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1945年日本投降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1:57 体裁作文
1945年日本投降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1945年密苏里号上日本签订投降书

1945年"密苏里"号上日本签订投降书(图)

2014年03月07日 16:25 来源:湖南日报

1

中国代表团在“密苏里”号上。右一为徐永昌,右二是杨宣诚,右三为朱世明,右四是王之。(本文均为资料照片。

)

“密苏里”号上签字仪式现场。

2月27日,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专家认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是并没有履行法律上的投降程序,因此,当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家签订投降书,才算履行完毕投降的所有法律手续,也才是战争结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和国务院分别在1951年和1999年明确了9月3日为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而这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在法理层面上更加明确,更加权威,更加制度化”。

这让人想起69年前的“9·2”。

1 6个人,代表团“半壁江山”

1945年,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向所有交战国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这个代表团由6名军官组成。

他们是:徐永昌,军令部长、上将;杨宣诚,海军中将,军委会高等顾问;朱世明,少将,国府参军;王之,中国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李树正,少将;王丕承,少将,军令部情报处处长。

这当中,有三个湖南人:杨宣诚是长沙县板仓人;朱世明,双峰县蛇形山镇人;王之,长沙县龙喜乡人。有人说,湖南人占了中国代表团的“半壁江山”。 当时,国民政府还没有还都,代表团成员是8月17日由重庆乘机经菲律宾马尼拉,与各盟国代表团员会合后,才来到“密苏里”号上的。

2 那时刻,高兴的中国人

这是当年中国报纸对签字仪式的报道:(9月2日)“8时30分,乐声大起??顷刻间,从(“密苏里”号)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8时50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50位海军将领和50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吉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3 杨宣诚,代表中国海军

杨宣诚在这次仪式上,代表中国海军。

其实,他离开海军多年了,抗战中的战绩主要是情报方面的。因此有人如此评价他:“唯相较于当时的闽系中央海军而言,杨宣诚可算是一个异数,他是清末官费留日海军学生,毕业后一度在清末民初的长江——第二舰队任‘楚泰’舰枪炮大副,后脱离海军,上个世纪30年代重返军界后任驻日海军武官、军令部第二厅厅长。”

这个二厅,也就是军事情报厅。他执掌这个厅,不仅让国民党军队满意,也获得同盟国的高度赞扬。因为,1941年,正当人们为日军战略是北上(对苏)还是南下(对美)争执不休时,他综合各种情报分析得出了日军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结论;珍珠港事件发生前,二厅和军统都破译了日军将发动偷袭的密码电报;在开罗会议期间,他在盟军军事会议上推翻了英军陆军总长反攻缅甸作战计划。至于对军事行动胜负的预判,更令同行钦佩不已。他那个关于澎湖列岛的提醒,至今使得那里“风平浪静”。

正因为这样,杨宣诚获得了一大堆勋章,不仅有国民政府云麾、宝鼎等,还有美、英、苏、法政府的。美国政府在授勋文件中称:“这是为了中国海军中将杨宣诚在中国以军事情报首脑身份,所做出的优越功勋而授予的司令级功勋勋章??”

选杨宣诚出席签字仪式,可谓适得其人。

4 朱世明,“内臣”和外交官

朱世明出身于仕宦世家。祖父朱宗程出身湘军,官至知府,封通奉大夫。外祖杨昌濬,也出身湘军,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其父朱继绎,江苏候补知县,因率孤军参加1884年保卫台湾、抗击法军的战事而获好名声。

朱世明18岁即进入清华大学,成为该校年龄最小的高材生之一。毕业后被选拔留学美国,先在麻省理工学院攻理科,继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又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做过蒋介石的副官、军委会交通技术学校教育长、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参谋本部处长、国防部二厅厅长等职。1936年,担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被授少将军衔,后来又任驻美国大使馆武官。此时,他的身份是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如此,朱世明既是蒋介石的“内臣”,也是通晓多国语言、才华横溢、资历不浅的军事外交官,出席签字仪式也是“业务”之内的事。

5 王之,陪徐永昌签字

三位湖南将军中,王之在“密苏里”号上比起其他两位多了一个程序:陪团长徐永昌在受降书上签字。

当时的报道如此说:当主持人喊“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后,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

王之,12岁考入清华学校,8年内完成了初中、高中以及大学二年级课程,颇受当时任教清华的西点军校毕业生曹霖生的影响。1926年8月赴美,转了两个学校后,1928年奉令转入西点学习军事。开始,校方认为他视力不好,准备予以淘汰,但看到他在其他学校学业优秀,便让其入学。1932年6月,王之以全年级262名学生中第十二名的成绩毕业。

