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九蜿溪,青龙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17:20 字数作文
九蜿溪,青龙峡字数作文

篇一:2014湖北十大漂流景区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漂流成为暑期旅游的王牌产品。那么湖北地区、武汉周边地区到底有哪些好玩的漂流景点呢?现在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下湖北省十佳漂流景区,这些景区都是经过经过新华网网友的投票,结合专家意见、新华网景区体验员现场探访情况综合评选出来的!

1、巴东神农溪

入榜理由:神农溪全长60公里,沿途接纳17条溪间,8处百米瀑布,溪流由此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注入浩浩长江。乘着古老的“豌豆角”小扁舟顺水漂流,但见两岸多呈80至90度的壁堑,陡峭耸峙,并与山头相续。山峰相对高差海拔300米至1200米,壁间狭窄处仅7米。两个小山村将20公里地段分成棉竹、鹦鹉、龙昌洞3个峡段,而以“险、秀、雄”各具特色,崖壁上不仅钟乳密布,怪石峰峰,还分布着大小溶洞60多个,且大多数洞口有石砌土垒的墙壁,留下古时战乱的痕迹。

2、宜昌九畹溪漂流

入榜理由:资历最深、景色绝佳、号称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的中华第一漂流。溪流全长46公里,入江口正对牛肝马肺峡,上游接兵书宝剑峡,下游为崆岭滩,是长江三峡古航道里最为险峻的航段。九畹溪入江口为高峡平湖最佳观景点之一。

3、宜昌青龙峡漂流

入榜理由:水质清冽,别有趣味。青龙峡原生态漂流风景区位于宜昌城市后花园----点军区境内。峡谷两岸奇峰异洞、峭岩飞瀑、青山叠翠、原汁原味;观景游道沿溪延伸,路桥相连,小桥流水,竹海桃园,步移景异,别有洞天。"。

4、随州西游记漂流

入榜理由:景区兴建水库两座,合计库容600万立方米,承雨面积96平方公里,设计漂流水量为5至6个流量,河道全长9公里,落差118米,最大处落差7米。漂流时间大约为

2.5-3个小时,两岸悬崖陡壁,奇峰怪石林立,全程水量大,时而奔腾直下,时而回旋幽谷,使人心旷神怡。

5、咸宁云溪漂流

入榜理由:新上榜的漂流景区,水源清澈,景观优美云溪漂流景区位于咸宁市通城县,原生态自然峡谷,风景优美,水源清澈见底的全国唯一瀑布滑道式,沿途峡谷险要,岩石连绵不断,形成数千米的白石滩。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九蜿溪,青龙峡)

篇二:宜昌漂流文化鉴赏

宜昌漂流文化鉴赏

5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批复授予宜昌为“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都”称号,“漂流之都”成为宜昌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宜昌,山重水复,因水源闻名世界,因水坝驰名天下。宜昌境内集水面积在3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达164条,集水面积占总面积的91.5%。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大多数河流流经山涧峡谷地带,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从而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适合开发漂流的溪河。10多年来,宜昌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漂流项目,成效显著,成绩斐然。全市漂流景点达18处,单项旅游收入过亿元,占据全省漂流项目半壁江山,“漂流之都”被得到国家正名。

1986年夏,湖南张家界茅岩河漂流开漂,开创了我国漂流旅游项目的先河。之后,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一股开发漂流项目的热潮。1995年夏,宜昌长阳丹水激情漂流正式推出,成为宜昌第一个漂流旅游景点。随后,夷陵区先后开发了古龙溪风情漂流、野人谷瀑布漂流,成为宜昌早期开发漂流项目的旅游景点。

伴随着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客源市场。作为参与性极强的旅游项目,漂流与以观光为主的长江三峡旅游产品形成了鲜明的互补性,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随后推出的三峡人家杨家溪军事漂流、秭归开发的九畹溪运动漂流;兴山开发的朝天吼漂流应运而生,成为宜昌漂流市场最火爆的景点。杨家溪军事漂流我国首例以为军旅主题的漂流项目。漂流之前,每位游客都要经过简单的军事训练,

