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生命的活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8:03:05 小学作文
篇一:让生命的活力在作文中尽情释放
让生命的活力在作文中尽情释放
摘 要:时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笔下的作文也应是灵动、
美丽、鲜活的。但是,作文对学生来说仍是件苦差事。如何激起学
生写作的欲望,荡起智慧的涟漪,调出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成亮丽
的篇章呢?作文教学要融于学生的生存、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命
之中,让生命的活力在作文中尽情释放。
关键词:阅读;体验;实践;梦想;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2851(2012)05-0127-02
“最怕上作文课的是我,最怕写作文的是我,最怕写日记的是我,
是我,还是我??”
这是一个小学生改编的歌。我曾对班上的学生做过调查,全班58
个同学,有51个人怕写作文,作文对他们来说仍是件苦差事。作
文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很好的表白,为什么让学生如
此“痛苦”?究其原因,一是对作文没兴趣,二是无话可说,三是
有了写作素材无从下手,没有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能力。如何激起
学生写作的欲望,荡起智慧的涟漪,调出原有的认知经验,生成亮
丽的作文篇章呢?作文教学要融化在学生的生态之中,即学生的生
存、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命之中,让生命的活力在作文中尽情释
放。
一、阅读,让文本作文更可爱
鲁迅说过:“好文章是靠读好书‘薰’出来的。读好书,能开阔视
野,积累材料;读好书,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提
升我们的灵魂。”
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
将习作教学有机地融入儿童的课内外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地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
涵的领悟,此时的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这是
对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读写结合”的再发展。
1.我“期待”,我“续”写
一篇小说,从开头到结尾,都是作者一个人在讲故事。有的故事
结局是大家内心期待的,还有些结局却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甚至
不愿意接受的。于是我们引导学生乘着小说的文字继续飞翔,续出
属于自己的结尾。例如俞孔同学读了[法]圣埃克絮佩里著的《小王
子》结局部分,在凄婉而阴郁的氛围中,以小王子之“死”或者说
离去,来了结一切。她伤心欲绝,于是续写了小说的结尾:若干年
后,故事的主人公已经从小王子长成英姿飒爽的年轻人,回到了阿
根廷,地球上消除了丑恶现象,人间充满了温暖、真情和友谊,从
此他与自己心爱的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我“创造”,我“补”写
在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中,由于表达需要,有些地方比较“模糊”,
这样理解合情,那样理解也合理,这是作家有意的“布白”。我们
可以充分利用作品中的“空白”去召唤学生去思考、想象,根据各
自的生活经验来“补白”。例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后,
学生情动而辞发,油然而生和鲁滨逊一起漂流的欲望,通过想象将
这种欲望写成意象化的表达,就出现了《绝望岛之旅》、《和野人的
约会》、《欢乐的“一家”》。在补写中,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生命活力
得到了尽情释放。
3.我“活动”,我“串”写
读了一本爱不释手童话、小说,学生会身临其境:当主人公高兴
时,就想“走”进故事,和他们热烈拥抱,分享喜悦;当主人公遭
遇到不测时,就想立即“跳”进故事中,为他们排忧解难;当主人
公受到磨难,就想“飞”进故事中,对书中的坏人进行斥责,不惜
展开殊死搏斗。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融进故事,成为当中的一
个人物。在引导学生有这样的心理活动时,就要及时加以捕捉并成
文。我班竺瑜钰同学读了《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感觉灰姑
娘善良、美丽又可怜,于是她突发奇想:如果灰姑娘拥有了七色花,
那将会产生怎样的故事呢?于是,她写下了:
有一天,三个神秘人送给可怜的灰姑娘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从
此展开了一场奇妙又充满魔幻色彩的梦想之旅。旅途中,她来到了
遥远时空的彩虹王国,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白雪公主,见识了神奇
的“皇帝新衣”,遇到了邪恶的“木马皇后”,不幸成为传说中的睡
美人,幸运地邂逅童话里的白马王子??灰姑娘通过七色花实现了
各种各样神奇而充满童趣的梦想。
4.我“创作”,我“新”写
有不少故事描写的离我们目前是生活很远,如果换一种角度,换
一种眼光去读它,一定会萌生出更加新奇的故事,产生不同的故事
结果。
案例:《嗯嗯故事新传》
一日,我和女儿看了一本绘本图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故事
中的主角是一只住在地下的小鼹鼠,在他追查是谁“嗯嗯”在他头
上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大小、吃不同食物的动物排泄出的粪便都
不相同,最后是苍蝇帮助他找到了“元凶”,于是他“以牙还牙”,
把大便嗯嗯在狗的头上,这才钻回土里。看似简单的剧情中蕴含着
多少激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我忽然想到,这么精彩的故事为什么不
和班里的孩子一起分享呢?
