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34:08 体裁作文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神木县矿区一小六年级二班:苏泽宇 现实生活中,大家对法律这个词并不陌生。无论是看书读报,还是看电影,电视,我们都能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甚至你的一言一行都涉及到法律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呢?

话题不用太大,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可以看到: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了,这叫犯法;一个人偷了另一个人的东西,这也叫犯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私利,做一些违法乱纪活动,对国家、社会、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我小时候经历过这样一件事。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商场买东西,我发现我们后面跟着两个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走,他们也走,我们快,他们也快。走到了商场门前,那两个高年级的学生追了上来,掏出小刀,要我们给他们买东西,我的朋友不给,他们朝我的朋友划了一刀,把衣服划烂了,我们都很害怕,就拿出钱,按他们说的东西一买,这才逃过一劫。这种现象也叫犯法,我们可不能学习他们,强迫别人,另外,遇见这种事时,我们应该先顺从他们,事后再告诉家人,获取帮助。

社会上还有一种人,人们都叫他“法盲”,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刻,天天做一些违法的事,并且是不顾后果的

干,觉得没有什么能拘束他们,因此,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像他们这些人,我们也不能学,如果你整天像他们一样,长大后,这就成了你的习惯,你会渐渐走上犯罪道路,最后,你就会坐监狱,以至于被枪决。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如果不想让自己所生活的国家失去生存之本,那么,就请大家守法。

如果想更多的认识法律,我们就应该多看一些关于法律的电视节目;多参加法律知识讲座;多看关于法律的书等等,但最后不管懂得了多少法律知识,始终不能忘一件事:守法。

胡锦涛主席说过:“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我们应该坚信这句话,如果大家都坚信这句话,那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美好。强森说:“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同样是为了利益,法律是大公无私的,偷窃抢劫是自私的,人不可以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也要为大局着想,这样,不但自己得到了利益,国家社会也得到了安定。

篇二:第6章 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

第六章 社会宏观环境与犯罪

※人类所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社会环境则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根据社会环境的规模,可将其分为宏观社会环境与微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教育、人口、社会变迁等因素。

后者是指个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小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法律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变化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犯罪率的高低,也是衡量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致罪的政治因素

在现代国家,政治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成了滋生犯罪的重要场所和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由政治因素所导致的犯罪多是普通刑事犯罪。

(一)政局动荡

政局动荡——国家控制力量减弱——犯罪分子肆无忌惮——政变、凶杀、暴力犯罪。

(二)政策失当

政策失误——执法粗暴——群体性事件;执法犯法

(三)体制弊端

1. 权力监督机制弊端——权力失控

权力失控——权力成一己之私——滥用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奢侈腐化

(1)监督体制漏洞

(2)监督机关虚设

(3)监督人员素质堪忧

(4)舆论监督受到压制

2. 官吏任用制度弊端——昏官当权

昏官当权——实施犯罪

昏官当权——纵容犯罪

昏官当权——诱发犯罪

(1)任人唯亲

民主权力受到限制,易产生对立情绪,走上犯罪道路。

(2)带病提拔

(3)官多为患

能上不能下——机构臃肿,官多为患——增加纳税人负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

能上不能下——待提拔队列越拉越长,可升迁职位越来越少——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4)买官成风

3. 权商关系机制弊端——官商勾结

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官员腐败,徇私舞弊

(四)官员腐败

1.腐败构成犯罪

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

※当前腐败犯罪呈现出犯罪率高、范围广、数额大、“前腐后继”等特征。

2.腐败导致犯罪

(1)国家职能削弱——社会控制力减弱——助长犯罪发生

(2)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心理失衡——滋生违法犯罪

(五)官僚主义

1. 具体表现

(1)不干正事

(2)不干实事

(3)脱离原则

(4)脱离群众

2. 官僚主义与犯罪

(1)构成渎职犯罪

(2)间接导致犯罪

犯罪分子利用领导干部在组织、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官僚主义作掩护而作案。

●二、致罪的经济因素 (一)收入分配状况与犯罪

分配不公——不合理的贫富分化——社会心理失衡——社会矛盾激化——犯罪。 “收入差距”与“社会治安”存在高度关联性。国家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各方利益分配的合理调节,导致人口众多的群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就会使社会不断孕育危机。

