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虎照疑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8:23 初中作文
虎照疑云初中作文

篇一:周老虎事件

媒介事件研究之虎照疑云(2009-06-25 15:35:00) 标签:杂谈 摘要:研究媒介事件之虎照疑云,解析其真像水落石出的过程,以及各种新老媒体在其 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虎照疑云中各个媒介元素所起的作用,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来解析。 关键词:虎照 媒介事件 传播方式 传播元素

一、 虎照疑云事件的传播过程

研究媒介事件之虎照疑云,首先必须明确媒介事件的定义。然后再按照定义做结合虎照疑云具体事例进行逐条的具体分析。“媒介事件”是指“在一定新闻事实基础上,由传媒组织策划,并与当事人等一道推动和促进事实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传播学研究中,“媒介事件”包括两种理论范式:一是社会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经过媒介的聚焦、放大、删减、扭曲等媒介化处理,形成一个奇观化的媒介景象;二是某些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媒介单位乃至公众人物出于某种宣传需要,人为安排或导演某种事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 引起媒介的关注与报道,从而形成一个媒介事件。而虎照疑云明显是属于后者,政府为了利益,而故弄玄虚,一手操控了虎照疑云媒介事件的发生。媒介事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首先,媒介事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传播,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并具备较大影响力的事件;另外一点是媒介事件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甚至能改变事件发展的结果。

先谈谈虎照疑云的开端:

2007年10月3日,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在镇坪县神州湾用胶片和数码相机,同时拍摄到两组总共71张“野生华南虎”照片。陕西省林业厅宣布 经专家鉴定,照片是真的,从而宣告:野生华南虎在陕西境内仍存在活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之间,关于“野生华南虎”照片的报道海量般铺天盖地而来,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再谈谈结局。

直到2008年11月17日,陕西省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旬阳县法院大审判庭对“华南虎照”造假者周正龙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宣布判决为终审判决,经过一年多的关注华南虎事件,才终于落下了帷幕。类似的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而促使的造假行为,如果撇去人们的关注,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而事实的结果并非如此,“野生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不仅得到了权威的结论,而且也证实了当地确实不存在野生华南虎,政府作假的面纱被摘取,相应人员也得到了处分,还引发了我们对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反思。结局由于公众的参与,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得到了改变。 由于上面两点,可以确认“虎照疑云”确实一个媒介事件。那么按深度来说,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媒介事件,对于整个中国舆论界,算得上是2008度初最轰动的一个舆论事件。为什么一只华南虎的照片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除了与它本身的真假有关,还涉及到当今的 政府公信力、环境污染,生物物种灭绝等问题。虎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有着与其他动物动物不同的文化蕴涵。察诸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虎作为百兽之王的权威和勇猛,外形特点的阳刚雄壮与大气威武,生活习性的霸气乐观和生机勃勃,使之成为某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民族审美原型的符号和代表生命力、吉祥福气的动物图腾。所以,中国民俗生活、文化艺术和政治军事等诸方面,虎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三联生活周刊》在报道“华南虎照片”事件时,对中国的护虎、伏虎和尊虎文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几年寻访华南虎进行了报道。 从精神分析学派新弗洛伊德的代表人物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看,中华民族对虎的特殊感情和民族记忆,使关于虎的信息在社会

上传播时得到了优于一般信息的社会文化加速度。所有野生华南虎的有无,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领域。

反观“华南虎照片”事件,一组关于老虎的照片,却在短短时间内被诸多媒体热议,涉及政府高层、多种媒体、国内外学术界等领域,前后持续两个多月,甚至招来国际关注,这绝对是传播史上的特例。这就是因为传播内容的特殊性。

央视、凤凰卫视、人民13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网易、南方周末等不同介质形态的重要媒体参与其中,公众对华南虎照片的高度关注达两个多月,一直到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虎照”仍是“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真相也来越显得扑朔迷离。导致这种高热度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了更好地把握“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发展进程,鉴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复杂性和在时间上的延伸性,我们以传播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分析传播过程的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为理论工具,按照时间顺序对事件过程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剖析。下文中引用的图表是很好的分析范式。

二、 虎照疑云中的传播环境与传播组织者

传播环境的诚信与否,直接决定了传播内容的真实与否。总所周知,真实性是信息传播、新闻报道的生民所系。而传播的组织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它所含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直接影响了传播的最终效果。