于是,经过精心策划,就有了——
清早一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案,大伙抬起头来一看
黑板,开始窃窃私语,这究竟是什么?看大家议论得得差不多了,
我问道:“你们猜出这是什么了吗?”学生们忽然变得忸怩起来,
嬉笑着,陈元钦这个小快嘴站起来说:“老师,有人说像一堆大便!”
话音未落,全班哄笑。我连连点头,一本正经地说:“还真被你们
看出来了,说明我画得还是挺像的。”
咦?真是一堆“便便”?学生们露出诧异的神情:这家伙交了什
么好运,能在我们面前“闪亮登场”?
我笑了:“同学们没想到吧,这确实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的,
而又不屑一顾的狗便便,不过,咱们可别小看便便哟,也许在它们
的背后也有着动人的故事呢!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这堆便便是
怎么来的?它会有怎样的命运?你能写写它的故事吗?”真是一石
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为这个新鲜的命题激动起来,就在大家浮想联
翩的时候,我又故意卖了个关子:“这次练笔,要看看谁写得有创
意,想象力丰富,这样的同学能得到我赠送的一张阅读卡,持有阅
读卡的同学就能看一本精彩的绘本图书。”“什么,哇!”接着,教
室里只听见刷刷声一片,孩子们写得不亦乐乎。
曾祥芹先生提出了一个“表达性阅读”的概念,即关注阅读吸收
中倾吐(“以意逆志”),更重视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以文表心”)。
表达既是阅读的必要手段,又是阅读的深化阶段。将习作融解在学
生的课内外文学阅读中,一方面提升了阅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
了发现,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另一方面升华了感悟,一部优秀的
儿童文学作品必能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势,必激撼起他们言
说的欲望,此时的“写”正是开渠放水,直抒心声。
二、体验,让纪实作文更趣味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外”是一个宽阔的领域,
这“诗外”的功夫即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在习作教学中,
顺势地将游戏引入课堂,竭力放大游戏的功能,让课堂?“活”起
篇二: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
开放性习作,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拓宽了写作空间。从文章的体裁到内容的形式,从文章结构到个人风格,各人都在自己的作文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说是各具形态,不拘一格,但不管如何,在写作中我们仍然必须坚持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说真话
所谓真话,既涉及文章的的选材,也涉及文章的语言。盲目堆砌华丽的词藻,总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写记叙文,动不动就来一段看似诗情画意的描写;写议论文,结尾不是居高临下的号召,就是信誓旦旦的表态。杜撰名言,套用陈词滥调,空喊口号,贴理念标签。无实事求是之意。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如果任其泛滥,写作很难走出困境,更难求新的突破。
传统文化有“文品即人品”的论断。能否说真话,与自身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之一。说真话对人生是一种义务,对于写作则是一种规范。没有真话,满纸套话、空话、假话,这样的文章,缺少浓厚的生活气息,缺少鲜明的个性,缺少蓬勃的生命力,要感染人实在是难。培养诚实的道德品质,这是说真话的基础。带着一颗诚实的心,走进生活,就会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现象作出自己真实的评价,坦露自己真实的心声。将这种真实的话写进文章,就不会一个腔调,就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现象。如:学校在“学生文明行为规范”中规定:男生不准留长发,女生不准戴耳环、项链。学生私下议论,众说纷纭。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评论,用自己真实的话表述自己真实的观点。结果,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颇有生气,颇有个性。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颂扬,也没有众口一词的空话批评。一位学生写道:“乔丹的光头,洋溢着阳刚之气;刘欢的长发,潇洒飘逸;孔令辉的板寸,闪烁着冠军的光芒。学校何必在头发上设置清规戒律呢?”如此实话实说,各抒己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精彩纷呈。
二、叙真事
所谓叙真事,即写生活,写社会,写人生百态,写世间万象,写多姿多彩的客观事物,写血肉丰满的鲜活人物。这并不是反对科幻这种文体。而是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是零碎的,浅层次的。缺少专门的系统的学科知识,更难以准确测某一学科的发展趋势。因此,有时存在胡编臆造。如:在火星上建造发电厂,以解能源之急。想象固然丰富,然而到底有多少科学的东西?一旦少了科学原理,科幻就只能是名不符实了。故事新编也并不是不能编,但是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于中外名著的理解不够深刻,有时就不能理解原著的内涵,不以准确把握原著的人物形象,却硬要把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同纷繁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编写新的故事,岂不是勉为其难。舍本取末,塞源截流,长此以往,写作只能误入干涸之井。
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今天,学校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思想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关注生
