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7:55 体裁作文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在哪说的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在哪说的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前一天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

毛泽东登上天安门不大一会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毛泽东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根据报道,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只讲了这样一句话。那么,他是否还说了后来广为流传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呢?新华社记者李普当时负责采访和报道开国大典。他回忆道:

新华社负责发布公报式的新闻,我和李千峰一起承担这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成立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9月21日至30日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就被称为“开国盛典”,这点可以从当年全国各大报上看到,可见那时人们对这个会议多么重视。我作为这个会议的工作人员,住进了中南海勤政殿。

后来有人突然问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不是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天安门上说的,我一时做不出肯定的答复。静下来想一想,这是他在政协开幕词中说的。开幕词大气磅礴,情文并茂,标题就是这句话。这篇雄文曾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0月1日在天安门上他宣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一件标准的公文,不用任何抒情的词句,这件公文当天就由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名义照会了世界各国政府。

1952年,37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创作了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在这幅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的油画中,毛泽东居最中心的位置,党的其他领袖和民主党派领袖紧密排列于左右,远景则是红旗下的数十万人民群众。为求恢弘气势,

董希文拿掉了草图中的一根柱子。不过,他想不到,从拿掉那一根柱子开始,这幅作品将像长安街一样经历不断的修改涂抹:

1955年,高岗被一盆花代替。

1971年,第二排的董必武上前一步,顶替了消失的刘少奇。

1973年,林伯渠在画面上消失。不过,因为董希文在同年因癌症去世,修改任务由别人在复制品上完成。

1978年,那些消失的人物又在复制品上重新出现。

若留下来虽无刀镬之刑但须革新洗面重新做人

1949年8月,毛泽东针对美国国务院关于《中美关系的白皮书》以及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写了5篇评论,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于美国的幻想。

在8月14日发表的那篇著名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评论中,钱穆被点了名。评论中说:为了侵略的必要,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了数百万区别于旧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小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11月24日第A08版,作者:袁起、邹国良,原题:60年语录

篇二:10.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0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知道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2、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互相爱戴和拥护的事迹,感受和谐的军民关系,继承“拥军爱民”的革命优良传统。

3、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知道一些革命烈士,从他们的革命事迹中体会革命精神,并学会用实际行动纪念他们。

5、能够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问题,能够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情。

学习重点:知道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学习难点: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互相爱戴和拥护的事迹,感受和谐的军民关系,继承“拥军爱民”的革命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2、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互相爱戴和拥护的事迹,感受和谐的军民关系,继承“拥军爱民”的革命优良传统。

3、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

二、自学感悟

自学提示一

1、探讨人民军队胜利的秘诀。

阅读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陈毅元帅的觉悟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证解放军部队作战,遍地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而国民党军被围困时,伤兵没人抬,死人没人埋,引路没向导,吃饭没粮食,狼狈不堪??)

2、阅读教科书第72页的“小资料”,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进程和结果。

自学提示二

问题探究:

1.“小车推出来的胜利”是什么意思?

2.人民解放军胜利的秘诀是什么?

三、交流讨论

(一) 列举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和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事迹。

⑴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图、“车轮滚滚上前线”的故事。

⑵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故事及“人民解放军夜宿上海南京路”的图片。

⑶讨论交流:学生从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故事中谈体会,感受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和谐的军民关系。

(二)演绎深化

全班分组展开大讨论,探究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原因。老师引导学生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解放军的正确战术和英勇奋战等到诸多方面展开思考。

四、小结:学生小结收获感想

五、作业:长江练习册

第二课时 共和国不能忘记

学习目标

1、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感知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2.知道一些革命烈士,从他们的革命事迹中体会革命精神,并学会用实际行动纪念他们。

一、导入

1、播放《开国大典》影片,让学生人中感受中国人民在那一刻的欢快心情,从而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提问:看到此时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观后感。

3.板书课题

4.出示目标

二、自学感悟

1、教师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图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情况及建筑特点,让学生感知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2、朗读碑文,理解碑文的含义。

3、学习后要有感而发,说说感想。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阅读祭文《中华魂》并观察“少先队员们瞻仰烈士墓“的图片,然后提问:如何用具体的行动纪念革命先烈?

