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浴血奋战电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6:28 初中作文
浴血奋战电影初中作文

篇一:电影《太平轮》的迷失与困惑

电影:《太平轮》的迷失与困惑

事先没有看太多的介绍,过去也只是听说吴宇森要拍《太平轮》,是大片的规模,时间长了也基本忘了。我一般为了新鲜感,进影院前很少会提前了解太多的背景,于是电影开始后,我习惯性的在找这部电影的主线,想要找到《太平轮》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一片爆炸效果极强的战争场面之后,我看到的是唯美的画面,残酷的战争一瞬之间,就裂变成纯美的“黄金时代”。好久没有看到如此强悍的面对面的厮杀,普通的大片估计不大愿意花这个代价。记忆中吴宇森的香港街头的暴力,黑社会流氓的乱枪称雄,现在完全被坦克、大炮的轰鸣、爆炸所替代了。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位香港枪战片的带路人,如果专门去拍战争片,他会不会闯出更大的天地;现在能随心所欲的拍摄战争片的大导演,并不多啊。

画面一转,战争场面很快成了背景,我以为这是为了衬托爱情的,后来发现爱情也是背景,等看到金城武苦恋的时候,以为日本战败也是背景,都是背景,那么什么才是这部电影需要表现的核心理念呢?更俗一点的问:主题思想是什么?

等到金城武画框背后的日记和半张琴谱出现的时候,我以为终于找到了这部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中日两国的女人,在战争背景下对爱情的憧憬、追求,来展现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多样与复杂??没想到当片尾字幕开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弄错了。然后就想起来,很久以前看过有评论说,《太平轮》瞄着《泰坦尼克号》,我差点泪奔。走出影院我还是安慰自己,后面《太平轮》真的上演,

会不会成就惊艳之作,现在还真不能乱下断言,到底是大师手笔,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这不过是概率问题。

我无限敬仰吴宇森导演,他的枪战片堪称枪战片的经典,他的小马哥掀动披风的慢动作,领风气之先,让血腥混杂了浪漫的情怀,伴随着我青春期的骚动,一直走到今天,所以现在只要是吴宇森导演的电影,那是一定要看的,即使他到好莱坞以后,拍摄的那些并不非常如意的电影,我也是一定要看的。

只是对《赤壁》有点失望,市场反响也不热烈,我以为这是大导演的转型之作,虽然结果与他内心的期许有着巨大的距离,毕竟他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从全新的环境中挣扎前行,这需要非常的勇气,还不一定是讨好的事情。

这部电影的语汇,镜头、细节、节奏等的处理都是大导演的水准,一点都不含糊,但是,内容如此松散,无重心结构的剧本,也就吴宇森这般世界级的大导演,才敢将之搬上银幕。这些内容类似前戏,拍成一部电影有点令人意外,最后高潮竟然玩了一把中国说书人的绝活,且听下回分解,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大导演不按常理出牌,也是正常,只是效果如果不好,就显得遗憾了。

我觉得最后还是落到剧本问题上,吴宇森大导演继续转型,而且心比天高,问题是最后具体到剧本,是不是能承载大导演的梦想,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吴宇森选择了极其动荡不安的年代,敌我死战,生死情仇,常常只在一瞬间转换,人性在那种环境下得以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各种强烈的,具有震撼性、颠覆性的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会

在银幕上得到最充分的碰撞。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导演非常的努力,只是看不到绝妙的结果,这是电影最遗憾的地方。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剧本问题,却并不能说完全是编剧的原因,反而可以从中窥视吴宇森导演正处在转型期的迷茫。

感觉吴宇森从香港到好莱坞,再回到国内,他有一种很强烈的愿望,他急切地想要突破自己,他渴望从自己原来铸就的“经典暴力美学”的樊笼里破空而出,另觅新的地方,建立全新的摩天大楼。他需要用全新的大片,承载新的理念,或者普世价值,以此去完成再次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

从《赤壁》《太平轮》的选材就可以看出来,大事件与极端环境下的人性碰撞都有了,就是没有完美的结果。

我想原因不外乎,吴宇森自己还没有找到出路,他还深陷在当年《英雄本色》所倡导的暴力美学的传奇之中,他想摆脱,却又欲罢不能,那是他从生命中绽放出来的最美丽的焰火,他既不想让它被掩盖,又想燃放除此之外的更为壮观绚丽的焰火,这个会是一种现实吗?人生经验总是有局限性的,他既想避开原来那片最丰产、熟悉的园地,又想要在陌生的土地耕耘而大获丰收,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

