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大人夜晚出汗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3:12 小学作文
大人夜晚出汗原因小学作文

篇一:成年人晚上睡觉出汗的原因

成年人晚上睡觉出汗的原因 睡觉时出汗”称——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现今不论是医生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盗汗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证。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盗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久患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之人更为多见。中医认为,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而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而采用食疗方法,不仅能防治且可益气滋阴而健身,下面就介绍几则家庭容易制作的药膳六则,供盗汗患者选用。

1、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2、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3、参苓粥 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4、黑豆浮麦汤 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5、黄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6、百合莲子饮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139

篇二:大人为什么总是头出汗

大人为什么总是头出汗

(1)头上汗多,说明阳虚了。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最足,固摄力本应该最强。可是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只能说明阳气虚弱了。

如果是头部和上半身多汗,而下肢无汗,那说明身体上下气机不能相交,肾水不能上升滋养心阴,是肾虚的表现。

平时注意不要再多食生冷,做到不熬夜,睡觉充足。适量运动。晚上要用温开水泡脚止到身体微微出汗,以排出体内的湿寒之气。尽量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等,健脾补胃,益气养血。

(2)肺部外邪热入深所致

可刮沙肺经使外热散去、要平补平泻,加艾灸百会穴、涌泉穴、三阴交。

篇三:盗汗

盗汗盗走了健康 我们习惯称夜间入睡后大量出汗为“盗汗”,因为汗就像小偷一样等你睡着后不经意地出了,让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睡衣和床单都被汗液浸湿了。这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吗?出汗是为了调节我们的体温,当房间温度过高或者睡衣太厚的时候,夜间出汗是正常的,因为身体感到太热了。如果调低了房间温度,减少了睡衣或者换了薄被子,仍然在夜间大量出汗,那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以下12种情况是导致夜间出汗的主要原因。

链接:你的出汗程度怎么样?

轻微:不需要换睡衣或者洗澡,把枕头翻一面或者挪动一下被子就能继续睡觉。

中度:不用换睡衣,但是需要擦一擦脸部等出汗过多的部位。 严重:必须要洗澡、换衣服和床单。

轻微的夜间出汗可能是因为被子太厚或者房间太热,如果是中度或者严重出汗,并且经常如此,那么可能出汗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1. 更年期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激素水平的变化和潮热会导致她们在夜间大量出汗,这是女性夜间出汗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可以咨询医生自己能否接受激素替代疗法。

2. 特发性多汗症 这种疾病会让身体长期排出大量汗液,但是却找不到出汗的原因。患者的健康通常不会受到威胁,不过可能会因此遇到很多尴尬情况,例如在空调房里腋下却汗湿。

3. 感染 结核是导致夜间出汗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不过心内膜炎、骨髓炎、脓疮等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会造成夜间出汗。另外,夜间出汗还是HIV感染的一个症状。

4. 癌症 夜间出汗是一些种类癌症的早期症状。夜间出汗最明显的癌症是淋巴瘤和白血病。还未得到诊断的癌症患者除了夜间出汗,还通常有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和发烧等症状。

5. 服药 服用某些种类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夜间出汗。抗抑郁类的药物是导致夜间出汗的常见药物。8%~22%的人服用了抗抑郁药后有夜间出汗的情况。其他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也有可能与夜间出汗有关。退烧药,如阿司匹林或者退热净有时也会导致出汗。还有很多其他药物会造成夜间出汗,如泼尼松龙(一种抗炎的糖皮质激素药物)。

6. 低血糖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低时,身体也会大量出汗。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有可能因为低血糖在夜间出汗。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盗汗,应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节药物剂量。

7. 内分泌失调 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导致身体制造过多激素的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的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夜间大量出汗。

8. 神经出现问题 虽然不常见,但是自主反射障碍、创伤后脊髓空洞症、脑卒中、自主神经病等与神经受损有关的疾病会增加出汗量并且导致盗汗。

9. 酗酒 酗酒或者滥用药物,尤其是吸食海洛因会导致夜间大量出汗。饮酒会加速我们的心率和收缩我们皮肤中的血管,这些都会刺激我们出汗。不过出汗对排出酒精并没有太大帮助,90%的酒精仍然需要肝脏来代谢。

