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13:17 体裁作文
篇一:最佳答案
春节民俗文化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 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有人家喜欢贴"福" 字,而且倒着贴。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2)灶神画的来源:民间传说灶神在除夕从天宫返回人间,所以人们总在这时候买新的灶神画贴在门上,希望他能带来吉祥与幸福。(3)其他常见的年画。
5.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
6. 窗花:窗花是贴在窗户上庆贺新年的剪纸作品。窗花有两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剪刀剪,巧手的妇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纸剪出许多花样。第二种是刻刀刻,一般由专业的民间艺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张窗花,供应市场。
四、春节民俗--动态民俗
1.除夕守岁: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由于农历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腊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腊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岁:除夕重要的活动是守岁。因为秦汉以后,我国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相当于现代计时方法的23点到1点。除夕夜的子时,正是辞旧岁,迎新年的关键时刻。为此,人们不得不彻夜不眠,守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全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
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3)鞭炮的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3.舞狮子:白居易《西凉传》: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镜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跳舞梁前来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舞狮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兴起的时代。
4.其他民间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
5.祭神祭祖:在传统的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神龛,供奉各位神灵,同时还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画像。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地在神龛与祖宗牌位前献上供品,(其中包括刚刚煮好的第一碗饺子),点上香火。十分虔诚地感谢神明与祖宗在天之灵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他们保佑来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儿孙们开始向长辈亲人拜年。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经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把一个红包送给儿孙们。这就是"压岁钱"。一般作为孩子们春节期间的零花钱。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春节好",以示庆贺。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月七日为什么称为"人曰"呢?这和中国古代神话有关。神话中说,神在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三创造了羊,初四创造了猪,初五创造了牛,初六创造了马,初七创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人日"。为了纪念人类的诞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时候,人们就剪出彩色的纸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用来象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焕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纸的内容又有发展变化。唐代诗人余延寿《人日剪彩》:"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贴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所剪内容包括红花绿叶,飞燕家禽。个个栩栩如生。这已经于现代民间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节民俗--饮食民俗
年糕与饺子是春节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称"年年糕"。它谐音"年年高",包含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较强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黄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过,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更喜欢的春节食品是饺子。2)饺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经发现过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饺子保存下来。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春节这一天吃的饺子必须在除夕12点以前包好。饺子好吃,关键在于饺子馅,纯肉的,纯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样无穷,口味可异。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变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饺子。在春节所吃的饺子中,有一个包着豆腐馅的,
还有一个包着一枚硬币。谁吃到豆腐馅的饺子,谁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发财,人们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饺子里。
六、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汉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乱,所以规定这一天为"上元节"。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为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的应时食品是汤圆,北方也叫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唐代,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举国同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盏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宽数十丈的灯楼,供游人观赏。宋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以草把缚成戏龙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皇帝还亲自率领盛大的仪仗参加赏灯活动。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见娱乐活动通宵达量,热闹非凡。
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七、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回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了采访和研究,同时还对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民族的春节民俗趋于汉化,各地区的春节民俗也趋于一致,标志着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另外,春节民俗充分
篇二:徐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及解析
徐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恽寿平的花鸟画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
A.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 B.效法 融汇 美轮美奂
C.效法 融会 美轮美奂 D.取法 融会 精妙绝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说法引发了人们高度关注,住建部要求各地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
B.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C.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企业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
D.我校研究院发布的“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采用指数形式,通过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莫将边地比,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 ②除夕 ③端午 ④元宵 B. 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
C. ①重阳 ②七夕 ③端午 ④元宵 D. ①重阳 ②除夕 ③元宵 ④中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代,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 。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①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②但我们不必惭愧
③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④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
⑤并且诧异当初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⑥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
A.②③④⑥⑤① B.③⑥⑤②④① C.④①③⑥⑤② D.③④⑥⑤①②
5.下图是2003-2011年间的国内汽油与国际原油价格表,粗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细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下列对该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国内油价要高于国际油价。
B.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国内油价要小于国际油价。
C.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涨跌基本同步。
D.从价格的变化轨迹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在持续拉大。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 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 则:表转折,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
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 。 (荀子《劝学》)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 (屈原《离骚》)
(3) ▲ ,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4) ▲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李煜《相见欢》)
