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棕树种子怎样种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0:03 作文素材
棕树种子怎样种植作文素材

篇一:棕榈的栽培及加工技术

棕榈的栽培及加工技术

魏芳是一位农业节目编导;她除了工作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处旅游。云南的独特民族特色早已闻名遐迩;但忙碌的她一直到现在,云南还是她心里每日魂牵梦绕的向往之地。

直到有一天,她在网上发现了棕榈树。郁郁葱葱的棕榈林顿时吸引住了她。出于职业的敏感,魏芳对棕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说这棕榈树,树形高大挺拔、树姿优美,早就是大伙儿十分熟悉的风景树种;除此之外,棕榈树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日用品领域。经由棕片加工制成的床垫,一直是高档床垫领域中的翘楚。

那这棕榈究竟该如何栽培?

魏芳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这个大问题;嘿嘿!!有了去云南这么好的机会,还等什么?赶紧收拾收拾行李,到美丽的“彩云之南”去寻找答案吧。

经过长途跋涉,她在沿途有机会领略到了连绵成片的哈尼梯田;她甚至与热情好客的彝族朋友们跳起了洋洋洒洒的乐作舞。

可魏芳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真正目的,那就是寻找棕榈林,并为观众带来棕榈的栽培与加工技术。

当她在棕榈林中徜徉时,遇到了当地种植棕榈的农民朋友。

由于魏芳对棕榈充满了好奇,老乡们便热情地向她介绍起了关于棕榈树的一切。

植物学特性

棕榈,又被叫作唐棕、中国扇棕;属于棕榈科,棕榈属的常绿乔木;棕榈的品种主要有,马尾棕、板棕、毛棕等。各个品种之间,栽培技术相近。那咱们就以产量和棕片利用率都相对较高的马尾棕为例,来细细的说说棕榈的整个栽培过程吧。

形态特征

棕榈的叶片犹如一把把扇子,簇生于树干的顶端,并向外展开。鞘包在树干顶端的棕片,又叫作“棕皮”。实质上就是叶片基部呈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纤维状苞片,棕片会随着时间不断生长扩大。棕片纤维细长坚韧,具有拉力强, 耐磨擦,耐腐蚀,耐水湿等特点。

成年棕榈树高耸挺拔,高度能达到5—7米。树干为圆柱形,要说最独特的,还得看棕榈的树干,您看除了树干顶端长有枝叶以外,以下部分没有任何分枝,而且树干上还有这一节一节的环状叶痕。怎么会这样呢?电视机前的您,接着看咱们的节目,您就会知道了。

棕榈树雌雄异株,雄花与雌花外形极为相像。花期在4—5月份,细小密集的黄花,呈肉质圆锥花序,着生于叶丛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花苞,令人赏心悦目。

而棕榈的果子完全成熟时,则要等到10—11月之间,果形大致都为圆球形。

棕榈树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但它最早原产于我国。

生长环境

它们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耐寒性极强,可以忍受零下14摄氏度的低温,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

棕榈树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抗性,并具有吸收能力,非常适合在空气污染区域大面积种植。

棕榈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温暖多雨地区;海拔

300---2700米地区,pH值达到5---6.3之间的赤红壤、黄棕壤等土壤,都适合种植棕榈树。

比如四川、云南、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棕榈种植较为密集;在云南省红河县,目前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棕榈原料生产基地。

要说这魏芳,这一次来得还真是巧了,恰逢赶上9月份剥棕收获的时候。

剥棕

您看这棕榈树长得那么高,还得架着梯子上去才行。别看这些师傅们,剥棕片剥得是又轻松、又熟练。其实这剥棕片,绝对没您想象得那么简单容易!

剥棕片时,首先将棕叶砍去之后,再利用锋利的棕刀,沿着这块棕巴掌的轮廓,纵向切割下来,将棕片与棕巴掌分离开来。

然后在棕片底部往上大约1厘米左右的距离,沿着棕片横向环割一圈,使棕片与树体脱离开来。

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每一层棕片按照顺序剥下。

在剥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力度均匀,力度过大,会导致里层的棕片受损,影响棕片的利用率。

听剥棕的师傅们说,这每年可以剥两次棕片,除了9—10月份,在3—4月份之间还可以剥一次。

棕榈的雌、雄株都可以进行剥棕,每一株棕树每次都可以剥下10片左右的棕片。

从树上剥下棕片后,因为还连带着棕巴掌,还得稍微处理一下。

您看,这魏芳也非要上去搭把手,瞧这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是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切割的吧。

沿着棕巴掌的边缘,将棕片与棕巴掌彻底分离开来后。然后再把棕片,叠整一番,就可以捆好带出棕榈林了。

嘿嘿!您瞧瞧,这魏芳背着棕片的样子,看上去倒是挺有模有样。

篇二:棕榈科植物的栽培和养护

棕榈科是单子叶植物纲中非常有特色的常绿植物,其茎单生或丛生,直立或攀援;叶聚生于茎顶,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抗病虫害能力强,用于营造热带风情园林景观效果出众。本版将就其引种、移栽和病害防治内容做介绍。

引种过程简介

全世界共有棕榈科植物183属约24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高温、高湿是多数棕榈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少数棕榈植物具有独特的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分布在沙漠边沿极干旱地区的银海枣(野海枣),以及可长期耐水浸的不少棕榈种类,如沼泽棕。多数棕榈植株富含纤维,茎干坚韧,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抗风性,如假槟榔、蒲葵。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在全世界众多的热带亚热带城市建设中,均认识到棕榈植物的景观效果,将其作为重点品种用于城市绿化美化,如美国迈阿密、印度雅加达、泰国曼谷,以及南非开普敦和新加坡等。

广东一些园林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引种应用棕榈植物的工作。随后二十多年来,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南方省区,以及后来的江苏、浙江、上海、重庆和云南等地区,均相继掀起引种、生产及应用棕榈的热潮。