不知道通过《赤壁》《太平轮》的抉择,他以后会有什么选择?其实,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元素正在通过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的人民币、中国涌向全世界的移民、游客,逐渐的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全世界都在翘首期盼,愿意了解崛起的中国,以及中国的历史与未来,这些都是可以风靡世界的大片内容,但是为什么最后现实

都被忽视了,我们努力想去攀登世界电影的巅峰,但是为什么每次都陷入迷茫,触摸不到世界电影潮流的脉搏?这个问题和国内编剧的现实有直接的关系,和国内编剧的发现、培养、使用的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里说有点跑题。

电影里的细节非常丰富,这个显示了一位世界级大导演的功力,但是细节的选择却让人困惑,我感觉这也是不能让观众动容的潜在原因。现代电影大片的画面(也可以从属于细节的部分,唯美画面的作用其实也美化了细节)的唯美化倾向,越演越烈,让战争的残酷也在唯美的运作下,变得很滑稽,这个不是编剧的问题,这个既是大制作的大势所趋,是好莱坞的大趋势,还是人性的自我悖论,人需要美好的感觉,但是也需要对真实世界的肯定,仅仅选择唯美是有缺陷的,说开了这也是一个收不住的大问题,这个也不是一部电影,或者个人,或者局部的环境可以讨论完成的。

从电影选取细节的策略,以及细节的表现来看,闲杂大片更倾向于技术性的表现,就是为了形成影片视觉的冲击力,不惜扭曲现实而达到目的;很少有人愿意,用寻找真实的贴近时代的细节来结构电影,即使有可能在某些局部会损失冲击力。前段时间还可以看到美化民国时代的《黄金时代》,竟然还会被人誉为最好的时代,现代人吃穿不愁,情绪化思维,选择性的判断太厉害了,其实只要带点逻辑思维的想一想就知道,共产党建党不过28年,就扶起百年贫弱的中国,打垮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在与美国为首的国际豪强的围堵、厮杀中稳固了自己的政权,撇开毛泽东及其开国元勋领导有方不谈,为什

么那么多人愿意用生命来参与这次新中国的重生,实在是哪个时代太烂了,民不聊生,与其等死不如战死,不死还有新希望,很多人都是抱着这种思想踏上了战场。如果那个是黄金年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参加革命上战场。现在日子好过,会有多少人愿意跟风,提着脑袋去搞“颜色革命”,周围问问就全明白了。

历史容易被各种利益弄混,但是千百年来人性并未改变,人性是衡量历史最好的标尺。太平年代日子好过,就是体育项目也乏人问津,在日晒雨淋中,年复一年的训练实在太苦,大多数普通人会觉得不值。 很明显开场的国军与日本人的战争场面,用的是近期网络上,被美化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的那些“胜仗”,似乎张灵甫成为了原型,支撑起整个《太平轮》前戏人物的骨架,但是,这个原型的史料有点虚,如果看过凤凰网历史版张雄文写的《名不副实的张灵甫:实为好色之徒,抗战时未打过硬仗》(网上搜索就有)这篇文章,这英雄的色彩就很灰暗了,黄晓明的略带轻狂的表演似乎更符合真实的张灵甫。文中引用的资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灵甫,文章更是将张灵甫被老蒋推为抗日名将的原委,说的清清楚楚。原来张灵甫头顶上的抗日胜战的光环都是他的前辈王耀武浴血奋战得来的,这位号称对日军作战唯一全胜的将军,蒋介石也很器重,委以重任,没想到在解放战争中,抗日名将王耀武碰到了解放军的战神粟裕,几个回合下来,把个几十万人的总司令王耀武打成了光杆司令,还俘其成囚,更让蒋介石痛心疾首的,共产党攻心之术太强,王耀武战俘营内很快幡然醒悟,几个月后再到战场向蒋军兄弟喊话,劝说投降,扰乱国军军心,

