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实话实说邓小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3:27 作文素材
实话实说邓小平作文素材

篇一:邓小平的语言风格

邓小平的语言风格 序号:476 索引号:J0870--2009-00067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常年公开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09-3-17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决定语言的是思维。要想有经典的语言,就要有超人的思维。邓小平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十分突出:一是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这种一是一,二是二,从不讲大话、空话、假话的语言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二是简洁明了。这并不是说邓小平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说简洁的比例远远超过长篇大论。这也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在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中,还有一些如善打比喻、巧用双关、否定之否定等方式。

简洁明了

邓小平的语言很有特色,简洁有力,抓住要害,不冗长烦琐,简短的几个字可以概括很多的内容。有人计算过,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在武汉火车站的讲话,总的意思是反对文山会海,只用了200余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再道一声小平您好》中写道:“在一个大规模的会议上,我发现小平同志与旁人的不同之处,在整个过程中,他只讲了两次话,而且话讲得精炼、简短,会也就开的短,但他的每句话就像一颗子弹,那样有力,直中目标。”纵观邓小平的一生,他开会一般不作记录,平时也很少记笔记,发言时最多一个纸条记几个数字,但凡落笔都在文件上面。

邓小平的语言简洁,与长期战争生活有关。那时不可能有时间去作长篇报告、写长篇文章。比如,在谈到长征时,他用了“跟着走”三个字;谈抗战时的感受,用“吃苦”两个字;谈解放战争,用“最舒畅”三个字;谈“文革”之前的十年工作,用“最忙”两个字;谈“文革”,用“最大的灾难”五个字;得知林彪摔死后,用“林彪不亡,天理不容”八个字;谈到自己的三落三起时,用“忍耐”两个字;谈世界问题,用“东西、南北”四个字;谈精简军队的问题,用“肿、散、骄、奢、惰”五个字……邓小平还经常用自己起草1975年四届人大500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经历,告诫领导同志用语要简洁。

直截了当

性格与谈吐有紧密的联系,不同性格的人,在言谈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邓小平的性格中具有“敢”字当头的独特特点,因而在说话和语言表达方式上,不论是个别交谈还是面对多人讲话、大会作报告,总是那么开门见山,开诚布公,直言不讳。邓小平一生坚持实事求是,在人格上表现为坦率、光明磊落。在涉及原则问题,涉及党的纪律、国家利益这些问题上,他从来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仗义执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直

截了当。

在解放战争初期,邓小平对部队指战员讲话,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在和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谈话中,指出,“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庐山会议的时候,有人劝他少说话,他回答,“我可不是那种两面派的人”。在联合国大会上,他代表中国政府表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谈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回答美国总统的建议,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不需要传教士”。谈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任务,他说,“大问题是接班人问题”。对“文化大革命”定性,他指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谈与苏联的关系,他用八个字概括,“结束过去,开辟未来”。1989年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任务,他说,“我们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现在至少不能说是失败的”,“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压倒一切的是稳定”。谈到对自己的评价,他说,“我自己能够?四六开?就不错了”……

用数字说话

毛泽东曾教导全党同志,做工作要“胸中有数”。邓小平在谈话中,往往用数字反映他对情况的把握与判断。数字是极其简洁的语言,但其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这与邓小平一贯的作风相吻合。比如,“三个有利于”,“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数字也为与邓小平有关的很多历史作了精当的总结,如“三落三起”、“三步走”、“翻两番”,等等。邓小平在谈到大西南解放初期的问题时,用改造90万原国民党军人、发动6000万基本群众、提高60万人部队质量来说明。谈到“基本路线不动摇”,他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善打比喻,巧用双关

邓小平长期从事政治工作,而他的工作对象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文化程度不高或不太高的工人、农民或工农子弟兵。因此,借用人人熟知的事物打比喻来说明深奥的道理,就成为邓小平语言的一大特点。如将游击队脱离群众的行为比喻为“裸体跳舞”,把触及大的领导的问题比喻为“摸老虎屁股”,把照抄照搬上级文件的做法比喻为“当收发室”,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日本在一些技术领域的合作比做“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再比如,谈到植树造林自己所起的作用时,说“我哪是带头,我是担心当了尾巴”;把法律文件的起草比喻为“成套设备”;谈改革开放要胆子大一些,比喻为“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把精简机构比喻为“拆庙搬菩萨”、“消肿”;在严厉打击犯罪时,将大的问题比喻为“就是老虎里头最大的东北虎也要管”;把价格改革比喻为“过关斩将”;谈到在台湾实施“一国两制”时,比喻为“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某些时候,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

会收到特殊的效果。双关语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在一次登黄山时,邓小平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指自己不仅政治合格,身体也合格,可以为国家工作。“已经是春天了,冷不到哪里去。”这是邓小平在1972年从江西回北京的路上,晚上散步后警卫让他回房间时的回答,不仅是指自然气候,也指政治气候。1992年南方谈话的时候,邓小平说“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以此表明他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

语气委婉,幽默风趣

大部分时间,邓小平是不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但在一些特殊场合、特殊情况下,他用语委婉:一、对上级。比如毛泽东要他对“文化大革命”作“三七开”的结论,邓小平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委婉表达了不作结论的答复。二、在外交场合。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针对中国一些人不承认自己落后,他委婉指出,“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三、其他情况。聂卫平得了“棋圣”的称号,邓小平委婉指出,“圣人不好当,你还是当百姓好”。

