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日开战胜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6:24 作文素材
中日开战胜败作文素材

篇一: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

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

周涛

摘 要:本文对仅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概况、过程、结果、方式、手段等双方的比较,分析两次战争共同特点与异同点。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百姓发动、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并由此引发一连串深入历史的辨析与思考。

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比较辨析

在近百年里,中国和日本之间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甲午战争只进行一年,便于1895年以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宣告结束;而抗日战争却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最后才于1945年以中国人民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失败而告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对两次中日战争进行比较,将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日本需要进行对外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且本国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政府决定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虽然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并不能真正挽救清政府。

战争由腐败的清政府指导,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级官员只知贪污享乐,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但由于满清王朝一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只想着投降。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少数满洲权贵统治广大汉族和其他民族。以国家的凝聚力比较,日本强于中国,这使得日本能倾全国之力与中国作战。

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站在正义的一方,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同时日本因为和德国结盟,遭到全世界的围追和打击。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强于中国,但并不能很快灭掉中国,日本在中国采取大屠杀等残酷的举措,意在摧毁中国人的反抗意识,以避免本国的经济被拖垮。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

此时,中国已经完成了辛亥革命,了君主制,了满族贵族的统 治,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确立,国家和领土不再是皇帝的,至少理 论上是属于人民的,所以任何人包括蒋介石都不敢公开的卖国投降, 否则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我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蒋介石正面的会战和毛主席敌后游击战相结合,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两大战场互相配合,最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同时又有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作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三、中日两次战争对比分析:

两次战争不同的结局发人深思,对比两场战争双方的实力和战争过程,两次战争都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别对比两次中日战争:

1.从爆发背景看:两次侵华,日本都是强国,都是为了征服中国而发动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想征服中国乘镇压东党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而抗日战争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发动侵华战争。

2.胜败原因上看:(1)领导因素上:甲午战争时是清朝腐败领导,因为种种原因,态度上只能消极避战,求和妥协。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敌。(2) 战略战术因素上: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坐失良机,决策失误等招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将阵地战和游击战也列入作战方式,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奋斗,进行持久抗战,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配合,积极寻求最佳策略,坚持不懈并最终取得胜利。 (3)国际环境因素上:甲午战争中,中国处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且英、美支持日本,中国处于腹背受敌状态。而抗日战争中,中国最终和英美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得到全世界人民同情和支持、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

3.战争影响上:两次战争都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增强整个民族凝聚力。而民族的凝聚力是弘扬爱国主义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首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正是很多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了解本民族历史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勇敢面对,并从这里取得最珍贵的经验教训,从而使我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上。有了历史的积淀,我们才得以深思和成长,振兴中华。

篇二:甲午战争胜败因素浅析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hool of software

(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

浅析影响时代进步的著名事件

指导老师:

年 级:

中日开战胜败

专业班级:

组员姓名:

第二组 No.5组员

2014.12

前言

120年前,以丰岛海战为标志的甲午战争爆发??

120年后,以钓鱼岛为角力场的中日主权争端愈发地靠近战争的边缘! 是历史的耦合,还是时间的巧合?甲午战争无疑都是横在历史与现实间的百年国殇!

为吹散团团的历史迷雾,本文将以时间为轴,从战争爆发背景、中日两国军力比较、战后对中日两国的影响、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等4个角度浅析那场已逝120年的甲午风云。

原计划在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后,加入第六章“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的因素”的,可惜由于资料太少时间紧促而作罢。勿忘国耻 知史鉴今,我们总是从清军战败的一方做甲午战史的分析,为何不从日本的角度研究其在战争中取胜的因素呢?或许会有更大的发现吧!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惟有图强,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总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目录

第一章 事件简述 .............................................. 1

第二章 甲午战争爆发背景 ....................................... 1

2.1清朝方面:洋务运动后清朝出现“同治中兴”景象 外强中干 .. 1

2.2日本方面: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 急于从扩张中找到出路 .... 1

2.3欧美方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 2

第三章 中日兵力大PK .......................................... 2

3.1两国军备 ............................................... 2

3.2两国参战兵力与武器装备 ................................. 3

3.2.1开战之初双方力量比较 .............................. 3

3.2.2甲午海战期间中日海军军力对比 ...................... 3

第四章 战后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 4

4.1 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4

4.2日本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为20世纪大举侵华埋下伏笔 ......... 4

