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美丽乡村辣椒产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4:04 体裁作文
美丽乡村辣椒产业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美丽乡村发展十大模式

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一)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村: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二)生态保护型模式: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村: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三)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陶乐镇王家庄村

(四)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典型村: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五)文化传承型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村: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六)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村: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七)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典型村: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八)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九)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村: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

(十)高效农业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村: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篇二: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李武(常务副总)王超(项目总监)

一、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问题

(一)历史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人口比例的70%,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历史时期:即1949—1978年的缓慢变动时期;1979—2000年的开始形成和逐步完善时期;2001年以来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时期。

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在第一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历史形成的农业等同于种植业和粮食的单一的乡村产业结构基本无变化,乡村产业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第二、第三产业在乡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只作为农业的必要补充而存在。

第二个时期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并举,以乡村工业为龙头,全面发展乡村的产业结构新格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为开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单一种植业的格局,彻底改变了乡村经济的微观运行基础,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乡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个时期是由于我国乡村产业结构面临新挑战而进行全面调

整的时期。为适应我国经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乡村产业结构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产值状况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在产值等方面已经成为乡村第一大产业。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乡村产业结构已经摆脱改革以前以第一产业,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形态,进入“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历史发展阶段;二是随着乡村“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局面的形成,尤其是乡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必然呈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经济高效。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现存的乡村产业结构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不断调整。

1、乡村“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合适

在“三次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次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乡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二是乡村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乡村第三产业虽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乡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

的位置,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仍显不足。在狭义农业内部,粮食生产占据第一位。由于农产品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区域结构趋同,使供求之间形成结构性矛盾,并出现结构性剩余,诱发了一些新的矛盾。

3、乡村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低

目前,我国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有很大比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乡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非常高,不仅造成乡村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而且加剧了全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二是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非常低,不能充分利用乡村资源较好地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三是乡村工业存在着许多自我制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型经营非常突出。

4、乡村第三产业内部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健全

乡村第三产业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其发展颇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的传统产业,但对与之相近的部门或行业则发展不够;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信息业在许多地区依然是空白;三是产业或行业落后。

二、发展乡村产业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空间

乡村产业一般起点低,所需资本少。发展乡村产业,能够有效引导农民积极创业,大力兴办民营企业,并通过企业的带动,吸引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创业新局面。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乡村地区村容村貌

发展乡村产业能够有效聚集二、三产业要素,并吸引资本入驻,可以有效加快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地区村容村貌,构建一个美丽、和谐与生态优良的环境。

(三)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发展乡村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加快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电力等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拉近乡村与城市发展的距离,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

(四)完善乡村服务功能,满足农民生活各方需求

发展乡村产业能够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体系,通过强化超市、医院、学校以及各类社区商业服务的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的舒适程度。

三、新时期下美丽乡村产业调整与优化重点

(一)优化乡村“三次”产业结构

持续稳定地发展乡村第一产业,适当地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地发展第三产业。对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其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总体要求是以解决二元结构矛盾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由此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优化乡村农业区域结构

要积极调整农业的区域结构,加强农业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同时注意避免区

域农业产业结构雷同,着力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

(三)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结构

发展小城镇是调整农村产业布局结构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使乡镇企业从分散逐步集中,彻底改变“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分散状况,实现连片发展。同时,小城镇建设将为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城乡之间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矛盾是目前农村工业及我国工业结构的突出矛盾。一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同时通过规模经营和品牌竞争,继续占领和扩大市场;二是大力进行新产品开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产品;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与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农村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通过开发档次不同的系列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不同层次的要求。

(五)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完善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必须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

一是要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二是要完善经济信息市场的服务体系。三是要创造条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四是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市场。

2、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

篇三:美丽乡村妇女先行活动总结

美丽乡村 妇女先行

---88县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

思路、新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动员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各级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内在要求和实际行动。自今年全县美丽乡村百日会战启动以来,**县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协调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为落脚点,以“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为目标,创新载体,凝心聚力,在全县广大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妇女先行”主题活动,通过生态经济建设、环境绿化美化、“三清六改”和农村女性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的推进,充分展示了广大农村妇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巾帼风采和独特魅力,有力推动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妇女自古有勤俭持家,勤劳善良的美德,打造山青、水秀、村美的乡村环境,要从家庭抓起,从妇女做起,我们主要有如下几点做法:

1、宣传培训提高妇女素质

在**县农村,7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无一技之长的老幼妇孺。提高留守妇女的思想意识和就业技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月30日,在**镇隆重举行“美丽乡村.妇女先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该镇妇女干部和群众150余人参加,县政府**副县长亲自出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殷切希望明确工作目标。基于此,我们认真实施了“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和“科技培训富民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家庭增收促进农村富裕。同时积