活,贴近生活,走入生活,描写生活,反映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实践。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主动地参与生活,融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鲜活的东西,悟出深刻的理念。注意培养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始终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聪慧的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亮点,善于探索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叙真事,写生活,写本色化内容的文章,就会水到渠成。
三、抒真情
所谓抒真情,即倾吐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真实的憎爱荣辱。写作语言表达离不开思想感情,不发自真情,很难把话说得动人。“真情动人”,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而无病呻吟、矫揉做作、装腔作势、空泛苍白,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不论什么文体,不论写什么内容,总想来一段抒情,以图装蚀,增加亮点。然而,情在文中找不到载体,不是自然流露,不是情动于衷,而是贴在文章的表面。根本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文要有生命的活力,离不开真情实感。情是什么?情是心灵和客观现实碰撞迸发的思想火花。写作中倾注真情,最根本有两条:一是培养自身健康敏感的心灵,让心灵成为易燃物,一经点燃,就会燃起感情之火。二是写真事,在生活中寻求爆发点。这样,心灵和客观生活磨擦碰撞,才会产生真实的感情。
生活是源泉,思想是灵魂。不论写何种体裁,不论采用什么表达技巧,一篇文章如果连是非曲直、善恶美丑都搞不清,何以能感染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的统一,是作文追求的最高目标。当思想意识还处在不成熟阶段的时候,特别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用正确的认识论剖析生活、提炼生活、反映生活,把写作的重点放到去发现亮点、去感悟真善美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掘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歌颂新时代的新人物新风尚,当然,并不是不能揭露鞭挞生活的假恶丑,但应当把讲真理歌颂光明作为写作的主旋律,才有利于走上健康的写作之路。
坚持“四真”原则,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健康的文风。文风不正,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在当今话题作文占主流的背景下,坚持一个“真”字,实在应为写作之本,以不变应万变之策。
篇三:让作文评语中注入生命的活力
让作文评语中注入生命的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46-01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它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过评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好的作文评语,实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所触及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还融合着对鲜活生命的关注,对稚嫩灵魂的塑造。
一、好评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内驱力 对学生,尤其是对视写作为畏途的学生,我总是尽量肯定他们的习作,以保护其写作热情,调动其写作积极性,进而引发其写作内驱力。一位学生在随笔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对作文的苦恼、焦虑和无奈,并且“恳望老师指教”。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当即奋笔疾书,“小鲁同学:你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真心袒露,文情并茂,生动感人!勿焦虑,别苦恼,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然后,我又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作文水平的几点建议。一学期的学习评价,这位学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位学生的作文一直很不错。我曾为她的一篇作文写下这样的话:“有见地的内容,有特色的语言。”她看过以后,欣然提笔:“感谢老师的点评,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另一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我轻声叩问:“内容充实一些,可以吗?”这位学生读后续批:“当然,没问题!”直率爽快、干脆利落的性格跃然纸上,让我如见其人。
由此可见,对学生作文,即使是一个优美的语段,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成语,也必须慷慨、及时、得体地予以表扬;而对于不足,则应和风细雨,娓娓而谈。这是因为——教师的赞美,应该是洒向青少年灵魂深处的一缕阳光;教师的批评,也应尽可能化作渗入学生心田的一滴甘露。
二、好评语能对学生的语言习得起示范作用,进而提升其语言文化品位
我写评语,从来都十分注重语言的生动优美、准确干练、活泼得体,且富有情感,蕴含激情;决不写苍白无力、不痛不痒、缺乏个性的僵死的评语。我写评语的“底线”是: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必须起示范作用,否则,宁可不写!
