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观《齐天大圣》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7:28 体裁作文
观《齐天大圣》有感体裁作文

篇一:观《活着》有感

观《活着》有感

观《齐天大圣》有感

最近观看了老师播放的一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变而来的,小说我没看过,据说让人感到很沉重,不过通过这部电影,已经足以感到心头的份量了。

福贵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洒脱的,也是可以逆来顺受的。做为主角,别人可以死,他必须要活,为了活着他就不得不承受命运给他的苦难和遭遇。福贵拿自己当牛,从他的承受能力来说,他也确实堪比头牛,压不垮。但是牛的结局是注定悲剧的,因为牛不能反抗命运;也正因为这样,作者就没有写下结局,就单从“活着”的理念开始故事,到讲述故事,最后结束故事。

活着即是主题,就不能讲死去,但也不是不能讲死,而是用别人的死来反应主角的活。 福贵是一个纨绔子弟开始,含着银勺子出生,吃喝嫖赌都行,典型的阔少爷形象。既可以说传承了他爹的习性,也可以说传承了广大少爷的秉性。但是当他遭龙二算计后,输光了家产,他清醒了,到了这里也端倪的反应活着的内涵。不然福贵是可以设定他想不开而去死的;然而作者没有这样去做,而是让福贵继续落魄。家产没了,他爹死了,又被抓了壮丁,遭遇战争;眼看解放了,回到家才知道母亲已病死了,女儿也因病聋哑。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已经描述活着的艰难了,但是苦难并没有结束,而是接踵而来。

玉珍得了不治之症;有庆在一次献血献出了生命;凤霞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嫁给了“偏头”二喜,却生下儿子苦根后大出血死了;二喜也随后出了事故离开人世;苦根眼看是独苗了,是最后的希望了,但是命运还是无情的把他带走;终于只留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老牛活着。

这里面最苦当然是福贵,但是他没有哭,而是用笑来迎接痛楚。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许多对当时社会嘲讽的片段。首先,影片从一个小人物的身上客观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尤其以解放以后为主。重点突出了50年代的大跃进和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时代特征。影片没有直接描述,而是通过福贵一家的悲惨遭遇,先是小儿子,为了去学校参加炼钢的学习,在几天没合眼的情况下,被区长的车给撞死了,反映出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为了10年赶超英国,15年赶超美国,制定出的种种不符合国情的国家政策,连小学生都要学习如何炼钢,真是何等的荒唐。另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当权,给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扣上了所谓的“走资派”的帽子,医院妇产科的教授也难逃一劫,正当福贵的女儿在生完孩子的那一刻,由于大量出血,而负责接生的都是刚毕业的护士,而此时教授也因为三天没吃饭,一下子吃了7个馒头窒息而无法动弹,最后,又只能是悲剧收场,福贵与家珍的最后一个女儿也悄然离去。其次我觉得这电影也很出色,出色之处首先是它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过去某段时间,中国一般平民生存的真相是:在煎熬中苟活。富贵败家的时候虽然活的荒唐,还能多少把握自己的命运,后来富贵虽然活着,但是他不过是在煎熬中苟活,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活着。他曾经也

有过希翼,甚至他一直是抱着卑微的希望——苟活,但即便是最卑微的希望也时刻经受着考验,他必须为了苟活忍受煎熬、低声下气、付出自我意志。其次,用电影语言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传达导演不可言说、欲为人知的痛苦思考,电影《活着》在这方面所达到的境界之高,我以前很少领略过特别是具有象征意味的细节非常精彩。

纵观整部电影,情节起起伏伏,跌跌落落,死的人早已经消失无踪了,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承受活着时的所以痛苦。没有办法,如同待宰的老牛只能眼泪汪汪,然而福贵洒脱和顺受的性格,没有让自己眼泪汪汪终日叹息,而是如洞察人生,买下老牛,和它为伴当牛如己了。我认识到:活着的意义在此无限放大,他用福贵告诉人们,不管你遇到多大困难,也不要悲秋伤春,要坚强乐观开朗的活着。相信现实中比福贵更惨的绝没有,但我们可以拿他做面镜子,遭遇苦恼时就告诉自己:活下去,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

篇二:观《中国之路》有感

观《中国之路》有感

班级:会计117 姓名:刘威 学号:11020311718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中国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

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中国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触,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中国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中国之路》后两集,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

