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养花的乐趣2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9:18 初中作文
养花的乐趣200初中作文

篇一:养花的乐趣-乐趣 、作文 原创

养花的乐趣

三门峡第三实验小学 六一班 白晓

花儿是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乐趣使我们一个个好奇的想法油然而生。这萌生的想法是多么有趣啊。他飘落在树荫下,生长在草丛中。花儿们在饱和的阳光下,开始一次乐趣的旅行......

花儿的种类有很多,有名贵的郁金香、有朴实的大松柏、还有那高雅的牡丹花。但是我却从不去刻意养一些带种类的花草。在北方,天气寒冷,所以只能养一些易活的花儿,因为我还有自己的学习,所以让他们自己去奋斗。但是我还是要负责给他们浇水,施肥。 走进了花卉市场的温室,里面的空气格外的清新。一朵连一朵,一束接一束。但是那一小袋牵牛花的种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它们的种子的颜色都是黑色的,非常不起眼 。比起别的种子,价格和品色都便宜了很多。但是开花后的图片,却是鲜艳的。那长长的枝条,嫩绿色的叶子,饱满的花苞。看着成熟后的图片就想迫不及待的去把种子买下来养着。我把自己仅存的零花钱拿出来,买了一包那‘‘朴实’’的小种子。于是,我回家先把从公园挖的土倒在了我精心购买的小花盆里。上面还带着青苔呢!我小心翼翼的将这黑黝黝的土用铲子翻来翻去。刚刚厚实的泥土瞬间变得松软了,我也迫不及待的将种子一个一个的埋下去,连同我翘首企盼的期待也埋了下去 这期盼什么时候能破土发芽呢?

我一天一天的等,每次放学甚至睡觉,吃饭前都要观察他一下。

可是,他却不如我的意。都四、五天过去了仍然是光溜溜的一片泥土。

正当我已疑惑的时候,发现土里面隐隐约约的有一个小嫩芽。小心翼翼的用小铲子一点一点的把小土块翻开。发现已经发芽发的很深了。原来是我埋得太深了,我欣喜若狂的将土又往下埋了埋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

一天早晨,那绿油油的叶片上有几滴晶莹剔透露滴。露滴中透出了那早晨的芳香,透出了嫩绿色的小叶片;透出了一个活泼的我.....

又过了快一个星期,从刚刚萌芽到现在有长出来了绿油油的叶片,我一枝一枝的数着,发现那些种子里面只有几个发芽了。他们不是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担心他们以后的生活......

我在这几天精心的照料着,及时的浇水。逐渐的他那柔美的花骨朵也逐渐的涨了起来,我想着:这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如果是今天早上就好了。果真,它的花瓣分成了几片,又过了一会,逐渐的散开,在窗台上面尽情的绽放着。虽然他只有几个小时的开花时间,也算是‘‘昙花一现’’。但是他却是那样的唯美.....

等他花开之后,就会渐渐的枯死,花骨朵也变得之有骰子那么大。里面存放着她的籽粒,等待春风的到来,激发他那无限的活力....

这养花的乐趣是多么的有意思呀!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和欣喜,送来了清新的空气。随着这乐趣,让我们一起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吧!

教师点评:本文拟用了第二人称的手法,在本文结构严谨,条理

分明。小作者按照种花、培育、发芽、开花的时间顺序,描绘了牵牛花美丽芬芳的姿态,表达了热爱花,热爱养花的思想感情。用词精到、手法多样,读来令人齿颊生香在牵牛花的描绘中,小作者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并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篇二:养花的乐趣

养花的乐趣——聋校高年级语文实践活动

作者:上海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许薇薇

养花的乐趣——聋校高年级语文实践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的聋生习惯于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即以老师的讲为主,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这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聋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聋校对听力障碍学生的缺陷补偿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应变被动的补偿缺陷为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发展个性的补偿缺陷。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等综合能力。

二、 研究目标

探索一条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 :聋校高年级语文实践活动

三、 研究内容

以九年级语文教材中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为突破口,把老舍总结的养花乐趣这一人文角度与各类花卉这一生物学角度联系起来,淡化学科界限,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达到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理论依据