以广东棕榈园林公司为首的几个单位,根据植物地理学及生态学理论,通过对引种驯化的棕榈科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观察研究,发现原产北半球的植物因经历了古代冰川气候而普遍具有耐寒潜力,而原产于南半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种类也具有较强的耐寒性。 通过对棕榈植物耐寒性及耐寒机理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影响引种驯化的因子主要有:温度、光照、湿度、水分和土壤等。温度因子最显著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冬季低温是影响棕榈植物引种驯化成败的主导因子;通过对棕榈耐盐性、耐阴性的研究,科研人员筛选出一批耐盐碱性、耐阴性较强的品种;同时,通过对棕榈疫霉病、椰心叶甲、红棕象甲等病虫害的防治,大大降低了棕榈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科研人员还研究了棕榈种子发芽的机理,总结并发明了棕榈种子催芽的技术,掌握了棕榈植物全冠移植及大规格容器苗栽培技术,并对土壤改良、冬季防寒保育等技术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科研人员已在华南地区筛选推广棕榈植物约80种,包括大王椰子、蒲葵、棕竹、南椰、鱼尾葵等;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成功应用的棕榈科植物主要有布迪椰子、毛华盛顿棕、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椰子等十余种,其有关研究技术经专家鉴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华盛顿棕为例

谈疫霉病发生与防治

棕榈疫霉病危害及一般症状

该病常在大王椰、大蒲葵、华盛顿棕、老人葵、加拿利海枣等棕榈植物上发生危害,发病株心叶不能正常抽发、新叶萎缩、干枯,严重时整株成片枯萎。疫霉病病原为疫霉菌引起,可经培养箱培养检定。病原主要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病菌通过浇水、雨溅、空气流动等传播蔓延。

华盛顿棕疫霉病发病规律

该病害夏秋间高温多湿期间发生。前旱后雨或移栽后管理不善,如浇大水,土壤含水量

突然增高,通风不良,或者处在风口位置的植株,容易感病。在低洼、排水不良、重茬地块发病严重。另外,该病常与挖苗时造成根部严重受伤,又经远距离运输有关。

发生时,未展开幼嫩心叶基部腐烂,叶呈灰绿色并下垂,稍用力即可将其拔出。解剖茎部,可见生长点甚至整株心部有糊状分泌物并有恶臭味,感病组织可长出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的植株,也经常见到其根部受害,主要症状为根部发黑、腐烂,闻有异味。此病主要在苗期及苗圃发生,定植在绿地上的成年树较少发生。

症状

近年来在苗圃地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发病初期先在接近地面部位发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大,稍凹陷,潮湿时表面密生白色绵状霉,病部腐烂发臭。在叶片上发病时,病部黄褐色,潮湿条件下长出白霉。茎上发病时,初为暗绿色,后扩大湿润变软,后期上部表现为枯萎。此病可危害棕榈植物全株。有时根系及茎干剖开有带脓状液体渗出,严重时幼叶叶脉边缘带有灰黑色的大量菌丝体。疫霉病为维管束病害,严重时植株整株萎蔫下垂、干枯,直至死亡,发病致死率高。

据调查,该病害发病高峰期多为高温多湿期,即适温为27℃至35℃。如2006年,珠三角附近沿海地区发病期为7至10月、厦门8至11月、上海6至9 月(初春也发病)、珠三角西部山地8至11月,但各地在台风暴雨后的1至2月内都可见发病,有时是零星发生,有时则成片出现。

防治方法

一、栽培措施预防

1.注意苗圃的通风、干燥和排渍,可在每年秋冬季节适度修剪叶片,并对种植地进行开坑并培土等,以保持苗地干燥。平时可增施钾肥,也可分别施用生石灰、过磷酸钙等,以增强植株组织密度及抗侵染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选好地块,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植。

3.实行轮作,对种过华盛顿棕的地要求实行三至四年以上的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根深叶茂,提高抗性。实行高垄(畦)栽培。雨季适当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涝,做到雨过地干;遇干旱及时浇水,浇水时严禁大水漫灌,并在晴天下午或傍晚进行。

5.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平时注意观察,经常修剪枯枝落叶,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将其深埋或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

二、化学防治

在夏季发病前一两个月及发病期间,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500至600)、80%乙磷铝(1∶400)、或其他恶霉灵类如卡霉通也即土菌消(常用量为600至700倍)、石硫合剂(1∶1∶100)、敌克松(500倍)等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华盛顿棕移栽时,先用土菌消600至700倍液喷洒栽植地和华盛顿棕根部,或者在连续晴天时先挖坑暴晒杀菌,或撒石灰粉消毒,也可用敌克松500倍液土壤消毒。

台风过后,及时喷洒杀毒矾(较好)或乙磷铝(易产生抗药性),加0.4%洗衣粉灌心或喷雾预防兼治疗。也可用80%代森锰锌700倍液喷洒,每7至10天一次,连喷两三次,能有效预防和防?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呙共》⑸2扇「么胧┖螅愣亻翟傲止旧虾;氐幕⒍僮睾兔⒍僮兀汛?004年的发病率20%降到10%以下。

防治体会

使用多菌灵等防治效果不明显。植株发病初期如剪去全部叶片及移植到别处另植,约30%能在2至3年后陆续复活,但长势较差。

据了解,在洛杉矶等高温干燥地区很少发生此病,故此病与高温多湿相关,且侵染途径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及雨水等。当植株根系、树干、叶片等出现损伤时病菌侵入并在水分充足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维管输导组织堵塞,植株失水萎蔫而死。有文献介绍的心腐病其实也是疫霉病,只是发病在心叶部位。

此病不同于炭疽病,后者发生于叶片,发病时出现水渍状小斑点,而后扩展成较大的病斑,容易被发现,一般用多菌灵等药剂可防治。至于叶斑病,是指发病在叶片上的病害,常见的病原有叶点霉、盘多毛孢等,常引起叶枯现象,但炭疽病和叶斑病较少引起植株死亡。 单干类大苗移植技