(一) 传播环境

诚信问题在传播环境中具有积极意义,一个好的传播环境,会增强传播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诚信度,就会导致公信力的下降。当今的媒体多半处于公信力缺失或则极度低的状态。商业媚俗和利益至上,导致了当今媒体的虚假新闻和虚假广告。由此而营造出来的传播环境造成了公众的怀疑心理也与日俱增。 从“虎照疑云”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围绕照片真实性的争论自始至终都是公众关心的核心所在。当陕西林业厅在10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几张华南虎的照片时,公众并非相信。而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13日,网友“第一印象“就从技术角度质疑虎照的真伪,认为虎照是经过图片处理软件处理过的。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反映,一时间网络到处都在讨论虎照的真伪。而在此之后朱巨龙的以人头担保,陕西林业局相关专家鉴定,不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来更大的怀疑。因为对于图片真伪的鉴定行为,都是由陕西林业厅组织的,其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和诚信度,公信力首先就遭到了质疑。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具有不公正性,究其根源绝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关系,成了照片真实性争论背后的现实利益博弈。这样巨大的利益牵涉,陕西林业厅是应该回避的。 事态继续发展,当有人发现虎照仅仅是对旧年画的翻拍时,而《新闻调查》中柴静的各个人物及各方疑点的见招拆招,真相自然大白于天下---虎照是假的。但是这个时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是否陕西镇坪有野生华南虎?国家林业局却说:“称照片中老虎是真是假,是否是活体,都难以评估陕西镇坪野生华南虎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越位判别照片真假”。引来的只是公众的谩骂,认为是在“大耍太极”。虎照疑云作为一个社会事件,一方面提升了公众机构尤其是政府对自身公信力的珍惜和重视,另一方

面有助于引发全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环保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的关注。

(二) 传播组织者

随着法制的发展,公民的自我意识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必须在更高的要求下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同时其承担的舆论压力也日益增加,而政府自身的组织管理素养也因此走向一个新的建设水平。虽然政府的绝对权威消失了,但是政府仍然是重量级的权力机构。它从权威信息的发布者、传播生态的控制者的身份向相对自由的传播时空中一个平等而重要的传播主体过渡。尽管如此,公众对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寄予厚望。周正龙拍到华南虎,本来是一起偶然时间。但是陕西林业厅的介入,使事件起了根本性变化——它意味着政府对照片真实性和野生华南虎实际存在的,一种政治表态,增加了证实照片是伪造的难度和成本,成本。但媒体的发达和人们信息鉴别能力的增强使得对照片的质疑声迅速凸现。更重要的是,所质 疑实物由政府部门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更多人的探讨,而陕西省林业厅的辩驳则更加剧了相互辩难的激烈程度。并且,公众对照片的质疑从简单的照片真伪问题上,扩展、深入到维护照片真或伪方背后的利益动机上,认为真伪之争实际上是难以掩盖的现实利益驱动的结果。

三、 议程设置

虎照疑云事件的议程设置的模式是:潜在政策议程一媒介议程一公众议程一显在政策议程。首先,“镇坪县存在野生华南虎”议题是作为潜在政策议题而产生的。要是这个潜在的政策议程变成现在政策议程,就必须使镇坪县确实有老虎存在的证据。周正龙拍到老虎这一行为,正好是是潜在政策议程转变为现在政策议程的关键。从而点燃了陕西政府希望保护野生动物的信了,进而使“建立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这个政策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当然还需要公众的舆论支持。而大众传播媒介是使政府的议程得到公众舆论支持的最好最快的途径。进而转入媒介议程。所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促使“镇坪县存在野生华南虎”这个议题成为媒介议程。华南虎作为惟一原产中国的老虎品种,野生华南虎已基本绝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显然,“野生华南虎被发现”自然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而中国正处在高扬“科学发展观”时期,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社会生态文明是刻不容缓的事。所以各大媒体报道华南虎照片事件非常符合新闻标准和宣传标准。事实也证明野生华南虎的照片被公开报道后立即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然而,公众并不认同虎照真实,其议程并不倾向于“镇坪存在野生华南虎”。如据新浪网所调查的结果为:70%的人认为虎照是假的,50%的人认为镇坪不存在野生华南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议程设置者在促使潜在政策议程成为媒介议程时是成功的,但媒介按照自身议程推动公众议程时却无法实现政策议程要求的 舆论支持效果。

四、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和合作

在“华南虎照”事件中,媒介引导舆论的表现具有如下特点:一、网友首次大规模地对一张新闻照片提出质疑并寻找破绽,大众传播媒介议程高密度关注;二、网络启发传统媒体报道转向,造成对一致性舆论表达的冲击,成为影响已有舆论价值判断的触因;三、舆论产生过程中,各种意见喧哗登场,互相纠正,舆论变化速度加快,一些非理智的、短暂的、刺激性较大的意见信息代替了相对缓慢的、完整的意见信息;四、媒介引导舆论的几大转折,形成舆论分流,重构舆论的价值内涵。 舆论引导的形成和新旧媒体间的合作。.意见积蓄期:网络言论影响传统媒体的舆论风向。如传统媒体在受到网络言论的启发后,报道议题与

