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大世纪之沉睡之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22:06 字数作文
篇一:2012年长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1
☆2013年随州市长岗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18分。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2、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3、图1ABC
D
4
A.
B.
C.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5、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
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7、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美正式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9、巴黎第一大学拿破仑学院的奥立维·布登教授说: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命理念”与下列哪个文献有直接关系?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10、会降落到我们头上。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
C.召开巴黎和会 D.
11、2010年4月330万台。苹果iPad它总共只有四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iPad技术属于哪
A.第一次科技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以上都不是
二、非选择题: 17、(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航海大世纪之沉睡之龙)材料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幸福、快乐、智慧、情感,而不应该成为伪善宗教的殉道者。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英国的人文精神。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材料三:伏尔泰曾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上了这样一行字:“也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请回答:
(1)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接受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理由何在?在思想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政治变革也纷纷上演,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哪次变革?(3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并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
(3(2分)
18、(10得优势地位,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题: 材料一:马克思预言: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将取而代之。”
”—1991年,美、日在世界生产的比重(%): 1950—1991%)
材料三: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1872年他这样说:“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则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之初意本是如此。”正是李鸿章以实际行动创办了不少近代化工矿企业,它们的萌发成长,必然为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打下物质基础和提供思想准备。从中国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洋务运动使中国的近代化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被拉开后,
1882
年,李松元在上海创办了铁厂,在其制造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请回答:
(1)材料一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电力的火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时代?(2分)
(2)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的话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的治国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所占比重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工矿企业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4分)
篇二:探索国富与国穷之谜
探索国富与国穷之谜
傅军 原创 | 2013-11-25 13:38
世界上邦国林立,为什么富的这么富,穷的这么穷,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正如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的力学》(“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一文中所感叹的:“各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大得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人一旦思考这些问题,那么他就不再想别的事了。” 地区与地区相比,公元1000年时世界上最富和最穷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是1.1比1,现在是19比1。国与国相比,今天富国瑞士和穷国莫桑比克的贫富差距是400比1。早在1817年,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在给其好友、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的信中就说:“探寻国富国穷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学一切研究的重中之重”。近200年后的今天,研究还在不断地继续,但是至今却仍然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法国哲学家、作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感叹道:“我对历史的本质始终迷惑不解”。
探索,是因为有谜的存在;解谜,是研究的用意所在。中国古训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疑,这是很高的要求,很难达到,但起码可以作为学者努力的方向。《黄帝内经》曰:“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意思是说,博古必要通今,做学问如果不探讨古今延绵演变的因果关系,很容易落入偏见,是不可取的。
人类历史自出现国家以来,就伴随着大国的兴衰更替。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毛泽东主席曾所说的“一穷二白”的国家。如果用人均GDP来衡量,700年前的中国是地球上最富最发达的国家。大约在公元1000年,中国人改进了磁铁罗盘并用于航海;公元1045年,中国人毕昇开始了活字印刷术。当时开封是中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在宋代,这里是首都,有上百万的人口,相比之下,伦敦仅有1万5千人。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直观地炫耀着历史上开封的辉煌。桥上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茶楼和饭馆生意兴隆。
为什么?既然常说先行者具有优势,那么不妨再问一下,辉煌为何如过眼烟云?为什么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没能保持领先者的优势,反而被欧洲国家赶上,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在200年前开始越拉越大?这不仅体现在GDP的总量上,更体现在人均GDP上。虽然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从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就为国家的复兴付出不懈的努力,为什么他们以失败告终,而只是到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时代,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
开始收敛?
今天全球都在关注,这种收敛的势头能否持续?中国人能否重返富国之列?
