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儿童绘画生气的小女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30:19 字数作文
儿童绘画生气的小女孩字数作文

篇一:儿童的绘画敏感期

儿童的绘画敏感期

进门就看到宝宝在家的墙壁上、地板上、桌子上、凳子上到处都涂鸦着彩笔的痕迹,看着乱糟糟的就很生气。这大概是大多数妈妈的体验。

我家也有这样一个小朋友,总是把家里涂鸦的乱七八糟的,自己还洋洋得意,自得其乐的把他的“伟大”杰作指给我们,还不停地问我漂亮吗,看着他的杰作我哭笑不得。同时又对他在我房间里乱七八糟的涂鸦很生气。

后来了解到早期教育的一些知识才知道,原来是宝宝的绘画敏感期到了。

孩子在3-5岁进入绘画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宝宝往往通过涂鸦和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在表达能力不够完善时的一个补充,也是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儿童独有创意的一种方式。

早在宝宝1岁多的时候,就会拿起笔来乱画,大多是一些线团和小圈圈之类的涂鸦,这个时期,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还不是很大;到了2岁多的时候,宝宝们能尝试着画一些抽象符号,虽然大人可能不懂,但是在孩子的认知里边却有一定的代表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 子能顺利地画出三角形、圆形、四边形,这对孩子的绘画能力来讲是一次飞跃,能画出形状这件事情本身会带给孩子巨大的成就感;4岁半左右,孩子的绘画水平会有一个新的升华,TA们不在满足于对事物轮廓的表现,转而关注事物的细节,并开始用画笔去表现这些细节;到了6岁之后,孩子的绘画兴趣会逐渐上升,开始用更丰富的绘画技巧来表达他们对身边一切事物的认识。

到此,孩子基本上已经度过了绘画敏感期。

所以在宝宝绘画敏感期里妈妈应对宝宝多加引导和表扬进行早期教育,使宝宝在绘画敏感期时得到对绘画的满足,宝宝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你的宝宝很可能成长为大画家哦

篇二: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

启蒙阶段

开发孩子的智力因素,即思考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审美和实践能力,让他喜欢绘画,并从中的到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能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并有自己喜欢得表达形式,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欢和想象的事物,从实践中提高能力。

写生能力是为了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并从中的到灵感绘画的同时发挥想象力,水粉和多种绘画技术的介入,让孩子对绘画各种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各种形式的创作都能以自己的想象力去发挥。

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因此,我注重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研究,本文拟就对儿童绘画教学与创造力培养方面的认识,实践和探究,提出一些浅见。

一、培养儿童绘画兴趣,调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儿童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容易波动。绘画教学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这叫“动机呼唤”。动机呼唤就是把儿童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激发兴趣需要贯穿绘画活动的始终。开始时鼓动儿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绘画过程中,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绘画结束时要把儿童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绘画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我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强烈的绘画兴趣和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如教儿童接触造型与色彩时,我说:画画的时候教师发现很多有感情的线,线条也会快乐和生气,小朋友你们相信吗?这样从情感上调动他们绘画的积极性,然后让儿童认识线,从情感上感知真线的紧张、生气,由线的开心、顽皮、跳跃。通过对线的认识更好地启发儿童的思维把线条的情绪联系起来,这样使画面更生动又具感染力。有时我会安排一些意外效果的活动,激发幼儿好奇和探索创造的欲望。如教学形与色的运用,我让小朋友设计小花布,对初次尝试制作的儿童来说具有非常美妙的刺激性,会大大激发儿童运用形的组合构成图案和纹样,并运用色彩的变化表现图案,在涂色时运用不同的技法,尝试几种色混合的效果。这样他们自己画小花布做出一小帽子、小手套、小围巾等布织品漂亮可爱。

二、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

1、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自我表现。创造性自我表现的主轴是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和求新求异的能力表现的动态结合。儿童绘画主体是孩子,教师只能作为学习

