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学会说点儿道理作文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6:35 体裁作文
学会说点儿道理作文灯体裁作文

篇一:电子课文 《学会说点儿道理》第五单元写作

第五单元写作

学会说点儿道理

写作导引

如果让你描写一处景物,或讲述一件事情,你会觉得容易些,可是要你动笔说点儿道理,就会觉得有些困难吧?其实在作文中说道理并不难,就像每天跟人交流时都要发表看法,甚至与人争论一样,是很自然地事。

写文章说道理,也就是表达作者的看法。下面的语句都是在叙事过程中进行说理的,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伟大的悲剧》:“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下面就怎样恰当地说点儿道理做几点提示。

第一,在描写和叙述之后,自然而然地说出道理。也就是经过充分的描写和叙述之后,在文章的结尾处,说几句点明意旨的话。例如《蜡烛》写到二战时,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为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点燃一支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最后写到“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些议论的语句既表达了一种崇敬英雄、敬爱母亲的感情,又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残酷炮火下的人性之美是永不磨灭的。这种 “卒章显志” 的写法,一要注意富有哲理,二要注意语言精练。

第二,随文夹叙夹议,分层说点儿道理。既叙事,有议论,能较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要注意叙与议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描写和叙述之后,水到渠成地生发道理。例如《邓稼先》共有六个部分,每部分有叙事,也有议论,如“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章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些语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很好地表现了邓稼先的高尚品格,让读者过目难忘。如果去掉这些语句,文章的思想性就会减弱,邓稼先的形象也会减色。

第三,通过写景状物来阐发深刻的道理。一棵树,一朵花,一座山,一条河,

一片云,一缕光,本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具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品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作者的志向、意愿,可以直述心志,点明景物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含蓄隐晦,留有余味,让读者体会揣摩。例如《陋室铭》,作者明写聊天室,实际上是写自己和自己同样的读书人,表达一种闲雅自在、清高自得的情怀。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写作实践

一 阅读下面描写冬雪中的蜡梅的文段,给它补写一个说理性的结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三尺,这傲雪绽放的蜡梅,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由此我想到

【提示】

1.想想文段中的蜡梅具有怎样的特点,由此你会想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2.用简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述出来。

3.字数可多可少。

二 灯,算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东西了。你每天都见到它,是否曾经有过一些思考和感悟?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灯的作文,谈一谈你感悟到的道理。不少于500字。

【提示】

1.下笔前考虑你对“灯”的看法,可以先发散思维,想一想由此及彼可以引发哪些道理,再从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角度来写。

2.对灯的描写一要细致、传神,二要扣住准备论说的道理。

3.道理的阐发要自然,不要生硬的牵扯。

三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比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遇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所选事例不限于上面提及的,可以广开思路。

2.在叙述中说点儿道理,叙多议少或议多叙少不限。

3.叙述事情要细致,有细节描写;论说道理要有点儿哲理意味。

篇二:《学会说点儿道理》作文小报

龙袍初级中学

成长的脚印 成长的脚印深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深留下,蓦然回首,长大的路上留下一串

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记载着欢乐,记载着

忧伤,伴随我们一路走来。

初二(4)班 第一期

又上了一半的路程,我心中放弃的火明亮的灯光是能让人感到光彩夺目,但 焰又燃起了。但我还是望了望母亲,她依却不踏实,反而一盏微弱的灯光会让你感到 然如之前没有说话。现在已进入了秋天,无比的安心。在人生的旅途上,照耀你的可 可这两旁的树木都好像坚持着自己的原以不是巨大的光芒,有可能,就是一道微不 则,没有掉落叶片,反而去向别人展示自足道的光亮可以带你前行,在你无助时,给 己。想着想着,我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山顶。 你希望和力量。 ——李仁豪 ——余巧巧

在人生中,也有像这样的选择题。的人会选择前者,但完整的地砖,它 的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而那些残缺不平的,内部往往是真实的。这就好比 人,有的人外表美丽,但内心却是不真实的,这就是丑陋的表现;而那些外 表不好看的,他们的内心是真实的,这是美的表现。所以,有时内心比外表 更重要。 ——李俊杰 当我第一次能顺顺利利地骑完整条路,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开 心,仿佛飞上了天堂一般。骑着自行车,耳边的春风迅速流动,微风拂面, 这可不是一般的轻松。这都是我先苦后甜带来的感受,没有之前的劳累和海 水,哪来之后心里的微甜。 ——胡月

