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春风化雨观后感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4:16 作文素材
春风化雨观后感500字作文素材

篇一:《春风化雨》观后感

孤独的舞者

——《春风化雨》观后感

初教081吴珊 08131124

这是一条被迷雾吞噬的道路,铜墙铁壁的势力让道路狭窄到难以容身,踏上这条路 ,注定要背负寂寞与孤独。然而,基廷却踽踽独行,他用从容的步调谱写出他梦想中最美的歌,一首唤醒沉睡于传统教义中却无比憧憬未来的年轻人的歌。 ——题记

看完这部电影,有太多的感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个孤独的舞者—基廷。他演绎了一场新势力与传统势力的短兵相接的斗争,他孤独的战斗着,执着而又潇洒。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秋野上黑压压的鸟群惊飞的空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从未见过这么多鸟在一瞬间飞起,其漫天之势宛如一股挣扎着奋起的力量,渴望一次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飞腾,它们扑翅的声响惊起秋野广袤的宁静,即使是短暂的,但也让这个世界听到了它们自己的声音。基廷就如这群放肆腾飞的鸟,潇洒地以自己的方式在平静掩盖之下的教育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的力量。或许他从头到尾都知道自己最终要面对什么,但是面对自己热爱的,他愿意用一切去搏,飞蛾扑火,即使结局是狼狈的离开。

基廷是名富有激情和梦想的学生心目中的优秀老师。当所有其他老师都以一种正统的、严肃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教学的时候,他却吹着口哨将他的学生带出了教室,带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求知之路;为了克服学生的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他带领学生将里查特有关诗歌欣赏的生硬说教撕得粉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冲出权威的束缚!这也是学生个性真正能够萌发、演绎和生长的关键之举;他在院子里给学生上课,他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节奏不从众 ,让学生们明白独立品质的可贵,“规定”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有自己独特的“走姿”;为了使学生学会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又第一个带头站上了桌子,在上面手舞足蹈??在他的课堂里,学生的身体是自由的,思维是放松的,舒展的。学生和老师之间也是完全平等的,他所诠释的是一种与传统课堂截然相反的思想,一种势必要被攻击,势必要被扼杀的新的教育方式。

在基丁老师的影响下,学校里出现了一批像他一样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组成了一个叫做“古人诗社”的社团。白天,他们忍受着学校里刻板,严谨的教育。晚上,他们点亮梦想的火种,穿过黑暗笼罩下的迷雾树林,穿过压抑固执流淌的河流,去赴

一个诗歌和梦想的约会。然而,现实总是在无情的打击着充满梦想的人们。这些浪漫的诗人,在他们一开始走上那条与众不同的追梦之路的时候,悲剧就已悄悄的埋下了种子。尼尔的自杀成为了传统势力最有力的借口,他们点燃了导火线,坚决要把基廷老师带领的新势力烧为灰烬。独舞的斗士终究敌不过浩浩荡荡全面武装的扫荡者,基廷还是无奈地离开三尺讲台,离开他所热爱的事业,再一次孤独起身,走向新的孤独。

或许,在我们的读书年代,也曾盼望着有这样一位老师来到课堂,抛开所谓的课本,带着我们走出方方正正的教室,投我们所“好”,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而在家长眼里是无稽之谈的事。如果一位老师让我们去寻找自我,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总是自然界伟大的奇迹,我们应该会认为这位老师是真的尊重我们稚嫩的理想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回自己,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当发出与别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拜伦和莎士比亚被僵化的理论所遮蔽,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些圣经般的金科玉律从教科书里毫不犹豫地撕掉。