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绘画。在一定的主题或题材范围下,由儿童自己去练习创作进行构思、设计、选材的绘制,教师在儿童创作练习时,不要直接干涉他,替代孩子画画或模仿范画,而要加强指导,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儿童克服绘画中的困难。例如,在一次儿童命题教学中,发现有一个儿童作画时漠然置之,无从下笔。见此我就鼓励他任意在纸上画一个形。他无意画出了一个不规范的椭圆形,我立即启发他:这个形象什么?他回答像一个鸡蛋。但如果画鸡蛋就无法深入地画下去,我就吟诵了一首儿童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再通过语言描述出鹅的形象、动态。这样一来,在他头脑里逐渐形成了鹅的形象。受到启发后,他很快能在椭圆形上添画鹅的头、颈、掌,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白鹅,接着我又教他鹅的头与身体之间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动态的画法,他又画出一群鹅。这样,一幅构图优美、形象生动的群鹅戏水图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例,既没有要求儿童怎样画,也没有儿童代笔,而是运用“不教善教”的教法,不断启发引导,增强儿童绘画的自信心,发掘出儿童绘画的潜能,提高儿童的想象创造能力,使儿童从想不到、画不出到想得多、画得好。

2、组织开展创造性思路训练

观察力训练

儿童观察事物持续时间短,易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系统性差、概括性差。因此,要通过一定的有目的的培训、训练儿童观察能力的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以此为中心环节带动他们的感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想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经常引导孩子去观察他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人或事;经常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观察;还时常提倡家长带他们去商场、医院、大自然中观察和体验,使儿童有兴趣去听、去看、去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大脑表象储存量。

想象力训练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从谈起。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让他们多想象、多参与。如在“造型与想象”单元教学中,我由各种有趣的故事导入教学,激发儿童想象的欲望继而适当提供基本的基础造型(如各种不同植物形态)并与他们共同探究其结合方式,变化规律。通过表现故事形象,启发儿童抓住造型特点进行变化创造,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创造出有技巧、颇具美学效果、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体。

训练儿童的想象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量观察,让幼儿从小尽可能多地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

(2)让幼儿多听故事,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

(3)丰富语言,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4)绘画,幼儿期小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他的观察力,也有助于想象力的培训;

(5)多实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经常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让他们适当看些电视和电影……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发挥想象能力。

集中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思考:不断地进行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就使得创造性思维逐渐向高水平发展,并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

在绘画活动《去太空旅行》中,我允许儿童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儿童以观看星星、月亮为创造画面或要求儿童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儿童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儿童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充分得到提高,发散思维在儿童绘画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儿童单一的思维方式,培训了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创新意识,激励了儿童善于想象,敢于创造的精神,促进了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

联想能力训练

在指导儿童绘画过程中,有时我会设定条件,启发儿童联想或思维迁移。我在教绘画物体时要教其观察、归纳基本形或反之用基本形启发幼儿联想物象或事物。如图形——各种球类、吹泡泡等;方形——楼房、桌子、电视机等;三角形——热带鱼、伞、帆板等;对色的联想,如红——红花、红旗、火焰等,如蓝——蓝天、大海等;如黑——黑板、乌鸦等。启发联想不能局限伏有的几种,它是举一反三、触类旁能的体现。如在“形的组合”教学中,我让儿童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儿童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拼画出各种物体或在形状上直接添加特征也将形改变成具有意义的物体。每当孩子的创造力有所表现就应该及时鼓励与表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注重培养智力技能与扩大知识眼界

1、注重培养幼儿的某些智力技能

所谓智力技能是指认识能力与操作性知识和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技能。绘画离不开感知、观察和想象等认知活动也离不开图形、颜色等符号媒介,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为智力技能,这就是把绘画技能与智力结合的指导方法。 在日常绘画指导中,我总是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图画是通过图形和颜色来表现 的,每一次指导我都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教孩子多认识颜色和图形——包括几何图形和实物图形,总是充分鼓励孩子们自主、自由地去发教思维、创造性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起,运用自己掌握的工具材料,发展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我认为只有让孩子子们深刻地体验美术欣赏、创作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才能真正会有效果。

2、丰富儿童的经验、扩大知识眼界

儿童画具有综合性,能融合德、智、美多元素质,需要多领域交叉,自我表达与创造性表现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这些功底,主要来自于“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来自于各领域的交叉以及日常生活,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画外学习或画内、画外有机结合,以积累画内工夫。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有条件要带儿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略田野风光,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在引导观察过程中,适时提些难度适中而具启发性的总是引导他们认真听、仔细看,尽量多接触各种感官去认识辨别事物的特征,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使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为顺利进行绘画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探究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与讨论

