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河南15天婴儿生下弟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3:59 作文素材
河南15天婴儿生下弟弟作文素材

篇一:弟弟不会生孩子

弟弟不会生孩子

2015.9.18

中午,菁菁说:“等我长大,生个小孩陪弟弟玩儿。”奶奶说:“等你长大,弟弟也长大了,你生的小孩到时候和弟弟生的小孩玩儿。”菁菁大笑,似乎是笑奶奶太傻的意思,说:“弟弟是男生,也不会生呀。”

篇二:4 婴儿出生时异常行为禁忌

婴儿出生时的样子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仰卧,有的长时间不能出声,而这些不同的样子又有什么样的禁忌呢?

正常的婴儿降生,都有呱呱的啼声。如果听到婴儿的啼声,说明孩子是健康无事的,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都可以放下心来。而如果婴儿生下来以后不发出声音,就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出生后没有声音则表示婴儿呼吸不通畅,如果不赶快进行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大人们常常将婴儿的双腿提起,轻轻拍打后背,使婴儿呼吸顺畅发出声音。古时也有人用喂给婴儿暖水、慢捋脐带或用葱白慢慢鞭打使婴儿发声。

如果婴儿在降生后,很长时间还不发出啼声,便是凶厄的征兆。古医又有忌婴儿啼声断绝,散、深等说法,认为婴儿初生时啼声连续紧凑的可以长寿,没有啼声或啼声断断续续,或本来连贯缓慢又突然转为急迫者不能长寿,啼声稀疏松散不成人,啼声深者不成人,这也反映了民间从婴儿出生时的啼声中判断吉凶祸福的俗见,有些是没有道理的,而有些在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时黑龙江一带有以婴儿出生时的姿态来占卜日后是否好淫逸的习俗。人们普遍很关心婴儿是仰着出生还是趴着出生,如果女仰、男俯,则认为不吉利。尤其如果女孩仰脸出生,更为忌讳。

民间忌讳婴儿刚出生就大小便,俗称此为“屙爹尿娘”,据说这样出生的孩子一般命比较硬,会克父母。对此忌讳的破解方法,全国各地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河南一带的做法是抱起婴儿,将婴儿的头在墙上轻碰三下,便认为是化解了此忌讳。台湾民间常常事先准备好祓禳,在产房里面摆放一壶清水,如果婴儿生下来就便溺,就连忙用清水将其大小便冲洗干净。

民间也很忌讳婴儿逆生,横生。

逆生妨父母,这是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很忌讳的事情。郑庄公大概是因此而遭父母厌恶的第一人,传说姜氏是在睡着时生下庄公的,当她醒来后发现庄公已经降生了,便因为他“逆生”而极其厌恶。

逆生就是先生出脚,后生出头。这种婴儿大多属于难产,不但使母亲受苦,周围的人也要跟着担心。而因其与顺产相反,民间很忌讳。俗说:“逆生者子孙逆死,顺生者子孙顺亡。”就是说倒着出生的人即使活下来以后他的子孙也会不得好死。

横生,这种情况更加难产,常常是婴儿的手先生出来,这也是很危险的,往往会导致母子双亡。所以民间最忌“横生”、“倒养”。民间有时骂人时就用这话来诅咒对方。

篇三:我的早教,我的早期教育。余坤灿出生404天-宝宝成长日记

这不是日记,这是余坤灿的一天作息时间,是平淡普通的一天,不同的是余坤灿每天都在紧张学习过程中。同样月龄的年轻父母们,你们是不是也要给自己的宝宝教一些什么。这就是我的早教,就是余坤灿的早期教育。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多云转阵雨35℃~26℃ 1岁第2个月第9天

六点十分听见余坤灿在说话过去一看余坤灿在床上玩,端尿屙巴巴、洗脸、擦洗全身。卫生间水箱上挂的图是麻雀和苦瓜。客厅内挂了十八张识字卡片。穿好衣服在爬行毯上喝水玩玩具。 六点三十分外出,早上天很凉爽外边都是上班买菜的人小朋友很少,在“云夕文化”店面门口看见老板娘的三岁的儿子,余坤灿很喜欢和大孩子玩,余坤灿马上凑上去和那个孩子满面笑容啊啊打招呼,大孩子有点内向不跟余坤灿玩,用手用力推开余坤灿,余坤灿转身跑开转了一小圈又枴回来,又重复刚才的过程,大孩子还是不领情,她妈妈赶紧说要和小朋友好,和弟弟一起玩,这样重复了几次大孩子才勉强和余坤灿一起玩。