研究显示,在19世纪早期,中国GDP的总量大约占世界的30%,到了20世纪初,该比例迅速跌到13%,到了30年前改革开放的前夕,甚至还不到5%。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又回升到大约15%。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以GDP总量衡量的中国经济业绩主要是由于众多的人口(目前是13.2亿)。中国人口在19世纪初是世界的1/3,20世纪初是1/4,现在大约是1/5以下。然而就人均GDP而言,今天的中国仍然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以下。可见,即便是与自己的历史地位相比,中国还有相当的距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2006年,世界GDP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13.8万亿美元)、日本(4.3万亿美元)和德国(3.3万亿美元)。中国以3.2万亿美元超过英国的2.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然而,中国GDP总量后面掩盖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贫富鸿沟,而且这个鸿沟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当人们在前进道路上庆祝胜利的时候,同时也必须看到所面临的挑战。这种趋势如不扭转,则意味着扩大内需的良好愿望多半只能是愿望而已。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有过一句诙谐但意义深远的话:“生产力什么都不是,但是从长期看它几乎什么都是。”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指出:“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反映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才是财富增长的真正源泉”。
如果说提高人均收入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人为扭曲的收入差距将使经济雪上加霜。因为消费的不足最终会制约经济增长。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在《资本论》(Das Kapital)中提醒过人们:牛奶倒在海里只是危机的表象,深层的原因是劳工的贫困,不论是在绝对还是相对的意义上。这是逻辑推理的使然。在经验世界中,如果人们暂时看不到供应过剩的表象,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Imperialism,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一书中的解释是:市场从国内扩展到了国外,如果还有国际市场的话。这是列宁对马克思理论贡献的核心所在。借助他们的逻辑,
可以推出什么?就中国经济的目前重出口轻消费的结构而言,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是劳工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其生产力增长的速度不相匹配,这时如果国际市场出现紧缩,中国经济势必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这种危险是实实在在的。目前中国出口额占GDP比重已从2001年的20%迅速增长到今天的40%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一个教训是,虽然国际市场是存在的,但是部分是被虚拟的“财富效应”夸张了。尤其对转型经济的大国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内需的重要性凸现,必须警惕国家资本主义幽灵的出现。13亿人的市场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是,在工业化的大潮中,几亿农民工及其他们的家属在创造了巨大产出之后,他们自己却未能获得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的经济和政治权利,未能转化成城市居民、产生有效需求。“农民工”这种称呼的本身就隐含权利的不平等,这在现行工业化国家中是罕见的。在人均GDP达3千美元阶段,世界平均城市化率是55%;而中国目前只刚过1/3。根据克鲁格曼的计算,中国目前依然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只是美国工人4%,与1975年的韩国类似,即使墨西哥产业工人的工资也是中国工人工资的3倍。
可见,在致富的马拉松赛跑上,让中国民众进入世界上富国之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跑,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在国际层面理顺国内外市场,在国家层面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反垄断以及在企业层面增强公司的自主能力。如果说,政治或是利益的冲突或是利益的妥协,前者为恶性,或者为良性,那么从长远计,上述问题的最终出路,或者说是更有效的方法,不是个人的愿望,而是切实进行以人为本、权力和利益合理制衡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安排才是实现良好愿望的可靠的保障。
让我们的视野暂时跳出中国,审视全球其他地区的过去和今天。11世纪的非洲和欧洲的人均GDP大约还旗鼓相当,但是之后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却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为什么?在中东,虽然以色列人把自己称为上帝选中的人,但是上帝并没有给以色列人任何石油,而是把石油都给了阿拉伯国家。以色列自然资源极其短缺,但是它的经济依然繁荣。今天以色列的人口数排在全球的98名,但是人均GDP却是22名。为什么?