1、要重视儿童绘画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

儿童绘出的儿童画是一咱自我表现方式,是他的思想的表现,内涵着他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的联系,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孩子,最重要的是绘画过程及其发展历程。每逢见到有家长虎着脸批评孩子的画“不好看”“不会画”“画不像”时,我心中总感到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因为他们只简单地从画面上评价孩子们的画,是单纯重视绘画结果的表现,这样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降低或损伤幼儿创作图画的积极性,相反的我认为儿童绘画存在水平上的差异,但差异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的绘画热情,绘画兴趣和努力程度,特别是他的创造精神。教师和家长们需要的是珍惜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给予肯定和 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以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

2、要杜绝模仿成人范画,让幼儿自主作画

在指导儿童绘画中有提倡“发挥范画应有的作用”,但实际教学中,示范和范画经常出现成人化的偏差。例如所谓“简笔画”,它原本是成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程式表现,将它全为范画和教材,无疑是在禁锢、扼杀儿童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所以,我提倡不要热衷于让孩子模仿范画。如果强迫模仿,他们会成为范画的依附者,模仿的工具,自己内在创作欲望受到压抑,自我表现的热情受到挫折,从而使孩子失去绘画活力,谈何创造力?所以要抛开范画,培养孩子自主作画的能力。

3、要倾注教师的教学才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绘画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绘画兴趣为主,不仅要鼓励儿童不断地寻求新的创作理念,还要培养儿童创造性地思维方法。因此,美术教学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其自发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更要求我们要倾注教学才智进行培养。首先要帮助儿童消除阻碍创造活动的心理因素,帮助儿童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心,对儿童来说儿童的艺术表现,不要因为个别儿童画得不好而挖苦其作品,对不按要求完成的作业,要区分是恶作剧或创造新想法,即使恶作剧也可能有创造性的因素,我们要通过教学机智将儿童引入创造性的教学轨道。其次,要切实帮助儿童解决创造表现上的困难。对儿童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脱离其年龄特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给以资料加强演示,还要善于组织材料,引导观察善于利用儿童的活动启发其对生活的观察与表现。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

对儿童来说,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周围的人们去用心培养,当然一切活动都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严谨的计划、精心的组织,始终使活动处理良好的运行轨道。相信未来的世界会在下一代的创造和努力中变得更精彩。发展创造力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会一如既往不断探索下去。

篇三:图画书与儿童心理

图画书与儿童心理

【柯倩华】

儿童图画书以图画表达和诠释与儿童相关的事或概念。许多反映儿童心理和成长特质的图画书,不仅使小孩产生认同感,在阅读中体会并整理自己的内在感受;也帮助大人藉以了解小孩的特质和心理,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图画书之所以能做为反映儿童心理的绝佳素材,与两者的特质有关。简单的说,小孩的感觉丰富、对图像的观察敏锐,但抽象思考及语词文字的使用较不 精确熟练。所以,小孩在表达情结时,使用图像(包括身体动作)常比文字有效。而心理感觉是内在的,看不见又摸不着。图画正好将它们具体呈现出来,成为小孩 可以指认、分辨及描述的对象。图画的元素如颜色、线条、布局等,常引起人的情绪感觉。例如:红色使人觉得兴奋或紧张,蓝色使人觉得平静。色彩的深浅,给人 或重或轻的感觉。曲线在画面上造成流动或不安,水平线显得稳定,垂直线则传递顶天立地的力感(线条的粗细又产生不同的效果)。画面布局的丰富或简单,使人 觉得拥挤或开阔。我们看到「梅子」两个字或是一颗有颜色形状的梅子,也会有不同的生理感觉。因此,在图画书里,角色的表情、动作、姿态,色彩的明暗深浅、 背景细节和空间处理等等,常具有象征意义或暗示性设计的企图,以达到反映或诠释儿童心理的诉求。

以下介绍一些杰出的儿童图画书,做更进一步的实例分析。

《生气的阿瑟》(AngryArthur,1982),是表现情绪最成功也最勇敢的例子之一,它让一个小男孩发二十二页的脾气。在画面上,我们 看到他的怒气变成乌云、闪电、台风、地球瘤、宇宙震,使所有宇宙星球裂成碎片,他却独自在太空中流离失所,茫然的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生气。此书获英国儿童 图画书新人「鹅妈妈奖」。它清楚的画出怒气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协助小孩以不同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复杂混乱的情绪,又以不说教的方式教小孩明白怒气的杀伤力, 如此破坏和伤害身边的人事物。它也同情的理解小孩的负面情绪,其实常是困惑焦虑的求救讯号,需要旁人的尊重和引导。