10.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疾病(也就是俗称的反胃、反酸、烧心)可能会导致夜间出汗。患者可能在半夜同时因为烧心和大量出汗而醒来。许多患者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抑制了胃酸的产生后,盗汗的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11. 睡眠障碍 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常表现为睡觉打鼾)有可能导致夜间出汗。66%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夜间因为睡不深而经常挪动身体或者四肢,并因此而出汗。

12. 产后 一些女性在产后的头几周夜晚出汗会较多,这可能是因为怀孕期间身体有水肿现象,产后就需要通过小便或者出汗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另外,

新手妈妈还会因为紧张而多出汗。在哺乳期,女性也有可能夜间出汗较多,虽然原因不清楚,但科学家猜测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和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关。 怎么减少夜间出汗?

如果夜间出汗的情况常常发生,会影响自己的睡眠,又或者是伴随着发烧和体重下降等其他症状,那么应该去医院找出其真正的原因并尽早开始治疗,这是真正能够减少夜间出汗的办法。除此以外,一些生活上的改变能够帮助你在夜晚有更好的睡眠。

●选择轻薄、宽松和吸汗能力强的纯棉睡衣。

●选择纯棉的床单,被子也最好是纯棉的面料而且很轻。如果入睡时觉得冷,盖两床较薄的被子比盖一床厚被子要好,这样在你感到热的时候能够立即掀开一层被子。

●倒一杯冰水放在床头柜上,如果因为出汗而醒来可以喝上一小口。 ●将空调或者暖气的温度调低一些。

●晚餐或者睡前拒绝一切可能让你出汗的食物和饮料,如香辣的菜肴、热茶等。

●放一台风扇在卧室,睡觉时打开。

●尝试和伴侣分房睡,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少了枕边人散发的体温,可能让出汗情况有所好转。

●吃营养均衡的食物,白天进行一定量的体育运动。

篇四: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

1.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2.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3.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4.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5.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6. 阈强度: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足够的、恒定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比率)称为阈强度 7. 阈值:又称阈强度,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8. 兴奋-收缩耦联:是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过程。

9. 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10.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1.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12.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 13. 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14. 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15.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 16.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17.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8.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由于食团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胃贲门舒张,

使食团进入胃中,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 19. 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0.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

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可见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是由进食所引起的。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

2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22. 肾糖阈: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

23.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我们 称为静视野眼睛转动所看到的我们称为动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

24.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

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25. 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26.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

27. 激素:就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 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8. 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 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 简答题

1. 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压(后负荷)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均减少,心率过快(180次/分钟),心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不足而使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相应减少。心率太慢(低于40次/分钟),心舒张期过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能相应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

2.叙述减压反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答:减压反射的具体过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人冲动频率增加→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减压反射作用减弱,即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少→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的传人冲动减少→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及缩血管中枢兴奋→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一血压回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以保持头部血压和血流的恒定

3. 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时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收缩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脏收缩所做的功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如

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迅速向外周流失,不能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缩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具有重要缓冲作用. 凡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均可影响动脉血压。①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4. 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在一定范围内,血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呼吸就越深越快。这是因为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刺激到外周和中枢的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从而呼吸加深加快。但是当血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二氧化碳麻醉”的效果,其结果反而是呼吸变弱,肺通气量不能再继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兴奋性。 5. 大量出汗尿量的改变及机制。 大量出汗时,机体失水大于失盐,可导致高渗性脱水。此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合成与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导致尿量减少。此外,大量出汗还可使血浆胶体渗透性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6. 大量饮清水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尿量增加,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传至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再将信号传至垂体,和大脑皮层,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尿量增

7. 叙述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指丘脑发纤维投射脑皮层特定区域具程度高点点投射关系特异性投射系统功能传递精确信息脑皮层引起特定觉并激发脑皮层发传神经冲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二级神经元部纤维或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与其内神经元发广泛突触联系并逐渐行抵达丘脑内侧部进步弥散性投射脑皮层广泛区域所觉投射系统失专特异性觉传导功能各种同觉共同传途径称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8.试述何谓突触传递?经典的化学突触中枢兴奋传播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试描述之。

9.突触传递: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叫做突触传递当兴奋通过化学性突触传递时,主要表现有以下6方面特征:(一)单向传递(二)中枢延搁(三)兴奋的总和(四)兴奋节律(五)后发放(六)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10.9.对比说出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膜内较膜外低。2)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是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 动作电位的特点:①不衰减性②全或无现象③双向传导