但是基廷先生的遭遇已向我们证明了,一直被传统势力精心呵护的教育制度下有太多的渴望是不能实现,也许还在萌芽阶段就已经被掐的粉碎。

从我们的生命被孕育的最开始,我们的父母就把教育披上了浓重的爱的色彩。我认为家庭教育是不亚于学校教育的影响的,在有些家庭里,家庭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孩子的受教育的生涯。父母以爱的名义命令着我们。当我们还未了解这个世界,还不明白律师、医生什么,是否是属于我的生活时,我们已经被安排好了,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了。这仅仅是父母的思考。他们要让我们生活变得富有;让我们声誉变得响亮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承载着父母的希望,朦朦胧胧的朝着他们的规划一步步走着。影片中的尼尔飞扬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里的精灵身上光芒万丈。然而当帷幕落下,他还得回到现实。在基廷代表的梦想与父亲赋予的希望的较量中,父母的爱让尼尔在自己寻找梦想的道路上步履艰难,最终选择用那把父亲长年希望他使用的外科手术刀打开通向坟墓的道路。父母一生之中有多少遗憾啊!他们希望我们不在再错过。家长总是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我们身上,盼望着我们能够实现他们曾经的理想,可是在这种教育中,他们没有问过我们我们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和他们的理想是截然相反的。这是父母的爱,一种执着的无懈可击的不能推辞的爱,他们把爱炼成了枷锁,让我们无法挣脱,也不能挣脱。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自以为是其精髓的便是其传统。他们的传统思维早已经定势。在校方眼里,让孩子成功的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就是自己最大的使命,至于学生的自我,理想与兴趣都不是他们所承担的责任。这传统,是来自于我们绝望的成人社会的实利主义的传统,而不是发自作为当事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们的浪漫主义的传统。学校的教育者从自身经历的

事实为出发点,总结出最有利于学生升学的教育方式,忽略舍弃了真正适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者面对的社会是褪去了理想色彩的,黑白的背景下淡淡的彩色是突兀的。社会的压力让校方自然而然的妥协了,出于他们的本能,把他们的实利主义的性格灌输于学校教育的诸种体制之中,并且,作为师长,作为父辈,他们自以为这所做的一切均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他们认为,唯有一个在贯彻了实利主义教育的体制之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免受伤害。 于是,我们学习数学,学习经济,学习法律,学习各种规则,像一辈一辈的校友那样,同时,也学会屈服。在他们的实利主义的教育培养之下,我们感染上成人世界的各种气质,我们变得现实,我们

春风化雨观后感500字

变得善于钻营,我们变得急功近利。我们也许会成为一名合乎他们设计的会计、医生、律师、政客等等。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逐渐丧失了生命本质中的创造力,反叛力,活力。 像成人社会一样,我们放弃了我们的理想,我们整日忙忙碌碌、蝇营狗苟,然而这却不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快乐。

试问在这样的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下,像基廷那样的教师还能走多远?基廷的教育思想,是与家长与学校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孤独的抗争无法挽救整个教育局势。试想,如果基廷老师不反常规教学,,那么他肯定也能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可是,基廷老师并没有选择所谓的“如果”,而是勇敢地走上了这条孤独的路。基廷老师走了,尽管头破血流,但仍笑容满面。我们相信:他从孤独的路上走来,一定会再向孤独的路走去。

其实,现在社会里,像基廷这样的“新生代”的老师也有人在。他们和基廷一样,试图以卵击石,在教育的路上,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框架,激活一代人的灵魂和学习生活的热情与勇气,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内在,做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们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敢与传统抗衡的精神,并努力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他们的教育行为中。可是,观念这道栅栏,却将他们与一大批守旧者断然分开。他们就像教育舞台上那孤独的舞者,尽管手脚带着镣铐,但仍孤独而艰难的舞动在教育的舞台上,将自己的智慧,灵气和对教育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时候,留给他们的是曲终人散后的凄凉和孤独。

篇二:春风化雨观后感

春风化细雨,细雨见真情

春风化细雨,细雨见真情。看到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听到那一句句撞击心灵的话语。我的眼眶湿润了,看完《春风化雨》后,我无语的呆望着远方,脑海里呈现一幅美丽山村的景色夕阳下的油菜花是那么美丽,但是和影片中的主人公张运老人那博大而充满爱心的心灵相比却那么的黯然失色。电影《春风化雨》。影片以留守儿童为题材,关注了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一群弱势群体。影片中的主人公“留守儿童助教中心”的张校长,就是以我市泾县“孤峰王直助教中心”的王直老人为故事原型。通过对一群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山村留守儿童在“助教中心”里的生活、学习、成长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助教志愿者工作的艰辛,赞扬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宣城人,家乡有这一位坚韧、无私无尽,默默奉献的老人,我感到骄傲并献上崇高的敬意。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 “附属产物”。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力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大批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涌向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带来大量劳动力,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带来了我国现时期特有的“留守族”和“留守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左右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成败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为追求幸福和生活,他们纷纷离开固守多年的家园,暂别亲人,外出打工挣钱。但随之而来的家庭子女成长教育问题,却缠绊他们的内心,成为挥之不去的痛楚。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总体水平,影响着未来经济社