七点二十分回家吃饭,因为过敏还没有好,首先喝中药然后再喂饭,饭是猪肝和肉末稀饭。爸爸这次从非洲回来带了一下羊毛挂毯,灰尘非常大,气味也非常强烈。地毯刚刚拿出来放在地板上余坤灿就爬上去玩,第二天余坤灿身上脸上开始起疹子,大片大

片的。在仁和医院看了中医,现在每天喝中药,中药虽然很多很难喝,哄一哄说一点好话余坤灿还是喝的。

七点五十分看电视,先看电视图片《动物4》,看素描绘画实例毛笔书法演示视频,最后看的是动画儿歌。插卡音响播放中国经典老歌包括通俗美声等三百多首。

八点二十分跟着外婆出去买菜,因为要买西瓜太热抱着容易出汗开始推童车外出,播放器现在已经不再播放其他国家的语言,以后将一直播放英语。在中药大药房门口玩人体磅秤和检查身体的医生啊啊讲话,医生说看来我今年要有喜事了要抱孙子了。买菜回来在伍家菜场云夕文化商店门口玩打地鼠,那里有很多小朋友是江山多娇小区小朋友的集散地。余坤灿努力和别人打招呼接近大人小孩,以取得摸其他孩子的童车自行车许可。

九点三十分到楼下余坤灿开始喝水,拿出包里的两个小皮球和别的小朋友玩,我将菜西瓜拿回家将遥控汽车电动机器人拿到到楼下玩。

十点回家自己玩玩具然后看《gogo洪恩儿童英语》和英语儿歌动画。

十一点三十分喝二百一十毫升牛奶睡觉。

十三点四十分起床,端了尿,没有下床就在床上看看托马斯火车,看喜洋洋爬楼梯。

十五点余坤灿要看电视,于是看电视图片《二十四节气》《干果》《节假日》,又看了一集《迪士尼儿童英语》,余坤灿站在茶几后边看电视,但是我还是不断的要余坤灿移动位置,避免眼睛老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看电视。

十五点五十分余坤灿上楼玩,在厅里推圆板凳,抱着大绒毛熊玩。 十六点喝中药,坐在飘窗上边看楼下过往的行人和汽车,音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

十七点楼下已经有孩子在玩,余坤灿也要下楼,带了播放器播放英语,包包里多装了几样玩具下楼玩。

姨妈下班了叫余坤灿,余坤灿不愿意回家,继续跟小朋友玩。 十八点五分妈妈回来了,余坤灿喊了妈妈,就跟着妈妈回来了。 十八点三十分喝了一百五十毫升牛奶,余坤灿睡觉了。

十九点十分余坤灿睡觉醒了,端了尿,余坤灿到了客厅看见电视开着就要看电视,于是看电视图片《菌类》《恐龙》《乐器》《笼养观赏鸟》,看了《蓝猫学数学》。

二十一点三十分我跳舞回来余坤灿已经和妈妈进屋里,妈妈在床上给余坤灿念书。

二十二点二十分余坤灿喝了一百五十毫升牛奶和妈妈一起睡觉。

篇四:小学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联盟” 抵制父母生二孩

河南15天婴儿生下弟弟

小学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联盟” 抵制父母生二孩

小学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联盟” 抵制父母生二孩

全面二孩放开,不少人的生娃焦虑也来了。80后陷入一场拉锯战,“生吧,养不起,不生吧,一个娃又感觉太孤单”。父母却又欢呼雀跃,边鼓敲得震天响,更有50后长辈许诺,生下二孩奖励10万元。生还是不生,难做决定。 1月6日,华西都市报收集了诸多“过来人”的建议——要二孩不光是钱的事儿,夫妻还要先过“六道关”。比如老大关,据山东青岛市一所小学四年级担任班主任的王老师说,前段时间,她发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在单独二孩政策开放后就出现过。据《武汉晚报》报道,2015年1月,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怀孕妈妈含泪流产。

如何阻止这样的悲剧重演,可以先一起来“闯闯”这六道关。

以下内容来自华西都市报报道:

生还是不生?无数中国家庭在天平的两边游走,难做决定。

去年11月13日上午,39岁的张妍走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大门时,长吁了一口气。她终于可以做出决定了。跟她并肩而行的丈夫胡丹情绪明显有些低落,声调低沉地说“不生就不生呗。”

张妍说,有半个月时间了,二孩成为她和丈夫日常交谈的关键词。每一次大家庭聚会,也是三句话不离“生不生”的话题。如今,所有的纠结,终于可以因为一个“很难怀孕”的诊断而画上句号。

同样纠结的,还有山东“80后”周航。今年36岁的周航,已经是一个6岁女孩的父亲。“过去是政策不允许,好不容易盼着政策允许了,我们夫妻却不敢给大宝这个礼物了”让他左右为难的是,如今父母都快70岁的人了,等二宝生了,谁来带?

