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26:40 体裁作文
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体裁作文

篇一:形势与政策教育 大地震对我们的启示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日本大地震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全世界都在屏息关注日本大地震。通过媒体传递的灾难场面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是灾难笼罩下的人;是灾难面前,日本国民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有序。目前,潜在的核泄漏危机还在持续考验着日本这个民族的承受力。地震震惊了整个日本,也震醒了世界其他国家。

关键字:日本 地震 核能 防灾教育 国民素质

日本大地震所告诉我们的

地震同样也震醒了世界其他国家,因为谁都无法保证大自然惩罚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自己。

这是一个樱花盛开的季节,但日本国民面对的却是真实版的《2012》。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仙台、岩手、宫城、福岛、茨城等地区沿海五公里地带上的几乎一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遇难者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更令人担忧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泄漏形势正趋于恶化。

全世界都在屏息关注。通过媒体传递的灾难场面,如世界末日般震撼人心,但令人更为震撼的,或许不是灾难,而是灾难笼罩下的人。灾难面前,日本国民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有序,令前往采访的世界各地记者印象深刻。但潜在的核泄漏危机还在持续考验着日本这个民族的承受力。

地震震惊了整个日本,但地震同样也震醒了世界其他国家。因为谁都无法保证大自然惩罚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自己。

发展核能须谨慎

如何应对核能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话题。

德国政府已宣布关闭7座核电站,并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瑞士决定停建新的核电站;委内瑞拉政府亦表示谨慎对待核电站建设。德国总理默克尔给出了关闭理由,她说,?日本核电站事故表明,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是不够的。?

目前,全球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核电站有200多座,它们的安全性能到底如何?能不能够抵挡得住诸如地震、海啸等大灾难的袭击?日本福岛核危机触发了越来越多人的担忧。《纽约时报》3月16日报道说,早在1972年,就有核安全专家发出强烈警告,只要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如饥似渴,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资源日益贫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尚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核能算是最理想的能源获得方式。这正是当前全球核能工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但是,历史和当下都在告诉我们,核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尽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必须慎重以对,否则后果或许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民宅需要推行抗震标准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报告说,日本大地震持续了三分钟,许多大楼剧烈摇晃却没有倒塌,这在过去十分罕见,这表明今后预防地震努力的方向之一是建造具有抗强震性能的建筑。

亲历者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况,?东京的高楼就像是跳舞一样摇晃,但却并没有倒塌,甚

至连玻璃都很少震落。?在距离震中最近的仙台,有中国记者赶赴现场报道,他们发现,市区未受海啸袭击的地方,不管是高楼,还是民宅,看起来都完好无损,甚至要努力寻找才能发现地震留下的痕迹。

这让现场的中国记者感触良多:?如果没有海啸,九级地震对日本房屋的伤害或许会微不足道。?据事后报道,倒塌的房屋绝大多数是海啸所至,真正被震塌的房屋少之又少,这得益于日本实行严格的房屋抗震标准。

此次地震发生后,有些东京人并没跑到空阔地带而是就躲在家里,这是因为日本的高楼建设现在多采用橡胶+钢筋的技术,即将橡胶粘合在大楼支柱上,这样地震时支柱损坏也不容易倒塌,相对比较安全。

日本防震抗震的关键正在于这许许多多的细节当中。比如日本有一套电脑化地震应对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住宅里的煤气、水、电等,从而减少地震导致火灾、煤气爆炸这样的二次伤害。

不能迷信固若金汤的神话

在反思此次灾难中,有日本人士将矛头指向了防波堤,认为防波堤未能抵挡住海啸的袭击,反而麻痹了人们的思想。

以岩手县釜石市的防波堤为例。据说,它的两道堤坝号称世界上最高最坚固的,并且还申请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但是面对高达10米的海啸,防波堤形同虚设,汹涌而至的海啸瞬间吞噬了整个市区。

除了釜石港,在遭海啸袭击的不少港口,都建有一定的防波堤,尽管不是世界之最,但按照设计标准,足以抵挡一般强度的地震和海啸。

但是,此次灾难无疑告诉我们,任何号称最坚固的工程,在大自然巨大的毁灭力量面前,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或许正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国民有序抗灾贵在教育

灾难面前,日本国民堪称?模范生?,世界为日本国民的有序和冷静感到惊讶。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说,?有人将毛毯分成两半与他人分享。??为了后面的人能买到食物,排队排在前面的人只买够自己吃的。??在免费提供饮用水时,谁都不会说‘请再给点’。??孤立无援的人也不会喊着‘先救我’,而是写下‘SOS’求救信号后耐心等待。?法新社、美联社的报道也同样表达了赞誉,?没有任何抢劫或暴力迹象,日本民众在搜寻亲人或者等待领取生活必需品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制能力。?

地震发生时,《潇湘晨报》记者正在东京学习,他记录下了当时的亲身经历:老师命令我们立刻躲在桌子底下,她一直站立在我们正中间。当地震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

日本没有?范跑跑?,有中国网友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在中国的一些网络论坛上,贴出了不少震后日本国民表现的照片,比如有序排队的,有礼貌谦让的,有尊重遇难者遗体的,有尊老爱幼的,等等。一位网友评价说,?地震后,日本人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避震的民众解散后,空地上没有一片纸屑。这是教育的结果。?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说,必须看到这样一点,日本国民的秩序性,不是一朝一日养成的,而是社会长时间教育的结果。

消息公开不是“洪水猛兽”

1986年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时,当时苏联政府担心引发民众恐慌,起先隐瞒了事故真相,甚至没有取消民众的大型户外活动,最终导致数十万人遭遇核辐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信息公开是将灾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必要条件。此次大地震中,日本政府以及媒体的总体表现受到外界舆论的肯定,尤其是日本NHK电视台及时播放灾难现场图像,报道事态进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恐慌心理。

