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陈染无处告别tx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8:21 初中作文
陈染无处告别txt初中作文

篇一:无处告别

无处告别

——由《无处告别》想到的

第一次读陈染的作品是在大一,虽然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但以少女特有细腻的心,我还是可以体会文字当中的情绪,被一分流动的情绪所感染、触动。四年的大学生活,四年的思想洗礼。当我再次读《无处告别》,我更理解了那分无处告别的痛苦。我并没有探讨小说所包含的丰富的艺术魅力,写作上的技巧,我深刻体味的是黛二的悲剧所透露的生存困境。

有人认为她是性格的悲剧,但仅仅是性格悲剧吗?就像有人认为林黛玉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难道也是那么单纯?虽说黛二也天生孤僻、纤弱柔美。我想她的忧伤、孤独是面对生活的一种困惑与无奈的反映。面对现代生活与文明促成的困境,不少女性都陷于无奈、情感的困惑、失落,造成了精神空虚。精神家园没有了归宿,人文精神失落了的今天,不仅是黛二,许多人也是那样无可奈何。人与人之间缺少亲切敢,缺少温馨感,随之而来的是疏远、淡漠。许多人试图改变,可是愿意主动先走前一步的人很少,就造成了无处告别的痛苦感。这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应。所谓现代文明,什么是现代文明呢,许多人还没有弄清之前,更多新颖的东西便蜂涌而来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判断力识别眼前的东西。即使有一定知识文化作为后盾的人,又有多少能耐抗拒诱惑,更多人就是

这样陷于困境。

现代文坛很热闹,今天是一部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明天又是一场令人不知所措的文坛论争,使人觉得很疲惫的同时,亦产生无聊的感觉。当中,包含了多少烦躁、不安的成份与无处告别的思想痛苦。荣格的文艺理论认为,文学反映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的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情感宣泄。陈染的小说虽称为“私小说”,但她反映的那一份“无处告别”的痛楚,激起了读者的共鸣。我不是在套理论,我们更不想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的情感流露。这种无奈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的外化,产生的共鸣越多,无处告别的人就更多,社会存在的、看不到的忧虑有更多。

篇二: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诗歌:

舒婷《致橡树》,《惠安女子》、《神女峰》

翟永明:《女人》

小说: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红蘑菇》

陈染:《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空心人的诞生》

林白:《回廊之椅》《瓶中之水》,《致命的飞翔》,《青苔与火车站的故事》,《猫的激情时代》,《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

方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终结》,《出门寻思》,《树树皆秋色》

池莉:《你是一条河》,《生活秀》

篇三:孤独的生存

孤独的生存

---------评陈染《无处告别》

汉语言081 高水平

陈染的小说有一个大的特点便是孤独,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弥漫着不散的孤独感。即当内心的认识和想法与现实的世界观不相融合,判若两样时,小说的主人公最终就会变得孤立无依,敏感多疑,恐慌绝望。这种孤独的存在在陈染的小说里大多是通过喃喃自语式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呈现表现出来的。她的《无处告别》便是其中之一,文本从友情,亲情,爱情,以及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等方面剖析了主人公黛二内心无法隐匿的强烈的孤独意识和绝望。

陈染无处告别txt

《无处告别》中的黛二企盼着她的精神世界里的某种欲望得到解脱,企盼宇宙间存在一种力量,使人能够在念灰思焦,郁愠孤寂,心怀仇恨,盛怒烦躁,悲伤绝望中保持精神的平衡,然而她近乎病态的高傲,敏感,自恋使她更加孤独,绝望,又无可奈何。

在黛二的友情世界里,她幻想着能和她的密友缪一、麦三无话不谈,她们能够“相互深刻地欣赏,爱慕,尊重”,以至于超越于男人之间的情爱关系,在她们约定的私密空间里“诉说彼此遥远的往昔,梦幻和苦苦寻索的爱情”。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她们做到了,但随着缪一和麦三先后与人同居、结婚,缪一从此沉浸在那个“谁谁”的权力光环下不能自拔,变得现实又可怜;麦三则迷恋于与墨非的肉体交融里。黛二所期待的能够深入心灵地交融的友情在她的不屑地投,不屑依附里开裂、破碎。于是她带着一种对她们的可怜选择了逃离,在逃离中,黛二感受到了一种彻骨的孤独。