生不生二孩,各有各的纠结。一起来听听家有二孩“过来人”是怎么看的。在他们眼里,要二孩,夫妻先要过“六道关”。

第一关 身体关

再怀孕有风险 有的妈妈崩溃了

二孩对于妈妈的影响不仅在怀孕生产时,有的妈妈生完老二后,精神一度崩溃。现在每天看着两个儿子幸福满满的山东人乐乐,在刚生完老二后出现严重的失眠,有一点儿声音有一点儿光亮都睡不着,窗帘必须拉得严严实实的。“那段时间,每天天一黑,我就在脑子里问自己,今晚能不能睡着觉?”

刚生完老二那段日子,她的体力恢复得相当慢,出现严重的自我否定。“生完老大,我带着他到处玩儿,但到老二时,刚开始都带不动了,觉得自己很没用。”

第二关 照顾关

家里老人70岁了,还有一身病

“生老大时,爷爷奶奶还能帮着看看,但现在两个老人都70多岁,能照顾好自己就很不错,看孩子不敢指望他们了。”浩妈生老二后辞职当了家庭主妇,每天早晨开车带着老二送老大上学,回家照顾老二、做家务,放学再带着老二接老大。“原先也想过找个保姆,但后来发现不现实。”

一些为了支持儿女们工作而坚持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闺女去年生了个男孩,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们也替她高兴。”65岁的老杜,今年和老伴儿一起住到了女儿家,帮着照看两个孩子。

“我们两个老人,本身也是糖尿病、高血压的一堆病,但是不能把自己当病人,也不敢病,两个孩子已经照顾不过来了,我们两个再生个病,让孩子爸妈怎么办”?

第三关 成本关

“有了老二,老大兴趣班停了”

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的于先生,现在已感受到两个孩子带来的快乐。但在花钱这个事儿上,于先生坦承,生二孩一定要有经济基础,花钱太多了。

于先生说,生老大的时候,在钱上没什么感觉,就是少买几件衣服的事儿,但有了老二后,明显感觉每月钱花得哗哗的。以前一个娃喝奶粉,一个月600元钱,现在是1200元钱,还有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花费,现在一个月差不多2000多元,“以后孩子长大了,教育类投入肯定更大。”

“刚有老二那两年,是因为老二年龄小、出不去,这两年老二也上幼儿园了,能出去了,但出去还是少,钱是挺重要的因素。”琳妈说,“现在老大的特长班也停了,没有时间接送是一方面原因,多少也考虑到钱的问题。”

第四关 老大关

小学生成立“反弟弟妹妹联盟”

不少父母生老二,是想给老大添个手足,可是老大想不想要这个伴,就不好说了。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我们班有些孩子悄悄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联盟。”在山东青岛市一所小学四年级担任班主任的王老师说,前段时间,她发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

王老师说,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提到生弟妹的事儿,他们都不太情愿。有的孩子对弟弟妹妹从一开始就不欢迎,有些痛痛快快答应的老大,等弟弟妹妹真正来到身边时,脸也变了。

第五关 职场关

觉得产假有些短,想延遭婉拒

去年底,尽管有想再生一个的愿望强烈,李女士却有些忐忑。“我们单位一个单独妈妈,明年4月份预产期,但产假就那么长,就想和领导商量着能不能多休半年,因为她怀的是双胞胎。我们领导说:你好不容易到了这个位置,咱们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想放弃?再说了,你要延长产假,她们后面都要求延长,咱们工作怎么开展?”

李女士和那位单独妈妈都是单位不同科室的“小头目”,手底下带着3-4个人,“看样子如果想多休产假,就要放弃目前的位置了。”李女士说,她总觉得产假有点短,可如果养家糊口的担子放在一个人身上,压力也太大了,毕竟都是工薪阶层。

第六关 保姆关

金牌保姆5千多,夫妻“压力山大”

“我家老人指望不上,真要生二孩,只能雇保姆。特意去打听了一下保姆月薪,金牌还不是特别好的,白天班月薪5000元,要是24小时的,一个月得1万多元。”家住济南历城区的宁女士说起这个就有点垂头丧气,老家的母亲已经说了,她不能到济南看孩子,要是想生,只能放回老家养。

“这不是制造新的‘留守儿童’的节奏吗?”宁女士问了问身边老家在农村的朋友,老人很多也是这种说法。“他们不想来济南。”

高昂的保姆费让她和丈夫打了退堂鼓。“我们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才万把块钱,给保姆了,我们吃什么?”

