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小杜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0:28:57 单元作文
小杜丽单元作文

篇一:《小杜丽》中的“进步”瘟疫

龙源期刊网 .cn

《小杜丽》中的“进步”瘟疫

作者:殷企平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4期

[摘 要]《小杜丽》的结构并非像先前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松散拖沓,而是精编细织的艺术佳品。小说紧凑的深层结构对其“凌乱”的表层结构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反衬。书中最具黏合力的是莫多尔先生所代表的“进步”潮流——是他刮起的股市风波把书中所有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小说原文中“progress”一词的位置相当突出,而且在第十三章的标题中跟"epidemic”一词组合,这对全书的中心思想具有点题作用,它表明:许多维多利亚人狂热追求的“进步”竟然是一场瘟疫!

[关键词]《小杜丽》;结构;“进步”;瘟疫;可知社群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篇二:《小杜丽》中的“进步”瘟疫

摘要:《小杜丽》的结构并非像先前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松散拖沓,而是精编细织的艺术佳品。小说紧凑的深层结构对其“凌乱”的表层结构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反衬。书中最具黏合力的是莫多尔先生所代表的“进步”潮流— — 是他刮起的股市风波把书中所有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小说原文中“ progress”一词的位置相当突出,而且在第十三章的标题中跟“epidemic”一词组合,这对全书的中心思想具有点题作用,它表明:许多维多利亚人狂热追求的“进步”竟然是一场瘟疫!

关键词:《小杜丽》;结构;“进步”;瘟疫;可知社群

到劳伦斯》一书始终围绕着这样一个议题:“大多数小说都是可知社群。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说家大多而且应该用适当的方法来确保小说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理解。在狄更斯的年代,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以致人们突然发现周围的世界(社区)变得陌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陌生了。如果还是用传统的小说形式来表现新的社会现实、新的人物及其相互问关系,那么,最终展现的必然是不可知社群。在威廉斯看来,狄更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用新的小说形式展现了新的社会现实— — 他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反映新兴城市文化的可知社群。

创造新的可知社群意味着寻找新的方法,而新方法本身则意味着对新现实的体验。正是在这一点上,狄更斯深得威廉斯赞赏。确实,狄更斯笔下人物的行踪常常飘忽不定,彼此之问聚散离合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这正是作者对新兴工业城市的真实体验。也就是说,狄更斯的体验恰恰需要用貌似凌乱的人物组合关系来表现,“他的方法就是他的体验”。《小杜丽》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方法,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体验。

乍一看,《小杜丽》中频频交替出现的人物确实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四五十个,此外还有好几个未带姓名,却多次露面的人物,如法官大人、律师大人、主教大人、财长大人、禁卫军长官、海军部长官,等等。这些人物代表了社会的几乎所有阶层。按其活动范围,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七个圈子。第一组人物包括心地善良的艾米·杜丽(即小杜丽)和她那自私的父亲杜丽先生、吃里扒外的哥哥悌普、势利的姐姐范妮,还有她那性情古怪、却有独立人格的叔父弗雷德里克,以及杜丽先生在出狱以后为两个女儿聘请的监护人杰纳勒尔太太;第二个圈子由亚瑟·克莱南一家及其仆人组成,亚瑟跟小杜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彼此问产生感情,最后终成眷属— — 这一缘分把两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此外,亚瑟的继母克莱南太太因隐瞒遗嘱、侵吞本应属于小杜丽的财产而引起的风波也构成了两家的互动关系;第三个圈子里有弥格尔斯先生一家,女儿佩特的不幸婚姻以及女佣塔蒂柯兰的出走是这一家生活中的主要事件,也是使这一家人的活动轨迹跟小杜丽和亚瑟的生活发生关系的主要线索;发明家丹尼尔·多伊斯(亚瑟的朋友加生意伙伴)、普罗尼希一家以及其他“伤心园”① 的居民构成了第四个圈子;第五组人物包括大红大紫的金融界巨头莫多尔先生和他那以展示胸前珠宝为荣的太太,以及白痴般的儿子斯巴克勒;第六组人物是把持“兜三绕四部”(the Circumlocution Office)的巴纳克尔家族,包括跟该家族沾上点边的半瓶子醋艺术家戈文及其势利的母亲;第七个圈子的中心人物是“伤心园”的地主卡斯比、他的女儿弗洛拉(亚瑟昔日的情人),以及替卡斯比收租的潘克斯。这些人物圈子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所牵涉的众多事件也往往扑朔迷离,而且许多人物和事件在表面上毫不相干,因而常常给人以纷乱的感觉。然而。这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混乱”,其目的是表现工业社会的纷扰和喧嚣,以及人类在失去原有的可知社群时的迷乱心态。