二(4)班 邹斌

在记忆的沙滩上,留有我们走过的足迹,每一个印记都承载着一个个有趣的回忆。回首望去,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感悟的足迹。 那是一次暑假,我去北京游玩,登上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长城。 那天,太阳烤着大地,燥热的空气使人窒息。不过这并不能影响我愉悦的心情,我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登上长城的顶峰。从远处看,长城绵延万里,一眼望不到头,我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 开始登长城了,起初没觉得有什么累,一直爬到了一半时,我才觉得有些吃力,但我喝了口水又开始快速攀登。到了最后一段台阶十分艰难,我的腿好像被灌了铅一样重,抬起来都十分吃力。又努力向前走了几步后,我心中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当我准备放弃时,我却想:不行!不能放弃,愚公和精卫都能坚持移山、坚持填海,我为什么不行呢?我一定要登上长城!于是,我又迈起沉重的步伐,向长城上走去,当我登上长城时,我的脸红彤彤的,不过这是值得的,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觉得生活也像登长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二(4)班 胡靓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令我难忘的事情有很多,如第一次包水饺,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等。但是,真正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当是那次误吃苦瓜的经历了。 记得那天,我去外公家菜园玩,看见了那青绿青绿的挂在架子上的苦瓜。听说,苦瓜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对一些疾病的控制也有好处,这可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悄悄地来到架子旁,摘了一根苦瓜,在水龙头那里洗洗干净。苦瓜洗过之后更加绿油油的,好像很好吃的样子,可我一口咬下去的时候,传来的不是一阵香甜,而是一阵苦涩。 “啊!好苦啊!”我连忙把嘴里的那一口苦瓜吐了出来,刚想把

手里的一根黄瓜也扔进垃圾桶的时候,外公进来看到了,连忙阻止我:“你怎么这样浪费呢,这苦瓜虽说不名贵,可是个好东西呀!”“什么好东西?简直比茶还苦,怎么吃得下去呢?”“别急,苦瓜不是像你这样生吃的,它要炒着来吃,待我中午弄过后,你尝尝就知道了。”

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一直期待着的清炒苦瓜也上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果真好吃,没有生吃那样的苦涩,反而有一种清甜。“外公,这样炒着吃真美味!”“你能品尝出来就好,其实人生也是如此,遇见困难和挫折,不能一味地执著下去,有时候也可以转个弯,也许就遇见出口了。”

是啊,外公的一番话印在了我的心里。人生就是一场经历,面对困难险阻,我们不能一味执着于一个方向,有时候换个方式思考就能找到新的出路。

篇三:学会说点儿道理——作文指导

写作指导:学会说点儿道理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说点儿道理,写“一事一议”、就事说理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重点难点】

1、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2、观点的明确,精当的议论。

【学法指导】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画龙点睛的故事吗?

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却不点眼睛,说点了会飞掉,听到的人不相信,偏教他画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那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 。

这个故事是人们仰慕张僧繇的绘画才能而编造出来的。现在常用来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记叙文中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的议论、抒情的话题。

二、什么是议论与抒情?

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

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为什么要议论与抒情?

议论: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学会说点儿道理作文灯)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深化主题,使文章的感情升华,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

其作用都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怎么在记叙文中议论与抒情?

方法一:直接抒情。(在描写与叙述之后,自然而然的说出道理)

直接抒情指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 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其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 节奏快、紧张, 情感直露, 容易把握。

例如;《守候》一文中的结尾这样写道: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 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 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 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 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方法二:妙用修辞

妙用修辞指在抒情议论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例如:《暗香》一文:

上中学时, 有个同学家里很穷, 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11 点才回家, 学校的

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 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 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10 点钟就关的, 他才明白, 门卫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 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 人只要有善念, 不管有没有回报, 都是可敬的, 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 悄悄地释放着幽香, 然后悄悄地凋零。

方法三:叙议结合(随文夹叙夹议,分层说点道理)

所谓叙议结合就是记叙和议论相结合。“议” 应该揭示“叙” 的意义。叙议结合形式可以多样, 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以先议后叙或者夹叙夹议。

例如《烂了的味道》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就好像一次, 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 纯白一色的天地间, 母亲立着, 像个雪人, 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先议后叙的写法,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方法四:巧妙引用

巧引妙用就是引用名人名言,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妈妈的目光》一文, 就引用了冰心《荷叶母亲》中的句子:

短暂的相聚, 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 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 我在心中默诵着。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一:找出下列两段话中的议论抒情句,再说说它运用的形式和作用。

1.这个枕头刚做好的时候,我总觉得它不好,还觉得有点硬,所以就置之不用了.有一次吃晚饭时,我问妈妈:“这个枕头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是柏树子地儿.我又问:“怎么才装那么一点?”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那么一点儿?让你爸爸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 那么一点儿?都是为了你,为了让你头脑清醒些,去去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这小小的枕头,系着爸爸对我的爱,系着深深的父子情.