篇二:观看《百团大战》电影心得体会

观看《百团大战》电影心得体会

观看《百团大战》电影>心得体会(一)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中铁大桥局六公司京沈项目部测绘分公司组织团员青年于9月1日晚组织所有员工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这场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大,同时在这次战役中,抗日军民们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时时鼓舞着后人。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观影过程中同事们不时鼓掌叫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场将要和日军拼死一搏。

所谓烽火硝烟不屈名族魂,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志,战士们的鲜血洒在敌人的身上浸入脚下的土地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传承百团精神呢?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实现中国梦!是的,我们的祖国正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昂首阔步,而作为13亿分之一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不忘历史是为了警示现在,传承精神是为了激励后人,百团大战中战士们的热血拼搏也将是我们大桥人投身工程建设最好的榜样,我们唯有不畏艰险建设伟大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壮美国土。

新中国成立后,大桥人响应祖国号召在长江上架起一座座宏伟的大桥,大桥精神,我想是抗战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百团大战中邓超饰演的张自忠将军因左手受伤只能用一只手扳开>保险再开枪,看到那一幕我在想我们生活在如此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地条件艰苦,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

9月3日的北京即将举行一场浩大的阅兵,天安门广场检阅的是解放军新型武器和战机,而整个国家检阅的将是整个民族对历史的敬重和对未来的信心,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我为祖国所经历的那段历史痛心更被先烈们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的精神所折服,电影中彭德怀将军的豪情让我振奋,每一个士兵的不怕死的精神也敲打着我的内心,那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百团大战的精神也将传承下去,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忘掉伤痛。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北方的夜晚来得沉寂,我点燃一根烟,心情慢慢平静,抬头看着测绘办公室的同事们还在埋头整理着资料,窗外的月光从1940年的华北平原一直照到这个少年的心上,我想起大学时我曾有一个梦想就是投身于祖国的高铁建设中,而现在我是京沈高铁项目的一名普通的测绘人,是我国万千工程建设者中的一员,我想我们每个人做好我们本职的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百团大战苦战3天3夜最终击败日军,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梦也定将实现。

观看《百团大战》电影心得体会(二)

浩浩中华史,悠悠五千年。五千年来,祖国经历了多少沧桑谁知道!掀开擂擂发黄的史册,我一眼就看到了日本鬼那一副副丑恶的嘴脸,他们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可谓是无恶不作呀!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因为这是血,这更是仇,让我们把它们化作前进的动力吧!现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了,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中国在腾飞,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狮”已昂首在世界之巅,看!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就是最好的鉴证,这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呀

在无数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中,“百团大战”更为耀眼,它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永永远远地镶嵌在祖国母亲的心坎上,成为祖国母亲永远的记忆。“百团大战”它历时五个多月,粉碎了日军所谓的“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的“囚笼政策”,并击毙,击伤,俘虏了日伪军共达46480人,还缴获了各种抢5942挺。各种炮50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煤矿5个,仓库11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数字要,“百团大战”怎能不耀眼呢

我们一定要牢记先烈们的英魂,向先烈们学习,虽然现在我们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着战火的硝烟,但我们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征服h1n1,征服不期而来的自然灾害,我们要面对的还要登上月球,让中国的足球走向世界,记载着高科技的火箭无数次划过神州大地的夜空,把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往浩瀚的宇宙,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既然有这么多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它,我们何不抓住美好的时光,用激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成功之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现在的战场就是知识的海洋,我们的任务就是吮吸知识的甘霖

努力吧!好好学习,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好

篇三: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星照亮我前行

--------------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从小到大,我看过很多的革命电影,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这部《闪闪的红星》了,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人生第一次看红色电影时的第一部,就我儿时的理解,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或是革命激情、热情和斗志,或者那些生动的画面、感人肺腑的语言,都令我如此的难忘。这次的党校学习,中国共产党艰难曲折而又惊人伟大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不断壮大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情不自禁再次观看我最喜欢的《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很多次了,虽然每次看完都有不一样的感触,只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但这次重观,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视角,我感觉自己又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即作为党校学习的一员,我认为从影片中所反映的事件、人物描写、语言交流,甚至场景设置等等因素,都集中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召唤力,在“闪闪的红星”这颗光环的照耀下,人民群众为了一心向党,共同抗敌,嫉恶如仇,不怕吃苦、流血、流汗、流泪,甚至不怕牺牲,都是对中国共产党充满饱满热情和无限激情的写照,都是对党能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所在。