越来越多的西方评论家已经认识到《小杜丽》的结构并非像先前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松散拖沓,而是精编细织的艺术佳品。至于是什么把书中不同人物和事件统一起来的问题,评论家们的解释则不尽相同。例如,里德认为,亚瑟·克莱南这一人物起到了“在小说中穿针引线的作用”;此外,起缝补弥合作用的还有不同人物在品质上的反差和对照(如小杜丽的无私和范妮的自

私之间的对照),以及供主要人物活动的“五大场所”,即马夏尔西监狱、克莱南太太的宅第、政府要地兜三绕四部、伤心园和莫多尔先生的府邸。马克尔斯则认为,在小说中“起主要编织作用的有二:

一是莫多尔的家庭故事和杜丽的家庭故事;二是丹尼尔·多伊斯和艾米·杜丽各自的故事” 。 这些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依笔者之见,书中最具黏合力的是莫多尔先生所代表的“进步”潮流—— 是他刮起的股市风波把包括上述七大人物圈子在内的千家万户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就人物所占的篇幅而论,小杜丽和亚瑟确实是小说的第一主角。然而,就影响而言,莫多尔则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小杜丽一家和亚瑟一家的命运都因莫多尔而受到了巨大的改变:杜丽先生好不容易得来的巨额遗产都因加入莫多尔的股份而蒸发殆尽,全家人因此又从富贵变得一贫如洗;亚瑟不仅自己买了莫多尔的股票,而且还把好友多伊斯的钱都搭了进去,结果因欠债而锒铛入狱。事实上,整个社会上至巴纳克尔家族和其他政府要员,下至贫民窟“伤心园”的居民们,全都卷入了莫多尔掀起的股市狂飙。狄更斯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一方面,股市如“大火熊熊燃烧? ?影响巨大的巴纳克尔们煽起来的神圣的火焰,使空气中越来越响亮地回荡着莫多尔的名字”;另一方面,贫民区的“普罗尼希先生和普罗尼希太太家仅有的一位房客? ?过着清苦的生活,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投资到莫多尔先生的一家企业里去了”[51(PP· 793)。所有这一切正好表明,莫多尔及其影响对小说的艺术结构起着钢筋混凝土般的作用。

让人拍手称妙的是,《小杜丽》紧凑的深层结构对其“凌乱”的表层结构形成了一种有力的反衬;更妙的是,让莫多尔这样一个骗子形象来支撑小说的艺术结构,又强烈地折射出狄更斯笔下人们精神世界的混乱,而引起这种混乱的正是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进步”的追求。

二、是进步还是瘟疫?

《小杜丽》下卷第十三章的标题是“瘟疫的蔓延”(The Progress of an Epidemic)。令人回味的是,原文中“Progress”一词还有“进步”的意思。这实际上是一个跟小说中心思想有关的双关语:许多维多利亚人狂热追求的“进步”竟然是一场瘟疫!把第十三章从头到尾看一遍,就会发现这里的“瘟疫”跟人的身体没有丝毫关系,而是指精神上的一种毒素,即千军万马奔致富道路时撩拨人欲望的那种侥幸心态。

第十三章通篇讲的是买股票的故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莫多尔这位工业巨头的“名人效应”:连巴纳克尔家族也对莫氏企业股票的含金量深信不疑;不仅如此,巴纳克尔们还煽动全民购买贴着莫氏金字招牌的股票,以致连贫民窟的居民们都一个个钻入了圈套。接着我们看到的是潘克斯劝亚瑟·克莱南跟他一起买股票的情景:

“的的确确,先生。”潘克斯说道,“我已经去摸过情况了。我作过了计算。答案已经有了。非常稳当,是真家伙。”话说到这时,潘克斯先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同时尽他的最大肺活量,用力吸了一口东方烟管,他一面又是吸又是喷,一面将机灵的目光频频投向克莱南。 “我的好潘克斯。”克莱南加重了语气问道,“我们不妨按你的意思打个比方:你难道也愿意 以这样的利息把你上千英镑的钱投出去吗?”

“没错。”潘克斯说道,“我已经干起来了,先生。”潘克斯先生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喷了一口,又久久地朝克莱南机灵地凝视了一遍。“我跟你说,克莱南先生,我已经摸过情况了。”潘克斯说道,“他是个财源丰富的人— — 资本巨大的人—— 在政府里有影响的人。是现在流行的最靠得住的方案。稳当的,可靠的。”亚瑟摇了摇头,但是他又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潘克斯。“拼命让自己富起来吧,先生。”潘克斯使出了全身力气,语气强烈地规劝对方听从自己的忠告,“用正正当当的办法让自己富起来。那是你的责任。也并非为你自己.是为了别人。不要丢了机会。可怜的多伊斯(他倒真的是老了)全靠你了。你家亲戚全靠你了。你还不知道都得靠你呢。”