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2000多万,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留守儿童的问题我深有感触。我们应该以王直老人为榜样,就向老人常说一句话:“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救了一个家庭;帮他走过最关键的一步,就等于帮了他一生”。我们要自己的真心真情温暖孩子的心,给他们一片七彩的天空。 一、 开展情感教育, “留守学生”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感受不到温暖,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和自卑。为此,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些关心、关爱,多些指导,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活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拉近同学生的距离,用真诚动其心。教师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感情。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学校注重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讲生活自理的小常识、自强自律的小故事,开展“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帮助“留守学生”养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二、 运用赏识教育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同学的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特别是“留守学生”,通过多接触,多了解,多发现,不管是体育活动、书法、绘画,还是唱歌、跳舞,只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就要及时肯定表扬,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我,获取战胜困

难的信心。“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平时夸一句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让他们坚信自己是最棒的,不管是成绩、纪律还是生活上,让他们坚信自己不比别人差,通过努力一样能行!

三、 要有耐心对于一部分“留守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只经受得起成功的喜悦,却承受不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感觉自己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这时候,老师不能罢手不管,这样做往往会前功尽弃。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也不例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要有乐观的态度和反复激励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他们的反复现象。只要我们有爱心和耐心,认真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关心他们,因人施教,他们一定会天天进步。

另外,还要经常开导他们:父母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等,都是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要想改善家中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就需要一定的钱,父母在外其实也很艰辛,心中时常牵挂家中的老人和小孩;风里来雨里去,成天忙碌劳作,身心都很疲惫。其实远离父母也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机会。远离了父母,就缺少了依托,就得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与人相处等,这对今后长大了出身社会很有好处。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对在外父母有了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培育了自立意识。“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在良好教育下健康成长。

篇三: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的拳头紧握在肩上,我们的眼睛目视着前方,我们的声音越来越洪亮,我们慷慨激昂的朗诵引起了台下所有观众的共鸣,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落下了帷幕。

迎着瑟瑟的秋风,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学校的大门。看,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好像在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一块块展板清晰的记录着学校里的特色活动和优秀的少先队员,一排排蓝色的板凳像列队的士兵整齐的排列着,等待着展演活动的开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艺术高中的哥哥姐姐们在朗诵《沁园春。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一年级的小弟弟妹妹把古诗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弟子规》的表演掀起了本次展演活动的一次小高潮,台上台下齐声朗读,让经典再次浸润心间。

经典诵读活动在我们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这会让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受到洗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经典诗文不仅让人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其最大的作用还是对人的精神的滋润,这是一项长期的文化浸润式的教育,我相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经典诵读活动一定能成为我校最靓丽的风景线!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二)

最近,少儿频道播出了少儿经典诵读的比赛,在这个节目中,栏目组用比赛的方式来考验同学们对古典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种活动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它的内在却是让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

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人们智慧的结晶,而古诗更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国学小名士》观看之后,就像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穿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是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关键词,选手依次背诵包含关键词的古典诗词、名句。打错出局,依照出局分别得到五分、十分、十五分、二十分、二十五分。第二环节是'名家对对碰'本环节邀请诸位文坛大咖,手中持有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不同分值的题目。先手可以选择分值,答对得分打错扣分。第三环节是'美德大考验'通过导演组选手日常任务中,特别设置的隐藏环节,选手在无意识状态下,是否践行传统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比赛越来越激烈,选手们更是争先恐后、大显身手。

观看这个节目以后,我也爱上了古诗,我被语句的优美、诗韵的高雅所吸引。我们每背一首古诗,我们不但要读出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内涵,而且还要根据诗的意境绘画出风格不同的图画。通过诵读,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苏轼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约……通过那一读、一诵、一写、一画之间,我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我将自己与诗融为一体。我体会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韵。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诵读古诗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诵读古诗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诗对于我就像鱼儿离不开河水,花儿离不开阳光根离不开土地,鸟儿离不开天空,诗歌是我呼吸的氧气,是我生命里温暖的阳光。

篇四:电影《春风化雨》观后感

电影《春风化雨》观后感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电影《春风化雨》中基廷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会自我思考”,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希望传授与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但往往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也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曾盼望过生命中出现像基廷这样的一位老师,教会我们在迷茫的时候怎样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教我们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死啃书本。