这部影片反映了我们的党和红军为了使穷苦人民能够翻身得到解放,不再受压迫、剥削,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共同抗敌,同敌人斗智斗勇,不怕流血,甚至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昭示了党在人民革

命斗争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奋斗前行的力量。从我儿时看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角潘冬子从小就知道爸爸参军打仗,妈妈一心从事地下抗战,于是他的童心里已经装满了爱党爱军、智勇杀敌、嫉恶如仇的大智慧,尤其是年龄那么小的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为了掩护乡亲们的撤退,被敌人活活的烧死,望着那残忍的一幕,潘冬子只有满眶的泪花,还有内心那颗熊熊燃烧的抗敌杀敌的火焰,那种感动,也许只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可以用它坚实的力量去诠释吧。潘冬子后来说:“妈妈是党的人,我就是党的儿子,当满山开遍杜鹃花的时候,爸爸和红军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也要入党当红军。”语言质朴,却依旧让我如此感动。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红星闪闪的歌谣就自然在我心中激荡,我们国家今天的胜利,人民的幸福安康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多少人曾经在对党的执着追求中,在为国家存亡的浴血奋战中失去了亲人、甚至自己的生命呢?作为我们当代年轻人,尤其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时时刻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作为一名党校学习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是我骄傲的荣誉和称号,我将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红星照亮我前行”,这就是我对党的宣言。

篇四:中美战争电影比较

中美战争电影比较

战争电影:(百度百科)亦称“军事片”。是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有通过战争事件、战役经过和战斗场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树立英雄形象;也有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和军事原则;还有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多歌颂杰出的军事统帅、著名将领和军事家的战功和业绩。较常见的战争片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战争事件、战役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写,着重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如美国影片《巴顿将军》。另一种以反映战争事件为主,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如中国影片《南征北战》。60年代以来,苏联和西方国家摄制的战争片中,出现了探索人与战争关系的描写,在反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同时,如实地描写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心灵创伤。人类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战争的历史,战争也在不断打造和开创着新的历史。身处战争中的人们,因生死存亡的考验而表现出其为人之核心品质,亦因之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内涵产生了最深刻的疑问和探究。战争电影,一方面可以重现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一方面可以对人性的另一面进行揭示和反思,纪录性、商业性、文化性并存。温情脉脉的面纱有时可以揭去,有时又不得不披上。

生命、死亡、爱情、战争等是人类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战争事关生死存亡,又往往伴有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成为最活跃的主题之一,被各种文艺样式竟相追捧。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以其天然的影像优势后来居上,理所当然地成为纪录战争、表现战争、鞭挞战争的最佳途径。战争片因此长盛不衰,在类型片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世界电影史上,<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战舰波将金号)、《夏伯阳)、<桂河大桥)、(巴顿将军)、<现代启示录>、<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等经典战争片占据了世界电影史的重要篇章。

世界各国战争电影在创作上显现出许多方面的一致性,在具体的创作方法上因民族、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电影技巧、意识形态的不同又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中国战争电影简介:

中国战争电影,是指反映中国现代以来发生在中国土地上或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无以数计的对内、对外的战争、战役和战斗,尤其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外侮、平息战乱,那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威武雄壮的人民革命斗争。对此,我们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审美风格。第一,30年代以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悲愤型。如《八百壮士》、《塞上风云》、《风云儿女》等,它再现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处境,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烧杀抢掠,努力唤醒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热情讴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敌气概,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爱国主义激情。第二,建国后反映共产党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赞颂型。如《怒潮》、《万水千山》、《八女投江》、《地道战》、《小兵张嘎》、《南征北战》、《董存瑞》和(t-甘岭》、《奇袭》等~大批人们至今交口赞誉的影片,它们生动再现了我军由弱到强的壮大过程,典型再现了我军将士的英勇善战,热情讴歌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第三,新时期以来的反映和表现人民革命战争的综合型:①史诗性的,注重再现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如《百色起义》、《七七事变》、《血战台儿庄》、《大决战》等;②悲壮性的,反映我军失利、同胞被戮或正义善良遭误解,如《祁连山的回声》、《马蹄声碎》、《南京大屠杀》、《高山下的花环》等;③娱乐性,用近乎喜剧的方式表现严酷的战争,突出了枪战、武打、惊险等娱乐因素,如《烈火金刚》、《生死千里》、《飞虎队》等;④反思性;在主题开掘、人物塑造、叙事方式、镜头运用和画面造型等方面作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如《晚钟》、《一个和八个》、《战争子午线》、《红高梁》及《红樱桃》等。在2007年末上映的冯小刚导演的《集