第五章 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 5

5.1实力落后 ............................................... 5

5.2准备不足 ............................................... 5

5.3清廷政治腐败 ........................................... 5

第六章 结束语 ................................................ 6

~ 1 ~

甲午战争胜败因素浅析

第一章 事件简述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第二章 甲午战争爆发背景

2.1清朝方面:洋务运动后清朝出现“同治中兴”景象 外强中干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2.2日本方面: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 急于从扩张中找到出路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

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2.3欧美方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第三章 中日兵力大PK

3.1两国军备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人山县有朋指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故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 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

篇三:21世纪中日战争

21世纪的中日战争谁会赢

在复习初三历史中日关系时,我想用一课时来进行复习。复习课不能简单地上成知识的汇综课和知识的记忆课,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利用复习“中日关系”这一专题来达到上述目的呢?

在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时,我看到一则资料,对我很有启发。这些资料说日本的历史教学中有这样的提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中日开战,你认为大概会在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输了输在什么地方?请分析回答。 这则资料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是每个教师常用的提问法。但我们知道提出的问题质量有高低,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不一样。高质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引起学生思维的扩散,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这则资料提出的问题就属于高质量的提问,首先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紧扣着当前紧张的中日关系。其次它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回答者首先掌握中日当前的各种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才能得出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可不是一个简单地过程,但就是这个不简单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看到这个资料后,我如获至宝,决定利用它来进行中日关系的复习课。根据这则资料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战争,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次是抗日战争,他们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期间有什么著名战役?涌现出那些民族英雄?假如中日之间在21世纪再进行战争,你认为大概会在什么时间?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将会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请分析回答。考虑到学生需要时间来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我提早一周把问题布置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分好的学习小组,去组织材料、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还提供了一些网站和电视节目。

任务布置以后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私下了解到学生的作业做得还比较顺利,我很高兴,对上好这节课我充满了期待。

2011年4月18日星期四中午第二节地点:初三一班,我开始上这节课。最初我和学生一起对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的知识进行了梳理,我把知识制成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如下:

又特别提到了台湾问题,然后学生记忆。

二十五分钟过去了,我们进入第二阶段:展望中日下次战争。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事后我把学生代表的发言整理一下:

李晨阳:我们认为下次中日战争应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也就是2011——2019年之间,战争发生的原因是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田引起的领土之争。 结果是日本获胜。日本获胜的原因是:从军事力量来说,虽然日本军队的人数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不如中国,但日本的武器装备质量优于中国:日本陆军的90式坦克是世界最好的;海军的宙斯盾护卫舰排水量大,作战能力强于中国;日本的反潜巡逻机、预警机数量多质量好,况且日本还有一艘准航母日向号,中国还没有航母。在空军方面,日本的三代战机F15、F4数量多质量好,还有可能得到美国支援第四代战机F35,中国的第四代战机歼20刚刚有了样机,离服役还遥遥无期。从国际关系看,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一个强大的盟国——美国,会给日本提供强大的军事支援。从经济力量来说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中国今才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从军事、经济、外援这三方面来分析,日本获胜中国战败。

李晨阳发言后,教室片肃静。

李大谨:我们认为下次中日战争应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战争原因是日益紧张的钓鱼岛问题。结果中国获胜。其理由是,虽然中国当前的军事装备在质量上不如日本,但我们还在发展,陆军的99式坦克也很先进,我国的导弹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空军继歼10之后,新型飞机正在试飞,这可能就是第四代战机歼20,根据军事专家的预测,歼20将在五至八年内服役,刚好可在战争中大显身手。海军我们有一支数量众多的潜艇部队,我们有核潜艇,而日本没有。潜艇是强大的海下蛟龙,对敌人是巨大的威胁。当然战争不能只靠武器装备,更要靠军队的作战意志,中国军队有优良的作战传统,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敢打硬仗、恶仗,敢以弱胜强。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低劣,但照样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这就是战斗意志的作用。况且还有资料显示现在的日本年轻人过惯了舒服日子,让他们去打仗,其作战意志要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胜。