移植前的准备

l.对将要移植的苗木提前断根,断根后土球大小为地径的二倍,断根处深50厘米至60厘米。断根土应清除石块、碎根后及时回填,并做好保湿:目的是煅炼苗木的适应性,趋生新根。断根后最好保留30天以上,待新根开始萌动时才移植。若采用假植苗,效果更好。

2.打穴备耕。种植地点在移植前20天打穴,穴规格一般是土球的1.5倍。打穴的泥土露天暴晒一段时间,回填土最好用预先准备好的混合土:塘泥+农家肥或蘑菇泥土+适量的熟化磷肥+适量河沙,沙∶泥为4∶6。

种植时间

珠三角地区全年可移栽,最佳为春秋两季,尽量避免夏冬两季,尤其是1月和7月。棕榈科植物大都喜温、喜湿,夏天气温度高,苗木水分蒸发快,易造成失水过多而影响成活;冬天气温低,有些地方甚至有霜,强北风易造成苗木冻伤甚至冻死。

移苗

有些单干棕榈科大苗树茎较粗,移苗的工作量大,苗木极易受伤,因此,移苗时要用麻袋或稻草包扎树干,特别是树干与叶柄分界处的青绿包干部分。一则保扩树干,二则保湿及防晒。此外,起苗时结合修剪叶片,去除老叶、保留叶片的40%至45%(具体根据树势强弱而定)。同时把叶片连叶柄剪去l/5,以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

栽植

苗木最好当天挖当天种,时间过长苗木水分蒸发大,易因失水影响成活。若当天不能种完,应用阴网盖好并每天在叶面上喷少量水,做好遮阴及保湿。

1.回土 苗木定好位置,即回土。回土到土球的一半高时先将松土压实。回土完毕,土墩做成周围稍高中间稍低的“储水盆”,以利淋水保湿。

2.淋水 回土后马上淋足定根水,淋水前先用竹杆等插实土球周围的松土,直至松土不再下沉。

3.固定 支撑物有多种,用三根竹杆搭成三角状支撑是最经济实用的一种。绑扎高度在树干的2/3处。

植后管理

l.保湿 每天喷淋叶片及树干包扎物2次,雨天除外,以喷湿叶片及树干包扎物为度。根部不淋水,因会有多余的水往下流,积水造成烂根。树头周围覆盖稻草防晒,防止土壤温差变化过大造成土壤板结,以及保持土球周围的土壤疏松,湿润通气,利于新根萌生。

2.防风 因移植的单干棕榈植物大苗一般较高,且移植后常受雷雨大风的影响,故植后要定期检查支撑物是否松脱,特别是大风过后若发现树干倾斜要及时扶正绑扎。

3.追肥 植后约一个月可用尿素水作根外追肥,喷施,追肥时间半个月左右一次。待长出第一片新叶且老熟后,用充分腐熟的花生麸进行挖穴施肥。挖穴位置在土球边缘以外开环形沟,开沟宽度及深度各为30厘米,肥料与回填土要混合均匀。

4.病虫害防治 新移植的单干棕榈科大苗由于树势相对较弱,极易受病虫的危害,尤其是嫩叶及心叶。杀虫可用5%甲胺磷加5%氧化乐果施杀。目前,外来人侵的害虫“椰心叶甲”对棕榈科植物的危害相当严重,成虫、幼虫集中于尚未展开的心叶叠间啃食叶肉,导致新抽出叶片部分或全部叶片枯死,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枯死。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①81%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②氯氰菊酯500倍液;③使用“椰甲清”,均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根据实际操作,笔者认为最简单方便而长效的方法是在栽植时结合绑扎用“椰甲清”挂包在心叶上防治。

单干棕榈科大苗植后一个月左右可根据其叶片是否保持青绿大体确定其是否成活,但要真正确定其成活,一般要等一个生长季节后,以其是否已发出新梢、新根为标准。笔者采用上述移栽技巧施工后,移栽成活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0%以上,且上述技巧操作性强,有必要推广应用。

幼苗、大树和丛生苗移栽技术

幼苗移栽关键技术

棕榈类植物在其发芽生根后的一段时间内最适合移植。此时苗木较小,可带种子移植,加之须根少,移苗时不易损伤根系。采用营养袋育苗,大小视培育苗木时间而定,一般来说,1年生苗采用16厘米×18厘米容器为宜,2年生苗用19厘米×20厘米,营养袋太小不利于苗木快速生长。营养土配制用疏松表土、火烧土和麦麸,按5∶2∶1比例加少量磷肥均匀混合后装袋。先装半袋混合土后再放苗,然后扶正苗木装满后压实,使苗木根系与混合土紧贴在一起,淋透水即可。棕榈类植物不能栽得太深,否则会影响苗木生长。过深时要把苗木向上提起,使苗木根系舒展开。

大树移植关键技术

棕榈科植物在苗圃栽培5至10年,多数需若干次分床移栽,因此选用疏植壮苗,成活率较高。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棕树种子怎样种植)

减少根群的损伤棕榈植物根系组织幼嫩,侧根及毛细根多,起挖时尽可能带大土球,并防止其松散开裂。把根群损伤程减到最低,以便维持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吸水能力,提高移植成活率。施工时应准确放线定穴,避免翻工,防止土球松散。

叶片修剪移植时留叶量,应根据不同种类、移植时的气候、移植及养护条件等综合判定。

一般应保留原叶片数的40%左右。留叶过多会因水分蒸发大造成叶片枯黄;留叶过少则植株恢复困难且周期长,初期景观效果也不好。

保护植株的茎干及其假茎在起挖、搬运、装卸植株过程中,应使茎干免受损伤,假茎部分不受挤压和弯曲,这是植株健康及尽快复壮的保证。

新植地土壤棕榈科植物在移植时会损伤根尖,移植后一个月内又很难萌发新根尖,因此吸水能力弱。此时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好,则有利于苗木成活,所以定植时应挖大穴并注意客土质量,加入泥炭土及复合肥,以利棕榈植后恢复。