(二)物质生活状况与犯罪

1.由贫致罪

(1)贫穷——本能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得已采用非法手段——犯罪

(2)贫穷——价值观——不珍视自己的生命,更不珍惜别人的生命——犯罪

(3)贫穷——情绪——易痛苦、愤怒、不平衡(否定情绪)——犯罪

(4)贫穷——教育——认识、辨认能力欠缺——犯罪

2.由富致暴

人的需要是一个递进的层次系统,需要是无止境的。当贫穷时,人们为解决温饱而犯罪;而富裕时又为争夺权利而犯罪,而且这种犯罪往往在程度和性质上都更为严重。(三)就业状况与犯罪

就业——工资收入——生活状况——犯罪

就业——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犯罪

就业——归 属——社会控制——犯罪

(四)市场经济负效应与犯罪

1.滋生拜金思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置法不顾。

2.刺激消费心理——不顾条件,大肆挥霍——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不义之财。

3.竞争残酷——不正当竞争——“假、冒、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4.人财物流动频繁——增加犯罪机会——犯罪剧增。

●三、致罪的思想道德因素

道德与个体犯罪行为的产生关系十分密切。 (一)道德规范转型

原有道德规范部分解体,新的道德信仰尚未完全建立——道德真空——道德对行为的控制力减弱——行为失范——犯罪。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种“道德转型期”。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目前暂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体制改革问题、收支问题、惩治腐败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在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出现偏颇。 (二)道德观念冲突

传统与现代道德观念出现根本不同;中外道德观念发生碰撞与冲突。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衡和信仰、是非危机,甚至会出现一些反道德的心态。

(三)道德水准下滑

1.党风政风不正,腐败现象突出

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奢侈挥霍,败坏了党和政府部门声誉,影响了群众信任感。

2.社会风气不正,道德水准下滑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正义感。

3.青年一代道德状况堪忧

社会不良思潮影响——道德水准下滑——道德失范——违法犯罪。

●四、致罪的文化因素

犯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各种消极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著名犯罪学家塞林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的出版,曾在犯罪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一)传统文化与犯罪

传统文化对犯罪具有两面性。既有预防犯罪的一面,也有诱发犯罪一面,

1.文化精华——预防犯罪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协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讲守常;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讲依存。

2.文化糟粕——导致犯罪

强调人治、忽视法治;强调特权,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封建迷信,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等,都是引发违法犯罪的重要文化因素。

3.精华向糟粕转化——不良人格

传统文化——过分强调某些价值或信念——人格病态——行为失范——犯罪。

(二)现代文化与犯罪

过分追求金钱物质,追求超前生活方式,急于实现自我价值。

1.进步文化——遏制犯罪

追求民主、强调人权;重视法制,倡导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荣辱观。

这对预防侵权犯罪,特别是公权侵犯私权起到很大抑制作用。

2.不良文化——诱发犯罪

(1)极端个人主义;金钱欲、物质欲强烈——经济犯罪增多、法人犯罪突出。

(2)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破坏社会风气——诱发性犯罪、性罪错。

(3)渲染、推崇暴力——恶性暴力犯罪上升。

①影视片

一些异常逼真、有着残忍杀人过程的恐怖片和鬼怪片,被商家作为卖点向青少年推销。家长、学校也放任甚至鼓励未成年人观看所谓正义的战争影片,而未成年人并不见得能从作品中理解什么是正义,学到的只是其中“以暴制暴”行为和自认为是正确的“暴力观”。 ②网络

当前流行的绝大多数电子游戏都充斥着暴力成份。网络暴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暴力的心理,使其尚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沉溺于通过侵害他人显示自身力量的错误观念中。一些青少年常会因生活环境中微不足道的失意、生活挫折或哥们义气大打出手,做出各种暴力行为,导致暴力犯罪的悲剧发生。

(三)文化管理与犯罪

文化市场管理松弛——不良文化泛滥——不良文化与社会丑恶现象相伴而生——成为严重犯罪的重要诱因。

1.影视作品

2.网络

3. 传媒

●五、致罪的法制因素

(一)立法问题

1. 立法不公——恶法肆虐——侵犯人权——违法犯罪

2. 立法滞后——法律真空——无法可依——违法犯罪

(二)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群众不满,矛盾激化——助长违法犯罪气焰,导致犯罪大量增加

(三)执法犯法

法律实施是法制环节中最薄弱的一项,执法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最多也最突出: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钱代法。