教练讲解漂流要点,游人穿着迷彩军服,划着迷彩皮艇,伴随着嘹亮的军歌,搏激流,过险滩,浪遏飞舟,飞珠溅玉,两岸青山随风而去,人在画中勇往直前。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当一回军人,作一次水上之旅,无不惬意悠哉。九畹溪漂流探险旅游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秭归新县城西部,距三峡大坝20公里,是三峡大坝最近的漂流景点。九畹溪曾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进京为左徒前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离骚》),九畹即九畹溪。因其特殊的地里优势、独特的漂流河道、绚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等原因,成为宜昌最受欢迎的漂流景点,被誉为“华中第一漂”。2009年单日最高接待游客突破万人大关,至2009年6月,九畹溪十年接待游客139万人。该景区在全国漂流景区中创下了单日接待量、单日门票收入、年接待游客、年门票收入四项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漂”。现今,九畹溪是宜昌新三峡十景之一、全国第一个以漂流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同时,还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全国漂流训练基地。迄今为止,这里还举办了三届全国九畹溪自然水域漂流大赛,是宜昌最高规格的漂流运动项目。

宜昌目前已开展各类漂流项目达18个之多,是部分省份的总和,其漂流景点的密集程度为国内少见。宜昌漂流的特色也各有千秋,有军事漂流、激情漂流、有运动漂流、瀑布漂流、生态漂流、双河道漂流等;同时,还有惊险刺激的深山冲浪运动;点军区青龙峡新开发的全天候漂流,即日漂、夜票、晴漂、雨漂,使得宜昌漂流的条件更加

多元化,不受任何自然条件的限制。宜昌漂流项目成为走向大众的旅游产品,深受百姓喜欢。

旅游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各不相同。现代旅游文化学认为,只有人们对其所久居的环境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时,有了对这些新鲜事物的向往时,旅游才有可能。这意味着区域间的差异化,引发人们对异地风情的好奇和向往,而强化这种差异,形成地域个性才能使这种兴趣保持下去。因此,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注重创造旅游客体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吸引客源。正源于此,宜昌抓住了本土地地域特色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开发漂流项目,使得宜昌漂流占据了华中漂流市场的半壁江山,极大地拓宽了宜昌的旅游产品类型。漂流项目成为了发展经济,带动相关产业、改善环境、拉动社会就业新的助长点。漂流文化逐步成为宜昌文化尤其是宜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漂流,早期在国外是一项极限运动项目,现已发展成为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旅游产品。漂流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峡谷、溪涧、江河、湖泊等水域利用漂流工具进行的人工漂流旅游活动。由于人类亲水的天性,漂流旅游活动又具有参与性、惊险性、刺激性、娱乐性、互动性等特点,受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旅游者的青睐,是一项感受山水、寻求刺激、追求个性、调节身心的时尚旅游项目。

宜昌是水电之都,丰富的水资源造就了世界水电之城,同时,丰富的水资源造就了一个漂流之都。宜昌漂流,随三峡大坝而兴起,随三峡大坝而繁荣。伴随着三峡工程的脚步,宜昌漂流正以一种崭新的

文化形态被人们所认识,漂流文化将成为新三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梅龙

2011年6月6日。

篇三:宜昌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宜昌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宜昌文化和旅游业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必须通过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宜昌支柱性产业。

关键词:文化旅游 融合 调查报告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此,笔者对宜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1、资源清查为融合奠定基础。在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全面清查。在文化资源方面,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全市生态文化、水电文化、巴土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三国历史文化、军事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富集,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地域特色十分鲜明,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2、企业创新为融合探索了路子。全市一批企业在文化旅游融合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景区主

