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学习陶行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2:11 单元作文
学习陶行知作文单元作文

篇一: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提倡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全面沟通,把生活当作大课堂。作文教学更不能离开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向多彩的生活要素材、要激情、要技法,使学生记生活之事,抒体验之情,提高写作水平。

一、全方位接受信息,引发表达欲望

对小学生来说,迫切的任务是要学会在生活中用观察来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习作的内容,增加可应用的词汇。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只强调观察,忽视了对诸如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忽视学生用心感悟与观察过后思考能力的习惯的培养。我国著名的脑科学专家张相桐院士曾讲过自己一段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在美国看一场演出,只因为座位靠后了一点,演员的演唱总是听不太清楚,后来,他索性站了起来,看到了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可是,他马上觉得原来听不清楚的声音似乎增大了许多,其实声音并没有增大,主要是他从其他的感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弥补了声音的不足。同样的道理,在学生观察的同时,要注意动员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故而,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另外,还要十分注重学生感悟与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要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从一粒水珠折射的光线中领悟七彩阳光的美妙,使他们从中获得独具个性的感受,培养独具个性的思考能力。如在《记一次活动》的作文指导中,我根据家乡秋天的一些特色,把孩子们带进了农民种的一片枣园,组织他们参观、调查、访问。然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来反映这次活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拟出的题目新颖多样。如《家乡的蜜枣》、《世外枣源》、《了不起的家乡》、《今天我真高兴》……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种种观感,从不同的角度截取活动的一个侧面为重点,选择一个画面,当然活动中的一些趣事那是万不可错过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各个感觉器官,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知识的内化提炼过程,寓习作于交际活动当中,各取所需,各抒其情,自主表达。其中有几位同学在文中一个个片段中这样写道:①不同品种的枣红着脸冲着太阳微笑。“胎里红”是枣中的珍品,从一出生到成熟一直是红色。咦?那边那个头好大啊!哇,真的跟鸡蛋差不多,大的可以和苹果一比高下。还有一种外形奇特的果子,有点像葫芦,又有点像吃的那个柿饼,味道一定也不赖。其实,这种果子也是枣,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凑近一细闻,似乎感觉到枣的一丝甜香……。②没成熟的枣,摸起来硬帮帮的,上面还有一些细小的绒毛。③突然,我发现了一颗红枣,它正藏在树叶下面。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偷偷摘下占为已有,谁知张明也发现了它。我们相视一笑,决定摘下它,共同拥有。这也成了我们的秘密。

全方位具体真切的感受,使同学们有内容可写,表达了真情实感,从景物有规律的过程中,陶冶了审美情趣。

二、开拓习作思路,引导乐于表达。

凡是实际应用的作文都是先有写作的动机,然后才有作文的内容和题目的,都是不需要由别人来命题的。学校的作文是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服务的,它完全应当与生活中的作文保持一致,应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和拟定作文题目。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在师生共同审清“题”意之后,我多采用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翻阅日记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回忆往事,从中筛选最佳写作题材。确定最愿意写的作文题目。同时,我还把选择和创造写作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布局谋篇,自由地表达。主要方法有: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维,联系阅读过的文章选择写作方法,如记叙一件事,我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艾滋病小斗士》、《鼎湖山听泉》、《观潮》等课文,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按地点的转换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等三种写法中任选一种,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创某种写法。其次在作文评讲活动,选择学生作文中较优秀的,提供一篇或者是几篇,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现象,创作者的描绘是千差万别的,展示不同的写作方法,启发他们取长补短,独创新法,从而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终极目标。作文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思维在作文中充分表达出来。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鉴别加以体验,从而产生不同感受,自由抒发。这样,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才能达到情真意切。如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我想对你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想一想自己最想对谁说什么,把题目补完整,并鼓励大家,借这次作文机会,尽量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实话实写,想写啥就写啥。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个个畅所欲言。一篇篇作文感人肺腑,恳切、真诚坦然的语言令人感动,有位同学说:“妈妈,我能理解你那望子成龙的心情,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竟连麦苗、韭菜也分不清,我不愿做巢穴里长大的鸟,我要做雄鹰,去搏击那万里长空!”,这样的作文训练,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感受,辅以适当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作文兴趣。