运用幽默语言,邓小平自然是行家里手。他的幽默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蕴涵深意,不落俗套,许多幽默段子广为流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长久的印象。在从重庆回北京的飞机上,子女问他:在重庆大家叫你首长,到北京叫什么?邓小平用谐音回答:“在重庆叫首长(手掌),到北京叫脚掌。”在四川考察的时候,农民问:你们从哪来、到哪去?邓小平回答:“我们从上头来,到下头去。”邓小平听说一个唱“样板戏”的钱姓演员把自己的姓改了,戏称为“连?钱?也不要了”;把自己家乡的干部称为“父母官”;对陈香梅谈廖承志,称“你的舅父有?气管炎?,你可晓得”;“文化大革命”初期劝吴晗,“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1992年视察南方,在深圳植物园与工作人员谈到移植四川植物时,邓小平回答:“这也属知识产权问题呀,我是四川人,要你们赔偿。”

否定的艺术

在谈话中,邓小平讲究否定的艺术,很少使用直接否定,在坚持正确观点的同时,通常用说理的办法来达到否定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氛围。在谈到三峡工程时,他说,“轻易否定搞三峡工程不好”;在谈到中国与日本的岛屿争执时,指出,“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而没有直接回答岛屿的归属问题,避免了外交场合的尴尬。邓小平的女儿说红七军军长李明瑞能打胜仗,邓小平回答,“我是政委,我和他在一起呀”,从另一个侧面肯定自己也是打胜仗的。对把食堂与社会主义挂钩的说法,邓小平指出,“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语言

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得好,可以达到治病救人、加强团结、完成工作的目的;批评得不好,有可能走向反面。在一次整风动员会上,邓小平对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这样阐释的: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要反对那种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态度。当然,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治病救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尤应虚心采纳,作为自己反省的参考,即使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点感想,也是可贵的。

一次谈统一战线问题,邓小平指出:“光要阶级路线不要统一战线,不仅错误,而且荒唐。”对警卫员违反纪律受到处分一事,邓小平说:“正因为你跟我,才更要对你严。”对秦基伟在解放郑州初期没有在领导岗位工作而去看戏,邓小平严厉指出:“这还了得,通报全野战军批评。”对部队到大别山初期违反纪律的情况,邓小平说:“纪律不好,群众为什么要拥护你呢?”在西南主政时期,部分干部说完不成征粮任务,邓小平批评:“再完不成征粮任务,我要跟你们算总账。”邓小平对自己也是很严格的。比如,1954年2月他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发言时说:“拿我来说,缺点是很多的,也是常常要犯的。”在得知黄华没有针对在香港是否驻军作过表态时,他公开道歉:“我错怪了他。”谈1989年政治风波的教训时,他说:“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他还说过:“我的一大失误,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针锋相对与巧妙批驳

在谈话中,邓小平一般是与人为善的,但对不友好的谈话对象,以及敌对的谈判对手,却往往会抓住对方逻辑上的漏洞予以巧妙的反击,使对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达到说理的目的。比如,有人把打乒乓球和毛泽东思想挂钩,邓小平批驳道:“打赢了,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了,打输了呢?”针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的问题,邓小平反问:“一定要用锄头才算劳动?”邓小平批驳“四人帮”贫穷的社会主义论,指出:“哪里有什么贫困的社会主义、贫困的共产主义!”

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比较有名的“针锋相对”有五次。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到莫斯科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论战,苏方提出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家不听自己的,理由是苏方援助过这些国家。邓小平回答,“你援助人家,人家也援助你”。第二次是与江青等人的斗争,邓小平自己说是“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第三次是接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第四次是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这次的火药味可能比不上法拉奇的那一次,但对年过八旬的邓小平来讲,这既是智力的较量也是精力的较量。他最终赢得了胜利。第五次是与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围绕香港回归问题的交锋。邓小平针对撒切尔夫人提出的用治权换主权的提议,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设身处地与妙对赞扬

在谈话中,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问题,是保持谈话气氛,达到谈话目的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邓小平特别善于这样做,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比如在江西劳动期间,邓小平主动和工人沟通,让他们称自己为“老邓”;到鞍山钢铁厂视察的时候,厂领导对以前批判过邓小平的事感到惭愧,邓小平安慰,“这不是你们的错”;对深圳好的投资环境,邓小平说,“要是我是外商的话,我也会在这里投资的”,以此鼓励当地的干部群众。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邓小平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来自人民的赞扬,他实事求是的回答,既委婉又得体。有人强调邓小平在二野的作用,邓小平指出:“没有刘,哪有邓?”对意大利记者的称赞,回答:“革命者还能不做事?”对群众感谢自己,邓小平说:“这是党中央的政策,应该感谢党中央。标语上写得清楚,是因为政策好。”邓小平客观评价自己:“荣誉太高了是个负担”,“可以写我是集体的一分子”。

创造性语言

邓小平勤于动脑独立思考,不怕闯“禁区”,还表现在他敢于说前人或别人没说过的话,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论断上。被收入到《邓小平文选》中的许多理论观点,都是他首次提出并进行科学阐发的,完全体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高峰、中峰与低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是实事求是派”,“不当?头头?”,“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雄心壮志”,等等。

情真意切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一直抱着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了爱。因此,他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赞美是真诚的,对党和国家、对同志和亲人的感情是真挚的。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比如,“希望能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邓小平热爱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当做毕生奋斗的目标。他曾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文革”时,在江西劳动期间,邓小平为子女的问题七次向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反映了他对子女、家人真切的爱。谈到毛泽东,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在谈到因难产而去世的第一位妻子时,他说,“张锡媛是少有的漂亮”。

此外,善用肢体语言也是邓小平的特色之一。单就握手而言,他就有四

篇二:实话实说聊中医(完整版)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王彦晖 何宽其

说说中医发展

何宽其(何):对于中医如何发展,中医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王彦晖(王):是的。关于中医如何发展的讨论现在可谓如火如荼,出现有两个倾向:1 复古主义。认为古代的都是好的,中医的一切都应当尊古,提倡全面向四大经典、五运六气和易经回归,认为现今中医不行的原因是传统学得不足。2 中医西化。认为中医的理论不科学,已经过时,因此要把中医理论体系全部抛弃,要创立一套全新的中医理论。