一位女生在作文中用许多文字诉说家境困难,字里行间流露出因成绩不好而深感有愧于父母的情绪。感动之余,我提笔写了四句话:“掀掉心头的石头,卸下沉重的包袱;迈开青春的双脚,走向辉煌的人生!”该同学看后,写下这样8个字:“出口成章,才华横溢。” 一位同学看了《在北大等你》一书之后,在作文中几乎通篇写自己陷入自卑而又不甘自卑的矛盾心理。我在文末重重地写了两句话:“走出自卑的阴影,迈向自信的芳草地。”该同学在下一篇作文中说:“真对老师您的这两句话欣赏不已。”
一位女生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后,写雨常给人以伤感,我却以为不尽然,挥笔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雨,是给人以伤感,还是给人以愉悦,常取决于个人心境。”自以为这样的评语从内容到表达都无可挑剔。
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抒写自己对已故祖母的深切怀念之情,令人潸然泪下。我写道:“你以你手写你心,你以你心抒真情。”一位同学用浓重的笔墨抒写人生的苦楚。我随即真心袒露:“人生,不仅仅是苦楚。真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幸福与苦楚联袂而行。”我料想,面对这样的评语,任何一位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都不会无动于衷。
我向来以为,语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一切语言信息,都必须是规范的、优美的。作文评语更不能例外。那种所谓“好”“较好”之类的死板生硬的“点评”,那些所谓“语言要通顺,主题要鲜明”之类的毫无生气的“点拨”,实在令人生厌;它丝毫不能引发学生赏阅评语的兴致,相反,只能使学生感受到僵死语言的窒息、枯燥甚至无聊。这是因为——向往美,是青少年心理趋向的必然归宿。
三、好评语能升华学生的品格,奠基其未来社会生活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好的评语,如春水润泽大地一样滋润着学生心田。学生从评语中所感受到的发自教师心底的关怀、理解、宽容与体恤,不仅使学生当时获得精神舒展与心灵滋润,而且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情感与意志的驱动力,使其逐步形成关心、理解、体恤他人的意志和
品格,进而对他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这是人的意志与品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人年轻时多收获一分热忱,长大后就会减少一分冷漠;年轻时多收获一分关照,长大后就会减少一分疏淡;年轻时多收获一分宽容,长大后就会减少一分排斥。从这个角度来讲,语文教师这种貌似雕虫小技的作文评语,对青少年的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着长远的、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关注今日年轻生命的培育,正是为他们将来善做灵魂雕塑者而奠基!
作文评语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在作文评语中注入生命的活力,关注生命的成长,提升作文评语的导向品位、文化品位和育人品位,使之成为学生高层次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似乎又永远是一个鲜活而崭新的话题。
(责任编辑 全 玲)
篇四:让作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
让作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坑北小学 陈其辉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那如何改变作文教学呢,让作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要改变以往注重传授所谓“技巧”“经验”满堂灌的形式,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自由组合作文,激发内在兴趣。
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其实,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
案例:我班上有一个文静的女孩子陈玉。平时上课认真听讲,但很少举手发言.偶尔老师点名起来回答,也只是依瓢画葫芦,跟着大家说,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家长也多次反映孩子不会写作文,一写作文,就要大人陪在旁边,一句一句地教。俗话说的好,我手写我口,不会说,自然也不会写了。
一天,上习作听音响编故事”。上课时,我放了一段音乐《森林水车》。录音机里传来了小鸟啾啾鸣唱的声音,小溪潺潺流水的声音,还有水车哗哗转动时发出的声音??。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时而活泼,时而悲伤??同学们听着音乐,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这时,我发现陈玉与平时不一样,它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完全一幅沉浸在音乐中的样子。音乐结束了,我笑容满面地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陈玉一反常态,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我来说,我来说!”这真让我喜出望外:“你来说吧!”“我看到了,在幽静的森林里,有一个小矮人和一头可爱的小鹿俩到了水车边玩耍.他们唱歌、跳舞,玩得可真开心啦!”她一口气把话说完,真棒!想不到动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接着,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言。第二节课,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动笔,把刚才想象的故事记下来。下课了,我特别留意了她的作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具体。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习作训练方式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当然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我们也应抓紧,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作文兴趣小组,畅谈自己的设计,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利,同时也要选择好的一两篇进行范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想写、乐写
要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
案例:师:同学们,大家现在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构思,写谁?写谁的什么事?为什么写?题目怎么确定?能告诉大家吗?(此刻有些同学举手示意,但面很窄,为了打开“局面”,请了一位同学发言。)
师:嗯,构思新颖,不错,不错! 我可以预定你的这篇作文吗?(全体皆诧——老师还用预定?) 师:是的,老师对你的作文很感兴趣,可以在写完的第一时间给我欣赏吗?(此生惊喜于色,连连点头。)
师:我知道其他同学还有许多很好的想法,不妨谈出来,让大家一同欣赏,看看你的作品会让多少人感兴趣,成为你的预定者!(课堂气氛瞬间更加热烈,创新的火花随处闪现??我借此时机将学生的构思写了板书出来,不一会,竟有30之多!)