1、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是一本大教科书,语文就写在了它的每页。时时留意、处处关心,就会在不经意中有滋有味地学到许多知识。语文教材里有不少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的一些感受、体会,如《养花》这篇课文中老舍先生总结的“养花的乐趣”,但是这些感受和体会我们的学生不一定能够真正地理解。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实际去体验一下,那么结果应该是事半功倍的,因为学生在切实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会在不经意中增加许多课本外的知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课內外相结合,把语文课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以课外充实于课内。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话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从养花育草、收集资料、制作简报、质疑探究及至多媒体设计等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觉得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失败也没关系,那样才能不断进取。

3、器官用进废退说和功能补偿代替说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研究表明,生物体任何器官频繁地持续使用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使之发达,并且给它一种跟其使用期成正比的能力。生物体还有一种现象,即当机体某一器官功能丧失时,可通过建立新的条件联系,调动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或代替。我们的学生虽然两耳失聪,但是他们拥有明亮的眼睛和健全的四肢,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作为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发展他们的视觉功能和动手能力,从而补偿和代替所丧失的听觉功能。

五、 研究过程

调查分析:

《养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作者写他爱花,也爱养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聋生是否养过花?对养花又了解多少?为此,我在九年级两个班进行了一下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养花情况调查统计表

班 级 人 数 自己养花 家人养花 养花知识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九(1)班 10人 0 10 2 8 0 10

九(2)班 10人 0 10 3 7 0 10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九年级共20名学生,只有四位学生家中养花,而且不是他们自己养的,至于养花的知识对于聋生来说更是一片空白。可见,对于老舍先生总结的养花的乐趣学生并不能真正感受到。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亲自体验一下养花的乐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大聋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 体验阶段

1、尝试养花

有尝试,才会有体验,有体验,才会去探索,有探索,才能求进步。要体验养花的乐趣,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动手尝试。于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两盆花带到学校。在教室后面开辟一个生物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花浇水、施肥、捉虫等,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体会养花的乐趣。

2、勤写日记

从选定花草的那天起,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养花日记,把自己在养花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由此再来体会养花的乐趣。如:学生去长兴岛秋游两天,由于天气比较热,有部分花草枯萎了,学生都非常难过,然后他们抱着一丝希望给花浇水,没想到几天后,那些花竟然活过来了,学生们都高兴极了。有喜有忧,他们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

3、收集资料

要养好花,学生必须了解有关养花的知识。这些知识哪里来呢?学生必须主动去探求。于是,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积累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一年四季花卉的名称、生长特点、开花季节、养护管理等。有的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的学生回家查阅资料,还有部分擅长电脑的学生上网去查找。他们为自己养护的花草制作小标签,写明花草的名称、特点,并把所查的资料提取后制成简报,相互之间交流养花的知识。

4、组织交流

在第一阶段,学生们通过实践对养花有了一定的体验,并且收集了不少资料,增加了许多关于养花的知识。于是组织九年级两个班以大课的形式进行交流。两个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选种的花和有关花卉的资料,并交流了自己在养花过程中的体会。其间还穿插了智力竞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最后,进行了现场作文指导,抓住良机,给学生一次练笔的机会。

(二) 探究阶段

1、开设讲座

学生通过自己养花、写养花日记、收集有关花卉的资料等,初步体会了养花的乐趣,也开始对养花产生了兴趣。但是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如:哪些花草属于奇花异草?哪些花草适合在上海生长?种植花草树木对环境和人有哪些好处?这些问题单靠查资料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为此专门请了绿化专家前来我校作一场专题报告。事先让学生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罗列一下,然后带着问题来听专家的报告。绿化专家在讲座中对花卉、花灌木、乔木作了详细的讲解,并对在上海地区生长的花卉、树木作了一一介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结束后,学生纷纷提出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如:世界上有没有吃人的花?世界上最高的树木是什么,有多高?最古老的树种有哪些?场面非常热烈,这次报告使学生获益匪浅,也使他们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2、考察活动

