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5:38:34 体裁作文
篇一: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 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话题导入,了解乡思(2分钟)
1.看图片,说节日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
师:(出示重阳节的图片。)这一张图片是哪一个节日?对,这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时
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
3.揭诗题,解题意
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再读诗题,注意停顿。(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本课导入采用"图片导入法",让学生依次猜一猜有关节日的图片,进而聊一聊重阳节,指导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再揭示诗题,在理解"忆"和"山东"的含义的基础上读好诗题的停顿。"图片导入法"能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 吟诵古诗,初感乡思(8分钟)
1.读古诗
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
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时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在此基础上,按照以平长仄短来吟诗,使学生初步从诵读中感受该诗的孤独感和思乡情。】
三、 解读古诗,理解乡思(15分钟)
1. 前两句
(1) 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异乡"的意思是——他乡;"为异客"的意思是——做他乡的客人。如果我们此时在杭州,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杭州是——异乡,我们是——异客。
师:身处他乡的诗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吗?不是,而是——独自一人。我们从"独"能够看出来。"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是孤独的。(板书:孤独)想象一下,诗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受到孤独?
师:这种在他乡的孤独的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所以,诗人又说(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板书: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师: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思念亲人什么呢?
师: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仅会在重阳节才有,诗人还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倍思亲"呢?
师: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后两句
师: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师: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两句是在说——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师: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想些什么?
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描述
师: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写兄弟,由自己想到兄弟,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思念。学习至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诗人重阳思乡的感情,你能结合板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首诗的画面吗?
4. 吟诗
师:同学们,这就是简单的古诗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啊!当我们学习了这些的时候再来吟诗,我们就要注意把自己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用声音表现出来。就让我们再一次用吟诗的声音传达我们心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吧。
5. 作者
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我们打开了思乡的,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出示: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结合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十七岁的王维就是用这种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念。
【设计意图:解诗通过前两句和后两句来进行。前两句写诗人自己,从"异"字入手,让学生感受身在他乡的孤独感,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思念。后两句写诗人兄弟,从"登高"和"少一人"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维激发,进而理解诗意。然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并再一次吟诗,以到达有感情的目标。最后,结合作者生平资料,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四、 拓展艺术,升华乡思(7分钟)
1.思乡诗
师: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师:乡思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出示诗句)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宋代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了近代,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乡愁》,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母亲的思念。
篇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预设教学设计
执教:蔡力娜
课程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书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此诗颔联中的“佳节”即重阳节,正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是作者独在异乡,因为孤独寂寞所以思念家乡的亲人。颈联和尾联写了远在家乡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以作者的想象表达了浓浓的思亲怀乡之情。
本诗感情真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我国最著名、最广为流传的名言诗句。
学情分析:
本班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而且平时课堂气氛活跃,小组合作意识强。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也学过古诗,所以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况且他们已经适应了自主课堂模式,易于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在课上再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 学习目标:
1.会认“忆、佳、倍”等生字,会写“遥、遍、插”等生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美言导入,唤起欲望
【课件展示,教师朗读】重阳佳节,明月高照,合家团圆,其乐融融。此时此刻,在外漂泊的游子,最容易生发的就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俯仰之间都是亲人的影子。今天,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古代诗人王维的思乡之情,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传诵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一定要有一定的情境相配合,将难懂的文言文用白话文勾勒出重阳节家家团圆的情境,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从而与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孤单情绪形成对比,让学生与诗歌情感产生共鸣。同时,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更能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想结合。
(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请默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与学习现代文不同,在古诗学习中,只有先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认读生字并组词
【课件展示】请齐读下列生字,一字两遍,并在作业本上给每个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对汉字的书写与理解,这也是学好诗歌的基础。
(四)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请自由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设计意图)自由朗读是学生体会语言美的最好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情感与理解。
(五)录音范读,名家熏陶
【课件展示】请听配乐诗朗诵,注意节奏、重音、语调、情感。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诵是一种欣赏和享受,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读这首诗时的技巧。
(六)认真仿读,入情入境
【课件展示】请仿照名家的范读,有感情第朗读诗歌,语速缓慢,感情饱满。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配乐朗读,入情入境,领会朗读的精髓,同时陶冶情操。
二、鉴赏品味,把握主旨
(一)自主合作,归纳文意
【课件展示】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再次朗读诗歌,独立思考以上问题,也可与对子讨论。然后自由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可以补充,纠错,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总体上把握诗歌意思,为下面的诗歌分析起到引领指导作用。
(二)逐联分析,把握主旨
1.【课件展示】请齐读首联并翻译。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翻译古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要靠集体的智慧,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课件展示】请齐读颔联,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然后翻译诗句。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颔联中的个别字学生可能不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掉,那么诗句意思迎刃而解。
3.【课件展示】请齐读颈联并翻译。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翻译古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要靠集体的智慧,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课件展示】请齐读尾联,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然后翻译诗句。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加点字词是解释诗句意思的突破口,而且也能通过对词语的解释了解到一些生活常识和民族文化。