打文化品牌,彰显文化特色。三峡人家景区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地展现峡江地域文化,在景区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三峡影视外景基地,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认定为长江三峡地区将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做的最好的景区,受到游客一致好评。旅游企业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增强产品竞争力。三峡大坝旅游区推出《盛世峡江》演出,集中体现了长江文化、三峡文化及水电工程文化,让游客在轻松与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宜昌文化。车溪、九畹溪、昭君村等景区编排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成为全市旅游文化宣传推广的主力军。

3、节庆演出为融合搭建了平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清江画廊纵渡挑战赛、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远安嫘祖庙会等节庆活动搭建了文化旅游融合的平台,彰显了文化渗透力,扩大了旅游影响力。一批文化演艺节目丰富了旅游内涵,获得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楚水巴山》、夷陵区大型原创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三峡大坝旅游区大型生态情境剧《盛世峡江》,昭君古汉文化旅游区《昭君别乡》等演出形式多样,深受游客喜爱。这些节庆与文化演艺活动,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升了宜昌旅游的文化内涵。

(二)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旅游融合不深,缺乏核心吸引物。

一是全市文化旅游融合不深。我市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发掘和创新不够。一些中小景区文化主题不鲜

明,缺少核心吸引物的支撑,有说头、无看头,无法满足游客体验参与、感受独特文化的深层需求,未能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有效转变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是全市缺少文化旅游融合的核心吸引物。旅游吸引物是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开发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基。目前,文化旅游融合卓有成效的城市,都成功打造了各自的核心吸引物,如主题公园类的核心吸引物,深圳有东部华侨城、开封有清明上河园、桂林有《印象刘三姐》。总体上看,宜昌市文化吸引物、旅游吸引物很多,但缺少文化与旅游成功对接的核心吸引物。

2、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广泛,产业链条偏短。文化与旅游融合目前更多表现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在旅游其他要素如吃、住、购、娱等环节融合不够。地方特色风味餐饮开发不够,缺少文化演艺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剧院式餐厅;酒店文化氛围不浓厚,缺少文化主题酒店;旅游纪念品对本土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接待大型团队的旅游购物商店和特色街区,缺少可以接待旅游团队的高档次、小规模演出场所。

3、文化与旅游复合型人才不足,创意发展不够。目前,全市文化领域和旅游领域都有一批专业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带头作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精通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同时精通文化、旅游,能将两个专业领域打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全市主要缺少旅游文化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尤其是缺乏既熟悉历史文化,又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文化旅游的创意缺失成为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短板。

二、宜昌文化旅游业跨越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项目引领,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

以宜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充满魅力的民族民俗风情等为基础,重点引进、建设一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项目,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形成核心旅游吸引物,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提高我市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

一是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整合两坝一峡文化旅游资源,增加娱乐、休闲、康体、运动、理疗等度假休闲设施与服务,建设一批演艺、特色酒吧、棋牌、互联网、歌舞厅等文化项目,将该区域整体创建成宜昌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成为生态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在宜昌主城区规划建设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形成集名人雕塑、文物复原、文化展示、特色休闲、美食购物、城市观光、市民游憩、商业地产为一体的城市大型综合体,让特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及海内外游客触摸宜昌历史,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本地名优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的聚集地。 二是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品牌。实践证明,旅游必须要有人气,而人气要靠文化来聚集。依托宜昌丰厚的文化底蕴,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为指导,力求民族性与地域性、峡江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在提升完善《楚水巴山》等优秀剧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宜昌历史、文化内涵,倾力推出一台既反映宜昌文化内涵,又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大型文艺精品节目。将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昭君村等景区的节目精心打造,突出特色性,增强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使之成为游客到景区不可不看的经典演出节目。

三是启动宜昌夜游项目,将宜昌夜游项目打造成宜昌旅游新品牌。先期启动宜昌城区夜游项目,然后向两坝一峡(三峡大坝、

葛洲坝、西陵峡)延伸,与建设中的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对接,丰富游客夜间文化娱乐生活。