在欧洲,1000年前欧洲能主宰世界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是500年后,欧洲却开始拥有世界的主导地位。为什么?更具体些,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在历史上能先后称霸于世界?进一步讲,为什么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荷兰和英国能超越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相反,俄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富国的行列。即便是在所谓彼得大帝(Peter Alexeevich)的辉煌时代(1672-1725),俄国的人均GDP也排在欧洲诸国的后面。为什么?如果你不信,看看以下的数据。俄国的天然气、煤炭储量分别占到世界的40%和50%以上,都是世界首位;俄国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但是,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按1990年购买力国际元计算,1998年西欧人均GDP的平均数是17921元,而俄国只是3893元。美苏冷战期间,美
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曾挖苦说:“为什么苏联的经济业绩不佳?他们找了四个原因:春、夏、秋、冬。”
在美洲,美国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今天美国的GDP总量接近世界的1/3,而美国人口大约是世界的5%。那么,年轻的美国又是靠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跻身于世界最富国家之列的呢?早在19世纪末,美国已站在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大浪的潮头,生机勃勃。数据显示,即便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时期,美国与西欧、前苏联和亚洲国家平均的人均GDP之比分别是1比0.8;1比0.3;1比0.1。如果说美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与美国接壤的墨西哥?还是根据麦迪森1990年国际元计算,1770年墨西哥的人均GDP大约是568元,美国(当时是殖民地)只是527元。可是到了1998年,墨西哥是6655元,而美国则是27331元。拉美国家人均GDP的平均数是5795元。
一般经济学教科书会不厌其繁地重复“要素禀赋”,强调自然资源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情况果真如此?很值得怀疑。让我们再回到亚洲。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日本自始至终都能紧跟富国的步伐,从来不曾被历史抛进穷国之列,而且在近代它成功地跻身于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列。今天日本人口只有1.27亿、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25,却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为什么?还有,据说日本每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所耗的资源还不到中国的1/7。显然,日本的故事使那些过于热衷拿地理或自然条件说事的人变得苍白无力。此外,即便是假设已有人类技术和制度安排没有新的突破,日本的故事也应该使中国在同时追求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时变得更有信心。只要我们能源使用的效率达到目前日本的水平。瑞典著名小说作家斯文?林奎斯特博士(Sven Linqvist)提醒人们:“你我的知识已够用,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勇气 ……是了解已知并作出结论的勇气。”
同样在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类似地受到儒学文化的洗礼和熏染。在沉睡了很长时间后,到了20世纪后半期,为什么亚洲的四小龙(即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能够率先急起直追,迎头赶上,摆脱贫困,而其他许多国家却继续身陷于穷者更穷的泥沼?同样的天,同样的地,类似的文化。是发展路线的不同,或许是方向性的错误,还是两者皆有?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东亚诸国迅速崛起的经验似乎与德国社会学和历史学大师马克思?韦伯(Max Weber)的基本命题相左。在其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文章中,韦伯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西方的新教伦理的文化相关联。潜台词是,儒教伦理的文化则排斥或阻碍了经济发展。但是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当经济在东亚一些地方开始起飞时,不少人话锋一转,似乎忘记了前后的矛盾,儒教又被他们用来解释发展:重视教育、勤奋工作、注重家庭等等。这种颠来倒去,前后不一致的解释,实在是缺乏一般学术所要求的严谨和逻辑。
文化到底又起什么作用?说到文化,更让人费解的是,假如文化真的起那么大作用,那么它的作用为什么不是始终如一?在此,不妨比比朝鲜半岛南北30年前和30年后。文化大体相同,60年代后期南北经济还旗鼓相当。今天为什么北方的GDP大约只有南方的5%?南北之间财富的巨大鸿沟强烈地提醒大家,看来对国富国穷之谜的探索必须超越文化和地理的本身。在方法论上,幸亏朝鲜半岛提供了一个能“控制”文化变量的实证。不然,社会科学实在不容易,在许多情况下不容易像许多自然科学的试验可以在实验室可控的条件下看出个是非,证实或证伪!