四、拓展:演绎深化

革命烈士遗书、诗歌朗诵会。

五、小结: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 长江练习册

篇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开国大典的了解,真正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纵向联系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21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板书)

【讲授新课】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进军全国的隆隆炮声,与此同时,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下,新政协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生:旧政协。

师:旧政协是指哪一次政协?其内容是什么?

生: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是商讨抗战后和平建国问题。尽管也通过了一些决议,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协决议被撕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一下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的,借此可以把前边学过的知识再回忆一次。1949午9月7日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

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接着,他阐述了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周恩来指出:“ 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第—次国共合作,有了大革命运动.经过了四个革命阶段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和最近三年来的人民解放战争,才形成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组织,可以说这是一百多年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牺牲奋斗的果实,也可以说是三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获得胜利的集中表现。假如没有一百多年来革命运动的历史积累。尤其是三十多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便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济济一堂的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这个会议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肯定地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看书的内容复述一遍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生:(复述)1949午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师:1949年9月2l口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诲外华侨等45个单位和特邀代表。人民政协代表的广泛性,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会议宣布,人民政协暂时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大会全体代表推选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89人组成主席团负责主持会议。

大会第一天,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毛泽东振奋人心的发言,令代表们激动不已,掌声经久不息。

会议历时10天,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决定定北京为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尤其是《共同纲领》的制定,意义重大。它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大宪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

9月30日晚,毛泽东主持会议闭幕仪式。大会在宣言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它将指挥人民解放军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消灭残余敌军,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将保卫人民的利益,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它将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同家的侵略。

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完成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同的光荣历史使命后胜利闭幕。到此,我们可以把新政协的内容总结一下了。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板书)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板书)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板书)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把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讲一下。 生:(讲述)

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的颜色为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小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全国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1949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作为代国歌;1978年集体填入新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12月4日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国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井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部。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同日下午举行奠基典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纪念碑正面向着天安门。重60吨,高14.7米,上面雕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泽东撰、周恩来书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身为紫灰色的花岗石,浮雕和栏杆为汉白玉,两层月台面铺着青色花岗石,周围的甬路为橙黄色花岗石。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和山东泰安,其中碑心石出自青岛浮山。碑基占地3000平方米,高达37.94米,比天安门高4.24米。从地面开始有双重月台,底层是海棠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两层须弥座。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碑顶为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绿顶式碑帽,碑身成方形。有8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大碑座四周。从东面起,浮雕的主题按着历史顺序排列,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胜利渡长江”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为:“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每块高2米,十块合在一起长达40.68米,共有17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革命历史。

二、开国大典(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有关开国大典的插图,或者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断,使同学们了解实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参加这次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

万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出来。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组织讨论)

生:(讨论)

师:(总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征集选定国旗和国徽图稿的工作,进展顺利。唯有国歌,虽征集到数以千计的稿件,却没有一首尽如人意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在即,大家都为国歌无定稿而着急。毛泽东同志关心着整个征选工作的进展。他亲自召集了二十多位有名望的同志一起商议,希望大家出出主意。就在这次会上,有位中年人提出了一项震惊四座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是谁呢?他就是享誉中外的画家徐悲鸿,他的夫人廖静文对此有过这样一段回忆:

他去参加讨论国歌的会议以前,曾对廖静文说:“我准备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

廖静文说:“歌词里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不大好吧!”