(二)大手笔包装,塑造文化旅游新形象

一是重新梳理旅游景区文化发展思路。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突出水电工程文化、山水旅游文化、峡江民俗文化,重点开发水电工程游、名山胜水游、峡江民俗游、体育探险游等旅游项目。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以屈原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为主打,重点建设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九畹溪、三峡竹海等景区。昭君故里文化旅游区以昭君文化为品牌,以香溪河为纽带,打造成长江三峡对接神农架的节点型旅游服务基地。清江巴土风情旅游度假区突出土家民俗风情体验、滨湖休闲度假特色,整合开发清江画廊、天龙湾两大片区,加快完善休闲度假和文化娱乐项目。三国文化体验旅游区突出三国故地、宗教圣地特色,以武圣关公为品牌,加强三国文化的主题化、系列化开发,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对景区周围、旅游道路沿线房屋进行民居综合改造。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主题酒店、文化主题酒吧、文化主题餐饮。遵循旅游饭店主题化的发展方向,适应文化体验消费的需求,以三国文化、荆楚文化、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水电文化等为主题,建设一批度假型、商务型、会议型的主题文化酒店。支持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发展特色餐饮业,以研发“名宴”为重点,开展主题文化餐饮推广活动,以举办美食节为载体,推动餐饮产品研发。通过特色餐饮、主题酒店等使文化要素渗透到旅游产品链中。

三是鼓励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三峡工程纪念品、三峡名人纪念品、三峡土特产、三峡奇石盆景、三峡书画美术品、三峡图书音像品、三峡邮

篇四:宜昌市主要旅游景区名录(2012.2.3)

宜昌市主要旅游景区名录

篇五:记者深度揭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峡工程

转贴]记者深度揭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峡工程

24895 次点击

141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臺北鑫夢緣 于 2011-5-25 4:52:4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三峡工程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建,中国那些御用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防

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三峡大坝不会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畅通无阻,万吨轮将直达重庆??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最后却发现原来那很多描绘不过是谎言。原来“空调论”虽然是真的,装的却是个夏热冬冷旱涝咸至的“反空调”。

终于蓄水成库了,由02年的135米而到05年的155米,媒体和专家照例按宣传口径发布普天同庆一片欢腾的报道。质疑和清醒的声音的发出和传播都是那么地困难,几乎湮没在一片喝彩的主流声音中了。网上倒是不乏反对的声音,但多为不谙内情的人的发言。虽不乏局部的真知灼见,但往往热议不到全盘的点子上。

那些主流派专家们,照例出来进行粉饰工程。你说不好他就说好,你挑问题他就来给你个七虚三实且不无误导的“解答”,反正一般网民们,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对这些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就算你质疑,也往往抓不到他的痛脚。

但是自然地质地理和大小气候的改变,却不因争论谁对谁错而稍有停留。因此,我一直试图揭示些什么。

近年长江科考的发现,对长江的成因有了直观的证据。在科考队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 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现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250米的高度(此段长江河面自然高度不足 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强烈上升区与强烈下降区之间的转折部位恰在三峡出口的南津关附近,那里有个明显可见的九蜿溪断裂,从总体上看对南津关以上40公里的三峡大坝坝基很不利。

所以,哄哄外人的“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的说法,可以休矣!你不能以局部的坝址地质来偷换概念,诱导成是整个库区的地质,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欺骗!三峡成库是个整体概念,它是在一个上千公里范围内发生在一个地球版块上的大工程,说地质,要全面地论证南北的支流和回水所至的地质情况,也要从东到西论证从坝头到库尾的地质情况。你说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那从这往上不过几十公里的巴东,却是有名的地质破碎地震带。三峡工程改变的、成库后地表要承受的,绝不是只有三峡大坝那点“坚固的花岗岩地质”。

在2007年4月14日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主编之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表示,报告指出,三峡水库建成后,有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翁立达指出,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事实上已经多次诱发地震了,只是震级还没到过高烈度。

参与过多次长江科考、有“世界河王”美誉的杨联康(国家国土资源部研究员)近年多次对外界指出:

“不能只用地质学家的平面视角,因为它几乎与三峡峡谷毫无关系,只可以适用古比雪夫、阿斯旺等众多平原水库,而按照地貌学家的观点,三峡的问题恰恰出在250万年来峡谷迅速抬升,邻区明显沉降上,即这是一个时间、空间的四度空间问题。” “不宜照抄所谓‘国内外工程实践表明由水库造成的触发地震,一般不超过这一地区天然地震震级’结论。因为中国大河存在世界最严峻的新构造运动形势。” 根据他的调查:古长江已证实抬升为1250米,而在清江与长江三峡的分水岭上,古长江河床抬升到了1800米以上。(记者注:在远古长江故道的清江沐抚大峡谷两旁山顶上,2006年本人也考察发现1600米山顶上存在古长江河床)。而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使用的抬升高度仅300米,对于论证地壳活动性属严重失误。此结果明显影响对诱发地震强度的认定,有过于倾向问题不大的不科学态度,必须重视研究搞清楚!

2003年6月份三峡蓄水成库,三个月后的9月15日20时30分,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鄂西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一口废弃多年的古盐井突然发生强烈天然气井喷。这个井口直径6.25厘米,底部有4个气体喷口同时穿越地层向上喷发,日泄漏量约4万立方米,喷发的气体高达20 米,震耳欲聋的气流声在几百米外都能听见。(在长江南岸方斗山背后。与长江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 2003年12月19日20时31分,三峡水库诱发了蓄水成库以来最大的地震——大坝以西直线距离80公里巴东小溪河西岸马鬃山村,发生了烈度为2.5级左右的地震。三天后,距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长江北岸开县天然气发生井喷,导致244人死的严重矿难。(与长江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十公里。)

2006年3月26日,开县再次发生井喷,火焰高达百米,数日方反压制服。(与长江直线距离同为几十公里。)

上述的这些事例,一直被当作单个偶发的事例,没有将它联系到三峡蓄水和对自然生态的多重改变来看。据我多年调查的研判:这些偶发事件,都与三峡蓄水后地表水压陡然增强有关。三峡蓄水之初的蓄水高程是海拔135米,库容123亿方,而到今年工程全部竣工时,蓄水高程将达到海拔175米,库容为 393亿立方,是此前库容的三倍多,相应来说,对地表地层的压力也增大了几倍,岩溶地形的断裂、岩隙、溶洞为库水高强的下压力渗流,三峡可能面临更为诱发地震、压迫川东天然气田导致井喷的严峻形势。最近的地质调查发现,川东鄂西存在着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田,

可以说地底下尽是天然气包。二次蓄水发生的几千次中小地震是一种信号,这是地层在积蓄能量,一但蓄水175米的高压强到来,可能发生变数的风险就会增高。 科学研究已清楚表明,修建大型水库一定会诱发一定程度的地震。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巫山 -秭归-长阳一带。二次蓄水几个月后,据湖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0月27日18时52分04秒,在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发生4.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地区震感强烈,个别土坯房倒塌,小部分房屋开裂。震中周边地区襄樊、锺祥、荆门、荆州、宜昌、天门、武汉、黄陂等地有感。其后当地又续发至少 50次微震。10月28日13时,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再次发生4.2级余震,震中区震感强烈。

这次地震是二十多年来发生在湖北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地距三峡大坝不过几百公里,有地质学家认为和三峡水库的建成有关。

一个地质学者告诉我:“蓄水三个月半年到三两年,就发生这么多事故,和我们论证三峡工程时,对地下情况调查不明有关,三峡工程上得太仓促了啊。井喷在蓄水前期就一再发生,显而易见是库水压迫岩溶地形裂隙孔洞,形成地下水渗压压迫地下气田所致。而蓄水三年间发生这些变故的时间,对于地质时间来说,就相当于人之一秒。换言之,等于说在地质的时间里,蓄水才一秒钟,地下就发生反应了。” 那么,就到该反思三峡工程上马不科学不民主的时候了。反对意见那么高,不明情况那么多,14个专项论证报告,有五个报告专家组不签字,都挡不住政治工程的强硬上马。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在地质情况如此不明,超过1/3工程论证报告专家组不签字的情况下,还能强行上马。论证时,反对者排挤出去,赞成者拉请进来,排除异已意见,一切皆往有利论证,最后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象水坝实力很强的美国,其论证方式却相反,人家是要把反面的可能一一证倒了,才可能心里有底工程上马。