结号》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完美的突破。电影中震撼的战争场面、突出的细节表现超越了以往中国战争电影,这部电影表达了一种新的战争观,一场战争表达,一种新的战争观,一场战争对所有参与者来说,均是两败俱伤。战败方固然要蒙受羞辱,战胜方也一定伤痕累累。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战争都是全人类的灾难,没有所谓的“战争胜利者”。除了看得见的物质财富和巨大的消耗外,同时战争还摧毁人类的文明。

美国战争电影简介:

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战争电影在好莱坞占有很高的比重,美国战争电影表达着美国人对战争的独特思考,作为一种风格,它在世界各国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美国出产了大批优秀的战争电影,如早期的《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再到《野战排》、《猎鹿人》、《现代启示录》、《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似乎每经历过一次战争,美国人就会做出一次深刻的思考,这成为其创作战争电影永不枯竭的源泉。美国战争电影从影片的主题开始,就带有明显的美国风格。电影通过多个不同的方面来对战争进行思考,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人性在战争中的丧失与回归、战争下的爱情悲剧以及对错误的反思,都成为美国战争电影所表达的主题。人是战争的主体,影片对战争的思考要通过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来表现,美国的战争电影在银幕上塑造了大量战争状态下的活灵活现的人物彤象,通过他们的经历来评价战争。表达不同的主题就需要设置和塑造不同的人物,美国战争电影据其所表达的有关战争的特定主题,设置了各种各样特定的入物,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出了真实鲜活人物形象,这些“真实”的人物形象,也是美国战争电影的标志性特点之一。精彩的情节设置,使得美国战争电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冲突、悬念的成功构建,再加上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影片非常“好看”,并且因此吸引了大批观众。作为观众获得影片内容的主要渠道,影像是美国战争电影区别于其他国家战争电影最明显的标志,更为写实的电影画面不断冲击着观众们的视觉,“带领”观众以特定的角度观察战争。美国战争电影在更大的范围中,接受着全世界观众的评判,许多影片在艺术和思想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多数美国战争电影都充满着美国人对现实的片面思考,带有十分明显的美国烙印。

好莱坞战争片对于商业价值的挖掘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虽然出现了为了商业票房有些战争片使出了低俗的手段,但却也能够为优秀影片提供多种表现技巧以供借鉴。为出现符合美国主流价值又能赢得商业成功的电影奠定了基础。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均是叫好又叫座的范例。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也是美国战争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于中美战争电影的比较

为了便于比较两国的战争电影,我将从影片题材、影片主题、叙事结构以及电影技术等几个方面将中美战争影片进行比较。

一、 中美战争电影不同的影片题材

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进程是伴随着战争而发展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三次

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构成了中国现代历史前行的脉络。作为映画艺术的电影,用电影语言去全面表现中国辉煌壮丽的历史,去表现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去表现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对西方列强的英勇抵抗,去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去表现毛泽东伟大的军事策略与军事路线,直到去表现中国人民取得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这些历史艺术性的表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有反应鸦片战争的电影《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有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武昌起义》、

《孙中山》等。有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烈火金刚》、《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血战台儿庄》、《紫日》、《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等影片,还有反映国内战争的影片如《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长征》、《集结号》等影片,以及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等影片。这些影片既是艺术作品,反应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记载了中国近战争的血泪史。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其本身经历的战争并不算多,但由于其好莱坞电影工业的

发达,其生产的战争电影题材涉猎之广令人惊叹。而美国战争电影的题材跟中国电影题材有很大不同,美国战争电影的题材涉猎广泛,除了美国本身的内战以及二战题材的电影如《一个国家的诞生》、《乱世佳人》、《冷山》、《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刺杀希特勒》、《硫磺岛家书》等,还有反映越战的电影《猎鹿人》、《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以及反映中东战争的《出埃及记》,反映苏格兰人民反抗压迫战争的《勇敢的心》,反映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电影《兵临城下》,反映波黑战争电影的《深入敌后》、《无主之地》,还有所谓“反恐战争”题材的电影如《锅盖头》、《前进巴格达》《拆弹部队》等。由于美国以世界警察自居,以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霸权主义扩张和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美国还出现了一种“干涉战争电影题材”,这些战争大致集中在非洲、中东、巴尔干,而这些影片都取材自这些美国干涉的战争,比如《新海豹突击队》、《哈迪赛镇之战》、《生死豪情》、《太阳泪》以及近期上映的《刺杀本拉登》。