养护在植后一个月内,植株适应性差,应对苗木精心养护,务必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遮阴,力争使其在三个月内有新叶萌生。移栽后如遇上连续几天阴雨气候,棕榈苗木会恢复得较好,原因是阴雨天能够避免烈日暴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大型丛生苗移植关键技术

棕榈科植物丛生种类具有多个生长点,长成多干丛生状态后,能在移植后较快长出新根。但丛生棕榈也有因树干重,叶片面积大而引致水分蒸发量大,及因透风性差易受强风吹袭危害等缺点。所以,在按照单干棕榈移植施处置外,应增加下列技术措施:

1.实施”毛根法”移植即起挖好较大的土球后,用小铲沿土球外沿去掉部分泥土,保留较多的须根和适度的土球,并随即外包保湿轻质材料,以减轻土球重量又确保成活。例如,对鱼骨葵、三药槟榔等恢复较慢的丛生棕榈的移植可采用此法。

2.实施裸根假植或上盆栽植集中养护至新根萌发、植株稳定后才正式定植。此法适于散尾葵、奇异皱子棕、夏威夷椰子等粗生的丛生棕榈,可减轻运费,方便施工。

总之,棕榈科植物大苗及大树移植,简言而之是抓好五方面,即:选择壮苗;挖好土球及运种精心;适度修剪叶片;搞好植地通气排水;抓好植后养护的防晒和保湿。判定大苗大树移植成功的标志,是植后半年内能保住大部分叶片并能萌生新叶,其中以萌生三片健康新叶为移植完全成功

疏水:要先了解植地的水文状况,尽量把土球最底部置于植地常年地下水位线以上100-150CM并且土层肥厚的位置,同时应做好地下土球根系疏水层及地表径流疏导网络,防止栽植后土球积水;如果水文条件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抛高土球种植的方法,即用疏松介质混合肥沃泥土或用粗沙先堆高植地,尽量达到上述要求,再把植株置于土堆上,并用混合疏松土或种植土混腐植土填埋土球;清除植地周围土壤中的杂物,或者适当用疏松介质改土,以达到使植株根部疏松透气的条件;加强雨季巡视,及时疏通排水设施及适当根部松土,以利防涝排积。 保湿:栽植后要立即浇一次定根水,保证土球根部湿润并与周围土壤紧密结合,促进根系发育,接下来再浇三次透水及时把土球覆好防止表土开裂。在炎热的夏季还要多对地面和树冠喷水,以增加环境温度,降低蒸腾;叶面的保湿处理包括a、新栽种的苗木应适当修建叶片,以缩小叶片的蒸腾面积;b、适当向叶片喷施抗蒸腾剂,抑制植物的生理代谢,减少植物的生理性失水;c、在晴好天气状况下,应尽量多地向叶片雾化喷水,加强叶片对水分的吸收,弱化蒸腾作用;随时检查土球及根部的水分状况及时补水,保证土球的湿润和根系呼吸的通透性。 施肥:栽植后除了给植株保湿,可适当低浓度喷施叶面肥,加强植后的营养补充;勤检查植株根系萌动状况,如果发现植株长出新根,可以考虑增加根部施肥,一般选在月平均气温高于2O℃的季节,尽量施有机肥为主,适当加施P、K含量高的复合肥,以促进植株的营养均衡,保证其陕速恢复健康成长。 病虫害防治:在苗木出圃前喷药防治病虫害,而到工地后,也需于卸车前对植株进行喷药防治,并保证植后一个月内间隔一星期至十天连续三次施药,随后还需合理制定病虫害防治计划。 特

篇三:棕榈科植物的移植栽培技术

棕榈科植物的移植栽培技术 2011-01-22 10:08

棕榈科是单子叶植物纲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植物类群,学名(Palmae)。为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茎单生或丛生,直立或攀援;叶聚生于茎顶,攀援种类则散生枝上,羽状或掌状分裂,叶柄基部常扩大成具有纤维的叶鞘,花、果也各具特点。棕榈科植物其茎杆坚韧,根系发达,具有很强干旱、耐贫瘠、抗病虫害。棕榈植物的叶聚生于茎顶,植株间通透性强,树冠的风阻较一般的常绿阔叶树小得多,具有较强的抗风性。

一、幼苗移栽的技术关键

棕榈类植物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胚乳,在发芽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依靠外来养分而生长,应尽早移植,在其发芽生根后的一段时间内最适移植。此时苗木较小,可带种子移植,加之须根少,移苗时不容易损伤根系。采用营养袋(杯)育苗,是培育棕榈类幼苗的有效方法之一,营养袋(杯)的大小视培育苗木的时间而定,一般来说,培育1年生苗采用16厘米*18厘米容器为宜,培育2年生苗采用19厘米*20厘米为宜,营养袋(杯)太小不利于苗木的快速生长,营养土的配制用疏松表土、火烧土和麦麸,按5:2:1比例加少量磷肥均匀混合后装袋(杯)。先装半袋(杯)混合土后再放苗,然后扶正苗木装满后压实,使苗木根系与混合土紧贴在一起,淋透水即可,棕榈类植物的苗木不能栽得太深,否则会影响苗木生长,如果过深则要把苗木向上提起,使苗木根系舒展开。

二、大树移植的技术关键

棕榈科植物在苗圃栽培5-10年,多数苗木还经过若干次分床移栽,因此只要选用疏植壮苗,成活率较高。

移植的主要技术措施:

减少根群的损伤:靠近根尖附近,植物组织校幼嫩,侧根及毛细根也较多,因此在起挖时应尽可能带大土球,并防止土球松散和开裂,尽量保护根系组织,把根群的损伤程试减到最水,以便能维持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吸水能力,提高移植的成活率,同时施工时应准确放线定穴,避免翻工,以防止土球松散。

叶片修剪:移植时留叶片的多少,应根据不同种类、移植时的气候、移植及养护条件等综合判定。一般应以保留原叶片数的40%左右、总叶量的30%左右为宜。留叶过多会因水分蒸发过量造成叶片枯黄;留叶过少则植株恢复困难且周期长,初期的景观效果也不好。

