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31:21 初中作文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初中作文

篇一: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楼主

丢了美容觉 发表于 搜房网 - 北京业主论坛 - 领秀慧谷业主论坛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截至2013年,“未来科技城”将形成“一心,两园,双核,四轴”的主体空间结构。 昌平区有关负责人认为,传统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以办公为主,缺少生活,娱乐设施,“未来科技城”近60公顷的公共核心区在规划上将充分考虑配套服务,其中主核心区为都市生活配套区,建设五星级酒店,广场,大型购物中心,影剧院,国际医院和国际学校;副核心区为共享科研配套区。

“汇聚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科技城最突出的特点。”由此可见,未来科技城必成为高科技,高薪酬人士的聚集地。

篇二:未来科技城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科技城“十二五”发展规划

背景:

200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未来科技城是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于2009年初决定启动的“千人计划”实施项目,将重点吸引中央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建设成为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一、“十一五”期间园区发展现状

未来科技城东至京承高速路,南至规划七北路南路,西至北七家村西边界,北至顺于路西延。规划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折合1000公顷),可利用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入驻企业研发和创新服务设施建设,其中,研发用地约256.42公顷。

图一:未来科技城规划布局图

目前,已确定神华集团、国家电网、中国海油、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铝业、中粮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建材、鞍钢、武钢、兵器装备、国家核电等15家大型中央企业入驻园区,拟投资建设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研发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央企研发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00亿元,详情见表一。

表一:中央企业拟建项目及投资情况

注:最终投资数据以央企发布为准。

按照中央工作小组通过的园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的“三年全面建成未来科技城”的总体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未来科技城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园区规划编制、土地一级开发、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央企对接服务等工作。目前,已明确了“五个之城”的规划理念(“创新.科技”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美好.活力”之城、“低碳.

节能” 之城和“和谐.生态”之城)、“一心、两园、双核、四轴”空间结构(“一心”指沿温榆河的绿色空间;“两园”指北区和南区;“双核”为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中心,温榆河以南为主公共服务核心区、以北为副核心区;“四轴”为生态轴、产业轴、休闲轴、文化轴);重点开展了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信息化发展规划、周边镇域规划整合编制;全面推进了市政场站、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综合管廊、河道治理、滨河森林公园、垃圾处理等工程的规划建设;深化了央企对接和服务保障工作,神华集团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及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央企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举行了奠基仪式,其他央企亦将陆续启动项目建设。

二、总体定位

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对未来科技城的战略定位,未来科技城将紧紧围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一)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

引进10位左右的战略科学家,集聚100位左右的研发领军人才,培养1000位左右的科研骨干,形成一批国际

昌平未来科技城规划图

一流、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

(二)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

在新能源、信息、冶金、节能环保、航空、新材料等关系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布局的领域,加快开展核心技术的战略研发、关键技术的跨越发展、重要技术的集成示范、共性技术的合作攻关,加速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

借鉴国际一流运行机制,着力探索建立企业投资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科技投入体制,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协作机制,以期权股权等方式分享利益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积极作用。

三、“十二五”期间基本目标

(一)2011年-2012年阶段目标

1.未来科技城基本建成并初具规模。园区内道路及市政工程(含桥梁、市政站点)基本完工,满足园区运行需要;滨水森林公园及绿化、景观照明工程等基本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完成,重要配套设施基本建成;15家中央企业各自人才基地基本达到入驻条件,启动科技研发工作,部分央企地块基本建成。未来科技

篇三:昌平未来科技城建综合管廊 或成日后范本

昌平未来科技城建综合管廊 或成日后范本 发布: 2013-06-27 04:04:14 | 编辑: xufanghui

2013年6月27日讯,几天前,北京市电力公司透露,北京市五环内5657个电力隧道井已经安装双层监控井盖,防止行人坠落。井盖吃人的新闻也不止一次地冲击着公众的神经,遍布于马路与行人道的井盖与道路上常常出现的“马路拉链”,像一块块伤疤重重地烙在了城市上。