而菅直人政府的一些信息发布不全面的做法也遭到了舆论的监督批评。地震发生后,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每天大约举行5次记者会,目的是向国民及时发布信息。不过,民主党内有人冷嘲热讽地表示:?政府总是发布乐观的信息?。在核电站附近居住的一些民众也表示担心政府在可能存在核辐射危险的问题上隐瞒真相或拖延发布真实信息。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说,这个时候,公信力拥有致命的价值。假如民众不相信政府,就会造成社会巨大恐慌,假如民众不怀疑政府,那些少量的带放射性物质的蒸汽,也会很快消失于无形之中。公信力,靠的就是政府平时积累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不能只有政府一道承重墙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菅直人内阁或许撑不过这个三月。政权更替频繁,这是日本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印象之一。

但当灾难发生后,日本举国迅速投入到了抗震救灾,政府、自卫队、企业、民间组织以及媒体各司其职,相互间少有扯皮现象,有序抗灾。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型国家,政府能够调动的资源相对比较有限,更何况是一个原本摇摇欲坠的菅直人内阁,但日本拥有《灾害对策基本法》,在基本法框架下,政府可以充分调动社会潜能,发动企业、媒体、民众一道共同抗灾。

闾丘露薇因此评论说,如果政府意识到自己一定不是万能,那就更应该把一些工作让民间社会来分担。不然,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会是如此的力不从心。其实,民众自我进步的能力是很强的,只要给他们足够宽松的环境。

“天灾面前我们都是地球人”

?希望盈江和日本的小朋友手拉手,都能充满笑容地挺过去!?云南傣族小朋友金小海想了想,用稚嫩的笔触,在祈福板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这句话。

就在日本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天,云南盈江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地震,在盈江县广场,不少市民在祈福板上留下了如此言语:?盈江加油,日本挺住??愿我们共渡难关?。

在中国互联网上,围绕日本地震,有少数网民发表幸灾乐祸的言论。但是,很快这些支言片语淹没在?为日本加油?、?为日本祈福?的言论中。

有网友说:?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没有中国人和日本人,只有地球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救援队和日本人民对中国灾区的支援和捐助,中国人民要向日本人民展示人间的大爱。

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说,此刻,所有人的心都应该与灾难中的日本人民联系在一起,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不管我们曾经有过多少的恩怨和误解,甚至也不管未来我们还会有多少的争执和争斗。这是人性的力量。

篇二:汶川地震给我们的启示

汶川地震给我们建工学院师生的启示

——配发《汶川地震受灾建筑照片》的解说词

长安大学建工学院 周果行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把抗震问题向学生讲清楚?在所有设计规范中,抗震规范更新最快,版本也最多。我手头就有不同时期7个版本的抗震规范。我们的教学内容有没有与时俱进随之更新?我们的学生遍布神州大地,设计、施工、科研、教育和管理,各个行当都有。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任何一个行当出了问题,我们当老师的都有责任。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据人民日报9月5日报导:死亡69197人,受伤约37万人;汶川地区位于山区,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整个村庄被吞噬;再加上房屋整体坍塌,难以发掘;至今仍有一万八千余人没有找到;死亡和失踪人员总计达八万七千余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32年前(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那座百余万人口的大城市,人们正在熟睡之中,突然发生大地震,真是在劫难逃。死亡24万人,重伤36万人,轻伤70多万人;由于当时资讯不发达,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未能及时看到与工程有关的受灾建筑的照片和资料,缺少感性认识;后来虽然也出版了一些抗震书刊,但时过境迁,收效不大,未能使更多的人吸取经验教训。尽管后来多次修改抗震规范,有关部门仍然重视不够,贯彻不力。

我国正处在地震活动期,大小地震无数,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唐山是第一次,汶川是第二次。已经一而再,会不会再而三? 会不会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镇再次发生大地震?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样会猝不及防。

限于科学技术水平,暂时还做不到提前预告。

限于国家的财力,也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设防等级。据我所知:唐山发生大地震后,设防等级也只是从原来的7度提升到8度;此次汶川大地震后,在新修订的抗震设计规范中,设防等级同样也只是从7度提到8度。

听天由命。更不行!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从汶川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

汶川地震发生后,地方官员不认为自己有何失职之处,设计单位也不认为自己的设计有问题,施工单位更不承认自己有偷工减料的行为;都推说震级高、震源浅,非人力所能抗拒,一切问题都被掩盖了。果真如此吗?值得深思。

问题是:在汶川、北川等重灾区也还有好些房屋并没有倒塌。为什么你设计的,你施工的,你管理的工程就垮了呢?

现场惨不忍睹。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例子,距汶川110公里处,都江堰受灾较轻地区的聚源中学,周围的房屋都没有倒塌,唯独学校的房屋倒塌了,240余名师生遇难。人们从废墟中发现柱子的钢筋只有筷子粗。即使是箍筋,按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震区建筑柱子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怎么也比筷子粗。难怪学生家长们要讨一个说法。

第二个例子,绵阳安县桑枣中学,当年上级只拨款17万,建成的教学楼是一幢无人敢验收的工程。新校长上任后把历年的维修费全都用于教学楼的抗震加固,砖栏杆换成铁栏杆;370的柱子加成500,累计投入40万。并经常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抗灾演习。在此次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都倒塌了,而这栋没人敢验收的教学楼却能大震不倒。千余名师生,无一人伤亡。

最近几个月,我从互联网上查阅了数百幅汶川地震受灾建筑的照片,发现凡是按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几乎都能做到大震不倒。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严格执行抗震规范,就能防患于未然。