5.【课件展示】再次有感情朗读古诗,说说本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已经理解了诗歌大意,总结主旨,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授业解惑,突破难点
【课件展示】请归纳本诗的主旨。
先独立思考,再认真听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达到能独立归纳主旨的水平,所以这道题必须由老师来总结。总结时要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
【课件展示】本诗开头切题,写了异乡异土佳节思亲的孤独凄凉,接着写了远在家乡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怀乡之情。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课件展示】齐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情真挚,入情入境。
(设计意图)诗歌鉴赏最终还要回归到诗歌的阅读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鉴赏之后再带着作者的情感去朗读诗歌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三、诱导创作,提高能力
(一)【课件展示】假如你是异乡的游子,在重阳佳节时,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
些什么?请你写下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几句话。写好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全班朗诵,大家可以给出评价或修改。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更能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二)课外知识,拓展视野
【课件展示】1.自主查找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资料
2.自主抄写3到5句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
(设计意图)自助餐式的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 。
篇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 揭示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14 每逢佳节倍思亲
2. 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
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
(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 初读课文。
1. 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 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 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 细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
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
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
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
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
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 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
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 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
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
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
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 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
容。
(4) 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 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客
(4) 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 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
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 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
的感情。
(7) 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总结课文。
(1)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 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 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篇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王维的介绍图片)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看这张画像,这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这首古诗的作者——王维。这首古诗写得非常得好,大家想不想了解下王维呢,王维是一位唐代著名的诗人。他诗作优美,还擅长图画,是当时的著名画手。所以王维的作品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王维的小故事:王维14岁就离开家乡,到长安去谋取功名。(出示王维和兄弟分别的画面)在分别时,他的兄弟们含着泪送了他一程又一程,是那么的依依不舍。王维这么小的年纪,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远离了亲人,这一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到写这首诗的时候已在外漂泊了4年,那与亲人分别后的王维会特别得想念什么呢? (生:想家乡!生:想亲人!)
3、对!于是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热闹闹的场面,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前书写课题)
4、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至两句话介绍介绍?山东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忆”是什么意思吗?
5、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
6、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遍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录音,注意录音中字的发音,再听听语句的停顿
2、回忆录音,自读。指名2名同学读一读,比比谁好
3、出示生字新词(红色会写,蓝色会读)课下把要求会写的字写一写,现在学生齐读、分大组比赛读。 4、把新词放到古诗中,读一读,注意字音的准确。
5、本文写在九月九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大街上人头传动,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有的在给自己的孩子买新衣裳,有的在小摊前买零食,还有的围在一起在和亲朋好友们侃侃而谈。人们是多么地开心那!可是,此时此刻,王维却远离了自己的家,在别人的家乡做客,当他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想到什么呢?诗中有两句话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心情(教师出示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读
6、接下来,我们用这两句诗,来填下空
7、自己再自由轻声地读读这两句古诗,说说你能体会到王维的什么心情?(孤
独和思乡之情)你是从哪几个字词中读到王维的孤独的?请用圆点标出来。
8、指名回答,同桌互相检查。
10、你是怎么从这几个字中体会到王维的孤独呢?(这几个字怎么解释?为什么能从这几个字中体会到王维的孤独呢?)同桌互相讨论。
(因为“独”指一个人、单独,突出了王维的孤独。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两个“异”字说出诗人在外地很孤单。)
11、教师引读:别人都和亲人一起欢度重阳,而王维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别人的家乡做客,他的心里是多么寂寞啊!你能读出王维的孤独吗?自己练习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指名读。。
12、此时此刻,王维会想些什么呢?(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他会觉得自己独自一人很寂寞,他会想到自己在家乡的美好时光。)
13、你能把这种思乡之情送回到这两句话中读读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14、刚才,你们把“每”和“倍思亲”都读得很重,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个字体现了王维强烈的思乡之情)教师引读:是啊,王维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感到特别孤单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就更加强烈
15、分大组比赛读,把自己当做是王维,比比谁最思念家乡。读出了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16、王维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在干什么?(出示课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17、我们知道,重阳节有这样的习俗,这一天大家都会爬山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出示茱萸介绍图片。(茱萸历代都被作为佩饰、辟邪之物,有多种药物用途。)
18、长安离王维的家乡这么远,王维怎么会知道亲人们都登上了高处,头上插上了茱萸呢?他是真的看到了吗?是真的知道了吗?(不是,那是他在猜想)
19、“少一人”究竟少了谁?
20、是啊,在王维的家乡蒲州,王维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正亲自为自己的儿子们佩戴茱萸,她的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还有一个远在长安的孩子——王维没能回家团聚,不知道他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徊还淮纳硖迨欠癜部怠6痢耙V值艿歉叽Γ椴遘镙巧僖?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
21、王维的兄弟们想起和王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当他们站在山顶的时候,热切地盼望着王维能早日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登高望远,团团圆圆。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2、此时的王维呢,他最想做什么?(想马上回到家人的身边,和家人团聚)让我们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说出王维的心声吧。齐读全诗。
三、背诵古诗。
1、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千古名篇,里面蕴藏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配乐,出示图画)
3、全班齐背。
四,写字
写写生字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篇五: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 学 设 计
体裁作文