“这有什么不好?”徐悲鸿微笑着说,“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它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样.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

于是,在毛主席召集的座谈会上,徐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的建议。徐悲鸿还认为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徐悲鸿的建议,得到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他认为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但也有人认为新中间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周恩来同志当即指出,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这一席话,使大家对这首歌的深远意义理解得更深刻了。大家对徐悲鸿的建议纷纷赞同。最后,毛主席也表示同意,他综合了大家的意见,用《义勇军进行曲》作

为代国歌。不久,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正式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讨论)

师:(总结)1.国内意义(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2.世界意义(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但是,就在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有一些领土没有解放,西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在1951年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三、西藏和平解放(板书)

师: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向西北和西南推进。广大西藏人民和上层爱国人士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渴望西藏早日解放,而帝国主义反华势力却指使和支持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帝势力抗拒解放,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中央采取了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通过广播、通信、派劝和团等方式,向西藏地方当局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然而以摄政达扎为首的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拒不接受中央进行和平谈判的召唤和耐心教育,阻止、扣留甚至杀害劝和代表,并部署武力与解放军对抗。为此,人民解放车于1950年10月实施了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同时在国际上加强外交斗争,揭露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西藏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内外交困,受到沉重打击,达扎被迫下台,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

在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僧俗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于1951年5月21日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反映了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西藏的和平解放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建设统一繁荣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藏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标志着西藏作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

【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又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板书设计

第21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

篇四:第三单元 10.《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0.《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社会的认识逐步加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日益摆脱童稚,学生从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开始接触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和谐社会的需要,从世界舞台上中国的日益强大的事实,从长辈们的口耳相传……,开始回溯历史,了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在已初步认识社会并具备相应的思想品质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学习到的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了解历史知识,特别是从中国近代以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祖国,从那段饱经沧海的屈辱史和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中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感受我们祖国顽强的生命力。从那些不屈不挠的先辈们身上感受我们民族的气息,从小树立弘扬民族精神的抱负。改革开放以来的人们走上了小康幸福生活之路,和谐社会需要我们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的精神,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物质条件好了,家中几代人的心血凝集在一个独生子女的身上,了解真实历史,不忘艰苦岁月,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为重要!这也关系到一个民族长远的发展与复兴!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是: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部分城市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父母长辈生怕孩子受到一点挫折与苦头,部分学生看了部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非常不理解,感觉离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遥远,教师可以在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上网找革命先烈的故事、看央视里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热播的电视剧、询问家里的长辈、结合学校的传统教育活动等,在大量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切入口,将这些事件或者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史实中的思想成分,从教科书内中找到德育渗透点,如; 进行不同年代生活的对比、利用家中长辈教育的契机、课题上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观念给孩子,逐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传统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思路: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课突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临到中国人民最终推翻国明党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争取到了真正的民主、和平,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本主题着重从“人民战争”的角度陈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强调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从“瞻仰烈士”的角度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活动中,引用“陈毅元帅的神情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的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图片、表格、故事的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当年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援情况,歌曲等反映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和谐军民关系,这也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共和国不能忘记”这一活动,大量利用直观视频、课外相关资料的引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先烈们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继承好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理解和讨论,结合少先队员瞻仰烈士墓等活动,引发学生缅怀历史、悼念先烈。延伸活动:收集、朗诵革命烈士的遗书、

制作诗集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召烈士的革命抱负和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谐的军民关系,继承“拥军爱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1.从革命烈士的革命事迹中体会革命精神,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并学会用实际行为纪念他们。2.能够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问题,能够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情。

知识: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互相爱戴和拥护的事迹。 教学重点:

了解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的事迹,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解放战争的背景资料、三大战役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图片或影片剪辑。准备《开国大典》的音像资料片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视频片段和介绍

学生准备:收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故事、歌曲等。收集革命烈士的遗书、诗歌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72-P74页内容,话题为“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75-P76页内容,话题为“共和国不能忘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1. 背景讲述与交流。教师向学生讲述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及战争初期情况,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了解进行补充。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图片)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单方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2. 历史回放。教师展示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图片或者播放相关音像资料。(若条件有限,可以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2页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进程和结果。

3.探讨人民军队胜利的秘诀。

(1)引导学生阅读“陈毅元帅的深情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

(2)对比分析: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证解放军部队作战,遍地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而国民党军被围困时,伤员没人抬,死人没人理,引路没向导,吃饭没粮食,狼狈不堪------

(3)问题研究:“人民群众为什么对待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小车推出来的胜利是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宁可自己不吃就把军粮推到哪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解放军的正确战术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人民群众各个方面对人民解放军军队的大力支持,是战役胜利的重要法宝!