新的地下综合管沟一期工程水+电信舱

透过繁多的井盖向下,转至地下几米甚至十几米深的地方,一条条管沟都占据着属于自己的领地,这些管沟也分属不同的拥有者。

数量众多的管沟也导致了地面

上出现了星罗密布般的井盖,一旦出现问题,便要开膛破肚进行维修,“马路拉链”便随之产生。如何让众多管线能够集中管理?从而减少马路上的井盖和“马路拉链”的数量。记者探访北京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地下管廊,记录下管廊中的变化。

地下管廊4个舱容下5大类管线

在昌平区未来科技城,有一条贯穿南北区域的主干路–北七家镇鲁疃西路,宽阔的街道与其它街道并无两样。而在路边的一间小房子中,却连接着地上与地下的通道。

沿着楼梯向下,阵阵凉意袭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拐过了几道楼梯后,在地下11米深的地方,4个舱道出现在眼前。“两个电力舱,水加电信舱及热力舱,一个有四个舱。有 5大类管线包括热力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电力管线、信息管线,同时预留了热水、压力污水、直饮水的管线位置。”昌平区市政管委高级工程师王丽说,这是北京市第一条真正意思上的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说管廊收纳了鲁疃西路下,除了燃气和排水之外的所有市政管线。将来鲁疃西路铺设新的管线,也无需破路就能在地下完成。最忌讳在路上开拉链,管廊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其它的管线也不需要重新开挖管沟,同样都可以在管廊中穿过。”

水加电信舱是4个舱中最大的一个,宽4.8米,高2.9米。一条蓝色的饮用水管道与一条红色再生水管道笔直地向远处延伸。在舱的一侧,有一块宽约一米的空间,预留给未来将铺设的管线。红色管道上方,一排铁架一字排开,“电信的光缆可以挂在这些铁架子进行铺设。”王丽说,4个舱的宽度是13.35米。它们在标准路段,都是水平的,在特殊的情况下,4个舱不是平行的。比如在过温榆河的地方,因为热力管线只能拐90度直角,热力舱就与其它3个舱分开,其它3个舱是斜坡的方式过河,而热力舱则是拐了一个90度的直角穿过温榆河。在过了温榆河之后,4个舱又恢复平行。

王丽从2009年管廊项目设计初期便成为项目组的一员,直至管廊建成,“未来科技城综合管廊的位置,是未来科技城唯一的一条主干线。如果采取管线直埋于地下的传统方式,因为每条管线都需要挖一条属于自己的管沟,所有填埋管线的宽度加一起需要45米,整条道路的宽度都无法容纳下所有管线。”

2亿元一公里的地下管廊

“电力1舱”, 宽2.9米,高2.6米,在白炽灯下,很难看到尽头。舱道上方,一根红色缆线悬在舱顶。王丽说,“这是温感电缆,管廊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是由它传导给监控室,如果温度极高或是极低,不适合人员进入时,感温电缆都会报警。”

舱道中,每隔25米,一个方形的小盒子就会出现在管廊的上方,“它是诱导风机,起到横向送风的作用,使管廊中的空气流动起来,并将管廊的空气送到消防分区中,并在那里进行机械换风。”王丽说,管廊中可以自然进风,但是将管廊中的空气排出则是机械进行的,地面上200米就有一个排风口。

在每个排风口处,都有一扇消防门。一旦电力舱着火,可以将相距200米的两扇消防门关闭,200米的空间中,便不会有空气存在,等待火灭后,再进行通风排风。排风口的作用不仅仅是通风,还是工作人员的一个逃生通道。“通风口也是一个可以从地下直到地面的通道,有直到地面的攀爬直梯,在管廊中出现意外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排风口逃生。通风口的门只能从里面打开,在外面无法开启,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顺利逃生。”

每隔七八米,舱道墙上的墙壁上就会出现一块20厘米宽,一米长的钢板,钢板嵌入墙体内,舱道的顶部有一个圆形的钢制吊环,吊环与钢板距离不到一米。“如果有需要新铺设的管线,都可以将管线通过钢板和吊环加以固定,无需重新建造。” 管廊中每隔200米就有一个长12米投料口,藏在地面上的绿化带中,投料口上面由预制板封闭,预制板上种植草坪,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掀开草坪,搬移预制板将管道由进料口运进地下管廊。“因为管线中采用的钢管一般每根都是12米长,所以投料口的长度也设置在12米,方便新铺设的管线进入管廊。”

