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4:49 字数作文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字数作文

篇一: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方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农人,编者注)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几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搓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下乡人叫做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闲书》)

【品读】

为了写出江南冬景的独特,郁达夫采取了对比衬托和细细描绘的方法。一开篇先将北国的冬景与南国的冬景进行对比,但这些却不是作者所要写的冬景,其目的是要烘托江南冬景的特点。在细细的江浙景色的描绘中,江南的冬景,自有它独特的情调和独特的美: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春之将至的美。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诗句来表现所要表现的事物,引用得贴切自然,值得我们细加品味。

【思考】

1. 作者认为“江南的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原文中的两个字概括,这两个字应是 ( )

A.可爱 B.迷人 C.悠闲 D.明朗 E.摩登

2.细读原文,说说江南冬日能养得住植物且空气里时含水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写到江南的雪时,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诗句。这四处引诗按什么顺序排列?

4.根据本文的描写,将江南冬景的特点概括为三点。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仅需回答一点)

【提示】

篇二: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方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农人,编者注)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几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搓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

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下乡人叫做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闲书》)

【品读】

为了写出江南冬景的独特,郁达夫采取了对比衬托和细细描绘的方法。一开篇先将北国的冬景与南国的冬景进行对比,但这些却不是作者所要写的冬景,其目的是要烘托江南冬景的特点。在细细的江浙景色的描绘中,江南的冬景,自有它独特的情调和独特的美: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春之将至的美。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即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诗句来表现所要表现的事物,引用得贴切自然,值得我们细加品味。

【思考】

1. 作者认为“江南的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原文中的两个字概括,这两个字应是 ( )

A.可爱 B.迷人 C.悠闲 D.明朗 E.摩登

2.细读原文,说说江南冬日能养得住植物且空气里时含水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写到江南的雪时,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诗句。这四处引诗按什么顺序排列?

4.根据本文的描写,将江南冬景的特点概括为三点。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仅需回答一点)

【提示】

篇三:《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郁达夫散文风格;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特点;体会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江南之冬的眷恋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散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向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

二、背景介绍及作者简介。(略)

三、整体感知

1、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明确: 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2、 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 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提示:写了屋外,写了值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四、品味赏析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读出意境?这几幅画都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

(一)、屋外曝背谈天图

1、 听朗读

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 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奏,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二)、午后冬郊图

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

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

①听朗读

②明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

③总结: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

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要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④给这幅画题句诗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以色彩入文,给画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农村冬雨图都是如此,尤其是农村冬雨图,更是在刻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逢,红黄等。

(三)、寒村冬雨图

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恬淡幽静

请同学朗读。学生评介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没有就放录音。

2、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

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摩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3、 读《晨昏诺日朗》描写瀑布的一段。这是怎样的意境?该采用什么节奏和语

调?

读时速度快一点,语调可不能平和,应该是激昂的,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行文的风格,才能表现瀑布的雄浑奔放。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行文的节奏,处理好语调 。

(四)、江南雪景图。

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同时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看写雪景的一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明确: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总结: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地嬉戏着,忽有一孩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3、 作者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螟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文章在其他段落里也引用的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危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句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

(五)、旱冬闲步图

朱自清《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

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的的境地。”

(六)、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

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已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烈军属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

(七)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晴暖、优美

(八)作者为什么要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手法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

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

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举例:《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九)本文还有什么特点?

化用或者仿造丁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站对长桥,窗临远阜”“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到的”。

(十)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 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 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 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四、 作业布置

1、完成《学习与评价》本课练习

2、请同学模仿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校园秋景》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篇四:[原创]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分课讲析:《江南的冬景》)

16.江南的冬景

【目标导航】

1.通过文本研习,能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美,提升审美品位;

2.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和情感描写出来;

3.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语言积累】

1.音形辨识

(1)字音识记

煮茗(míng) 蛰(zhé)居 煊(xuān)羊肉 曝(pù)背 ....

赭(zhě)色 乌桕(jiù) 槎(chá)桠(yā) ....

(2)多音字辨析 衣(jiá)间或(jiàn)给予(jǐ)剥花生米(bāo) ....

克(jiā)中间(jiān)给你(gěi)剥削(bō) ....

(3)字形辨识

铭刻 沼泽 洋溢 须臾 远阜 明晰

煮茗 诏书 狭隘 丰腴 河埠 淅沥

2.词语积累

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例如:真隐士未必真逍遥,隐士在普通人的眼里是世

外高人,有济世之才,匡扶之力,却不愿出来做官,暗中扶助一人平定天下,待天下太平之后,就不见踪影。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例如:一袭紫色的装束,周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朝

气,这就是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欢的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60分》栏目的主持人亚宁。

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例如:如果仔细观察,你甚至

会发现自己身边就有这样喜欢蛰居在家的朋友。

赭色:红褐色。例如:赭色在中国画中可以用朱膘(应为石旁)加墨调成,可以说是一种老

红色,但还是偏红比较多一点。

铭刻:①铭记。如沉痛教训铭记在我心中。②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的

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例如:一句话,足可以永远铭刻在心,守候一生。

丰腴:①丰盈。②多而好。如丰腴的酒席则蛛蛛照顾住、牧场水草丰腴。例如:而薛姑

娘身段之丰腴,恰好和林妹妹的纤瘦是一对比。

曝背谈天:晒背。例如:一代代山里老人的曝背谈天,传承了先民的文化,传承了祖先的

规矩,传承了生活的经验。

莫名其妙:(也作“莫明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

人不明白。例如:我又没做错事,他却向我大吼大叫,真是莫名其妙。

3.句子

(1)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2)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4.名句名篇、名人名言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