保护植株的茎干及其假茎:在起挖、搬运、装卸植株的施工过程中,应使其茎干部分免受损伤,假茎部分不受挤压和弯曲,这也是植株健康及尽快复壮的保

证。

新植地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要好:因棕榈科植物在移植时损伤了大部分根尖,而在移植后的一个月内又未萌发新的根尖,因此植株的吸水能力较弱,此时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好,则有利地苗木成活,所以在定植时应开挖足够大的种植穴及注意客土的质量,并在种植穴内加入泥炭土及复合肥,以利植后快速恢复生长否则会事倍功半。

养护:在植后一个月内,植株适应性差,容易受烈日暴晒、强风吹袭及水份补充不足等因素影响而造面植株受伤害及坏死。因此无论在施工操作时,还是在完工后的保养期,均应对苗木精心养护,务必及时补充水分,力争在植后三个月内植株有若干片新叶萌生。我们在以往的移植施工时,发现如遇上连续几天阴雨气候,棕榈苗木会恢复得较好,原因就是阴雨天能够避免上述的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阴”和“雨”两个字对于养护是个借鉴。

三、单干种类移植的技术关键

棕榈科植物单干种类在移植后须重长出新根才能真正恢复生机,这既不同于一般乔木靠萌生侧根恢复生长,也相对于有多个生长点的丛生棕榈较慢一些长出新根,因此,保叶促根至关重要。对较难移植的部分单干棕榈如霸王棕、红棕榈、假槟榔等,用某些已确定品种规格,但尚有2-3个月才定植的棕榈,可在移植前2-3个月断根,即沿茎基预留土球位置挖环形沟,挖好后复土并浇水保湿,使之重萌新根及控叶,也可先起集中假植养护,以提高成活率;而对于易移植易恢复的大多数单干棕榈,可实施边起挖边定植的方法,而无须进行断根及假植。若无特殊原因,则即挖即植的移植时间在4-9月为好,因此期间移植后高温多湿,根系容易萌生,成活率高。

四.大型丛生种类移植的技术关键

棕榈科植物丛生种类具有多个生长点,长成多干丛生在,故能在移植后较快长出新根。但丛生棕榈也有因树干重,叶片面积大而引致水份蒸发量大,及因透风性差易受强风吹袭危害等缺点。所以,除按上述单干棕榈移植施处置外,应增加下列技术措施:

a.实施”毛根法”移植。即起挖好较大的土球后,用小铲沿土球外沿去掉部分泥土,保留较多的须根和适度的土球,并随即外包保湿轻质材料,以减轻土球重量又确保成活。例如,对鱼骨葵、三药槟榔等恢复较慢的丛生棕榈的移植可采用此法。

b.实施裸根假植或上盆栽植,集中养护至新根萌发、植株稳定后才正式定植。此法适于散尾葵、奇异皱子棕、夏威夷椰子等粗生的丛生棕榈,可减轻运费,方便施工。

总之,棕榈科植物大苗及大树移植,简言而之是抓好五方面,即:选择壮苗;

挖好土球及运种精心;适度修剪叶片;搞好植地通气排水;抓好植后养护的防晒和保湿。判定大苗大树移植成功的标志,是植后半年内能保住大部分叶片并能萌生新叶,其中以萌生三片健康新叶为移植完全成功。 散尾葵如何繁殖养护?

作者:中国农业… 为什么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点击数:411 更新时间:2010-4-19

散尾葵喜温暖多湿和半阴环境。怕寒冷,怕强光曝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并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散尾葵喜半阴环境,春、夏、秋三季应遮去50%左右的阳光。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夜间温度应在15℃以上,白天25℃左右较好。若长时间低于5℃,易受冻害,甚至死亡。在生长季节,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植株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应保持叶面清洁,可经常向叶面少量喷水或擦洗叶面。生长季节每月施肥1~2次。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并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盆栽散尾葵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岩及基肥配制成培养土。每2~3年春季换盆一次,施上基肥。换盆时,应清除枯枝残叶,还应根据生长情况,剪除过于密集的株丛,以利于株丛的萌发,保持优美的盆栽姿态。

播种、分株均可,但常用分株法。春季结合换盆将分蘖多的植株用利刀切分成2~3株,分别直接盆栽,于20~25℃温度下养护,恢复成型较快。一般养护1~2年即可成为盆栽商品。能获得种子的,将采收下来的果实洗净果肉,把种子浸在35℃温水中浸泡2天后播下,随发芽随移植,晴天应多喷叶面水。一般幼龄期生长缓慢,成龄后生长迅速。

科属:棕榈科,散尾葵属

别名:黄椰子

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

(一)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8米,丛生,基部分蘖较多。茎干光滑,黄绿色,叶痕明显,似竹节。羽状复叶,平滑细长,叶柄尾部稍弯曲,亮绿色。小叶线形或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1~2厘米。果实紫黑色。常见的同属观赏种有卡巴达葵(C.cabadae),株高10米,茎干细长,基部膨大,叶片交互排列,小叶细长,亮绿色,果实小,红色。

(二)习性:喜温暖多湿和半阴环境。怕寒冷,怕强光曝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并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

(三)栽培管理:散尾葵怕寒冷,怕强光曝晒,以免灼伤叶片。散尾葵喜半阴环境,春、夏、秋三季应遮去50%左右的阳光。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夜间温度应在15℃以上,白天25℃左右较好。若长时间低于5℃,必然受冻害,甚至死亡。

在生长季节,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植株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应保持叶面清洁,可经常向叶面少量喷水或擦洗叶面。生长季节每月施肥1~2次。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并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盆栽散尾葵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岩及基肥配制成培养土。每2~3年春季换盆一次,施上基肥。换盆时,应清除枯枝残叶,还应根据生长情况,剪除过于密集的株丛,以利于信株丛的萌发,保持优美的盆栽姿态。