李大谨发言后,教室一片热烈的掌声。

李晨阳:说到作战意志,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让他们去打仗,作战意志也要大打折扣,同时我还听到了一些军队里的腐败现象,如倒卖军队物资、泄露军事情报、贿赂上级求得升职,这些都会影响战斗力。

李大谨:是的,腐败现象到处都有,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同于清政府和国

民党政府,对这些影响战斗力的现象会下力气治理的,不可能因此而使战争失败,从而丢掉钓鱼岛等国家主权。不然的话,中国政府和清政府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不会、也不甘心使自己成为一个像慈禧太后一样的卖国者,遗臭万年。我们会倾全国之力打赢这场战争。

教室里又是一片掌声,我发现李晨阳在犹豫了一会后,也鼓起掌来。等学生安静下来后,我问:两个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结论呢?

没人回答。

我期待一会后,进行了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关中日关系的内容,同时也展望了一下以后的中日关系,对于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应给予充分肯定,说明你们在课下,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分析,下了一番功夫,收获颇丰,发言的同学俨然一个军事家。经过讨论我们应该知道一场战争的胜败不会只受一种因素的影响,军事、经济、科技、国际关系、军队的作战意志、军事指挥者的指挥艺术,都会成为左右战争胜败的因素,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的看问题,不可片面。至于中日以后的关系,我们不希望以战争这种形式来解决双方的矛盾,还是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为最好。当然,如果战争被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牺牲小我,保卫民族打败入侵者的决心。最后,我想再提醒同学们中日战争可能还有第三种结果:打平,经过国际的调解又回到原状。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说: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再讨论下第三种结果。下课。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这节课的可取之处是利用高质量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又通过课下的小组活动搜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在课堂上的发言辩论等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进行了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达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教育目的。不足之处:一是学生的许多活动都是在课下完成的,教师无法全程参与。二是学生的思考问题方法还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这些都应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提高。

篇四: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胜败的根本原因

1. 我的看法: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封建君主制的失败。

原理一:经济决定政治,而战争则是政治的继续。说到底战争是为

经济利益服务的。 对比一下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能搞清很多问题:

(1)经济方面: 甲午年间: 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 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但由于满清王朝一 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使日本冒险发动的战争收到了成果, 光赔款一项就相当于日本六年的总产值,日本货币从那时起实现了 金本位,一个日圆相当于一两银子。台湾、朝鲜的割让使日本的领 土扩大了一倍还多,这为日本日后的侵略打下了基础,而中国的国 力却受到了重创,赔款的白银相当于一百艘铁甲舰的造价,如果只 是白白丢掉了一百艘铁甲舰问题还不严重,问题是日本得到了这一 百艘铁甲舰,相当于中日两国的实力相差二百艘铁甲舰,以后就更 难追赶了。这一点上日本象一个赌徒:压上了全部家当,侥幸赢了

一大笔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经济强于中国,但是日本的强大并未强大到可以吃掉中国

的地步,中国也没有弱小到完全不能抵抗的程度。 当时日本军事的力量:海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占有优势,陆军 还不能和苏联红军匹敌,但是和中国军队比较却占有优势,这一成 绩的取得,不是综合国力的必然,而是提前几十年维持一个高度军 事化的经济体制的结果,在战争爆发时,日本好象一个做了充分准 备活动,并使出全力的的运动员,而中国好象一个正在生病的人, 美国象一个正在宴会上的运动员,而苏联正在准备和德国比赛。所 以日本在战争初期得胜就不奇怪了。但这样的胜利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抗战爆发时,日本政府的高度动员体制只能使国内经济维 持三年,所以日军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这不只是一句疯话,其中 的苦衷只有日本高层才知道,包括一些右翼军人都未必明白。日军 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性质与其它地区的暴行有根本不同,这是一种战 略威慑手段,企图用极端的恐怖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抵抗的决心, 因为它们深知持久作战就必然失败。毛主席提出《论持久战》的方 针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日本陷在中国,所以不得不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就如同一个 被资金套牢的投机家,不得不冒险去抢银行来求得周转,其结果不 问自知。