(6)浮光跃金,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8) ▲ ,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
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
12.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13.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6分)
14.请赏析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15.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如何微信
姜 赟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
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2日05 版,有删改)
16.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 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国语》
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 识 时 之 士 为 能 堤 其 溃而 通 其 所 必 变 夫 古 有 古 之 时 今 有 今 之 时 袭 古 人 语 言 之 迹 而 冒 以 为 古 是 处 严 冬 而 袭 夏 之 葛 衣 者也。
(《雪涛阁集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本文作者(人名)和袁宗道、袁中道是“派”的代表人物。(2分)
2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的鸡肋事件是杨修被杀的导火索,但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其目中无人,过于自恃。所以后人有诗评价: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篇三:深外冲刺班语文题1
艾文英语深外冲刺班小学语文题整理14套
一 填空题
1 “愁”虽然是一种负面心理情绪,但中国古诗词中都不乏以各种方式写出愁的佳作,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 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朋友的宽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亲人的祝福。 3 美丽,纯朴的爱情也是古人吟咏的对象,《关雎》中有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 杜甫被称为“诗圣”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李清照是宋代人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秋夜景色。
7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其中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孟德公、玄德公分别是曹操和刘备,被称为“确定三分天下之战”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8. 请说出下面诗句表现的时令或节日
○1.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_______寒食节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清明节________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___重阳节________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中秋节________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____________元宵节________
9.羞的花猜想为含羞草。
10. 苏轼的《题西林壁》刻在“西林寺”,诗描写的是庐山的面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反映的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山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11. 纵横家、杂家、农家”
12. “六义” 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13. 鲁迅先生曾经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于“纪传体通史”。
14. 二 填植物
1 2
3 4
三 补充句子
1 2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 千山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 5
四 古诗文中“游”名胜
1 2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3 4
5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8
五 判断题
1 《诉衷情》是宋朝诗人张志和的作品。( 错 )《诉衷情》是温庭筠所创的词牌名,很多诗人都用过。 2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错 )是孟浩然的
3 张继的《枫桥夜泊》真切抒发了作者旅途寂寞的心情。( 对 )
4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错 )
5 《送元二使西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王维写的。( 对)
六 选择题
1 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 C)
A《悯民》《泊船瓜洲》《蚕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和(B)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A松竹兰 B 菊竹兰 C菊松竹 D兰竹荷
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A)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A)的诗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5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指的是(B)
A红色 B 花 C树叶
6.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是( B ) A孔子 B 屈原 C 李白 D 曹雪芹
7. 屈原在《离骚》中用各种“香草”指代( B )。A美人 B君子 C自己 D君王
8. “文章西汉两司马”指的是( B )。
A 司马光和司马炎 B司马相如和司马迁 C司马懿和司马昭 D司马谈和司马迁
9. 古人除名、字外还有其他称号,下列不是柳宗元称号的一项是( A )
A五柳先生(陶渊明) B柳河东 C柳柳州 D河东先生
10. 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三国人物是( D )
A张飞 B司马懿 C周瑜 D曹操
11. 以下成语跟音乐无关的是?( C )
A、高山流水 B、三月不知肉味 C、鬼斧神工 D、下里巴人
1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 D )
A.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B.皇甫松 《梦江南》 C.杜牧《江南春》 D.白居易 《忆江南》 孔雀舞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经典舞蹈?( A )A.傣族 B.苗族 C.白族 D.彝族
13. 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曾在金色大厅演奏《梁祝》,请问金色大厅位于哪里?( D )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地利 D.德国
1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可怜”的意思是( A )
A.可爱 B.怜惜 C.可惜 D.令人同情
15. 传奇戏剧《牡丹亭》出自哪位作家之手:( B )
A. 王实甫(西厢记) B. 汤显祖 C. 孔尚任(桃花扇) D. 关汉卿(窦娥冤)
16. 京剧《贵妃醉酒》是哪位名旦的代表作?( B ) A.尚小云 B. 梅兰芳 C. 程砚秋 D.荀慧生
17. 唐代诗人王昌龄诗词《出塞》中的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是大汉的“飞将军”,他是谁? ( A ) A. 李广 B. 卫青 C. 李陵
18.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B ) A. 赵云 B. 关羽 C. 张飞 D. 马超
19.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是指的 ( C ) A关羽 B赵云 C吕布
20.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中赞扬的人物是 ( A ) ,他的故事妇孺皆知,比如( ) A诸葛亮 舌战群儒 B鲁肃 过蒙屯下 C吴用 智取生辰纲
21.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 C ) A周瑜和黄盖 B诸葛亮和刘备 C曹操和刘备
篇四:诗歌鉴赏复习(二)
诗歌鉴赏复习(二)
一、常见古典诗歌的分类
(一)古诗按格律,主要分为几种?(回忆回忆)
(二)古诗按思想内容,主要分为这样几种:
1.送别赠别诗。
2.咏史怀古诗。
3.边塞征战诗。
4.羁旅行役诗。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
6.写景抒情诗。
7、爱情诗。
8、山水田园诗。
9、哲理诗。
10、咏怀述志诗。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什么诗(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二、古代诗词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 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 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下面这些诗歌都去除了作者和诗歌名,你能推断出每首诗写的是哪个节令吗?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5.春期行啘晚,春意腾芳菲。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雨花红半坠,烟树碧相依。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6.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三、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一、杨柳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
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
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
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二、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三、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四、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往住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此外,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五、梅花
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人格的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
如“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王安石《梅花》诗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再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
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梅花》),
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咏梅》),
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梅花》),
六、菊花
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七、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八、青松
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九、竹子