类似地,还有古老文明的印度。一样的文化,但是长期以来印度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几乎停顿。根据麦迪森1990年国际元计算,1500年印度的人均GDP是550元,到了1950年还是619元。只是到了近年来,印度的经济才发展迅速,势头强劲,1973年人均GDP比原先稍有提高,是852元,到了1998年则快速上升到3117元。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做如何解释?放眼全球,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虽然不可否认各国致富的路径各有不同,有先有后,但是就人类发展的方向而言,在国富国穷的背后,是否可以寻找出人类历史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
以上种种是本研究试图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必须指出,本研究的努力并不是横空出世,而只是对前人努力的一个回顾、一个总结、一个继续、一个延伸。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一个在理论框架引导下的实证探索。如果说有什么新意的话,也只是希望能站在前人的思想和各国经验的肩膀上,再探索性地迈出一步。与此相应,研究目的自然不在于对已有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堆积,而是希望借助前人的智慧和各国的经验更系统、更深入地探讨、解释、预示我们所面临的有关发展的问题。希望我们的讨论能超越对仅仅是对现实的描述或仅仅是对政策层面的介绍,进而与国际同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层面的交流和对话。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因为前者更是涉及战略的本身,而后者则更是关于战略的方向,正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船只与灯塔作用是不一样的。政策是船只,理论是灯塔。
篇三: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事件介绍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最先制造的巨型豪华客[1]
轮,但由于一些原因撞上了冰山,沉入了海底。欲知原因是何,请看下文分解。
泰坦尼克号为何撞上北极冰山 泰坦尼克号的瞭望员没有及时看见北极冰山,看到的时候为时已晚,已经没有时间避开冰山,但二副的失策使泰坦尼克号从侧面撞上冰山,造成了更大的缺口。
泰坦尼克号为何有重大人员伤亡 泰坦尼克号载有约2200人出海,撞上冰山后,发出了“喀喳喀喳”的声音,有些好奇的旅客跑到船头,问乘务员,是什么东西发出了喀喳喀喳的声音,是不是撞上冰山了?乘务员回答:没事。因此,乘客们没有及时逃生。泰坦尼克号发出SOS求救信号弹
后,附近有多艘客轮接收到了求救信号,但都以为是玩笑而不予理睬,只有卡帕西亚号坚持到现场。泰坦尼克号有二十艘救生艇,14只常规救生艇均可承载65人,其余4艘折叠艇和紧急救生艇都能坐40人。可是前几艘下海的救生艇只坐了将近一半人,只有最后几艘救生艇坐满了。但真正的最后几
艘是没坐满的,由于下放顺序错误,造成最后放的船头几只没坐满人就匆忙放出了。
缓慢下沉的泰坦尼克号发出求救信号弹(其实是礼花弹)(由于没有考虑到船的沉没,所以只携带了礼花弹)
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
泰坦尼克号本应全部使用钢铁铆钉,但船头部分巨大的铆钉机过不去,因此船头部分的铆钉是手工安装的。为了便于手工安装,船头使用了没有钢铁铆钉结实的锻铁铆钉。撞上冰山使这里受损最严重。
泰 坦 尼 克 号 沉 没 之 谜