何:目前中医界有个名人,就是刘力红博士,他还是我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友,他对中医的振兴呐喊助威,非常令人振奋。但是,当我拜读了他的《思考中医》后,发觉他太过强调中医经典,还过多的运用易经的理论来阐述中医,给人一种复古的倾向。

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易经的理论,如阴阳五行。但是哲学和医学毕竟是两门学问,中医学在吸取了易经的营养之后已经完全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对于易经的作用要有个适当的认识,如果说易经的哲学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那是对的。但是如果说不懂易经就无法当中医,那就不一定对了,这就好比说:有人认为计算机是受易经的启发而发明的,或者说计算机里面有易经的道理,但是不能说要懂计算机先得懂易经。过多地强调易经在当今中医理论的作用是十分有害的,特别容易使初学者误入迷途,枉费精力。历史上真正读懂易经这本书的中医专家是极少的,但是历史上不懂易经的基本原理——阴阳学说的中医专家是不存在的,易经的营养已经浸透在中医学的每个角落。

何:对于中医西化,您如何看?

王:一定要用当今科学的一切成果来发展中医,但是盲目抛弃中医理论,不恰当地用现代科学或西医学来改造中医,其结果不但不会发展中医,反而危害了中医,出现邯郸学步的结局。近半个世纪研究中医是取得丰硕成果的,青蒿素就是例子,但是研究中医毕竟是将中医当成原材料进行研究,主体是西医学。从中药里发现青蒿素与从印第安人的草药中发现奎宁是一样的,奎宁的发现促进了印第安医学的发展吗?

何:是啊。现在的中医科研,可以说基本上都是“研究中医”,大多没有遵循中医理论,得出的研究结果对中医发展并未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在申报中医科研课题的时候,如果您不搞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就不要想拿到课题。

王:关键不是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不好,而是仅“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不够。中医研究不发展而仅仅研究中医,我怕今后就没有中医好研究了,中医学不仅仅在古书里,而更重要是在每个中医师的实践中。中医研究不发展而仅仅研究中医,结果会使研究中医进入没有中医可研究的地步,中医研究是研究中医的根。现在的中医类杂志的文章里,大话套话太多,真话实话太少。中医科研和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对评职称作用很大,对中医的发展,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我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在

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交流思想,可以看到有关中医的真话和实话,我相信,互联网对中医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大。

何:那么,您认为中医的发展应走什么道路呢?

王:中医发展,复古,肯定不行的;抛弃中医理论,完全西化,也不行。必须在保持中医固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吸收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知识发展中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何:要说抛弃中医理论,还真的很可惜,因为中医理论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非常宝贵。西医的许多治疗方法和西药历史不过几年到百来年,而很多中药及方剂,已经用了上千年,其疗效久经考验,我们没有理由简单的抛弃。现代的药理学,对于一个药的疗效和毒性,常常是用动物实验来检验的。而中药和经典名方,是在成千上万的活生生的人体上实验出来的,其结果难道不如动物实验的结果可靠吗?

王:对,中医学里面蕴藏了丰富的宝藏,有待我们去开发。对于中医的发展,我有一个观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何:这有点象邓小平的理论哦。

王:一个中心,就是“以疗效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中医方向,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既然中医是否科学争论不出结果,不如学学邓小平来个“只干不说”,一切回归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原点,中医与西医对话的最好语言是疗效,所以在中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疗效是中心。两个基本点也是一定要的,不坚持中医方向,坚持中医特色,就失去了中医学存在的意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利中医发展的知识,就不能够发展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中医学。就此问题我觉得:一是中医学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能力的学科,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中西医的相互融合,你会发现:在学科的核心理论方面,中医已经吸收了许多西医的理论,西医的核心理论就基本上找不到吸收中医理论的痕迹。现代中医理论已经吸纳了许多新的营养。对此问题有人说中医顽固不化,吸收现代知识太慢,我觉得太快不行,胡乱结合容易消化不良,理论层面的简单凑合是容易的,关键是结合后要经得起疗效考验,时间考验,这就需要时间。二是不要怕在中西医比较和现代各学科的竞争中败北。中医如果没有生命力,灭亡是早晚的事,扶之无益,中医如果有竞争力就一定会最终取得胜利。综合性大学有个优势就是学科齐全,交融比较。在厦门大学中医系工作这么久,在与各学科专家的交流中我觉得:中医学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是我们的大国宝。我很同意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应当加入中医学改为五大发明的意见,而且中医学的内涵大于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多是单一的技术,中医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何:对于取消中医的论调,您持什么观点?

王:几十年前梁漱溟写的“中西文化之不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篇文章是我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好的文章,他说:“中医是打不倒的,也立不起来”。因为中医学富含真理故而不倒,但是在西医占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一时半会儿西医无法理解中医,所以中医难于很快“立起来”。

何:对于目前中医的衰落,名医的减少,您怎么看?

王:我认为,这主要是制度的问题,这方面问题多多,我认为最要命主要两项:一是医术不值钱。在美国常常是诊费一百美元,药也就一两美元,我国刚好相反,诊察和挂号费用极低。西医还可以通过检查、手术等手段赚些钱,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产生的经济效益很低,这样谁还去钻研望闻问切的基本功,怪不得医学院的毕业生很多转行卖药。二是择优劣汰机制缺如。比如,自学中医成才的岳美中,在当年能从民间走到官方的中医研究院,这在现在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要考察英语水平、学历、课题和发表文章的情况。当个中医往往觉得前面没有奔头、努力没有方向。中医人才的发展既没有萝卜又没有大棒,如何前行?