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培训阵地。利用一个月时间,组织人员深入到8个乡镇所有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举办“美丽乡村?妇女先行”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通过精心选取清洁工程、脏乱差整治典型做法,制作成DVD或PPT,深入广大妇女中宣讲教育;为提高妇女基本技能,开展“农家女实用新技术”、妇女创业能力等培训,累计培训妇女3000余人;在宣传活动中,发放宣传单、清洁工程手册等宣传资料达2万余份,发放环保袋1万余个,悬挂横幅标语100余条进行广泛动员,浓厚了活动氛围。刘**是**镇**村村民,她家的房屋就在遂井公路旁。自从参加“美丽乡村妇女先行”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后,她对美丽乡村的认识逐步具体化,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当中,自己投工投劳,买来建筑材料,请来施工队伍把房屋外墙进行了装修,改了厕所,砌了围栏,庭院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如今她家已经成为这个村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为了动员邻居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她一家一户跟他们算经济帐:“房屋装修虽然需要近2万元,但居住环境好了,还可享受政府补助5000多元”。其实像刘**这样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观念、尝到甜头的妇女群众在草林镇不在少数,她们纷纷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美好家园建设中。

2、夯实组织建强基层队伍

结合四个主题活动的开展,面对广大农村妇女的基层组织也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是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挂牌建设妇女之家的基础上,把妇女之家延伸到村组,建设以关爱农村弱势群体为主的“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实现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老人抱团取暧,并逐步按照 “五有”标准,完善硬件设施,组建理事会,下设了维权、环卫、产业、文体、治安等5个巾帼互助组,具体开展巾帼志愿服务,使之成为留守妇女的第二家园,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目前,已在全县建立“留守妇女儿童之家”30个。二是以工业园区企业为载体,高规格在**驾校、兔宝宝有

限公司建立“企业妇女之家”2个,着手建立园区四位

美丽乡村辣椒产业

一体的妇女之家,为园区务工妇女群众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后盾。三是按照“产业立到哪里,妇女协会就组建到哪里,相关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适时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组建各类农村妇女产业协会和互助小组,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分散经营的先天缺陷,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倾心服务确保活动实效 9月12日,**镇村落连片点—无公害蔬菜基地中洲村委会,30余名种植大户聆听了一场由县妇联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带来的黄瓜、辣椒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在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妇女成为中坚力量,不仅积极修建道路,改水改厕,拆除旧房,整治环境,还组建起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提升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使中洲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这是县妇联立足“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职能,积极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的一项为民举措。此外通过一是争取省女子中专下基层捐赠活动物品价值近10万元,选派10名巾帼志愿者到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开展 “两癌”筛查和救助工作,将对全县35-64岁的15000余名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为14名贫困妇女提供了法律援助;三是开展“喜迎十八大 爱心献母亲”捐赠“母亲邮包”活动,对190名贫困母亲名址信息进行采集和捐赠。四是为创业女性**镇**养殖场争取创业致富支持项目,筹集近3万元捐款,救助了90名女童,推荐10名贫困女生到省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免费读书。一个个服务项目,一项项民生举措,让全县广大妇女切切实实体会着妇联这个“娘家”的温暖。

4、开展创评倡导文明新风。

在活动中,各级妇女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家庭和妇女姐妹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每个家庭集中开展几次彻底的家庭环境卫生大扫除以及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清理,实施五清六改和门前三包,彻底治理各类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顽症,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乡风文明。二是开展垃圾定点分类处理培训。通过培训与现场教学,广大妇女主动学习掌握对厨余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再生垃圾和其它垃圾等五种垃圾分别进行沤肥、铺填、封存、回收和焚烧的五种处理办法,并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准确投放、集中投放、定时清理,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从根本上改善乡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的宜居家园。三是坚持每天实施半小时工程。倡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打扫保持好家庭内外环境卫生,科学布臵居室,综合利用庭院,搞好家庭净化、绿化、美化,树立卫生整洁、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四是推广节能减排生活新方式。从家庭节能减排出发,从勤俭节约入手,倡导使用节水器具、节能电器,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注意一水多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推进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全县广大农村妇女比学赶超、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尤为浓厚,如在**镇,文明信用户50%为女性,“卫生户”成为村民的心中的明星,同时在**村妇女组长朱**的带领下组建业余歌舞队3个,先后成功举办了庆祝党的生日及迎国庆等大型文娱演出4场,积极倡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二、初步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妇女义不容辞!美丽乡村建设,妇女大有可为!全县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观念在更新、行动在加速,这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在此项活动中的最大感受。主要体现在:

1、认识到位,抓重点贴得紧。农村妇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

主要受益者。**县妇联充分认识到发动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扮演好妇女工作的当家人和引路人的角色。全县妇联系统通过建立分工责任制和工作联系制,明确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责任务和措施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互相促进的强有力的工作体系,保证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妇联系统内强势推进。同时发挥广大妇女在促进乡风文明方面的特殊作用,发起巾帼学习行动、巾帼绿色行动、巾帼文明行动,引导农村妇女为父母献一份孝心,为丈夫献一份温情,为儿女献一份母爱,为邻里送一份真诚,为新农村建设献一份力量,如**镇**村组织妇女开展争做“十佳好媳妇”评选活动,有效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2、定位准确,突破口找得准。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县妇联立足实际,从群众急、投入少、见效快、意义深的事抓起,将解决环境脏、乱、差,作为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提出了“六改”( 改房、改路、改厕、改水、改栏、改环境)靠大家,“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靠妇女的口号,较好把握 “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这一妇女工作的基本准则。留守妇女清理污泥、疏通水沟、清理路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巩固“三清”成果,她们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小组,深入各村民小组开展监督服务工作。村妇代会开展卫生清洁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3、结合实际,具体工作抓得实。“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是妇联的两大传统活动。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县妇联将作用发挥到最大。结合“双学双比”活动,开展适合妇女从事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等科技培训,培育了一大批技术女能手;针对农村剩余(闲散)女劳力,为她们推荐缝纫、针织、家政、烹饪等为重点内容的务工技能培训,使她们进入企业或在家从事二三产业,既满足了工

篇四: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一、经验借鉴

(一)桐庐美丽乡村:设计先行,重点示范

1、概述

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距杭州城区约80公里,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自然地形以“八山半水半分田”为主。常住人口40.2万人,县城常住15万人,财政收入30.3亿元,地方财政17.19亿元。

桐庐区位与美丽乡村精品带

2、特色经验

? 制定科学的定位与可操作的计划,实施“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战略。 ? 完善村庄导则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

? 将保护乡村地域生活方式的理念贯穿在设计-改造-管理的全过程中。

? 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细节塑造。

? 凸显重点村打造示范样板,“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

桐庐美丽乡村现状图

(二)安吉美丽乡村:产村联动,全面铺开

1、概述

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距杭州约60公里,距上海和南京约200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区新崛起的一个生态经济特色县。北倚天目山,森林覆盖率达71%,有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2009年GDP 159亿元,人均GDP5120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436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319元,已连续多年增长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安吉区位与美丽乡村规划

2、特色经验

? 从县域高度整合各类资源,县域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

? 综合整治村庄环境与设施。

? 注重乡村产业与本地要素的结合,培育“竹文化”等生态文明品牌。

安吉美丽乡村现状图

(三)仙居美丽乡村:绿色农产,推广品牌

1、概述

仙居县隶属台州市,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700个行政村,是浙江山区欠发达县。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77.2%,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至杭、甬、温2-3小时。2009年仙居生产总值82.9亿元,财政总收入9.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6元(低于浙江平均水平30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落后临安和安吉4-5年。

2、特色经验

? 将生态农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

? 构建“县-乡-村-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

? 改善基层农业服务硬件设施。

? 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创新农技服务模式。

仙居美丽乡村现状图

(四)韩国美丽乡村:政民互动,高效产出

1、概述

1960年代,韩国刚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1970年,政府在财政短缺下倡导“新村运动”,采取设施建设与公民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国民精神。

韩国新村运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970-1980年为启动推进阶段,目标是改善落后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类似于日本50-60年代的新村建设;1981-1990

年为充实提高阶

段,目标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类似于日本70年代的新村建设;1991年至今为自我完善的稳定发展阶段,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类似于日本80年代后的“造村运动”。

2、特色经验

? 激发农民自主精神,推动农民广泛自主建设,以低财政投入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 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振兴。

? 建立服务农村的全民参与专职机构。

? 在合理确定村庄等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梯度提升。

? 人力资源建设与评价激励机制相结合。

韩国美丽乡村现状图

篇五: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通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通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通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2、绿化景观

将村庄重要节点和沿路闲置地块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使村庄的流动空间处处成为精致的景点。尤其注重村庄的绿化建设,对原有大树进行保护,并以之为中心形成开敞绿地。景观建设中注重使用本地材料。

3、房屋整治

对破旧房屋进行了修缮治理,并不是全部拆除。对有历史回忆的老建筑进行了保留和重新利用。在修缮中对山墙、屋顶等有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强化。完整保留了村庄的肌理和形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三)随处可寻的旧居故土乡愁