《恶意汤》(MeanSoup,1992)则幽默的示范了大人引导的态度和智慧。小男孩经历了很糟糕的一天,怒气冲冲的回到家,踩院子里的花, 趴在地上不理会妈妈的招呼。妈妈开始盛水洒盐的煮汤,邀请小孩一起对着锅子尖叫、扮鬼脸、敲打。小孩喷出最后一口火气后,和妈妈一起笑起来。他问妈妈煮的 是什么汤,妈妈回答,《恶意汤》。母子俩一起搅啊搅,搅散一天的不如意。在图画里,妈妈在门后偷看小孩生气的动作,暗示她了解小孩需要渲泄负面情绪。小孩 和大人一样,气消了,才较容易接受规范道理。小孩好奇的偷看妈妈在做什么,暗示了大人身教的行动示范常比语言的训诫更能有效的引起小孩自发的

意愿,也突显 出「时机」对于情绪处理的重要。

这本书塑造了一个了解「情绪」的大人,也反映出尊重儿童心理的理念。事实上,儿童图画书不只是故事书,它常反映出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和童年的观点,及对「人」的理念。这些观点和理念,就如其它的知识一样,随时代、社会环境演变而改变。

在美国儿童图画书中,被推崇为走在时代的前面,最具儿童心理特质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一九六三年出的《野兽国》(汉声中译本)。故事大意是一个小 孩在家中大撒野,被妈妈赶回房间并不准吃饭。他的房间逐渐变成丛林。他驯服野兽,成为野兽之王,带领野兽们大撒野。但最后,他放弃王位回到原来的房间, 「发现晚餐在桌上,而且还是热的呢。」此书获得美国童书凯迪克金牌奖,却因为角色的造型及「可怕的」内容引起大人的争议批评。但小孩们不但不怕它,反而非常喜爱它,使它至今仍是发行量超过百万本的世界畅销书。它打破了禁忌和疆界,诚实的把小孩的情绪和想象具体成形。作者桑达克(MauriceSendak) 表示,他碰触的是「内在」,而非外在事物。所谓「内在」,即是小孩为了对抗童年的黑暗面(恐惧、焦虑、挫折……等)而创造出的幻想(fantasy)。童 年的真相是:小孩是容易受伤的。他们总是挣扎着成为「野兽之王」,而他们的幻

儿童绘画生气的小女孩

想是用来保护自己、驯服野兽的武器。这本书的图画布满象征寓意,以三幅跨页的 创新设计,经营出充满情绪的戏剧高潮。更特别的是,小孩的形像并非可爱娇弱,而是强悍自主又充满活力,肯定了小孩处理情绪的能力。

时至今日,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不断进步,证明了桑达克的正确,也出现了更多图画书更清楚的描述大人如何帮助小孩,用小孩自己的办 法去克服自己的恐惧,例如《洁西卡与大野狼》(远流中译版)。它把内在无形的情绪变成外在有形的具体实相,提示小孩思考自己的想法,并练习处理情绪的操作 程序。它所示范的亲子对话,非常值得关心这个课题的大人仔细研究。

当图画的象征符合小孩实际心理感受时,它不但吸引小孩注意,也帮助大人较正确的了解小孩。《彼得的口哨》(上谊中译版),以颜色、线条、布局, 精巧的表现一个小孩想学会吹口哨的心路历程:期待的兴奋、挫折后的自我防御机制,以假装和肢体动作抒缓压力和凝聚再尝试的能量,学会时的得意满足。它也呈 现家庭对小孩在自我肯定上,同时产生的压力和安慰。它的艺术表现方式充分运用情感的图像语言,一致呈显小孩的内在情绪和外在情境。

《莎莉,离水远一点》更直接用图画对比现实的外在世界和想象的内在世界,使人一目了然,大人看见的和小孩想象的有极大的差距。它或许可视为讽刺 大人,虽然一直注意小孩、和小孩说话,其实却完全不知道小孩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更好说,它提醒大人,避免专断、自以为是的与小孩互动,尊重小孩的想象和心 理感受。