“可是干起来倒亏了,怎么办?”亚瑟问道。

“决不会.先生。”潘克斯答道,“我已经摸过情况了。名声大着呢,到处都知道—— 财源丰富的人— — 资本巨大的人— — 地位很高的人—— 认识做大官的人— — 对政府有影响的人。决不会倒霉的。”

这段对话值得仔细推敲。潘克斯用来劝说亚瑟的理由(这些理由如今听起来仍然那么熟悉)主要有三:其一,莫多尔来头大,名声响,钱包厚,靠山硬,也就是如今社会上所说的“兜得转”;其二,潘克斯已经对股市行情作过调查分析,并且对有关数字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其三,即使亚瑟自己不想发财,也得替亲戚朋友们着想,更何况炒股票在当时已经成为“正正当当”的致富手段。这三条理由都渗透着在维多利亚社会颇为流行的价值观。

支撑第一条理由的价值观刚好为形形色色的骗子开辟了“用武之地”。莫多尔的金融帝国实际上是一座海市蜃楼,而且在它倒塌之前就已经漏洞百出。书中多次提到无人知道莫多尔的来历,甚至无人知道他每天究竟在干些什么:“除了能够生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带有丝毫精确程度地说出莫多尔先生所做生意的性质。”L6I( · 关于他的人品,也没有人说得出底细:“没有人知道享有如此盛名的莫多尔为任何人— — 死活不论— — 做过任何好事? ? ”L6 J(pl5 然而,全社会都对莫多尔的“知名度”背后的破绽视而不见,“所有的人只知道(或者以为自己知道)他发了大财;仅仅凭这一条理由,大家都对他五体投地”[6 ](p.556)。这样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氛围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仍然到处流行,真不知狄更斯若九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第二条理由反映了对数字的迷信。潘克斯劝说亚瑟时多次声称他曾经对有关数字进行过反复计算,并且还嘲笑伤心园的股民们“对数字一窍不通”L6』(pI5引)。在股市狂跌,潘克斯和亚瑟们血本无归之后,潘克斯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他始终没有弄懂自己为什么会栽在那些“决无差错的数字”上面,因而“不仅一有机会就把那些个数字重新琢磨一遍,而且逢人便央求其跟自己一起再计算一遍,以证明当初并没有算错”L6 J( · 。小说叙述者还意味深长地把潘克斯称作“郁郁寡欢的数学家” 6(pl7 。在小说中,其实还有另一位“数学家”,他就是莫多尔。卡扎米安曾经把他跟《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的格莱德、《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摩德斯通以及《荒凉山庄》中的图金霍恩一起称作“李嘉图和边沁的信徒”L7』(p一152)。我们知道,李嘉图和边沁等人对数学的痴迷和狂热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在他们的影响下,数字成了压倒一切的信条和标准,与之相伴而行的是“本体化微积分”、“愉快的算术”和“算术世界观”这样一些时髦的术语。结合这一文化语境,我们不妨把莫多尔看成一个“愉快的数学家”:他依靠精明的算计“愉快地”致富着、进步着,同时造就了千万个像潘克斯那样的“郁郁寡欢的数学家”,其间的对比实在耐人寻味。

对许多本性善良而意志脆弱者来说,第三条理由最具有诱惑力— — 或者说最具有杀伤力。炒股票无异于赌博投机,凡是有良知者在趟这潭混水之前都会有所顾忌(亚瑟就是一例),此时最诱人的办法就是给投机行为按上一顶“正当”乃至“高尚”的桂冠:只要是为了他人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如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来不正当的手段可以变得“正当”,本来不高尚的手段可以变得“高尚”。狄更斯这里其实提出了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目的正当是否就能不择手段?不仅如此,狄更斯还通过小说本身的情景反讽(the situational irony)E8](pp· 一12)对此作出了回答:亚瑟买股票确实是出于好意,他的本意是想帮多伊斯一把,可是却反而害了后者。这种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情景难道不是对目的和手段之间关系的一种注解? 以上三种反映社会价值观的理由都为19世纪英国的“进步”潮流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弗莱在他的《现代百年》中指出,现代世界常见一种“狂奔逐猎”般的心态。他说:“总有什么在催逼着你往前赶,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致使你最终感到绝望。这种心态,我称之为进步的异化。”[8]( 这种现象在《小杜丽》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反映,其中最为生动的就是关于潘克