2)政治上:

甲午年间: 日本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政体,而中国还是封建君主制;日本 的政治法律制度较完备,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强大的机会。落后的政治制度不但阻碍 长远的经济发展,而且限制了现有的经济力量转化为战斗力和日本较 量。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少数满洲权贵统治广大汉族和其 他民族。以国家的凝聚力比较,日本强于中国,这使得日本能倾全国 之力与中国作战,而中国只有淮系一派军阀的力量与之抗衡。 在君主政体下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西太 后李鸿章割地赔款,理论上都是皇帝自家的事,百姓和官吏只有愚忠的 义务,没有发言的权力。看:那时卖国多容易!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已经完成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推翻了满族贵族的统 治,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确立,国家和领土不再是皇帝的,至少理 论上是属于人民的,所以任何人包括蒋介石都不敢公开的卖国投降, 否则将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例如:汪逆精卫叛变之日,即是他全面 破产之时绝大多数追随它多年的军政要员都弃它而去,汪逆身边只剩 下少数死党,失意政客,还有蒋介石居心叵测地派去的双面间谍了。 有汪逆精卫的下场在先,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逼迫于后,虽然 蒋日秘密谈判一直断断续续,蒋介石一直不敢对日投降,只好做持久 的抗争,直到日本投降。阎西山也是如此。

所以抗战的胜利,某种程度上也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孙中山先生一 生坎坷,屡屡失败,然而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项功绩就值得 我们永远怀念他。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 甲午之战的失败,应该从政治、经济上去找原因,如果我们只盯著 战术、技术问题那我们永远也搞不清真正的原因,更不用说汲取教 训了。 关于检讨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思想方法:

(1)如果炮弹大多能命中敌舰而未能爆炸,则问题在于军械;

(2)如果战术对而射击不准,则问题在于训练;

(3)如果战术、训练、军械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于舰队司令

丁汝昌;

(4)如果海军败而陆军胜,则问题在海军大臣;

(5)如果海、陆军都失败了,则问题在李鸿章;

(6)如果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出了问题,则问题在西太后;

(7)如果咸丰、西太后、同治、光绪、浦仪都没能搞好国家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曾经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直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

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提供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一定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

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希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

世界大战中沉醉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上,结果是被德国绕过攻击,英国也希望和德国和谈,放纵波兰被吞噬,苏联赶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呢?英国,法国,苏联全部和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古往今来,说明一个道理,和敌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试图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不过是个美好的幻想而已!事物的发展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改变其发展的进程的,试图通过谈判,等待,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难以处理!甲午海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外敌,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期待和平最终的结果是加速战争的到来!笔者也希望众多家长让孩子多看看这样经典的影片,早日让他们接受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培养有较大的益处。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曾经的东亚病夫了,不论任何国家,敢于挑衅我们,相信在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叫他有来无回!

2.

这部影片笔者在小时候曾经看过数遍,片中的爱国人物邓世昌的英勇行为一直激荡着笔者的爱国之心,今日特地让笔者的儿子也在网上看了这部影片。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为以后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提供了可能! 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我们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并不是简单的北洋水师队形的排列错误,更不是北洋水师的坚船利炮不够先进,恰恰相反,当时的北洋水师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不一定武器的先进是必要因素!更重要的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机制的原因,但看看当时腐-败的清政府,一切都处于混乱和飘摇之中,对外政策总是希望英美列强的调停来实现避免战争的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沉醉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上,结果是被德国绕过攻击,英国也希望和德国和谈,放纵波兰被吞噬,苏联赶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果呢?英国,法国,苏联全部和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古往今来,说明一个道理,和敌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试图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不过是个美好的幻想而已!事物的发展一旦形成趋势,是很难改变其发展的进程的,试图通过谈判,等待,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难以处理!