二、 中美战争电影之间影片主题的比较

“每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因此,战争主题是时代的、

民族的及文化的。“母题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战争,既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从电影诞生以来,战争电影层出不穷,无论是上古时代的战争,还是近代的各种战争,甚至当代的美伊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通过电影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中国战争电影主题

主题上表现比较简单,直接作为政治的宣传与教育,激发起一代又一代人对中国

共产党的热爱,对共产党领袖的赞赏,对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的专制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慨。概括地说,中国战争电影在主题的表现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中国战争电影具有最强烈的爱国激情和英雄主义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

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提倡精忠报国的儒家爱国主义思想。无论是国内民族战争还是抵御外族侵略战争,为国捐躯献身精神是中国战争电影的主旋律。早期的电影《中华儿女》《鸦片战争》《重庆谈判》《上甘岭》《英雄儿女》《地道战》《小兵张嘎》《南征北战》《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一批经典的影片,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爱国主义的将领形象。电影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具有典型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林则徐、邓世昌、许云峰、董存瑞、潘冬子都成了荧屏上的红色经典形象。他们的事迹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中国红色意识形态的教育精品。

其次,中国的战争电影,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高瞻远瞩与战略战术。新时期

以来这种模式的战争题材电影如《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开天辟地》等。这些影片得到了国家大笔的投资,在规模上气势恢弘,注重领袖形象的智慧饱满,注重英雄的完美高大,注重敌人的狡猾愚蠢,内容结果是每次战役、战斗都是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赢得了凯旋而归的大团圆结局。国家大投资、大拍摄的电影,无疑有一些具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孙中山》《血战台儿庄》《直奉大战》《非常大总统》《巍巍昆仑》《百色起义》《开国大典》《大决战》《长征》《大转折》

等无数电影,表现了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国领袖的英雄丰碑的塑造,是中国革命恢弘的史诗性电影再现。

再次,中国战争电影注重民族气息与民族风格。无论是国内革命解放战争还是对

外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少数民族兄弟为了祖国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及中华民族的伟大荣誉,他们和汉族人民一样,奋不顾身,投入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拍摄了不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战争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描述了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反映了边疆斗争的艰苦性,影片融入了新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由著名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描写了藏族同胞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勇行动,真实再

现了英国侵略者的残忍,表现了藏汉两族人民的英勇反抗,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中国战争电影部分地表现了战场的残酷及对人性的探讨。1937年,费

穆导演的《北战场精忠录》是第一部直接表现抗日战争的故事片,影片在故事情节中还插入了一些战场上的激战和残酷无比的镜头,让观众倍感战争的恐怖与无情。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以大量的血腥、暴力、强奸、活埋、枪杀等特写镜头,再现了日本人的残酷兽性,激发起观众强烈的民族爱国激情。同时,电影让观众反思,为什么日本侵略者是如此失去了人性,如此变态与丧失人伦?《红高粱》是张艺谋的成名之作,通过“我爷爷”“我奶奶”的爱情故事与农民自发的抗击日本的战争,更多的是对中国民族的劣根性与中国民族的伟大的生命力的双重思考。北方农民的古朴、野性与自发抗日的热情,反映出中华民族坚忍倔强的生存意志和生命力,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美国战争电影主题

与中国电影主题的意识形态性比较,美国电影视野更加开阔,场面更加震撼,电

影观念更加全方位反思战争本身。通过战争电影,让观众在除了对正义与非正义、爱国与抗敌、领袖与英雄这些二元元素之间的思考外,可以让人更加敏锐地思考战争。如对战争起源、战争根源、战争原因、战争本质、战争性质、战争目的、战争与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因此,美国战争电影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类终极关怀的战争思考型电影。