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的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奄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至于各节各季,正当移换中的一段时间哩,又是别一种情趣,是一种两不相连,而又两都相合的中间风味,如雍和宫的打鬼,净业庵的放灯,丰台的看芍药,万牲园的寻梅花之类。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郁达夫

《北平的四季》)

【文题感悟】

1.走近作者

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14年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12月至新加坡,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2.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经历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本文是他在杭州期间大量山水游记中的一篇。

3.文题释义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通过冬草、冬雨、冬雪等典型景物对江南的冬景作了细致的描绘,突出了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抒发了对江南之洞的眷恋之情。《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语篇研读】

1.脉络图解

总写江南和北国冬景的不同之处,突出江南冬景的可爱。

寒郊散步――特异的恩惠

江南冬霖――悠闲迷人

江南雪景――美丽

江南旱冬(无雨无雪)――快活逍遥最受欢迎

亲身感受江南的冬景

2.问题释疑

(1)作者在文章中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江南的冬天?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五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第七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八、九两段写到了江南的雨雪,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说到雪。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接下来又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并将话题再一次引到“散步”上来。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带领读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去了。

(2)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做了那些比较?通过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的那些主要特征?

江南与北国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 情暖温和,渲染了北国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的冬天于秋天的比较,江南的冬景与北方夏夜的 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所具备的“明朗的情调”;江南冬天与闽粤冬天的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做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的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 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3)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方式,你觉得那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①实景:第5段和第7段运用了实景描写的方式。

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作者将这样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写江南,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第7段,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色挥毫泼墨,借助想象得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的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能够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在素描,工笔,也又浓淡适易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面。

②虚景:第8,9段写的虚景

第8,9段写江南的雨雪。承接上文说到雨,又写到雪。作者对雪景没有做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就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说,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的融合,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③这种虚景传达出作者恬静,清新的心境和情趣

(4)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语篇鉴赏】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美好得到冬景之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个人情思巧妙自然地容为一体,四幅江南冬景的画面,情和景达到了自然、和谐的完美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写景抒情的艺术才华。

2. 特点,突出特征。

北国的冬天是一种蛰居生活,江南的冬景却有着“明朗的情调”,作者紧紧抓住江南天的这一特点来写,选择典型事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和解说。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写江南冬至过后,树叶不至于脱尽,清晨老翁小孩仍要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突出江南冬天的和暖。中心明确、情趣鲜明,感情真切、自然,没有虚饰。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了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 清新、简洁清丽。

课文不用生僻的词汇,不用拗口的句式,精心锤炼,认真琢磨,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琅琅上口。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段文字像轻轻漂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卓越有成】

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宇,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具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做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道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药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菱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得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撅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篇五: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交流探究郁达夫的散文风格特点,品味文本意境美。

3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重点 交流探究郁达夫的散文风格特点,品味文本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国秋景。而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郁达夫的脚步,一起来到冬日里的南国——江南。去看看在这个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拥有万千美丽春景的地方在冬天又有怎样一幅别样的神采。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冬日的江南。

(二)整体感知

1、字词朗读(先让学生读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投影,纠正答案)

给予(jǐ yǔ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搁笔(gē) 煮茗 蛰居 曝背 亘古 摩登 闽粤 皮袍

(míng) (zhé) (pù) (gèn) mó dēng mǐn yuè pí páo

煊羊肉 赭色 绿林豪客 丰腴 远阜 冬霖 乌篷

(xuān) (zhě) (lù) fēngyú yuǎn fù dōng lín wū péng

乌桕 恣意 谛听 正月 喧哗 月晕 晕头转向

(jiù) (zì) (d ì) (zhēng) xuān huá (yùn) (yūn)

槎桠 剥花生 剥削 搁下 搁不住 间或 中间

(chá yā) (bāo) (bō) (gē) (gé) (jiàn) (jiān)

夹衣 夹层 莫名其妙 铭记在心

(jiā) (jiá) (说出) (刻)

2、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播放图片)

3、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4、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或者说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明确: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小节)

5、作者郁达夫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的情调”的?

比较

北国:围炉煮茗 暖炕蛰居——温馨怀恋

闽粤:和煦如春 篱落秋花——和暖宜人

江南:鸟雀吱叫 曝背谈天——明朗情调

4、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

明确:

——午后的冬郊,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恣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几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

——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4、那么文章的前四段写了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明确: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1、2节)

提示: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第四段说明闽粤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的不同

(三)文本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总结: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3.总结: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

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六)旱冬闲步图

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五)品味欣赏

1、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

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写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

2、郁达夫散文特点: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3、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

五、探讨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曾用达、达夫、春江钓德等笔名。幼年丧父,1913年随兄赴日留学,毕业于九洲大学经济部。1921年以小说《沉沦》轰动文坛。他组织发起创造社,是重要成员。1923年到上海任《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编辑。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执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入“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江南的冬景》出自《闲书》。

(二)结合写作背景谈: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

1933年4 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们能体会到郁达夫此时的心境吗?

悠闲、 洒脱

(六)总结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景物的美就是心灵和自然的溶合融合。只要我们睁开双眼,注意观察,用心感悟,令人赞叹回味的东西就在你身边。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她的美,那里有你所有的情感寄托。

(七)、作业: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八)板书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一种明朗的基调

江南的冬景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