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19:45 小学作文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小学作文

篇一:月食是怎么产生的

王会利,号同盛老人之

天 文 知 识

二、月食是怎么产生的

(一)活动目的:

1.科学思想的培养:通过观测月食或收集月食的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月食的现象,认识月食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天体现象的分析能力。

2.兴趣的培养:通过观测月食,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宇宙奥秘的探索活动。

3.资料处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收集月食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和步骤:

1.实际观测月食:

1999年7月28日18:25-20:47我国将出现月偏食;2000年7月16日20:03-23:47将出现月全食;2001年1月10日2:36-6:06将出现月全食;2001年7月21:41-0:15将出现月偏食;2004年5月5日2:43-6:17将出现月全食?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进行观测。夜晚观测应注意安全。

2.分组收集月食的资料:

一组收集现场观测的情况:月食初亏、食既、生光、复圆的时刻并绘制月食各过程的图片;同学们的观测记录、观后感等。

二组收集古人认为月食的不确切说法及观测月食的现时意义:古人认为月食是天狗吃月亮,发现后人们要敲锣打鼓吓跑天狗,不然月亮真的会被天狗吞掉,那以后就再也看不到月亮了。

我们现在观测月食当然不是害怕月亮被吞掉。通过观测月食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运动关系;正确地认识月食这种天体现象。科学家通过观测月食可以判断地球上层大气的成分;通过月食测定月面温度的变化,可以帮助研究月球表面层的构造。

三组收集月食产生的原因:当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处于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线,月球失去了光源也就不能发光了即发生了月食。

3.课上汇报:

①汇报收集的现场观测资料,包括观测记录、观后感、绘制的月食各过程图片等。

②汇报收集的古人对月食的不正确说法。

③汇报观测月食的现实意义。

④汇报有关月食产生原因的资料。

4.教师重点讲解:

①月食的五个过程:初亏即月食刚刚发生;食既即月亮刚刚被全部遮挡;食甚即月球与地球圆心重合的一瞬间;生光即月亮全部被遮挡过后,又露出光线的瞬间;复圆即月食结束,月亮全部露出的瞬间。

②通过月食天文挂图讲解月食产生的原因:当月亮、地球、太阳三者处于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全部或部分光线,月球失去了光源也就不能“发光”了,即发生了月食。地球、太阳、月球的位置不同,地球遮挡太阳光线的多少也就不同,或者因为观测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月食食相就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有所不同。月食分为全食、月偏食两种。由于地球比月球的直径要大得多,因此不会发生月球中心被遮挡而周围仍然发光的现象,即不会发生月环食。只有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才有可能发生月食,因此月食发生的时间有一定规律:月食总发生在望月即农历的十五前后。

5.回答同学提出的有关月食的问题。课前教师要尽力多了解有关月食的知识,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必回避,课下和同学共同查找资料。

6.成果展览:优选观测记录、观后感、月食食相图或拍摄的照片,在班级学习栏展览。

(三)活动形式:

①实际观测:组织天文兴趣小组观测月食,夜晚观测应注意学生安全。

②收集资料可采用自由选题,自由结组的方式。

③汇报资料:各组派2-3名代表发言。

④成果展览:由宣传委员组织。

(四)评估方式:

重点是通过观测月食或收集月食的有关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表扬在观测、汇报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表扬为学习栏提供稿件的同学。

(五)参考资料:

①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册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册

注:此活动方案编入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活动课《教学资料选编》,并在全市推广使用。

篇二: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近的点上。发生日环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

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运行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月食的时候,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十五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篇三:实验名称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名称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电灯、小镜子

实验方法:

1、在与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挂一盏电灯,当做太阳;手持一面圆形的小镜子当做月亮,用自己的头当做地球;

2、背向太阳(电灯),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

实验现象:当相当于地球的头部遮住射向“月亮”的光辉时,这时,便发生了月食。

我们的结论:月食就是由于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月球转到了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星球的位置处于一条直线,月球进入地球的影锥之内,地球上背着太阳那一面的人们就看到了月食。

篇四: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课时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课时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和提示教学引入新课