我选取了180 幅比较典型的照片,分类介绍如下,供大家讨论。虽然我们没有到过现场,但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汶川地震中受损建筑是客观存在,如何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发言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在座诸位专家,都能发表真知灼见。

一、地震危险度排名

最近,在地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学者的研究报告,列出了我国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的排名表。西安的地震危险度虽然排在第16位 ,但这只是学者的观点,仅供参考。西安的黄土很厚,小震是憾不动的,要发生地震,很可能级别就很高。西安有好几条地裂缝,在〔好又多〕超市就有一条。当年〔好又多〕那块地,我们学校租用了很多年,就因为有地裂缝没批给我们。

二、永久铭记

这里有几幅惨不忍睹的照片,提醒我们在抗震问题上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应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从震区损毁建筑的照片看,和唐山地震造成的灾难如出一辙。早在1978年抗震设计规范就已经按照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进行修订。遗憾的是人们没有记住唐山地震的教训,没有重视。

别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厚厚一本,其实核心内容只有四个字,就是“大震不倒”。

三、道路和桥梁的损毁

道路基本上是按照等高线修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可避免的要切去一些坡脚,这就破坏了土体的平衡。地震时就会产生滑坡。

拱桥的损毁很严重。显然是桥墩在地震发生时,产生了位移。

多跨公路桥的桥墩竟然采用预制杆件现场拼装,计算简图也有问题,桥墩

(支座)在转弯处没有考虑三向受力。

大跨度悬索桥虽然没垮,但变形很大,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四、整体倾斜

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是容易产生液化的土层。应采取措施处理。例如换土、强夯、打桩??,办法很多。那些整体倾斜的房屋显然是由于地基液化造成的。今后选址,应避开可能液化的场地。避开不了,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五、整体坍塌

砖混结构一般都是采用横墙承重,忽视纵墙的作用。

此次汶川地震,凡是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几乎都未能逃过此次劫难,预制板成了“棺材板”。

在损毁的房屋中,可以看到有一些预制板还挂在墙上,说明承重墙塌了。承重墙肯定是经过验算的,为什么会塌呢?

从整体坍塌的建筑可以看到:预制板之间没有灌缝,板面没有整浇层,板缝在支座处没有夹筋,孔洞没有填实??,楼盖与横墙未能形成整体。横墙在楼盖处都被预制板切断了,形成铰接,这是一个不稳定结构。平时全靠纵墙扶持。

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预制板浮搁在墙上,大震时岂能不倒?

西安过去就有很多这样的房屋。我校家属院的宿舍楼几乎都是这种结构,很难处理。

请大家注意,有一幅照片,采用预制板的多层砖房已经整体坍塌,旁边采用现浇结构的楼梯间仍然能大震不倒。值得我们以后在结构选型时重视。

我们再看看幸存下来的砖混结构房屋是什么样?

多层砖房窗间墙的宽度不够,按规定:七度区不少于1000 ,八度区不少于1200 ;普遍缺少构造柱和圈梁,外墙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缺少拉墙筋,墙体的砂浆强度较低。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在每一版抗震规范里都有规定。1982年国家又特地颁布了《多层砖房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 ,近二十年建造的砖房不应出现这种问题。

六、整层损毁

震区有一些整层在原位被压扁的建筑。如果是框架结构,很可能是该层柱子的轴压比不够;如果是砖混结构,上下采用相同的墙厚,薄弱层就有可能坍塌。

现在流行的框支砖混结构。上刚下柔,底层的层间位移很大。从受损建筑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纵向的层间位移很大。按规范要求,建筑结构应分别按两个主轴方向进行抗震验算。

框支结构在地震中不是底层损毁,就是第二层坍塌(砖混结构的第一层),今后在震区采用这种结构选型应慎之又慎。

七、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房屋基本上能够做到“大震不倒” 。但普遍没做到“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 。柱子损毁了,梁再结实也没有用。

多数房屋的柱子,在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加密区内,箍筋没有按要求加密。 请注意:抗震规范规定箍筋的肢距不得大于200mm ,也就是说:震区混凝土结构的柱子都要设置附加箍筋;在所有损毁建筑的照片中几乎很少看到附加箍筋,没有附加箍筋必然也满足不了体积配股率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柱端必定受损。

篇三:时事政治-日本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LMX

日本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从地理上看,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屡遭灾难的过程中,日本人民磨练出应对这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在此次灾害中, 9.0级的大地震已是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由于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更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人民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灾难中,却能井然有序的对抗灾害,其中的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近年来,我国各地也相继发生过几次大地震。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某一地区发生了灾害,民族精神的凝聚总能促使中国人民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是我国的骄傲。虽说我国的应急措施总体上还是比较到位,但相比之下,却还是有不少在应对灾难中值得向日本人民学习的东西。

首先,面对地震日本人民井然有序。据一名在日的中国留学生说“日本人在震后表现非常好,没有哄抬物价,大家都排队购物。如果钱不够的话,也能买到东西。”虽说不少报道指出日本发生地震后多家超市的东西被抢购一空,但相比中国汶川地震时,送救灾物资的车遭沿途居民抢夺,却是让人寒心。一名前线记者问到灾难发生后人们的反应时,日本居民美佳很镇静地说,由于日本防震教育很普及,日本每年的地震频繁,因此人们这次的撤离和避难还是很有序的,并没有出现慌乱的局面。她描述说,尽管道路堵塞,但人们避难时都会自觉井然有序的站在道路两侧尽量不阻碍交通。地震后无线通讯设施信号中断,公用电话成为他们与亲人取得联系的唯一通讯手段,就算如此,市民们也并没有出现哄抢使用公共电话的情况,而是有序的排队使用。 “在日本,报纸、电视经常介绍有关防震救生知识,学校和各个公司也会组织相关的演练。虽然这种演练是自愿参加,但日本同学都是很认真和主动地去参加,绝对不会简单走形式,过个场。”一名