此案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只要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写下来,用真实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作文,只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然后再逐步讲授有关写作的知识,循循善诱,学生就想写、乐写了。
二、让课堂充满活力,变“我怕写”为“怕我写”。
1、抓住时机,轻松落笔。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
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善于去开启他们幽闭的心灵,让他们想自己所想,想他人所不能想。
案例:(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去了解自己家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性格,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师:我家养了好多小动物,特别可爱,我特别喜欢它们。你们喜欢自己家的小动物吗?能说说原因吗?
生1:我家小朋友十分淘气,特别逗人喜欢。
师:你能讲讲它淘气时的样子吗?
生1:记得有一次,我跟小狗一起玩,小狗在我背上爬上爬下,还用爪子在我背上不停地抓,当时我没留意,第二天,我发现衣服上破了一个小洞,我才想起昨天的事。(听了他的讲述,同学们都认为他家的小狗很淘气。)
生2:我家婴鹦爱撒娇,每天给它喂食,它都有会将头伸出笼外把我的手啄几下,使人觉得痒痒的。 生3:我家的小狗见到熟人直摇尾巴,见到生人,便汪汪大叫。
师:你能学学狗的样子吗?(她马上把小狗见熟人和生人两种不同情形表演给同学们看。看了她的表演,同学们一下子便明白了她家小狗两面三刀种不同的特点。)
同学们马上送给她热烈的掌声,顿时,成功的喜悦写在孩子的脸上。此时,我立刻抓住时机,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写下来,学生则会产生写作的需要,不拘形式地将自己的情感、个性、淋漓尽致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2、创造机会,获得素材。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情境的设置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案例一:请一位同学演示三种基本的脸部表情。
师:这位同学表演的是哪几种脸部表情?
生:哭、笑、怒。(师板书)
师:“哭、笑、怒”你最喜欢什么?
生1:哭,因为??(生回答不一)
师:你知道哭、笑、怒,各有哪几种吗?
学生发言后随机板书.
师: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种,用三两句话写下当时情景.
师:你们喜欢笑吗?为什么?
生:喜欢。笑让人忘记烦恼??
师:笑有哪几种?
生;傻笑、大笑、苦笑、微笑??(师板板书)
师:在你的生活中,肯定笑过,但哪一次笑让你印象深刻,你能用两三句话写下?当时的情景吗? 简评:笑是生活中司空见怪的一种常态,我以次为切入口,唤起学生的情感思绪,架构起一座通向习作的桥梁,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开阔的地带,为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打下了基础,而这一切是那么的贴切、自然。学生在不经意间已走向了凯旋之门。
简评:这一环节我由“笑”这一点引出了“哭、笑、怒”这一面,为学生创设了开放而又自主的空间,可谓匠心独运。有一点入一面,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犹如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人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案例二:
师: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故事讲明白。(合作小组内交流)
各合作小组内部交流(教师巡视)
生1:讲有关“笑”的故事。
生2:讲有关“哭”的故事。
生3:讲有关“怒”的故事。??
合作小组交流
师:请各小组把所讲述的故事简单的写下来,写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当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时, 学生的兴趣点就会由此展开的。由于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活动,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会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把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认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3、自编作文集,让学生在写作世界里快乐地飞翔
万事开头难,作文集的创作对学生来说简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关键是方法指要到位。如果开始就指错方向或不得法,那么实践很可能就半路夭折。因此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为此,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同讨论、交流,学生借鉴作文书的方法归类作文,并让学生自由选择习作,自由组稿,自由编辑,成电路自由配驻图??并选出小组最佳作文集。学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结果,作文集设计精美、图文并茂、项目齐全,还附有四处搜集来的有关资料。不少学生还运用电脑设计,有简介,有后记,虽不是很正规,但能看出学生的苦心。尽管做一本作文集比单纯写作文要复杂得多,可是,学生乐此不疲,使他们的写作兴趣、想像力、创作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三、利用评语机制,变“我想批”为“想我批”。
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是惊人之语,教师一定不能吝啬欣赏型的评语。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好词佳句,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教师不妨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你堪称班级里的小才女,冰心奶奶一定喜欢你。”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欣赏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享受!你的作文令老师回味无穷,加油啊!”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久而久之,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就会千方百计让你帮他批,你没空时,他就会一直盯好你,问他的作文批了没有,批的是什么。这样就变成了“老师想批”为“他想你批”。当有些学生写的不通顺时,不要打击他们,也可以适时送上一句“你的字迹端正美丽,相信你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作文批语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怎样改进。好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给孩子一盏灯,他们会给你一片光明。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篇五: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杨志芳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06期