何:是啊。比如,如果我是一方名医,但没有博士学位、英语没有过四六级,就很难进入高校任教。到了高校,您病看得再好,如果没有课题和文章,那评职称就没得搞。

王:中医应该在一个对其学术特点而言属于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

何:我感到,整个中国似乎都弥漫着对中医的悲观失望,从中医师、中医专业学生到社会各界。

王:对于中医的悲观失望,更多的是来自中医内部。对于中医的看法各种各样,从知识背景分大约有三类:第一类是对中西医都没有多少认识的百姓,多半根据自己的经验看问题。比如我曾经看过一个工程师,他祖父是中医,从小吃中药,对中医原来很有信心。3年前有次胃炎住进西安的某中医院,结果吃中药之后泄泻得站不起来(估计中医辨证属于寒证,而医生按照炎症的概念给于清热剂,导致伤脾阳),走着进中医院躺着转到西医院,从此不再找中医,不信中医。经人介绍,通过我予中药治好了,又相信中医了。第二类是西医,大多西医对中医有“知障”,对中医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如果有机会让他们见识中医的疗效,大多能够认同。今年初在北京认识一位江西某医学院的女院长,交流中她说原来想读中医,没想到被分配去读西医。我甚惊讶,她说是他父亲的例子让她非常喜欢中医。她10岁左右,父亲患阑尾炎穿孔,高热,腹膜炎,病情极危。医院放弃治疗建议抬回家待毙,幸好一个中医施予汤药,外敷草药,数日之后脓出盈盆。又在大如杯口的瘘口处施予药捻,初起每次十余支,最后瘘口逐日缩小,仅用如针细的一支药捻,共11天,完全恢复健康,没有任何后遗症。第三类是中医,匡调元教授认为西医相对好学,只要精力下得够,都会学好。而学习中医就必须在此基础再加上悟性。现在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都具备了中西医两套的知识,他们行医初期都严重依赖西药,经过几年到几十年的中西医临床经历之后,有些人渐渐完成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结合,对西药的依赖渐渐降低,以至最后基本摆脱对西药的依赖。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终身无法感悟中医,虽然反复使用中医药,但是效果一直很差,他们的医疗实践告诉他们:中医比西医不行,最终对中医药的价值完全失望,乃至彻底放弃和背弃中医药,终身以西医西药为治疗手段。这类中医的存在是中国大陆的特有现象,其它国家少见。这类中医有一种机会改变观点,就是出国行医,由于到国外当中医不能够用西药,被逼无奈只能用中医药谋生,重新用起中医药,慢慢的用中医药用出了经验,对中医药重新找回了信心。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某中医学院同学在国内大叹中医不行,出洋数年,在国外立足之后,对中医信心满满,回国大谈中医的好处。顺便说一下,有人说中医是大熊猫,没有政府的保护不行,这实在是个笑话,中国大陆之外有几十万的中医师,哪个政府保护啦?

何:其实,应该说,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学中医的不行。

王:太对了!只有您亲自用中医药治疗了病人,体验到了中医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才能建立起对中医的信心。中医真的是个宝贝,含金量很高,但这个宝贝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正是因为现在对中医真谛体验到的人太少,才造成目前中医的困境,希望有更多的中医师能登堂入室,拮取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宝。我想,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医的价值会被重新认识,套句俗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说说中医教育

何:现在名医越来越少,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医教育出了问题。

王:当然,中医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师资问题也是政策问题。

何:我知道,中医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以课题、发表论文、专著为指标的,你病看得再好,如果没有课题、论文或专著,那评职称就很吃亏。所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老师拼命地去报课题、做实验、写文章、编书,谁还愿意去坐门诊呢,这在中医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中表现尤为突出。

王:老师都不会用中医看病了,怎么教学生看病,怎么培养名医呢?古谚:法其上者取其中,法其中者取其下。此次全国人大会议有代表提到全国能够较好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病的中医估计只占现有中医队伍的10%,现在许多中医临床教师自己都开不好中药,还要临床带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据我观察不教还好,越教越糟,教得学生对中医的信心没了。可是又到哪里去找足够的合格带教中医师?这是临床教学的现状。

理论教学问题一样严重,中医教师编制沿用西医方式,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完全分开。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的老师不必上临床,很多人上了也没有病人。中医的基础理论和西医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规律完全不同,中医学没有动物实验,但是需要大量的直接人体实验,临床就是每个中医的实验课,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需要在临床观察中实现。一个不会做实验的西医生理学老师一般上不好生理课,临床不好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师也一般上不好中医基础理论课!

何:所以,就有中医博士、硕士看不好病的现象。

王:最近听说有省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准备要考四大经典,要求条文要背得。我反对死背条文,学习经典,不一定要把条文一字不漏的背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得条文的“心法”。顺便说一下,我觉得中医知识需要背诵的东西比西医少,西医学光是化验数据就背不完。中医绝对需要背诵的只有汤头歌诀而已,其它东西能背最好,不背理解也行。虽然我很佩服背诵很多经典条文的人,也建议学生抓紧年轻记忆力强的机会,能背多背。可是我还要说:死记硬背也许是学习中医的好方法之一,但是决不是唯一的方法。

何:条文我也背得很少。很多时候知道那个意思,但原话却背不出来。

王:由于中医具有艺术的特点,最好的中医书总是一个人写成的,就像好的绘画作品也基本上是一个人画成的一样。学中医,最好先看一家之言,一家之书,把它搞透搞精,然后参考其他医家的著述。以前一个名中医能教出很多得力的弟子,但现在很多老师教,反而教不出

名医来,也许与这个特点有关。

何:这就要处理好“博”和“约”的问题。精于一家,旁及诸家,是个好办法。

王:中医理论是相当简约的。有些认为中医学院的学制不够长,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是临床能力低下的原因,我觉得并非如此,基本的中医理论学3年就够了。学好中基、中诊、方剂、中药之后,老师带一带,悟性好的人已经能够辨证施治了。

何:历史上还有很多自学成才的。

王:学了中医的理论之后,要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有一个艰苦的磨练过程。理论简约不等于容易掌握,中医学初通理论也许只要一年,将所学理论结合临床就要3年以上。就象学骑自行车,理论不多,实践是关键,学了如何骑车的理论之后,如果要学会,还要自己亲自骑上车慢慢体验,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骑车的要领。您学了一个桂枝汤,并不意味着您已经掌握了如何用它来治病。必须在临床上试用后,才能对其有体会,然后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运用它的要领,这样您才真正掌握了桂枝汤。

何:现在中医学生要学很多西医学的课程,您对此如何看?