王丽说,管廊分为二期工程,一期2.2公里,二期1.7公里。“3.9公里的造价为8.3亿元,平均是每公里2亿元左右。”

路上井盖少了190个

鲁疃西路上,新铺的柏油马路颜色乌黑,井盖的数量也明显低于许多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负责人王水彬计算着一期2.2公里上的井盖数量,“一共是29个井盖。”王水彬通过监控系统查询着井盖的数量,“地下管廊的井盖与直埋式管沟的井盖不同,地下管理的井盖都有监控设备,只要井盖出现倾斜或是被移动,监控室就会报警。如果是车辆碾压或者是雨水冲击,井盖出现倾斜都会报警,并且采用的都是双层井盖,人员一般不会发生堕井的危险。”

电脑显示器上,每个井盖的位置和状态都被标记出来,只要点击井盖信息中一个红色的“开锁”后,便可以遥控打开信息相对应的井盖,“或者用钥匙箱打开井盖,其它方式都无法打开。”

地下综合管廊现场代表李海东表示,一期工程的29个井盖中,主要是电力的井盖占大多数,共有22个。“正常的路段,通过传统的直埋方式埋在地下的管线大约每隔50米的距离就会有一个井盖出现。”这意味着按传统的方式,在2.2公里的公路上,每种管线的井盖数量将达到44个,鲁疃西路上包含了5大类管线,照此计算在鲁疃西路上将会出现220个井盖。

李海东认为,做一条传统的管线沟道,需要挖沟、直埋、回填,“土建的工作量没有管廊的工作量大,但是多个单位的多条沟道需要建设,施工的工程量与费用叠加起来后,就变得很大。”

篇四:北京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获批复 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北京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获批复 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北京未来科技城主要位于昌平区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分北区和南区-北区在小汤山镇内,南区在北七家镇内,两区之间核心绿地2.8平方公里。

记者昨天(11月6日)从市规划委获悉,《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及北区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已经通过审查并获得批复,未来科技城主要位于昌平区内。

《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及北区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的规划范围北至顺于路西延、东至京承高速路和昌平区界、南至规划二十八路、西至北七家镇中心组团东边界。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在小汤山镇内,规划用地面积约2.79平方公里,南区在北七家镇内,规划用地面积约4.41平方公里,两区之间核心绿地2.8平方公里。

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及北区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符合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引进海外高层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战略部署,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要求,符合本市的产业发展方向,统筹考虑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三大设施”承载力以及落实农民搬迁、安置、就业等问题。

篇五:昌平区十二五规划

昌平区十二五规划及解读

昌平区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动昌平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改革开放等重大环节,以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重点,以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为目标而编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全面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求的重要规划,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科学谋划未来

第一章 “十一五”成就显著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圆满完成奥运筹办和国庆60周年保障等各项任务,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保持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从综合实力看,经过“十一五”的持续提升,经济总量逐步壮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77亿元,年均增长14%,比“十五”末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三十五亿元,年均增长21.9%,是“十五”末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7%。多年来,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稳定在全市16个区县中等偏上水平。

从经济结构看,经过“十一五”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产业高端发展,着力引进重大项目,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优势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2.5%。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基本形成了以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为主的产业体系。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接待人次连续十年突破千万,经营收入稳居远郊区县首位。成功获得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举办权,初步形成了以“一花三果”为主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产业发展思路由 “强二兴三优一”调整为“强二优三精一”,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6∶43.89∶54.25

调整为2010年的1.5∶50∶48.5。成功召开昌平区科技创新大会,倡导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努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