养花专家的讲座使学生“耳闻”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增加了不少知识,但是对于我们聋生来说直观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因此专门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前往植物园参观。活动前,讲明了此次考察的目的要求。目的是通过考察解决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要求每个学生带好记录本,有条件的还可带上照相机。虽然郊外寒风凛冽,但是学生的热情很高。此次考察活动收获真不小,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许多适合上海生长的花草树木,而且目睹了许多珍奇的花草,并摄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学生们的高兴之情溢与言表。

3、制作简报

通过绿化专家的讲座和植物园实地考察,学生们又收集了不少信息,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如何来交流这些知识信息呢?根据我们聋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以简报的形式来交流。如:你在探究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解决?有关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人人动手,图文并茂地展示自己了的探究成果。最后开辟一个展览室,让九年级学生把他们的简报共同展示出来,互相观赏、交流、评价。

4、文字总结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参与了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收获很多,印象也很深,我们想不妨让他们尝试一下写写小论文,当然所谓论文层次是比较低的,只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就是要把自己做过的、探究过的事情能够总结出来,同时也能锻炼自己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 研究结论

高年级的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转变了观念,给传统课文赋予新的教法,变接受性的学习为主体参与性的学习。此模式通过大课与小课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并有意识地将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实践、探究,进而增加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此模式通过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习运用信息资料探究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此模式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并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课本中的知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学得也更主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质疑能力、绘画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句话,在学生视觉功能、动手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言得到了补偿。 附录(学生文章):

养 花 的 乐 趣

九(1) 李玲珑

这学期我们学了阅读课文《养花》,这篇课文是作家老舍写的。课文中有两句话,一句是“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另一句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两句话对我们来说不能完全理解,我们不知道养花到底有什么乐趣?因此,老师开展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同学来体会养花的乐趣。

首先,老师让我们试尝养花。有一天,我去买花,看见我家旁边有一大片花,那是我的邻居种的。我有了办法,买了花盆,请求邻居把花送给我一些,邻居答应了,便向我介绍他种的花,我选了太阳花和海棠花。上学时,我把两盆花带到学校,并去图书室查资料,制作小卡片,插在花盆里。我每天早上去上学,先看看自己的花,再给它们浇水。时间很快过去了,在我的精心培养下,一盆花已经长出了花蕾,说实在,我已经有了点乐趣,但还不是全部,老师说以后的乐趣会更多。 除了养花,老师还让我们写养花日记。记得快将近APEC会议了,我们要放假5天,可是花怎么办,如果它们一直放在教室里,没有人给它们浇水,它们一定会枯死的。这怎么办呢?后来我们想到了办法,把这些花托给门口的阿婆照看。想到这儿,我把两盆花从四楼搬到一楼,再搬到食堂上面的平台上。五天过去了,我又把两盆花从平台上搬到一楼,再从一楼搬到四楼,看着自己的花,它的枝条上部出现一串串未开的花苞,看样子好像快要开了。我心里多高兴,我这才体会到“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老师还让我们找找有关花的资料。我到图书室查看了许多资料,比如说牡丹花,它是春季开的花,也是我国国花。又如海棠花,它的特点是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半阴,怕干燥,忌积水,宜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看了资料后,我对养花有了进一步了解。

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老师上了一堂语文实践课,让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各组负责介绍自己种的花的名字、特点,还要谈谈自己养花的体会,接着由每组同学分别介绍四季开的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进行了知识竞赛,同学们都积极参加,看来他们对语文实践课感到兴趣十足。 在养花过程中,我们还碰到许多问题,老师请来了绿化专家,他给我们讲课。这位专家陆老师给我们讲了(1)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比如说一串红、千日红、凤仙花------(2)多肉植物,如:仙人球、仙人掌------(3)水生植物,如:荷花、水仙花------(4)木本植物,如:枫叶、搁树、杜鹃------他还给我们看了许多照片呢!同学们又问了陆老师许多问题,如: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么花?专家告诉我们是大花草,还介绍了它的特点。这次讲座使我们懂得了许多,增加了知识,这也是一种乐趣吧!