内容开始转向。但由于此时媒体的报道表现为与对环境的觉察同步,即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大众传媒共同传播关于“虎照存疑”这一讯息的高度兴趣,在进一步寻求信息的过程中,意见倾向尚不稳定。因此,舆论强度在仍较弱,尚处于意见积蓄期,发展方向也不十分明确,是一种讯息形态的形成。网络上首先出现怀疑虎照的真伪,然后《科学》杂志发布华南虎照,引起世界的关注。各大报纸纷纷转载。 舆论震荡期:传统媒体报道与网络舆论互动呼应。“虎照”事件进入公众的视野后,陕西省林业厅希望成为“虎照”信息发布和阐释的权威主体,而以网络和纸媒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却极力主动求证,并据此创造现实公众情绪和舆论。一是传统媒体强力介入,通过强化报道力度、对报道内容进行深挖和开掘,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引起公众的注意,引导舆论的形成和走向。去年10月17日起,“虎照争议”成为传统媒体追逐的报道资源。媒介议程对当事 方和相关话题的高密度关注缩短了舆论客体与公众议程的空间距离。二是媒体调查和网络分析形成议程互动。随着时间推移,事件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受众对“虎照”议题的导向需求越来越大。舆论讯息的模糊引发意见的情绪表达进一步演变为舆论主体的规模行为。网络话题成为传统媒体内容后,媒体的价值判断由先前的辅助性开始走向主导性。以都市报为代表的纸质媒体调整报道取向,由对事态发展信息的传递转向对真相和责任的追问。媒体开始组织记者介入到第一线调查采访,利用采访权主动求证,形成报道内容。常常是网络媒体首先发现新闻点,然后有一些不很全面的舆论。然后电

视报纸再借着网络的造势,对新闻点进行深挖。彼此相互借势,从而引导舆论走到最高峰。

五、 反思

舆论引导的滞后性。舆论的发生总是滞后于舆论客体并带有较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意见整合过程中,由于舆论主体在网络中呈分散和无组织的特点,公众仅依据自己的信念和经验尚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报道“过热”导致情绪引导有余而理性引导不足。媒介评判致使舆论引导呈现极端化价值取向。从网络到传统媒体再到网络的传播链条中,信息被媒体多次选择和过滤,其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媒体价值选择和利益的烙印。

篇二:周老虎事件

媒介事件研究之虎照疑云(2009-06-25 15:35:00)

标签:杂谈 摘要:研究媒介事件之虎照疑云,解析其真像水落石出的过程,以及各种新老媒体在其

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虎照疑云中各个媒介元素所起的作用,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来解析。

关键词:虎照 媒介事件 传播方式 传播元素

一、 虎照疑云事件的传播过程

研究媒介事件之虎照疑云,首先必须明确媒介事件的定义。然后再按照定义做结合虎照疑云具体事例进行逐条的具体分析。“媒介事件”是指“在一定新闻事实基础上,由传媒组织策划,并与当事人等一道推动和促进事实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传播学研究中,“媒介事件”包括两种理论范式:一是社会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经过媒介的聚焦、放大、删减、扭曲等媒介化处理,形成一个奇观化的媒介景象;二是某些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媒介单位乃至公众人物出于某种宣传需要,人为安排或导演某种事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

引起媒介的关注与报道,从而形成一个媒介事件。而虎照疑云明显是属于后者,政府为了利益,而故弄玄虚,一手操控了虎照疑云媒介事件的发生。媒介事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首先,媒介事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传播,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并具备较大影响力的事件;另外一点是媒介事件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甚至能改变事件发展的结果。

先谈谈虎照疑云的开端: 2007年10月3日,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在镇坪县神州湾用胶片和数码相机,同时拍摄到两组总共71张“野生华南虎”照片。陕西省林业厅宣布 经专家鉴定,照片是真的,从而宣告:野生华南虎在陕西境内仍存在活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之间,关于“野生华南虎”照片的报道海量般铺天盖地而来,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再谈谈结局。直到2008年11月17日,陕西省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旬阳县法院大审判庭对“华南虎照”造假者周正龙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宣布判决为终审判决,经过一年多的关注华南虎事件,才终于落下了帷幕。类似的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而促使的造假行为,如果撇去人们的关注,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而事实的结果并非如此,“野生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不仅得到了权威的结论,而且也证实了当地确实不存在野生华南虎,政府作假