三、抓住偶发事件,激发习作热情

俗说话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

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所以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作文常为没有写作素材发愁,写出的文章假话、空话、套话比较多,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有利的时机,即景生情,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就在身边。有一次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再往教室里一看,一些同学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枝枝桂花,有的同学还把鼻子贴在花枝上闻一闻,然后作深沉醉状。原来这些同学把校园里的桂花枝折下来,据为已有了,见此情景,我想应该放弃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这一件事的利弊,把这一件事作为一次很好的作文素材。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喜欢桂花吗?你们知道其他同学也喜欢桂花吗?怎样才能让全校师生更长时间闻到桂花香呢?同意折桂花的同学作为一方,不同意这种做法的同学作为另一方,我们来开个辩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同学们兴致盎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争得面红耳赤,经过辩论,学生明白是非,懂得一定道理,我达到育人的目的。接着又紧抓住机会,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由于此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且感触较深,不长时间,许多学生写出了情真意切的文章。而且学生也明白了只要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文章。

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习作教学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着眼于主体性的发挥,参与度的提高,创造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增添点嬉戏的欢乐、挫折的忧伤,登攀的磨难与漂流的惊险,从而拓宽空间,使其有所为、有所思、有所感、有话说、有情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篇二:重陶行知教育思想 还高中生作文情真

重陶行知教育思想 还高中生作文情真

作者:蔡新英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1期

摘 要:当下部分高中生写作缺乏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要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用心品味生活,在习作中尽量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写出情真、情美、情浓的文章。

关键词:高中学生作文;教育思想;学会感受;学会表达

下面,笔者将从作文感情真挚的要点、高中学生写感情真挚作文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写感情真挚作文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感情真挚作文的要点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的文章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首先,作文里面所写的必须是真实的感情。其次,这种感情必须是高雅、健康、不粗俗的情操。最后,这种感情必须浓,融“我”于其中,先打动自己再去感动别人。

二、高中学生作文感情不真挚的问题现状

1.素材匮乏,不真不实。或简单复制生活琐事,记流水账,或虚构与生活必然规律、逻辑不吻合的情节。

2.凭空杜撰,胡编乱造。字数不够来编凑,高中生习作中仍不乏以“编”代“写”现象,题材幼稚,漏洞百出,令人大跌眼镜。

3.虚情假意,不合情理。《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读物里的故事成了高中学生习作中的常客,写些毫无情感、文不及义的不真实家庭故事,令人望而生厌。

三、高中学生写感情真挚作文的必要性

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陶先生指出“千真万真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文贵情真,情要真切而独特。真切,能让人感同身受,而独特,使人为之动容。古有流传千古的传世名篇《出师表》《陈情表》和《祭十二郎文》。今有《“爱”在心口难开》等广东省高考优秀佳作,这些文章靠的不都是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而是真挚的动人心魄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拥有一颗感受爱的心灵,一双发现真情的眼睛,使文章多一点自然丰厚的美。

四、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生写感情真挚文章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不妨理解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从多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1.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生命和灵性。大自然万生万物,多姿多彩,四季更替、阴晴雨雪、春花秋月、花开花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适当时候,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用心灵去感受自然,抒写自然。如此,学生才能写得真、写得美、写得好。

2.教会学生进入家庭,感受家庭亲情。亲情是一缕毫无条件、不图回报的阳光。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博大、最深沉、最真切的情感。廖xx同学通过写自己母亲爱吃肥肉最终感受到“不是母亲爱吃肥肉,而是我不吃,她因为不忍心浪费才叫我把每次挑出来的肥肉夹到她碗里”的真情。