当小孩能肯定、欣赏,享受自己的想象时,才会相信自己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快乐。如《小真的长头发》(台英精湛儿童之友中译版),一个 小女孩自由的想象自

己有长头发时,会是怎样令人羡慕的模样,可以做什么令人夸赞的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童趣的奇妙。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和肯定,以及自我满意 愉悦的感受,让小孩安心做小孩,随自然成长的阶段,培养温暖健康的心理力量,帮助他们较平稳的度过那些「黑暗」的时刻。

在引导小孩了解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借着图画书鼓励小孩,去观察别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感受,练习同理心的想象和思考。

《威威找记忆》(三之三文化中译版)借着住在老人院隔壁的小男孩和老人们之间的友情,呈现每个人因不同的个性和兴趣,而有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 小男孩有敏锐且关怀别人的心灵。他透过每个人对「记忆」的不同说明,链接出自己的记忆,帮助一位老奶奶找回她失去的记忆。画面上生动的表情、动作和各具特 色的造型,描绘出小孩和老人们内在生命活力和精神亮度,完全不在乎身体的外表和力气,形成一个温馨的世界。图画的色调和主题诉求的情调一致,文图合作演出 了完美的旋律。这样的图画书,使小孩不仅注意自己的情绪感觉,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动。

这些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图画书,由各种角度和手法诠释儿童心理,也蕴涵一种美妙的光彩和力量:以光彩启发小孩心怀希望和理想,以力量支持小孩为现希望和理想而努力。

篇四:少儿美术问题解答

少儿美术问题解答

美术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答:在激励教学体系指导下,尊重、挖掘、保护孩子已有的绘画天赋,系统教授美术技巧,重点培养孩子艺术修养,最终建立孩子美术创作的自信心。

为什么要让儿童学习美术?

答: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怎么欣赏孩子画面中的美?

答: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儿童绘画不同于成人绘画,即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就是天真、自由、浪漫,极富稚趣。只有鼓励孩子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由自在的画画,画内心的感受和天性,才会显示出儿童画的美学特征。儿童画的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成熟是一种美,幼稚也是一种美;规范是一种美,自由也是一种美。只有这样理解,家长以一种儿童的眼光去欣赏儿童的绘画,便不难发现每一个儿童画画的可爱之处了。

为什么建议孩子在7岁以后才学习素描等基础美术课程?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的思维模式是有所不同的,7岁前的孩子完全是形象思维,充满想象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其艺术想象能力,想象能力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这段时间让孩子广泛的尝试各种各样的绘画形式,不追求写实,让孩子觉得绘画是非常轻松和有趣有事,从而坚定了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7岁以前我们训练的重点是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兴趣。

而在7岁以后,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身体机能也逐步成熟,控制手臂、眼睛的能力相对熟练。这时候,我们开始教严格的美术造型能力训练课程,如:素描、色彩静物、人物速写等。这些课程是目前国内高等美术学院一、二年级普遍采用的课程,来源于俄国,我们称为“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是训练造型能力的和一种方法,就是教学生如何画的更像。素描、色彩静物这样的课程通常比较枯燥,要有一定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有相当的控制眼睛和控制手臂

的能力。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来说,难度太高,会让孩子觉得画画很难,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阶段没有巩固他(她)的想像能力,将会对孩子今后一生进行艺术创作有很不利的影响。毕竟“造型”仅仅是手段,想象力才是艺术真谛。

所以,我们不建议7岁以胶的孩子这习学院派基础美术课程。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可是,许多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 让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您要注意下面几点:

★尽量不要指点孩子作画

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在绘画中使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一般来说,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喜欢用粗犷的笔触来作画,他们绘画速度快,画面连贯,流畅,有较强的表现欲;而文静内向的孩子,他们的画细腻,严谨,画面一般都比较精致,紧凑,而且作画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一个偏爱动物的孩子,通常能画出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喜欢交通工具的孩子,则能把车辆的部件凭记忆画出来.

