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大雁飞来了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2:29:14 字数作文
大雁飞来了赏析字数作文

篇一:《登飞来峰》赏析和答案

《登飞来峰》赏析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8、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答: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篇二:14大雁归来练习及答案

14、大雁归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 )地穿行着。 ..(2)水太热,用两个碗折( )一折就凉了。 .(3)《我的中国心》是一首大家都很喜欢的歌曲( )。 .(4)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 )春天的富足。 .(5)人们竟然不自量( )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6)他悄悄打量( )着这个来自山区小村的女孩子。 .答案:(1)qū zhé (2)zhē (3)qǔ (4)liáng (5)liàng (6)lia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闭口不说话。( )

(2)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

(3)充满;布满。( )

(4)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答案:(1)缄默 (2)闲荡 (3)弥漫 (4)目空一切

3.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

(1)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

(2)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

(3)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 )

答案:(1)拟人 (2)比喻 (3)拟人

4.联系课文,品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2)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参考答案:(1)六只雁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六年的研究得出这个结论,所以进一步激发了爱鸟者的感伤。关于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令人动情。(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3月迁徙的大雁比喻成一首诗歌,正是它们的鸣叫,给整个大陆带来了生机,富有诗情画意。

5.回顾学过的诗歌,写出有关写“雁”的诗句(连续的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答案示例:(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6.给下面的新闻加上合适的标题。

3月26日20点30分到21点30分,一年一度的保护环境“地球一小时”活动上演。包括我国北京、上海等86个城市在内,全球上千个著名景观和地标性建筑熄灯一小时。疲惫的地球母亲终于安睡了一小会儿。今年世界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 200个地标性建筑参加了这一活动。

参考答案:地球1小时活动全球上演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7.第①段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从作者对大雁的评价即可把握其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大雁飞来了赏析

8.第③段中“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威斯康星的法规”是怎样的?

解析:联系③④两段中大雁的行为来理解把握。

参考答案: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捡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9.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从作者对大雁的称呼、评价把握修辞,体会作者感情。

参考答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与赞美。

10.从选文中,你读出了大雁的什么美好品性和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要从大雁的行为把握其品性。

参考答案:作者描写大雁归来的情景,说它们“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写出了大雁的善良与热情的美好品性和极富灵性的特点。

11.作者写此文仅仅表达自己对大雁的喜爱与赞美吗?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和作者对动物的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参考答案:作者写此文还为了呼吁人们把动物当朋友,和它们和谐共处。从选文中大雁归去时“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的细节可以看出人类对大雁的不友好。作者对大雁极力赞美,赞美它们是春天的使者,赞美它们的灵性与热情,称呼它们为“我们的客人”“我们的大雁”,就是要用自己对大雁的态度去影响人们,让人们也把大雁当朋友,也来爱护大雁等动物朋友。

【类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2~15题。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①故乡的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

②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③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④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百年、千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⑤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⑥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雁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⑦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⑧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⑨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

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⑩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

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2.第③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而肃然”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根据“这一切”可知,“怦然而肃然”的原因应在这句话的前面,找出相关语句来概括。

参考答案:“我”“怦然而肃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同时由于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充斥于天地之间。

13.根据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1)文段⑥中画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

(2)文段⑦中画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

解析:找出两个短语的主语分别是“孩子”“大雁”,联系上下文,进行品析理解。 参考答案:(1)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从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2)环境的喧嚣,溪流的枯竭,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

14.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密,群雁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

15.“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结合全文内容,联系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含义;抓住结尾语句从作者力图突出中心和写作求新两个角度考虑结尾的作用。

参考答案:“天空寂寞”,是说大雁不再飞过;“人也寂寞”,是说人们虽然建立了“落雁公园”,却再也无法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孩子更是只能从书本上认识雁阵。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只有学会珍惜大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结尾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同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表达交流】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11年是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30周年,5月8日,2011年“爱鸟周”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海湿地景区启动,同时,推出了南海湿地观鸟节,本次“爱鸟周”的活动主题为“科学爱鸟,弘扬生态文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请你在“爱鸟周”到来之际,拟写一条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词。