换种思维看问题:当年全国人大票决三峡工程时,2000多个代表们,有几个人对地质、水工、大坝方面有专业知识?既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就应该是投弃权票,因为你不能对你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表态和行使表决权,如果你这么做了,你这是对国家的渎职,你这是对人民的犯罪!但三峡票决只有100多票反对,600多票弃权,高达1000多票赞成。当然再以进程的眼光看,这已经是多年被讥为人大表全票通过敲橡皮图章的一种进步了。民主制度方面的缺陷带来的制度恶果,最后在桩桩件件事情上得到了体现,三峡即是其一。最终国家被利益集团绑架了。

按说三峡水库建成了,水面增加了,气候应该更加湿润才是。却不想蓄水156米,首先是二场川东百年不遇的洪灾,这黄万里先生早已指出过的了,是蓄水抬高水位后,将下游的洪水挪到了上游,因为洪水下泄被抬高了的库水顶,库尾闾的地方不光形成拦门沙淤塞严重,而且将形成由此自上的洪水下泄困难问题。三门峡造成陕西关中平原洪患就是已经证明了的一例。

接踵迎来的又是川东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高温酷暑天气连创四川最高记录,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气温更是破记录的达到45度(重庆人认为这还只是敢公布出来的数据,他们身体感受的温度要远远超过报出来的气温)。重庆遭受百年未遇大旱,

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损失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亩,粮食减产超过3成,有82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大旱一直持续着,重庆长江段成了一条细流,上游金沙江的梯级水库却还在“按计划”蓄水。三峡下游的洞庭湖,自打三峡蓄水起,就开始露出干涸面目,以往烟波浩淼的东洞庭,如今干得几乎徒步可以涉过。鄱阳湖也迎来了干旱。二湖流域可是自古“江南”这个慨念的核心区啊!

不管作用多大,三峡成库事实上改变了整个长江流域生态。

不是说冬暖夏凉么?会增加降雨么?怎么修了三峡工程气温反而升高得更厉害?政府和那些专家们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对此作出解释?这些专家们在左推右搪中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如果说三峡对气候没有影响,那是瞎说。因为前一段就是这些权威部门言之凿凿地说三峡将对气候产生影响(冬暖夏凉空调说),现在突然说没有了,那不是证明此前是狗戴嚼子——胡勒么?如果有影响,为什么不像所说的降温作用,而是持续高温干旱?

最后御用专家们总算找到借口了,那就是“全球大气候转暖”,简言之就是四川大旱和三峡工程无关,是整个地球变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认为,四川高温现象是在大系统背景下造成的,今夏副热带高压“西深积点”普遍高于往年,整体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向偏西偏北偏移,且持续时间也很长。他认为目前流行的“木桶效应”说并无充分科学依据。

张强说,三峡流域长度虽长,但宽度并不大,对沿途流域气候的影响很小,对四川盆地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而且据科学模拟三峡试验表明,三峡大坝的修筑不但不会导致周边地区乾旱,反而会提高降水约百分之十左右。特别是最近重庆遭遇特大山洪暴雨,关于三峡工程改变自然的反击很强大,御用专家们似乎找到的有力证据。 不信?那你有本事证明给我看?