什么个性的孩子就让他画什么样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您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

呵护“原生态”儿童绘画

在许多少儿美术活动与绘画比赛中,“原生态”儿童绘画屡屡遭到排斥与冷遇,那些“伪儿童绘画”反而风光无限。这种错误的导向也给儿童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就需要

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爱“原生态”儿童绘画。

一、正确认识“原生态”儿童绘画。

“原生态”这个词大概是缘于今年央视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而家喻户晓。 事实上歌唱的“原生态”人群在现代社会并非主流,更多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而儿童绘画的“原生态”则不同,它几乎就是儿童绘画的常态,因为绝大多数儿童喜欢选择这种形式

来参与美术活动,它们的总体态势就是这种“原生态”。 “儿童画,只要让孩子们自由地用个人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稚作才是儿童画最为显著的特征(张广才《儿童画是一种很高级的艺术》2006年6月10日《美术报》)”。此言对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与艺术特征作了一个简洁恰当的概括。如“原生态”歌手一样,绘画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抒发方式、创造方式、交流方式、娱乐方式,

他们在活动中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主探究与发现。

许多美术教材上刊登的“学生优秀作品”大多不是“原生态”儿童画,而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绘画活动所受不当教育的影响还较小,从而保持住了儿童画的“原生态”。还有,学生平时自主创作的作品也是“原生态”,这样的作品包括随意的涂鸦、个人思想的图像表达、活动的辅助装饰等等。当一个孩子学会了用类似成人的绘画语言去处理画面,而对当初的涂鸦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时候,他的画便不再是儿童画,即便他的年龄还处在儿童期。

二、关注“原生态”儿童画的生存状态。

“原生态”儿童画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它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认

同与欣赏,更缺少像“青年歌手大奖赛”那样为社会所广泛瞩目与肯定的平台。不但在有关美术比赛中不能闪亮登场,即使在美术课堂上,由于评价标准的偏颇,也得不到应有的赞许与表扬,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

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

有人对儿童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成人化思维,颜色搭配讲究,画面一味追求饱满,涂色均匀,勾线齐整,大多数是线描以后涂色,装饰性极强。画面表现形式多样,专业味道浓”(路学正《深陷“误区“的儿童画》2006年1月7日《美术报》)。这些所谓的儿童画大多经过了成人的精心辅导,甚至干脆就是代笔,离“原生态”已经相去甚远,如果以此作为研究儿童绘画的蓝本,无异于痴人说梦。再以此引导儿童美术教育,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误人子弟,即使提高了少数孩子的绘画表现能力,那也是以牺牲大多数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泯灭童心童趣为

代价的,这就背离了美术教育的正确目标。

不用否认,少数儿童确实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对画面语言的把握比较成熟,但这样的孩子只是百里挑一,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具备这样的先天素质。而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绘画,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孩子们都喜欢用绘画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他们不在乎绘画的形式与语言,而对这种表达的过程乐此不疲。美术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参与美术活动,关注美术文化,在此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求完善自我,和谐社会。如果忽视作为常态的儿童画的“原生态”,就是忽视儿童绘画的本质,就会误导儿童美术教育走向歧途——虚假、

功利。

三、积极倡导“原生态”儿童画的保护与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原生态”儿童画的价值意义,特别是它对美术教育的深刻影响。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儿童画进行合理的解析与评价,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绘画所传达出的信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评价

体系。

强调学生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在儿童画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重视技能技巧传授的教学方法,有人提出“不教而教”的主张,但这绝不等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所作为,也不等于儿童画不需要技法的学习。相反,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但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熟悉儿童的心理特点,讲究教学的艺术,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并将这些进行整合与内化,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具体

实施。

搭建展示“原生态”儿童画的舞台,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交流的乐趣。在儿童绘画比赛中要大力推崇“原生态”绘画,其实,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儿童绘画大赛中就对“原生态”儿童绘画特别眷顾!期待“原生态”儿童画能够成为美术教育一道美

丽 风 景!

篇五: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浅谈儿童绘画中的点线面

---蔡利民

【摘要】: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一、正确认识点线面。二、拉根线条去散步。1.“流畅、自然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2. 在“玩线”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3. 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点线面。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点线面贯穿在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他们描绘出流畅、质朴、纯真、富有童趣的图画。