为了让我们能亲眼见到奇花异草,许老师和几位老师还带着九(1)班和九(2)班学生到植物园去考察。

我们来到了热带植物馆,一眼望去,一大片树林,浑身感到暖洋洋的,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同学们分头观察花草树木,有的同学摘录花草树木的简介,有的同学讨论花草树木的特点,有的同学仔细观察它们的样子------看得出来,同学们对养花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难得有机会来植物园考察。我、钱淳跟着老师跑遍了各处,她给我们介绍各种树的特点,还讲了这里的树木和外面看到的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用处?我边走边看,看到一棵树,它的名字叫菩提树,我很好奇,这么普通的树,为啥叫它菩提树?我马上请教老师。她详细告诉我们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思考七天七夜,领悟了佛教的真谛,所以菩提树和佛教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又爬到了望塔上,我们站在上面,鸟瞰周围全景,太美了!我们看到许多热带珍贵植物,了解了许多花草树木,大开眼界了!

通过一系列活动,我慢慢地感受到养花的乐趣,懂得老舍为什么这样写。我很感谢老师,因为他们让我体验了养花的乐趣。瞧,这是我种的两盆花。你看,太阳花很美丽,她们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清香!四季海棠,它更美了,瞧,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它的花就像四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呢!这是我的功劳,能把它们养活,让它们开出这么漂亮的花。同学们,如果你们也来养花的话,相信你们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无限乐趣。 聋校语文教改新思路——活动型课程尝试

作者:四川攀枝花市聋哑学校 张和平 来源:中国特殊教育网 加入时间:2003-10-17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填鸭式”“互动学习”这些词汇应该不会陌生,伴随着新词汇的出现,教育便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中进步,从而担负起国家兴旺的责任。特殊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普通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课程设置未能突出校本特色,学科建设有待加强等等,笔者便以十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为出发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发展聋生的需要。

我们国内目前聋校实行的九年制,为了提高聋生的语言水平,我们采取“小步子”的教学原则,不仅大纲降低了要求,还为康复训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综观九年的语文学科教学就会发现,我们仍在沿着普通学校正摈弃了多年的“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在艰难地走着。作为聋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看着自己的学生毕业后,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毫无作用时,我的心里难过极了。我们的教学还是仅仅围绕考试、测验等环节照本宣科,不仅没能发展聋生的语言,反而使他们开始厌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乘着教育改革的势头,我觉得如果在聋校大力开展学科教学改革,必然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通过教育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我在十多年的学科教学中始终以《教学大纲》为目标,并坚持个别辅导原则,但是学生越到高年级,越发感觉到学得非常吃力。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发现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问题。就拿《大纲》来说,聋校教师大都一五一十地按照《大纲》授课。从表面上看,对聋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到位了,其实不然,聋生学习的效果很不如人意,而且这样下来,还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老老实实上课的教师,他的学生往往能在暂时的学期测验中赢得分数,但是一旦走上社会,他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对聋校语文教学的冲击

教育教学经常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些教育专家发现课程改革必须走在其他工作的前面。就象前些年我们一些地区在开展“五四制”和“六三制”教研一样,确定了适合我们国情的学制以后,课程设置就应该本着科学并为受教育者发展的宗旨,义无返顾地走在教育改革的前面。

新课程改革在一些留美博士和教育专家的努力下,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我曾经代表学校参加了普通学校的课程改革培训,经过培训以后,我发现有很多地方聋校值得借鉴。如果你翻一翻新编教材,细心的你就会发现,不仅教材的内容耳目一新,而且在授课形式上突出了一个“新“字。课程编排会要求学生不是死死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地尊重学生,把学习真正当作一中快乐的脑力劳动。新课程在设置上,也不是单一地强调学科性,主张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三)校本课程设置的需要。