3.引领学生融入学校,感受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知识海洋里遨游时的苦与乐,社团文体活动的丰富多彩,恩师同窗之间的友爱温情……这些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素材都可进入作文。

4.指导学生挖掘兴趣,写出独特新颖的个性之作。现在高中学生感兴趣的有动漫、游戏、篮球、明星等等,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兴趣,把兴趣写入作文。其实流行歌曲作为语言艺术,必然要借助有效的传情达意的手段——修辞和句式的魅力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周杰伦所唱的歌曲为例,不少歌词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青花瓷》中的反复、比喻、比拟,《听妈妈的话》中的排比,《本草纲目》中的对偶等,相当丰富,指导学生把这些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于作文中,能给文章增色。

(二)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这“思”和“感”,就是指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就能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所以要训练学生勤思、多思、善于表达。

1.抓住细节显现真情。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使人物形象立体起来。刘xx同学《背影》这么写:“记得有次我跟您一起去收割稻子,看着一大片金黄的稻子,看着烈日下汗流浃背的您,您的身材是那样渺小,爸爸,您知道吗,看着您的背影,我在一旁偷偷地流泪……”

2.抓住景物表露真情。把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作情感化处理,通过景物描写,意境营造来渲染浓烈的感情氛围,会收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此段文字用枇杷树的繁盛茂密衬托出妻子死去房屋破坏的凄惨黯淡,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3.运用适当倾诉方式把“我”写进文章。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应该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叶老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泉河,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只要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小圈子,走进自然、社会大课堂,充分调动自然、家庭、学校的生活积累,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多察深思,写作必然是:活水源源,有米下锅,教师好教,学生喜写!

参考文献:

张大文.高中作文教学战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0(5).

?誗编辑 李建军

篇三: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爱与教育同行 学习陶行知读书心得

石塘湾中心小学 唐华梅

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我们耳熟能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等,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因此,在闲暇之余,我认真拜读了《走进陶行知》一书,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教育思想读本,通过阅读,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我受益匪浅。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职业理想,也是陶公的终身追求。他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始终作为一项事业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把她当作了谋生的手段。所以,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强大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我们多教师都能像陶公那样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是如何的一片灿烂呀!做教师的要有教育情怀。

陶行知先生主张在实践中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在体验中教育。就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作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生活即教育”,根本上可以免除这种毛病,虽然他的流弊也有拿坏生活作教育的,但就教育立场说,其效力仍是极大的。“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的。“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譬如与农民做朋友,是极好的教育,平常都被摈弃在课程以外。其他有效力的东西,也是如此,当然,生活中一部分是有目的的,就是有目的的教育;一部分是合理的,就是合理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教育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摒弃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为考试而读书。学校作为学生走入大社会前的小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社会实践,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多接触社会,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学习与成长。例如,在孩子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平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识字,大街小巷的广告语,标语,都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去年,我校还展开了啄木鸟行动,让孩子们上街去寻找存在的错别字。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还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记住他们。

在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让学生活起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互动,不已死板教学为主题,利用图教结合,让学生在观察、试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从中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也让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这也要求了学生从“要我学”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步入“我要学”的求知天地。

陶行知在书中谈到: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那些期待成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所谓的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不能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鼓励是自信的基石,鼓励能唤醒沉睡的心灵;鼓励是黑暗中但是一盏明灯,给人以豪迈、信心和激情。有时一句鼓励的话,就会激活一个人的巨大潜力,甚至终身受益,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赞美、一次交流都可能让孩子如沐春风,激起自信心。一个经常受到鼓励的学生,就能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学习知识的热情。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在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如一上课教师一番满腔热情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充满爱意的脸部表情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在学生圆满地回答教师或同学的提问时老师用恳切的语言伴之赞许的目光注视:“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精彩”“真聪明,老师感谢你敎会同学这些知识”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哦,老师则用:“别急,慢慢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能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快乐,快乐带来的幸福。在学校生活中,很多老师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殊不知,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才能树立他们自信,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喜学、乐学于你的课堂。

走近陶行知,就是走近一种精神,走进一种文化。他感召着我们去献身教育事业,他引领我们去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他教育我们爱满天下,服务社会。他指导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启发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陶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指路明灯,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定要努力读陶、知陶、研陶、师陶,学习、传承、弘扬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精神,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懈奋斗!