留日中国学生如是说。面对灾难中的表现,其实也是个人素质的表现。从这方面看来,我国还是比较欠缺。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素质教育还不能做到如日本般完善,但我们个人应该从我做起,为提高自己的素质付出努力,特别是我们大学生。而我国应对灾害的教育,虽有文件下发,但普及的程度却很差。教育部常督促要对火灾、地震等灾害进行应急措施的教育与演练,但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落实这方面教育,全民普及就更谈不上。在这方面我国亟待完善,生命可贵,在灾难来临时,这些急救知识能挽救一个人的性命。而素质的提高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升华。

其次,日本的楼房都非常注重抗震效果,从1996年开始,日本政府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其实,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房屋,都能做到抵抗七八级地震的效果。然而中国楼房的抗震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甚至出现在建楼房倒塌事件,“豆腐渣”工程泛滥,中国楼房的质量令人堪忧。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来显现出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二来显现出开发商的道德诚信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不是个别情况,各地都相继出现过此类事件,政府应加强监管的力度,另外开发商也应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做诚信生意。

最后,在灾害发生后民间各组织团体纷纷参与到救援中。救援方式并不在于捐款,在灾难发生后,物资才是灾民们第一时间需要的。日本网民充份利用互联网,在Twitter及其他社交网站不断更新资讯及防灾知识。东京黑帮“住吉会”在Twitter推文,开放各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有日本民众指出,这些不良分子不只没有趁火打劫,救援效率可能比政府更高。除了大型场所如东京体育馆及各级校舍为无家可归者开放入住,商界亦加入救灾行列,日本Gizmodo Japan网站获悉,大型连锁电器站Bigcamera提供免费手机电池。如此的救援方式比捐款来得更有效率,灾民们能得到更为实际的救助,值得学习借鉴。

灾难总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希望我国能够借鉴他国经验,更好的铸建我们中国民族的精神!

篇四:《唐山大地震启示录》

第284期世纪大讲堂

《唐山大地震启示录》

马宗晋

第一帕:

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30年前的今天,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市在一夜之间被夷为了一片废墟,有20多万条生命都沦为了亡魂。如今,30年已经过去了,除去那场灾难当中的幸存者,以及一少部分与它相关的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经成为了一段冰冷的历史。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却知道有青龙奇迹的存在。在距离唐山市仅仅只有65公里的青龙县,唐山大地震当中却没有一个人伤亡。那么地震它究竟是不是可以被预测出来,30年后的今天,对于唐山大地震,我们又应该有着怎样的反思?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欢迎马先生。

马宗晋:你好。

主持人:你好,马先生。来,请坐。

好,首先呢我们一起来通过大屏幕,来认识一下马先生。

马宗晋简介

马宗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出生于当时已被日本侵占的长春,直到上初中,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23岁,他成为中国地质力学的第一个研究生,师从李四光的二弟子孙殿卿教授。1972年他率领小组首创渐进式预报模式,该模式的预测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期间对海城、松藩等大地震的预测乃至对唐山大地震的中期估计和短期的失败都有重要影响。该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式地震预报”。

现年73岁的他,夙愿未酬,仍在地震预报科学、地壳运动等方面,孜孜以学,钻木以求。人们称他为“为大地把脉的人”。

主持人:好,我们欢迎为大地把脉的人来到《世纪大讲堂》。

马宗晋:好谢谢!

主持人:在您的生活当中,第一次接触到地震这两个字是在什么时候啊?

马宗晋:我实际上接触地震这两个字的时候,是在我开始做毕业论文,那个时候呢我正在湖北工作,那么湖北工作呢,就整个做湖北省的这个中生代和新生代时候的这构造变化。我们在做那个过程中呢,就开始注意到这个湖北地区有地震的,所以在我的毕业论文里头,就不得不去研究一点儿地震问题,这是我最初接触到地震问题。

主持人:但是您之前毕竟是研究像您说的这个中生代,或者说研究这种地质的构造和地震的这种预报,还是不是同一个专业。

马宗晋:不是同一个专业。

主持人:怎么会走上这条道路呢?

马宗晋:这个呢说实在话是这样,我们国家搞地震呢,真正地搞大规模的地震工作是1966年以后,解放后刚刚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曾经在西藏的东部发生过一次比较大的地震, 8.5级的大地震,当时呢,曾经把山体的崩落啊,河流的变化啊,都曾经有过,但是那时候是人烟非常稀少的地方发生了比较大的地震,所以那个时候呢,整个的我们东部的这个居民们还不大了解这个地震的实况,而是在西南地区的人稍微有这种感觉,是这样。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地震这门科学还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只有很少量的在这个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的地

球物理研究所里,有一部分人研究地震。那时候我们国家地震的工作是人员非常稀少的搞这方面的。

主持人:那我们知道马先生跟随李四光先生呢,是走上了研究地震的这条道路之后呢,在地震方面,地震预报方面也成为了一个专家,并且呢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多次接见。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谈一下您对他的印象?