的面纱被摘取,相应人员也得到了处分,还引发了我们对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反思。结局由于公众的参与,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得到了改变。

由于上面两点,可以确认“虎照疑云”确实一个媒介事件。那么按深度来说,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媒介事件,对于整个中国舆论界,算得上是2008度初最轰动的一个舆论事件。为什么一只华南虎的照片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除了与它本身的真假有关,还涉及到当今的

政府公信力、环境污染,生物物种灭绝等问题。虎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有着与其他动物动物不同的文化蕴涵。察诸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虎作为百兽之王的权威和勇猛,外形特点的阳刚雄壮与大气威武,生活习性的霸气乐观和生机勃勃,使之成为某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民族审美原型的符号和代表生命力、吉祥福气的动物图腾。所以,中国民俗生活、文化艺术和政治军事等诸方面,虎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三联生活周刊》在报道“华南虎照片”事件时,对中国的护虎、伏虎和尊虎文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几年寻访华南虎进行了报道。

从精神分析学派新弗洛伊德的代表人物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看,中华民族对虎的特殊感情和民族记忆,使关于虎的信息在社会上传播时得到了优于一般信息的社会文化加速度。所有野生华南虎的有无,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领域。

反观“华南虎照片”事件,一组关于老虎的照片,却在短短时间内被诸多媒体热议,涉及政府高层、多种媒体、国内外学术界等领域,前后持续两个多月,甚至招来国际关注,这绝对是传播史上的特例。这就是因为传播内容的特殊性。

央视、凤凰卫视、人民13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网易、南方周末等不同介质形态的重要媒体参与其中,公众对华南虎照片的高度关注达两个多月,一直到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虎照”仍是“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真相也来越显得扑朔迷离。导致这种高热度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了更好地把握“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发展进程,鉴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复杂性和在时间上的延伸性,我们以传播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分析传播过程的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为理论工具,按照时间顺序对事件过程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剖析。下文中引用的图表是很好的分析范式。

表单一:按照五w理论剖析虎照疑云的代表性事件

二、虎照疑云中的传播环境与传播组织者

传播环境的诚信与否,直接决定了传播内容的真实与否。总所周知,真实性是信息传播、新闻报道的生民所系。而传播的组织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它所含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直接影响了传播的最终效果。

(一) 传播环境

诚信问题在传播环境中具有积极意义,一个好的传播环境,会增强传播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诚信度,就会导致公信力的下降。当今的媒体多半处于公信力缺失或则极度低的状态。商业媚俗和利益至上,导致了当今媒体的虚假新闻和虚假广告。由此而营造出来的传播环境造成了公众的怀疑心理也与日俱增。

从“虎照疑云”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围绕照片真实性的争论自始至终都是公众关心的核心所在。当陕西林业厅在10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几张华南虎的照片时,公众并非相信。而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13日,网友“第一印象“就从技术角度质疑虎照的真伪,认为虎照是经过图片处理软件处理过的。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反映,一时间网络到处都在讨论虎照的真伪。而在此之后朱巨龙的以人头担保,陕西林业局相关专家鉴定,不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来更大的怀疑。因为对于图片真伪的鉴定行为,都是由陕西林业厅组织的,其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和诚信度,公信力首先就遭到了质疑。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具有不公正性,究其根源绝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关系,成了照片真实性争论背后的现实利益博弈。这样巨大的利益牵涉,陕西林业厅是应该回避的。

事态继续发展,当有人发现虎照仅仅是对旧年画的翻拍时,而《新闻调查》中柴静的各个人物及各方疑点的见招拆招,真相自然大白于天下---虎照是假的。但是这个时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是否陕西镇坪有野生华南虎?国家林业局却说:“称照片中老虎是真是假,是否是活体,都难以评估陕西镇坪野生华南虎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越位判别照片真假”。引来的只是公众的谩骂,认为是在“大耍太极”。虎照疑云作为一个社会事件,

一方面提升了公众机构尤其是政府对自身公信力的珍惜和重视,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发全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环保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的关注。

(二) 传播组织者

随着法制的发展,公民的自我意识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必须在更高的要求下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同时其承担的舆论压力也日益增加,而政府自身的组织管理素养也因此走向一个新的建设水平。虽然政府的绝对权威消失了,但是政府仍然是重量级的权力机构。它从权威信息的发布者、传播生态的控制者的身份向相对自由的传播时空中一个平等而重要的传播主体过渡。尽管如此,公众对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寄予厚望。周正龙拍到华南虎,本来是一起偶然时间。但是陕西林业厅的介入,使事件起了根本性变化——它意味着政府对照片真实性和野生华南虎实际存在的,一种政治表态,增加了证实照片是伪造的难度和成本,成本。但媒体的发达和人们信息鉴别能力的增强使得对照片的质疑声迅速凸现。更重要的是,所质