(四)繁殖:播种、分株均可,但常用分株法。春季结合换盆将分蘖多的植株用利刀切分成2~3株,分别直接盆栽,于20~25℃温度下养护,恢复成型较快。一般养护1~2年即可成为盆栽商品。能获得种子的,将采收下来的果实洗净果肉,把种子浸在35℃温水中浸泡两天后播下。随发芽随移植。晴天应多喷叶面水。一般幼龄期生长缓慢,成龄后生长迅速。

(五)病虫害:叶斑病,叶尖和叶缘最易受害,产生干枯卷缩,发病初期用50%可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此外,可能有介壳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篇四:绿化养护 棕榈

棕榈科植物的养护

一、棕榈科植物分类

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树干不分枝,有些种类攀援而多刺;具大型掌状或羽状叶片,常聚生于树干的顶端。茎单生或丛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属除外)。叶螺旋状排列,羽状或掌状分裂;叶鞘常具网状纤维(棕衣);有时具利刺;花序佛焰状,常由大型苞片紧包被,两性或单性;花被具花萼和花冠,3裂瓣;雄蕊通常6;子房上位、1~3室,有时4~7室,心皮3,离生或仅基部合生;核果或浆果,不开裂,肉质,具核,纤维质或坚果状,内果皮坚硬。有210属28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美洲热带地区。巴西是世界上棕榈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有28属100余种,主产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贵州、西藏的一些温暖地区也有分布。棕榈科下分为9个亚科。

①刺葵亚科。仅刺葵1属,17种。分布于非洲、亚洲。海枣是热带干旱地区的重要植物,是西亚、北非的重要食品,常见于沙漠绿洲,有生命之树之称。干果从中东输入,称伊拉克枣。

②贝叶棕亚科。31属,360余种 。分布于热带各地及地中海地区;大部分具掌状叶的棕榈都属于该亚科,不少种类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最常见的用途是叶片供编织各种器具;叶鞘纤维作填充物等,如中国广东产的蒲葵,长江流域出产的棕树。

③糖棕亚科。产热带非洲、亚洲,共6属40余种,产于非洲的海菲棕,又称非洲棕榈酒椰,是非洲内陆草原地区重要经济植物,花序可取汁酿酒和做饮料。特产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的双椰子的果实,是植物界最大的,每果重达30余千克。

④鱼尾葵亚科。产亚洲和大洋洲,3属38种。鱼尾葵产热带东南亚,幼嫩茎尖可作蔬菜,树干髓心可制淀粉,中国南部也产。莎木分布于亚洲湿热地区,果实煮熟后可食用,花序轴产糖汁,中国南方也有分布。

⑤鳞果亚科。共有22属600余种,主产亚洲热带。本亚科出产多种重要经济产品,如省藤为东南亚地区重要藤类资源,供编织各种精美家具、器皿,茎长达200余米,中国南方也产。藤血竭为著名的血竭原植物,其果实可提取红色树脂,作中药血竭或染色颜料用。西谷椰产东南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树干髓心可制成西谷米(西米)作主粮用。

⑥椰子亚科。共22属640种,分布于世界热带各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椰子广泛栽培于世界湿热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果实为重要水果、食用油料;果皮为填充纤维,中国南方也产。油棕原产西非热带,种子富含油脂,为棕榈油来源,中国云南和广东有栽培。

⑦槟榔亚科。共有120属,1100种,泛热带分布。槟榔为亚洲热带重要药材和咀嚼品,男女老幼皆用之,有护齿、助消化、杀虫之效;中国云南、广东有栽培。王棕属植物的幼嫩茎尖可作蔬菜;王棕是热带普通的观赏树木。

⑧水椰亚科。1属1种,即水椰,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北延至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常生长于海湾泥沼地带或在红树林中混生;常有胎生习性;果肉可食或以盐渍后食用;花序轴流出汁液可制饮料;叶供编织、盖房等。

⑨象牙椰亚科。3属15种。分布于美洲热带。象牙椰子果实称为植物象牙,用于制作工艺品。

二、形态特征

1、根系:棕榈科植物的根系较为独特。细苗的初生根很快死亡,继而由茎部特定的发根区长出须根,且一长出来就是最大的粗度,不会随年龄增大作次生生长。这些根一般有3次分枝,第三次长出来的根是最细小的,用来吸收水分。

2、茎干:形态直立或攀援,表面平滑或粗糙,常覆以残存的老叶柄的基部或为老叶脱落下的痕迹。棕榈植物的茎皆为原生组织,即只有散生的管状维管束,没有形成层,即没有年轮。茎干的生长顺序也不别于其他植物,先完全发展干部的粗度,然后才进行增高生长,一旦进入增高生长,茎干的粗度便不会再增大。每一枝茎只有一个生长点,所有叶片都从这里长出来,这个生长点称为顶芽。大多数棕榈植物的顶芽没有再生能力,亦不能自我修补伤口,因此一旦顶芽受损就无法补救。

3、叶片:直立性棕榈植物的叶片多聚生茎顶,形成独特的树冠,一般每长出一片新叶,就会有一片老叶自然脱落或枯干。

4、花与花序:花序生长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从节间长出花序开花,并随着节间和增长而向上生长,另一种是由上向下开花,在顶芽上萌发花芽,这样没有了顶芽,植株就不会长高。

5、果实与种子:棕榈植物的果实与种子的大小依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核果类种子,一般较大且有坚厚的种壳,如椰子。基部有三孔,其中的一孔与胚相对,萌发时胚根由此穿出,其余两孔也坚实。

三、生态习性

1、光照:大多数物种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如华盛顿棕榈、加拿利椰子、箬棕等),在缺少光照的荫蔽环境里,会使幼龄植物茎叶徒长;但也有耐阴的物种(如棕竹、省藤等)和半耐阴的物种(如散尾葵、竹节椰子等)。耐阴和半耐阴的物种均具较强的耐阴能力,在半阴的散射光下生长良好,且忌强光直射,小苗期表现尤为突出。

