到文中没有魅力的语言和有魅力的语言,并在文中标记出来。

(投影出示:“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2.全班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句话。

3.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生回答后投影出示:为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没有魅力的语言? 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有魅力的语言呢?)

(二)小组研讨

1.引导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没有魅力的语言?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是有魅力的语言呢?

(2)自学课文第1~5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用不同符号画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探究。

3.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感悟。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能力。】

四、抓住“变化”,体会情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

1.抓住失明老人语言、神态的变化,感知人物心情的变化

篇四:浅谈教师的语言魅力

浅谈教师的语言魅力

这段时间,我读了《富有魅力的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对此深有感触,因为平时在课堂上,我的语言较苍白无力,甚至面对突发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去组织语言,所以我一直想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就选了这本书。

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课堂所说的所有的话,尤其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都让我非常赞同教育家第斯多慧的话。每听一节课,我都会想教师语言怎样组织会更利于课堂?每上一节课更会思考,教师到底怎样组织语言能更高效?也正因如此我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因为我明白也许因为我的一句话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我觉得,教师的语言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时运用感人心脾的温情之言。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语言在表达过程中的乘号”。语言中充满情感,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真诚是人类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教师语言最基本的特色。于漪老师也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管是对优秀生的赞美,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俗话说得好:春风化雨暖人

心。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春风化雨一样,温暖孩子们的心,使之感动、使之茁壮成长。这种引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启迪,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理解生活。还记得《四块糖》的故事吗?与其说是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转变了孩子,倒不如说是他是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化了孩子。

2、教师语言要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比如前段时间:记得有一个星期五,我请假了,李老师给我们班布置作业。第二个星期来时,有一个学生偷偷告诉我,她很想上李老师的语文课,我说怎么了,这位同学说,李老师很幽默,我感到很疑惑,我想李老师又没在我们班上过课,学生怎么知道她很幽默呢。然后这位同学就给我讲了上个星期五下午李老师给我们班学生布置作业的事情,那天的作业是让学生星期天回家往映日荷文学社投稿,李老师说:“同学们,这个星期的作业是一篇作文,另外每位同学再往映日荷邮箱里投一篇稿,你们在投稿的时候啊,顺便可以在电脑上玩一会儿游戏啊,如果家长问呢,你就说老师让打作文呢。”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们就记住了李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幽默的老师。

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意

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备课非常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多看书,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沉默有时也可以成为一种巧妙而有力量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沉默,有着其特定的作用。沉默具有控场作用。上课铃响了,教师也进教室了,但学生们仍然喧闹不止,教师默不作声数十秒,肃立讲台,加上严肃的目光直视或环视学生,很快,课堂便会安静下来。还有教师正津津有味的讲课,下面有两位同学在聊天,教师突然沉默,并走向那两位学生,这一行为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位同学立刻停止了谈话。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4、教师语言要有激情。 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不仅仅在课堂上要表现出你的激情活力,在教室里、办公室里、家里等地方,我们都应该是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一个人,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同事、家人等。我在我们办公室就发现了这样一位老师,李新梅老师,她每天总是那么有激情,在工作之余就拿起书看书,做

读书笔记,看过书之后给我们分享,我觉得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我就想,我还这么年轻,就止步不前了,看李老师都快五十的人了,还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惭愧起来,所以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重拾书本,这段时间就在看李老师借给我的书《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身上就有一种激情,时刻不忘学习的激情。孙少平上学时,家境是艰苦的,家里6口人,只有一口破窑洞,他和妹妹放学回家连住的地方都没,还得去金波家借宿,吃的更别说了。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上写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积极阅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后来去黄原县城揽工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本一本的书带领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走出了现实的小圈子,进入了人生的这个大舞台,可以说是阅读使得孙少平变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处世态度上,也表现他的行为言语上。

5、教师语言要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例如:在排队时,简单的一句:老师看我们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学生就会用最快的行动去集合队伍。又如:“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看谁跑得最快?”等等。虽然是几句很简单的话,可对学生来说,有时就是他们的“动力”。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学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不

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如,早读时,同学们读书声音小,怎么办?一次我给转红姐交流这个问题,她说,你把读书时,声音大的同学的名字写黑板上加星就好了,我回班一试,果不其然,效果挺好的。

6、教师要注重肢体语言。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活动的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

总之,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有声语言,还是教师的肢体语言,都需要不断地锤炼。

篇五: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语辨析

既而 断而

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查看 察看

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 如:~实情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如:~风向 长年 常年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陈规 成规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充斥 充溢

充斥:(贬) 充溢:(褒)

处事 处世

处事:处理事物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 ~为人

处治 处置

处治:处分;惩治。 处置:1)处理 2)惩治。

传诵 传颂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称道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醇厚 淳厚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窜改 篡改

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 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的意思

磋商 商定

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商定:商量决定。

伺候 侍侯

伺候 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大事 大肆

大事:大力从事。如:~渲染。 大肆:无肆忌地(多指做坏事)淡泊 淡薄

淡泊:不追求名利。如:~名利 淡薄:1)(感情、兴趣)不浓厚。如:人情~ 2)(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电信 电讯

电信:利用电话、电报等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如~部门。 电讯:1)用电话、电报、无线电等传播的消息。2)无线电信号。

调节 调解

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动物的体温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如~纠纷。 斡旋:调解,一般解决的都是大事。如:国家之间的争端。

度过 渡过

度过:用于时间 如:~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

遏止 遏制

“遏止”意为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遏制”意为压制,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发愤 发奋