学历如此之高,做官起点却低。1932年10月回国后,做过财政部税警总团工兵连长、营长,还做过地方(湖南)色彩浓厚的第四路军参谋。1938年,王之重回税警团(易名为缉私总队),任总队教练所教育长。1941年王之以军事观察员身份赴菲律宾,随美军考察西太平洋战事,这是王之的军事外交生涯之始。接着,随麦克阿瑟转战南太平洋,担任中国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 如此,与朱世明一样,他出席签字仪式也是“业务”之内的事。 6 杨朱王,人生最后结局

遗憾的是,三位将军最后都去了台湾。

杨宣诚去台湾是属于“已去难归”。抗战后,杨宣诚在官场倾轧中落败,也就心灰意冷。1947年,杨宣诚应邀到台湾,出任省政府顾问兼农林公司董事长。程潜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后,电邀他回湘任省府秘书长。杨应允之后,“故旧甚众、竞相宴请,致滞行程”。正在此时,他接到程潜的电报:“久候不至,谅不愿屈就,已另物色人物。”后来,台湾海峡成了两岸鸿沟,杨宣诚也就老死台湾了。

朱世明虽然曾有机会投向新政权,却因“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被蒋介石抛弃。不过,据他的秘书说,“他同情共产党”。他曾直言不讳称自己有“湖南脾气”,而且自豪地引为美德;公开说毛泽东是军事天才,还默许自己的下属追求进步。抗战胜利后不久,朱世明出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在这期间,他说服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开放被查封的日本内阁与陆军省档案,使得中国检察官从中发现了战犯们的第一手罪证。1946年上半年,日本进行了战后首次民主选举,战后力主日本建立自主宪法、自主军备和自主外交的鸠山一郎参加首相竞选。这个老鸠山也就是上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的祖父。当时,老鸠山所在的自由党崛起为日本第一大党,他以为首相之位唾手可得。驻日中国代表团明确反对老鸠山组阁,及时向麦克阿瑟书面表达。结果,老鸠山这个军国主义分子遭到盟军“整肃”而被 “剥夺公职”,首相梦破灭。不过,后来朱世明又得罪了蒋介石。特别是蒋介石和陈洁如的女婿陆久之,到日本策反朱世明所率的驻日

代表团,“陆、朱二人多次秘议起义之事”,却议而不决。事情泄露后,朱也就被免除了代表团团长的职务,其军职也同时被解除。1965年,他逝世于日本,葬于横滨。

王之呢?到台湾后做过“总统府”秘书长兼研发室主任,“总统府”参军。看来,他无法摆脱那个体制的惯性。不过,后来并不得意,以教书为业了,做东吴大学外语系主任、教务长,也做过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他1976年退休,定居美国。尽管如此,他还是难忘故土,1993年曾在《长沙文史》上刊发过回忆父亲王达——湖南中路师范学堂(一师前身)监督(校长)的文章,字里行间,湘情洋溢。记者 文热心

篇二:1945年的今天:小日本投降啦

1945年9月9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又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无可奈何地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了字 1945

年的今天:小日本投降啦

1945年的今天(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对日本人来说,大概是最灰暗的日子。这天,他们从无线电广播中听到了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很多日本人,包括平民,选择自杀。 在他们看来,投降与耻辱是同义词。按照日本武士道精神,即便面对强敌,

也要血战至战死。日本文化精神鼓励接受死亡,但是不承认失败。

日本投降的这一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对于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中国军民来说,这一天扬眉吐气,也许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令中国人骄傲的日子。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抗外辱侵略的战争几乎没赢过。 不过,这胜利来之不易。如果不是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如果不是美国的凝固汽油弹摧毁东京,如果不是苏联红军出

兵东北歼灭关东军,仅凭中国一国之力, 是根本无法赢得对日抗战的。

盟军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于9月2日在停泊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旗舰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

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代表在?

密苏里号?上。其中很多人上了国际军事法庭,为当年侵略和战争罪责接受审判

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书的仪式于9月9日在在南京原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

何应钦半起身接过日军代表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书

国民党政府中的很多军政大员(除蒋介石之外)都在日本接受过教育或者培训。 这些要员或多或少从骨子里带有亲日甚至媚日情结。抗战期间有汪精卫成立伪政府。蒋介石也暗中与日本来往。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指出“正义必然战胜强权”的真理又一次得到证明;并主张人民“不念旧恶”,不要对日本人民进行报复。多么亲民呀。亲日本的民。 相比之下,直到今天,美国人民中多数仍然认为当年以原子弹轰炸日本乃正义之举。 对恶魔,没有什么同情的。要知道,当年日本占领东北和攻克南京的时候,日本街道充满了自发欢呼的民众。全体日本人民都应该对当年日本侵略和战争罪行负责。没有这种人民,就不会有这种残忍的军人和士兵。