4. 交流收集的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和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事迹。

(1)阅读教科书上“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图、“车轮滚滚上前线”的故事。学生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事迹。

(2)阅读教科书上“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故事及“人民解放军夜宿上海南京路”的图片,学生补充讲述相关事迹。

(3)师适时播放视频或音乐:《拥军秧歌》片段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都八呀路军。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一心爱咱们的老呀百姓。

为咱们日月过得美,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

八路兄弟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

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嗨呀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

听歌谈体会,感受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和谐的军民关系。

(4)探究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全班分组开展大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解放军胜利的秘诀是——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设计意图:“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大的活动板块中,将活动分为四部分。首先概述当时的战争情况,让学生在前面第9课的基础上,对解放战争有基本的了解。以“人民军队胜利的秘诀是什么?”这个问题为本次活动的导线,教师和学生大量利用书中和课外搜集的相关史料的开展研讨活动。如:引用“陈毅元帅的深情表白”和“国民党将军的困惑”两则材料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淮海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发现人民军队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图片、表格分析、故事等的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当年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援情况,

歌曲等反映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和谐军民关系,再结合部分对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对比介绍,最后综合归纳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活动二共和国不能忘记

1. 教师出示一面五星红旗,设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五星红旗同太阳一起冉冉升起?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吗?

2. 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讲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让学生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人民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全班研讨交流。

4.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是祖国人民的心声,是人民的希望!

5.师: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座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 。

(1)教师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图片或者视频,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情况及建筑特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2)请学生有感情朗读碑文,讨论碑文的含义。

6.思考:

(1)“三年来”“三十年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些历史阶段?

(三年即解放战争,三十年即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即鸦片战争以来。)

(2)在各个时期,你都知道哪些为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的哪些事迹令你无法忘记?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进行指导。

(3)学生讨论后有感而发,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评价。

教师总结:经过艰苦的探索和英勇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对为祖国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的总评和追悼!

7.师:同学们,没有这些英雄,就没有我们今天都幸福生活!引导学生以崇敬都心情阅读P75祭文《中华魂》并观察“少先队员们瞻仰烈士墓”的图片,然后提问:“我们如何用具体的行为纪念革命先烈?”

8.生交流社会各个方面清明祭奠英雄活动的方式。

9.师补充介绍我校以前组织的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出示音影像资料。

10.生分小组讨论设计自己清明祭奠方案,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方案予以点评。

【设计意图:“共和国不能忘记”这一大的活动板块,以国旗、升旗仪式为一点,扩大到大量利用直观视频、课外相关资料这些面的引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先

烈们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继承好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理解和讨论,结合少先队员瞻仰烈士墓等活动,引发学生缅怀历史、悼念先烈的实际行动。】

第二课时

活动一 革命烈士遗书、诗歌朗诵会

1.革命先烈不仅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且不少英烈在慷慨就义前还留下了大量惊天地、泣鬼神的书信和诗歌。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革命烈士遗书、诗歌朗诵会!

2.主持人上台,介绍评委,宣读朗诵比赛的规则。

3.学生代表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朗诵,主持人紧扣每一位选手朗诵的中心思想进行适当点评,评委依次打分。

4.朗诵结束后,组织学生发表感言,陈述自己从中收到的教育。

5.教师或评委总结陈词。

【设计意图:这是活动二的延伸活动:收集、朗诵革命烈士的遗书、制作诗集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召烈士的革命抱负和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 活动二 革命烈士精神永存

以《革命烈士精神永存》为题,分四人小组合作办一期小报。

【设计意图:办小报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整理,又是对课外知识的收集。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活动三课外拓展延伸

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清明参观当地的革命烈士墓或者遗址,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与深情缅怀。

【设计意图:参观实践活动使学生再次受到思想的洗礼,同时也落实了上节课关于瞻仰烈士墓活动设计方案。】

板书设计:

10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人民军队爱人民 人民军队人民爱

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华魂

篇五:《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助学提纲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二历史助学提纲 制作人:关美玉 No.: 班级:八年级 小组: 姓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