篇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题目: 浅谈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作者姓名: 秦 诚

学 校: 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地 址: 江苏省睢宁县东升街宁海外国语学校

邮 编: 221200

联系电话: 13813455103

浅谈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关键,我认为是要通畅作文的源头活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我们作文教学教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文教学要走生活化道路,首先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生活化的,然后作文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与教学形式生活化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生活,表达生活。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学生的作文上个台阶,具有灵性,充满生活气息。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当前,随着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学科分值大幅提高。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无疑应受到更大的关注。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从而致使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要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作文教学加以指导。只有通畅作文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为着生活的向上向前发展而作文,才能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下面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构想:

一、回归生活 言之有物

让作文回归生活是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为我们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而我们学校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来自农村,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具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能自觉地从校内外沸腾的生活海洋中去体验与感悟,让多彩的生活进入学生各自的习作,真正实现习作内容生活化。学生的习作材料一定会像“丰盈而不枯竭”的泉源,“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溪水。

(一)、解放心灵,善于引导学生。

(1)众所周知,只有内容真实,是自己的真实见闻或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实而独特的感受。只有真实才有生命力;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才容易把文章写具体,才会感到作文原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快乐的事情;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才会感染人,打动人。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真实的写作材料,而我们现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往往认为作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也不知道怎么写”;咬着笔杆子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很空洞,他们往往因言之无物而感到苦恼,甚至对写作有一种恐惧感,产生一种“愁作文”的病根。这时我们老师就应该告诉学生作文的材料就在自己身边,色彩斑澜,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如一次上课,我带来了一条香蕉,在课堂上演示,分成不同姿势让学生写写像什么。交流的时候,体现在学生笔下的香蕉,有的写像挂在天上的月亮,有的写跟小船的样子差不多,有的写像弯弯的豆角。就这样,学生兴趣来了,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2)解放课堂,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固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可以寻找到众多写作材料的。所以教师教学生写作的课堂不一定总是在课内,可以引导他们走出去寻找写作材料,所以我们应该多一些将学生带到课外。例如:冰消雪化时,可引导学生到大自然里找春;百花盛开时,可组织学生郊游,领略大自然的美景;金风送爽时,可引导学生观察了秋天的原野;隆冬季节里,可组织学生参观,体会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的课堂教师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促使他们“化愁为趣”,爱上写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关心家乡周围的变化,为学生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引导学生在每天上学时仔细观察,将会发现上学的路本来坑坑洼洼原本一到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水泥路”,如今已变成了真正的宽广的平坦的水泥路,路旁原本低矮破旧的民房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还可以引导他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等。这些亲身经历,这些所思所想,其实就是学生自己的最佳作品材料。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就能让学生明白作文就在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

进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准确,明了的语言素描周围人或事物的能力,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开辟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习作

遵循陶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以 “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斑斓的自然生活;真正拥有“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的冲动,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让学生觉得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需要的,是生活学习需要的自然而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创设交际情境,以活动促行动、以体验促发展,激活学生写作欲望。

(1)、开展课外写生活动,利用农村美丽的自然环境,开展我爱家乡活动。让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此外,可以通过以说促写,将活动的内容写成演讲稿,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机会,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认识水平及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前不久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我观现在的初中生活”。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热情很高,表现积

学习陶行知作文

极,演讲内容真实而饱含感情。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之成为学生积累素材,采撷灵思的来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开设兴趣小组。每次活动之前,教师如能做到结合当前阅读教材的特点,教会学生观察活动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把兴趣小组活动与作文教学融会贯通,活动的效果将更加突显。