王:我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好西医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中医发展过程中,要吸收各科知识,最多的肯定是西医学的东西。我在临床上总是要求自己中西医诊断都清楚,但是用我擅长的中医手段治疗,大部分内科病症中医药疗效很好,个别适合西医药治疗的病症我直接推荐给西医治疗,毕竟人家是专家。我是这样想的:只有在中西医比较中,你爱上中医,才能够成为一个像样的中医。《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医兴趣是关键,而这种兴趣一定要是在中西医比较之后产生的理智的兴趣,而不是盲目无知情况下的一时冲动。有一次我们学院组织评审,某西医专家对被评的学生说:你现在有机会转为西医,为何你还选择中医?学生答曰:我比较了中西医之后,我觉得我比较喜欢中医。我为这个事情感到很自豪。

说说“纯中医”

何:对于“纯中医”,您怎么看?

王:首先要厘清“纯中医”的概念,如果说只懂中医完全不懂西医和其它科学的中医叫纯中医,那么这种“纯中医”现在怕是找都找不到了,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师已经没有不懂西医的“纯中医”了。我有一个基本估计,现在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西医水平大约在西医大专生水平。当今的“纯中医”基本上就是指这些人当中能够用纯中医药方法解决疾病的人,真正撑起中医脊梁的,就是这些“纯中医”。纯中医是国内才有的概念,在海外行医的中医,都是纯中医,因为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各国各地区基本上都禁止中医师用西药。很有趣的是,海外的中医都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和自豪,没有不用西药就治不了病的体会。

何:中医师可以开西药,也就中国大陆有此特例。

王:中医师允许开西药也许是国家的政策照顾,但是这种政策也造就了不少拄着拐杖的中医

篇三:党史要实话实说

党史要实话实说,官方催动第三次热潮

2010-07-31 13:13:18 来源: 南方周末 (广州)

http://focus.news.163.com/10/0731/13/6CU32M6C00011SM9.html

自改革开放之后,曾有两次学习党史的高潮,一次是1981年,另一次则在1991年。而这次会议引发的党史热潮还将更胜以往。

——首次最高规格党史会议昭示执政党强调“历史财富”

这次会议规格之高引起多方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与会代表,分管党务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发表讲话。

自改革开放之后,曾有两次学习党史的高潮,一次是1981年,另一次则在1991年。而这次会议引发的党史热潮还将更胜以往。

中共一大会址。在中共建党90周年之前,执政党强调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史。 (CFP/图)

明年,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将是又一个红色之年。7月21日召开的中央党史工作会议已提前为之预热。

这是中央首次召开党史工作会议,规格之高,引起多方关注。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与会代表,分管党务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发表讲话。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参加了这次会议。他说,习近平在谈到中共历史上的失误时,提到“是花了惨烈的代价的”。“他用了?惨烈?两个字,用词相当重,过去中央领导人讲话从来没用过,这是第一次。”石仲泉说。

明年是中共建党90周年,今年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建立三十周年。在这一时间点上召开中央党史工作会议,似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次会议的背景又并非如此简单。

在6月,中央还曾下发今年的10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央文件,再加上高规格的工作会议,这足以被外界将其视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事件。

石仲泉说,自改革开放之后,曾有两次学习党史的高潮,一次是1981年,另一次则在1991年。从背景看,前一次正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后一次正是东欧巨变后不久。

而在石仲泉看来,这次会议将引发的党史热潮还将更胜以往。那么,这次会议的背景为何?又意味着什么?

建党90周年前的党史会议

会议上,习近平对党史工作发表讲话。石仲泉认为,习近平的讲话比中央10号文件更为深入,是对该文件的最权威解读。

据新华社报道,在这次会议中,习近平强调了党史工作应揭示和宣传三个“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以及“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这三个“必然性”,引发外界最多的解读。

“从习近平对这三个必然性的强调,就可以理解党史在政治中的功能作用。”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认为。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说:“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

“现在,社会上对党的历史有着各种看法。”石仲泉说,在对共产党历史的各类解读中,有“歪曲党的历史”,也有“极左的说法”。“前者否定、丑化、妖魔化党,后者则很僵化,有的网上文章甚至说要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海外有的传媒,对我们党的挑战很厉害。”

因此,需要“正确看待党的历史,把大家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思想上来”。石仲泉认为,党史系统的期待、建党90周年的契机与更为深刻的历史背景,这三者同为解释本次会议规格之高的原因。

事实上,多年以来,“党史系统一直希望中央能发个文件,开个党史工作会议,以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他所说的党史系统,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史研究室。这支1.7万人的队伍是这次会议的第一主角,也是党史研究领域里最正统的力量。

这三十年来,在热潮消退、党史系统从前台隐于幕后之时,他们的工作曾有过较为低谷的时候。“在跨世纪前后,在基层有的地方,由于缺少经费,出差很困难,有的地方电话都打不起。”石仲泉说。

这次中央党史工作会议为党史系统带来了信心。石仲泉说,他在会议上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中央对党史工作的财政投入有个刚性指标,即在每年财政增长基础上提高投入。