甲午海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外敌,不要抱任何的幻想,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期待和平最终的结果是加速战争的到来!笔者也希望众多家长让孩子多看看这样经典的影片,早日让他们接受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培养有较大的益处。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曾经的东亚病夫了,不论任何国家,敢于挑衅我们,相信在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叫他有来无回!在看了甲午戰爭的紀錄片後,一幕幕令人動容的歷史畫面回述,旁白者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話,不禁讓人回想到那一段不堪的往事

在看到日本人對中國人那種瞧不起的神態,和因戰爭中而奮勇犧牲的戰士,一股莫名的愛國情操油然而生,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真是不得不奮慨阿!!黃海海域上的那一場水站,就決定了台灣人民在隨後五十幾年的殖民命運,而聽到現今的研究專家訴說著當時相較於那些威武不屈壯士門而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不論市思想上的不願意接受西化改革(如:不肯接受西式心的武器和技術),或者是當權者對榮耀的迷失(如:慈禧太后挪用經費修建頤和園)或官員的剛愎自用不院接受諫言,以及封閉的天國思想,過於閉塞???都是造成中國戰敗的重要原因

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因為[朝鮮]的問題,日本人在明治維新運動後,西畫產生的西式軍國主義,使的更加茁壯了他們侵略中國的野心,而居然理直氣壯的為他們各種不被認同的做法找理由,而居然稱之中國人為野蠻民族而他們則是文明社會國家的先鋒,一段令我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話

那些士卒們是勇敢的.是愛國的,這是古今中外大家都肯定的事情,也是戰爭中最溫馨動人的愛國心但同樣也是最殘酷的現實,以自己的身軀撲向日本人殺人不眨眼的洋槍火砲,不惜犧牲生命,這一分熱愛土地熱愛國家的情感是值得大家去紀念傳承

民主時代的來臨,向我們這些現代的小孩隊爭造成的影響恐怕並無概念,但歷史的功用就是在可以鑒古知來,在失敗中學習教訓,別枉費了那些壯士們的苦心。

中国人都不想怀念以前的悲惨,因为我们落后,我们在挨打。我们在解放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家越来越有世界大国的风采。可是居安思危方能成奇远,回顾历史才能成其高。不准备就会落后这是定律。 日本的侵略太夸张了。它的夸张不在于它的强大,而在于它要侵略的明显态度。那么明显的态度下侵略竟然成功了。这代表一个国家的懦弱,也代表一个国家的腐败。所以中国的几十年被掠夺被侵占是必然的。虽然中国有无数能人志士想要反击,但是在上层的压力下却成了找死的行为。上层并不考虑失败的后人民的悲苦,他们只考虑能不能继续享受。所以甲午战争中就有很多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现在应该是英雄的人物,可是他们只能在那里去承受着无奈的痛苦。所以缺乏预见,准备不足,片面委曲求全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当时中国并不弱小,据资料比较中国的海洋战舰并不比日本差,可是输的那么惨。最激烈的黄海海战更惨,缺乏预备使带船的邓世昌都没有办法,只有选择自尽来报国。一个民族要有骨气,活着的人一定要有骨气。甲午战争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都在甲午风云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中日在关于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的纠纷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每次都是中方谴责然后不了了之,日方似乎喜欢这种隔一段时间就这些问题上来刁难中国一次,来试探中国的真正实力和最低的底线在哪里。

而中日关系之间有一个很关键的第三者,就是美国。为什么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岛屿纷争没有那么激烈,中日的就那么频繁,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实力相对弱小与俄罗斯,更多因素是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态度和全球战略。

在这里想提一下历史,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讲到了琉球这个地方和台湾一样都是祖国的孩子,而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控制了日本占领的琉球,以蒋介石出兵以美国名义对日本本土进行驻军为条件讲琉球还回中国,可是蒋介石为了内战放弃了这个机会。于是琉球就被美军占领,成了美国平衡中日的一个重要砝码。 谈到这次的钓鱼岛问题,我倒是觉得有点像是中国政府有意为之,敏感地带一般的渔业船是不能去的,况且中国只对钓鱼岛宣称主权并没有驻军,控制权在日方。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一如既往的先进行了强烈谴责,而台湾呢到有了很积极的动作,我想着应该是中国政府想要看到的吧,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和日方的过激冲突,借台湾之手对日本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表明了钓鱼岛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大哥不出手小弟出手也算是出手,况且台湾这个小弟还有个美国罩着呢,冲突就不会过激。