疑实物由政府部门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更多人的探讨,而陕西省林业厅的辩驳则更加剧了相互辩难的激烈程度。并且,公众对照片的质疑从简单的照片真伪问题上,扩展、深入到维护照片真或伪方背后的利益动机上,认为真伪之争实际上是难以掩盖的现实利益驱动的结果。

三、 议程设置

虎照疑云事件的议程设置的模式是:潜在政策议程一媒介议程一公众议程一显在政策议程。首先,“镇坪县存在野生华南虎”议题是作为潜在政策议题而产生的。要是这个潜在的政策议程变成现在政策议程,就必须使镇坪县确实有老虎存在的证据。周正龙拍到老虎这一行为,正好是是潜在政策议程转变为现在政策议程的关键。从而点燃了陕西政府希望保护野生动物的信了,进而使“建立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这个政策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当然还需要公众的舆论支持。而大众传播媒介是使政府的议程得到公众舆论支持的最好最快的途径。进而转入媒介议程。所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促使“镇坪县存在野生华南虎”这个议题成为媒介议程。华南虎作为惟一原产中国的老虎品种,野生华南虎已基本绝迹,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显然,“野生华南虎被发现”自然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而中国正处在高扬“科学发展观”时期,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社会生态文明是刻不容缓的事。所以各大媒体报道华南虎照片事件非常符合新闻标准和宣传标准。事实也证明野生华南虎的

照片被公开报道后立即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然而,公众并不认同虎照真实,其议程并不倾向于“镇坪存在野生华南虎”。如据新浪网所调查的结果为:70%的人认为虎照是假的,50%的人认为镇坪不存在野生华南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议程设置者在促使潜在政策议程成为媒介议程时是成功的,但媒介按照自身议程推动公众议程时却无法实现政策议程要求的 舆论支持效果。

四、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和合作

在“华南虎照”事件中,媒介引导舆论的表现具有如下特点:一、网友首次大规模地对一张新闻照片提出质疑并寻找破绽,大众传播媒介议程高密度关注;二、网络启发传统媒体报道转向,造成对一致性舆论表达的冲击,成为影响已有舆论价值判断的触因;三、舆论产生过程中,各种意见喧哗登场,互相纠正,舆论变化速度加快,一些非理智的、短暂的、刺激性较大的意见信息代替了相对缓慢的、完整的意见信息;四、媒介引导舆论的几大转折,形成舆论分流,重构舆论的价值内涵。

舆论引导的形成和新旧媒体间的合作。.意见积蓄期:网络言论影响传统媒体的舆论风向。如传统媒体在受到网络言论的启发后,报道议题与内容开始转向。但由于此时媒体的报道表现为与对环境的觉察同步,即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大众传媒共同传播关于“虎照存疑”这一讯息的高度兴趣,在进一步寻求信息的过程中,意见倾向尚不稳定。因此,舆论强度在仍较弱,尚处于意见积蓄期,发展方向也不十分明确,是一种讯息形态的形成。网络上首先出现怀疑虎照的真伪,然后《科学》杂志发布华南虎照,引起世界的关注。各大报纸纷纷转载。

舆论震荡期:传统媒体报道与网络舆论互动呼应。“虎照”事件进入公众的视野后,陕西省林业厅希望成为“虎照”信息发布和阐释的权威主体,而以网络和纸媒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却极力主动求证,并据此创造现实公众情绪和舆论。一是传统媒体强力介入,通过强化报道力度、对报道内容进行深挖和开掘,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引起公众的注意,引导舆论的形成和走向。去年10月17日起,“虎照争议”成为传统媒体追逐的报道资源。媒介议程对当事

方和相关话题的高密度关注缩短了舆论客体与公众议程的空间距离。二是媒体调查和网络分析形成议程互动。随着时间推移,事件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受众对“虎照”议题的导向需求越来越大。舆论讯息的模糊引发意见的情绪表达进一步演变为舆论主体的规模行为。网络话题成为传统媒体内容后,媒体的价值判断由先前的辅助性开始走向主导性。以都市报为代表的纸质媒体调整报道取向,由对事态发展信息的传递转向对真相和责任的追问。媒体开始组织记者介入到第一线调查采访,利用采访权主动求证,形成报道内容。常常是网络媒体首先发现新闻点,然后有一些不很全面的舆论。然后电视报纸再借着网络的造势,对新闻点进行深挖。彼此相互借势,从而引导舆论走到最高峰。

篇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案例分析(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伦理》课程案例分析