不同看法:“有了老二后,育儿焦虑没了”

“最近也不停有朋友问我要不要生二孩,我鼓励他们只要有可能,还是生一个,因为那种家有两个孩子的幸福,你不亲身经历,是不可能明白的。”乐乐妈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在孩子身上,才知道什么叫手足。

“老大上幼儿园、小学,我们给他择园、择校,去的可以说都是青岛最难进的幼儿园和学校,但到了老二,不折腾了,一切就近。”40岁的胡先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大小学四年级,老二刚两岁。

在老大的教育问题上,胡先生和媳妇可谓“折腾”到了极致:报各种特长班,最多的时候同时上五个,每天都不闲着;小学选的也是一热点学校,离家更远,孩子一大早就要起来坐校车……

“养老大的时候,真的是唯恐他落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所有能给的都给他。”胡先生说,可有了老二之后,想法全变了,老二现在也没上亲子园,平日里跟哥哥玩儿,幼儿园就准备在小区里上了,小学也准备就近。

篇五:应该让“缺陷婴儿”生下来吗

应该让“缺陷婴儿”生下来吗

日前,多名人大代表建议阻断“缺陷婴儿”出生,这则新闻引发网友激烈争议——到底是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所有生命都尽量生存下来,还是从缺陷儿家庭负担和生命质量角度考虑,

“缺陷婴儿”,一个早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所谓出生缺陷,指的是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带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就被称为“缺陷婴儿”。 中国是一个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约为1600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90万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35%的患儿在出生后死亡,40%患儿出现终生残疾。另外,并非所有出生缺陷都可以在出生时发现,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大概不到30%。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围产期

(出生前后)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这一趋势近期不会好转,有研究称2015年中国的围产期出生缺陷率将达177.86/万。

出生缺陷率偏高与多种因素有关:环境污染、孕龄水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婚孕前检查率低、新的检测手段的应用使临床检出率提高、孕妇在孕前及孕早期未能按时足量服用叶酸片,都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率的升高。

“缺陷婴儿”不仅终身受到出生缺陷的困扰,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据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的说法,“重度?缺陷婴儿?生命周期平均需要的抚养、医疗费用高达109万元。”。因此,问题便自然浮现——在产前筛查可以判断得出有“高风险”生下“缺陷婴儿”时,该不该把孩子生下来?

考察伦理困境,“严重缺陷婴儿”不该生下来 最大的困境:是否该让“严重缺陷新生儿”接受治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目前的医学条件,多数产前筛查发现的出生缺陷都是“风险”,胎儿在生产之后是否真的带有缺陷,还得生出来才知道。并且,有很多出生缺陷是产前筛查查不出来的。因此,在考察该不该把“缺陷婴儿”生下来之前,必须要讨论的,是如何对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问题,即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发现有缺陷,父母和社会如何对待这个孩子?

如果是相对较轻的缺陷,例如可以治得好的那些缺陷,又或者盲、聋等虽然是终生残疾但不危及生命的缺陷,相信这个问题争议不大,孩子们应该得到活下去的权利,哪怕他们被父母残忍地遗弃,社会也有义务将他们尽量健康地抚养大,这是他们作为“人”的权利。

2010年引发关注的天津无肛女婴“小希望”

但如果是“严重出生缺陷”,争议就相当大了。所谓“严重出生缺陷”,可以理解为,这些缺陷“让他们活下去是明显非人道的徒劳”。典型如2010年引发关注的天津无肛女婴:女婴出生后被发现患有多发瘘、高位肛门闭锁、心脏卵孔未闭、肾积水等畸形,先天残疾较严重,即使通过长期、全面的高成本治疗,女婴的生命将在手术和身心的极度痛苦中延续,也许要挂着粪袋伴随余生。又或者是新闻里雷冬竹代表提到的“地中海贫血症”。这也有很多案例:如2009年,身患重型

地中海贫血的江女士不顾劝阻产下儿子小欧,结果小欧很快被诊断出患地贫、蚕豆病(G6PD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他的嘴唇、手指甲、脚指甲永远是紫色的,连呼吸都不畅顺。为了存活下来,接下来数年要做几个风险性极高的手术。虽然小欧的手术是成功了,但未来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这些来到世上的“严重缺陷婴儿”,该如何对待?没多少人有勇气提出放弃对孩子进行治疗,但这的确是一种观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彼得辛格就曾提出,对于身患严重智力障碍的新生婴儿来说,如果婴儿的父母和主治医生都确信这些新生儿活下去将是一种非人道的徒劳时, 当务之急就是对婴儿实施安乐死。