马宗晋:我讲一点儿小故事。就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没有发生之前,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央政府和我们华北人,甚至我们整个的中国人都很少了解地震问题,那为什么1966年以后就引起了中央政府是这么样地关注地震呢?就是华北地区可以说突然地在邢台地区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地震,开始的时候是个6.8级的地震,接下来很近的时间,接下来发生一个7.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的过程,一下子就死亡了将近8000多人。这个在我们国家是很少见的,除了在战争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死亡的人数以外,很少能有突然在一分钟之内就有这么多人死亡,这一下子就把政府可以说是震惊了。周总理就,可以说把当时的国务院的很重要的一些工作都暂时都放下了,就直接坐了飞机到了邢台。就这样的情况呢,总理是连续地三次到邢台。他留下很重要的一句话,他说,希望你们能够要抓住邢台不放,掌握邢台地震的规律,这就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嘱托,这就是我说,给人留下的,在这一方面的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的确呢,我想提起地震,对于中国人,对于华北地区的人,大家可能会记得,像您刚才所说的邢台,像海城,但让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唐山大地震,而像马先生这样专门去研究地震的专家,我想可能感情最错综复杂的,也应该是唐山大地震。所以接下来呢,我想就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马先生来给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唐山地震启示录》。

唐山地震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一件事情,可以说这是一种灾害事件,所以大家非常想了解这个问题,特别是它前边有一个陪衬,就是海城地震预报成功,这是给大家曾经有过非常深刻的印象的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海城地震发生之后,相隔一个,一年半的时间左右,唐山就发生这次大地震了。海城地震,我们完全没有想到能够预报得那么叫人兴奋,因为当时呢曾经事先做了预报,而且呢动员出了将近15万人,从房间里头动员出来了,正因为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把这个海城地震发生的时候,这么多人都跑到户外来了,因此就大大地减少了这次地震所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尽管这个样子,还是有些地方没有动员出来人,个别的也有一千多人死亡,大家不要以为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了,那么就是真正地彻底成功了,实际上呢它还有很多问题,第二个呢,就是说隔了一年半左右,唐山发生了这次大地震,事先在临靠地震的时候,没有做出预报。没有做出预报呢,而且震级又这么大,发生地震的地点又恰好是在唐山地震这个区域,正好是唐山城市的这个下边发生的这么大的地震。于是就把整个的唐山几乎是房屋,90%几乎都震倒了,留下来的只是残缺不全的,很少量的一些建筑物,那么这两个事件,给当时人们生活在华北地区的人,甚至是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会感受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大家想一想,唐山地震之后,一分钟之内24万多人死亡,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当时是全家全部死亡的是1700多户,就是整个的家庭都没有了,另外呢,就是很多家庭里头死几个人的,这就是普遍的非常多了,这就说唐山地区,包括天津在内,有户口登记的这样的人24万多人,还有一些是流动户口的,根本不知道,所以估计这个数量可能稍微还要多一点,同时还有16万多人是重伤,重伤啊,重伤实际上后来都是残疾人,整个把唐山就描述得非常地

悲惨,可以说非常地悲惨,很多的家庭破裂了,老人不在了,或者自己的孩子不在了,这种情况都是有的,所以就有当时的孤儿院什么这些,成立了好几个孤儿学校,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还有联合国的一些支持,来做这个事情。这就是两个非常对照的这个结果。正因为这样对照得这么鲜明,大家可能知道,在前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内,曾经有人写一些文章啊在报刊上或者是在网络上,就介绍一些,就说出一些当时地震一个预报得比较好,一个预报得不好这种状况,曾经有过一些评论、批评,甚至是用更加厉害的语言就说,相当于一种犯罪的行为,就说你们搞地震预报的,为什么前面地震你们报得很好,第二个地震你们就报不好,什么原因,是因为你们没负责任。这就是一个形成社会上比较多的一种概念。

第二帕:

马宗晋:我今天准备了一些片子里头就专门有十几个地震的地震之前的所谓的前兆的变化,那些曲线,你一比较就能看出来了,邢台的地震什么样,唐山地震之前又是什么样,海城地震是什么样,一看就完全不同。这就说明什么呢,一次一次地震的发生,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不同的类型,同一类型里头也有不同的直接的表现,不然的话,你看,从那个海城到唐山多近的距离呀,可以说是基本上是华北,华北的那个中间的边缘,也可以说东北的最南边缘,距离很近,但是两个地震情况完全不同,那么下面我就说它们两个截然不同的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海城地震之所以能够敢预报,而且能够成功,一个是它有比较长期的前兆现象,这个所谓的前兆现象就看到了前头的地壳变形,地磁场发生变化,还有这个地下水发生变化,这都很长时间的这种发展过来的,等到快要发生地震的这一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发现了非常突出的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就是它的地震活动突然加大,临发生地震,它是2月4号的晚上7点多钟发生的地震,在2月初,就开始感觉到这个辽宁的南部地震的频度明显地增加,将近了500次地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发生了500次地震,而且地震的规模从1级、2级,一直到最后的两个两次5级地震,这个时候人们已经都感觉到晃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突然地没有地震了,就是这个2月4号这个情况,突然地,小地震很多,但是突然就没有地震了,这个时候呢,给大家一个非常高的一个警惕,过去有过很多的例子就是,由于大量的小地震活动以后,突然停止,是一个能量的释放的阻碍,一次一次地震,就是能量的释放嘛,这个地方突然地一下,就是嘎然而止,这个时候就感觉到问题严重了,这就是正式地向政府发出了预报,正式发出了预报,这是一个方面的现象。还有一个现象,其实非常奇怪的,但实际上你仔细想起来,并不奇怪。前一个多月,有大量的动物的异常现象,那么这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最突出的一些是什么呢,我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有几种。