2、温度:绝大多数的棕榈植物原产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正常生长温度是22—30℃,低于15度则进入休眠状态,而高于35度也不利于其生长。但有较少的品种适应性强,如棕榈可耐-15℃低温,欧洲矮棕耐寒力十分强。如低温未伤及茎尖,可修剪掉受伤的叶片结合翌春肥水管理使之恢复;如根际受伤或茎顶腐烂则生存的可能性极小,茎顶受伤尤为严重。越冬前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增强光照,增加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提高抗寒能力。长时间的高温会使一些耐阴性较强的棕榈植物叶片萎蔫或灼焦死亡,如散尾葵和棕竹,应结合浇水喷雾减少盛夏时节高温的影响。

3、水分:大部分棕榈植物对相对湿度十分敏感,热带棕榈在相对湿度低的时候会生长不良,而沙漠棕榈植物则遇相对湿度高的环境容易腐烂与死亡。

4、土壤:大多数棕榈植物喜欢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

四、移栽种植

单干类大苗移植技

移植前的准备

l.对将要移植的苗木提前断根,断根后土球大小为地径的二倍,断根处深50厘米至60厘米。断根土应清除石块、碎根后及时回填,并做好保湿:目的是煅炼苗木的适应性,趋生新根。断根后最好保留30天以上,待新根开始萌动时才移植。若采用假植苗,效果更好。

2.打穴备耕。种植地点在移植前20天打穴,穴规格一般是土球的1.5倍。打穴的泥土露天暴晒一段时间,回填土最好用预先准备好的混合土:塘泥+农家肥或蘑菇泥土+适量的熟化磷肥+适量河沙,沙∶泥为4∶6。

种植时间

珠三角地区全年可移栽,最佳为春秋两季,尽量避免夏冬两季,尤其是1月和7月。棕榈科植物大都喜温、喜湿,夏天气温度高,苗木水分蒸发快,易造成失水过多而影响成活;冬天气温低,有些地方甚至有霜,强北风易造成苗木冻伤甚至冻死。

移苗

有些单干棕榈科大苗树茎较粗,移苗的工作量大,苗木极易受伤,因此,移苗时要用麻袋或稻草包扎树干,特别是树干与叶柄分界处的青绿包干部分。一则保扩树干,二则保湿及防晒。此外,起苗时结合修剪叶片,去除老叶、保留叶片的40%至45%(具体根据树势强弱而定)。同时把叶片连叶柄剪去l/5,以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

栽植

苗木最好当天挖当天种,时间过长苗木水分蒸发大,易因失水影响成活。若当天不能种完,应用阴网盖好并每天在叶面上喷少量水,做好遮阴及保湿。

1.回土 苗木定好位臵,即回土。回土到土球的一半高时先将松土压实。回土完毕,土墩做成周围稍高中间稍低的“储水盆”,以利淋水保湿。

2.淋水 回土后马上淋足定根水,淋水前先用竹杆等插实土球周围的松土,直至松土不再下沉。

3.固定 支撑物有多种,用三根竹杆搭成三角状支撑是最经济实用的一种。绑扎高度在树干的2/3处。

五、植后管理

l.保湿 每天喷淋叶片及树干包扎物2次,雨天除外,以喷湿叶片及树干包扎物为度。根部不淋水,因会有多余的水往下流,积水造成烂根。树头周围覆盖稻草防晒,防止土壤温差变化过大造成土壤板结,以及保持土球周围的土壤疏松,湿润通气,利于新根萌生。

2.防风 因移植的单干棕榈植物大苗一般较高,且移植后常受雷雨大风的影响,故植后要定期检查支撑物是否松脱,特别是大风过后若发现树干倾斜要及时扶正绑扎。

3.追肥 植后约一个月可用尿素水作根外追肥,喷施,追肥时间半个月左右一次。待长出第一片新叶且老熟后,用充分腐熟的花生麸进行挖穴施肥。挖穴位臵在土球边缘以外开环形沟,开沟宽度及深度各为30厘米,肥料与回填土要混合均匀。

4.病虫害防治 新移植的单干棕榈科大苗由于树势相对较弱,极易受病虫的危害,尤其是嫩叶及心叶。杀虫可用5%甲胺磷加5%氧化乐果施杀。目前,外来人侵的害虫“椰心叶甲”对棕榈科植物的危害相当严重,成虫、幼虫集中于尚

未展开的心叶叠间啃食叶肉,导致新抽出叶片部分或全部叶片枯死,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枯死。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①81%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②氯氰菊酯500倍液;③使用“椰甲清”,均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果。根据实际操作,笔者认为最简单方便而长效的方法是在栽植时结合绑扎用“椰甲清”挂包在心叶上防治。

六、分析棕榈死亡原因

估计根系在移植时斩截过度,加上保护不当,容易受到伤害,主管水分和养分的疏导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或者是象甲在苗木调运过程中侵入当中,大量繁殖后危害植株群体。(可能是红心象甲或者叶心象甲)

保护方法:注意移植时需要保护根系,尽量带大土球,植后及时浇水,防风防冻 象甲防 治 方 法

1、凡调运引种棕榈科植物(含加拿大列海枣、华盛顿椰子树等)苗木采用16%虫线清药剂200-400倍液(80亳升-40毫升药剂/兑水30市斤),喷洒湿透植株的心叶,老熟矛叶与叶鞘基部及头径检疫处理,严防锈棕榈象及椰心叶甲随苗木扩散。

2、锈色棕榈象幼虫为蛀干性害虫,其成虫则选择植株上孔穴或伤口上产卵,因此在成虫集及椰心叶甲中出现期5月和11月以及世代重叠的5月-11月之间,均可采用16%虫线清药剂200-400倍液(80-40毫升药剂/兑水30市斤)喷洒湿透植株如加拿大列海枣等的心叶部及其周围老熟矛叶的叶腋处,茎干、头径、基部圆周次生根或支根及其分布层土壤处;或植株叶柄脱落(含修剪)部(叶鞘基部);株次/2.0-3.0公斤,春、夏、秋、冬季节间隔25-40天一次,连施3-4次。还可兼杀椰心叶甲及蜡蝉致病(椰子树致死性黄花病)等病媒昆虫。