斯的描写。这位收租代理人总是给人以风风火火的印象。他不仅在计算数字时脑子转得快,而且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堪称速度的化身。他行走时不是“全速前进”,就是 一溜烟地跑”[6],甚至连笑起来都异常地快速— — 亚瑟起初误以为他是在“喷鼻息”,后来才“意识到这原来是他发笑的方式”l6 J( 。下面这段对话特别有意思:“今晚的空气真新鲜!”亚瑟说道。“是的,空气的确新鲜。”潘克斯随声附和,“我敢说你是因为初来乍到,所以对空气的感觉比我灵敏。说实话,我连感受空气的时间都没有。”“你的生活有那么紧张?”“是的,我总是有人要盯着,有事儿要张罗。不过,我喜欢忙乎正经事儿。”潘克斯一边说,一边又把步子加快了一点儿,“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忙正经事儿吗?”“没有别的了吗?”潘克斯反问道:“难道还有别的吗?” 当他们默默地走了一程之后,克莱南又问道:“难道就没有什么能让你感兴趣的吗,潘克斯先生?”“什么叫兴趣?”潘克斯毫无表情地反问道。

“就说你有什么爱好吧。”“我的爱好就是赚钱,先生。”潘克斯回答道? ? “我猜你不太看书吧?”克莱南问道。“除了信件和账本,我什么都不看”如果人活着连看书、感受新鲜空气的时间也没有,这样的“进步”还有什么意思?从小说的上下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潘克斯是一个良知并未泯灭的人物,但是他身上体现的速度以及这种速度背后的驱动力— — 赚钱— — 是最典型的“进步的异化”。

三、骗子成群

在《小杜丽》中,跟“进步”潮流相映成趣的是一幅大小骗子的群丑图。小说序幕一拉开就让我们跟一位不大不小的骗子打了个照面:该书上卷第一章的主场景是马赛的一座监狱,其主角是因涉嫌谋杀妻子的囚犯里高先生。他一露面就口口声声地称自己为“绅士”,仿佛这还不够伟大,他又为这“绅士”称号加上了一连串的修饰语,如“四海为家的绅士”、“属于世界的绅士”、“世界公民”、“生亦绅士,死亦绅士”,等等。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毫无绅士品质可言。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发现里高不但凭着骗术混出了监狱,逃脱了法网,而且终生干着行骗的勾当。他的拿手好戏是窥探别人的隐私,并以此为资本进行敲诈。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最终因行骗而命丧黄泉—— 就在他要挟克莱南太太,得意洋洋地做着发财梦时,克莱南太太家的老宅轰然坍塌,葬送了他的性命。堪与里高先生“媲美”的还有“伤心园”的地主卡斯比。他是一个“连石头里都要榨出一大堆血来”的房东,但是他在房客们面前总要装出一副仁慈的面孔。他的惯用伎俩是收租时让手下人出面,收完租以后则自己出面,对房客们问寒问暖。他的这种手法居然骗取了不少房客的信任,就连他的女儿弗洛拉也一直被蒙在鼓里。

半瓶子醋画家戈文也是一个典型的骗子。他卖画时总是蒙骗顾客,要价过高,但是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曾经这样为自己辩护:“画家、作家、爱国者,还有其余的人,只要有市场价值,都会这样干。凡是我认识的人,几乎都是一个样:给他十英镑,他就骗你十英镑;给他一千英镑,他就骗你一千英镑;给他一万英镑,他就骗你一万英镑。成就有多大,骗局就有多大。不过,这可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因为到处都是骗子,所以就随波逐流,并且还心安理得,甚至还认为世界非常美好,这样的逻辑不仅腐蚀了戈文的灵魂,而且腐蚀了千万个灵魂— — 从戈文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骗子横行的年代。

跟戈文同样心安理得的是“兜三绕四部”的官员们,即巴纳克尔家族的大小成员们。许多评论家都已提到“兜三绕四部”的低效率及其背后的“管理科学”原则,即“怎么不去做”(How not to doit)。凡是奉行这一原则的政府官员都应该被看作骗子,因为他们在骗取了优厚的俸禄之后却无所事事,甚至一再地误事,如耽搁多伊斯的发明以及延误杜丽先生还债的时机,等等。绝大多数涉及《小杜丽》的评论家都会把目光投向“兜三绕四部”,并且会对它的低效作一番分析,但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那“高效”的一面— — 虽然它的官员们在为老百姓办事方面十分拖拉,但是在报业绩、摆数字方面却既高效又“精确”。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插曲:有一次

“兜三绕四部”的拖拉作风在议会里受到了批评,于是该部的代表人物巴纳克尔愤愤不平地予以了反击。下面是他所作的辩护(第三人称叙述):“在这一财政年度上半年的短短时间里,这个老是遭到诋毁的部(欢呼声)已经投出与收到信件一万五千封(高声欢呼),做了三万四千份记录(热烈欢呼)。不仅如此,这个部的一位聪明的先生(他本人又是一位可贵的公仆)曾替他就这同一个时期内消耗的信笺算过一笔奇特的账。这笔账是他这份短短的文件的一部分;他从这笔账中得出一个惊人的事实:倘若把该部用于公务的大页书写纸一张张接起来,可以将牛津街两旁的人行道从头至尾全都铺满,仅留出大约四分之一英里作停车用(一阵欢呼声与笑声);至于带子— — 扎繁琐公文的红带子— — 这个部用去的量,倘若连起来扎成美丽的彩饰,尽可以从海德公园角一直挂到邮政总局。”确实,巴纳克尔们在数字量化方面极为高效,然而这种高效只能说明他们骗术的高明。