泰坦尼克号真的是与冰山相撞而沉入大海的吗?几十年来,有关泰坦尼克号遇难的真正原因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和研究的焦点。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世纪之谜。要知道,泰坦尼克号当时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不沉之船”。
被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
1985年,海洋勘察人员在大西洋底终于发现了已沉睡73年的泰坦尼克号。他们在对其残骸进行勘察时,在其右舷的前下部发现一个直径恰好是90厘米的大圆洞,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大圆洞边缘十分光滑规整,好像是被一种圆规状切割工具加工后形成的。美国皇家海军舰艇专家塞兹湟尔会同国际专家组对泰坦尼克号船体右舷前下方的神秘圆洞进行水下拍照和测量等综合研究后,确认泰坦尼克号是被一种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后,底舱进水而遇难,理应在船体的球鼻首处或其周围部位留下不规则形洞痕,或船体钢板出现不规则的开裂现象,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但是这一说法不成立,90厘米的圆洞根本不能对TITANIC构成任何威胁,众所周之TITANIC有16个隔水舱,任意2个进水都不会沉没,90厘米甚至只要一把雨伞就能补全的洞口是不可能使船沉没的 船员发现大海有“鬼火”
美国《旧金山纪实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绝密档案中说:“据幸存的泰坦尼克号船员证实,海难发生时,他们站在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观察,发现大海中有一些奇怪的‘鬼火’神出鬼没地运动着,这
些扑朔迷离的‘鬼火’像是从一艘来历不明的‘幽灵船’上跑出来的。”
被历史学家们指责为见死不救的“加利福尼亚者”号船长洛尔德当时所指挥的船就在附近海域。他到死也坚持认为,当时从船上能清楚地看到另一艘来历不明船只的“鬼火”。这一神秘的幽灵船当时正处在泰坦尼克号与加利福尼亚者号之间的水域。
6幅照片中发现8个发光体
科学家们按照泰坦尼克号残骸考察计划,在对船体拍摄的6幅水下照片中,发现8个来历不明的神奇发光体。最初,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种深水鱼群,不过,当研究人员借助电脑再次对这些水下照片进行更详细分析后发现,确实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人造发光体围绕着“泰坦尼克”号游弋。海洋学家确认海洋中再也找不到跟这些神奇发光体类似的东西了,它们很像在空中飞行的那些UFO,但又有区别,不是那种典型的飞碟,而是类似世界各地的许多目击者见过的那种能量凝聚体。
科学家由此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泰坦尼克号是意外遭到不明潜水飞行物射出的激光束的攻击而进水翻沉的。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幽灵船”
篇四:极富想象力的《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
极富想象力的《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 极富想象力的《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作者:适之 大众电影 2011 年 2 期 这一年的暑假,爱德蒙和露西无奈地必须到剑桥的姨妈家渡过。 父母带着姐姐苏珊到美国讲学,大哥彼得则到老柯克教授家用功,只 好把爱德蒙和露西托给姨妈。爱德蒙和露西不太情愿,是因为必须忍 受个性有点惹人讨厌的表兄弟尤斯塔斯。 某天爱德蒙和露西正在讨论 纳尼亚的种种,尤斯塔斯一旁听到后又开始冷嘲热讽,没想到突然间 三人居然被吸入房间墙上一幅航海的画中。 三人被大船救起, 爱德蒙和露西才发现船上正是他们的纳尼亚朋 友——凯斯宾十世。 以纳尼亚的年代来算, 距离上次见面已是三年前, 当时他们协助凯斯宾登上王位,几年来国家安定和平。