人物名片
杨志芳,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首批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青蓝工程优秀指导老师,无锡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现场决赛评委。长期担任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致力于高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研究,先后在“凤凰教育网”及全省各地作高考讲座、作文教学讲座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讲座30多场,在各地教研活动中上高考作文指导与讲评公开课30多节。1996年以来,先后设计并主持四项省级课题和六项市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市“科技进步奖”和省、市“教科研成果奖”,其中“高中作文目标、训练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高中同步写作指导》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作文写作指导》《高考作文专项训练》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杂志发表教研论文100多篇;主编或合著《高中语文知识集锦》《现代诗文诵读》《最新高考语文能力50讲》、“高中现代文”“高中古诗文”“高中选修(苏教版)教材”精讲精练(系列)等60多种100多册教学专著或教辅用书。目前,被聘为洛社高中、山观高中“名师工作室”成员,主要致力于“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有效性”研究和选修教材教学设计研究。按理说,高中作文教学是最有生气、最有活力的。高中学生有思想有感情,而且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与写作基础,写作,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真谛,懂得从阅读中获得智慧和精神营养,知道该如何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和心意。所以写作应该让高中学生成为生活的享受者,阅读的智慧者,交流的幸福者。可是,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作文教学的沉闷气氛,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教师无奈地批阅那些毫无生命色彩的文章,作文教学的情感流动、生命活力被那程式化的操练压抑着,禁锢着。作文教学如何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长期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我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启示。
一、 训练目标:指向表达需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片面追求写作技巧训练,按照僵化的模式去套用,因此,命题也好,指导也好,既盲目又无序,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常在没有表达需要的时候写作文,于是苦思冥想寻找一些材料或编造一些材料,按老师讲的文体模式去硬套,甚至于去抄摘一些现成的文段。这样的作文自然淡而无味。其实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作文,应该是表达生活、思想感情的需要,是在关心生活、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倾诉自己的发现——发现有意思与有意义的生活,发现真实的自我世界,发现客观世界中的理性世界,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真善美。如果再考虑到继续学习的需要,那么高中写作训练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升入高校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必须具备的一般写作能力,能准确、生
动、具体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其中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三方面来努力的。
1. 形成目标系列。“以生活情感为主题,思维训练为主线,表达能力为训练点”,按文体分大块,按生活专题分小块,以写作能力发展过程为序,从思想、思维和表达三方面确定具体的训练目标,形成训练目标体系。
如高一第一学期核心目标:(1)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良好品质和用心读书、智慧读书的优良习惯,为“成为生活的享受者,阅读的智慧者,交流的幸福者”打下基础;(2)熟悉并培养高中写作的各项基本能力,发现并叙写有意思的生活,发现并揭示生活的意义,抒发表达自己的真情与感悟,学会写记叙文和散文;(3)在写作、评析、交流与修改升格的过程中,积累生活与阅读材料,积累生活感悟,积累表达语言,学会修改提升自己的作文。
按能力分成六个单元:(1)真实再现,真情表达,学会表达;(2)由己及人,情感润泽,学会选材用材;(3)特征鲜明,感悟独特,学会写景;(4)写清过程,写出波澜,学会叙事;(5)细节传神,心音共鸣,学会描写;(6)想象与联想,学会思维。重点训练记叙文与散文两类文体。内容上又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块选择若干专题组成单元:永恒的眷恋(感悟亲情);多彩的生活(发现情理);诗意的栖居(亲近自然);精彩的篇章(情满生活);感动的形象(温暖人心);心中的桃源(展现善美)。遵循写作过程确定每个单元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例如“学会表达”。(1)认识作文的实质:作文是表达生活和情意的需要,再现生活,表达情意,是表达的核心内容。(2)学会真实再现生活,真实表达情意:①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写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人、事、景;②感受生活,思考生活;③求真,写事要真,抒情要真,叙述和描写要真;④求明,表达清楚,明白,有条理,讲具体。 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合理的高一至高三的目标系列,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2. 