? CCTV新闻调查:虎照疑云/1

? 丈夫拒绝手术 孕妇难产而亡/10

? 糟老汉与傻女子:中国文化博弈的故事

2013年1月

案例一:

CCTV新闻调查:虎照疑云

CCTV12月8日播出

被采访人:

周正龙:陕西镇坪农民

关克:陕西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

刘宽新:摄影家

奚志农:野外摄影师

骆光临:年画生产商

胡华:北斗星图片社设计总监

黄恭情:苏州华南虎繁育基地

孙承骞: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

吴平:陕西省镇坪县县长

覃大鹏: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局长

李骞: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

王廷正: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谢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郝劲松

于海:村民

曹清饶: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

2个月前,这张照片由陕西省林业厅发布,宣告陕西农民周正龙拍摄到了已经失踪多年的野生华南虎,但是紧跟着,这张照片被怀疑是伪造,并且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直到今天,也没有平息。照片的真假之争,已经不仅仅是专业或技术的问题,而是事件各方科学精神的检验,新闻调查跟踪此事。

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鉴定会,在座的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召集的国内摄影界、后期合成以及野外动物摄影的专家,会议的主题要对在全国引发巨大争议的陕西华南虎照片的真伪作出鉴定。

这些照片之所以吸引了中国最权威的摄影协会来组织鉴定,是因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有关华南虎照片真伪的争论甚嚣尘上、不断升级,而由此引发的事件更是犹如戏剧一般一幕幕上演。

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由镇坪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的照片,并宣布野生华南虎再现大巴山区,但仅仅是几个小时之后,照片就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认为照片真实,有人判断照片有假。有人对照片存疑。反对的声音中,从专家到网民,主要从照片中老虎与植物的比例、野生动物常识等方面对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在一片质疑声中,照片的拍摄者周正龙始终坚称照片为真。

记者:华南虎这张照片,老虎和照片是不是真的?

周正龙:我认为是百分之百是真的,没有一点假。

坚持认为照片真实的还有照片的发布方陕西省林业厅。

关克:我看到他拍的这个照片之后,我从心里对他的敬仰之情,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照片拍摄者和陕西省林业厅的说法并没能打消人们的疑问。越来越多的网友搜集照片为假的证据,围绕照片的真伪,在网络上迅速组成了打虎派和挺虎派。

面对质疑,周正龙一度以脑袋担保照片真实,但他的拍照经历始终无法被质疑者所信服。10月3日,他面对老虎共拍摄71张照片,拍摄时间为25分钟,按照周正龙的描述,他距离老虎不足百米,最近处甚至只有20几米,在拍摄过程中还两次亮起闪光灯,但老虎始终直视镜头,既不攻击也不逃跑。在镇坪当地,很多居民也对他拍到的老虎持怀疑态度。 村民:周正龙拍的老虎就这么听话,趴到那儿动都不动。

记者:你是觉得很奇怪是吧?你觉得很古怪吗?

村民:老虎这个东西是很敏感的东西,要不就是老虎感冒了,实在动不了的。 记者:我怎么觉得你们村里头把这个当笑话说呀?

村民:本来不是个笑话的,它本来不是个笑话的,它最后成了个笑话了。

但周正龙对这些争议有自己的解释。

周正龙:专家教授最后开新闻发布会,跟我是这么说的,他说你老周命大,我最后通过多次验证,这个老虎就是那天吃饱的,它要不吃饱,老周今天还在什么西安啊。

关克:周正龙是一个了不起的猎人,这些猎人在面对野生动物的时候,他的一些举措,他能跟动物之间,达成的这种交流不是我们常人能够想象的。

记者:你说周正龙有一种力量能够让老虎镇静下来。

关克:不是说周正龙有这种力量让老虎镇静,但是周正龙有一种力量,让他面对老虎这么近的时候他个人能保持镇静。

陕西省林业厅和周正龙的这些说法没能被质疑者所认同,一些动物研究人员对这种说法表示了异议。被称为华南虎之父的苏州华南虎饲养基地的专家黄恭情曾经这样评价周正龙所拍摄的老虎。

黄恭情:它就是所谓它要临终状态,临终状态它才不动。

但是,众多的质疑依然不能撼动认为照片真实方的看法。直到11月16日,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公布了一张老虎的年画,年画虎与周正龙拍摄的虎高度相似,这个发现成为华南虎照片事件的一个重要转折。

在12月2日的摄影协会组织的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专门对年画虎和周正龙拍摄老虎做了同一性鉴定。