保留和恢复了可以串起童年老家记忆的生活场景和故居。如遍布村庄的蓄水池,在恢复洁净后可以洗菜洗衣,还有老树,旧居等。所有能勾起故乡情的元素都得以保留,突出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和原生态。

(四)善良淳朴的乡土人情风俗

美丽乡村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乡风民俗。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让人心灵疲惫,而以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的慢城,让都市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五)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体制

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

老百姓的新生活习惯,基础设施的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持续发展下去,除了把把美丽经济变为富民强村的载体,转化为生产力外,必要的管理体制非常重要。让村民的主动参与,主动维护。以村为主体,制定村民公约,派驻规

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一是坚持普惠、特色、效益三原则

普惠就是全覆盖,使美丽乡村从盆景变成满园春色。工作的切入点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等。使农村具备基础生活条件,基础的通信设施,基础的公共服务。

特色是根据每一个村不同的产业特色、山水特质、饮食习惯、农村风情等等来规划,使得每个村每个地方都具魅力和吸引力。

效益,就是投入要有效益,建设要有效性。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它最后的经营结合起来,把美丽作为内在的支撑力和未来的后续力。

二是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

强调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三是村村都有规划员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针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县级规划监管人员不足、乡镇规划执行监督不够、村庄规划监管缺位等现状,组建 “村级规划员”队伍,并实现“三级管理有保障,规划监督全覆盖”。

三、辽宁“宜居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思路

(一)、“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1、“宜居城镇”镇(乡)域规划

选择县域内发展条件和现状基础较好的城镇进行示范建设规划,对示范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核查,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城镇规划已过时效或编制时期过久已不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要进行规划的修编。

对镇域内村庄发展潜力普遍较好的乡镇要加大镇村体系规划的深度,以全覆盖的全域规划替代镇村体系规划。

2、编制“宜居城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镇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从全镇整体景观格局出发,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布局。在镇区规划范围以内,建成区以外,主要以生态农田、滨水绿化、林地及花卉基地为主,营造外围连续且不规则的绿色生态背景,使镇区镶嵌在绿色基质之中,有利于将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新鲜空气引入镇区。

在建成区范围内,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小区游园绿地、

街头绿地和专用绿地等,形成遍布镇区的绿地斑块系统。

沿主要道路和渠道两侧规划5~10米宽的绿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镇区绿色廊道,这些线性廊道交织成网状,把镇区孤立的绿地斑块与外围的绿色基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串珠式的绿色空间体系。

重点打造一条贯穿镇区景观慢行绿道系统。

3、“宜居城镇”重点街路城市设计

对重点街路的街景立面进行整治,对商业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路灯,室外家具,铺装,沿路绿化,交通设施等界面进行设计。

4、“宜居城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选择乡镇主要出入口、市民中心广场、重要公建前广场、历史故居周边等开敞空间进行精致地设计与建设,形成名片和亮点。

5、“宜居城镇”镇区内“美丽村庄”设计

按美丽村庄的标准,选择镇区内的村庄进行建设,形成“宜居城镇”内城乡完美和谐的布局形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1、县域“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

选择县域内可以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的村庄群进行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长廊。将全县的所有村庄进行相应的布局,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工业经济强村、农业特色强村和休闲旅游强村,在规划上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在起点上就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

完善建设连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系统,使得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2、“美丽乡村”村域自然风光规划

村域内的农田大地景观及村庄与田野互相辉应的美景是乡村独特的资源,这种自然风光给人进入村庄前第一印象,需要进行沿路风光的整治规划,使美丽乡村镶嵌在周边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3、“美丽乡村”整洁村庄规划

在村庄整治改水、改气、改厕、改路的前期成果上,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化建设。尤其是对道路路面,边沟,绿化,路灯等,进行精致的设计与建设。

彻底清除村庄公共空间的脏乱差现象。对所有的空地,闲置边角空间,进行见缝插针的绿化,不留死角。并对村入口,主干路沿线,主要广场,古树,旧居,坑塘水系地段及绿化节点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形成一条可游可赏的纯步行绿化景观廊道。

以朴实农庄风格对农房进行美化整治,拆除破旧危房及违建。

对农庄院落按关东风情进行整治,对宅前入户门周边,围墙,庭院进行每户逐一的设计,采用农家风格的材料和形式。

4、“美丽乡村”山水乡愁规划

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色彩,充分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挖掘农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美丽村庄。

建设中选用当地乡土材料,突出原生态,原汁原味。呈现出东北农村关东风情特有的野味、土味、农味、鲜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