命题体现较强的参与意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于漪说过:“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根据单元训练目标与学生生活思想情感实际设计或选用作文题,这是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例如高一新生第一篇作文,按照“真实再现,真情表达,学会表达”的训练目标,我设计三道题供学生选作,其中一题是: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许多让人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些日子里,有自己最难忘的事和最深的感受,每每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例如,在迎考的日子里,在军训的日子里,在父(母)亲生病的日子里,在父(母)亲下岗的日子里,在自己住院的日子里,在暑假旅游的日子里,在搬家的日子里,在分别的日子里……请以“在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填上适当词语,然后写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 指导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理解生活,真情抒写生活。指导包括讨论交流题目、指导写作和评讲作文、指导修改。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参与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感情世界,写真实的事、真切的景、真挚的情,明白“只有热爱学校环境和生活,你才能用心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懂得“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例如,讲评学生作文《温暖》时,结合作家孙荪的《温暖》作比较,一方面针对单元训练“学会描写”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懂得应该“走出自我,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不仅接受与感激来自家长、同学、老师的温暖,还要感激来自社会、陌生人的温暖,更要体会施予别人、施予社会温暖后获得的温暖。这样,通过讲评与修改升格,学生的描写水平与情感成长都获得提升。
二、 训练课堂:追求实际效果
1. 建立“导评测三课型”“读悟练三阶段”训练课堂。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型分两种:作文指导课与讲评课,而且是隔周连上两节。一般是讲评上一篇,指导写下一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其实这样的课型并不符合训练实际。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写起来有困难,当堂完成,训练质量不高;如果让学生经常课后完成,限时完成作文的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在这种封闭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难以真正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改变。首先每周开设一节作文课,一般放在周末;每两周或三周完成一个训练单元。其次是采取“导评测三课型”“读悟练三阶段”训练。一是指导课,重点在“读”与“悟”。著名作家管桦说:“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讲解文章的写法。”只有让学生掌握写法,融会贯通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迅速地提高。但是,教给写法,不是教师喋喋不休讲写作知识,而是选取上篇作文的典型或另选典型作文(包括优秀作文与问题作文),针对本次训练目标,让学生预先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点”的评析交流,体悟知识与写法。指导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导情、导理、导法。导情是创设生活情景或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和欲望;导理是引导学生阅读后讨论、分析、归纳,悟出道理;导法是指导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二是作文评改课,主要是通过评改示范,引导学生学习评改自己的作文。一般是课堂上师生共同评一篇作文,改一篇作文,作为示范,然后让学生评析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写好“写作后记”;修改也放在课后完成。三是测试课。一般两至三个专题之后进行一次,即选择与指导训练课同目标同类的另一个题目,当堂亮题,当堂完成。这样既可以检测前两单元的训练效果,又可弥补课堂训练的不足,加强写作速度的训练。“三课型”的训练,一是“训”和“练”都得到加强,二是加大了写作训练量,因为每单元写一篇作文,一次“作后记”或修改作文,测试一篇,实际有三次训练。而且使我们提出的每周一作的目标得到保证,训练效果明显提高。
2. 采取“范例→实践→修改”训练过程与“以篇练点,以点亮篇”训练方法。常规的写作训练或出一题写一篇作文,或进行片段训练,如“开篇写作训练”“细节描写”等。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训练过程单一,整篇训练,具体问题得不到有效纠正与提高;片段训练,面对一次完整的写作,常常用不上。为此,我在教学中遵循“范例阅读中学习→写作实践中体会→修改升格中提高”的训练过程,采取“按序定题,据题设练,以篇练点,以点亮篇”的训练方法。即按照作文训练目标序列确定每次的写作题目,根据题目进行针对性阅读与写作指导,然后让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强调写作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训练点,结合“读”“悟”写好这一“点”;接着在
老师批阅与讲评的基础上着力修改这一“点”,借这一“点”的提升,使全篇“亮”起来。例如:2013年无锡市高三期中考试后刚好复习训练“议论文立论的针对性与表达的有效性”,借考试作文强调这一“点”。一名同学作文《不要消费儿童》开篇如下:
当下,“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问题困扰了许多家长,而应运而生的是一系列的“营救”措施:保健品、补习班、胎教……我想说的是不要消费儿童。
开篇立论从早教对儿童带来的影响出发,确立“不要消费儿童”的观点,立意比较新。先概述材料要点,然后明确提出观点,思路与表达方式基本正确。但问题也比较明显。首先, “输在起跑线上”只是家长的担心,并不是成为现实的问题;“早教”“广告”是解决“担心”的措施或妙招,而不是“营救”,立论的针对性不强。 其次,“消费儿童”概念不清楚,没有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就缺乏紧密联系,显得突兀,这是表达不清。我们引导学生在“读悟”基础上讨论这一开篇,并明确如何才能有针对性,有效表达。然后作如下修改。
修改一:当下,“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心困扰着许多家长,于是一系列解决“担心”的措施应运而生:“早教”理论盛行,“健脑”“益智”的保健品广告泛滥……其实,静下心分析一下这些理念与宣传,都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可以说是一种“消费儿童”的行为。我想说的是:为了儿童的成长,不要消费儿童。
修改二:当教育功利化与商业利益勾肩搭背,当早教专家宣传与健脑益智广告联袂登台,当“揠苗助长”与“赛跑思维”称兄道弟,“消费儿童”便盛行起来,儿童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被异化了,专家的“侃侃而谈”扰乱了儿童成长的路径,儿童成为商家计功谋利的工具,成为家长获取社会认同的筹码。“消费儿童”到了不得不“叫停”的时刻!