马宗晋:在一个月之前,在冰天雪地里,居然可以找到,就是随便你碰到100多条蛇,还可以看到蛇从裂缝里慢慢爬出来,外面已经冻僵了,后边尾巴还在动,大家想一想,冬眠是蛇的本性,是不是,在东北那么冰天雪地的情况下,怎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能够出来这么多蛇呢?有的蛇甚至都爬到屋里去了,这是很难有的一些事情,这是很奇怪的事情。类似的这种情况,蛇,老鼠,鸡,鸭,鹅,鹅最高的飞出,它可以飞起来将近50公尺,你们哪位看到过鹅能飞出50公尺的,能飞起到50公尺那样高,而且不是一只鹅,是相当多的鹅能够飞到这

样的高度,这是很奇怪的,没有见过的一些事情,甚至动物园的老虎,解放军那个培养起来的那些警犬,一个短时间之内,简直都失态了,都不正常了,就在这很短的时间出现这么多的动物的这个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还有地下水冒出来,是吧,冒出很高的这个情况,这些异常现象集中起来,分布起来非常清晰地,有两条线,一个北西西方向的这样一些非常多的地下水的变化,动物的变化,这是一条。另外一条,就是北东方向,这么样两条线,是各种各样的异常都表现出来的,是非常规则的两大条线,中间的空档地方就是异常得非常少,而后来发生这次地震恰恰就是在这个北西西方向这个带上发生的地震,这就使人容易理解,就是说地震之前,海城这个地下的运动啊,就是一个北西西方向的一个大的破裂带,后来这个地震发生之后,就在最近几年又发生几次5级左右的地震,都预报得比较好的,也是在这个带上,这很明确的,所以呢,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我们可以下决心,敢于向政府预报,说是可能要来一个比较大的地震了,这就是海城地震之所以成功的一个原因。

但是震级报的是5到6级,实际是7.3级。当时谁也不敢报7.3级,因为这个7.3级要报出来,要是不发生,这个大的责任谁敢弄啊,是这个问题,所以报的一般都是这样一个幅度,5到6级的,震级是这样。

马宗晋:现在回过头来就要说唐山了,唐山呢是另一种类型的地震,首先我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唐山地震发生之前,89天,在唐山地区一个小地震都没发生过,这个是和海城是绝对不同的两个,一个在天上的,一个在地下的这种差别,一个地震的频度非常地高,三四天之内,有500多次地震发生,人都有感觉,另外一个,唐山这个地区,震前将近90天,一个小地震都没有,你想想这个差别是多么巨大,是吧,因为海城就已经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好像这个地震之前啊,总得要有一些小地震活动,加强,或者是再这个休止一下,完了再来地震,这就成为我们当时的那个顺口溜了,所以叫做小震闹,大震到,但是呢唐山之前呢,居然90天之内一个小地震都没有,就不符合我们这种规律了嘛,后来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就发现呢,唐山地震之前,在整个华北的地震,它还有一个逐步逐步地往这里聚拢的这个现象,向唐山附近聚拢的现象,但是聚拢到它相当的距离之内,它几乎就不来地震了,就一直等了90天才发生这么大的地震,这个是我们毫无经验的可以说,所以怎么呢能责怪我们一些搞预报的人说,你们就是不负责任,因为它没有发生过我们过去有过经验的那些现象,所以他们就没能报出来,这个原因。另外呢,你说不负责任吧,我们唐山地震之前,在唐山当地专门开过群测群防会议,开了5天,整整5天,而且在那次会上还曾经有负责这部分工作的人,拿着那个登记表,请各个地方的做群测群防的工作的,记录一下有什么样的宏观现象没有,就是说有没有什么动物异常了,有没有什么地下水特别变浑了,或者地下水喷出来了等等这些现象,结果呢,在会上并没有很多的这种所谓的这个宏观的、非常强烈的这种前兆,并没有这个现象。所以这个呢,就很难确定说在这种情况下也要预报唐山大地震。

马宗晋:其中有极少量的一两方面的人,根据某些根据曾经说预报唐山,不是说唐山,是说滦县和渤海这一带,可能要比较大地震的发生,有过这样的预报意见,但是我们整个的比较起来,我们可以要预报的手段相当多,就所谓八大手段,我们当时有八大手段,其中有一个手段认为可能有比较大的(地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敢于把那7种认为没有情况的人说你们这不对,就这一个对,我们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吗,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你们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能做

出这样的结论吗?这是一个情况。另外呢就是说,当时也有北京地震队,也曾经提出一个非常惊人的想法,不是想法,一种结论,就是他们的,在7月13号正式向这个地震局做了一次汇报,在汇报里就提出来说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一些异常现象发生了,所以我们预报北京地区通县两侧吧,这块,在这附近可能有5级左右的地震发生,也就是说当时在唐山地震之前,是有一些情况,大家都感觉到了,可能要有什么情况,但是地点有的说是在北京周围,有的说是在内蒙,有的说是在天津的南侧,地点是不敢肯定的,因此特别是唐山地区又没有小地震,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那么就迫使了这个预报没有真正报出来,没有报出来。据我了解的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些过程。

第三帕:

马宗晋:我为什么要说中国的这个,地震的这个发展的过程呢,要想讲这个发展的过程呢?就是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这个地震科学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是怎么样一个发展过程,是个什么样的水平,什么状态,这个呢了解了以后,大家可能就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唐山不能报出来,为什么邢台,邢台是没有报了,为什么这个海城能够报出来,是这个道理。如果把我们整个的历史看一看的话呢,我们大概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对地震的灾害,老百姓是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时间都了解,特别是在15世纪、16世纪,一直到17世纪的边上,这一段时间,200多年的时间,是我们中国地震比较多的这个时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地震活跃的时段,大概200多年。这200多年,连续发生了好多次8级的地震,7级以上的地震,造成了比较大的伤亡。1556年,华县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华县,大家知道吗,陕西省的最东边,靠近它东边,在山西的南边,就在那块,华县,那里发生一个8级多的地震。历史上的记载非常惊人,这次地震居然死了将近83万人,这个数字听起来可以说是世界唯一的了,世界唯一的这种大地震。