普通学校在素质教育实行的过程中,他们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在课程设置上把握“校本”这个中心。比如一些普通学校分别把艺术教育、双语教学、体育教育等内容作为他们的校本特色,以此赢得社会的声誉。特殊学校是不是该在这方面下点工夫呢? 熟悉特殊教育的人都知道,如今一些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刚成立的特殊学校就照搬一些办学历史长的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未真正站在为残疾人成长着想的高度去思考,因此一些特殊学校办学越来越糟,就是这个原因。特殊学校因为其受教育的对象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那么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应该是充分分析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四)对几十年传统的封闭教育的挑战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把学生圈定在某个固定的区域,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残疾人采取封闭教育管理,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针对残疾人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如今素质教育主张师生完全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去我们的教育采取的“人制”亦非“法制”,也就是说过分地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一样,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认为学生就应该是“拿来主义”。其实他们没有真正顾及学生潜在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品质的形成。

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可以是既定的,但是组织形式,方法是变化的,所以封闭管理应该成为历史,现在应该更提倡走出去学习,在社会上学习的新理念。我有的时候利用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参观等机会观察学生,他们走出校园以后,不再是脸上带着自卑,而是洋溢着会心的微笑,可见老师们担心他们的残疾会直接影响他们外出是多余的。残疾学生往往十分珍惜这样的机遇,充分利用自己的器官功能补偿作用,用心去了解,用心去触摸,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二、活动型课程的形式、原则及要求

×活动型课程的形式Ø

1、互动游戏

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住聋生,尤其是学前教育,这种形式能收到很好

篇三:养花的句子解析

全文共有7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为总起,点明自己对花的热爱;2—6段为一部分:“养花的品种”“照顾花草”“锻炼身体”“分享的快乐”“养花的?伤心事?”都是紧紧扣住了“爱”,第7段总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细细读来,感受到作者在材料的选择和安排上极为讲究。)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爱养花,对花的热爱!是全文的总起句,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这里的“还”字,表明了自己不是不想,而是很想成为养花专家的,自己是极其爱花的,当然最好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养花的门道实在是太多,自己不是专门从事养花的,所以还不能称为是“专家”;同时也是谦虚的说法,从下文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老舍其实就是个养花的高手、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强调自己把养花当作生活的乐趣。)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这里用了“只要,就”这样一对条件的关联词表达了自己对养花的热爱和养花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表明自己养花的态度:关注的是养花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而并不是种花的结果,爱花可见一斑!话语虽朴实,但在全文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文3—6段的内容都与“乐趣”相关联,“掌握知识”“锻炼身体”“分享成果”……都是老舍养花的乐趣啊,当然也与结尾的中心句相照应。)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满”写出了花多,墙上爬的,盆里栽的,小园地里种的,应有尽有,简直像个花园,与下文的“几百盆”相呼应。)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侧面描写,院子里的花实在太多,以至于连小猫玩的场所都没了。这也是对“满”的补充说明。老舍是很喜欢小动物的,曾经写过许多“猫”的文章,可见老舍对生活的热爱是多方面的。)

(本小节共有4句话,句句相连,紧紧相扣,在全文举足轻重。平平淡淡地叙述,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养花的热爱!也为下文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此句不仅是这一节的总起句,也是一句过渡句。不养奇花异草,实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对平凡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善良的心地,对美好东西的体体恤,对另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珍惜、尊重,对花的热爱已是深入骨髓!!)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不算很好”言下之意“不是不好”,说明北京的天气还是能养花的,但要达到上文所提的“只要开花,我就高兴”也是不太容易的,时时都需要悉心地照料。)(先总讲北京的天气不是很适合养花,接着分四季来进一步说明原因。语言朴实,又富有变化。)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不是…就是…”说明夏天的气候对花会时时造成危险,也与后文的“搬花”打下伏笔。)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②霜冻。(秋天是四季中最适合养花的,但还是不知何时会有突发情况,为了要养活这些花草,养花人是不能随随便便懈怠的,作好时时劳动的准备。同时也照应了后文“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3—6节的内容开始都与“乐趣”相关联,从三个角度展开:第三节“掌握知识”中,作者感叹:多么有意思呀!;

第四节“锻炼身体”后作者又感叹:多么有意思呀!;到了第五节“分享成果”虽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言下之意就是<这真是太有意思啦!>……都是紧紧扣住“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来的。)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③,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④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照管”和“关切”呈递进关系都写出了老舍对花的喜爱,“天天”更是说明老舍和花的关系密切已一如好友,再回去上文讲到的北京的天气不算很好相照应,预示着作者得天天留意天气的变化,