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 “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如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清代郑板桥留下了许多咏竹的佳篇,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如“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十、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歌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自居易《长恨歌》)
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十一、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又如“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再如“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 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如“杜鹃啼血猿哀鸣”(自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文天样《念奴桥》)
也有用其来比喻忠贞的。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比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十二、鹧鸪
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如“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
十三、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又如李商隐《蝉》诗的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此外“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十四、雁
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人归落雁后,恩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等等。
十五、其它
古诗词常见意象集释(补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 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逆境 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篇五:四川省凉山州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凉山州
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包括地理、历史、思想政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地理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牛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 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榆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存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存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J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意的)
下图为2000年至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幅度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根据图小信息判断我国各省份中,属于高速增K=的省份是
A.川、陕、藏、青 B.台、沪、京、渝
C.甘、鄂、渝、川 D.藏、宁、沪、粤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低速增长省份均属丁东部沿海地区
B.人口负增长省份的人口白然增长率很低
C.人口的负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D.人口高速增长省份均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3.图中甲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发达困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围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4-6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月份最可能是7月 B.该月份最可能是1月
C.①②两地等温线均向北凸 D.①②两地等温线均向南凸
5.根据图示信息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该月份①②两地平均风力大小及成因的
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靠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
B.①地靠近台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
C.②地位于太平洋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
D.①②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当,两地风力大小相当
6.下列关于③地及其附近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附近气压低是因为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B.③地附近地区该季节盛行东南风,降水丰富
C.③地附近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稻米出口量大
D.③地以南附近海区,该季节洋流流向土要为闩西向东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区、市)2007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图(均已折算成
标准谋)。
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天然气石油煤炭 B.煤炭天然气石油
C.煤炭石油天然气 D.石油天然气煤炭
8.下列关于山西省煤炭输出及能源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晋煤外运”的主要线路有大秦铁路、南昆铁路
B.采取“晋煤外运”方式可能加重本省水资源不足压力 C.采取“电力输送”方式可能加重本省的环境污染压力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解决本省发展能源重化工业需要消耗的大量水资源 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读图回
答
9—10题。
9.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图中A点所在天气系统是低压槽 B.等温线d的值一定小于e的值
C.耕作区可能从②线路引水灌溉 D.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10.假设图中g等高线的值为350m,等高距为50m,则图示范围内最高点与湖泊湖面之间
的相对
高度差可能是
A. 90m B. 195m C.260m D. 360m
下图为地球上某日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点经度为105°E。读图完成11-12
题
11.b点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12.此时国际标准时间可能是
A.2月5日5时
B.2月5日17时
C.10月23日5时
D.10月23日17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人类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黄河下游区域自然条件
和资源状况分布陶
材料二 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其中金川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
金属共生大型硫化铜矿床之一。图中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说出图中A山脉的地理意义。(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请提出该地区综合开发利用有色金属资源的具体措施。(8分)
(3)说出甲区域河流的丌发利用土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6分)
(4)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牛产,结合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你认为是否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说明理由。(6分)
14.图7、图8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从图7到图8同纬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特
点 ,指出图8区域的土要生态环境问题 。(4分)
(2)指出图8中A-B沿线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8分)
(3)图7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6分)
(4)甲、乙两城市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共同的障碍是什么?简述两城市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丰要途径。(8分)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包括地理、历史、思想政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历史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同。
第I卷(选择题兆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意的。)
l.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
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有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丁兰,河内野工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
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主要在哪个朝代流行
A.秦朝 B.汉代 C.魏晋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
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4.隋炀帝有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
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材料最能说明
A.火药出现不晚于隋朝 B.火药在唐朝时应用于军事
C.火药发明者是炼丹家 D.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
5.“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
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
A.土地革命 B.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米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
家观。路德倾向于认为圈家至高无上。……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教宗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加尔文反对君丰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个关键因素。据此可知雪莱丰要强调
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 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
C.加尔文崇尚民主共和 D.宗教改革思想足现代宪政的基础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