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2014.8.29

篇三:读后感

读《书名》有感

第一段:开头

第二段:简单介绍一下书的内容

第三段:你的感想

第四段:结尾

一般我写读后感都是这样的 以后这位老兄有问题可以先找我 我会及时帮你解答

希望你采纳

读后感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但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在开头要介绍你所读的作品的基本情况:作者、文体、主要内容。 然后是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可以针对作品的某一方面,比如语言、比如结构、比如作品人物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说的是几个方面,那就是主题内容采用平行的格式;谈每一个观点的时候,应该引用相关的内容来印证你的观点。

(1)简 述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

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读《西游记》有感

儿时的经典读物——《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人物刻画,无不吸引着我。孙悟空勇敢、忠诚、威力无穷,也使我对他充满了仰慕之情,他也成为了我儿时的偶像。

不过如今,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当我重新诵读这部经典时,又有了些新的想法与疑问。

沙僧只不过打碎琉璃盏,就要下界受罚,而神仙的坐骑纷纷扰乱人间,竟还可以回到仙界,为什么?难道就因为它们都有个足够大的“后台”?这说明了什么?

我想,一方面是体现了佛家道义,佛家的法力无边、大慈大悲。另一方面,也正是讽刺了当时政府的风气!讽刺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唐僧好似皇帝,孙悟空是掌政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只能就是这个样子了,没有“升职”的空间。而那些作恶的坐骑们好似社会的恶霸,因为身后有强大的后台,所以就可以无恶不作,即使是被发现了其所作所为,照样可以活得很舒坦。我想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再谈谈悟空的成长史吧,一开始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享天地之精华,后来又被高人收为弟子,学习法术,再到后来王母娘娘的一路扶持,护送唐僧是观音的教诲、众仙家的帮助……这一切好像都是机缘巧合,促使悟空成为一名英勇、法理高强的神猴。我想,假如其中这任意一环出了差错,孙悟空也必然不会像今天这样神气。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吧我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高人”扶持,即使再有才,天赋再高,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归隐山林,过上山水田园般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一些经典诗作罢了,显出自己的豁达。 另外,基本每次打败敌人,很少靠孙悟空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请求仙家们、观音前来相助。难道这只是想说明佛家的伟大么?只是想说明团结就是力量?显然不是的。我想,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状态,要想办大事,就必须得有上层阶级的社会关系,否则门都没有!

《西游记》这部经典,看似只是对故事、人物的描写,却隐含了

如此深刻的社会意义,或许我的理解有所偏差,但我相信,这部经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所挖掘、学习的东西。

如何写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

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中国第一个开通秘书个人空间的网站,www.5出人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

篇四:观《后天》有感

观《后天》有感

电影《后天》虽然是20004年上映的灾难片,但是时隔八年我再重新看时依旧深受震撼,因为其虽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但实际上很多方面都对我们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发出了警示。《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主要展示的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引发的地球空前灾难。我想对本片的各种精美特效和视觉盛宴的溢美之词实在是数不胜数了,我就不再引用了,我想谈谈《后天》给我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当我看见那冰川融化后的滔天巨浪狂涌入纽约市,冲撞着淹没着一切,当我看见那无比强大的飓风,轻易的掀起汽车和楼房,毫不留情的将洛杉矶撕裂殆尽时,我感到了震撼,或者说是一种恐惧也不为过,万物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变为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人类的痕迹越来越少,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城市也大多埋入了冰雪中,不由让人感觉到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在愤怒的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然而就目前来说人类仍然在肆无忌惮的摧残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极端气象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我们不能不问问自己电影里的那些情形到底距我们还有多远?

导致《后天》片中一系列的极端恶劣气象灾害的罪魁祸首便是我们进入21世纪以来便被常提的“温室效应”了,现今即使问问小孩温室效应的影响,想必很多都能随便回答出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了,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许多人仍然还是鼠目寸光,利益熏心,为了短期的利益,不顾环境,肆意破坏,大有断送后世环境的姿态。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能让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全面灭绝,那么如果产生新一轮的冰河世纪,人类又会如何?在《后天》的官方网站上曾经有一个吓人的统计和预测:2003年,在欧洲有2万多人因为气温过高死亡;美国创下龙卷风最高纪录,一个月中平均每天六次,而且据分析该数据还很有可能很快被刷新;在过去30年里,热带气旋带来的死亡多数和洪水有关??到2050年125万种生物将会灭绝;美丽的自然景观将由于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大肆传播??就以我国来说,近年来的南方大雪,西南旱灾,北方高温,南方洪灾等极端天气都令人纳闷,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是怎么了。