凯斯宾国王于 是搭乘他的“黎明踏浪号”航海启程,要找寻当初被篡位叔父遣送到海 外的七位先王亲信,并想一窥传说中极东之处阿斯兰的国度,同行的 还包括忠实的纳尼亚会说话的兽类中最英勇善战的老鼠大军的头头 雷佩契普、年轻有为的德里宁船长等三十多人。 再次造访纳尼亚,爱德蒙和露西备感兴奋,但初次来的尤斯塔斯 却抱怨连连, 跟谁都处不好。 他们登船时, 黎明行者号已快航行到“孤 独群岛”,这也是地图上有记载的边陲地带,再继续往东便都是未知 的境域。在孤独群岛时他们遇到扰人旅途的奴隶贩子,凯斯宾展现能 耐度过难关,并找到了第一位先王的亲信——伯恩爵爷。之后,黎明 踏浪号继续往东航向未知的旅程。 黎明踏浪号一路惊险,他们来到“龙岛”(之后地名都是凯斯宾一 行人去后所取的),不合群的尤斯塔斯在岛上居然变成一只龙,原本 大家不抱希望,幸好狮王阿斯兰在他梦中现身让他复原,此后尤斯塔 斯原本自私尖锐的个性逐渐改变。 之后他们来到能将万物化为黄金的 “死水岛”和有着一群隐形矮人“笨蛋瓜”和魔法师科里亚金的“声音岛”;能让梦魇成真的“黑暗岛”;以及住着退隐星宿拉曼杜及他女儿的“星 岛”。他们经历许多冒险,先王的亲信也全被他们找到行踪或归宿。 为了要唤醒星辰岛上三位沉睡多年的先王亲信, 他们必须继续航向世 界尽头,并且必须有一人义无反顾自愿被留在世界尽头,雷佩契普自 愿担任这个任务。 甘甜的海水中,洁白水莲绵延不断,黎明踏浪号愈来愈接近世界 尽头,大船已无法前进,只能靠小舟向前。爱德蒙、露西、尤斯塔斯 和雷佩契普登上小舟,原本凯斯宾也想一同去看世界尽头,但大家坚 持不让他同行,他气得不行,后来经过阿斯兰现身开导,凯斯宾终于 体会
到身为国王必须担负的大任。凯斯宾随黎明踏浪号返航,娶了星 辰岛拉曼杜的女儿为皇后。雷佩契普独自坐了小舟搭上皮筏,从此消 失在世界尽头。爱德蒙、露西和尤斯塔斯则来到阿斯兰跟前,阿斯兰 跟他们说其实所有世界都能通往他的国度,他也一直都跟大家同在, 之后便把他们送回原来的世界。 这段难忘的奇迹之旅, 正式划下句点。 《纳尼亚传奇》的作者 C·S·刘易斯出生在爱尔兰的有钱人家,从 小就喜欢躲在小阁楼上阅读、幻想。他 26 岁登上牛津大学教席,人称 “最伟大的牛津人”。 《魔戒》 他与 之父 J·R·R·托尔金是一生的挚友,1963 年离开人世之前,刘易斯就为 10 年后才去世的挚友托尔金写好了讣 文。有一段佳话流传在牛津大学附近的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据 说,20 世纪 30 年代,常有两位老教授在这里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 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 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像的伟大著作。 本片改编自 C·S·刘易斯 7 本系列著作《纳尼亚传奇》的第 3 本。 该系列原著于 1950 到 1956 年间出版,长久以来被视为最令人喜爱 与最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全球热卖逾 1 亿本,有超过 50 种语 言版本。改编自第 1 集《纳尼亚》系列的电影《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是 2005 年年度最卖座电影之一。2008 年推出第 2 集 《纳尼亚传奇:贾思潘王子》,也是当年热卖片。 《黎明踏浪号》主要拍摄工作于 2009 年 7 月 27 日在澳洲昆士 兰展开,为时 90 天。棚内拍摄包括在黄金海岸(澳洲第 6 大城市) 的制片厂摄影棚,该城市有南半球最大的户外水箱,是拍片的关键元 素。 棚内拍摄之外, 主要的取景地还有摄影棚东北方的滨海半岛克里 夫兰岬。电影的关键黎明踏浪号在这里搭建并在户外拍摄 3 周。140 高、125 吨重的船舰,接着被拆解成 50 个部分,载送回摄影棚,再 拍摄室内场景。电影在 2009 年 11 月杀青,经过 1 年后制作,将于 2011 年 1 月上映。 罗宾逊与他的工匠搭了几个棚内场景,代表黎明踏浪号的内部, 包括凯斯宾富丽堂皇的特等舱、船长的地图室与桨房,棚内场景在昆 士兰的摄影棚内搭建。 他承接了一个神圣的使命——持续呈现 C·S·刘易斯奇幻世界的 影像,不只要根据作者在书中稍嫌不足的描述,还要延续前两部电影 创造出的视觉。同时,他将在系列电影中注入他个人的设计风格。 “魔法师花园”场景——也是粗暴园丁蹩脚仙的居所,罗宾逊利用 他的戏剧背景做设计,他说:“我们要强化这场场景效果,因为花园 是故事中笑点的场景。在纽西