(四)民不知法、不畏法、不信法

不知法——犯法

不畏法——无法无天

不信法——迷信私力救济

◆本章思考题

1.贫穷、富裕与犯罪的关系。

篇三:法制教育论文

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浅析

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树勋 小学生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可能难以理解,但我们完全可以把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的规矩作为法制认识的目标。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正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而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深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仅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的现实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百年大计。

一 立法现状及有关政策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199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85年国家教委、司法部联合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司法部关于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意见》;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综合办、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文件从不同角度强调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南。

二 学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小学阶段法制教育的主题是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穿插、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中进行;每所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进行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的专题讲座。此外,为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每所学校还要求配备固定的兼职老师对学生进行自护教育,承担自护教育的老师须先经过培训,然后才能上岗。现在,学校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个最低标准。而一些法制教育先进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三 法制教育实际效果分析

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呼声较高,方法不少,但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为了对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掌握法律知识的状况以及具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情况有更直接更务实的了解,我们最近对学校1500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自护意识,其接受教育的渠道包括学校、家庭、新闻媒体等。

1、被调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大多表现出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渴望。81%的学生认为法律知识很重要;58%的学生感觉自己的法律知识很欠缺,表达出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望或对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的遗憾;仅有6%的学生认为"不做坏事就行了,学不学法没关系",14%的学生虽承认自己的法律知识欠缺,但坦言没兴趣学习。

2、被调查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由于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力度比较大,被调查学生对这两个法律了解得比较多,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变相赌博、强索财物"等行为属于不良行为,"结伙闹事、吸食毒品、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对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内容,被调查学生也有基本的了解,分别有78%、79%、92%、91%的学生选出了"隐匿毁弃他人电报或邮件、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结伙抢劫或打架斗殴、擅自移动路牌等交通标志"等为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但同学们对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的掌握不容乐观,仅有27%的学生选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而有30%、25%、18%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这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被调查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护意识,面对不法行为时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在发现犯罪行为或坏人坏事时,81%的学生选择报警或告诉老师、家长,还有9%的学生选择了上前制止这种见义勇为的作法,只有10%的学生坦露出不管闲事、赶快躲开的心态。并且面对近年来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22%的学生称曾经受到非法侵害,而主要侵害行为涉及到被抢劫、被无辜殴打等;那么,面对抢劫等侵害,同学们会怎么做呢?48%的学生选择打"110"报警,23%的选择赶快跑并呼救,17%的学生认为被抢时应先交钱,事后告诉大人,还有2%的学生选择哭,认为事后也不敢告诉别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也应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动性。

4、从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来看,学校、家长和新闻媒体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85%的学生表示学校近半年举行过一定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62%的学生表示家长曾对其讲过法律方面的知识,65%的学生表示经常收看有关法律的电视节目或经常阅读报纸杂志中的法律内容。

四 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严峻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接受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学校、家庭对学生加强普法教育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已被公认为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主要呈现为急剧上升的犯罪态势、不断恶化的犯罪性质、成人化的犯罪手段、团伙化的犯罪方式、偶发性的犯罪动机、低龄化倾向的犯罪结构等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市、区重点学校也发生了犯罪。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主观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

首先,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辨别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差、自我约束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多盲从,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其次,社会中各种不健康因素直接毒害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充斥淫秽、暴力内容的文化垃圾屡禁不止,起着某种意义的直观示范作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哥们义气等不良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灵;而一些非法游戏厅、网吧则更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为部分未成年人提供了偏离正轨、走向犯罪的温床。

再次,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管理和教育的不到位,没能起到正确引导和有效防范作用:一些学校的法制教育方法、内容、形式比较枯燥、呆板,难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得部分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漠;一些学校对学生管理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落实,出现组织纪律失控现象;还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忽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遵纪守法观念的培养。

其四,家庭原因也不可忽视,父母行为失当或家庭教育失控都会在未成人犯罪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对孩子对于溺爱,放任自流,致使子女小

错不改,一步步发展到违法犯罪;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只管自己拼命挣钱,对子女物质要求尽量满足,但疏于管教,部分子女物欲日渐膨胀,精神日渐空虚,最终走上歧路。除了上述已被社会公众基本认同的因素之外,一些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极为贫乏,法律意识极为淡漠,不知法、不懂法、犯罪后而不自知的状况,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在校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守法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是一项保障未成年人的远离违法犯罪,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尝试