首先,对战争与人性关系的深层思考。西方的战争片即使场面很大,战场炮声震

耳欲聋,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滚滚如河,但在影片的镜头里一定能找到温馨的场面,如战友之间的友情,战场上与战场外的爱情,战争中生与死的人性的关怀,甚至在战场上的美好生活的再现与欢乐。如电影《珍珠港》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的描写。对人性的呼唤,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辛德勒从一个大发战争财的纳粹商人演变成一个人道主义者,这其中就是其人性中善的一面渐渐被唤醒的过程。在影片最后,辛德勒即将离开工厂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行的工人们,辛德勒一度失声痛哭,觉得自己可以节俭一点再救一条人命,在忏悔声中辛德勒的人性得到了升华,影片主题也因此得到了拔高。另外,如《拯救大兵瑞恩》,也是充满了对人性的呼唤。

浴血奋战电影

其次,对战争残酷的思考与对战争的厌恶。西方战争与中国电影的一个区别是,

西方战争可以大胆地表现战士们对战争的厌恶、恐惧甚至逃跑,非常客观地再现了战场的本来面貌。通过战士们在生与死时的情感剧烈震荡,来激发起人们对战争的更加愤慨。1994年由导演爱德华·兹维克和詹姆斯·霍纳继《光荣战役》之后又一次合作的《燃情岁月》,成为战争影片中最为纠结心情的反战、厌战的优秀影片。骑兵上校威廉厌倦了战争,他带着全家来到西部荒原,在一处偏僻的山区开垦牧场。威廉上校独自一人肩负起了养育三个儿子的重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三兄弟不顾父亲的劝阻,参军前往欧洲。但是,战争就是绞肉机器,年轻的生命又死在了战场。1930年美国电影《西

线无战事》是厌战电影的杰出作品。反映了一群德国少年士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他们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不久却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到处是阴森恐怖,鬼哭狼嚎,厮杀挣扎,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另外,由弗朗西斯科波拉指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也是一部充满着反战色彩,发人深省的电影。

三、 中美战争电影的叙事模式比较

战争片作为故事片的一种,“讲一个好故事”便是其首要的生存策略,只有故事好,讲得也好才能吸引观众.成功即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并且,故事中人物的活动,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塑造乃至影片的结构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也就是说相对于影片语言等其他方面而言.以上一些叙事元素显得更加关键,更具决定意义,是衡量战争片优劣的重要因素。

中国战争电影的叙事模式:

一,“革命+爱情”模式

战争与爱情有着天然的依恋关系,通常并行不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战争+爱情”是其战争片的垒科玉律,几乎无一例外。其实,中国的战争片,除了“文革”时期的样板 戏,也基本上遵循这个规律,毕竟爱情是人类最本质的生活需要,人须臾离不开爱的关怀。有所区别的是.中式战争片更强凋其革命立场、革命信仰、革命精神,既不单纯表现战争场面,也不刻意去描写爱情.只是把爱情当作衬托革命的元素,为塑造高大的革命战士形象服务,为表现革命的艰难、信仰的坚定和崇高的牺牲精神服务。

二,体英雄的成长模式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头二十年里,战争电影空前繁荣.是银幕上最常见的类型电影。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78年,战争片总数几乎占据了电影生产的大芈壁江山。战争片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艺术成就非凡,产生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在这些经典影片中,有一类集中塑造革命英雄光辉形象的“成长”片,因为人物性格鲜明,真实可信,事迹感人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数出这些英雄的名字。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有《董存瑞》、《关连长》、《赵一曼》、《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

三,群体英雄的传奇模式

不同于前一模式,该模式重在讲述一个小战斗集体的传奇故事,如果说前一模式以人物取胜,那么此模式则以事件取胜,尤其是以传奇性的故事取胜。这类影片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把革命战争的复杂性和正义之战必胜的法则糅合到一起;都讲述一个跌宕曲折、悬念惊险、刺激火爆的情节故事,主人公往往不是单个的孤胆英雄.而是以群体性的集体英雄的整体形象出现,他们艺高胆大,神出鬼没,沉着冷静,克服万难,最终痛快淋漓地打败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比如汤晓丹导演的《渡江侦察记),它是继<智取华山》后又一部以惊险样式出台的战争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的宏阔画卷,从侦察小分队的活动来反映人民解放军机智果敢的战斗精神和军民之间、战友之间血肉相连的情谊。影片描绘了渡江战役前夕,侦察连李连长带领渡江先遣队众勇士,在夜幕掩护下渡过长江.摸清敌人沿江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工事构筑等重要情报,为我军大部队成功渡过长江天险做好准备的惊险故事,并且全力展现了深入敌人心脏的侦察兵如何在敌强我弱的危险境地里,置生死于度外。