正视“惨烈的代价”

7月21日,当新华社与人民网以大红色为主色调,重点推出中央党史工作会议报道专题之后,在坊间出现了各种猜测与解读。部分民间党史研究者担心伴随着官方党史工作的高调推进,将挤压民间研究的空间。

不过,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认为,研究的环境还将日益宽松。“原来,对曾犯过错的领导人的正确一面也不方便提,但现在,不光研究者可以去研究,就是面对大众的影视作品也可以正面描写。”他说。

有一个故事,颇能反映中共领导者对待党史的态度。

原本,按照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设计,在遵义会议部分的陈列塑像中,只有毛泽东、周恩来与王稼祥三个人。2003年10月1日,胡锦涛在视察时向纪念馆提出:这里怎么没有张闻天?那时候他是总书记呀。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实话实说邓小平)

于是,纪念馆才将张闻天的塑像加了进去,变为现在展示中的四个人。现任韶山管理局人事处处长的原纪念馆馆长刘元美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了上述情况。“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党史研究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而这两性的共同落脚点应当就是实事求是。”一位党史研究者说。“习近平强调,要认真正视党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石仲泉说。他认为,这些代价包括党内的路线斗争、错误路线的干扰、冤假错案,以及大饥荒时期非正常人口死亡等。

石仲泉回忆说,习近平提到,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史。有些人把党说得一团漆黑,还有些人对曲折的失误轻描淡写,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境外媒体,大家也会知道这些错误,掩盖不是办法。而正视了惨烈的代价,可以避免错误,也会让党史研究的态度更加科学。”石说。

关于民间研究的日渐趋热,石仲泉也注意到了,“高校的老师很年轻化,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更大,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对他们影响可能更多一点。”“这也是开放国门的必然结果,”石仲泉说,“要正视差别,求同存异,以理服人。”

官方与非官方都在“与时俱进”

回顾过去的六十余年,党史研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与时俱进”。 从1949年至今,各类中共党史读本已出版上百种之多,印数更是以千万计。仅成立三十年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也有三本被石仲泉称为“镇室之作”的作品。

一是由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前后发行近千万册。二是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并经过十年修订后再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三本,则是即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这三本著作,是最主流的党史成果,而从中亦可以读出官方意识形态的变迁。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一书的修订过程中,党史研究室对不少历史问题有了新的判断,比较彻底地摆脱了过去将党史等同于路线斗争史的模式。石仲泉认为,这“是很大的进步”。

比如,修订本首次给了陈独秀正面评价,认可他是中共的创始人、五四文化运动的旗手、冲锋陷阵的战士。由于认识到在大革命后期,陈独秀是因执行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才导致失败,党史研究室便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修改为“右倾机会主义”。

到了2004年,胡锦涛在谈到任弼时时,说其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错误”。“胡锦涛讲他虽然不是直接在说陈独秀,但也是讲这段历史。”于是,党史研究室又将陈独秀改为“右倾错误”。石仲泉认为,随着被披露的史料逐步增多,研究也“一步一步更符合实际,帽子越来越小了”。

在修订本中,除了陈独秀,对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的官方评价也都有所修改。 在石仲泉看来,中共执政六十多年的今天,较之过去强烈的党派之争意识,视野也开阔了,“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来看待一些问题”。

在代表官方态度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作为十五大以后党史研究提出的新观点,已首次将孙中山定位为与毛泽东、邓小平并称的“20世纪三大历史伟人”之一。而这一修改的背景是,“现在与台湾民间的往来已经势不可挡”。

“这种与时俱进的认识,是我们先在内部慢慢形成了共识,然后送审、报批,领导也点头了。在这方面,我们起到了推动作用。”石仲泉说。

不过,党史系统并不是国内党史研究的惟一力量。虽然,官方研究正在“一步一步”调整自身,但起步较晚的民间党史研究却在其更新速度上大大超越了谨慎的官方研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在三十多年间,党史研究领域已形成了官方与非官方的分野。上世纪90年代,曾经潜伏于地摊、流行于坊间的各类党史“揭秘”,逐渐被非官方的党史研究所取代。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韩钢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对其产生了观察的兴趣。

现在,这些多来自民间文化机构、高校和自由研究者的中共党史研究已有相当的规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同系教授沈志华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曹树基的《大饥荒》等,都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官方研究与民间研究基本处于分隔状态,缺乏交集。”韩钢说,近几年来,民间研究崛起,但两者间至今没有交流的平台。不过,尽管缺乏直接的交流,也有党史工作者认为,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的民间研究对官方研究并非没有影响。

“关于陈独秀、托派等人物和事件的重新研究,都是由民间最先发起。对陈独秀的讨论,民间从1996年就开始了。而官方修改评价则在5年之后。开始,一些民间刊物曾为此受到过相关部门的批评,但后来,官方也有选择地调整了他们传统的判定。”一位民间的党史研究者说。

党史课将再入高校

在上述中央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了在社会层面与民间研究、地下刊物,甚至海外媒体争夺对党史的解释权,应扩大正统党史的影响力,使其回归到社会关注的中心。”一位观察者分析说。

篇四:初二四班2012年2月开学测试复习指导及寒假作业说明

初二四班2012年2月开学测试复习指导及寒假作业说明 分值:满分120分,构成:100分试卷+20分寒假作业

1、 2、

开学测试分值100分(具体分值及复习参考见下文(一));

寒假作业20分(其中摘抄5分;随笔5分;八下古诗背默5分;寒假大串联---语文5分。具体要求见下文列表。

(一)开学考试试卷(100分)复习指导

一、 基础知识(12分,6个小题):

1、 字词(音形):八上附录字词及八下第一单元附录字词 2、 病句判断 3、 文学常识:

八上作家:都德、朱自清、杜甫、柳宗元、苏轼、刘义庆、叶圣陶 八下第一单元作家:茅盾、韩愈、高尔基

二、 填空(9分)

1、 古诗文 八上古诗:《春望》《泊秦淮》《过零丁洋》《《己亥杂诗》《望岳》《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雁门太守行》《小石潭记》

八下古诗:

p6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 秋思》 P20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P249《夜雨寄北》《论诗》 2、 名著阅读

《水浒传》《格列佛游记》,考察作者、国籍、朝代、主 题、 主要情节

三、 综合性学习(7分)

四、 古文阅读(11分)

《马说》:请学习原文及课下注释、课后练习。练习请参考《寒假大串联----语文》中《马说》的习题。

考察:1、词语释义4分(参考课下注释)

2、翻译4分(参考课下注释)

3、填空3分,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参考寒假大串联----语文《马说》阅读

填空题)

五、 现代文阅读(21分)

1、 记叙文阅读13分(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理解文章内容安排的原因;理解句意;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义)

2、 说明文阅读8分(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及特征、语言的准确性等)

六、 作文(40分)

二、初二四班语文寒假作业表(占总分120分中20分)

1、名著、“人物传记”汇报形式

(1)必做:根据自己所读名著、人物传记,以“我眼中的 ”为题完成一篇小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至少3个)来谈,以及本书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文后要附相关参考文献和明确的注释。字数1000-1500字。(不能打印)

(2)选做:根据所读名著、人物传记,创作一份手抄报,B4纸大小,图文并茂,栏目包括: ①作者生平简介②主要故事情节③主要人物点评④他人对本书的评价⑤推荐同学阅读本书的理由。

考评方式:纳入开学第一周德育量化考评,记5分。

2、名著、“人物传记”备选目录 a名著:

《水浒传》 《格列佛游记》

b“人物传记” 1、《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曼?罗兰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苏东坡传》,林语堂,湖南文艺出版社。 3、《胡雪岩的启示》,曾仕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5、《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成功学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罗斯?特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周恩来传》,迪克?威尔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9、《粟裕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0、《实话实说邓小平》,史全伟,中国青年出版社。 11、《朱镕基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12、《阎锡山日记(1931-1950)》,九州出版社。 13、《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拿破仑传》,埃米尔?路德维希,华文出版社。 15、《林肯传》,戴尔?卡耐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16、《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浙江文艺出版社。 17、《风雨哈佛路》,中信出版社。 18、《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中信出版社。 19、《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 20、《远东财经?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上海远东出版社。 21、《马云传:永不放弃》,赵建,中国画报出版社。 22、《李嘉诚人生自白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3、《听杨绛谈往事》,吴学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篇五:顺口溜

? 人多时说口:“来得晚没看到,慢慢给你做介绍,来得晚没看见,从头到尾做示范,面对面,现对现,真枪实弹做实验;往前看,往前走,看看家里有没有,要是家里还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

? 过来看,过来瞧,家家户户用得着,新产品刚刚到,上过中国电视报,买不买不要紧,过来了解新产品;不用油不用电,既简单又方便,不用学习不用练,你看它,向下压,慢慢转,旋转速度能快也能慢,甩得干,甩得快,能和电动的来比赛,别看咱的机器小,它的功能真不少。

? 一分钱,一分货,花好钱买好货,不怕不识货,就就怕货比货。

? 人分三六九等,花分五颜六色,肉分五花三层,货分一二三等,买货买好的,买马买跑的。

? 这不像开飞机开轮船吗,手把方向盘,一学个三五年;这这也不像少林武当剑,还得请个师傅练一练,咱这是露天广告,现场直播,实话实说。

? 你别前怕狼后怕虎,一看就是一上午,什么事情都耽误,你吃不了亏,也上不了当。 ? 这位大姐眼光好,心又灵来手又巧,满汉全席难不到,这这位同志有眼光,将来什官到中央。

? 这万里长城长又长,买个产品送爹娘,孝敬父母美名扬。

? 我给你挑我给你选,我给你挑个带保险。

? 一样的馒头,一样的菜,一样的朋友一样的待。

? 杨家的兵,岳家的将,个个都能打胜仗。

? 我们的产品虽然小,放到家中是个宝,邓小平个子小,当过国家的领导,董存瑞个不高,关键时刻能举炸药包。

? 新发明,新创造,上过电视登过报,有注册,有商标,全国各地都畅销。

? 说的没夸得大,不不如那事实来说话,讲的多,嚷的欢,你不会只是在旁观,莫犹豫,莫徘徊,犹豫徘徊卖不来。

? 这个产品好不好,大家一眼见分晓,这个产品妙不妙,大家一看就知道,我说好不是

好,大家的眼光是领导,咋说妙不算秒,大家一看就知道。

? 大把戏,小把戏,看过水戏梁山西游记,来这边看,这边瞧,家家户户用得着。 ? 咋这双保双,个保个,老不欺,少不瞒,全靠质量做宣传。

? 咋这不是假烟假酒假饮料,到哪都能买得到,他一个爹一个妈,一个藤上结的瓜。他一个爹一个娘,一个模具一个厂。

? 你说他一个一样,盖中盖,王中王,一代更比一代强,就像七郎八虎杨家将,个个都能打胜仗。

? 你的手我的手,一点技巧都没有,要多快有多快,小李飞刀都淘汰。

? 实在对不起,不讲价不还价,讲价还价欺骗大,实在对不起,成本高,利润小,一套十元也挣不了,讨价还价受不了。

? 不好意思,人较多,先交钱后拿货,免得我亮出差错,不好意思没袋子,就这样拿着走,边走边笑,便给咱们做广告,恭喜发财,好用再来。

? 看稀奇看古怪,看孙悟空打妖怪,看猪八戒谈恋爱,将怪不怪,看看我的产品多厉害,好产品刚刚到,百货商场,见不到,买不买不要紧,了解一下新产品。

? 即是惠又实用,大脑指挥手在动,半自动,半遥控,男女老少都会用,他干净又卫生,花个小钱买放心,擦了地板擦门窗,减少疾病保健康,好产品真神奇,解决拖得大难题。

? 那牛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现场直播是真的,信不信全由你,要相信你的眼睛不会骗自己。