二、开展阅读,拓宽视野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他们都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在引导学生,主动有个性地学习。我认为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读促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读写迁移,教给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

(一)、阅读要有针对性,我们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课外读物种类繁多,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的阅读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首先引导学生能把厚书读薄,取其精华,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的讲读分析,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指导学生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并提出一些书目,供学生课外阅读时参考。其次是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一是抄一抄,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日积月累丰富词汇;其次,引导学生以读促写,把薄书读厚,举一反三,每次读过一本书后,让学生练练笔,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达到读写结合,读写迁移。

(二)、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有效阅读。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的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如开展与书交朋友活动,并通过“读书汇报会”予以具体化,教师要找准学生思维的触点,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依次整合思考,实现“有创意的阅读”,激活学生说的兴趣;开展“读书专栏”,教师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诱发正反方的对立争辩,进而思维碰撞。能激活学生写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会自能学习,自主习作。达到“教是为了促进学生写”,以用为目的的实效。同时,为激发学生对语言积累持久的兴趣,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积累性的活动,如:“漫游成语王国”、“趣说歇后语”、“童谣伴我行”、“古诗朗诵会”、“名著大家谈”、“佳句百花园”、“童话故事会”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仓库。

(三)、在阅读中积累材料

鼓励学生在广泛的课内外阅读中,将发现的一些心动的语言现象,有感触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按写人(外貌、神态、心情、动作??),写景(花草树木、风雪雨露、山川河流??),写物(静物、动物??)等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制作成积累卡,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这样的积累卡,把零碎的、杂乱的语言信息,条理化、系统化、串连为一个个知识链点、知识块,以便于信息的记忆,便于对信息进行同化、顺应,便于对自己的“认知结构”(相似块)进行重新建构,也便于写作、说话时信息的提取。这样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语言积累到了

一定的度,就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三、学会鉴赏,健全人格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常言说:“文如其人”,写文章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赞美英雄,讴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颂扬新时代感动中国人物,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苗头,加以引导。如一位学生写《我最深爱的人》,她深爱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早晨在她醒来之前就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早饭,而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这就流露了学生审美观的不健全。由于有些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因此,老师应主动家访,及时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紧贴时代的脉搏,把写作的触角引向社会,如: “五一”节让学生写《劳动最有滋味》;“国庆节”让学生写《祖国在我心中》等为主题的征文。开展征文比赛。以赛促练,达到训练的最优化,实现了习作与学做人的和谐统一。

相信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老师的辛勤努力下,语文作文教学一定会走上它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①《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胡国枢

②张化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上城教育研究,2004.

③陈素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A].陕西教育,2005.

篇五: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全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

通过品读《陶行知文集》,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以前关注的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特点,而现在才更关注他的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从师德方面如何做一位好老师,还是从业务方面如何提升专业能力,从他的著作中都可以感受得到。 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要草去”的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具备奉献精神。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五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我们班有个女孩子,特别的胆小,性格很内向,为了能让她勇敢、自信地表达想法,我设法想走进她的心灵深处,与她进行沟通。于是我每见到她时会主动地与她亲近,与她打招呼、聊天,观察她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渐渐地,她也开始接近我了,慢慢地把我当成她的朋友,而且课堂上还会主动地举手发言,看着她慢慢勇敢、自信的份上,我很自豪,我看到她的笑容,我觉得我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这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用“五心”待每一个孩子和家长。

陶行知先生的另一个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课改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

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课程课改确立了以幼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此外,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在这里,笔者留下疑问。

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先驱,他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空间??”,并且他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后,学校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多了观察发现法、实验探究法、游戏操作法??,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与表现。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最后,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先生的教育理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陶先生形象的把它比喻成吃人的教育。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而新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正好与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生活教育很重要,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很多是课本无法代替的,有生活才有创造。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某种意义上的延伸。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