刘宽新:我们采用的是六张照片,06、24、27、29、36、40,六张照片,这是一个动画效果。

刘宽新:两虎重合,华南老虎、年画老虎,这个年画老虎把它抠出来做个单独形象,两虎重合。

摄影家刘宽新经过分析认为,年画虎和周正龙拍摄老虎不仅体态一致,甚至包括眼睛、胡须等细节处也高度相同。

刘宽新:这块,这儿,还有这个地方,再看下一张,这张照片就是胡须,40号照片与年画老虎对比除虎纹一样以外,至少有四处胡须重合。

年画虎的消息发布后,周正龙认为年画是对他拍摄照片的复制。甚至一度表示要通过法律程序对年画进行调查。

通过网友和媒体调查,被周正龙质疑的年画生产商,早在2002年就已经印刷发行了这张名为"老虎卧瀑图"的年画。

骆光临:我们看一下这张画上的印刷的时间,它的印刷时间是2002年的7月10号。 而这样的信息在网上批露后,这一年画又不断在全国各地被发现。11月下旬,某网站拿到了周正龙所拍摄的数码照片41张,这也使得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争论之后,虎照的真

伪终于有了一个新的进展。在鉴定会前,专家们已经通过背靠背的形式各自对照片作了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照片正是之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华南虎照片,而且照片的技术指数足以对照片的真伪作出认定。

刘宽新:我们用华南虎自己和自己比,它们如果是有变化,哪怕有丝毫的变化,我们都认为它是个活体,它喘着气都会变嘛,所以现在06号照片和40号照片,也是完全一致的,刮一点风都会变。对,刮点风都会变。好,看这个,这是 06号和40号就是第一张照片和最后一张,这个基本相隔有20分钟了,25分钟,这个时间算是25分钟时间也是完全一样的。

而通过对使用闪光灯拍摄照片的分析,专家认为照片更是疑点重重。

刘宽新:咱们都照过猫、狗,都照过吧,照过动物,如果闪光灯直对的时候动物的眼睛是会发光的,它这张照片是这样子,你们看一下我把它放大了,它这个发光是这样子的。真正的眼睛在哪儿呢?,在这儿呢,看见没有,这只眼睛和这只眼睛,这是两个眼球,而现在的发光都是来自非眼球的部位,鼻子这块和额头这个地方出现了这么大的反光,老虎的这个地方是毛的,毛的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么亮的反光,这样的反光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被摄物具有明亮的反光,所以我的判断这是一个喷绘的东西,平面的,喷绘的。而且光洁度非常高,对,光面的。

专家还从照片中老虎头顶的叶片所形成的投影做了分析。

刘宽新:我找了八张比较典型的照片,这八张照片你们看看,我们只看头顶上这个叶子,你们看见没有这个叶子完全一样,看见没有完全一样,而且从这两张比较清楚的照片能看出来,这个叶子头顶上就是这个投影在阴天的情况下,这个投影的关系非常具体,这么具体的东西我在家里面,在阴影下我仔细对照过,它这个距离不会超过五厘米,换句话说,这个老虎头上这个叶子离老虎是非常近的,它近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叶子是贴上面照的。

刘宽新认为:由于华南虎与年画老虎相同,所查验照片中每张照片的老虎也相同,活体动物不可能在25分钟时间内稳稳着顶着一个树叶而保持体态不动。因此,可以判定,华南虎没有活体动物的形为,是一个静止的形象,是用老虎平面模型放置在树丛中,用树叶等物遮盖身体边缘拍摄而成。

摄影师高磊认为:图像中的老虎为二维图像,跟三维图象无关,即老虎为平面。在做完计算机分析模拟之后,认为拍摄者与老虎之间的距离为11米,在这样一个距离内能否对野生华南虎进行长时间拍摄,希望由照片拍摄者周正龙作出回答。

按照林业部门的工作程序,现场核查需要在尽快的时间内,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现场动物遗留痕迹,做出专业的测量、拍摄、分类。对周围的植被地理等环境做出准确描述,还需要对当事人及周边群众进行调查走访,并做出记录和初步判断,以保证核查信息的及时可靠和完整,但在调查当中我们却发现,对于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这一重大发现的核查工作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明。这也使得在照片引起巨大争议后,丧失了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解决手段,但是,这样一次无法证明的核查行为是如何被认定和上报的呢?

记者:那么李骞当时有没有给你出示说,他认为这个背景真实存在的证据? 覃大鹏:那就是口头上就是这样。

记者:仅靠他一个人的说法吗?

覃大鹏:难道不可以相信他吗?

记者:除了他的说法之外,他没有任何其它的依据能够证明他去过?

覃大鹏:我对我的干部,我在用他的时候,我对他们我是很省心的,就是干部是什么品质,哪种人是什么人,我心里非常清楚。

那么,把核查事实上报省林业厅的镇坪县政府对这一情况是否知情呢?