杜丽先生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骗子,他因债台高筑而身陷囹圄,依靠其他囚徒的小施舍以及小杜丽辛劳积攒的工钱(小杜丽靠在克莱南太太家做针线活挣来的工资还不够养家,因而常常饿着肚子省下食物来养活父亲)而苟延残喘;这样的生存方式本来毫无尊严可言,可是他却偏要装出体面的架势(他在马夏尔西监狱里时间呆得最长,因而被人戏称为“马夏尔西之父”,这一点也成了他摆架子的资格),时时指望着那些资格比他嫩的囚徒前来“谒见”并“朝贡”— — 他总是自欺欺人地把别人的施舍称作“赠品”,然后心安理得地加以享用。小说中有一位不那么心安理得的骗子,她就是克莱南太太。她已故丈夫的叔叔吉尔伯特·克莱南曾经留给小杜丽一千畿尼的遗产,但是她出于报复心理(她因丈夫不忠而迁怒于所有克莱南家的人)而隐瞒了遗嘱,侵吞了那笔财产。虽然她后来幡然悔悟,但是终究干下了骗人的勾当。小说中最大的骗子当然是莫多尔。通过这一形象的刻画,狄更斯捕捉到了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即投机商借股市“狂飙”而呼风唤雨的现象。尽管《小杜丽》开篇第一句就把年代背景定位在19世纪20年代,然而正如里德所说,书中对莫多尔和“绕三兜四部”现象的讽刺实际上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一个“年代错误”。炒股成风—— 尤其是伴随“铁路狂潮”兴起的炒股热,以及“金融神奇小子”的接连出现,都是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特有现象。当时有一个名叫萨德雷尔(John Sadleir)的金融骗子,他曾一度走红,成了爱尔兰梯普勒里银行的董事和国会议员,后来他从银行透支20万英镑的劣迹败露,于1856年畏罪自杀。狄更斯曾经向好友福斯特直言自己描写莫多尔时采用的就是萨德雷尔这个原型:“在萨德雷尔事件之前,我对社会风气的确有一个总体构思,但是我塑造莫多尔先生的基础就是萨德雷尔那个十足的流氓。”_4 P· 莫多尔是一个从身份、来历到行为举止都破绽百出的暴发户,但是他却被敬若神明。这种现象的根子在社会土壤,即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氛围里。《小杜丽》展现的是一个“以钱为纲”的社会,而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氛围很容易导致视觉上的盲点和“智商”的低下。下面这段对话就是很好的说明:? 我听说?,主教大人对禁卫军长官说道,?莫多尔先生又发了一笔大财。他们说有十万英镑。?禁卫军长官听说是二十万。财长大人听说是三十万。律师大人用指头摆正了他那可爱的双片眼镜,有多少他也说不清,不过可能是四十万。这是一种令人心花怒放的演算与数字排列,其结果很难估计修士贝罗斯听人家说得确确实实,总数有五十万英镑。”此处的“确确实实”已经毫无意义:各人报出的数字竟然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本身就很值得怀疑。然而,在莫多尔自杀身亡之前,很少有人对他产生过怀疑,或者说根本就不愿意对他产生怀疑。即便有人怀疑,只要从他身上有利可图,也都不会追究他的底细,甚至甘愿为他效力(如他的总管家)。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财富可以替代圣经的年代—— 在众多小说人物眼中,莫多尔用财富“修改了《新约全书》”,因而不仅堪称“世界知名事业家”、“商业王子”,而且干脆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太阳、月亮、星星” (这位与“日月齐辉”的“伟人”理所当然地到处吃香,其表现特征是到处兼职。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莫多尔)既是这个单位的主席,又是那个单位的理事,还兼了另一个单位的董事长。凡是有人计划办公司,

篇三:《小杜丽》: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英语专业2010级学年论文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 制

2013年12月

论文题目: 《小杜丽》: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论《小杜丽》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论文题目: Little Dorrit:A Mirror of 19th Century in England Society ------On the Critic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Little Dorrit

Survey of Studies

This essay tells the ris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genre, focus on Charles Dickens’s outstanding novel Little Dorrit to illustrate his no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corresponding on Dickens’s limitatio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odern literature.