事件的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中国政府拿出了他的态度,省部级以上的交往,煤炭的合作,以及春晓油气田的要挟,曾经一再忍让的很多方面突然都成了中国的优势。即使日本按他的法律拘留到期释放了船长,以法律的方式宣称的钓鱼岛的主权,可是钓鱼岛的纷争仍然不会因此停止,中国政府如果没有交涉成功的话,我相信不久将会有动作,甚至是军方的动作来挽回主权感的劣势,而其他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东海的问题上,中国将会借此取得优势甚至可能有强势发展,因为中国的底线在这里,美韩军演就已经明显表明了。 看到很多所谓爱国人士请战,你的血性希望能在战争真正爆发的时候还在,而现在中日开战的唯一受益者是美国,军售可以狠赚一笔,中日力量对比不需要他出手,两大经济体互相削弱甚至消失,美国真的就可以独霸世界。而日本呢,军事力量强于中国,研发能力强,可以借此打破二战战败的束缚大力发展军事,中国呢,只能败,你认为打过了日本钓鱼岛就真的给你么?到时候美国来了,你拿什么拯救自己呢。。。

篇五: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

.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胜败的主要因素。并以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观点,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答案:

(1)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指导思想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上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是一次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3)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反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4)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抗日战争在1939年以后,国际环境有所改变。1942年26国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5)两次中日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进步。但是

甲午战争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原创)

近代史上有过两次中日民族矛盾尖锐爆发的时期,即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两次战争都是由日本挑起,战争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和影响完全不同:甲午战争是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是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甲午战争的特点

1.由国外打到国内。即朝鲜战场(如平壤战役)到中国战场(如辽东半岛战役)。2.海战和陆战同时进行。3.战争的起因是清政府扶持朝鲜政府的政策与日本征服东亚的政策相矛盾而引发民族矛盾激化。4.战争可以明显划分为四大战役。即1894年7—9月的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10月的辽东半岛战役,和1895年初的威海卫战役。5.日军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显示了特殊的野蛮和凶残。6.战争的整个过程显示了日军侵略的非正义性和清政府消极避战,积极求和的指导思想。7.战争以清政府军事上失利,政治上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告终。

二.甲午战争中国的败因分析

1.领导方面,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国势衰败,官僚机构腐败无能,军备荒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军事思想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筹备“万世盛典”,置国家和民族安危于不顾。2.民众方面,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仅一些清军爱国将士进行了坚决抵抗,但受压制。3.军事方面,在战略战术上,清军陆军先定守势,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4.国际上,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的特点

1.是落后的大国反对帝国主义强国入侵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领导下和背景下,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3.二战范围内,中日战争是战争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牺牲和贡献最大的战争。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不同点。5.抗战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战争;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四.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分析

1.抗战取胜的客观条件:中国抗日是正义的、进步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在资源和空间上能够支持长期的持久战。2.组织领导方面,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以两党军队为主力,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3.战略战术上: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和游击战、运动战的军事原则,抓住了日本的弱点(速战,地狭人少),发挥了中国的长处,最后取得胜利。4.民众方面国内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和觉醒,使日军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寸步难行,无法速战速决。5.广大爱国华侨的支援。6.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如苏联出兵东北,美国进攻日本本土,加速了抗战胜利)。

五.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胜败的因素比较

1.战争的组织领导因素:甲午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是清朝闭关锁国,清政府腐败无能。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唤醒民众抗敌热情,反而压制民众和军队的抗战积极性。而抗日战争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甚至广大爱国华侨也对国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3.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

的方针,导致陆战失利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虽然也有国民党消极抗战因素,但中共制定了持久战略,灵活机动地坚持了游击战、运动战术,最后赢得胜利。

4.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虎视并宰割中国,使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并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战。

六.比较两次中日战争的影响

1.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地陪款等条约在政治上经济上破坏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打乱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而抗日战争中我国牺牲了2100万同胞,占二战参战国死亡人数的42%,中国的财产损失和物资消耗达1000亿美元以上,同样也破坏了中国经济建设和扰乱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给我国留下了惨重的战争创伤。

2.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甲午战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刺激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而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进步力量,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