【关键词】 : 儿童 点线面 审美观 好奇心 想象力

点线面是绘画的三大艺术元素。如何让儿童正确认识绘画中的点线面,并能将三者综合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正确认识点线面。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抽象的点线面是不太好理解的。在教学《点线面》一课,我开头设计运用多媒体动画,形象而直观地展现了点线面:用跳动的圆点来介绍点,用从点开始扭动的轨迹来表示线;用从线条开始往下覆盖的区域来表现面。孩子们的视觉有了直观的感受,我又适时让他们找找教室里的点线面,“灯是点,窗框是线,门是面,黑板是面,我们是点??”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孩子们一下子就准确地找到了生活中的点线面。这时,我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眼中的点线面都是怎样的呢?”通过引导和交流,孩子们了解了:点不是纯粹的圆点,他们有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菱形、心形、月牙形等各种形状的点;线有弧线、直线、折线、波浪线??;面也有各种形状的面。点线面是互相结合、有机统一在画面中的。明白了点线面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三大艺术元素。

二、拉根线条去散步。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勒物体的轮廓,描绘出明暗的质感,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狂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儿童绘画的开始(即涂鸦期)也是从线条开始的。可见,儿童美术教学中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

1.“流畅、自然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在辅导学生作业过程中,我有时会发现有的学生手上拿着一把小尺子,再看看作业本上是用尺子画出的笔直的线条。起先,我只是简单地让他们把尺子收起来,可后来发现又有学生用尺子画画,我偏问他们为什么要用尺子画画?得到的回答是:“用尺子画出的线条直!”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对线条的审美出现了误区:认为只有笔直的线条才是美的线条。素不知,他们笔下那稚嫩的线条是多么的自然而有灵动性!也许他们曾经受到成年人的干预和误导,要说服他们不能简单地制止。《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讲道:“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于是,我让他们随手画一根线条,与他们用尺子画出的线条对比,哪种线条看上去更自然、更舒服?又经常给他们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等方法亲身体验和感悟。慢慢地,他们似乎明白:用尺子画出的线条虽然直,但在表现物体时,却显得僵硬,没有生气;随手画出的线条,只要是流畅的,反而显得自然,富有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培养?其中方法之一就是“要

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于是,我结合美术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在教学《线条的魅力》一课中,我课前搜集大量以线条为主的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在学生面前。有线条严谨、秀丽的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有线条挥洒自如的水墨写意画;有线条粗狂的木炭条写生作品,有线条富有弹性的漫画作品??学生通过欣赏、讨论、比较,亲身感受了艺术作品中线条丰富的变化:线条的粗细,可以产生凹凸的变化;线条的深浅和疏密可以产生空间的变化;线条的长短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线条的刚柔缓急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变化??体验了线条的真正魅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紧跟着后面的《画性格》一课中,学生们通过欣赏大师创作的绘画作品,探究其艺术风格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能轻松地运用不同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艺术元素来表现不同的性格,例如:他们会运用流畅的曲线和点的结合,配以明快的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性格;用舒缓的线条和冷色调来表现温和的性格;用大的块面和饱和的色彩来表现暴躁的性格??从而将具象的性格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每个人的作业都体现出各自的个性。点线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另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与大师对话”,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艺术大师的作品,拉近与大师的距离,感受大师作品中的线条魅力。在《点线面》一课,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大师的画》,介绍了米罗、克利、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并配以优美的钢琴曲,孩子们一边看线条,一边“听”线条,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游走在画家那简洁的、纯朴的、不受束缚的、富有童趣的线条中,感受着音符传达出的律动的线条,孩子们从大师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鸣。明白了:只要用心、用情去画,画出自己心中的线条,线条的魅力是神奇而无限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个个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伴着优美的旋律,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点线面”。体验了一次做大师的感觉,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终于,学生们坚信:只要是用心画出的,富于感情的、自然的、流畅的线条就是美的线条!从此,再也没有学生用尺子去画直线了,随手画出的直线虽然没那么直,却是流畅的、自然的、律动的、有活力的、不为工具所束缚的、稚嫩的、富有童趣的。

2. 在“玩线”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水墨画,拿贯了水彩笔和油画棒的小手初次拿毛笔画线条,感觉有点难度。画出的线条显得胆小、滞顿而软弱无力,全然没有了昔日的活泼与流畅。