记者:您当时相信覃局长工作,所以没有问他要现场的核查,您认为肯定有,但是结果我们调查发现是没有。

吴平: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

记者:从刚刚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到说,这种主观相信,有的时候是很脆弱的,很难占得住脚的。

吴平:那你说可能对这个有一点忽略。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省林业厅也是首次获知县里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核查这一信息。 孙承骞:你今天说的这个情况,我第一次了解。

野生华南虎早在20年前就被宣布灭绝,而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发布周正龙拍摄野生华南虎照片无疑是个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但对于这样一个重大消息的发布,有关部门却没有执行应有的核查程序。

实际上,一次拍摄行为并不孤立,在它发生的前后必然存在很多的印证,我们在采访当中,对周正龙的拍虎故事做了调查。

按照周正龙的说法,10月3日,凌晨三点他上山找虎,上午十点发现老虎喝水的水印,下午四点三十分左右,遭遇老虎,开始拍摄,他最后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为下午5点03分,而从拍摄地神州湾走回家又有4、5个小时的路程,这一信息周正龙曾多次向媒体讲述过。 记者:你拍完那个照片大概那时候几点了?

周正龙:我反正从山上走的时候是5点多一点。

记者:往回走?

周正龙:嗯,走到家里是9点了。

我们了解到,10月3日下午就有人见过周正龙,我们找到了他。

于海:5点到6点半之间(碰到周正龙),他说华南虎拍上了,我问他用什么机子照的?他说有胶卷有数码的,我说你把数码相机给我看一下,他用数码照的,当时我自己拿来看了,他还挺神秘的,但是我拿过来他还是给我看了。

于海回忆,10月3日他是去接亲戚,就在周正龙居住的文采村的路上碰到周正龙,而且当时周正龙还告诉于海,自己已经拍到了华南虎的照片。

记者:10月3号当天,你拍完照片回来之后,你有没有碰到村里的什么人? 周正龙:没有。

记者:于海说他当时开着车在路边碰见你,把你捎上了车,你还给他看了华南虎的照片。 周正龙:他在瞎讲,他根本没依据,我怎么可能在山上下来,就遇到他了呢?

记者:你没碰见他是吧?

周正龙:我在哪个地方碰过他?

究竟于海和周正龙的说法哪个真实?我们了解到当时车上还有其他的居民,我们又找到他们做核实。

记者:有一天你坐车然后从外面回来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过一个,拿着照 相机给你看老虎的人?

村民:碰见过,我和我妈妈坐他(于海)的车回来的时候,就遇见了他(周正龙),然后我哥哥就让他(周正龙)顺道就带他(周正龙)回去,然后他就在车上就告诉我们,他拍到了华南虎的照片。

记者:他是在车上给你们看这张照片吗?

村民:对。

记者:是用什么看的?

村民:好像是数码照相机吧。

记者:你看到什么了?

篇四:人文学院实验报告书 (2)

人文学院实验报告书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虎照疑云)

专 业 文秘教育 学 号 2011024105 姓 名 赵丽红 指导教师 张静梅 同 组 者

课程名称 《传播学》 实验日期 2013/10/9 实验名称 运用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进行传播案例分析

篇五:华南虎照片疑云

华南虎年画老板骆光临起诉周正龙和关克

? 2008年01月08日08:21 新快报

7日,骆光临拿着起诉书在义乌市人民法院前留影

7日下午,华南虎年画老板骆光临在他的博客发帖《我已经起诉了,告的是周正龙以及关克》,帖子称他已经向义乌市人民法院提交诉状,状告“华南虎照”提交者周正龙和关克(陕西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

另外,骆光临在博客中还贴出了两份民事诉状。一份是起诉周正龙的,其中提到起诉周正龙的理由是,“被告无中生有,诽谤原告侵犯其著作权”,原因是周多次表示年画商“用年画陷害自己”。他要求判决周正龙停止侵权并向原告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0000元。

而另一份诉状是起诉关克的,状告关克“发表言论不慎重”。骆光临称,关克多次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年画虎这是一张PS得很可笑的假照片,并通过自己的博客发表《华南虎照片技术分析》一文称:“利用年画为道具制作虎照根本不可能。”据了解,法院将在近期对骆光临的起诉做出是否立案的裁定。

对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周正龙和关克,了解他们对此事的回应。周正龙表示:“我在家等着呢,他告我,我还要告他呢!”

而另一个当事人关克则表示:听说自己成为被告心头大喜,终于可以将虎照和年画虎之间“谁抄袭谁”的问题引向司法程序了!他称“个人损失事小,公民诚信和政府公信力的损失事大”。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