发愤:决心努力,也可写做发奋 发奋:1)振作起来,奋发 如:~努力 ~有为 2)同“发愤” 法制 法治

法制:法律制度。如健全~ 增强~观念 法治:1)先秦时法家的政治思想,2)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如~社会

反应 反映

“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可引申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如:学生们对这位新老师反应冷淡。“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学生们把对这位新教师的课的意见反映给了校长。另外,“反映”还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

妨碍 妨害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有害于,如:吸烟~健康

分辨 分辩

分辨:用心辨别 分辩:用语言辩白肤浅 浮浅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中性) 浮浅:浅薄(稍含贬义)

伏法 服法

伏法:被执行死刑 服法:服从法律制裁

扶助 辅助

扶助:帮助。如:~老弱 ~困难户。 辅助:从旁帮助。如:多加~

伏帖 服帖

伏帖:*心里舒服 *顺从 服帖:*顺从 *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腐蚀 侵蚀

腐蚀:1)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2)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侵蚀:1)逐渐侵害使变坏。如:病菌~人体 2)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如:~公款。

感化 感染

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功导,使人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如:~失足者 感染:

1)受到传染。如:~流行性感冒。2)通过语言或行为线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如欢乐气氛~了每一个人。

各别 个别

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工效 功效

工效:工作效率。如:提高~ 功效:功能,效率。如:立见~

功夫 工夫

“功夫”一般说是本领、造诣,如:少林功夫,“功夫”还可同“工夫”。“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比如:没闲工夫(功夫),此时,“工夫”“功夫”通用。沟通 勾通 “沟通”意为使两方能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勾结。 贯串 贯穿

“贯穿”有两 个意思,一是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一是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贯串”用于“贯穿”的第二个意思 。

贯注 灌注

贯注:1)(精神、精力)集中。如全神~ 2)(语意、语气)连贯;贯穿。如:这两句是一气~下来的。 灌注:浇进,注入。如:她把心血全都~在孩子身上。

光顾 光临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光顾:敬辞 ,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 国是 国事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如: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处不可用“国是”。 过度 过渡

过度:指超过适当限度 过渡: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合计 核计

合计:合在一起计算 核计:核算

宏大 洪大

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 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 大而响亮。 惠赠 敬赠

惠赠:别人赠给自己(敬词) 敬赠:自己赠给别人(谦词)

焕然 涣然

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机体 肌体 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 新陈代谢”。 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及时 即时

及时:1)正赶上时候,如~雨 2)不拖延,马上。如:~解决 即时:当时,立即 急剧 急遽

急剧:迅速而剧烈。如:气温~下降。 急遽:急速。

既而 断而

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坚苦 艰苦

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检查 检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或检讨;“检察”是法律术语。

简洁 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话语~ 简捷:1)直截了当。2)简便快捷。算法~。

简朴 俭仆

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如:陈设~ 衣着~ 俭朴:俭省,朴素。如:衣着~ 生活~ ——两者有通用的时候。

降伏 降服

降伏:制伏,使驯服 降服:投降屈服(特指人)交待 交代

“交代”意思有三:1 把经手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2 嘱咐,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3 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交待”意思同“交代”的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解,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交代无此意。

颁布 公布

颁布:一般用于法令、条律等,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如:~法令 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如~新宪法 食堂的帐目每月~一次

包含 包涵

包含:里面含有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

保障 保证

保障1)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安全 ~权利 。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报复 抱负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

抱怨 报怨

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如: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指对所有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现在不常用,常见的似乎只有成语“以德报怨”。

暴发 爆发

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与爆发不会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的、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发作。 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 忽然发作或发生。如:爆发力、爆发战争等 。另外,“爆发”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本义 本意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必须 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煤铁等 是发展工来所必需的原料。 变换 变幻

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甚至是可以看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

辨别 鉴别

辨别:辨识区别。 鉴别:分析比较,鉴定识别。如:~古画,~矿石

辨正 辨证

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表扬 表彰

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 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

补偿 弥补

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如:~缺陷 不齿 不耻

不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如:人所~ 不耻:不以为耻

不只 不止

不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可换成“不仅”或“不但” 不止:1)不停2)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六十岁

不利 不力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布置 部署

布置:安排,陈列 部署:安排布置(比较大的事)苍茫 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草率 轻率

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做事要认真负责,不能~从事。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

A

1、[哀怜 爱怜 爱恋]“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暗淡 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3、[按语 暗语]“按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4、[翱翔 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方式有所不同。“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遨游”指漫游,游历。如“自由翱翔”,“ 遨游太空”

5、[按照 依照 遵照]都是介词。“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依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款×条”。“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6、[爱好 嗜好]“爱好”是动词,多用于好的方面,如“他爱好音乐”。“嗜好”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多用于不好的方面,如“嗜好赌博”。

题例:小李 抽烟是不对的,但是有一个喜欢运动的 。(嗜好、爱好)

7、[安置 安排 安顿 安放]“安置”多用于人,指使其工作、生活有着落,如“安置复员军人”,用于事物时意为摆放。“安排”指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对人或事物有条理地分先后地加以处置,如“安排生活”。“安顿”侧重指衣食起居安排妥当,如“安顿好孩子后她才顾得上吃口饭”。“安放”只用于具体的事物,如“安放铺盖”。

题例:小龙工业区的建设正式启动了,昨天市领导开会讨论了工业区移民问题,并把小王等人 在了供销社。(安置)2009年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语辨析(二) B

1、[报怨 抱怨]“报怨”指报复怨恨,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反应,如“发德报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2、[包藏 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杀机”。

3、[包含 饱含 包涵]三者都有含有意思,但含有的浓度和对象不同。“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饱含 ”指所含 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空多多包涵”。

4、[报复 抱负 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包袱”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