四,史诗性重大战争事件的对立斗争模式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规模宏大的决定性的战争场面,它不仅涉及到敌我双方残酷厮杀的场面,更重要的在于战争的成败直接关乎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属

篇五:中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或电视剧调查报告

创新素质实践行:

中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剧

——调查报告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初三(一)张诗荃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暑假期间我有幸和妈妈一起过了一次党员的组织生活,看了一部电影《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烈士的精神感动和折服了我。看电影《可爱的中国》和读《可爱的中国》的文章感受不一样,电影所传达的方志敏烈士对信仰与真理的追求撼人心魄,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深深震撼我这位90后。

2010年是建国60周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荧屏上红色经典影视剧《长征》、《国歌》、《红色娘子军》、《地道战》等一部接一部,展现了战斗在不同战场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画面。作为长在红旗下、生活在蜜糖中90后,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不应该忘记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谱写的那段历史,那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因而我设计这个课题,希望通过了解中学生对红色经典影视剧的观看情况及所受的感受,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出《中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剧调查问卷》。 2、对不同学校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

3、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了解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红色影视剧对他们的影响。 5、整理调查报告、向中学生发出倡议。 三、问卷调查

(1)设计《中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剧调查问卷》。 中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或电视剧调查问卷

年级 性别

1、您对红色影视剧是否感兴趣?(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解放及建设新中国的影视剧。)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不感兴趣

2、您看过几部红色影视剧? A.一部到三部 B.三部到五部 C.五部以上 D.从不

3、您看红色影视剧的原因是什么? A.家长看,自己跟着看 B.学校组织的 C.自己喜欢

4、你认为观看红色影视剧的意义在于什么? A.更为深刻地了解历史 B.更加爱国 C. 学习红色精神 D、没有什么意义

5、您对中国革命历史情况了解如何? A.知道很少 B.只有一半的了解 C.了解比较全面

6、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革命历史? A.网络、电视电影、报刊杂志 B.参观旅游 C.学校授课

(2)调查数据整理

1、您对红色影视剧是否感兴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解放及建设新中国的影视剧。)

2、您看过几部红色影视剧? 3、您看红色影视剧的原因是什么? 4、您认为观看红色影视剧的意义在于什么? 5、您对中国革命历史情况了解如何? 6、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革命历史?

(3)由此得出结论:

1、57%的中学生对红色经典影视剧不感兴趣。 2、98%的中学生都看过至少一部红色经典影视剧。

3、70%的中学生都是学校组织观看的,也有20%的学生家长喜欢看,学生跟着一起看的

4、90%的学生认为观看红色经典的影视剧对我们90后的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影视剧中主人翁身上展现出来的红色精神可以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从而更热爱我们的祖国,更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5、80%的中学生对中国革命史了解不多,对红色偶像心中没有概念,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仅限于学校的教育。

6、通过以上结论,我萌发了下一步对同学和家长进行采访的念头,了解一下不同年代的人对红色经典影视剧的看法和对红色精神的感受。(采访记录附后)

四、研究感想

通过这次调查,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1、既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也学会了做调查问卷、做统计表、圆饼图;

2、还了解了不同时代的人红色影视剧的理解以及对人们深远持久的影响,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收益颇丰。

五、 倡议书

通过调查大多数同学都愿意看这些红色影视剧,因为影视剧能更直观地冲击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灵魂。红色影视剧凝聚了厚重的历史

感,它反映了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反映了特定时代人身上的气质和精神,从那些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身上我们可获得思想上的升华,我们应尽可能的去触碰那段历史,去重温那段岁月。

因此,我发出倡议:

1、每学期学校应组织我们观看红色经典电影。让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史、红色精神,激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情怀,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2、我们中学生应多参观学习,假期里也应看看红色电视剧,这些作品所展现的革命激情、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怕苦累排除万难决心。这些都是红色影视剧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会激励我们的一生。

附件一:调查问卷 附件二:采访记录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