马宗晋:接下来呢就是山西的洪洞也发生了20几万人死亡,23万人,差不多就和我们这个唐山这个大地震差不多,还有在甘肃那一带,也发生过一次接近20万人死亡的,20多万人死亡的,这就历史上几次8级地震所造成的结果。更早一点,那记录就不完整了,记录就不够完整了,但是有地震的记载,但是死多少人就统计得不那么精细了,那是我们说的地震特别活跃的这个时段,一个时段,居然这个活动时段之后,突然地停止了活动,华北地区85年没有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大家想一想这个地震这门科学是多么地困难。如果我们的家庭里头85年都没有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那么等于差不多三代人都不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了,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所谓的这个地震的科学,它能够延续下来吗?中间有这么一段非常中空的时段,所以地震的科学在很早的时间里头,是很难连续地发展下来的。一段地震多的时候,它要发展它,发展到几年以后没有了,这个科学就等于说中间断了,所以这样的话呢,我们这第一个大阶段呢就是说,人们只是承受地震的一个阶段,没有真正的科学发展,当然也有些记载,这是第一个大阶段。第二个大阶段呢,就是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西藏的地震,后来我们的邢台开始的地震,那么这些过程才开始了我们的大力开展地震预报的工作的这个阶段,这就是我们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呢可以说一直发展到什么时候呢,发展到2000年,这段时间我们重点就是研究地震的预报的问题,强调的是地震预报的问题,社会的意识慢慢也在增长,但是真正地开始政府大规模地注意灾害问题,那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2000年以后,我们国家,现在由国务院负责,

篇五:汶川地震的启示

汶川地震的六个启示:城市应当有紧急避难所 汶川大地震发生将近一个月了,人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欣慰、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场巨大的灾难带给人们哪些启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如何珍爱生命,有效应对类似的自然灾难?

善于紧急避险才能保障生命

截至10日12时,地震已造成近7万人遇难,37.4万人受伤,近1.8万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灾害。

从地震到火山爆发,从台风到洪灾……灾难的发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如何面对灾难却是人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得益于坚持数年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习,在紧邻重灾区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上,无一伤亡。这一成功的自救,让人欣慰,发人深省。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人们的避险意识明显提高。在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学校已经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紧急避险演练。相信如果有一天灾难不幸再次降临,我们能够出现更多的桑枣中学。

危急时刻保持生命求援线通畅

5月12日14时40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2分钟内,中国电信汶川分公司电信员工刘道彬,把汶川县唯一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从眼看就要倒塌的住宅楼中抢出来,拨通了上级部门的号码,第一时间传出地震损失情况和求救信息。安县的茶坪和高川则没有这样幸运。损失惨重的这两个深山乡镇,为了将求援信息报告外界,甚至写血书托人带出。

惨痛的教训表明,应急通信这条生命求援线只有保持畅通,才能多挽救一些鲜活的生命。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卫星通信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抗灾优势,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灾区、尤其是通信设施损毁严重的重灾区的通信。

在地震频发的我国台湾地区,对应急通信设备的配备有硬性要求:从大城市到小乡镇的应急保障部门,都必须按照标准配备包括移动、固话、微波、卫星通信等在内的多种通信设备。这样的配置,目的是要保证灾难发生时灾区至少有一种通信方式能够与外界联络。

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亟待加强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许多房屋倒塌及重大人员伤亡,使得公共建筑的防震、抗震设防标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不能苛求每一栋建筑都具有高等级的抗震设防标准,但是至少,我们应当有更多的建筑物在灾难发生时能够为人们遮风挡雨,而不是造成更大的灾难。

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出特殊要求。有专家提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把好“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材料及设备和工程质量监督及监理”4个关口十分关键。

个人也应当有一定的应急储备

地震发生后,国家动用了大批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包括帐篷、被子、衣服、活动板房以及煤炭、燃油、粮油等。这些应急物资对于抗震救灾、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急储备,顾名思义就是储备一定的物资供紧急时使用。这次大地震需要救援和安置的灾民众多,国家不得不采取从全国各地紧急调集以及对口支援等方式来解决难题。从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到这次汶川大地震,人们再次深切感受到应急储备的重要性。

应急储备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这次大地震中,一瓶矿泉水可能就让压在废墟下面的生命多了一分生存的机会。有专家说,灾难发生后,在救援力量抵达之前,个人的救生储备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什邡市被埋长达104小时的幸存者李青松,靠吃纸板,以顽强毅力存活

下来并最终获救。

营养专家认为,一个普通人在没有任何食物和水的情况下,能维持3天的生命;如果只喝水,能生存7天。根据日本的经验,灾难发生时最基本的应急储备是毛巾和水。用湿毛巾堵口鼻可以防止被烟熏。只要有一瓶水,就可以延长自己生命的时间。

保险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保监会消息,截至6月5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近25万件,已付赔款2.62亿元,其中人身险赔付1.49亿多元,财产险赔付1.12亿多元。

相对于地震造成的巨大损

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

失,这些赔付款项无异于杯水车薪。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初步估计,此次四川地震灾害单是给中央企业带来的损失预计超过300亿元。

在震中汶川映秀镇,39岁的农民陈亮玉迫切希望恢复能给他带来月收入五六千元的布行。一场大地震毁了一切。他现在仅有203元钱,银行的12000元存款刚好还欠下的布款。没有资金,他心急如焚。“实在没法子,就去打工。”