从城乡建设看,经过“十一五”的大量投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深入落实“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重点推进昌平、沙河两大组团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一批路网、污水处理、变电站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全面贯通。深入开展整治违章违法建设行动,新城建设基础进一步巩固,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积极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镇村覆盖、城市优质资源向镇村流动,新农村“五+三”工程全面实施。到2010年,全区城市化率由2005年53%提高到61%。 从生态环境看,经过“十一五”的不懈努力,生态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区域生态品质和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争创工作。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绿化美化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5年的70%提高到95%,林木覆盖率由2005年的57.8%提高到61%,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连续三年保持在78%以上。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从体制机制看,经过“十一五”的开拓创新,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组建了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社会建设办、金融服务办、重大办等机构,促进了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提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建立并完善了“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协调服务机制、并联审批和绿色通道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有资本调整和企业重组改制工作有序开展。区镇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东小口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扎实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建立并不断完善了“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

从社会发展看,经过“十一五”的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建成区医院外妇手术楼、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楼、前锋学校、城关小学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设施,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和全国普法先进区“五连冠”,顺利举办一批国内外大型会议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5%以内。区域人才结构较大改善。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五无”目标,解决了大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大政法、大维稳”工作格局,妥善解决了一批重大信访问题,城乡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万元,年均增长11%。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昌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昌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十一

五”时期的持续发展,昌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使昌平具备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现实条件。

第二章 “十二五”机遇空前

“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既迎来许多新趋势新机遇,也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一、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昌平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疏散的重要区域。距离北京中心城区和首都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境内有轨道交通昌平线,多条交通干线与市中心、周边区县和其他省市紧密相连。

科教资源雄厚。区域内汇集了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万多名从业高素质科技人才,100多家各类科研机构,43所各类大专院校;聚集了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大学城等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功能区。 创新活力强劲。“十一五”期间,新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个、重点实验室42个,专利授权总量和技术交易总额保持全市前列。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中石油、中石化等一批科技型产业项目先后入驻,乐普医疗、探路者等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上市,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良好。昌平位于北京的上风、上水,60%为山区,40%为平原,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带植被种类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蟒山、大杨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长达百里的山前暖带。温榆河生态走廊穿境而过,是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林木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各郊区县前列。

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有78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星级饭店57家,市级民俗村21个;有独具特色的小汤山温泉资源等35家旅游景区,其中A级景区21家。

二、问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务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昌平正在经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爬坡和阵痛,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合经济实力亟待壮大。全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昌平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所占的比重仅为2.8%,与昌平城市发展新区的地位不相称。区内龙头带动型、科技创新型、可持续成长型、税收贡献型企业数量较少,抗风险能力不强。

区域经济结构亟待优化。产业结构档次不高,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发挥,研发成果转化不完全,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资源环境瓶颈亟待突破。随着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资源环境压力迅速凸显,成为制约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存在着土地储备不足,拆迁成本攀升,建设发展空间有限,重大产业项目难以落地等诸多不利因素,与当前大拆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整治违章违法建设,整合拓展发展空间的工作仍然繁重。投融资环境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仍未破解。

城乡建设管理亟待提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结合部建设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与城市居民还有较大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需大力推进;覆盖全区的城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急需提高,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有所显现。

社会服务体系亟待完善。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维护公平正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就业、基础教育、城乡卫生、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公共交通等突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将为昌平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新目标的提出,为昌平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判断形势、深刻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首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平必须瞄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城乡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切实与首都的发展定位和建设要求相匹配、相适应。把握好这一机遇,必将推动昌平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征程中,进一步明确新定位、谋划新思路、确立新理念。

图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规划范围图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范围调整,

为昌平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市统筹海淀、昌平资源,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将昌平南部地区划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标志着昌平进入了更新布局、区域联合,整合资源、拓展空间的发展阶段,项目和资本聚焦昌平的态势正逐步显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把握好这一机遇,必将为昌平抢占先机、拓展空间赢得比较优势。

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为昌平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十一五”末,全区初步形成了26家央企与北汽福田、三一重工等大型市企民企汇聚昌平、集群发展的态势。未来五年,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的加速建设,将成为昌平发展的重要引擎。把握好这一机遇,必将为昌平依托央企优势资源加速科技创新、加快项目建设聚集强大动力。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