另外,在陈染的小说中,母女情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不管是《与往事干杯》里的肖濛与母亲,还是《无处告别》《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的黛二与母亲,她们之间固然亲情融融,休戚与共,但同样有令人窒息,女儿时刻想逃离,想反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矛盾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孤独。《无处告别》里的黛二与母亲是两个单身的女人,正由于母亲失去伴侣后,情感的无所依傍导致她把全部的情感和注意力转接到黛二身上,企图在女儿身上摆脱她孤独的精神困境。然而黛二有自己更感兴趣的世界与未来,她做不到与之对等得付出,所以两个女人的生活异常紧张,时常彼此伤害,黛二在这种亲情里找不到与母亲和谐共处的平衡点,只能不断的在爱与恨中,陷入更深的孤独与无可奈何。

黛二反传统,拒绝被控制,不愿在既定的人生轨道里行走,她向往现代文明

的世界,渴望“现代文明可以解脱她的与生俱来的忧戚与孤独,那里的自由、刺激、疯狂会使她的精神平很起来。”于是她费尽心思,以义无反顾的姿态逃离中国。然而她首先就接受不了她的性伴侣琼斯身上又浓又黑的胸毛,其实这不是她对于琼斯的不接纳,而是对于美国文化的不认同,在与这种文明交流时,她从内心里表现出一种障碍感,她发现她与浮华喧嚣,繁华狂热的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她找不到与这种文明在精神上的共鸣,在逃离传统又无法融入现代文明的困境中,她再一次选择把自己退缩到一个孤立于欢乐的人群之外的封闭空间里,以一种思考的姿态独自体味着孤独之痛。

在《无处告别》中,与黛二有情感纠葛的男人有约翰?琼斯,墨非,气功师。首先她与琼斯的关系很微妙,当她独自奔向美国的时候,她与琼斯在肉体上进行了交合,以驱除内心的孤独,空虚和无助,另外也满足于一个女人的需求,但在她满足了肉体的欲望后,发现她的精神世界更加荒芜,她与琼斯的交合,诚如她自己说的,没有唤醒她内心的东西。她寻求的是肉体与灵魂契合于一体的爱情,而不是受操控的性机器,她与这个世界顿时又隔阂起来,于是她逃跑了,把自己置于一种退无可退的孤独境地。但是她还是在寻觅,终于出现了一丝转机,她说“她看到自己始终是一面空窗子,永远孤零零地敞开着,曾经有人沉入过那面窗子,但那种沉入使她无所适从,比没人沉入更为孤寂,于是她便坚定地摆脱了它;现在终于有一个她渴望的人伫立窗前,正向那面窗子里边窥探。”这个窥探者便是气功师,黛二苦苦追寻的灵魂伴侣,她在他身上投入了最为真挚的期盼,当她无比兴奋地展示她精神的满足和心灵得到拯救时,现实却告诉她,她只是一个被试验者,她仍旧与这个世界分离。

如果说与琼斯的这种肉体交合让黛二深陷恐慌,并倍感孤独的话,那么与气功师的纠葛则把黛二逼向了绝望的孤独。这种孤独宛如染指毒品的人的状态: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人生的结局,也能够看到改变这种结局的途径,但无论如何又操控不了。这是一种极尽残忍,足可以让人压抑致死又死不了的生存氛围。黛二退守在这种氛围里,以一种自嘲继续她无路可逃,无处告别的生存。