如何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画出流畅的、自然的、律动的、有活力的、不为工具所束缚的、富有童趣的水墨线条呢?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水墨游戏》一课中,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水墨技巧简单化、情趣化、活动化,这样更能接近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儿童对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玩线”中感受笔墨,感受线条带给他们的乐趣。学生在玩中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的开头,我先在宣纸上用毛笔随手画了一根线条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今天,老师要拉根线条去散步,小朋友们想和我一起去吗?” “想!!!!!”话音刚落,学生们偏嚷了起来,学生的兴致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对他们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一听玩游戏,孩子们兴致更高了,注意力全被我吸引过来了。“老师先给大家变个戏法!”一个个好奇的目光全聚集过来,我在原先画的线条上三笔四笔又添加了几根线条,画面上顿时出现了一列行进中的小火车。从他们惊奇的眼神中我找到了本节课的契机,这时,我适时揭示了课题。孩子们兴致盎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我先请一位同学在宣纸上随手画一根线条。初来乍到,这位同学未免有些紧张,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了一笔,与其说是线条,不如说是一个不规则的色块,我还是向他投去

赞许的目光,这时,我问大家:“小朋友们想一想,他画的像什么呀?”孩子们的想像力顿时被激发起来,各式各样的答案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我又说:“谁来添根线条,看看会变成啥?”教师里沸腾了,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走上前来,你一根,他一根,有直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等,好像事先约定好似的,第一个上来加了个圆圈,第二个想了想,在圆圈的一侧画了一根粗粗的线条,第三个上来在另一侧也添了粗粗的线条,第四个上来在圆圈的上部画了好几根线条,一个小女孩的雏形偏跃然纸上,下面看的同学又惊奇又兴奋,个个蠢蠢欲动,后面上来的同学很轻松地画出了小女孩的五官和身体,我立即说:“哦,原来我们在散步中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请她随我们一起去散步,好吗?猜猜我们到了哪里了?”后面的同学又分别在人物的旁边添画了树木、小亭子、太阳、云彩??原先的一张大白纸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共同参与,此时已被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线条。原先的一张大白纸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水墨画。他们画出的线条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流畅,孩子们画画的兴致更高了,胆子也更大了,也主动想画了,也有东西可画了。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水墨的情趣,领略了水墨线条的魅力,初步了解了水墨线条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在玩中学到了水墨画的基本知识。我又趁热打铁,融入水墨画的其他知识,让他们画画时要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同样的游戏在同桌之间又做了一次,大家你画一笔,我添几笔,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不一会儿就呈现在纸上。孩子们的兴趣、胆量和创造力在线条的勾勒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另外,我在线描教学中还融入故事的创作,让他们用线描的形式去表现一个故事。从主要角色的勾勒到周围环境的添加,一样的故事,却有着不一样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性思维被一步步挖掘,学生对线条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以及造型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

3. 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点线面。

水彩笔和油画棒是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儿童也容易掌握。在学校线描社团中,为了让他们了解线条的更多魅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线描的兴趣,在我的引导和建议下,他们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各种不同的线条,体验不同线条带来的乐趣。于是,有的带来了荧光笔,画出的线条亮晶晶的,倍受小女孩的青睐;有的带来了刮蜡纸,用竹签刮出线条,露出了底下彩色的底,在黑色的衬托下,线条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的带来了水墨工具,体验了水墨线条的韵味;还有的带来了毛线和彩色卡纸,用手工材料来表现线条,体验了手工制作带来的线条乐趣。

孩子们兴致很浓,不用你说,他们会经常更换工具,享受着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线

条带来的不同乐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线描的兴趣和对线条的表现力。

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在儿童画创作中融入点线面的装饰。在背景的处理上,将过去单调的涂色改为用点线面来表现,孩子们乐在其中,画面在视觉上比以前漂亮多了,内容也丰富

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点线面如何结合起来运用是儿童美术教学的难题。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经常会发现他们会孤立地将点线面分开使用,画面就显得单一不够活泼和丰富。《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于是,在教学中,我除了给他们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外,还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点线面。引导他们去探究点线面是如何统一在起的。孩子们从田野里、森林中、花丛里??从书包的图案设计上;从教室的布置上??找到了很多的点线面,欣赏和了解了点线面的巧妙组合。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能将灵动的点和多变的线条统一在各种块面里,画面活泼多了,也丰富多了。

总之,点线面这三大艺术元素贯穿在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美丑,应保护和发扬孩子身上天真无邪的优点,多给儿童欣赏和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让他们在轻松的体验和和感悟中寻找到绘画艺术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描绘出流畅、质朴、纯真、富有童趣的图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师教学用书.第10册/主编:陈通顺 徐淳.-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12

本文获2012年“师陶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