像陈亮玉这样遭遇的人在灾区还有很多。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财产保险尚未将地震灾害列为保险责任,由地震造成的房屋、车辆损毁等家庭财产和企业财产损失,极少能得到赔付。

有专家提出,对于台风、暴雨、洪水、地震和海啸等强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面积严重损失,任何一个保险公司都不能保障100%地进行保险赔付。尽快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巨灾保险制度,十分迫切。

大城市应当有相应的紧急避难所

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主要是在山区,人口密集程度相对较低,但急需安置的大量灾民,仍是一个巨大挑战。对照国外的相关经验,不少专家提出,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应当根据人口密度开辟应急避难场所,一旦发生大地震、火灾等,可以有效减轻人员伤亡,政府可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

应急避难所包括公园、文化体育广场、操场、绿地等室外开放空间。2003年10月1日,北京市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立了一个比较规范的应急避难所。这个应急避难所拥有直升机停机坪和预留的救灾指挥中心、卫生防疫站、棚户居住区等。地下配备生活用上下水管、电线等设施,地上有公用电话、消防器材、水井口、临时厕所、物资储备库等。按照计划,北京将建立1000多个应急避难所。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推动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工作,但不少避难场所达不到标准,只能算是一个疏散的场地。设置应急避险场所是防震减灾法等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也是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力度。

[腾讯·大成网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宝 鸡 市 人 民 政 府 研 究 室

宝鸡市发展研究中心(市信息中心) 第11期(总第334期)

汶川大地震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我市市区和各县均有较强震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全市受伤392人,死亡32人,受灾88.64万人。震灾,在给我们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我们积累了战胜突发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给我们诸多的有益启示。

启示一:综合实力是抵抗突发自然灾害的坚实基础

灾情发生后,中央财政积极筹措并及时拨付抗震救灾资金,保证了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截至6月2日,各级财政部门已累计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30.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6.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3.53亿元,有力的保障了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保障了灾区群众生命安全,确保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之所以取得令国外媒体和机构震惊的阶段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突发自然灾害的雄厚实力,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起了抗灾救灾的坚强后盾。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综合实力支撑,抗震救灾工作进展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快,损失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小。广东省GDP占全国九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截止6月初,向灾区捐款39亿多,占国内外捐款总数的近一成,这足以可见经济实力是抵抗突发自然灾害的坚实基础。这也让我们对发展是硬道理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任何时候,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特别要进一步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对我市而言,现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对灾后的全市经济进行全面分析,寻找突出口,把灾害损失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弥补回来。

(一)地震对全市经济的影响

这次地震,对我市经济整体影响较小,绝大多数企业基本震后1-2天恢复了生产,对农业生产有冲击,

但相对有限,目前恢复重建工作正在加快进行。我们认为:这次地震对全市经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不大。截止6月4日,这次地震,给全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7亿元,仅从这一点看,据我们分析:可影响我市二季度GDP在1个百分点左右。

二是居民用于抗震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现。由于抗震,居民用于购买帐篷、彩条布、餐饮等支出明显增多,估计5月份平均每个家庭比平时多支出500元以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提高。 三是灾后重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由于此次地震造成道路、房屋、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受损,中央、省、市救灾资金将用于灾后重建,这些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 综合分析来看,这次地震我市受灾地域较小,也没有造成系统性损害,整体经济受地震影响有限,我们初步估计对我市上半年GDP影响将在0.5个百分点以下,对全年经济影响不大。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加快发展步伐,存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可能性。

(二)震灾后必须突出抓好的两项工作

1、始终不渝地加快经济发展。我们必须要排除一切干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在全市掀起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靠我们积极主动的工作,把灾后的损失补回来。一要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文化旅游项目,要抓住不放,全面推进。特别要突出引进一批战略性大项目,支撑引领全市项目建设。二是全市工业,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把恢复重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三是抓好“三夏”工作,加强煤电油运调度和各类生产资料供应,把灾害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四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及早谋划和开展灾后重建,把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旧城改造等相结合,严格执行防震设计要求,把灾害的坏事变成重建的好事。

2、高度重视社会建设。这次震灾中,全市民政、卫生、防疫、社区、慈善、保险等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形式的救助活动,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及时雨”、“保护伞”的作用。大灾之后,使我们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要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报销比例。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不断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同时,逐步提高大病医疗和慢性病医疗的报销比例,让城乡居民尽快享受医疗保障的实惠。二要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及时迅速处理传染病疫情、急性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等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三要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在现阶段,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远不能全部照顾受灾群体。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保障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保障格局。因此,要动员各类企业、民间协会积极参加慈善事业,不断扩大慈善基金的积累,提高慈善基金在抗击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积极作用。

启示二:完善应急机制是减少突发自然灾害损失的前提条件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水灾、旱灾、地震等突发灾害较为频发的国家之一。以地震灾害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国家,60%的国土处于地震烈度六度以上的地区,其中地震基本烈度在七度以上地区的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2%。全国有136个城市位于七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全国城市的45%。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点。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总数的三分之一。上个世纪,中国因大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全球因地震死伤人数的一半以上。我市地貌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扩展,山川塬兼备,呈“六山一水三分田”之势,抗旱、抗洪、抗震等任务较重。这次汶川8.0级地震启示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加强提高抵御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各种预案。2006年元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这次震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快速反映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一致好评。我市在这次地震中,也于第一时间启动三级应急预案,成立了市应急指挥部,领导带头,靠前指挥,高效有力地领导了抗震减灾工作。在全市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有预案的时候,执行最重要;在执行中,细节最重要。为应对今后复杂、不可确定的自然灾害,一是加快实施《“十一五”期间宝鸡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市财政要为《规划》实施提供充足的财政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