11. 10.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答:血液凝固基本过程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②凝血酶形成。③纤维蛋白形成。 其中,因子X的激活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11.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答:形成:①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前提条②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 外周阻力③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影响因素:①心脏搏出量:收缩期动脉血压变化明显,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搏出量的多少②心率:心率增快时,脉压减小。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强时,脉压增大。舒张压的高低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动脉硬化,作用减弱,脉压增大。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不变,脉压下降。

12.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如何调节血压的?有何生理意义?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神经中枢的冲动增加,引起心血管交感中枢抑制,心迷走中枢兴奋。产生的效应是: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结果使升高的血压回降,称为降压反射。相反,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的结果是使血压升高,称为升压效应。因此,此反射对血压的调节具有双向作用,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保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13.简述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答:过程:混合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血液PO2比肺泡气PO2低,肺泡气中O2便由于分压差向血液净扩散,血液的PO2便逐渐上升,最后接近肺泡气的PO2.CO2则向相反的方向扩散,从血液到肺泡,因为混合静脉血的PCO2比肺泡气的PCO2高。影响因素:1呼吸膜的厚度2呼吸膜的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

14.神经中枢中兴奋传布的特征是? 答:⒈单向传播⒉中枢延搁⒊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⒋兴奋节律的改变(中枢环路联系、总和效应)⒌后发放⒍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易受药物的影响)

15.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使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和产热量增加与钠-钾-ATP酶有关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生大量热能2.对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蛋白质代谢 T3或T4作用于核受体,激活DNA转录过程,促进mRNA形成,加速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糖代谢 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吸收,增强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并加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素的升糖作用,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也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儿茶酚胺与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有加速胆固醇的降解

(二)对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神经细胞树突和轴突的形成,髓鞘与胶质细胞的生长以及脑的血流供应,均有赖于T3,T4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刺激骨化中心发育,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的生长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 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概念: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组成:血浆: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1%,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等。 生理意义: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2. 机体活动的三大调节方式的概念及特点 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的种类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顺序不能颠倒) 神经调节速度快,作用时间短,范围相对体液调节较局部. (2)、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时间较长,起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免疫调节是身体通过免疫系统的作用起到保护机体的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扁桃体,甲状腺,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与B细胞 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

3.正、负反馈的定义、特点及生理意义举例,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所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如血糖、血压的调节一般属于负反馈。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也是负反馈。 答:负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其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如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其意义在于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其生理过程完成为止。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4. 细胞跨膜转运物质有几种方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属于易化扩散;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和肾小管上皮的吸收方式为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 答: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一) 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二) 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四) 继发性主动转运 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5.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离子机制、大小。(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钠平衡电位) 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是爆发动作电位。 答: 动作电位时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③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 K+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这时k+会从浓度高的膜内向浓度低的膜外运动,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此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6.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足够的、恒定的持续时间)称为阈强度或强度阈值,阈下刺激和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一样均可以引起细胞膜去极化,但阈下刺激不会引发动作电位。这是因为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可使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激活,Na+内流大量增多从而出现一次快速的可逆的电变化,即动作电位,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即与刺激的强度无关。

7.阈强度与阈电位的区别:阈强度是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刺激的强度阈值。 阈电位是指能使可兴奋细胞膜Na+或C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8. 判断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和超射 答: 神经纤维在安静时是细胞膜外正电,细胞膜内负电。这叫----极化。 受刺激时,变成不带电情况。这叫----去极化。 刺激后期,变成外负内正带电情况。这叫---反极化。 兴奋传递结束,恢复到安静状态,这叫---复极化。 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超极化

9.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传递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10. 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物质基础/耦联因子是什么,结构基础是什么?