总之,《无处告别》中的黛二始终处于孤独无助中,无法找到符合内心理想的社会角色和人生角色,在物化世界的潮流中,游离于传统秩序、平庸生活之外,独步在自己的精神荒原,体验精神上的自我,于一种绝望的孤独中顽强生存。这也正是陈染诸多作品所要传达的宗旨,女性以一种主动选择孤独的姿态,坚强地生活在自己应该有的轨道里。

篇四:感受陈染小说中灵与肉的二元对立矛盾

感受陈染小说中灵与肉的二元对立矛盾

陈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是以独居生活为背景。《无处告别》中的黛二、《沉默的左乳》中的“我”,以及《《潜性逸事》中的雨子等。她们外表美丽柔弱,但性情刚烈、坚毅。对异性怀有复杂的渴望,希望在现实生活的爱情中达到灵与肉的和谐统一。然而,失望却常常伴随着希望而来。黛二,一个原本已经对精神恋爱没有了祈求的人,却意外地碰到了那个让她找到感觉的气功师,在那里,她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性与爱相统一的美好和满足,达到了心中的理想境界,却最终发现那所谓的美好不过是黄粱一梦而已,那久违的真实爱情,期盼已久的灵与肉的交融,只是一次理想的幻灭。那个气功师冷漠带笑的话语,让她尝到了得而复失的痛苦、无奈。当温情的薄雾散去,她发现自己原来被“光秃秃地亮在空旷里”。她带着满腔的失望和愤怒拐进了一条偏僻的荒径,那代表了她理想的荒原。她是真的失望了,甚至“没有像往常那样习惯性地沉浸到悲观中,而是嘲讽地对自己笑了一下”。而她与大树枝的爱情,不过是另一次对肉体的出卖。真正的爱情对她而言,已是虚无。

灵与肉就如同鱼和熊掌,如何解决二者不可得兼的矛盾困境?在《沉默的左乳》里,女主人公是一位“经历过婚姻生活的建立与毁灭的成年女子”,也是追求灵肉统一的执著者。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她无法找到理想的境界。在偶然一次散步时,她想“凭什么总是男人勾引女人呢?”这一叛逆的心理使她产生了去勾引阿粼的欲望。但她清楚地知道“我不可能爱上这种头脑简单的男孩儿”。“爱是需要在内心里与之发生某种有份量的碰撞及纠缠的。有什么必要拒绝我们的身体去享受生活里那些天然、本真而具体的欢乐呢?”因此,她并不以为引诱这个比她年轻至少五岁以上的阳光一般纯粹的男孩儿是一种荒唐的行为,于是,她去勾引阿粼了。但是当她与阿粼紧密相拥时,却告诉阿粼不要触碰她的左乳,因为在某一个传说中,女人的左乳是神圣的禁地,只有她的爱人才可以抚摸。爱情是神圣高贵的,在尚未寻到理想之爱的情况下,性虽然可以在退而求其次的情况下与自己不爱的男人发生,但爱却一定要留给自己心中期待的爱人即使明白那个人是远离自己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即使这种等待将会成为永久的空缺,却依然顽固地把它留给那个人。这无疑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精神上的慰藉和等待。

再来看看《《潜性逸事》中的雨子。女主人公雨子是个浪漫的人,渴望和丈夫有精神上的契合。她“多么想丈夫能够在她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地送给她一样什么小礼物呀!”其实,她并不是真正在意礼物的大小或是贵贱,哪怕只是一小枚胸针,也足以令她两眼放光。可惜,她的丈夫在这些方面是个麻木迟钝的人,他满足于过自己那世俗化的生活。这些,让追求精神生活的雨子无法忍受。尤其在与丈夫的性生活中,她为自己被动、忍耐、服从的性地位和性角色感到人格撕裂的痛苦。每到夜晚,“她渴望丈夫只把她当作一个女人来使用,当作一种物质和肉体的化身,而忽略她的复杂思想和心理”。每当这时,她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小说《罗马女人》中的那个女支女阿德丽亚娜,惟此她才能缓解对灵肉合一的性爱追求未得的痛苦。“雨子的职业虽然与阿德丽亚娜的职业相去甚远,但雨子对她却没有丝毫的鄙视,反而在心理上对她产生某一种遥远的相通。这一相通来自于雨子在与其丈夫同榻而眠的某一时刻所产生的莫可名状的想象”。而这样的想法是她的丈夫所无法理解的。女主人公雨子因越来越不能忍受丈夫的粗俗以及情感沟通的困难而萌生了离异的念头。但却迫于传统观念及世俗的压力,陷入痛苦的矛盾之中。她为了维护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别无选择地忍受灵肉分离的性爱痛苦。阿德丽亚娜将肉体出卖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女支女的“合法”性职业决定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男人扮演性的主体角色,也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女人被动、服从、忍耐的性地