在《后天》一片中,极端的严寒不断地袭击了一个又一个地方,而近年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极端严寒也在亚洲、欧洲、美洲等不断发生,尤其是以欧洲为甚。欧洲各

1

国的极端严寒不仅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大大影响了国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国民生命。因此《后天》无疑是个警示,温室效应迟早会导致人类的末日,环境问题需要所有的政府重视,全球的所有人类自觉,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影片中的场景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亡羊补牢,尚未晚矣,如果我们平时做好灾难防护措施并同时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为了后世子孙的福祉,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次节能减排都能共同保护我们的中更要并且是唯一的家园——地球!

2

篇五:观《阿甘正传》有感

观《阿甘正传》有感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怎样选择,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生活的奇迹呢?正如影片《阿甘正传》的开头,在广阔的蓝天下,一片洁白的羽毛从天空中缓缓降下,它或乘风翱翔,又或随风飘荡,成就怎样的人生,就在于我们的抉择。

智商只有75,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经常被称为“傻子”,但却有着诚实、守信、勇敢、不求回报、对爱情忠诚等等的美德的就是影片中的主人公阿甘。虽然阿甘智商低,但上帝却似乎因此而更加眷顾他,他有着一个教导他人生道理的好母亲,鼓励并支持着阿甘的一生。“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阿甘母亲的一句话,影响着阿甘奇迹般的一生。当阿甘因为腿有残疾而拴上铁架行走,被路人用异样目光注视时,阿甘的母亲鼓励他道:“你必须明白,你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正是这样一位伟大而有智慧的母亲,让阿甘有勇气地向前走。

阿甘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当他人生中遇见的第一个“天使”女孩珍妮在他被其他孩子追时赶让他向前跑,他毫不犹豫,不顾一切向前奔跑。珍妮的一句:“跑,阿甘,快跑。”激发了阿甘的跑步潜能,铁架慢慢地脱落,在珍妮的叫喊声和铁架破碎时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中,阿甘似乎成了脱缰的马,天生的跑者,一直不断地奔跑。这或许是一个奇迹,但我更相信这是阿甘勇敢向前而创造的奇迹,一个梦想的开始。确实,阿甘凭借他惊人的速度,跑进了神圣的大学殿堂。在橄榄球队中,他又为他的球队取得了一次次的荣耀,最终顺利地毕业。

在当时,这或许是连一个正常的人也做不到的,低智商的阿甘却做到了,或许人们认为阿甘只是幸运,但这确实是阿甘奋力奔跑换来的。毕业后,阿甘进入军队,参加了越南战争。在那里,阿甘遇到了他人生中两位好友——梦想成为捕虾船长的巴布和立志殉国的丹中尉。阿甘不明白战争的意义,但他却认真尽责,经常受到长官的赞扬。在一次战役中,阿甘的部队受到袭击,枪林弹雨中,阿甘记起珍妮曾对他说过:“打不过,就跑。”于是,阿甘转头就跑。看到这里,观众可能会发笑,但是,当他脱离危险后仍回到战场上去,为的就是找寻自己的战友,对阿甘的敬佩油然而生。不幸的是,好友巴布死了,而丹中尉也失去了双腿。阿甘坚守诺言,答应帮巴布完成船长的梦想,于是,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中实现承诺并因此意外成了百万富翁。

影片中值得注意的是另外的两个角色,珍妮和丹中尉。珍妮是阿甘一生中最爱的人,当她逐渐长大时,因童年的悲惨遭遇而变得反叛,退学、到酒吧打工、吸毒等等,慢慢地变得堕落。幸好,重遇阿甘时,感受到阿甘的爱,把她从深渊中拯救出来。丹中尉本来是烈士的后代,却因阿甘把他从战场上救出而使他殉国的梦想幻灭,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丹中尉埋怨过阿甘,失去双腿后他过着颓废的生活,然而,因为阿甘的傻劲,他看到了希望。影片通过两个有着不幸命运的人物与阿甘对比,把阿甘传奇的一生表现得更突出。

洁白的羽毛贯穿在影片始终,从蓝天慢慢飘落到阿甘脚下,再慢慢地飘向远方,看似平凡的镜头却隐喻着阿甘传奇的一生,迎风搏击,翱翔蓝天。或许人生就像阿甘母亲说的,“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

不会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尝试,只有伸出手就可以尝到巧克力的甜,只有勇敢前进才能改变你的人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