兰我们发现一处美丽的海滩,还有丘陵 起伏的景观,这里矮矮胖胖的山脉映照蹩脚仙矮胖的外貌。蹩脚仙本 身便为这场景添加更多奇幻本质,他们是古怪、单脚的侏儒,刚开始 在魔法师柯瑞金的花园里是隐形的,直到咒语让他们无所遁形。” 为蹩脚仙打造独一无二样貌的工作落入另一种魔法师手上—— 金奖得主道具化妆艺术家霍华·博格,他以《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 ?魔衣橱》荣获小金人(与泰米·连恩共享),创造了包括詹姆斯·麦艾维令人难忘的人羊吐纳思角色样貌。 当柯瑞金解释航海者的冒险真实本质, 黎明踏浪号航向黄金湖之 岛, 凯斯宾在此找到两名失踪的勋爵——一名身处在一个洞穴里的水 池,在这里每样碰到水的物品都会变成黄金;另一名则在四处有珠宝 散落的山谷里。“我们在黄金湖之岛,与书中采取不同方向,”罗宾逊 表示,“书中他们发现一座池塘。制片菲利普·史图尔认为能将场景设 定在地底洞穴。” 黎明踏浪号的下一站是拉曼度之岛, 剧组在制片厂的摄影棚搭建 一个巨大场景。罗宾逊维持他在魔法师图书馆内的主题,但赋予令人 毛骨悚然的转折。“迈克尔·艾普特希望这座岛的场景带着荒凉、风呼 啸而过与远古感,”罗宾逊指出,“这里有些吓人。这是我们放置亚斯 蓝的餐桌之处。” 故事中岛屿的地点,意谓有许多在水中或水底拍摄的工程。为了 创造出墙上油画涌出洪水淹没尤斯塔斯卧房的特效, 机械特效小组在 一个升起的平台上做了两个干的卧室场景, 然后将平台降低或浸在两 座摄影棚户外水槽中较小的水槽中。乔芝、史肯达与威尔从卧室游到 水上,事后将较大水槽内拍好的片段迭接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他们漂 浮在海洋上。“从我们的世界进入纳尼亚的片段永远是电影关键,”艾 艾普特指出,“前两集已经设立了高标竿,所以我们必须展现实力, 尤其这是片中第一个动作情节。C·S·刘易斯已构思出这个时刻,但我 们必须实现它,不仅具有难度,对演员也有一些危险。这段情节必须 完全有可信度,我的拍摄方式让观众完全置身其中。他们不只是观赏 这场戏,他们也与片中角色同在。” 在一场描写船因暴风雨来袭在海上载浮载沉、 以及被一条凶猛海 蛇攻击的情节中,水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两个场景都发生在黎明踏浪 号的甲板。 黎明踏浪号被包覆在摄影棚的蓝幕环境中, 船先在此拼凑,然后运到克里夫兰岬。 视觉特效小组共有 380 名计算机动画师制作老脾气、尤斯塔斯 /龙与海蛇等角色画面。当电影拍摄工作在 11 月底告一段落,他们 着手制作数百个将让这些角色栩栩如生的
特效镜头。 后制期也包括剪 辑、配音、重新录音与混音,并进行庞大的 3D 特效工程。《纳尼亚 传奇:黎明踏浪号》中的 3D 采用当代最先进技术,从开拍到完成电 影的两年间研发。制片与导演采用世界一流的立体技术,并与 VFX 公司合作,耗时甚至超越近期卖座片《魔镜梦游》。 为数庞大的计算机特效镜头,以及全由计算机动画绘制的角色 (包括深受喜爱的老脾气)从一开始便用 3D 制作,直接以左右眼交 替显示的技术呈现。要做到这一点不只要将 3D 几何技术运用在黎明 踏浪号与其它真实世界场景, 还要制作超过 1 万个独一无二的摄影画 面与计算机动画影像。严格说来,电影中没有 2D 画面,电影的 3D 维度与动画角色相符,造就精彩绝伦的 3D 体验。 随着演员与剧组的旅程逐渐进入终点, 负责催生系列电影的制片 亚当森指出,“目前的三部电影中,第一集对我而言是关于纳尼亚的 诞生。孩子们进入这个被冰雪蹂躏、在白女巫统治下的世界。那部电 影的重点是色彩、魔法与光明,以及全新世界的展开;第 2 集呈现出 较黑暗的世界,透过佩文西家孩子的协助,重新找回生气。《纳尼亚 传奇:黎明踏浪号》比较像第 1 集,因为我们再度展开一个新世界。 魔法又回来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