但是相比之下,国民党政府的软弱令人看到可耻。在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上,按照事前规定,日军投降代表前后应向何敬礼三次,何不必还礼。但冈村宁次向何交降书时,何禁不住半起身还礼,使在场的中外记者及有关人员瞠目结舌。 国民党政府为了取悦日本人,可算费尽心机。按照国际惯例及当时规定,受降仪式上,冈村宁次等降将应在中国军队押送下带指挥刀入场,亲手交给何应钦,象征缴械投降。这就是受降仪式上的献刀礼。但何应钦却在头一天派人去征询冈村宁次的意见,竟然允许他不带刀,免了缴械一幕。事后,何应钦解释说, 冈村宁次是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高几辈

的毕业生。 作为晚辈,他理应如此。何应钦的孙女解释她爷爷的这一起身是?

知日

?而不是?媚日?,乃是熟知日本礼节,对对方的尊重。这种狗屁的自我辩护, 也只有国人才有智慧发明出来。除了说明对日本人的奴颜来自骨子里,还能说明什么?

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对日本人如此卑尊屈膝, 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希望日本军人留下来帮助他打内战。窝里斗一向是国人的长项。

1945年10月10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举行

日军投降代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等廿一员幕僚入场,两旁是兴高采烈的中国群众

中国华北军政长官孙连仲上将,在

“受降代表”下签字。 背后是太和殿。

日本代表交出军刀,受降献刀礼

全体向中国国旗敬礼

战争中胜利的一方未必是英雄,而只有英雄的胜利才能够使失败者输得心服口服。中国对日抗战虽然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但是中国人并没有让日本人服输。在今天,日本作为战败国却仍然看不起当年的战胜国中国,而对美国却百般屈就,个中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中国胜利了,却没有得到尊重。尴尬。

篇三:学者:日本1945年“无条件投降”是一个错误的常识

学者:日本1945年“无条件投降”是一个错误的常识 2014年10月13日 15:18

来源:人民文摘 作者:冯玮

4514人参与 289评论

12345678

高清图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详细]

核心提示:天皇的免责、天皇的留任、天皇制的保留,均是美国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进行的政治安排。而日本则利用这一考虑,“不仅成功地护持了国体,而且还成功地使天皇制国家的内核保留至战后。”认为“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一个“错误常识”。

本文摘自:《人民文摘》2014年第7期,作者:冯玮,原题为:《1945年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

中国学界一直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战时盟国对日政策的变化

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提出:“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但是,三国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其措辞与《开罗宣言》明显不同。

必须强调,第一,《开罗宣言》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对象是“日本”,而《波茨坦公告》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对象,则是“日本武装部队”;第二,《波茨坦公告》第5条是“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即“促令日本投降”是有条件的;第三,《波茨坦公告》第13条“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没有对日本政府的“合法性”予以否认。这一条是我们了解日本是否“无条件投降”的关键,因为其中包含保留“天皇制”的意蕴。

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件

1945年7月30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在会见记者时公开表示:“我认为三国公告重申了开罗会议精神。政府并不认为它有什么价值,因此予以?黙杀?。我们将朝着继续进行这场战争的方向迈进。”

1945年日本投降作文

见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遂决定按照既定方针使用原子弹,彻底摧毁日本的抵抗意志。1945年8月6日,美国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向长崎投下了代号为“胖子”的第二颗原子弹。两颗原子弹先后造成14万人和7万人死亡,迫使日本作出最终抉择。但是,在1945年8月9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究竟以“护持国体”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还应再附上自主撤兵和复员、自主处罚战犯、对占领不予保障三项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形成了首相、外相、海相对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陆相三对三的局面。为此,铃木贯太郎向天皇提出:“仰圣上根据圣虑作出决断,并以之作为会议决定。”为此,天皇作出了“第一次圣断”:仅以确认皇室和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于是,东乡茂德外相即向美、英、苏、中四国发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文:“帝国政府注意到,昭和20年(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共同决定并发表,而后苏联政府签署的对我国的公告所列举的条款中,不包含变更天皇统治国家之大权的要求。”

8月11日下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美、英、苏、中四国复电日本。最终,由天皇作“第二次圣断”: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播放了由天皇亲自宣读的《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即“玉音放送”。当天,日本各大报纸全文刊发了《终战诏书》。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由天皇和政府代表重光葵、武装部队代表梅津美治郎签署的投降书,亦不能理解为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天皇制的保留