参考答案:(1)全国“爱鸟周”活动在包头启动。(2)示例一:地球上没有鸟,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示例二:给鸟儿一片树林,还世界无限生机。

【体验中考】

17.(2012·河南中考)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60个字左右

)

第一幅

第二幅

答案示例:(1)我推荐第一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井绳越来越长,意味着井越来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

(2)我推荐第二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利用“家”和“冢”两字“点”的位置不同,把“点”变形为水滴,提醒人们如果不节约用水,“家”就会变成“冢”。

篇三:王安石《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飞来峰》赏析

罗海燕

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胡适激赏王安石,爱其诗,更推崇其人。抗战结束时,正值国内外风云突变之际,胡适回国,曾为族人撰写楹联,其中一联即引用王安石《飞来峰》中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固然是胡适当时踌躇满志心态的折射,也可看出他对王安石的赞赏态度。

诗题为“飞来峰”。历代评价者多认为此飞来峰,即位于杭州灵隐的灵鹜峰。其与灵隐寺隔溪相对,高209米,向有“武林第一峰”之称。山中林木苍郁,怪石峥嵘,宛如中国泼墨水画状。如沿着迂回的小径,拾级攀登,左右磋峨怪石则如蹲狮,如奔象,如骏豹,如伏虎,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关于飞来峰传说颇多,相传一千六百年前,印度僧人慧理到杭州灵隐寺,行至山门前,对寺前小山直直发呆。众人不解,上前问道:“法师何故细相此山,莫非此山与佛法有缘吗?”慧理却郑重答道:“非也,我观此山乃印度天竺灵鹜山中一座小峰,不知何时飞来此处。”众人不信。只见慧理大袖一摆,说:“跟我来!”率众登上小山,到一洞前,呼唤数声,这时从洞中竟跳出一白一黑两只猿猴。慧理笑道:“这两只猴子乃是我在印度灵鹜山所养,也跟着此峰飞来了!”众人皆为惊奇。从此,灵隐的灵鹜峰又叫做“飞来峰”。宋代郭祥正尝作诗吟咏《飞来峰》曰:“准从天竺国,分得一峰来。占尽湖山秀,最宜烟雨开。”

王诗首句点明吟咏对象,起句明快。“飞来峰上千寻塔”,峰已奇,峰顶有高塔

则更奇。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杭州灵隐寺飞来峰上并无塔,且即使站在飞来峰顶视野也并不广阔。胡适原注特引宋人李壁的《王荆公诗注》称:“杭州灵隐飞来峰上无塔,兼所见亦不至甚远。恐别指一处也。”并断言道:“大概荆公此诗只是寓言,未必实指一处。”胡适所言自然可备一解。实际上,以“飞来峰”名者甚多。王安石所咏者也有可能是所指其它。例如绍兴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也有一座飞来山。据《会稽志》载,会稽府南有龟山,“龟山一名飞来山”,“有塔高二十三丈”,且此塔临海,站在山上可见海上日出。又,王安石任职时曾经过此地。据载,皇祐二年(1050)时,王安石改任舒州通判,往返时途径越州(今绍兴)。故王氏很可能是在吟咏此飞来峰。

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意谓听闻站在塔上,待雄鸡一鸣即可最早得见朝日。鸡鸣即可见日之地,必定很高。《后汉志》载“小天下”的泰山日观处有此胜景,其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在古人的思维中,天上最尊贵的莫过于太阳,地上最尊贵的莫过于帝王,于是形成以日喻君的传统。例如李白《古风》其三十四即云:“白日曜紫日,三公运权衡。”顾况《送韦秀才赴举》也称:“唯有残生梦,犹能到日边。”王安石此处的见日之说,也蕴含着他君臣遇合,施展才华的雄心壮志。所以可以说,这一句既是写景,同时也是抒情。

第三句“不畏浮云遮望眼”上承前两句,从诗人自身出发,进一步写塔之高与所见之广远。这一句亦饱含张力,字句层面是写站得高,云无所阻拦,故所见更远、深层则是写排除小人阻挡而谛视天下。“浮云”一词,本有小人、奸佞之喻。如宋玉《九辨》云:“何汜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曀而莫达。”以浮云喻比谗佞。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也写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意为奸邪。王安石上句以日比喻君王,下句自然会以浮云比