肌肉收缩是由于神经传导细丝和粗丝的相互滑行,而这种滑行是由于横桥运动产生的。但在完整机体中,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即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递至肌膜,引起肌膜产生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从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后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主要环节:(1)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触发肌肉收缩这一机械变化,即兴奋-收缩偶联;(2)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的滑行;(3)收缩的肌肉舒张。其中兴奋-收缩偶联动作电位→T管→Ca2+从终末池释放→Ca2+与Troponin(是膜上的受体)结合→解除tropomyosin阻断作用→横桥形成→滑行→Ca2+吸收到肌质网→Ca2++↓→Ca2+与

Troponin解离→Tropomyosin复位→横桥解离→肌肉松弛...肌肉收缩是由于神经传导细丝和粗丝的相互滑行,而这种滑行是由于横桥运动产生的。但在完整机体中,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即冲动经神经肌肉接点传递至肌膜,引起肌膜产生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从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后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主要环节:(1)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触发肌肉收缩这一机械变化,即兴奋-收缩偶联;(2)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的滑行;(3)收缩的肌肉舒张。 其中兴奋-收缩偶联 动作电位→T管→Ca2+从终末池释放→Ca2+与Troponin(是膜上的受体)结合→解除

tropomyosin阻断作用→横桥形成→滑行→Ca2+吸收到肌质网→Ca2++↓→Ca2+与Troponin解离→Tropomyosin复位→横桥解离→肌肉松弛 Tropomyosin原肌凝蛋白 关键那就是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和降低

11.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可以改变细胞内外液体平衡.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蛋白.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改变血管内外液体平衡. 12. 发绀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发绀通常是机体缺氧的标志,但有缺氧者不一定发绀。 发绀是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通常毛细血管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超过50克/升就可形成紫绀。紫绀可分为中央性、周围性及混合性。另外,药物及化学物品中毒导致血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出现亦可形成紫绀。。

13. 血小板的生理作用?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血细胞就是血小板

1.参与生理性止血(所谓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后数分钟自行停止的现象.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部分)2.促进凝血(血小板有很多与凝血有关的因子,因而有较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3.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可随时沉着于毛细血管壁以填补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并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对其进行修复,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

14. 血液凝固的三个步骤和两个途径分别是什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凝血因子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和生理意义。 步骤(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2).在凝血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3).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途径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当血管壁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血液中FXⅡ被内皮下胶原激活为FXⅡa;少量FXⅡa与高分子量肽原(HMWK)结合,使激肽释放酶原(PK)转变为激肽释放酶(K),是K与HMWK可迅速反馈激活大量FXⅡ,FXⅡa则激活FXⅠ,FXⅠa与Ca激活FⅨ,FⅨa与Ca2+、FⅧa、PF3共同形成复合物,使FX激活为FXa。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当组织损伤后,释放组织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它与因子Ⅶ一起形成1:1复合物。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的因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

严重感染可以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可以启动凝血途径引起DIC,原因如下:感染性休克时,内毒素等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胶原纤维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过程,促进凝血。此外感染性休克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凝血。①内毒素可以改变血液流变学,休克晚期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液浓缩,血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成团,引起凝血。②缺氧、缺血、酸中毒等...

15. 何为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循环系统内所含血液的总量

16. ABO血型系统命名的原则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

17. 何为心功能曲线?心功能曲线左移或右移分别代表什么?

以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为横轴,左室每搏功为纵轴作图,可以得到两者相互关系的曲线,称为心室功能曲线

18. 兴奋在正常心脏内传导的顺序,传导速度最快和最慢分别在什么部位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心室肌

19.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什么,房室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在哪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房室结、房室束、束支近端为阻滞的好发部位

20. 会区分快、慢反应细胞?虽然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比窦房结细胞慢,但它却是快反应自律细胞

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标准:动作电位0期上升的速度.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快.多由Na+内流形成. 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由Ca2+内流形成.

21. 自律和非自律细胞? 有无4期的自动去极化。或者有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

22. 左心室收缩的前、后负荷分别是什么 前负荷,多指心室的容量,即在舒张时回心血量 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

23呼吸包括几个环节,其中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分别是什么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直接动力是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24. 胸内负压概念、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胸内压的大小和生理意义概念:胸内负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必要条件:胸膜腔密闭不能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形成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 大小和生理意义:胸内负压是出生后形成和逐渐加大的,出生后吸气入肺,肺组织有弹性,在被动扩张时产生弹性回缩力,形成胸内负压,婴儿在发育过程中,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的发育速度快,造成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由于胸膜腔内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作用和肺的弹性,肺被胸廓牵引不断扩大,肺的回缩力加大,因而胸内负压增加.胸内负压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肺的回缩力.胸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 胸内负压有利于肺保持扩张状态,不至于由自身回缩力而缩小萎陷.由于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肺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25.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生理意义,会根据该数值的变化判断原因。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VA/Q增大时,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后者见于肺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高度肺气肿时毛细血管被压闭等,血流量减少,不能携带足够氧,造成低氧血症。 (2)VA/Q减小时,就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神经肌肉性疾病(多发性脊髓神经根炎),呼吸中枢抑制(麻醉药过量,脑疾患)等病