必须明确,是否“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和是否“保留天皇制”,属不同概念,而且战后初期,不追究天皇战争责任和保留天皇制,并非美国的“既定政策”。

“东京审判”后,日本国内外曾一度出现要求天皇裕仁退位的呼声。裕仁本人也一度萌生退意。1948年7月9日和9月22日宫内府长官田岛道治的《田岛道治日记》,同年9月1日、9月29日首相芦田均的《芦田均日记》,均有相关记载。但是,同样因麦克阿瑟“基于对盟国最有利的考虑”表示反对而未果。为此,裕仁天皇特命田岛道治致函麦克阿瑟表示感谢:“奉陛下之命,荣幸地向阁下转述圣意如后:前日阁下请首相传达的亲切意见已悉并深感欣慰,至为感激。为世界和平及国民福祉竭尽全力,是吾终生愿望。此时此刻,吾当与国民一起排除万难,为重建日本而恪尽职守。”

综上所述,天皇的免责、天皇的留任、天皇制的保留,均是美国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进行的政治安排。而日本则利用这一考虑,“不仅成功地护持了国体,而且还成功地使天皇制国家的内核保留至战后。”认为“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一个“错误常识”。

篇四:1945年日本遭两次原子弹轰炸事件

1945年日本遭两次原子弹轰炸事件

广岛是日本本州西南部广岛县首府所在地,南临濑户内海的广岛湾,面积740平方公里。广岛1589年建城,1889年建市,自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广岛市内河川纵横,素有“水都”之称。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篇五:日本投降谜语

60年前谜语:“日本投降”打一人名

六十年前此际,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两个针锋相对的谜底:屈原,苏武。“屈原”者,日本屈服于美国之原子弹、乃投降也。“苏武”者,指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投降之决定因素乃苏联之武力也。两个谜底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这两种观点曾显赫于中国,有时还左右了中国政治,国人尽知之;直到五十年代后期与苏联反目,当年的亲苏派当然不会再去提“苏武”之类的旧话。八十年代初,我广泛阅读抗战时期报纸,偶尔读得这则旧谜时,即拟了谜底:华佗。当时未作文,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论其详。

华佗与屈原、苏武皆中国历史名人。“华”有三个读音,十几个义项,“中华”的“华”与作姓氏的“华”虽音、义皆不同,但这是打谜语,谜语本就有许多格,可用引申、假借等义。“佗”,通“拖”。拖,就是拖住打。“华拖”——是中国战场拖死了日本。所以“华佗”涵义极明:中国是打败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持久战是导致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在二战主要对日参战国中,中国是对日作战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数量最大、歼灭日军人数最多、付出代价最惨重的国家。首先看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即展开局部抗日战争,是世界上首举反法西斯侵略战旗的国家;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为止,持续抗战十四年。若以1937年七·七事变、我开始全国性抗战计,足足打了八年。美国从太平洋战争至1945年9月2日,对日作战三年九个月。苏联对日作战三次,共计不足七个月。中国是抗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惟一参加抗日全过程的国家。次看歼灭日军数量。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军队进行了重要战役战斗计二百多次,大小战斗近二十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共计消灭日军278万人;此外歼灭、受降伪军264万人。再从抗击日军数量和对日作战付出的代价看,中国也是对打败日本贡献最大、作用最大的国家。 以二战全局的视野看,是中国的持久抗战打乱了日本“北进”、“南进”的世界战略计划,有力支持、配合了苏美等盟国作战。日本世界战略重心是“北进”,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是中国的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苏联才避免了东西作战之危,才能从远东抽调数十万精兵、五千多门火炮、3300辆坦克到西线对德作战。打败德国后,苏联才有日后出兵东北之举。同样,中国的持久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推迟了“南进”。太平洋战争之初,日军一度得势,又是由于日军210万陆兵总兵力中,140万被中国军队死死地拖在中国战场,只能以四十万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从而使盟军度过最危险时期。盟军的“先欧后亚”战略得以成功,端赖中国持久战拖住日军主力、捆住日军手脚,使盟军能各自渡过难关后,合力打败德国,回过头来与中国联手收拾日本。

1945年1月,当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时,罗斯福总统由衷地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敌军。”这亚洲大陆牵制日军,就属本文所谓“华佗”。二战后,美国军方在研究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后认为:“即使不投原子弹,即使俄国不参战,即使不制定进攻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这只战争野兽已被死死地拖在中国战场,被中国军民打得遍体鳞伤,必死无疑。当然,美国两颗正义的原子弹、苏联出百万雄兵于东北,加速了日军的灭亡、日本的投降,使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前到来;无疑,美苏两大铁血壮举是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但是,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乃是“华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