在骄阳当空、万里无云的日子,有时炫目的日轮会突然蒙上一块阴影,并逐渐扩展,以至整个日轮都消失了它的光辉,这时天色暗淡,明星显现,飞鸟归巢,走兽恐慌?。在满月的夜晚,一轮明月有时也会慢慢地残缺下去。古代,人们不懂得这种现象形成的科学道理,发生这种现象时常常引起人们的惊异和恐慌。在中国就有“天狗食日”、“蟾蜍食月”之说,每当这种现象发生时,人们便敲锣打鼓以吓退天狗,或顶礼膜拜、祈求天神驱走蟾蜍;在外国有黑爪巨龙或两条饿狼追逐日月之说。现在我们知道现象其实都是我们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现象,这种现象从科学的角度叫做日食和月食。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和月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测,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那么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很简单。在阳光照射下,月球和地球的背向太阳的方向拖着一条影子,月影扫过地面,便产生日食;而月球钻进地球的阴影里,就造成了月食。因此,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而月食出现于望日,即农历的十五可十六。如果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白道(即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重合,则每逢朔和望,日、月、地位于一直线上,必有食(日食或月食)发生。但是,黄道和

白道是以约5角度倾斜相交的,在大多数的朔日和望日,月球在黄道之北或南通过,所以并非经常有日食或月食形成。仅当太阳位于黄、白两道的两个交点附近,又恰逢朔日和望日时,日食或月食才有可能发生。

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1, 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偏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

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位置关系:地球----月球-----太阳

2、 月食: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

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位置关系:月球----地球-----太阳

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的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利用图片来更直观的了解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月食和日食形成的记忆。所以当学生提到月食和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时,学生的反映很快,有人愿意上讲台利用图片说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讲解正确,学生也能理解,这样,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在发生月食日食时的位置也就比较清楚,最后,通过学生自

己操作:“日食、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的摆放”。学生学得很开心,又掌握了知识,使难点化为乌有。但如何理解“月相与月食的不同,月食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和初一前后才有可能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糊涂弄不清。月相变化是月球自身在公转过程中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让我们看见了多少的变化过程,而月食是月球在公转的过程中,钻进了地球的影子里失去了太阳的发射光造成的;月相变化是指农历一个月里的圆缺变化,月食只在农历十五左右发生。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就是理解为什么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左右才可能发生。为了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理解这个原因,建议:在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这个知识时,请学生代替月球、地球、太阳做演示,教师在一边做解说员,并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定格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分别画出发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篇五: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原因 图解

日食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日全食

太阳比月球宽400倍,但离地球也是400倍远。由于对称的缘故,月球的暗影,也就是落在地球表面的阴影,宽度正好可以遮住整个太阳。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然而,也只有在日全食发生时才可能用肉眼观测到模糊的日冕。日全食只在月球位于近地点时发生,此时月球的本影锥长度

较月地之间距离长,本影锥才能扫到地球表面。由于太阳的实际体积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块非常小的区域见到,因为月亮的本影对太阳来说只是一个小点。(在全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最近一次日全食发生于2012年11月13日,下一次的日全食将发生于2015年3月20日

日偏食

中国史书上称“日有食之,不尽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为观测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区中,观测者会看见一部分的太阳被月球的阴影遮盖,但另一部分仍继续发光。太阳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据两者中心的视距离远近(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最大直径)来衡量食的大小。通常日偏食是伴随着其他食相发生,如日全食或日环食或日全环食。但发生在极区的某些日食会是单纯的日偏食(不伴随其他食相),这是因为月球与黄道面的距离稍远,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最近一次不伴随其他食相的日偏食发生于2011年11月25日,下一次的不伴随其他食相的日偏食将发生于2014年10月23日。

日环食

当月球处于远地点时,月球的本影锥不能到达地球;到达地球的是由本影锥延长出的伪本影锥。此时月球的视直径略

小于太阳。因此,这时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在环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最近一次日环食发生于2012年5月20日,下一次的日环食将发生于2013年5月10日。

全环食

全环食只发生在地球表面与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和月本影的长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于地球为球体之关系,而本影影锥接触地球时为日全食(常为在食带中间),在食带两端由于影锥未能接触地球,致只能有伪本影到达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环食。所以,当全环食发生时,随着地月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先后出现环食→全食→环食,当然,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地点来说,在一次日食过程中是不会同时看到全食和环食的。全环食发生机率甚少,最近一次全环食发生于2005年4月8日,下一次的全环食将发生于2013年11月3日。

3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

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

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