? 一包烟,一瓶酒半天时间都没有,以金苹果一斤梨,吃完就剩一堆皮。

? 擦完就干擦完就亮,擦完还和新的一模一样。

? 别人拖得靠力气,我家拖得靠科技,新产品,高科技,家用快速脱水器。

? 这不是卖一力丸二力丸,狗皮膏药治风寒,大街小巷都在卖,一粒就要几百块。 ? 一分钱,一分货

? 买不尽的便宜,上不尽的当

?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次不买下次来

?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 好货不贱卖,贱卖没好货

? 千做万做,折本生意不做

? 闲时买.忙时用.忙时想买不好碰.你一走.我一挪.想买你又找不着.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出手.

? 十块钱拿回家.老的喜来小的夸.喜的说你会办事夸的说你会当家.都说你有钱不乱花.要花钱.买好货.不买就是你的错

? 从北京到海口各大商场都卖的有.商场有.超市贵.咱只收你个广告费

? 这点钱谁都有.不耽误你吃肉喝啤酒.花不穷.省不富.照样做个万元户.

买马要买会跑的,买狗要买会咬的.买东西要买质量好的.找对象要找心灵手巧的 而且 还得会孝敬老的.谁也不想找个呆头呆脑下着雨不知道往屋里跑的.你说真的假的. ? 一分价钱一分货.自行车不能比摩托.黄铜不能比真金.红萝卜咱也不能给你当人参. ? 人之初.性本善.骗人的买卖咱不干.不合格不出厂不骗人民还不骗党.

? 要买要带,赶紧赶快;好机会不要错过,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就出手。 ? 不讲价不还价,讲价还价欺骗大。我们厂家有交代,少了这不能卖

? 今天是厂家在直销,没赚大家一分钱,只为厂家做宣传。你买回家中用十年,难道还不值这点钱

? 挂金牌卖真货,来的都是回头客。花小钱买好货,不买就是你的错"

? 一分钱一分货,花好钱买好货,不买就是你的错!放心用,大胆买,不要犹豫,不要徘徊,你犹豫、你徘徊你又是白来。

? 人人使,人人用,平时想买就难得碰别前怕狼后怕虎,大事小事不做主,在这站了一上午,回家---啥事全耽误

? 这点钱也不敢花,你啥时候才能当企业家;当不了家、作不了主,只能给人家当保姆。

? 我在做,你在看,眼在算,心在算,你说这钱合不合算

? 这些钱也不少,买个产品要买个好

? 这点钱买实惠,这个价钱不算贵

? 这些钱你没白花,以后天天都用它

? 这一些钱不算钱,溜溜达达就花完。这一些钱不算事,伤不了腰就大不了事,你这些钱也不敢花,那天才能当企业家,当不了家,作不了主,只能给人家当保姆。

? 买上一套送父母,养育之恩补一补;买上一套送亲朋,相互之间增感情;买上一套送丈母娘,她说女婿这个就是比她儿子强;送亲朋,送知已,送谁谁也忘不了你 正所谓千里送毫毛,礼轻情义重

? 这点是小票,街上一溜达就花掉。

又不是买冰箱、买冰柜,跟家里老婆要开半年的家庭会;

? 又不是买飞机、买大炮,要向中央领导申请打报告。

? 少喝几两酒,少抽几包烟,家里样样都会有。抽烟多了伤肺、喝酒多了伤胃、打麻将会危害社会。

? 这些钱又不贵,适合咱们老百姓来消费。

? 区区百元钱,你买回家中用十年八年。

? 打广告作宣传,我不赚大家一分钱!

? 抽烟伤肺,喝酒伤胃,桑拿太贵,到歌厅高消费,打麻将赌博打扰社会,不如买把拖把经济实惠。.

? 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免得赶场打空手

? 买马买个跑,买产品要买个好,

? 要买要带,赶紧赶快,走过路过,好机会不要错过;机会不是天天有,你该出手时就出手。

? 抽烟伤肝,喝酒伤胃,打麻将劳累社会,找小姐刑事犯罪

? 东街走,西街走,看看你有没有,如果还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机会不是天天有

? 你放心地买,大胆地用,我的产品个个有保障!个保个,双保双,产品个个放光 ? 买一套,带一套,大家小家都需要;买一把,带一把,回家用得也潇洒。 ? 从南方到北方,从地方到中央,家家都有门和窗

? 有缘就碰着,无缘就蹉跎。

? 碰到是运气,买到是福气。

? 买拖把要买好,买鸡蛋要挑大小,买包子馒头要吃饱。。

? 该出手就出手,机会不是天天有,张三捎,老赵带,百货超市没有买。

? 东街走,西街走,看看你家里有没有,阿姨看一下,看看你需不需要,需要你别走? 家中必备,又经济又实惠。经久耐用;人人使,人人用,平时不好碰。? 买的买,捎的捎,我给厂家做促销。。

? 这个产品好不好,大家一看就见分晓;这个产品妙不妙,人人都需要

? 闲时买来急时用,平时想买不好碰.

? 一犹豫一徘徊,用时想买买不来.

? 打打算盘算算帐,你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 100元钱不算贵,买回去还挺实惠.

? 闲时买来急时用,平时想买不好碰

? 上过电视登过报,全国人民都需要.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