在修改的基础上,再由同学就“立论的针对性与表达”修改自己的作文,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 作文评改:成为训练指导
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要改进作文教学,第一要好好研究些问题,第二在方式方法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的作文评改,实际上是一种静态评价,着眼于笼统的文章优劣、评定等级或给定分数;当然也进行讲评,但学生的练却停止了。其实,学生平时训练所写的作文,处于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对它的评价是一种训练过程的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成功与进步的经验,点燃写作兴趣的火花,唤起写作的热情;是向学生指明该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要求或方法,使学生既得到具体的指导,又得到实在的训练;同时也是对老师命题与指导的检测,以利于老师在评改学生作文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提高命题水平和指导水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作文改成一篇好作文或在某些方面升格,这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我认为,评改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评改作文要“三有”:心中有目标,目中有学生,手下有文章。采取“因材施评”,面批不达标作文,指导修改好的作文,集体讲评一般作文。二是要写有用的评语。一般眉批要写成训练指导式的点评,对学生修改有帮助。总批力求写成鉴赏性评析,对学生起到激励启发的作用。训练指导式点评,重点是针对训练“点”或某名学生作文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评析与修改的建议、提示。鉴赏评析性总批,应从学生文章的主要优点和主要问题入手,用鉴赏的语言表达。如学生以“乐观、多情、好强”为题写“我”,而且是写议论文,我作如下总批:“读该文,觉得语言流畅,议论精彩,字里行间,确实透出一个要强的形象。若是第一个特点中加上典型事例,若是写第三个特点时引用点成语或运用比喻等修辞,那该是一篇多么有说服力的好文章啊!”结果,学生在“写作后记”中写道:“……这次作文评析,老师把我的作文优缺点清楚地列出,使我知道哪是好的,哪是差的,哪是该保持的,哪是该改进的。作文时若想到这些,那就可以写出一篇多么好的文章啊!”三是讲评后学生要完成两项训练:写好“写作后记”,修改自己的作文。其中“写作后记”定为“喝彩与诊断”:一是为自己的作文“喝彩”,指出自己最得意之处;二是为同学作文“喝彩与诊断”,点出感人之处,提出问题与建议。
四、 写作活动:师生共同参与
很长时间以来,教师教作文常常是程式化的说教,把一篇作文的构思写法讲得头头是道,可自己很少写文章或根本不写文章。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能够很有效地指导学生写文章,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批改学生的作文。因此,我一向提倡老师要经常写写文章,而且要争取发表;尤其提倡写学生作文题。教师写学生作文,才知其中甘苦,沟通师生感情;才有切身体会,悟出更切实际的指导方法;才会评析作文,发现美文美句和存在的问题。至少,每学期一个教师应写1至2篇下水作文,并且要与学生进行一次交流,读自己的文章,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接受一次学生评价。我坚持三个“一起”:与学生一起写作文,与学生一起交流作文,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例如,我让学生写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除指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选取生活片段,抓住特征写作外,自己也写了一篇《校园晨曲》,读给大家听,结果学生受到启发,写出了《校园的早晨》《幸福的港湾》等好文章,并且都发表了。在指导学生写好学校活动时,我又写了《片片爱心拥起生活的希望》,描述了一次师生捐款的动人情景,也对学生写好一次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几年来,我写过近百篇下水文,分别收集在《高中作文,老师来示范》《跟我学作文》《走进议论文写作世界》三本书中。
当然,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它与语文教学改革、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相连,但又很明确,写作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与师生的写作热情有关,与切实有效的写作训练有关。唯有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写作欲望与思维热情的火花,变作文为学生生活表达的需要,才能使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