小人。同上句一样,这是写景,更是抒情。

尾句“只缘身在最高层”,对前一句作出回答,同时点明主旨:只因站得高,所以看得远。只因身居高位,所以不为小人所阻蔽。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广为流传,可谓千古名句。

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曾评论此诗为王安石自喻,“不徒作也”。确实,这首诗,通过写登飞来峰千寻塔高处所见极广远的深切感受,表现出了青年时期的王安石宽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且全诗融写景、抒情及议论为一体,语言平易却气势不凡。胡适读此诗时,想必是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会一再称引此诗。

篇四:八年级语文诗词赏析

一、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美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不倒,经严寒不凋。勉励弟弟要像松柏一样坚贞。

2、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一句进行画面描写。

那笔直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傲然面对瑟瑟袭来的山谷寒风。

3、画面描写“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严冬季节,冰霜凛凛,青松魏然挺立,毫不动摇。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的、 卢照邻 和 骆宾王 并称 “初唐四杰 ”

2、展开联想想象,描绘首联画面。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3、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扫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4、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又充满了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三、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本诗的作者是 (朝代)的(作者)。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作者)。他字。他被称为 佛 ”。是 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人物。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诗句,请分析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就地坐下看那悠闲的白云兴起飘游。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写了山水景物,诗中有画,又蕴含诗人愉悦闲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世称“ 诗仙”。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主客双方的才华和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3、描写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

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目送排着整齐的队伍的大雁向南飞去。

4、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去月亮。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

5、谈谈你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

抽出刀来想砍断水但水流得更急,举起酒杯来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却更加深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就像是用好刀断水一样,借酒消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愤懑。

6、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不是他的本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作者)。他字。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画面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细雨绵绵,像油酥一样细滑润泽,远望草色朦胧,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稀疏凋零。

4、如果朗诵三四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几个词?为什么?

最,表示到了极致;绝胜,远远胜过。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这里把小草初长的早春与烟柳满城的晚春进行对比,突出早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七、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的。号玉谿(xi)

生 。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丝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烛泪才流尽。原本表现了爱情的坚贞,现在多用来比喻奉献精神。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叹了忠贞爱情,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4、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

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

八、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作者)。世称

2、 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3、画面描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天空月弯如钩,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本诗的作者是 号。世称“ 王荆公 ”。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何种作用?

运用了夸张,极言塔高耸入云,为下两句议论蓄势。

3、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明了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感。

十、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本词的作者是。 谥号。世称“ 范文正公 ”。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篇五: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1、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写诗人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B.“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情怀。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别情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女儿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3、对《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出自他笔下。

B.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写诗从远道寄给他,传递同情和关切之情。

C.本诗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寄托于无知无情的明月,赋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明月人格化。

4、选出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颔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二是“烂柯人”,“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是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却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其实是点睛之笔,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选出对《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题中的“乐天”是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的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刘禹锡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己遭遇被贬的悲凉,但诗人并不直率地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清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所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这一改伤感低沉的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对《夜雨寄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于西窗

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

C.诗人在巴山夜雨时羁旅他乡,思归不得,抑郁愁思。这种心情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

秋池的景象表达出来。

D.“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

了夜雨涨满秋池,又表现出诗人绵绵愁思的增添,表现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7、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望远,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观沧海》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

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

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9、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

动荡漾的样子。[来源:Z+xx+k.Com]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

大抱负。

《观沧海》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

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

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诗句中的“若”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互文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

宏大的抱负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

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

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

感受。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写的昂

扬乐观。。

4、 选出对《望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

之匠心。

B. 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作者喜爱之情;“割”字

写泰山高耸入云、矗立挺拔的气势,表诗人赞美之意。

C. “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作者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

负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1.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4、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5、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苦哀怨 的心情。

6、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8、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9、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0、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

1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1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5、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16、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队氨炭站。そ旒柿鳌薄捅鹈虾迫?/p>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