影片中很多片段隐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托德是一个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奋学习的学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却隐含了激情。基延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写一首自己的诗歌,并在课堂上读出来,托特却没有勇气读出来。他谎称自己没有写,基延不但没有责备他。而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说:“你认为你的想法是没有价值的吗?”然后让他上讲台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终于能如实的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当学生没有完成任务或做的不够好时,我们不应该责怪他们。我们应该学会关注他们,学会欣赏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个性,并给予他们鼓励。 尼尔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演员,但他的父亲却努力让他成为一名医生,为了让他专注于学业强迫他辞去校报编辑的工作,坚持自己拥有绝对的家长权威。尼尔通过自己的努力被录取为戏剧《仲夏夜之梦》之中的男主角。然而,就在他演这场戏的时候,他的父亲不期而至,将他带回了家,并决定为他办理退学手续,转到医学院学习。半夜,绝望中的尼尔用父亲的手枪自杀了。由此可见,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样才能使得教育走向成功。 还有就是基廷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是觉得它比较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但也正是因为其个性化、独特性而又有缺陷。每个人的潜质不同,而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基廷老师在教学生打破常规,撕掉诗歌序言时,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没有书本的引导下而独立的思考。更何况旧的教育理念并未被革除,在人们固守传统教育理念的当今社

会,新的教育方式很难推行。所以说新的教育理念固然很好,但是它必须要经过反复试验之后才能得以实行、推广,并且要试着一点一点地去改革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教育理念,进而达到整个教育界的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才会获得新生。

篇五:《春风化雨》观后感-影评

《春风化雨》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本部电影名叫做《春风化雨》,又名《死亡诗社》。其中的主角就是教诗歌的基顶老师,他告诉了学生们有关“死亡诗社”的秘密,然后,以尼尔为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诗社活动。基顶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个极为传统、封建的中学,这里的学生过着思想统一、行为一致的灰色生活。新老师基顶的到来,改善了这个局面,让学生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勇敢地去追求。他如同“春风”,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的“春雨”。即使“春风”已逝,但是经过“春雨”滋润的种子,已经开始苏醒。

基顶老师的许多教学方式,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在上课的第一天,他让学生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页,简单解释了教材前言的大致意思,并结合实际,给予深刻的讽刺,说明了前言的呆板性。自己首先把前言撕去,然后要求学生们也把前言给撕去。我认为,在这个学校的传统教学环境中,这是一种极为大胆的行为。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极为大胆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地锻炼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在现实中,看某一本书的前言,往往会限制住了我们的阅读视野,这些前言都是某个人的阅读视角。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了他的前言,在阅读时,书中的主要思路我们是不会缺失的,但是,我们在其中忽视了许多精彩的插曲和细节。基顶老师带领同学们撕去前言的同时,也就是撕去了在阅读探索之路的枷锁。

在基顶老师的另一节课上,他让全班的学生在院子里走路。学生们刚开始很新鲜,各有不同的步伐,但很快他们会与前一个人的步伐趋于一致。基顶老师发现了之后,指出了学生们的“从众”心理,并鼓励学生们走一条自己的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基顶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很快地接受了,最后各自走的都不一样。基顶老师抓住“走路”这样一个极其平常而又简单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了“从众”效应的危害,提醒学生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要高度警惕自己的“从众”心理,保持自己的独创性。[1]我们的身体虽然是外人授予的,但是我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思想的自由是我们的权利,同时也是我们的义务。做为一位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的思想是不会,也不能被他人野蛮干涉的。

威尔顿贵族学校和尼尔父亲封建落后的教育理念,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他们制造出了这样一个“恶果”——尼尔的英年早逝。校长诺伦博士骄傲地回顾着学校的辉煌,为学校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四大信条并因此成为美国最好大学预备学校而骄傲。[2]但是,与尼尔的死做对比,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多么滑稽的言论。而尼尔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最好的中学,花费了自己巨额的金钱和大量的时间,坚定地认为孩子唯有读书才有出路,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兴趣。学校一方立足于集体教学,强调集体性和统一性,教学纯粹是知识的灌输,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身上。而尼尔的父亲认识狭隘,仅仅把孩子的希望寄托于常规的升学,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兴趣。

如果说,这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顶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3]这个彻头彻尾的诗人,不合时宜的船长,他的到来是为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贯彻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教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4]

一部《春风化雨》同时也体现了“死”和“生”的关系,尼尔年轻的生命因传统封建的教育而逝,基顶老师因学校推卸责任而被开除学校,这些的“离去”,有力地撞击了学生们麻痹的神经,使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个撞击是一场“春雨”般的洗礼,这一场春雨所带来的,更是一场“新生”。“革命”的路上充满了“牺牲”,但是,“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学生们的明天是光明的,学校的未来更是充满了希望。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