如前所述,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个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践操作上,一方面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环节间的配合,增强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持久性。

1.学校教育是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学校的法制教育,要从素质教育高度出发,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设置、建立法治环境,使法制教育产生明显实效。首先,必须纠正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教育,淡化法制教育的错误思想,而要从培养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知识和法制的观念来教育其做人的道理,明确树立以培养纪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讲解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法制教育目标。其次,注意对老师加强《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再次,调整课时设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设法制教育课,内容集中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站,每周安排一次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广播有关法律知识。其四,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托,因此应注意加强行政管理,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必将对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

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五,有条件的教育部门,应当在本地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其六,建立家长学校,针对有问题学生的家长和部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责任的家长进行个别谈心,必要时可以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时间给家长进行法制讲座,以提高家长法制教育的责任心,使法制教育在学校、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

2.家庭教育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抓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因此,家长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切实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认真承担起法制教育的义务,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不能"只重生理、不顾心理"、"只讲智育,不讲德育",或采取溺爱、放任或者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从其刚刚懂事起,培养其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并教育其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3.社会教育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社会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等都应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各级未委会应当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统领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应当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和检查。同时,司法机关应当继续与教育部门联手,通过开展检学共建、法学共建、警学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深入学校进行有的放矢面对面的法制宣传,帮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此外,学校素质教育负责人还应当和法制副校长加强联系,通过电话、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违法趋势,针对某段时期内学生的思想状况,共同研究法制教育对策,以便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篇四:多选满分

试卷提交时间:2015-08-26 14:05:55.637 试卷得分:100.0

1、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选项1: 制度化

选项2: 专业化

选项3: 程序化

选项4: 规范化

答案正确

2、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选项1: 坚持党的领导

选项2: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选项3: 坚持依法治国

选项4: 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正确

3、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入WTO后,______。

选项1: 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选项2: 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选项3: 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选项4: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答案正确

4、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选项1: 规范化

选项2: 专业化

选项3: 职业化

选项4: 正规化

答案正确

5、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选项1: 不易腐

选项2: 不能腐

选项3: 不想腐

选项4: 不敢腐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作文)

答案正确

6、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就政法系统的工作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选项1: 依法治国

选项2: 执法为民

选项3: 公平正义

选项4: 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答案正确

7、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___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选项1: 法治机关

选项2: 法治政府

选项3: 法治社会

选项4: 法治国家

答案正确

8、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只有在法律制度上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______、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消除各种导致社会不公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

选项1: 社会保障

选项2: 公民权利保障

选项3: 基本公共服务

选项4: 政府施政

答案正确

9、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

选项1: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选项2: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选项3: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选项

4: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答案正确

10、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

选项1: 及时性

选项2: 系统性

选项3: 针对性

选项4: 有效性

答案正确

11、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选项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选项2: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选项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选项4: 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正确

12、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个至上”,其内容是:______。

选项1: 社会主义至上

选项2: 党的事业至上

选项3: 人民利益至上

选项

4: 宪法法律至上

答案正确

13、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法治理念对于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哪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一意义?

选项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

选项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的重要保障

选项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守法的必要保证

选项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

答案正确

14、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只有在法律制度上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消除各种导致社会不公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

选项1: 社会保障

选项2: 公民权利保障

选项3: 基本公共服务

选项4: 政府施政

答案正确

15、 题型:多选题 分值: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以社会主义社会为基础,是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状况为基础。

选项1: 经济

选项2: 政治

篇五:与法同行

与法同行

每一天清晨,都托起一轮崭新的太阳,阳光雨露滋润大地,法律的维护能使地球变得灿烂无比!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缺少了法律的维护,可以想象我们这个地球村会变得多么糟糕。

现实生活中,法律规范和约束这人们的行为,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正是因为有了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才有今天社会的文明进步,才有今天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小学生,生活在今天富足文明的社会里,我们倍感荣幸,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时刻牢记“犯病的不吃,犯法的不做。”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我们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祖国和人民给予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重托,不仅自己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知识,让法律深入人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法,整个社会将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不言而喻,那整个社会僵尸一盘散沙,鱼龙混杂。正是由于国家对法律的普及,才使得今天违法犯罪的人大大减少。

有人以为法律法规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法律法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牢固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