最后一句。形式:先叙后议。

作用:点明了枕头中所蕴涵的亲情。

2.回家的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偶然间,迎面走来一位伯伯.只见他手里抱着一盆火鹤,脸上漾着微笑。火鹤的花朵配上墨绿色的大叶子.让人觉得它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而此时伯伯的脸上的笑意已经清楚明白地把他的心情告诉了每一个人.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他小心地搬着花向前走,还不时停下来弄弄叶子,那股小心呵护的劲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那盆火鹤,再看那位伯伯,我发现原来生活就像这火鹤一样美丽.我继续向家走着,心中的甜蜜久久不散.

“他的笑容充满着自豪,充满着喜悦”“我发现原来生活就像这火鹤一样美丽.” 形式:夹叙夹议。

作用:第一句点明了伯伯笑的内涵。第二句揭示了我对生活的理解,点明了主旨。 练习二:下面两段话中的议论都有毛病,请先指出毛病,再做修改。。

段落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修改: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

段落二:妈妈非常的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精力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六、小结:

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

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中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七、练笔作文: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比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遇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题目,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所选事例不限于上面提及的,可以广开思路。

2.在叙述中说点儿道理,叙多议少或议多叙少不限。

3.叙述事情要细致,有细节描写;论说道理要有点儿哲理意味。

教学反思:

篇四:作文:学会说点儿道理 第1课时

舒兰四中 设计人:于井凤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篇五:学会说点儿道理

学会说点儿道理

一、什么叫道理?

一名老兵倾所有积蓄开了家面店。开张数月,生意极差,每天都在亏钱。邻居劝他:“只卖馄饨面是做不了生意的,要多买几样。

他嚷道:“我就只会煮馄饨面,爱吃不吃随便!”他随便,人也随便。 面店不久就关了。

◆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山不转,路要转;路不转,人要转”。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

有两个空布袋,想能够站起来,便一同去请教上帝。

上帝说,要想站起来,一种是,肚里有货;另一种是,让别人看上你,一手把你提起来。

于是,一个空布袋选择了第一种方法,高高兴兴地往布袋里装东西,等袋里的东西装满时,袋子稳稳当当地站了起来。

另一只空布袋想,往袋里装东西,多辛苦啊,还不如等人把自己提起来。于是,它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等有人看上它。它等啊等啊,终于有一个人在它的身边停了下来,用手把空布袋提起来。空布袋兴奋极了,心想,我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站起来了。

那人见布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便随手把它扔了。

空布袋沮丧着脸,耷拉着脑袋,又去见上帝,问自己为什么最终还是站不起来。 上帝回答说:要想真正站起来,还得自己肚里有货。

◆ 人要学会自立自强

◆ 自身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台风来了的时候,大船与小船都躲进避风港里休息。

小船问大船:“爸爸,我们为什么不出海了呢?”

大船说:“因为有风啊,有风我们就不出海了。”

小船不解地问:“可是,你不是一直教导我要敢于迎风破浪吗?” 大船笑了笑说:“风太大了,我们出去会被掀翻的,所以不能出海。” 小船摇了摇头说:“可是我们自知能承受住的风浪,还能叫风浪吗?” 大船晃了晃身子,说不出话了。

◆ 我们要勇敢的挑战自我。

一日,师父问弟子:“下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天气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 “当然是下大雨。”弟子回答说。“但生活中,最容易打湿人们衣服的,往往

是毛毛雨,而不是大雨。”师父说。

“大雨雨量大,毛毛雨雨量小,容易打湿衣服的怎么会是毛毛雨呢?”弟子感到不解。

“因为天一下大雨,人们很快就会警觉,带了伞的便会撑开伞来挡雨,没带伞的便会跑到房檐下避雨。但如果下毛毛雨,人们难以感觉,或是感觉到了,也无所谓,认为这点小雨不足以打湿衣服,于是仍我行我素地在雨中行走,不知不觉间,便淋湿了整个衣服。”师父说,

弟子终于明白了,毛毛雨之所以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是因为人们放松了对毛毛雨的警惕。

◆ 小的毛病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祸。

◆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二、如何提炼:

事(物)→特点→精神(人)

腊梅→严寒、独开→不怕困难、顽强抗争,不怕孤独、独自奋斗

小草→ →

三、写作提示:

⑴叙事记述文、写景状物散文

⑵道理可蕴含可直抒

⑶注意事、物与道理之间的联系。

四、写作手法的运用: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 卒章显志、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 衬托、对比、巧设悬

念、以小见大 ??

例文:《台灯和蜡烛》

五、学生写作:

1、题材不限,体裁不限;

2、文章的主题要让读者能一个正确、深刻、独到的道理;

3、600字以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