Charles Dickens, the greatest British realist writer of the 19th century, creates a new era of realism with the fourteen masterpieces which strongly reveal and attack the19th century British society. Therefore, he has been respected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critical realistic novelist, the craftsman of humor and irony and the master of language. (George Gissing,1974) Dickens' novels are often dubbed the mark of "realism". His novels deeply reveal the national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of millions of poverty mostly through good people or a victim, and all kinds of social evil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decaying conference system, court, and dark prison一the symbol of bourgeoisie. Dickens' works are inevitably limit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thoughts, but his creative imagination is extremely rich and full of passion, except for the sharp depicting of the reality. He also draws the thought from the romantic writer such as Rousseau and Wordsworth, whose romantic features are absorbed in his works.

By making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settings, themes, especially the concrete personage images and incidents, and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realism in the novel, This thesis was aimed at demonstrating and unscrambling Dickens' original purpose which

was to reveal and criticize the social issues in the early Victorian era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Little Dorrit s a great social novel of Charles Dickens ,and of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Novel reflected the bottom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UK. On the creation of love and hate , vivid features have also been very fully reflected. The work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literary practice and owned high art techniques such as the verisimilitude of details, the vivid environmental description, the exquisite psychological depiction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eech, action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Since Little Dorrit published, published i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UK literary realism began occupying a dominant position , then the typical characters of Dickens not only a profound portrayal , more importantly, his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 character and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 profound analysis.

Critical realism is a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reality and human knowledge. Critical realism posits that humans are capable of learning objectively about the world,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human psychology or other subjective factors that color perception. However, critical realists do not think this is a simple thing to do. To see the world as it really is, one must learn and then reflect critically on what was learned and on how it was colored by the limits of human perception.

By China Journal Net , I learned how the current domestic focus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the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Little Dorrit engaged in related research . If Nanch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Peng Xiaoqiang co-wrote On the critical realist writers Charles Dickens , Dickens writing an article on the various stag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Dickens had a profound analysis . Another example is the teacher Lu Jianguo Yuxi Teachers'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at the 2004 7 Volume 20 " Yuxi Normal College " published Charles Dickens and His Little Dorrit in an articl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Little Dorrit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its literary value , while on Dickens 's writing style for a lot of comments , so that we

have the critical realist master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Foreign scholars such as 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in 1911 had published Appreciations and Criticisms of the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anthology , George Gissing published comments about Dickens set The Immortal Dickens, Anny Sadrin has published Parentage and Inheritance in the Novels of Charles Dickens , and some literature class foreign universities are constantly in -depth study of the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 the most famou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an count . They have a professor on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works of Dickens , and held once a year about Dickens 's annual meeting to discus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he purpose for the essay is to expose the ugliness of England society, criticize the reality vices and advocate humanitarian.Little Dorrit is one the most disputable of Dickens’s novels. Some consider it as a great work of social criticism, while others take it as a by-word of bad Dickens because of its imperfection 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zations. Exploring into the controversial image of “prison”, the thesis casts a fresh light on the so-called imperfection. The novel shows a different Dickens, who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comprehensive problems than about specific social criticism. Together with three relevant images, “gentleman”, “labyrinth” and “river”, the “prison” image illuminates the fact that internalized prisons rules more harshly than the external ones. And the lack of selfhood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interior imprisonment, is to blame for all the social problems. Individual will is impotent in face of impersonal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gr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Having raised an unsolvable problem, Dickens is compelled to search for an unrealistic solution. The second chapter examines the way o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roine, Little Dorrit, and argues that she is rather a symbol of faith than a realistic character.

Although a lot of scholars abroad and at home also have done quantities of researches on Little Dorrit . However, few studies about the critic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小杜丽)s. Therefore, the authors do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Little Dorrit in England society, thus acquiring a better

篇四:狄更斯《小杜丽》中对英国社会状况的批评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从《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探索简奥斯丁实用爱情观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字幕翻译和译制片翻译策略和接受度比较——以《唐顿庄园》为例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死哲学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浅析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 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 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商务广告翻译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The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 成长于丧失童真与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现代主义解析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中西文化中女性家庭价值观之对比研究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希望失落的机械天堂——析《加算器》中的人性失落主题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模糊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 《紫色》中“家”的解读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浅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 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农场》和《》社会对比研究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 科技英语中名物化的功能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英汉诗歌中动物意象比较研究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7 英汉感谢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88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89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90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91 中餐菜名英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探析

92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93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9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

95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96 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

97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共同追求——自然

98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99 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悲剧命运的根源

100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101 从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

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中国菜单的英译

104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105 英汉“红色”与“黑色”词汇的对比研究

10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107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108 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109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性格分析

110 关于苔丝和海丝特的悲剧对比分析

111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112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

113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14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15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

116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

117 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 118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

119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

12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21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122 语法型课堂和交流型课堂的整体研究

123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124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理想与现实