3、施药后加强肥水栽培管理,增加土壤有机含量,改良土壤理化结构,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危害。

4、植物的成活验收根据行业规定必须在植物生长一个周期后,才能确定其成活。

篇五:主要商品棕榈藤种栽培技术规程

主要商品棕榈藤种栽培技术规程

时间:2011-9-26 9:49:24来源:中国食品饮料网PDF文档下载 前言..................................................................................III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苗木培育

..............................................................................1

造林..................................................................................2

抚育管理

..............................................................................3

采收更新

..............................................................................3

前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光天、李荣生、杨锦昌、邹文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商品棕榈藤种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和采收更新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主要商品棕榈藤种人工林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01-1999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商品棕榈藤种

commercial

rattan

species

指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可为人类利用以获取经济收益的棕榈科藤本植物。目前原

产我国的主要商品棕榈藤种有单叶省藤(

Calamus

simplicifolius

C.F.

Wei)、黄藤

(Daemonorops

margaritae

(Hance)Becc.)、白藤

(Calamus

tetradactylusHance)和版纳省藤(

Calamus

nambariensis

Becc.

var.

xishuangbannaensisS.J.

Pei

et

S.Y.

Chen)等

20余种。

4苗木培育

4.1采种

4.1.1采种时间

大多数棕榈藤每年结实一次,熟果多呈白色或黄色。单叶省藤采种时间为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白

藤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黄藤主要为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其它时段偶有少量成熟种子;版纳省藤为3

月至4月。

4.1.2种实处理

采集后的果实宜用透气性良好的容器盛装,以免果实发酵降低种子活力。采集的果实一般应在7天

内进行处理,其方法为:单叶省藤、白藤和版纳省藤果实用湿沙揉擦、脱皮、去肉,清洗后获得干净种

子;黄藤宜先捶打去掉果皮和部分假种皮,后用湿沙揉擦脱掉剩余假种皮,清洗后获得干净种子。洗净

后的种子禁止在太阳下曝晒,宜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4.1.3种子贮藏

晾干后的种子若不能即时播种,应与湿沙、锯末或椰糠等保湿材料混合贮藏。贮藏温度控制在15℃

左右,贮藏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

4.1.4种子调运

调运的种子宜放置在透气性好的容器内,加保湿材料保持湿润。

4.2育苗

4.2.1沙床

沙床宽

1.0m~1.2m,高

30cm,长度不限。沙床四周用红砖或其它材料围封,沙床先用粗沙铺 垫,厚度约

10cm,后用细沙填满。播种前用

0.05%~0.1%的高锰酸钾或

0.3%~1.0%的硫酸铜溶液喷洒

沙床进行消毒。

4.2.2播种催芽

播种前用

0.3%~1.0%的硫酸铜或用

0.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将药物冲洗

干净。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沙床上,以种子不重叠为原则,然后用木板将种子压入沙内,再覆盖细

沙,厚度为种子直径的

1.0倍~1.5倍。播种后应经常浇水保持沙床湿润,但应避免水柱直接冲击沙 床。

4.2.3遮荫

棕榈藤苗期需要

50%左右的遮荫,需建造固定荫棚或简易荫棚达到遮荫效果。固定荫棚用水泥桩或

镀锌管作支柱、铁丝为上层网格、遮荫网为覆盖物,高度为

2.5m~3.5m;简易荫棚可用小树干或大树

枝作为支柱,用棕榈叶或者笀箕类植物作为覆盖物。

4.2.4营养袋

棕榈藤一般采用营养袋育苗。营养袋规格为(7~9)cm×(14~16)cm,营养土可用黄心土或林地

表土加复合肥配制而成。

4.2.5移苗

芽苗高出沙床表面1.5cm~2.0cm,部分呈现绿色,但未展叶时为最佳移苗时间。移苗时,用水浇

透沙床,拔出芽苗,如主根太长,可修剪保留根长5cm~6cm,然后移入营养袋并及时浇水。

4.2.6苗木管理

苗木管理参照

GB/T

6001执行。

4.2.7病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环斑病和白斑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见表1。

1苗期三种常见病害症状与防治措施

名称主要症状防治措施

叶枯病

发病初期叶尖开始干枯,并渐向叶基部发展。病斑浅褐色、边缘清晰,后期呈灰白色至浅褐色,其上可见有许多黑色小点。用 75%的可湿性百菌清 8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每周 1次,连续 2次~ 3次。

环斑病

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枯斑,枯斑边缘清晰、外围深褐色、中间浅褐色,其上可见若干环状斑纹。用 75%百菌清 800倍~ 1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 2次~ 3次。

白斑病

病害主要侵染中下部叶片,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浅灰色病斑,边缘清晰,色深,中间蛋壳色或灰白色。用1︰1︰100波尔多液或 50%可湿性多菌灵喷雾。

4.2.8出圃

苗木保留的活叶数达到4片、高度30cm以上即可出圃。

5造林

5.1宜藤区域

北回归线以南低山丘陵地区的次生林、人工林或荒山荒地。

5.2上层树种选择

除桉树类、相思类及松树类人工林外,其它树种人工林和次生林下均可套种棕榈藤。如是荒地造林,

则应提前2年~3年种植其它树木以营造遮荫环境后再种植棕榈藤。上层林分郁闭度一般要求0.3~0.6,

对郁闭度过高的林分,在套种棕榈藤前一般应适当疏伐。

5.3土壤

砖红壤、红壤或黄红壤,土层较厚,pH值

4.5~6.5。

5.4林地备耕

5.4.1林地清理

沿等高线带状清理,带宽1.0m~1.5m,清除种植带内杂灌及非目的树种。

5.4.2造林密度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