位与性角色,她唯一可以做到的,只有不将其限制在一个男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主体精神独立的追求。若只让某一个男人占有,那样就会生出喜欢上某一个男人的危险,这种危险将导致她不仅出卖肉体,而且还将出卖精神和情感。而雨子,却由于婚姻的合法性形式的存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束缚。因此会理解阿德丽亚娜的行为。对阿德丽亚娜的理解和同情,正源于雨子对自己现实生活处境的体验。这一跨越时空超越历史的想象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女性从不同程度上为了生存而忍受和付出没有爱的性。“雨子为自己的想象而悲哀。没有什么比这更使她蔑视自己,没有什么比这更使她陷于人格分裂。这是她的心灵向生活、向世界所做出的最大的妥协与投降”。这是一种理想追求失败的无奈。

由陈染的小说,我们不难看出,她笔下的女主人公虽然也都如黛二、“我”、雨子一样拥有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内省的目光,多思的心,内敛的表达,沉默的独来独往的略带神秘的方式,渴望一种灵肉统一的爱情,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性与爱却是可以分离的,现实的生存困境使现代女性不得不面对灵肉对立的状况,不得不面对理想幻灭的结局。面对这种灵肉空缺的普遍现象,作者充满了理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站在女性立场,从女性眼光出发的。就如雨子对阿德丽亚娜的理解和同情,正源于雨子对自己现实生活处境的切身体验。阿德丽亚娜和雨子痛苦的忍受和付出虽然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层次的女性身上,但它无疑源自父权制社会及其传统的价值观念。这些女性视角中性爱和谐、灵肉统一原本是理想境界,但是当二者不能统一于一体时,性就是性,爱就是爱,内心不再潜伏任何的道德自责与内疚,女人仅仅为了享受身体的快乐去主动地勾引男人,在性行为中不掺有任何的情爱成分,也没有丝毫的性爱分离的困惑与痛苦。这种性爱分明的态度是男权文化所难以理解和认同的,但也恰恰表明是对传统行为规范的彻底颠覆与否定。同时,陈染在上述小说文本中表明了为满足生理需要和感官享受,女人勾引男人与男人勾引女人是一样的,应该受到同样的道德评判。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性道德规范对女性的歧视和限制,同时也消解了男性在两性文明中的权威地位。

个人感觉,与过去的传统小说相比,陈染的作品更能探测倒人性深层的复杂性,透析人内心的东西,具有长远的意义。

篇五:当代文学推荐小说书目

当代文学小说推荐书目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柳青《创业史》

杜鹏程《保卫延安》

欧阳山《三家巷》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吴强《红日》

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

孙犁《云风初记》《山地会议》《铁木前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

王愿坚《党费》

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

峻青《黎明的河边》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谌容《人到中年》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

徐怀中《西线轶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阿城《棋王》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邓友梅《那五》《烟壶》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

贾平凹《鸡窝洼人家》《浮躁》《秦腔》《丑石》

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辞典》

王安忆《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刘恒《伏羲伏羲》

莫言《红高粱》

苏童《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

1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 方方《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王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过把瘾就死》《顽主》《玩的就是心跳》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王小波《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

陈染《死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陈忠实《白鹿原》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阿来《尘埃落定》

金庸《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白先勇《台北人》

2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