125 试析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

126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

127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

128 从生态批评主义角度看《白鲸》的生态观

129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130 大陆高等教育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汉语的状况及分析

131 西方人文主义的关怀与局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印度之行》后殖民主义解读 132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133 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134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

135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

136 对比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美国梦和母女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137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138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

139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40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41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

142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143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

144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

145 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146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147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148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1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0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151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52 An Ecofeministic Approach to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3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154 中美商务礼仪的文化差异--以餐桌礼仪为例

155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156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157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

158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59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160 论政治演说中平行结构的应用

161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62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

163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164 浅析《双城记》中的牺牲精神

165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166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不可靠叙述

167 浅析《哈里波特》中小天狼星的人物特性

168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169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

170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171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72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73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

塑造的作用

174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175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176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

177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

178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179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180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

181 海斯特—《红字》中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英雄

182 The Reflec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

183 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干扰及相应对策

184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185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

186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87

188 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

189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190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191 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

192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与电影版本的差异分析

193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194 英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英语成语中的体现

195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196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197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98 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199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200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篇五:英语作业3

课时作业(三)

一、单项填空

1.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________ safety of food nowadays, especially this year, when ________ great number of scandals about food were exposed by the news media. A. /; a B. the; a C. the; the D. a; the 答案 B

解析 考查冠词。前面的第一个空表示食物的安全,因此表示特指,故用the;后面的第二个空是一个固定词组,a great number of“大量的”。因此选B项。 2. Though your status is permanent, your identification card is ________ only for 20 years and has to be renewed regularly. A. valid B. convenient C. temporary D. secure 答案 A

解析 考查形容词辨析。句意:尽管你的身份是永久的,但你的身份证有效期只有20年,必须定期更新。valid“合法的;有效的”,符合句意。convenient“方便的”;temporary“临时的”;secure“安全的”。

3. The Flowers of War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serves as a needed education to those ________ know little about this part of the history. A. who B. whom C. which D. whose 答案 A

解析 考查定语从句。根据前面的those可知是那些人,修饰those,且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所以用who来引导。

4. I ________ him to take the job, but he wouldn’t follow my advice. A. tried to persuade B. persuade C. advised to D. persuaded 答案 A

解析 由后句可知劝说未成功,故可排除B、D两项,C项应表达为advised,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5. I’m determined ________ Shanghai for Beijing tomorrow. A. leaving B. to leaving C. to leave D. to be left 答案 C

解析 be determined to do sth.“决心/决定干某事”,属于固定搭配。

6. ________ we know, French Serge Haroche and American David Wineland won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A. As B. Since C. When D. That 答案 A

解析 考查定语从句。句意:我们知道,法国的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的大卫·维因兰德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题用as引导一个定语从句,指代整个

主句的内容,其中as在定语从句中又作及物动词know的宾语。 7. He would die rather than ________ to his enemy. A. give away B. give in C. give up D. give out 答案 B

解析 句意:他宁愿死也不愿向敌人屈服。give in to sb.“向某人屈服”,属于固定搭配。

8. Please tell me your attitude ________ the matter. A. with B. of C. for D. to 答案 D

解析 attitude to / toward(s) sth. “对某事的态度”。句意:请告诉我你对此事的态度。

9. — Do you know how many points have you got? — I don’t know, and I don’t ________, either. A. care for B. care about C. be careful D. take care of 答案 B

解析 句意:——你知道你得了多少分数吗?——不知道,我也不在乎。care about“关心;在乎;在意”,符合句意。A项意为“喜爱;照顾”;C项意为“小心”;D项意为“照顾”。

10. ________ you get there, please be there in time, because ________ is late won’t be admitted into the meeting hall. A. No matter how; no matter who B. However; no matter who C. However; whoever

D. No matter how; whomever 答案 C

解析 no matter how与however都可引导让步状语从句,no matter who只能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由此排除A、B,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中,连接词作主语,故应用whoever,选C。句意:不管你怎样到那儿,请及时赶到,因为不管谁迟到都不得进入会议厅。

11. They are the ________ who ________ Wuhan University and now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factory. A. graduate; graduated B. graduates; graduated C. graduates; graduated from D. graduate; graduated from 答案 C

解析 graduate作“毕业生”讲时,是可数名词,和they一致应用graduates,作动词“毕业”讲时,为不及物动词,与介词from连用。故选C。

12. — Excuse me, sir. I ________. I want the light yellow bag instead of the green one.