26.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反射过程和生理意义。肺牵张反射一般情况下不参与平静呼吸的调节。概念: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过程:表现为当肺扩张或向肺内充气可引起吸气运动的抑制,而肺萎缩或从肺内放气则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上述反应消失,说明这是由迷走神经参与的反射性反应生理意义:在于防止肺扩张的过度。

27.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及如何影响(氧离曲线向哪移动)影响因素:有多种因素,包括PO2、Hb本身的性质、含量、pH、PCO2、温度、2,3-DPG和CO等。 1)当pH降低,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增高,氧离曲线右移; 2)当pH升高,PCO2、温度、2,3-DPG降低和CO中毒,曲线左移。

28.气体在血液中有哪两种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29.基本呼吸节律产生部位?延髓

30. PCO2、(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大人夜晚出汗原因)pH和PO2是如何调节呼吸的?其中CO2是生理条件下刺激呼吸最重要的因素 血中PCO2增高,PO2、 PH下降均可呼吸运动增强,但其机制有所不同。CO2为很强的呼吸兴奋剂,其作用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刺激延髓腹外侧的中枢化学感受器(CO2能透过血脑屏障,加强脑脊液中H+对此感受器的作用),这是主要途径;另一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诱发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CO2减少时呼吸减弱,但血PCO2过高反能抑制呼吸中枢。血PO2下降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兴奋,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PH降低、H+增高亦通过外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种途径兴奋呼吸中枢。虽然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是H+,但H+通过血脑屏障缓慢,限制了它的中枢效应。

31.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生理意义 1.内在神经丛:有两种:①黏膜下神经丛:位于胃肠壁黏膜下层;②肌间神经丛:位于环行肌与纵行肌层之间。内在神经丛包含无数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也包括了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纤维。内在神经丛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整合系统,在胃肠活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

2.外来神经:即支配胃肠的自主性神经。有: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胃肠活动:终止于内在神经元的肾上腺素能纤维;分布于某些肌束的肾上腺素能纤维,分布至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缩血管纤维。交感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抑制性调节作用;⑦副交感神经:主要有迷走神经和盆神经。节前纤维终止于内在神经元,内在神经丛的多数副交感纤维是兴奋性胆碱能纤维,少数是抑制性肽能纤维。

32.三大胃肠激素促胃液素、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的生理意义。促胰液素可使胰腺分泌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 促胃液素是胃窦和十二指肠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其作用主要是促进食管和胃的括约肌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并刺激胃酸、胰酶、胆汁、小肠液等的分泌。缩胆囊素① CCK具有强烈的收缩胆囊的作用。② 对胃肠平滑肌亦具兴奋作用,引起休息状态下的胃和幽门括约肌收缩,对食管下括约肌和Oddi氏括约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

篇五:《在没有大人的夜晚》读后感

《在没有大人的夜晚》读后感

母爱,父爱一直在保护着,爱护着我们,我们没有报答,甚至没有注意。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不管是人,连动物也会感恩,每一位父母做的事,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件事就能看出来:一只母牛在旱灾时,不管自己挨打,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喝水;母亲教育淘气儿子,花钱请人看管,最后去世了。母亲盼望儿子回来,不幸离去了这一件件事,都说明爱是多么伟大,拥有无穷力量。是时候,我们该报答父母,。即使不能,我们也要孝顺父母,不是吗?母亲,父亲,老师,朋友,同学,亲人,爱,就是因为这个字,我们才能拥有这么幸福的家庭,美好的生活。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有爱,只要有坚信,奇迹就会出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多少经历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但经历丰富的人生却又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苦涩,我们许多宝贵的认识都要在痛过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难道真的要在没有大人的夜晚里,我们才能更快乐,更自在吗? 上饶市玉山县逸夫小学四年级:丁文馨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