对婴儿实行主动安乐死,这种激进做法世界多数国家依然不能认可。但在实践中,用放弃治疗的“被动安乐死”方式,让病儿“解脱”的例子广泛存在。上世纪80年代,宗教氛围浓厚的美国在制定《儿童虐待法》中明确规定,所有罹患重病的缺陷新生儿都有接受治疗的权利,医方与医师应竭尽其力,但有三个例外:婴儿一直处于昏睡状态下难以恢复;继续治疗并非改善病情,而是延长死亡时间;治疗不人道且没有效果。

相比之下,在“生下来”之前选择,伦理困境还要小一些

毫无疑问,对一个严重缺陷的婴儿放弃治疗是令人痛苦的,痛苦的主要承受者不是婴儿,而是做出决定的人。不管是让婴儿继续接受痛苦且看不到明天的治疗,还是放弃治疗让婴儿“解脱”,孩子自己是没有办法决定的,只能由父母做出痛苦的决定。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作出决定,或者至少要降低做决定的难度。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相信以下说法人们能够认同:与其让胎儿在生下来后承受痛苦“解脱”,那么不如在妊娠期间, 就去判断胎儿是否存在严重缺陷的风险,如果确实有高风险,此时,堕胎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在妊娠早期发现问题,在胎儿的神经系统完全发育以前中止妊娠,胎儿没有感觉,这是比堕胎更好的选择;如果在受精卵阶段发现问题,中止受精卵的分裂,这是比早期中止妊娠更好的选择;如果通过基因检查发现有可能产生有问题的受精卵,避免其出现,这是比销毁受精卵更好的选择。

做决定的困境之所以越来越小,是因为怀孕不同阶段,胎儿给人的“生命感”有所不同,这也算是普遍的人之常情。因此各国在制定堕胎是否合法的法律时,怀孕时长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香港法律便规定,合法终止怀孕手术必须在怀孕首二十四周内进行,此时,如果有两名注册医生一致认为“胎儿出生后极可能

有身心不健全情形而足以造成严重伤残”,孕妇便可以合法地终止妊娠。但如果超出二十四周,只要继续怀孕或生产不会危及孕妇生命安全,那么胎儿还必须得生下来。

考虑经济方面问题,“不生严重缺陷婴儿”相对是更理性的选择

相比起纯粹伦理方面的考虑,经济角度的考虑要现实得多,也简单得多——已经生下来的缺陷婴儿,即便还没到“严重缺陷”程度,被父母抛弃的例子也数不胜数,这些父母家庭承担着抛弃亲生骨肉的恶名,最大的原因无非是没有钱去给孩子治疗,或者说要是把钱全投入给孩子治疗的话,全家的生活质量将显著降低,而缺陷儿的治疗、成长环境必然也会变得恶劣。那么,由国家来负担缺陷儿的治疗和成本如何?且不谈治疗的效果如何,光是医疗资源的消耗,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面对这种前景,有一个不承担道德批判、又十分经济的选择——产前孕检、发现缺陷就终止妊娠,无疑是一个现实的做法。这一做法不仅在这两天被人大代表所呼吁,实际上也早已经成为国家政策,事实上,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法,在世卫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中的二级预防就是,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然而,仍不能说“不生下来”就一定是应该的选择

分析到这里,似乎对于“严重缺陷婴儿”该不该生下来社会可以有共识了,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一个明显的问题,医生到底有没有办法判断孩子是不是“严重缺陷”呢?在很多情况下,医生也并不清楚,而且,存在于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也许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有些先天性疾病可以得到治疗了呢?

巴勃罗·皮内达(Pablo Pineda),第一个获得欧洲硕士学位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事实上,一些原本认为生命质量注定低下的“缺陷儿”,在长大后生命质量并不是想象那么差。例如欧洲有个唐氏综合征患儿,长大后甚至拿到了硕士学位,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够很好地活下来,还能对社会产生贡献。此外,一些连体婴儿长大后愉快生存的报道也从来不鲜见。

更大的担心是,一旦医保大规模地增加产前检查的项目,一些稍微有些异常的孩子可能都会被放弃,尤其在那些重男轻女的地方,女孩如果有一丁点缺陷,也可能会被流掉。

所以,这个问题目前看来没有终极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很多方法能够避免回答这个问题,例如更好的孕前准备、孕时保健,以及期待技术的进步能够对缺陷儿在孕中和产后得到更好的治疗。

不管如何抉择,可以肯定的是,“缺陷婴儿”都是人,我们必须抱有对人的同理心做出决定,做出判断。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