— As you like. Here you are. A. make up my mind B. keep it in my mind C. change my mind D. bring to mind

解析 考查动词短语辨析。change one’s mind “改变主意/想法”;keep ... in mind “记住??”; make up one’s mind “下定决心;决定”;bring ... to mind “使想起”。根据上句句意“对不起,先生,我改主意了,我想要那浅黄色的包,不要那个绿的”可知C项正确。

13. The boy insisted that he ________ old enough, and ________ the right to make his own choice. A. was; be given B. was; was given C. be; give D. is; given 答案 A

解析 句意:男孩坚持说他足够大了,应该有权利自己做选择了。insist意为“坚持说”时,其后的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表示“坚决要求”时,其后的宾语从句用虚拟语气,即:(should+)do。

14.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the building work was already behind ________. A. situation B. speed C. service D. schedule 答案 D

解析 behind schedule “落后于预定计划”。句意:由于恶劣的天气,建筑工程已经落后于预定计划。

15. To write a good article you must first ________ your ideas very carefully. A. organize B. settle C. report D. speak 答案 A

解析 句意: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得认真组织一下自己的想法。organize“组织”;settle“解决;定居”;report“报告”;speak“说出”。 二、完形填空

When my son Mark was eight years old, his third grade teacher announced a class spelling bee(拼字比赛), the prize being his favorite pizza lunch. Mark wanted to “Make it a lucky ,” I told barber Joe. “Mark’s competing in a very __ spelling bee next week.”

“Do you have confidence?”Joe __21__.

“Confidence. C-O-N-F-I-D-E-N-C-E. Confidence. A lot of people __22__ that one wrong,”Mark explained.

“Sure. You can spell it,”barber Joe responded. “__23__ do you have it? You should have confidence in yourself, son. It’s a winner’”

“The secret weapon, huh? Confidence!”And then Mark __25__ a motto to his schoolbag:I CAN WIN THE SPELLING BEE!

Decades later, after creating his own company and becoming an architect, Mark , he was asked a question,

around says it can’ou think you can pull it off?”

After thinking a bit, Mark replied, “Confidence. After I’from every possible angle, then I know the only thing standing between me and ’s a winner’s secret weapon.”

With that,his eyes. “” he said with a smile, “I need a hair cut.” 16.A. gain C. win 17.A. allowed C. planned 18.A. really C. carefully 19.A. order C. cut 20.A. different C. practical 21.A. told C. answered 22.A. read C. write 23.A. and C. or 24.A. secret C. calm 25.A. added C. left 26.A. found C. did 27.A. pictures C. words 28.A. receiving C. declaring 29.A. reporter C. doctor 30.A. hoped C. ignored 31.A. collects C. increases 32.A. feature C. exercise 33.A. excuse C. team 34.A. touched B. supply D. join B. agreed D. suggested B. immediately D. quietly B. talk D. time B. important D. unusual B. asked D. warned B. say D. spell B. but D. so B. silent D. crazy B. chose D. passed B. put D. meant B. memories D. dreams B. praising D. carrying B. teacher D. nurse B. considered D. decided B. pays D. makes B. hobby D. idea B. plan D. success B. cleaned

C. swept D. watched 35.A. reminds B. insists C. remembers D. acquires 答案与解析

【语篇解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小男孩想参加拼字比赛,在一位理发师的点拨下,获得了成功。 16. 答案 C

解析 由前一句“the prize being his favorite pizza lunch”可知,奖品为他非常喜欢的比萨午餐,因此他应该是非常想赢得(win)那次比赛。 17. 答案 B 解析 由后一句“Before he changed his mind ....”可知,前面他应该是同意(agree)去理发。 18. 答案 B

解析 由于怕儿子会改变主意,所以作者应该是立即(immediately)把他带到理发店。

19. 答案 C

解析 由前一段的haircut可知,此处作者应该是叫理发师给儿子剪个幸运的头。 20. 答案 B

解析 由语境可知,对儿子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important)比赛。 21. 答案 B

解析 由“Do you have confidence?”可知,乔问(ask)儿子有没有信心。 22. 答案 D

解析 由后一句“Sure. You can spell it.”可知此处应该填spell。 23. 答案 B

解析 前一句为肯定句,此句表示疑问,应该用表示转折的but连接。 24. 答案 A

解析 由后一句“The secret weapon.”可知此处应该说的是秘密武器。 25. 答案 A

解析 他应该是把一条座右铭添加到(add)他的书包上。 26. 答案 C

解析 did在此指前面提到的赢得比赛这件事。 27. 答案 C

解析 此处指马克永远不会忘记乔的话(words)。 28. 答案 A

解析 receive“接受”;praise“表扬”;declare“声明”;carry“携带”,此处指接受采访。 29. 答案 A

解析 由前一句中的interview可知,此处指在跟一个记者交谈时。 30. 答案 B

解析 你在建筑领域被认为(consider)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师。 31. 答案 D

解析 此处考查make ... do ...结构。句意:什么使你认为你能够成功? 32. 答案 D

解析 此处指从各个可能的角度研究了“我”的想法(idea)。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