一有动静就得采取护花行动,也因此摸出了“门道”。)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⑤: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突出“这”,指的就是上文的“一来二去,摸住门道”是养花的乐趣之一。虽然没有成为专家,但在此过程中享受到了许许多多的乐趣,更加深了对花的热爱!其实在平常人的眼里,老舍根本就是个养花专家!)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这里从“活”到“老活着、老开花”呈递进关系,花草养活在北京这样的天气里已属不易,然后要一直活着,一直开花,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与他每一天的“照管”,像对好朋友似的“关切”有关,老舍写的是自己种花的过程,但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花持之以恒的热爱。)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连用了两个“!”,作者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与自豪,情感蓬勃而出!)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感恩生活,体现老舍美好的心灵。)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养花真的是很有乐趣的:欣赏美丽,调节身心,捕捉灵感……)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一天比较常态的生活情况:写作、养花,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爱好促进写作。)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北京的天气经常不好,这里例举了其中的一个突发情况,“抢救”与第一节的“满是”呼应,也凸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几百盆花,(花多)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又”“又一次”:反复,一次突发情况就累得“腰酸背痛”,照理说很没劲的事,但老舍却觉得很有意思,突出他的爱花。)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用反问的形式强调老舍在劳动中得出的一个真理。)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劳动者、收获者的自豪之情!)赶到昙花⑥开放的时候,(昙花绝非是好种易活的品种,而夏天的北京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看似与前文矛盾,其实可以感受到老舍养花的过程中早就已经摸住了门道,成为了专家!前文只是一种谦虚之说。)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⑦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⑧。(“——”:补充说明,强调了赏花是在晚上,知道差不多要开花了作者非常高兴、骄傲,连觉也不睡了,叫上各路亲朋一起守候着花开,欣赏“昙花一现”,真是太有意思了!)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赠送给别人自己劳动成果,让更多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别人快乐,自己也更快乐。)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自然”一词真情流露,表现出老舍的为人气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例举养花过程中的伤心事,与结尾“泪”作呼应,衬托对花的热爱。)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场暴雨。(老舍养的花真不少,光“菊秧”就三百多株之多,可见老舍爱花的程度至深!)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者”,人也。例举数字进行比较,将各个品种一一清点,把花视作朋友一样来祭奠!)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这里连用两个“!”,真是“爱之深,痛之切!”)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全文的总结,寥寥数语,画龙点睛,突出文章主旨,爱花之情在此处也得到彰显。人生的乐趣不在于果实的大小好坏,而在于对目标的奋斗过程。正如养花的乐趣不在于花的贵贱好坏,而在于呵护花草的过程。)

篇四:养花课文

养 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可我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因为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怀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养花的乐趣200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篇五:读《养花》有感

读《养花》有感

今天,我阅读了著名文学家老舍的文章《养花》。这篇文章写了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悟出了真理。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看似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劳动是人的本能,生活的快乐来自劳动的硕果,想不劳而获,必将自食其果。就拿我的同桌来说吧,上课时不认真听,总是抄别人的作业;平时玩得很痛快,考试时却对着试卷发呆。结果,成绩总是“挂红灯“,被大家公认为“差生”。由此可见,想不劳而获的结果必定是自食其果。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的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这句话我更有体会。一般人认为,养花就要养好花,养花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到娇艳的花儿。而老舍却不这样认为。“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这句话更是体现了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老舍从不养奇花异草,他专养那些好种易活的花草。我的奶奶也非常爱花。她家种了许多花,但没有名贵花草。我也十分喜欢这些花草。它们有的开得小,有的开得大,有的颜色鲜艳,有的颜色浅。尽管如此,每当我闻到那一阵阵香味,还是非常高兴。我对花是这样感兴趣,我的奶奶更是如此。每天早晨起来,奶奶总是要给花浇水;每天傍晚,奶奶总是要看看花,这儿闻闻,摸摸。我们全家真正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是老舍在劳动中尝到的乐趣。这种乐趣我们不也能感受到吗?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