这反击的就是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抛出的“木桶理论”,认为四川盆地形似一个木桶,最短的一块板就是长江三峡这个海拔多几十米到100多米的峡江缺口: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仅有一条长江与外界连通,而三峡是四川盆地的唯一缺口,是它与外界水汽交换的重要通道。现在在这个缺口上突然被人为加了一道 200米高的“悬崖”,就不可避免地要阻碍长江的水汽流通。

生活在长江川江边的人都有体会:以前从宜昌到重庆段的长江上,江风非常大,并且是从下游向上游吹,蓄水后明显感觉上风没有以前大了。到蓄水156米后,很多时江风几乎没有了,这无疑证明了三峡大坝的阻风效应。

王红旗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江风凉爽,是低进的,冷空气比重大,所以总是处于地面或河面的最底层流动,它带来川东和四川盆地降雨的另一个必要前提:不是有了积雨云和输送了水汽进去就会形成降雨,降雨的原理是冷暖气流错锋形成的,没有地面的凉风,中高层的积雨云是形不成滴降到地面的,往往它就飘走了,

飘到周边地区去了。比如湖北江汉平原和秦岭大巴山地,降雨量就比蓄水前的往年多了将近10%。这个预计增量却是原来专家们预计在三峡重庆区间的增量。

所以无论你山头上是否寒风呼啸,山谷峡江里面却热浪滚滚,大气候对小气候不起作用。以前峡江里冷湿气流上升,在三峡的山头遇上暧湿气流,冷凝形成片片雾锁峡江的“巫山云雨”,只能成为记忆了!

这个原理和中国北方近几十年干旱类似,北方的植被河流被破坏了,地表温度相对就上升了许多,积雨云飘到上空,却眼巴巴地瞧着它飘走,形不成降雨,却形成了干旱的恶性循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越是森林植被和原始地貌维护得好的地方,降雨量总是那样丰富。中国古人将这叫作“接地气”,云层接不到地气就形不成降雨。按现代科学解释就是必须给出降雨前提——错锋,地面温度过高,往往形成向上的干暖气流顶托,暖湿气流形成的积雨云下不去,冷暖气流错锋形成冷凝降雨无法达成。

这里我试解一下川东去夏今春的高温干旱原因。

修三峡大坝前,长江之水一泻千里。从青藏高原上汇积的雪水奔腾不息,给四川盆地带来清凉水源的同时,也将四川盆地内的热量带走。同时反向支持了凉风水汽自三峡进入川东和四川盆地。这种冷暖流交错造成了这一线的丰富降雨,三峡区间和川东重庆,历来是降雨丰富的地方,一般年降雨在1500毫米左右。

蓄水以后,上千公里江流变得非常缓慢,库区内的700公里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完全丧失带走热量和散发的能力。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不会上升太大。快速流动的水不但可以保证自身的冷却,还可将周围的热量带走和释散,对周围环境起到天然调节。但一潭死水就不同,因为它不流动,所以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升温。热量不被水流带走,便持续积累在水库内部。

峡江逼仄的地势使得静止的水库不但降不了温,反而成了个“聚热器”,夜晚在陆地气温下降后,水库仍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白天饱含吸取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大,这也是农民在夜晚向稻田里面放水,以防止稻田被冻的原因)。这就有如在四川盆地口安装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板,持续不断对周围地区加热,地理环境又导致形成难以释散的河谷闷热小气候,导致水库沿江的峡江地区气温升高,而高温又促使水库内水蒸汽继续蒸发,就在四川盆地入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温水蒸气带,形成历久不散的“桑拿天”。

同时三峡大坝将最重要的与流流相反方向流动的冷湿凉风阻挡了。有专家说三峡大坝阻挡不了大气候,但三峡大坝却能阻挡最重要的在峡江底部流动的湿冷凉风,再加上闷在峡江盆地里的湿热就如同火炉般,将任何籍此进入四川的冷湿气流加热或削减、顶托掉。透过三峡进入四川的冷湿气流都将被这个湿热气压带消弱。四川盆地没有被大坝堵死,也将被这个火炉毁掉:没有风进入相对封闭的峡江,空气不流通散热不畅,外来的冷湿气流又被阻隔,热量无法排出,反而在盆地及出口处不断聚集,雨又降不下来,高温干旱就势不可免,四川真的就成一个火炉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